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感染与抗真菌药
抗真菌药物分类及临床用药特点
抗真菌药物分类及临床用药特点抗真菌药物分为六大类,其中两性霉素及脂质体、氟胞嘧啶、吡格类、棘白菌素类主要用于治疗深部真菌感染,制霉菌素、丙烯胺类(特比萘芬)、灰黄霉素用于治疗皮肤、指甲、趾甲等的表浅真菌感染。
一、具体药物及抗菌谱注:妊娠A类:在孕妇中研究证实无危险性;妊娠B类:动物实验无危险性但人体研究资料不足,或动物有危险性但人无危险性;妊娠C类:动物研究有毒性但人体研究资料不充分,有指征时需权衡受益大于风险后可使用;D类:证实对人类有危险性,但收益大于风险且有指征时可用)二、真菌感染选药原则1.根据病原体选择敏感抗生素①致病性真菌:组织胞浆菌、粗球孢子菌、马尔菲尼青霉菌、皮炎芽生菌、暗色真菌、足分枝菌、孢子丝菌;②条件致病菌:念珠菌属、隐球菌属、曲霉菌、毛霉菌、放线菌、奴卡菌属。
国内前三种多见。
2.根据感染类型①肾盂肾炎:念珠菌属--氟康唑、次选两性霉素B。
②血流感染:念珠菌--氟康唑、棘白菌素类,次选两性霉素B。
③感染性心内膜炎:念珠菌属--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次选棘白菌素类。
④阴道炎:念珠菌--局部用药选制霉菌素、咪康唑、克霉唑,全身用药选氟康唑。
3.侵袭性真菌病--曲霉菌、隐球菌①预防性治疗:未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危患者。
②诊断性试验治疗:可能已经发生感染的患者。
③经验治疗:已经发生感染的患者。
④目标治疗:确诊者。
停药指征:①临床症状、影像学病灶消失;②微生物学清除;③免疫抑制状态逆转。
其中确诊分为:疑似、临床诊断、确诊。
粒缺伴发热且长期使用抗细菌药物者为疑似病例,可以考虑经验性治疗;确诊主要指血培养或穿刺液培养发现真菌;临床诊断指开放性如痰培养或痰涂片发现真菌。
★曲霉菌属:诊断后即予强效、快速、针对性治疗,具体用药见上表格。
初治时静脉给药,多部位感染时或初始无效时予联合用药。
注意:纠正粒缺至关重要,必要时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
★念珠菌属:白念珠菌、非白念珠菌。
念珠菌感染者应拔深静脉置管,眼底检查。
抗真菌药物
唑类抗真菌药
唑类(azoles): 唑类(azoles): 咪唑类(imidazoles) (imidazoles): 咪唑类(imidazoles): 克霉唑clotrimazole clotrimazole、 克霉唑clotrimazole、 咪康唑miconazole miconazole、 咪康唑miconazole、 益康唑econazole econazole、 益康唑econazole、 酮康唑ketoconazole ketoconazole、 酮康唑ketoconazole、 布康唑butoconazole 布康唑butoconazole 硫康唑sulconazole 硫康唑sulconazole 三唑类(triazoles) 三唑类(triazoles) : 氟康唑fluconazole 氟康唑fluconazole 伊曲康唑itraconazole 伊曲康唑itraconazole
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的临床应用
静脉滴注:真菌性肺炎、心内膜炎、 静脉滴注:真菌性肺炎、心内膜炎、 尿路感染 鞘内注射:真菌性脑膜炎, 鞘内注射:真菌性脑膜炎,本药是目 前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首选药 口服: 口服:肠道真菌感染 局部:指甲、皮肤、 局部:指甲、皮肤、黏膜等浅部真菌 感染
由于静脉用药毒性较大,在临 由于静脉用药毒性较大, 床上也常用作导入疗法(induction 床上也常用作导入疗法(induction therapy),即开始用本药治疗, therapy),即开始用本药治疗,然 后用其他抗真菌药如唑类继续治 疗慢性真菌感染或防止复发。 疗慢性真菌感染或防止复发。
唑类抗真菌药的抗菌机制
为选择性抑制真菌甾醇-14α为选择性抑制真菌甾醇-14α-去甲基 sterol- 14酶(sterol- 14-α-demethylase, 一 种细胞色素P450 ),使细胞膜麦角固 P450酶 种细胞色素P450酶),使细胞膜麦角固 醇合成受阻,细胞膜屏障作用障碍。 醇合成受阻,细胞膜屏障作用障碍。 甾醇-14-去甲基酶受抑,14α甾醇-14-去甲基酶受抑,14α-甲基 甾醇在真菌细胞内浓集而损伤真菌的一 些酶( ATP酶 电子转运有关的酶) 些酶(如ATP酶、电子转运有关的酶) 的功能。 的功能。
抗真菌药物
【抗菌作用与用途】
广谱抗真菌药,对多种深部真菌如新型隐球菌、 白色念珠菌、粗球孢子菌、荚膜组织胞浆菌、皮 炎芽生菌、孢子丝菌、曲霉茵、毛霉菌具有良好 的抗菌作用,高浓度有杀菌作用。 用于敏感真菌引起的内脏或全身感染,首选? 用法? 机制:与真菌细胞膜的麦角固醇选择性结合,在 细胞膜上形成孔道,增加细胞膜通透性,导致细 胞内许多小分子物质外漏,造成细胞死亡。细菌 的细胞膜不含固醇,故对细菌无作用。
制霉菌素 nystatin
属多烯类抗真菌药。作用与机制同两性
霉素B,口服不吸收,毒性更大。 局部用于皮肤、口腔、膀胱和阴道念珠 菌感染。口服用于防治肠道念珠菌病。 口服可致恶心、呕吐、腹泻。局部用药 刺激性不大。
唑类抗真菌药物
⑴咪唑类(imidazoles): 克霉唑、咪康唑、
酮康唑等。 ⑵三唑类(triazoles): 氟康唑、伊曲康唑等。
作用机制
与真菌细胞膜上CYP450依赖性的14α-去
甲基酶选择性结合,从而抑制细胞膜麦角 固醇合成,改变细胞膜通透性,致胞内重 要物质外漏而使真菌死亡。肝毒性? 药物与真菌CYP450的亲和力>>人,三唑类 真菌选择性更高,代谢相对缓慢,所以其 抗真菌作用更强,毒副作用更小。
克霉唑(clotrimazole)
起手足癣、体癣、股癣、叠瓦癣、甲癣、 头癣、黄癣等。 浅部真菌感染发病率高。
抗真菌药物分类
抗深部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及咪唑类、
三唑类等。 抗浅表真菌药物:灰黄霉素、制1. 唑类 (azoles): ⑴咪唑类(imidazoles): 克霉唑、咪康唑、酮康 唑等。 ⑵三唑类(triazoles): 氟康唑、伊曲康唑等。 2. 多烯类(polyenes):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 等。 3.嘧啶类(pyrimidine):氟胞嘧啶。 4.烯丙胺类 (allylamines):特比萘芬。 5.其它类:灰黄霉素。
真菌感染及抗真菌感染药物的临床应用
