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晏阳初的教育思想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967年菲总统将"金心勋章"授赠晏阳初
所得荣誉
(4) 1976年瓜地马拉国赠授晏阳初国家最高 "国鸟勋章",颂扬他"努力发扬农民自己 的潜力,以改善他们自己的生活”
(5) 1983年《艾森豪威尔奖》,以表彰晏先 生一生致力于平民教育乡建运动的巨大贡 献
(6) 1987年,获里根"消除愚昧饥饿总统终 身奖"
2、定县各方面的建设
(一)文化教育方面:学校为文化政治教 育中心,以教育方式组织民众,训练人 才力谋政治与教育协调
(二)农业方面:农产品品质改良,华北 以棉花改良最为有效,探讨土地问题
(三)经济方面:开办合作社,组织农产 品生产、运销
(四)卫生方面:建保健制度 (五)其他:自卫方面
三大方式
。
学校式 教育
我们在晏阳初援助华工的经历中看到,晏 阳初已意识到弱者身上潜在的力量。于是, 他深入农村开展调查研究,对当时的农村国 情有深刻了解,从而树立了他的农村教育观 点。
定县实验的初衷
平民教育 乡村建设(效用)
晏阳初回国后,经过一年 多的调查研究和探索, 晏阳 初研究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 的“ 平民教育” 计划和方 案,并说服各省有关当局重视 平民教育, 特别是农村青少 年教育。平民教育就是对十 二岁以上不识字及识字而缺 乏常识的全国男女所施的教 育。这些儿童和青壮年是 “ 平民教育” 的重点。
求学经历
(6)入港大政治系,因不愿入英国籍, 1600元奖学金被取消
(7)1916史文轩法国赴难,为纪念良 友,即用他名字James作为自己英文名
(8)1916年夏入耶鲁攻读政治学,从 塔夫特教授宪法课上得到启发,积极收 集资料,认识到华人被看不起在于智能 而智能专长于教育,感到平民教育的 重要
求学经历
造就“整个的人”,须做到: (1)加强文字教育,以提高民智。“千字文”,“消 除文盲”。 (2)生计教育-民生。是人人具备生产力的技能造就 能自立的国民。 (3)民德教育-公民教育。造就热诚奉公的公民。
晏阳初精神 公正、平等的思想 奉献牺牲的精神 创新精神
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爱国主义思想
胸怀天下的胸襟
求学经历
(1)六岁入塾,受儒家民本思想影响至深 (2)十一岁远赴保宁府(阆中)入“中国
内地会”创立的西学堂求学(次年接受 基督教洗礼),唱《圣诗》,养成运动 习惯 (3)十五岁赴华美高等学校肄习三年(不 满校风而退学) (4)随后帮助英国传教士史梯瓦特(史文 轩)在成都筹设辅仁学社(类似基督教 青年会) (5)1912年赴圣史蒂芬孙书院,次年考入 圣保罗书院(港大)
在授予晏阳初的奖状上 写道:杰出的发明者:将中 国几千年文字简化且容易读, 是书本上的知识开放给万千 以前不识字的心智。又是他 的伟大人民的领导者,应用 科学方法,肥沃他们 的田 土,增加他们辛劳的果实。”
这不仅是对晏阳初个人 的褒奖,也是对中国现代平 民教育运动 的高度评价 。
晏阳初的教育思想
人物简介
晏阳初( 1892 -1990) , 四 川巴中县人,毕业于美国耶鲁大 学,中国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 家。被称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 是世界上社会贡献最大、影响最 广的十大名人之一, 与爱因斯坦、 杜威、亨利福特、莱特等齐名。
晏阳初 (1890—1990 )
邓颖超、晏阳初、晏群英、晏华英合影
五个结合
第一是教育与农民生活、乡村建设相结合。 第二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第三是科学与农村实际相结合。 第四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 第五是个人与集体相结合。
平民教育的意义
(一)让所有的人享受人格上的平等。 (二)受教育的人是一切失学青年和成人,而不是少 数的人 (三)平民教育的的目的是教育人做一个“有知识、 有生产力、有公德心”的人,即“整个的人".
