脉冲调宽伺服放大器设计1
进给伺服系统

变换前后由同样的旋转磁势(即产生同样的旋转磁 场)
方法
A、B、C三相坐标系的交流量→D、Q两相固定坐 标系的交流量→转子磁场定向的M’-T’直角坐标系 的直流量
电动机控制对比
直流电动机
与电机电磁转矩相关的主磁通Φ和电枢电流Ia是相 互独立的两个变量
分别控制励磁电流和电枢电流,即可方便地进行转 矩电压U
改变Ke
即改变磁通量Φ(改 变激磁回路电阻Rj以 改变激磁电流Ij)
在电枢回路中串联调 节电阻Rt,此时,转 速公式变为
n (U IaRa) ke
n U Ia (Ra Rt ) ke
大惯量直流伺服电机
又称:
宽调速直流伺服电机、直流力矩电机
激磁方式:
PWM调速的特点
开关频率高 纹波系数低 频带较宽 可在高峰值电流下工作
4.4 交流伺服系统
含义:
使用AC电机的伺服系统
分类:
交流感应电机(异步):结构简单,容量大, 价格低,一般用作主运动的驱动电路
交流同步电机(永磁):进给运动的驱动电 机
永磁同步式交流伺服电机
组成:
交流伺服电机调速
永磁式
特点:
输出力矩大:
高性能的磁性材料,产生强磁场φ,具有大的矫顽力和足 够的厚度,能承受高的峰值电流以满足快的加减速要求
增加转子的槽数和槽的截面积,增大磁极对数,使得转矩惯量比增大,电枢电感减小,电机的机械时间常数和电气 时间常数都减小,改善响应的快速性。
大惯量直流伺服电机
特点:
大惯量的结构使在长期过载工作时具有大的 热容量,过载能力强,允许持续过载的时间 长。
之内成为不稳定因素,设计和调试较困难
4.2 步进电机及其调速
脉冲控制伺服驱动器的原理

脉冲控制伺服驱动器的原理
脉冲控制伺服驱动器的原理是通过向驱动器发送一系列脉冲信号,控制驱动器的运动和位置。
脉冲信号的频率和脉冲宽度决定了驱动器的速度和位置。
脉冲控制伺服驱动器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控制信号生成:控制信号通常由控制器或计算机产生。
控制信号是一系列脉冲信号,其中包含了运动指令和参数信息。
2. 信号解码:驱动器接收到控制信号后,会对信号进行解码。
解码过程将控制信号转换为电流信号或脉冲信号,以便驱动器可以理解和执行指令。
3. 信号放大:解码后的信号通常很弱,需要通过信号放大器放大到适当的电平,以便能够驱动伺服电机。
4. 电机驱动:放大后的信号被发送到伺服驱动器,驱动器根据接收到的信号控制伺服电机的速度和位置。
脉冲信号的频率和脉冲宽度决定了电机的转速和位置。
5. 反馈控制:驱动器会根据电机的运动状态和位置发送回馈信号给控制器。
控制器通过比较反馈信号和期望信号,来调整控制信号的参数,从而实现更精确的运动控制。
脉冲控制伺服驱动器适用于需要高精度和高速运动的应用,如机械加工、机器人控制等。
它具有响应速度快、精度高、可靠
性强的特点。
但同时,它对控制信号的稳定性和精度要求也较高。
基于单片机的直流伺服电机PWM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成绩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题目: 基于单片机的直流伺服电机PWM控制系统院系名称: 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班级: xxx 学生姓名: xxx 学号: xxxx 指导教师: 石庆生评语:摘要单片机是应控制领域应用的要求而出现的,随着单片机的迅速发展,起应用领域越来越广。
尽管目前已经发展众多种类的单片机,但是应用较广、也是最成熟的还是最早有Intel开发的MCS-51系列单片机(51系列单片机)。
51系列单片机应用系统已经成为目前主流的单片机应用系统。
直流电机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简称PWM)调速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最早用于自动跟踪天文望远镜,自动记录仪表等的驱动,后来用于晶体管器件水平的提高及电路技术的发展,PWM技术得到了高速发展,各式各样的脉宽调速控制器,脉宽调速模块也应运而生,许多单片机也都有了PWM输出功能。
而MCS—51系列单片机作为应用最广泛的单片机之一,却没有PWM 输出功能,本课设采用配合软件的方法实现了MCS—51单片机的PWM输出调速功能,这对精度要求不高的场合时非常实用的。