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广谱强效抗生素应用●免疫抑制剂广泛使用●癌症患者放疗、化疗●留置V导管、导尿管、脑室引流管●烧伤病人●器官移植患者●糖尿病患者●艾滋病等免疫缺陷患者增多Ⅲ.真菌及其真菌病的临床分型真菌(fungus)是一类有细胞壁和典型细胞核结构,但不含叶绿素,不分根、茎、叶,能进行无性或有性繁殖的一类真核细胞性微生物。
约20万种以上,仅270多种为致病菌。
Ⅳ. 浅部感染真菌●浅部感染真菌:引起皮肤、粘膜和皮下组织感染的真菌。
●种类表面感染真菌:角层癣菌皮肤癣真菌:毛癣菌属、表皮癣菌属和小孢子菌属皮下组织感染真菌:孢子丝菌、着色真菌1. 毛癣菌属(Trichophyton )●毛癣菌属有20余种,其中14种能引起人和动物的感染。
●临床上常见的有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许兰毛癣菌、紫色毛癣菌、断发毛癣菌●可引起发癣、体癣、甲癣毛癣菌:菌落灰白、红、橙或棕色,表面呈绒毛状、粉粒状或蜡样。
大分生孢子细长棒状薄壁。
菌丝有螺旋状、球拍状、鹿角状和结节状毛癣菌:菌落灰白、红、橙或棕色,表面呈绒毛状、粉粒状或蜡样。
大分生孢子细长棒状薄壁。
菌丝有螺旋状、球拍状、鹿角状和结节状2. 表皮癣菌属●表皮癣菌属(Epidermophyton )目前只有一个种,即絮状表皮癣菌(E.floccosum )●絮状表皮癣菌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癣菌,可引起皮肤感染如股癣、足癣、体癣、手癣和甲癣,不感染毛发。
表皮癣菌:菌落初为白色鹅毛状,以后变为黄绿色粉末状。
粗棒状薄壁大分生孢子。
菌丝球拍状表皮癣菌:菌落初为白色鹅毛状,以后变为黄绿色粉末状。
粗棒状薄壁大分生孢子。
菌丝球拍状3. 小孢子菌属●我国常见的有铁锈色小孢子菌、石膏 样小孢子菌和狗小孢子菌等。
●小孢子菌属感染皮肤和毛发,很少感 染甲板。
小孢子癣菌:菌落为灰色、橘红色或棕黄色,厚壁大分生孢子,菌丝有结节状、梳状和球拍状小孢子癣菌:菌落为灰色、橘红色或棕黄色,厚壁大分生孢子,菌丝有结节状、梳状和球拍状表面感染真菌叠瓦癣花斑癣糠秕孢子菌毛囊炎4. 皮下组织真菌感染Subcutaneous Mycoses●经外伤感染皮下,一般只侵犯局部,也可通过淋巴管扩散至周围组织●种类有孢子丝菌和着色真菌(1)着色真菌⏹一般经外伤侵入人体,感染多发生于皮肤暴露部位,如颜面、下肢、臀部等,病损皮肤呈境界鲜明的暗红色或黑色区,故称着色真菌病(chromomycosis)。
抗真菌药-----网上摘录
抗真菌药-----网上摘录•抗真菌药上传视频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百科科学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审核。
抗真菌药(antifungal drugs):真菌感染可分为表浅真菌感染和深部真菌感染两类,表浅感染是由癣菌侵犯皮肤、毛发、指(趾)甲等体表部位造成的,发病率高,危害性较小。
深部真菌感染是由念珠菌和隐球菌侵犯内脏器官及深部组织造成的,发病率低,危害性大。
在所有的抗深部真菌感染药物中,只有氟康唑和氟胞嘧啶能透过血脑屏障,治疗中枢真菌感染。
常用抗真菌药按照作用部位分为治疗浅表真菌感染药物有十一烯酸、醋酸、乳酸、水杨酸、灰黄霉素、克念菌素、克霉唑、咪康唑、益康唑、联苯苄唑、酮康唑等。
抗深部真菌感染药物有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球红霉素、甲帕霉素、氟康唑、伊曲康唑等。
按结构分为有机酸类、多烯类、氮唑类、烯丙胺类(如特比萘芬)等。
•中文名•抗真菌药•外文名•antifungal drugs•类别•药品•作用•治疗真菌感染一、抗真菌药物作用机制目前应用于临床的抗真菌药物,就其作用机制分类,大致可以分为3种:(1)作用于真菌细胞膜中甾醇合成的抗真菌药物,包括:酮康唑等咪唑类药物、多烯类抗生素、两性霉素等,以及烯丙胺类药物特比萘芬等;(2)作用于真菌细胞壁合成的抗真菌药物,如:棘白菌素类药物卡泊芬净,其抑制真菌细胞壁主要成分1,3-β-D-葡聚糖的合成,以及抑制几丁质合成的日光霉素和多氧霉素等;(3)作用于核酸合成的抗真菌药物,如:5-氟胞嘧啶等 [1]。
二、抗真菌药物按化学结构分类1、三唑类吡咯类抗真菌药,包括:咪唑类和三唑类。
咪唑类包括:酮康唑、克霉唑、咪康唑、益康唑和舍他康唑等。
目前,多为浅表真菌感染或皮肤黏膜念珠菌感染的局部用药。
三唑类包括: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和处于研究阶段的沙康唑、帕索康唑、雷夫康唑、SCH39304(SM8668)和SDZ89-485,均可用于治疗深部真菌感染。
吡咯类药物作用的主要靶酶是14-去甲基酶(14-DM),利用咪唑环和三唑环上的第3位或第4位氮原子镶嵌在该酶的细胞色素P450蛋白的铁原子上,抑制14-DM的催化活性,使羊毛甾醇不能转化成14-去甲基羊毛甾醇,进而阻止麦角甾醇合成,使真菌的细胞膜合成受阻,导致真菌细胞破裂死亡。
抗真菌药
丙烯胺类 特比萘芬
角鲨烯环氧化酶
角鲨烯
羊毛固醇 抑制 唑类 咪康唑、酮康唑、 咪康唑、酮康唑、氟康唑 真菌细胞P450 真菌细胞P450 14α 14α-去甲基酶
14α 14α-去甲基 羊毛固醇 麦角固醇
多烯类 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
真菌细胞膜
四、嘧啶类抗真菌药
氟胞嘧啶 (flucytosine)
制霉菌素(nystatin) 制霉菌素 作用机制】 【作用机制】: 多烯类,作用及机制同两性霉素B 对各类真菌均有抑制作用 对阴道滴虫有抑制作用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 毒性较两性霉素B更大,不能注射。 临床用途】 【临床用途】:口服或局部给药 口服用于胃肠真菌病 局部用于皮肤、口腔、阴道真菌病及阴道霉菌病
常用抗生素类抗真菌药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1.静滴时可致寒战、高热、头痛、恶心、呕吐, 静滴前需给解热镇痛药和抗组胺药,静滴液 中宜加少量糖皮质激素。 2.肾毒性(呈剂量依赖性):不宜与氨基甙类、 环孢素合用。 用药期间定期查血、尿常规,血钾,肝、肾功, 心电图。
常用抗生素类抗真菌药
氟康唑 三唑类 伊曲康唑 丙烯 胺类 特比 萘芬
轻度消化道 反应、头痛、 反应、头痛、 偶有肝损害
氟胞 嘧啶
念珠菌和隐菌, 念珠菌和隐菌, 多与两性B 多与两性B合用
二、唑类抗真菌药
包括咪唑类和三唑类 包括咪唑类和三唑类 咪唑类
咪唑类(imdazole) 克霉唑 (clotrimazole) 咪康唑 (miconazole) 酮康唑 (ketoconazole) 三唑类(triazole) 氟康唑 (fluconazole) (深部 真菌) 伊曲康唑(itraconazole)
抗真菌药物
谢谢!
