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问题研究 精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问题研究
一、调整优化河南省农村产业结构的原因合理的产业结构对农村经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来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
河南要对本省的省情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不仅着眼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还要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结构变动趋势相适应,才能统筹好城乡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当前,河南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制约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升级。
一农村经济的总体实力亟待加强河南省北、西、南三面为山地与丘陵,中、东部为黄淮海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适合种植多种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农业的自然条件较好,但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而非农业强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相对发达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迅速,主要表现为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特征已由单纯数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经济实力增长很快。
而河南省农村经济还比较落后,农村经济的整体实力不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农民收入不高,城乡差距明显。
二农业人口比重过大,农村就业结构水平较低河南省农村就业结构水平较低,2013年,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占河南省总从业人员的40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河南虽有耕地12288万亩,居全国第三位,但人多地少的基本省情并未改变,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23亩,大量人口束缚在小块耕地上,束缚在农村地区,农村人口自然就业、农业生产、就业特征还处在较为典型的传统农业状态。
农业人口比重过大,农业剩余劳动力沉淀在农业和农村,制约了河南省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只有通过加大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力度,才能使农业剩余劳动力不仅向城市非农部门转移,还向农村非农部门转移。
三城镇化水平较低,对农村经济的带动力不强2014年,河南省城镇化率为457,远低于全国547的平均水平。
城镇经济以传统工业为主,工业经济相对落后,产业层次较低,经济实力不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和带动力不强,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能力较弱。
城镇化水平发展落后,必然影响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尤其是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制约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二、调整优化河南省农村产业结构的措施通过对河南省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现状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河南省农村存在农业人口多、人均耕地资源少、三次产业效益低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合理的区域布局和专业化分工,发挥比较优势,推动农村产业整体优化升级,走新型产业化道路。
一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河南有丰富的农业资源,许多农产品的产量居全国前列,但是整体来说,河南省的农产品产量大但价格低,数量多但效益少,初级产品多但精深加工产品少,经济效益不高。
因此,河南省要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延长和完善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产业链条,逐步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连成一体、协调运转的农业产业体系。
要利用各地优势资源,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尤其是要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要把农户和企业联系起来,建立企业+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理顺三者关系,实现互惠共赢。
要从政策、服务、环境等方面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有力的支持,推动龙头企业快速、良性发展。
二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农业是农村的基础产业,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材料和资源,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可以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解放土地对劳动力的束缚,为第二、第三产业提供人力资源和消费动力,是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河南省农业资源丰富,有良好的农业传统,要利用好现有资源,加快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在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增长、稳固粮食生产核心区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养殖业、林果业、蔬菜业、花卉业,因地制宜,多种经营,扬长避短,发挥区域特色和规模效益,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
三提升农村工业的规模和层次河南省农村工业存在规模小、结构单一、粗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