目录1、前言 (1)1.1单片机的发展史 (1)1.2本设计任务 (1)2、总体设计方案 (2)3、硬件电路设计 (2)3.1硬件组成 (2)3.2主要器件功能介绍 (3)3.2.1直流伺服电机简介 (3)3.2.2 PWM简介及调速原理 (4)3.2.3 传感器选择 (5)3.3电路组成 (6)3.3.1 晶振电路 (6)3.3.2 复位电路 (6)3.3.3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7)3.3.4 调制电路 (7)4、系统软件设计 (8)4.1系统简介及原理 (8)4.2系统设计原理 (8)4.3程序流程图 (10)5、建模 (11)5.1控制框图 (11)5.2参数计算 (12)5.3PWM变换器环节的数学模型 (14)5.4仿真结果图 (14)总结 (16)参考文献 (17)附件1:汇编设计 (18)附件2: (20)1、前言1.1 单片机的发展史单片机作为微型计算机的一个重要分支,应用面很广,发展很快。
伺服系统的设计要求、步骤、方法

伺服系统的设计要求、步骤、方法伺服系统结构上的复杂性,决定了其设计过程的复杂性。
实际伺服系统的设计是很难一次成功的,往往都要经过多次反复修改和调试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
下面仅对伺服系统设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作一简单介绍。
伺服系统设计要求1、稳定性伺服系统的稳定性指在系统上的扰动信号消失后,系统能够恢复到原来的稳定状态下运行,或者在输入的指令信号作用下,能够达到的新的稳定运行状态的能力。
稳定性要求是一项最基本的要求,是保证伺服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最基本条件。
2、精度伺服系统的精度是指其输出量复现输入指令信号的精确程度。
系统中各个元件的误差都会影响到系统的精度,如传感器的灵敏度和精度、伺服放大器的零点漂移和死区误差、机械装置中的反向间隙和传动误差、各元器件的非线性因素等。
反映在伺服系统_上就会表现出动态误差、稳态误差和静态误差,伺服系统应在比较经济的条件下达到给定的精度。
3、快速响应性快速响应性是指系统输出量快速跟随输入指令信号变化的能力,它主要取决于系统的阻尼比和固有频率可以提高快速响应性,但对系统的稳定性和最大超调量有不利影响,因此系统设计时应该对两者进行优化,使系统的输出响应速度尽可能快。
4、灵敏度系统各元件的参数变化等都会影响系统的性能,系统对这些变化的灵敏度要小,即系统的性能应不受参数变化的影响。
具体措施为:对于开环系统,应严格挑选各元件;对于闭环系统,对输出通道中元件的挑选标准可适当放宽,对反馈通道的各元件必须严格挑选,以改善系统的灵敏度。
伺服系统设计步骤及方法1、设计要求分析,系统方案设计首先对伺服系统的设计要求进行分析,明确其应用场合和目的、基本性能指标及其它性能指标,然后根据现有技术条件拟定几种技术方案,经过评价、对比,选定一种比较合理的方案。
方案设计应包括下述一些内容:控制方式选择;执行元件选择;传感器及其检测装置选择;机械传动及执行机构选择等。
方案设计是系统设计的第一步,各构成环节的选择只是初步的,还要在详细设计阶段进一步修改确定。
格兰泰科(Glentek)美国伺服电机选型手册

GMB和GMBF系列型号的编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age 22
EMBM系列型号的编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age 23
旋转变压器反馈模式
在该运行模式中,伺服放大器在电流(扭矩)模式或 速度(每分钟转速)模式中运作,接受作为参考指令的+ /-10V 模拟输入,并将电机进行正弦整流以达到以所有速 度运行都会非常平滑。放大器所利用的反馈来自于安装在 电机上的旋变。
旋变反馈的 Omega 系列放大器采用了 Glentek 开发的 先进的、高带宽的解析-数字转换器。该转换器提供数字 位置(A&B 增量编码器)、速度和电机通讯数据。该位置 信息也用于模拟增量正交编码器输出信号(A、B 和 Z), 用于控制器关闭位置环。
我相信,我们不断强大的研发和制造能力,挑战极限的解决方案和系统集成能力,先进的销售管理系统,丰富的 应用经验,一定能成为您最可以信赖的合作伙伴。
高满元
总裁兼董事长
北京元茂兴控制设备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2
目录