两性霉素B的抗菌作用与临床应用
• 为多烯类抗真菌药,抗菌谱广,几乎对所 有真菌有效。
• 对本药敏感的真菌有:白色念珠菌、新型 隐球菌、皮炎芽生菌、组织胞浆菌、球孢 子菌属、孢子丝菌属等。
·静脉滴注:真菌性肺炎、脑膜炎、心内膜炎 及尿路感染。
·口服:仅用于胃肠道真菌性感染。
·局部:外用治疗眼科、皮肤科和妇科的真菌 感染。
光幻觉),此前其他唑类未见这方面报道。视觉障碍包括间歇性色弱 ,视觉阻断,出现光点及波形,恐光症。
泊沙康唑
• 泊沙康唑抗菌谱广,对于念珠菌属、荚膜组织胞浆菌、塞多孢子菌、 双极菌接合菌、镰刀菌、酵母菌。包括耐氟康唑的非白色念珠菌株、 新型隐球菌和曲霉菌都有强大的抑制活性;尤其是对比较罕见、但威 胁生命的真菌疾病(接合菌病、镰刀菌病和球孢子菌病等)也有效。
特比萘芬 Terbinafine 临床应用
• 适应证与疗效:对皮肤癣菌引起的甲癣、体癣、手癣、足 癣疗效较好,比灰黄霉素和伊曲康唑疗效好。对酵母菌和 白色念珠菌引起的癣病无效。
• 口服或外用可治愈大部分癣病患者。治疗手足癣2~6周, 体癣股癣2~4周,皮肤念珠菌病2~4周。
特比萘芬的不良反应
•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约5%~10%,且较轻微,主要 有胃肠反应,其次于皮肤瘙痒、皮疹等,很少引起肝 损伤。
抗真菌药
制作人 白文姣
• 抗真菌药是指具有抑制或杀死 真菌的药物,用于治疗真菌感 染性疾病。
• 真菌感染一般分为表浅部感染 和深部感染(又称系统感染) 。
真菌感染与抗菌药
• 浅部致病真菌以各种癣菌为常见,多侵犯皮 肤、毛发、指(趾)甲和黏膜等部位,发病率 高。
灰黄霉素、制霉菌素、咪康唑、克霉 唑、特比萘芬等。
抗真菌药物知识点总结
抗真菌药物知识点总结真菌是一类微生物,在自然界与人类生活中广泛存在。
在某些情况下,真菌可以引起感染和疾病,需要使用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
抗真菌药物是一类针对真菌感染的药物,可以有效抑制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本文将对抗真菌药物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抗真菌药物的分类、药理学、治疗原则以及常见的抗真菌药物等内容。
一、抗真菌药物的分类抗真菌药物可以按照其作用机制、化学结构和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分类。
按照作用机制的不同,抗真菌药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抑制真菌壁合成的药物:这类药物可以抑制真菌细胞壁的合成,从而导致真菌细胞的死亡。
常见的抑制真菌壁合成的药物有伊曲康唑、咪康唑等。
2. 抑制真菌细胞膜合成的药物:这类药物可以抑制真菌细胞膜的合成,影响真菌的细胞结构和功能,导致真菌细胞的死亡。
常见的抑制真菌细胞膜合成的药物有酮康唑、酮康唑等。
3. 抑制真菌核酸和蛋白质合成的药物:这类药物可以抑制真菌的核酸和蛋白质合成,从而影响真菌的生物活性,导致真菌细胞的死亡。
常见的抑制真菌核酸和蛋白质合成的药物有氟胞嘧啶、利巴韦林等。
4. 其他抗真菌药物:除了上述几类抗真菌药物外,还有一些其他种类的抗真菌药物,包括拟对生物药物、抗真菌多肽药物等。
二、抗真菌药物的药理学抗真菌药物的药理学是研究抗真菌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以及抗真菌药物的药效学和毒性学等方面的知识。
抗真菌药物的药理学知识对于临床应用和用药安全至关重要。
1. 药物的吸收:抗真菌药物可以经口、静脉、肌肉等途径给药,吸收机制多种多样。
一般来说,抗真菌药物在胃肠道内有一定的吸收,但不同药物的吸收率和速度有所不同。
2. 药物的分布:抗真菌药物在机体内的分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蛋白结合率、组织分布率、脂溶率等。
抗真菌药物的分布特点直接影响其在机体内的药效及安全性。
3. 药物的代谢:抗真菌药物在机体内可以发生代谢作用,其代谢产物可能会影响药物的药效和毒性。
抗真菌药物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对于药物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有重要意义。
我院真菌感染及常用抗真菌药物耐药性分析
因素致股 骨头 血 供 障 碍, 可致 缺 血 坏死 的多 为 单关 节病变, 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一般认为与长 期 服用 激素 、 饮酒 、 射 线 照 射 、 脉硬 化 和 某 些 血 放 动 液病 等 有关 , 多 为 双 侧 病变 。 C 检 查 是 本 病 诊 且 R 断和 了解 病变 程 度的基 本 方法 , 与传 统 的 x线 片检 查相 比, 能进 行 计 算 机 的数 据 处 理 、 存和 传 输 , 它 储 并 能处 理 成 像 后 的 相 关 信 息 , 时 实 现 屏 幕 显 示 同 2 6 灰 阶, 5级 大大 提高 了检 测效 率 。C T检 查 可 显示 x线 片 可 疑 或 难 以 显 示 的 坏 死 骨 修 复 早 期 改 变 。
我 院真 菌感 染及 常 用抗 真 菌 药物 耐药 性 分析
巴特 尔 , 宇 宏 , 淑英 段 郭
( 尔多斯市 中一 鄂 医院检 验科 , 内蒙古 东胜 07 0 ) 1 0 0
[ 摘要 ]目的 : 近年 来 由于真 菌感染 发 病率 显著增 高, 药性 日趋 严重 , 了解 我院 真 菌感染 情况及 耐 药 耐 为 性, 我们使 用生 物梅 里埃 公 司 Y C鉴定 卡 对我院 临床 科 室送 检标 本 分 离 出的 真 菌进 行 鉴定 . 时用 该公 司 B 同 生 产的 药敏 卡 F n U u G S2进行 药敏 分析 。 结果 : 离 出的 6 真 菌以 白色假 丝酵 母 菌为 主. 7 . 1 主 分 7株 占 7 6 %; 要 来 自门诊呼吸 道 感染 患者 , 2 .0 呼吸 科 病房 占 1 .3 I U 病房 占 1 . 3 6 占 0 9 %, 3 4 %,C 4 9 %; 7株真 菌对 5 一F胞 嘧啶 和 两性霉 素 B敏 感性 较 高, 感率分 别 为 8 .8 敏 2 0 %和 7 . 1 6 1 %。 [ 关键词 ] 菌感染 ; 真 菌药物 ; 药性分 析 真 抗 耐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治疗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是一种罕见但非常严重的疾病,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可能会危及生命。