晏阳初的十大教育信条
晏阳初思想的影响
21世纪之初,我们重温晏阳初 所倡导的平民教育思想,仍然能感 觉到它的生命力所在。
通过平民教育, 最终塑造出新 民群体以推动乡村建设的教育理论 和实践思想, 对有效解决当前“三 农”问题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支一扶”计划——(即支教、支农、 支医、扶贫),这项政策的出台,催生 了新一波中国知识分子下乡的热潮。
社会式 教育
家庭式 教育
定县实验
四大教育
文艺教育 生计教育 卫生教育 公民教育
愚
穷
弱
私
4、定县实验效果
四大教育、三大方式 的理论, 打破了狭 隘的教育观念, 把乡村教育视为与乡村经济、 文化、卫生、道德等方面共同进行的系统工 程, 这在中国教育史上是一种创新。
这不仅促进了当地农民在科学文化素质、 思想道德和身体素质三方面的现代化以及该 地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也对第三世界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对实现国家现代化具有着重要 的理论借鉴意义。
(9)1918年赴法国战场为华工服务,帮助 华工写信、汇款、翻译,并着手教授华 工识字,认识到外国人看不起中国人在 于他们认为中国人就是华工那样无知, 便立志终身献身平民教育
(10)1919年赴美继续求学入普林斯顿大 学研究院主修历史学
(11)1920年毕业,知母亲病重,提早回 国
背景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各种社会矛盾空前 激化,当时我国的农村人口数占到了全国人 口总数的80%。同时,农村人口中有90%的人 不识字,农民普遍处在破产的边缘。
早期的经历及四川巴中县的 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是塾师,后来成为 一个基督教内地会福音堂的中文教师。
晏受到深厚的传统文化教育,精神的 最早烙印是儒家文化;但生活在逐渐向 西方开放的时代,父亲又与传教士有密 切的联系,他又很早接受了西方文化尤 其是基督教文化的熏陶。
大学生村官计划——为农村送去了具有 先进科技知识的大学生, 优化了农村的 管理机制。
这些政策与晏阳初优化乡村建设的思想 可谓殊途同归。
所得荣誉
(1)1943年全球"纪念哥白尼逝世四百周年 纪念会"推选他为"当代世界对人类社会最 具革命性贡献的十大名人"之一。
(2)1945年旧金山市参事会一致通过晏为旧 金山"荣誉公民",称晏是"东西方各权威公 认的真正哲学家,人道主义者","历史将 以最高地位记载晏对中国的贡献"。
所得荣誉
(4) 1976年瓜地马拉国赠授晏阳初国家最高 "国鸟勋章",颂扬他"努力发扬农民自己 的潜力,以改善他们自己的生活”
(5) 1983年《艾森豪威尔奖》,以表彰晏先 生一生致力于平民教育乡建运动的巨大贡 献
(6) 1987年,获里根"消除愚昧饥饿总统终 身奖"
2、定县各方面的建设
(一)文化教育方面:学校为文化政治教 育中心,以教育方式组织民众,训练人 才力谋政治与教育协调
(二)农业方面:农产品品质改良,华北 以棉花改良最为有效,探讨土地问题
(三)经济方面:开办合作社,组织农产 品生产、运销
(四)卫生方面:建保健制度 (五)其他:自卫方面
三大方式
。
学校式 教育
我们在晏阳初援助华工的经历中看到,晏 阳初已意识到弱者身上潜在的力量。于是, 他深入农村开展调查研究,对当时的农村国 情有深刻了解,从而树立了他的农村教育观 点。
定县实验的初衷
平民教育 乡村建设(效用)
晏阳初回国后,经过一年 多的调查研究和探索, 晏阳 初研究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 的“ 平民教育” 计划和方 案,并说服各省有关当局重视 平民教育, 特别是农村青少 年教育。平民教育就是对十 二岁以上不识字及识字而缺 乏常识的全国男女所施的教 育。这些儿童和青壮年是 “ 平民教育” 的重点。
求学经历
(6)入港大政治系,因不愿入英国籍, 1600元奖学金被取消