Glentek发展史和CEO们的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age 2
在此运作模式下,伺服放大器在电流(扭矩)模式或 速度(每分钟转速)模式中运行,接受作为参考指令的+/ -10V 的模拟输入并将电机进行正弦整流以达到在以所 有的速度的运作都会非常平滑。该放大器采用一种增量编 码器来控制速度和对电机进行整流。
伺服放大器

一、工作原理伺服放大器由输入通道、磁放大器电路、比较放大电路、功率输出电路、状态显示以及电源电路等部分组成。
其详细工作原理见图 1 所示。
该型伺服放大器的信号输入通道共有四路,分别对应图 1 中的接线端子①~⑧ ( 与磁放大器输入部分对应 ) ,其中①~②为一组;③~④、⑤~⑥、⑦ - ⑧各为一组,前三路接控制输入信号,最后一路接反馈信号。
实际使用中,多采用两路信号输入,即一路为控制信号 Ic .由调节器、工控机、 DCS 或其他控制器提供,从端子①、②输入,另一路为位置反馈信号 If ,由现场电动执行机构的位置发送器提供,从端子⑦、⑧输入。
磁放大器电路:该部分主要由 DK1 ~ DK2 、 R1-R10 、 R20 ~ R22 、 V2 ~ V5 等元件构成,其作用是接受各种输入信号,并把这些信号综合,将其偏差信号放大供给后级电路使用。
磁放大器 ( 即图中的 DK1 、 DK2) 共由四个结构完全相同的坡莫合金环构或。
以 DK1 为例,由两个磁环构成,每个磁环上绕有一组交流激励绕组 ( 即 A-X 与 B-Y) ,把两个磁环粘在一起,绕上四组输入绕组 ( 即① - ②、③ - ④、⑤ - ⑥、⑦ - ⑧ ) 、反馈绕组 ( 即⑩ - ⑨ ) 和偏移绕组 ( 即 12-11) ,构成单臂磁放大器。
由图可见,每个单臂磁放大器上所绕线圈多达 8 组。
两个单臂放大器组成推挽式磁放大器。
交流激励绕组所加的激励电压是由变压器 T1 次级提供的双 18V 交流电压,激励绕组的另一端分别接有二极管 V2-V3 及 V4 ~ V5 。
电阻 R8 和 R9 的直流电压之差,即为磁放大器的输出。
信号输入绕组分别接有 R1 ~ R4 ,以便把各绕组的内阻都统调到 150 Ω,以利于阻抗平衡。
偏移绕组由 +12V 经 R22 、 W1 、 R 2l ( 或 R20) 供给直流信号,使其产生恒定直流磁场。
调整 W1 可以改变偏移电流大小,也就是调整磁放大器的零点,改变 R22 可以调整磁放大器的工作点。
PWM控制器UC2637的工作方式及应用

PWM控制器UC2637的工作方式及应用贾新强【摘要】Modern motor control technology has developed fast and made rapid progress these days. Actuators driven by DC motors are widely used in R&D processes of series projects in which the author participated. In these projects,the 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mode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DC motor control. In this article,several working conditions of PWM driver chip UC2637 used in electrical actuator are discussed. Its flexible application in similar occasions is expected .% 现代电机控制技术日新月异,发展很快。
在从事研制开发的多个型号课题中应用了直流电动舵机,而其核心部分直流电机控制方式又多采用脉冲调宽方式,对电动舵机脉冲调宽驱动芯片UC2637工作方式中的几种情况给予讨论,希望对其能够灵活运用,并可推广到其他的使用情况中去。
【期刊名称】《现代电子技术》【年(卷),期】2013(000)009【总页数】3页(P127-129)【关键词】脉冲调宽(PWM);死区;电机控制方式;MOSFET【作者】贾新强【作者单位】海军装备部,陕西西安 71006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11.7-340 概述直流电机或直流舵机在许多领域中都得到广泛应用。