这种疾病通常发生在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中,比如接受器官移植、患有癌症或血液疾病、使用药物或经历过其他医疗操作的人士。
因为侵袭性真菌感染几乎总是要用药物来进行治疗,因此本文将重点介绍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治疗方法。
治疗药物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治疗通常需要使用抗真菌药物,这类药物可以有效地杀灭侵袭性真菌,控制感染。
以下是常见的抗真菌药物:1.氟康唑(fluconazole)氟康唑是一种口服药物,适用于治疗大多数真菌感染,包括侵袭性真菌感染。
适合的剂量和时长可以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质量和感染的部位而定。
2.伊曲康唑(itraconazole)伊曲康唑是一种更广谱的抗真菌药物,可用于治疗多种真菌感染。
与氟康唑相比,它可以更彻底地杀灭真菌,但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
3.阿莫西林(amphotericin B)阿莫西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药物。
它可以通过静脉注射来使用,并在短时间内杀死真菌。
但它也有一些不良反应,如肝损伤和肾脏损伤等。
4.卡泊芬净(caspofungin)卡泊芬净是一种新型的、广谱的抗真菌药物,常用于治疗难治性真菌感染。
卡泊芬净通过阻断真菌细胞壁合成杀灭真菌,与其他抗真菌药物相比,不良反应较少。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药物对不同类型的真菌有不同的疗效。
如何选择适合的药物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真菌类型和感染部位等因素来决定,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外科手术除了药物治疗,一些患者可能需要接受外科手术来控制感染。
外科手术可以去除感染区域,减轻对身体的伤害。
外科手术通常用于以下情形:1.感染的部位无法被药物治愈如果药物治疗无法控制感染,那么外科手术是必要的。
外科手术可以切除感染区域,减少感染蔓延的风险。
2.移植手术后在接受移植手术后,免疫系统通常被抑制,无法有效对抗真菌感染。
如果患者出现了侵袭性真菌感染,外科手术可以帮助去除感染区域。
真菌感染的预防与治疗
真菌感染的预防与治疗真菌感染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疾病,可能影响人体的各个部位,包括皮肤、头发、指甲、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等。
它们可以通过接触感染源或空气传播,因此预防和治疗真菌感染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些预防和治疗真菌感染的方法,帮助提高公众的意识并保护我们的健康。
一、预防真菌感染1.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保持身体清洁是预防真菌感染的关键。
每天洗澡,特别是在暖湿环境下容易感染的地方,如腹股沟、脚趾间等。
使用清洁毛巾和肥皂,并确保彻底冲洗和干燥。
2.穿透气的衣物和鞋子真菌喜欢潮湿和闷热的环境,因此选择透气性好的衣物和鞋子非常重要。
避免长时间穿着潮湿的衣物和袜子,尽量选择棉质或透气性好的合成纤维。
3.避免与感染源接触真菌可以通过接触感染源,如被感染的皮肤或物体传播。
因此,要避免与感染液、感染地点、被感染者的个人物品等接触。
4.保持免疫系统健康免疫系统的健康状态对于预防真菌感染至关重要。
通过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期锻炼和充足的睡眠,可以增强免疫力并降低感染的风险。
二、治疗真菌感染1.局部治疗大多数真菌感染可以通过局部治疗来处理。
这包括使用抗真菌药膏、喷雾剂或洗剂,根据感染部位和严重程度进行涂抹、喷洒或浸泡。
2.口服药物对于一些严重的真菌感染病例,医生可能会开具口服抗真菌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消化系统进入体内,对全身感染进行治疗。
3.系统治疗部分真菌感染可能需要系统治疗,包括静脉注射抗真菌药物或使用抗真菌药物灌肠。
这些方法通常用于治疗器官系统感染或免疫系统较弱的病人。
4.手术治疗在某些情况下,手术可能是必要的,例如治疗由真菌引起的严重肺部感染或去除无法通过其他治疗方法消除的真菌感染部位。
三、其他注意事项1.遵循医嘱如果被确诊为真菌感染,请遵循医生的建议和药物治疗方案。
确保按时服药并完成疗程,即使感染症状消失也要继续治疗,以防止感染复发。
2.避免自行使用药物不要自行购买和使用抗真菌药物,因为不同类型的真菌感染可能需要不同的药物治疗。
抗 真 菌 药-抗病毒药
伊曲康唑 itraconazole 抗真菌活性强于 酮康唑5~100倍,是治疗罕见真菌(组织胞 浆菌、芽生菌)感染的首选药。 氟康唑 fluconazole 抗真菌活性强于酮康 唑5~20倍,是治疗艾滋病隐球菌性脑膜炎的 首选药。口服和静脉均可,口服生物利用度 高,血浆蛋白结合率低,脑脊液浓度高,不 良反应少,孕妇禁用。 伏立康唑 广谱,对多种耐药的真菌感染 仍有效。
代表药:
阿昔洛韦 aciclovir(无环鸟苷) 更昔洛韦ganciclovir 碘苷idoxuridine(疱疹净) 阿膛腺苷vidarabine(Ara-A)
