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课堂教学改革分析-最新教育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课堂教学改革分析
、国际教学理念的变革动向一)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
生进行公民道德的培养和教育
现今世界几乎所有的西方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公民教育,并同时把它作为学校教育与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和目的之一。比如,英国在教育基本法中明确规定,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把公民素养教育作为教学的基本任务和目标,同时要求任何教学都必须贯穿教育性原则。澳大利亚也同样不设专门的道德或公民教育的课程,所有的公民教育内容都穿插在政治或法律等的课程中进行。
法国的历届政府亦十分重视道德教育,他们的做法则是把一些道德原则贯穿于各项班级活动及各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之中,并且在选拔教师时首先注重德才兼备的原则。
(二)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小班化与分
层教学
现代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证明,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就在于对学习者学习状态的关注。由于学习者自身条件和学习兴趣的不同,表现在对知识的接受上也是各不相同的。中国古代教
育家孔子就曾提出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但是理论归理论,在班
级教学中教师真要面对几十位个性迥异的学生,还要同时做到因材施教确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对此西方一些国家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不少的努力和探索。
(三)关注教学过程的互动性、趣味性和实践操作性
在一些西方国家的基础教育课堂教学中,老师正襟危坐、照
本宣科的教学方法已经是绝少见到了。相反,执教者都会倾其心血和智慧力图实现教学过程的互动性、趣味性,并力图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来让学生“发现”知识,与此同时这一教学理念的改革也成了理论工作者的又一关注焦点。
在英国,教师非常注重趣味性。如何使课堂生动有趣及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常常是教师们备课的重点之所在。在英国的课堂上,教学内容的传授主要由教师通过某种教学活动让学生先体验、先理解而后再从中找出结论,一般情况下教师不会把答案或权威的观点直接告诉学生,这种通过合作的形式来完成一个教学任务的理念在英国课堂十分多见。
二、国际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改革的若干启示
综上所述,国外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向凸显了如下特点:
注重学生公民素质的培养;关注学生个体的主动发展;促进课堂的空间开放;丰富课堂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人文气息与生命活力。简而言之,它始终围绕如何促进课堂内儿童成长这一生命主题,同时并将其核心价值定位于儿童主动发展这一教与
学的互动过程之中。
通过对上述理论研究和实践改革的介绍与分析,我们亦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而以此更好地推进我国课堂教学的改革。
第一、重新定位学校中的道德教育,融入公民意识的培养
在我国,思想品德课中盛行的是“爱国主义教育”,却
没有给学生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公民”以主动的意识。因此,在现今的德育内容中除了强调爱国主义、政治思想以外,还应有关于人权意识、宪法意识、规则意识、生态意识、公德意
识、民主、自由与平等意识等的教育。在教育方法上,也应突破原来单纯设置专门课程来进行强制教学的模式,而注重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渗透式地进行公民意识的培养。
第二、加强课堂中的师生互动
中国式的课堂传统强调教师的灌输,这种“独白式”的教学不仅剥夺了学生自主表现的良好机会,而且忽视了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和消化的过程,从而背离了学生学习的真实情景。而在国外,课堂教学较多采取的是“提问”与“讨论”的方式,这对实现双向交流、教学互动及激发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和顿悟力能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简言之,加强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激发学生个体的主动创造精神,这应成为我国当前基础教育及课堂教学改革的关注重点。
第三、着眼发展、转变评价观
考试的意义究竟何在?在我国,高考、中考的功能更多地是
为了选拔,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也形成了以考试内容为主要教学依据及由此组织和实施教学的弊端。近年来,我们从国外引进了大量新的评价模式,其目的即在于改变这种“唯试为教”的现状。在“以试促教”及“一试多法” ( 即不唯死记硬背的笔试
为唯一的评价形式) 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才有可能真正改变“ 考定终身”的倾向和应试的弊端,而由此实现对学生学习本身的
关注与促进。
总之,课堂教学既是一种教学思想和教育理念的体现,同时它又确实是一门高深的教学艺术。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创造生动活泼的氛围,而不应使其成为死水一潭。学习西方国家的课堂改革经验,其目的就在于通过课堂环境的创建,而使学生人人能成为参与课堂教学的主体,并在课堂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获得健康成长。一言以蔽之,在课堂上应给学生创造个体驰骋的空间,以让他们更自由地翱翔于知识的海洋;教师应该激励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去领悟,而使课堂真正回归生命的本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