而在现代直流电机控制领域中,脉冲调宽驱动方式(PWM)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驱动伺服电机的电路设计

驱动伺服电机的电路设计伺服电机是一种精密的电动执行器,通常用于需要高精度位置控制的应用中,如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航空航天设备等。
为了实现对伺服电机的精确控制,需要设计一个高性能的电路来驱动它。
在伺服电机的电路设计中,最常用的驱动方式是采用PWM(脉冲宽度调制)技术。
PWM技术通过控制电路输出的脉冲宽度来调节电机的转速和位置,从而实现对电机的精确控制。
一般来说,伺服电机的驱动电路包括功率放大器、滤波电路、反馈电路和控制电路等部分。
首先,功率放大器是伺服电机驱动电路的核心部分,它负责将控制信号转换为电机驱动信号,通常采用功率晶体管或功率MOSFET等器件来实现。
这些器件需要具有高速开关能力和较大的电流承受能力,以确保电机能够快速响应并具有足够的输出功率。
其次,滤波电路用于平滑输出信号,并去除电路中的高频噪声,以保证电机运行时的稳定性和精度。
另外,反馈电路是伺服电机驱动电路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负责接收电机位置和速度的反馈信号,并将其与控制信号进行比较,从而实现闭环控制。
常用的反馈传感器包括编码器、霍尔传感器等,通过这些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电机的运行状态,并及时调整控制信号,以实现对电机的精确控制。
最后,控制电路通常采用微控制器或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来实现,它负责生成PWM信号,并根据反馈信号调整输出信号的占空比,以实现对电机的精确控制。
总的来说,驱动伺服电机的电路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功率放大器、滤波电路、反馈电路和控制电路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以确保电机能够稳定、精确地运行。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的驱动电路设计方案也在不断涌现,为伺服电机的应用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成果院(系):_电子信息工程学院_ 班级:学生姓名: 学号:设计地点(单位)____ _ ___设计题目:______ 脉冲调宽伺服放大器设计_____完成日期:年月日指导教师评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成绩(五级记分制):______ __________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录一、设计任务和指标要求 (1)二、设计框图及整机概述 (1)2.1、设计原理框图 (1)2.2、设计方案 (1)2.3、设计框图概述 (2)三、各单元电路的设计方案及原理说明 (2)3.1、总设计电路图 (2)3.2、锯齿波发生器 (3)3.3、桥式整流器 (5)3.4、电压比较器 (6)3.5、功率放大器 (8)四、仿真调试过程及结果分析 (9)4.1、实验现象描述或实验数据记录 (9)4.2、实验调试排故等描述 (12)五、设计、安装及调试中的体会 (13)六、对本次课程设计的意见及建议 (14)七、参考资料 (14)八、附录 (15)附件1 整机逻辑电路图 (15)附件2 元器件清单 (16)一、设计任务书1、设计时间:2010.7.5~2010.7.92、地点:逸夫科技大楼电子电工实验室I4043、课程设计题目:脉冲调宽伺服放大器设计4、设计内容及要求:1)设计要求设计一脉冲调宽伺服放大器,驱动直流伺服电机工作。
并实现电机的调速控制。
2)脉冲调宽伺服放大器的主要技术指标:①伺服电机额定电压为6V,额定电流为300mA;②可实现电机无级可逆调速,调速范围为0∽额定值;③伺服放大器输出脉冲频率为1KHz。
二、设计框图及整机概述2.1设计原理框图图12.2设计方案(1)设计思路①根据直流伺服电机的特点,在其他参量一定时,电机的转速与加在其电枢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电枢两端的电压越高,转速越大,改变电机电枢两端的电压值可以实现转速的调整控制。