二)抗艾滋病毒药 代表药: 齐多夫定 zidovudine 拉米夫定 lavmivudine 三)抗流感病毒药 利巴韦林 ribavirin (病毒唑) 金刚烷胺 amamtadine 四)抗肝炎病毒药 干扰素 interferon 乙肝疫苗 hepatitis vaccine
抗真菌药
抗真菌药(antifungal agents)是 指具有抑制或杀死真菌生长或繁殖的 药物。真菌感染有浅部真菌感染和深 部真菌感染。 分类:抗生素类、唑类、丙烯胺类
一、抗生素类抗真菌药
二性霉素B(amphotericin B,庐山霉素)
〔作用及机制〕 广谱的抗真菌药。 选择性地与真菌细胞中的麦角固醇结合 改变膜通透性真菌细胞内物质外渗。 细菌细胞膜不含固醇,故无作用; 哺乳动物红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浆膜 含有固醇溶血、肾脏损害等。 对真菌的亲和力>哺乳动物。
二、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性疾病:
流感、普通感冒、麻疹、小儿麻痹症、传染
性腮腺炎、疱疹性角膜炎、肝炎及艾滋病等。
病毒的治疗存在的问题:
抗真菌药抑制真菌生长治疗真菌感染
抗真菌药抑制真菌生长治疗真菌感染真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可以出现在皮肤、黏膜、内脏器官等部位。
真菌感染的症状包括发红、瘙痒、疼痛、脱屑等,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痛苦。
为了有效治疗真菌感染,抗真菌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本文将介绍抗真菌药的作用机制和通用抑制真菌生长的方法,以及几种常见的抗真菌药物。
一、抗真菌药的作用机制抗真菌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抑制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其中,最常见的作用机制包括:1. 细胞壁合成抑制:真菌的细胞壁是由多糖组成的,抗真菌药可以作用于真菌细胞壁的合成酶,干扰其合成过程,导致细胞壁脆弱,最终导致真菌死亡。
2. 细胞膜损伤:抗真菌药可以作用于真菌细胞膜上的特定受体或酶,干扰细胞膜上的物质运输和离子通道的功能,导致细胞内外环境失衡,最终导致真菌死亡。
3. 核酸和蛋白质合成抑制:抗真菌药可以通过干扰真菌细胞内的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过程,阻止其正常的生长和复制,最终导致真菌死亡。
二、抑制真菌生长的方法除了使用抗真菌药物外,还有一些通用的方法可以抑制真菌的生长,如下:1. 保持皮肤和黏膜的清洁干燥:真菌在潮湿的环境下更容易生长和繁殖,因此保持皮肤和黏膜的清洁干燥非常重要。
要勤洗澡,注意皮肤护理,特别是有汗液分泌较多的部位,如腋下、脚趾间等。
2. 避免穿着湿润的衣物和鞋袜:湿润的衣物和鞋袜是真菌滋生的理想场所,应避免穿着湿润的衣物和鞋袜,尽量选择透气性好的材料。
3. 保持个人卫生:保持个人卫生是预防真菌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要注意勤洗手、勤剪指甲、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拖鞋等。
4. 避免接触受污染的物品:真菌可以存在于受污染的物品上,如公共场所的浴室、健身房的地面、游泳池等。
要注意避免直接接触这些受污染的物品,或者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穿着拖鞋或使用防滑垫等。
三、常见的抗真菌药物目前,市场上有多种抗真菌药物可供选择,常见的抗真菌药物包括:1. 阿莫罗沙利:阿莫罗沙利是一种广谱抗真菌药物,常用于皮肤和黏膜真菌感染的治疗。
《抗真菌药》word版
第十一章抗真菌药第一节抗深部真菌感染药一、两性霉素B【抗菌作用】——在真菌细胞膜上打孔。
两性霉索B能选择性地与真菌细胞膜的麦角固醇相结合,在膜上形成微孔,从而增加膜的通透性,引起菌体细胞内容物外漏,导致真菌死亡。
【临床应用】1.全身性深部真菌感染——首选药。
用于各种真菌性肺炎、心内膜炎、脑膜炎、尿路感染及败血症等。
2.口服仅用于肠道感染。
3.局部可用于眼科、皮肤科和妇产科的真菌病。
还可用于指(趾)甲、皮肤黏膜等浅部真菌感染。
二、氟胞嘧啶【抗菌作用】——阻断真菌的核酸合成。
药物通过真菌细胞的渗透系统进入细胞,转化为氟尿嘧啶,替代尿嘧啶进入真菌的RNA中,或代谢为5-氟尿嘧啶脱氧核苷抑制胸腺嘧啶合成酶,从而阻断核酸合成。
【临床应用】口服易吸收,可透过血脑屏障。
临床上用于念珠菌和隐球菌感染,单用效果不如两性霉素B,且易产生耐药性。
与两性霉素B合用,可发挥协同作用。
三、酮康唑——第一个可口服的抗真菌药。
【抗菌作用】——不让真菌细胞膜好好长。
唑类(包括下面的氟康唑、伊曲康唑)抗真菌药的抗菌作用机制相似:选择性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依赖性的14-α脱甲基酶,使14-α甲基固醇蓄积,细胞麦角固醇不能合成,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引起细胞内重要物质丢失,导致真菌死亡。
【临床应用】口服广谱抗真菌药,对念珠菌和浅表癣菌有强大的抗菌力,对多种浅表真菌病的疗效相当于或优于灰黄霉素、两性霉素B和咪康唑。
临床主要口服治疗多种浅部真菌病,也用于全身性真菌病。
四、氟康唑抗菌谱与酮康唑相似,但体外抗真菌作用不及酮康唑,体内抗真菌作用则比酮康唑强10~20倍。
临床为治疗中枢神经系统和尿路真菌感染较为理想的药物。
五、伊曲康唑治疗暗色孢子科真菌、孢子丝菌、不危及生命的芽生菌和组织胞浆菌属的首选药物。
抗菌谱相似于酮康唑,但作用较强。
主要用于浅表真菌感染,如体癣、股癣、头癣、甲癣,其疗效优于灰黄霉素,也可用于深部真菌感染。
第二节抗浅表真菌感染药一、特比萘芬【抗菌作用】选择性抑制真菌膜的角鲨烯环氧化物酶,抑制麦角固醇合成,使真菌死亡。
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的4类抗真菌药物2024(全文)
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的4类抗真菌药物2024(全文)侵袭性真菌感染(IFIs)是免疫功能低下和儿童危重患者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
儿童患者与成人不同(尤其是危重患者),念珠菌和曲霉菌是导致儿科患者IFIs 的最常见真菌。
儿童IFIs 最佳抗真菌方案的制定主要取决于风险分层、抗菌活性谱、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性以及抗真菌药物的不良影响等,主要有4类抗真菌药物可用。
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1、唑类药物唑类药物对多种真菌有效,且无严重的肾毒性作用,主要通过抑制14α-固醇去甲基酶(即羊毛甾醇去甲基酶,一种真菌CYP450依赖酶),使细胞膜的麦角固醇不能正常合成,损伤真菌细胞膜,导致真菌死亡。
唑类药物在药代动力学特征、活性谱和毒性方面有所不同,例如,氟康唑有很好的抗酵母菌活性,但不能抗霉菌;伊曲康唑提供了广泛的抗真菌谱,但由于生物利用度不一致,其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受到限制;伏立康唑是IAIs 的一线抗真菌药物,但具有不可预测的生物利用度和独特的副作用;艾沙康唑和泊沙康唑具有广谱活性。
由于三唑类药物具有更好的安全性、更优的药代动力学和对更好的疗效,已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酮康唑和旧的唑类药物的全身性使用。
伊曲康唑是治疗IFIs的另一种重要药物,儿童早期口服伊曲康唑耐受性良好,对播散性念珠菌病有效;伏立康唑也推荐用于儿童IFIs的治疗。
替代治疗包括两性霉素B脂质体、卡泊芬净和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体。
对于不能从初始治疗中获益的患者,可选择使用具有不同作用机制的另一种药物或联合治疗。
2、多烯类药物多烯类药物通过与真菌细胞膜中的麦角甾醇结合而起作用,导致细胞内容物渗漏并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在多烯类抗真菌药物中,唯一的全身性药物是两性霉素B,可用于严重的全身性真菌感染,包括曲霉病、毛霉病、芽生菌病、球孢子菌病、念珠菌病和隐球菌病。
该药是侵袭性隐球菌性脑膜炎、毛霉菌病以及某些侵袭性念珠菌感染(ICIs)和侵袭性曲霉菌感染(IAIs)的一线用药。
免疫系统如何应对真菌感染的机制
免疫系统如何应对真菌感染的机制概述真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免疫系统应对挑战的情况。
免疫系统通过多种机制来应对真菌感染,包括感知、识别和抵御真菌的入侵。
本文将深入探讨免疫系统如何应对真菌感染的机制。
真菌感染的感知和识别免疫系统通过感知和识别真菌的入侵来启动免疫反应。
在感知方面,免疫系统依赖于一系列的感知受体,如 Toll 样受体(TLR)、C型凝集素受体(CLR)和核糖体受体(NLR)等。
感知受体是细胞膜上的一种受体,可以识别和结合特定的真菌分子模式。
当感知受体结合到真菌分子模式时,它们将激活信号传导通路,引发炎症反应,促进免疫细胞的活化和扩增。
另外,细胞内的核糖体受体也可以感知和识别真菌的入侵。
核糖体受体是细胞内的一种受体,可以感知和结合外源的或感染细胞的真菌核糖体颗粒。
一旦核糖体受体结合到真菌核糖体颗粒,它们将启动信号传导通路,导致免疫细胞的炎症反应。
免疫细胞的参与免疫系统中的多种细胞类型参与应对真菌感染。
其中,炎症细胞如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等,以及淋巴细胞如T细胞和B细胞等,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感知到真菌入侵后,免疫细胞会释放一系列的炎症介质,如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等。
这些炎症介质可以吸引其他免疫细胞的迁移和活化,形成局部的免疫反应。
另外,免疫细胞也可以通过吞噬和杀伤真菌来应对感染。
巨噬细胞是最重要的吞噬细胞之一,它们具有高度的吞噬活性,在感染部位吞噬和消化真菌。
此外,嗜酸性粒细胞也参与吞噬和杀伤真菌的过程。
免疫调节的作用免疫系统不仅参与直接的抵抗真菌感染,还通过免疫调节来保持平衡。
免疫调节在真菌感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调节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功能,以避免过度的免疫反应。
免疫调节分为两种类型:免疫耐受和免疫抑制。
免疫耐受是指免疫系统对真菌抗原的耐受性,即对真菌抗原的免疫反应被抑制或减弱。
免疫抑制是指通过免疫细胞的抑制剂来抑制免疫反应。
免疫耐受和免疫抑制的机制包括免疫调节细胞、调节性T细胞和抑制性细胞因子等。
真菌感染与抗真菌药
• 菌丝(+): 1)酵母类真菌(多为白念)繁殖过程 中形成芽孢连接——假菌丝。 2)霉菌营养或繁殖菌丝,为真菌丝 (如毛霉菌,曲霉菌感染) 治疗:说明致病真菌处于活动期,繁殖期,可以 诊断为真菌感染。应开始抗真菌治疗。
29
新型抗真菌药物
30
禁忌合用:特非那定、阿司咪唑、三唑仑、咪达唑仑、 他汀、西沙必利、奎尼丁,可致QT延长。 可影响华法令、钙通道拮抗剂、 CsA、FK506、甲强 龙、地高辛血药浓度。 苯妥英那、苯巴比妥、卡马西平、异烟肼、利福平可 18 由于肝酶诱导作用降低伊曲康唑血药浓度。
伏立康唑
第二代三唑类抗真菌药,抗菌谱广,抗菌力强。 – 抗菌谱:对所有念珠菌属(包括克柔、光滑及耐氟 康唑的白色念珠菌)、 曲霉菌(包括对两性霉素B耐 药的土曲霉)、新型隐球 菌、球孢子菌、组织夹膜 胞浆菌、镰刀菌均有良好抗菌性;对毛孢子菌、赛 多孢菌、马尔尼菲青霉菌等对氟康唑、伊曲康唑、 两性霉素B均不敏感的少见菌也有抗菌活性。 – 最常见副作用为可逆性视力障碍。 – 药物相互作用: 禁忌合用:特非那定、阿司咪唑、西沙必利、奎 尼丁可致QT延长。 可影响华法令、磺脲类降糖药、他汀类降脂药、 其他苯二氮卓类、泼尼松、CsA等血药浓度,应 检测血药浓度,调整剂量;奥美拉唑剂量应减 半; 利福平、卡马西平、苯巴比妥可显著降低伏立康 19 唑浓度。
12
制霉菌素
• • • • 多烯类抗生素 广谱:白念、隐球、外用于皮 肤。
13