而且由于调速时,伺服电机的机械硬度不变,所以能够实现电机的平滑调速,这就是利用电枢电压调速的优点。
②脉宽调速。
采用矩形脉冲信号作用于直流伺服电机的电枢上,当脉冲信号平率一定时,改变脉冲宽度则可改变电枢两端的直流电压(电压的平均值),从而改变电机的转速,实现脉宽调速。
③可逆调速。
对于直流电机,除要求对转速能连续可调外,有时还需要使其转向可变,即实现正转和反转的控制调节。
改变加在电机电枢上电压的极性,可实现改变电机的转向,这种工作情况称为双极性工作。
采用正负双电源供电,可使电机双极性工作。
其工作原理和波形如图2。
图22.3设计框图概述设计首先通过锯齿波发生器产生锯齿波,信号波传送到桥式整流器上进行整流,得到直流信号。
电压比较器是为了实现调速而设计的,通过它我们根据设计要求和技术指标设计调速电路。
然后将信号传入功率放大器,功率放大器的作用是实现放大电流的作用,然后得到我们要求的得到的电流电压。
得到正确电压后,驱动直流伺服电机工作,并实现电机的调速控制。
三、各单元电路的设计方案及原理说明3.1总设计电路图图3 脉冲调宽型伺服放大器设计电路图3.2锯齿波发生器:(1)如图4所示为一个锯齿波发生电路。
图中集成运放A1组成滞回比较器;二极管VD1、VD2和电位器Rw,使积分电路的充放电回路分开,故A2组成充放电时间常数不等的积分电路。
调节电位器Rw滑动端的位置,使Rw1远小于Rw2,则电容放电的时间常数将比充电的时间常数小得多,于是放电过程很快,而充电过程很慢,即可得锯齿波。
滞回比较器输出的矩形波加在积分电路的反相输入端,而积分电路输出的锯齿波又接到滞回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控制滞回比较器输出端的状态发生跳变,从而在A2的输出端得到周期性的锯齿波。
图4 锯齿波发生器整体电路(2)工作原理假设初始时刻滞回比较器输出端为高电平,而且假设积分电容上的初始电压为零。
由于A1同相输入端的电压U+同时与Uo1和Uo 有关,根据叠加原理,可得:o 2121o 211U R R R U R R R U ++++= ①则此时U+也为高电平。
但当z 1o U U +=时,积分电路的输出电压Uo 将随着时间往负方向线性增长,U+随之减小,当减小至0==-+U U 时,滞回比较器的输出端将发生跳变,使z 1o U U -=,同时U+将跳变为一个负值。
以后,积分电路的输出电压将随着时间往正方向线性增长,U+也随之增大,当增大至0==-+U U 时,滞回比较器的输出端再次发生跳变,使z 1o U U +=,同时U+也跳变为一个正值。
然后重复以上过程,于是可得滞回比较器的输出电压1o U 为矩形波,而由于积分电路的充放电时间不等,故积分电路输出电压Uo 为锯齿波。
如图5所示:图5 锯齿波发生电路的波形图由上图可知,当1o U 发生跳变时,锯齿波输出Uo 达到最大值Uom ,而1o U 发生跳变的条件是:0==-+U U ,将条件z 1o U U -=,0=+U 代入①式,可得:m o 212z 211U R R R U -R R R 0+++)(= ②由此可解得锯齿波输出的幅度为:z 21om U R R U = ③要使得幅度可调,由③式可知,改变参数1R 即可,所以实际电路中1R 采用滑动变阻器;调节滑动变阻器即可改变锯齿波的输出幅度。
从而满足设计要求。
3.3桥式整流器:桥式整流器利用四个二极管,两两对接。
输入正弦波的正半部分是两只管导通,得到正的输出;输入正弦波的负半部分时,另两只管导通,由于这两只管是反接的,所以输出还是得到正弦波的正半部分。
桥式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e2为正半周时,对D1、D3和方向电压,Dl ,D3导通;对D2、D4加反向电压,D2、D4截止。
电路中构成e2、Dl 、Rfz 、D3通电回路,在Rfz ,上形成上正下负的半波整洗电压,e2为负半周时,对D2、D4加正向电压,D2、D4导通;对D1、D3加反向电压,D1、D3截止。
电路中构成e2、D2Rfz 、D4通电回路,同样在Rfz 上形成上正下负的另外半波的整流电压。
以上两种工作状态分别如图6(a )和(b )所示。
图6 桥式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如此重复下去,结果在Rfz上便得到全波整流电压。
其波形图和全波整流波形图是一样的。
从图6中还不难看出,桥式电路中每只二极管承受的反向电压等于变压器次级电压的最大值,比全波整流电路小一半。