两性霉素B
• • • • • 多烯类抗生素 广谱,抗各种深部真菌,耐药菌株少 只能静脉给药 与真菌细胞膜的类固醇结合(毒性大) 念珠菌败血症、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 的首选药 • 不良反应多:
GM试 验
半乳甘露聚 糖
康唑片的功能主治
康唑片的功能主治康唑片是一种常见的抗真菌药物,它主要用于治疗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康唑片具有广谱的抗真菌作用,对多种真菌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以下是康唑片的功能主治:1. 抗真菌作用康唑片主要通过抑制真菌的酵母菌和霉菌生长来达到抗真菌的效果。
它可以阻断真菌细胞壁和细胞膜的合成,从而破坏真菌的生长和繁殖,达到治疗真菌感染的效果。
2. 治疗皮肤真菌感染康唑片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皮肤真菌感染,如白色念珠菌感染、体癣、股癣、脚气等。
它能够抑制真菌的生长,减轻病变部位的炎症和瘙痒,促进皮肤的修复和康复。
•白色念珠菌感染:康唑片可以通过抑制念珠菌的生长,减轻阴道或口腔黏膜的炎症和瘙痒症状。
•体癣:康唑片可以直接作用于患处,通过抑制真菌的生长消除病变,并减轻瘙痒和红肿等症状。
•股癣:康唑片可以抑制真菌的繁殖,减轻感染区域的炎症和瘙痒,并促进皮肤的修复。
•脚气:康唑片可以有效杀灭足部真菌,减轻脚气的症状和瘙痒,并促进皮肤的康复。
3. 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康唑片也可以用于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即口腔咽部白念珠菌病。
念珠菌感染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炎症和白色斑点。
康唑片可以通过抑制真菌的生长和增殖,减轻炎症和瘙痒,促进口腔黏膜的修复。
4. 防治真菌性肺炎康唑片在医院内感染、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或器官移植后的并发症治疗中,也可以用于防治真菌性肺炎。
真菌性肺炎是一种严重的真菌感染,常见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
康唑片通过抑制真菌的生长、繁殖和侵袭,可以减轻肺部感染的炎症和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5. 配合治疗寄生虫感染康唑片还可以与抗寄生虫药物配合使用,治疗由寄生虫引起的感染疾病。
例如,它可以与对虫超介素联用,用于治疗弓形体病、肺囊虫病和寄生虫性假结核等疾病。
6. 临床应用领域广泛康唑片不仅可以用于治疗皮肤、口腔和肺部真菌感染,还可以用于治疗其他部位的真菌感染,如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等。
它在临床应用中已经被广泛接受,成为治疗真菌感染的重要药物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菌感染)
–活体组织检查:利用荧光显微镜可特异性 的显示真菌。
7
G试验、GM试验
检测对象 G试验
(1,3)-β-D-葡 聚糖
意义
假阳性
除隐球菌、接合菌外的 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 所有深部真菌感染的早 白蛋白、凝血因子或 期诊断,尤其是念珠菌、 血液制品;链球菌血 曲霉菌、卡肺 症
3
感染类型
定殖(colonization)真菌寄生于人体浅表部 位——浅部真菌感染、皮下组织真菌病 e.g.鹅口疮、食道炎、阴道炎、甲沟炎等慢 性粘膜、皮肤的真菌感染。 侵 袭 性 感 染 (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IFI)在血及无菌部位培养阳性或在体液中发 现菌丝——系统性真菌感染 e.g.导管及管尖培养阳性、脑脊液、无菌部 位空腔穿刺液、眼、心内膜、骨、关节、皮 肤、肝、脾组织中、痰液及尿液中有菌丝或 培养阳性。 真菌变态反应 真菌中毒 4 真菌致癌
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
1
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①中性粒细胞≤0.5×109/L,持续≥10d。 ②给予适宜的广谱抗生素后仍持续发热>4d。 ③体温>38℃或<36℃,并有下列情况之一: a.前60天内曾有粒细胞减少>10d b.前30天曾用免疫抑制剂 c.既往深部真菌感染 d.AIDS e.器官移植应用免疫抑制剂,应用激素 ≥3周。
AMB FCZ ITZ VCZ PCZ RCZ CF MF AF
治疗策略
• • • • • 预防性治疗 经验性治疗 抢先治疗 确
• 接受高强度免疫抑制治疗的骨髓移植 患者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诱导阶段 • 粒细胞缺乏并应用大剂量激素 • 接受利妥昔单抗或嘌呤类似物联合化 疗的淋巴瘤患者 • 出现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双重减少 • 重症再障
2
以下情况需考虑真菌感染 ——
《2005年全国首届深部真菌感染学术会议纪要》
• 免疫抑制者,抗细菌或病毒治疗无效,病情不 断加重; • 长期、大量使用抗菌药物或激素后,体温持续 升高或不降,可能存在真菌二重感染或继发真 菌感染; • 严重基础疾病:包括各种免疫功能低下、长期 住院治疗,需考虑真菌院内感染; • 肺部有影像学改变,不能用其他疾病解释者;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不能确定细菌(包括结核 杆菌)、病毒、或病原体感染者; • 侵入性操作之后; • 不明原因发热。
• 菌丝(+): 1)酵母类真菌(多为白念)繁殖过程 中形成芽孢连接——假菌丝。 2)霉菌营养或繁殖菌丝,为真菌丝 (如毛霉菌,曲霉菌感染) 治疗:说明致病真菌处于活动期,繁殖期,可以 诊断为真菌感染。应开始抗真菌治疗。
29
新型抗真菌药物
30
卡泊芬净
• 棘白菌素类 • 抑制真菌细胞壁β-葡聚糖合成酶 • 抗菌谱广,对念珠菌及曲霉菌均有良好 抗菌活性。对耐氟康唑念珠菌和耐两性 霉素B的曲霉菌也有体外抗菌活性。 • 与两性霉素B疗效相似,但不良反应明 显减少。 • 与唑类无交叉耐药。
20
各种药物的抗真菌谱比较
真菌
白念 热带念 近平滑念 克柔念 平滑念 新生隐球菌 荚膜组织胞浆菌 皮炎芽生菌 粗球孢子菌 巴西副球孢子菌 卡氏肺孢子虫 烟曲霉 毛霉 根霉 镰刀霉
氟康唑
抑制麦角固 醇合成,真 菌细胞膜合 成受抑
伊曲康唑 伏立康唑
16
氟康唑
• 临床地位下降
• 抗菌谱较窄:
对克柔、光滑以外的念珠菌、隐球菌、毛孢子 菌、皮炎芽生菌、粗球孢子菌敏感, 对克柔、光滑念珠菌天然耐药,对曲霉菌不敏 感。
• 临床滥用严重,耐药的白念菌株逐渐增多 • 不能兼顾预防曲霉菌。
– 能通过血脑屏障。 – 药物相互作用: 禁用西沙必利,可致QT间期明显延长。 可影响华法令、CsA、FK506、苯妥英那、利福平、磺 脲类口服降糖药、茶碱等药物血药浓度。
IFI的诊断
三个层次: 拟诊 临床诊断 确诊
5
诊断
确诊:
• 微生物学证据(镜检、培养或特殊染色)
临床诊断至少符合: • 一项宿主因素
可能感染部位符合一项主要或两项次要临 床标准 • 一项微生物学标准 •
拟诊至少符合:
• 一项宿主因素 • 一项微生物学标准或两项次要临床标准
6
诊断
• 影像:CT • 实验室检查:
23
经验性治疗
• 伊曲康唑 • 伏立康唑 • 卡泊芬净
24
抢先治疗
• • • • 血清G、GM试验 肺部高分辨CT 肺泡支气管灌洗液培养 真菌PCR
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两性霉 素B、卡泊芬净等
25
卡氏肺孢子菌肺炎
• 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
(SMZ-TMP,复方新诺明)
• 喷他脒 • 氨苯砜 • 克林霉素、伯氨喹、乙胺嘧啶、依氟 鸟氨酸、阿奇霉素
26
27
真菌分类
子囊菌门 接合菌门
毛霉、根霉 酵母菌 双相真菌 丝状菌
担子菌门
曲霉 皮肤癣菌 卡氏肺孢子菌
念珠菌
组织胞浆菌
隐球菌、毛孢子菌
28
菌丝的意义
• 菌丝(-): 1)不产菌丝的真菌感染。 2)真菌处于静息状态,为带菌者。 治疗:根据临床症状、病人情况、是否存在高危 因素、存在多少酌情给与经验性治疗。
β-(1,3)-D-葡聚糖 细胞核 麦角固醇 多烯类 三唑类(细胞膜P450酶)
核苷类似物
th Kartsonis NA. Presented at the 12th European Congress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April 24-27, 2002. Milan, Italy.
GM试 验
半乳甘露聚 糖
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早 半合成青霉素尤其是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期诊断 血液透析;自身免疫 性肝炎;食物污染
8
播散性念珠菌病(光晕征)
9
侵袭性曲霉菌肺病CT影像改变
Caillot et al. J Clin Oncol 2001; 19:253-9
Halo sign D 0-5
禁忌合用:特非那定、阿司咪唑、三唑仑、咪达唑仑、 他汀、西沙必利、奎尼丁,可致QT延长。 可影响华法令、钙通道拮抗剂、 CsA、FK506、甲强 龙、地高辛血药浓度。 苯妥英那、苯巴比妥、卡马西平、异烟肼、利福平可 18 由于肝酶诱导作用降低伊曲康唑血药浓度。
伏立康唑
第二代三唑类抗真菌药,抗菌谱广,抗菌力强。 – 抗菌谱:对所有念珠菌属(包括克柔、光滑及耐氟 康唑的白色念珠菌)、 曲霉菌(包括对两性霉素B耐 药的土曲霉)、新型隐球 菌、球孢子菌、组织夹膜 胞浆菌、镰刀菌均有良好抗菌性;对毛孢子菌、赛 多孢菌、马尔尼菲青霉菌等对氟康唑、伊曲康唑、 两性霉素B均不敏感的少见菌也有抗菌活性。 – 最常见副作用为可逆性视力障碍。 – 药物相互作用: 禁忌合用:特非那定、阿司咪唑、西沙必利、奎 尼丁可致QT延长。 可影响华法令、磺脲类降糖药、他汀类降脂药、 其他苯二氮卓类、泼尼松、CsA等血药浓度,应 检测血药浓度,调整剂量;奥美拉唑剂量应减 半; 利福平、卡马西平、苯巴比妥可显著降低伏立康 19 唑浓度。
17
伊曲康唑
– 抗菌谱:对念珠菌(包括氟康唑耐药菌株)、隐 球菌、组织夹膜胞浆菌、球孢子菌、烟曲霉、黄 曲霉均有效。 – 亲脂性三唑,生物利用度低,血药浓度不稳定,。 目前采用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技术,显著提高 了水溶性和生物利用度,研制出口服液和针剂, 充分发挥其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耐受性好的 特点,目前临床应用广泛。 – 药物相互作用:是CYP3A4强抑制剂,可影响很多 药物代谢。
Air-space consolidation D 5-10
Air-crescent sign D 10 -2010
抗真菌药
抗真菌药
三唑类
多烯类
棘白菌素类
核苷类似物
氟康唑 伊曲康唑 伏立康唑
制霉菌素 两性霉素B
卡泊芬净 米卡芬净
氟胞嘧啶
11
作用机制
β-(1,6)-葡聚糖
真菌细胞壁
真菌细胞膜 磷脂双分子层 β-(1,3)-D-葡聚糖合成酶 葡聚糖合成抑制剂
寒战、高热,胃肠道反应,血压下降、心 律失常,肝肾损害、低血钾,贫血,头痛、 惊厥、截瘫等。 14
氟胞嘧啶
• 窄谱:抗白念、隐球菌、少数曲霉菌 等深部真菌感染 • 机制:真菌选择性毒性:去氨酶 5-氟 尿嘧啶 • 口服吸收好、组织分布广 • 作用弱于AMB • 不良反应较少 • 易耐药
15
三唑类
12
制霉菌素
• • • • 多烯类抗生素 广谱:白念、隐球菌等 口服难吸收,静脉给药毒性大。 仅用于胃肠道念珠菌感染、外用于皮 肤。
13
两性霉素B
• • • • • 多烯类抗生素 广谱,抗各种深部真菌,耐药菌株少 只能静脉给药 与真菌细胞膜的类固醇结合(毒性大) 念珠菌败血症、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 的首选药 • 不良反应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