桥式整流电路的整流效率和直流输出与全波整流电路相同,变压器的利用率最高。
现在常用的全桥整流,不用单独的四只二极管而用一只全桥,其中包括四只二极管,但是要标清符号,有交流符号的两端接变压器输出,+、-两端接入整流电路。
3.4电压比较器图7(a)由运算放大器组成的差分放大器电路,输入电压VA经分压器R2、R3分压后接在同相端,VB通过输入电阻R1接在反相端,RF为反馈电阻,若不考虑输入失调电压,则其输出电压Vout与VA、VB及4个电阻的关系式为:Vout=(1+RF/R1)·R3/(R2+R3)VA-(RF/R1)VB。
若R1=R2,R3=RF,则Vout=RF/R1(VA-VB),RF/R1为放大器的增益。
当R1=R2=0(相当于R1、R2短路),R3=RF=∞(相当于R3、RF开路)时,Vout=∞。
增益成为无穷大,其电路图就形成图7(b)的样子,差分放大器处于开环状态,它就是比较器电路。
实际上,运放处于开环状态时,其增益并非无穷大,而Vout输出是饱和电压,它小于正负电源电压,也不可能是无穷大。
图7(a)图7(b)从图8中可以看出,比较器电路就是一个运算放大器电路处于开环状态的差分放大器电路。
同相放大器电路如图8所示。
如果图7中RF=∞,R1=0时,它就变成与图7(b)一样的比较器电路了。
图83.5功率放大器(1)电路组成:互补对称电路如图9所示。
图9 两个射级输出器组成的互补对称电路该电路是由两个射极输出器组成的。
图中,T1和T2分别为NPN型管和PNP 型管,两管的基极和发射极相互连接在一起,信号从基极输入,从射极输出,RL 为负载。
(2)工作原理:①乙类放大电路:由于该电路无基极偏置,所以VBE1 =VBE2 = Vi 。
当Vi =0时,T1、T2均处于截止状态,所以该电路为乙类放大电路。
②互补电路:考虑到BJT发射结处于正向偏置时才导电,因此当信号处于正半周时,VBE1 =VBE2 >0 ,则T2截止,T1承担放大任务,有电流通过负载RL;这样,一个在正半周工作,而另一个在负半周工作,两个管子互补对方的不足,从而在负载上得到一个完整的波形,称为互补电路。
互补电路解决了乙类放大电路中效率与失真的矛盾。
③互补对称电路: 为了使负载上得到的波形正、负半周大小相同,还要求两个管子的特性必须完全一致,即工作性能对称。
双电源乙类互补对称电路又称为OCL电路。
图10乙类互补对称功放的工作原理四、仿真调试过程及结果分析4.1、实验现象描述或实验数据记录当锯齿波发生电路输出的8V锯齿波经过桥式整流器后,整流电路将正负幅值的锯齿波变成正向幅值的锯齿波,由于桥式整流器的压降,锯齿波降为7.418V。
如图11所示。
图11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R3的阻值来调节门限电压,通过调节门限电压的大小改变输出波形的占空比,得到脉宽可调的矩形脉冲信号V1。
当VI为零时,由于VREF=4V,VA与VREF作用,比较器的输出V1为占空比的50%的矩形波信号;当VI>0时,正波时间t1大于负波时间t2,占空比大于50%;当VI<0时,正波时间小于负波时间,占空比小于50%。
以下是调试出来后的几个波形:图12图13图14从电压比较器输出的信号再经过双电源乙类互补对称电路,最终实现电机无级可逆调速,如图15所示。
图154.2实验调试排故等描述在实验调试过程中遇到输出信号失真、电机电流和转速没有达到额定值等问题。
关于输出信号失真情况应该采取改变电阻阻值的大小来调节,使调节后输出的信号不失真,使整个电路完整正确。
对于电机电流和转速没有达到额定值,解决办法是在电机线路前加个滑动变阻器,通过滑动变阻来使电机的转速和电流达到额定值。
五、设计、安装及调试中的体会《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本科自动化等专业的一门必修非实验课,是在学习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之后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学习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后的综合设计性训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的某一选定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