(7)1916史文轩法国赴难,为纪念良 友,即用他名字James作为自己英文名
(8)1916年夏入耶鲁攻读政治学,从 塔夫特教授宪法课上得到启发,积极收 集资料,认识到华人被看不起在于智能 而智能专长于教育,感到平民教育的 重要
求学经历
造就“整个的人”,须做到: (1)加强文字教育,以提高民智。“千字文”,“消 除文盲”。 (2)生计教育-民生。是人人具备生产力的技能造就 能自立的国民。 (3)民德教育-公民教育。造就热诚奉公的公民。
晏阳初精神 公正、平等的思想 奉献牺牲的精神 创新精神
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爱国主义思想
胸怀天下的胸襟
求学经历
(1)六岁入塾,受儒家民本思想影响至深 (2)十一岁远赴保宁府(阆中)入“中国
内地会”创立的西学堂求学(次年接受 基督教洗礼),唱《圣诗》,养成运动 习惯 (3)十五岁赴华美高等学校肄习三年(不 满校风而退学) (4)随后帮助英国传教士史梯瓦特(史文 轩)在成都筹设辅仁学社(类似基督教 青年会) (5)1912年赴圣史蒂芬孙书院,次年考入 圣保罗书院(港大)
在授予晏阳初的奖状上 写道:杰出的发明者:将中 国几千年文字简化且容易读, 是书本上的知识开放给万千 以前不识字的心智。又是他 的伟大人民的领导者,应用 科学方法,肥沃他们 的田 土,增加他们辛劳的果实。”
这不仅是对晏阳初个人 的褒奖,也是对中国现代平 民教育运动 的高度评价 。
晏阳初的教育思想
人物简介
晏阳初( 1892 -1990) , 四 川巴中县人,毕业于美国耶鲁大 学,中国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 家。被称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 是世界上社会贡献最大、影响最 广的十大名人之一, 与爱因斯坦、 杜威、亨利福特、莱特等齐名。
晏阳初 (1890—1990 )
邓颖超、晏阳初、晏群英、晏华英合影
五个结合
第一是教育与农民生活、乡村建设相结合。 第二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第三是科学与农村实际相结合。 第四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 第五是个人与集体相结合。
平民教育的意义
(一)让所有的人享受人格上的平等。 (二)受教育的人是一切失学青年和成人,而不是少 数的人 (三)平民教育的的目的是教育人做一个“有知识、 有生产力、有公德心”的人,即“整个的人".
晏阳初的十大教育信条
晏阳初思想的影响
21世纪之初,我们重温晏阳初 所倡导的平民教育思想,仍然能感 觉到它的生命力所在。
通过平民教育, 最终塑造出新 民群体以推动乡村建设的教育理论 和实践思想, 对有效解决当前“三 农”问题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支一扶”计划——(即支教、支农、 支医、扶贫),这项政策的出台,催生 了新一波中国知识分子下乡的热潮。
社会式 教育
家庭式 教育
定县实验
四大教育
文艺教育 生计教育 卫生教育 公民教育
愚
穷
弱
私
4、定县实验效果
四大教育、三大方式 的理论, 打破了狭 隘的教育观念, 把乡村教育视为与乡村经济、 文化、卫生、道德等方面共同进行的系统工 程, 这在中国教育史上是一种创新。
这不仅促进了当地农民在科学文化素质、 思想道德和身体素质三方面的现代化以及该 地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也对第三世界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对实现国家现代化具有着重要 的理论借鉴意义。
(9)1918年赴法国战场为华工服务,帮助 华工写信、汇款、翻译,并着手教授华 工识字,认识到外国人看不起中国人在 于他们认为中国人就是华工那样无知, 便立志终身献身平民教育
(10)1919年赴美继续求学入普林斯顿大 学研究院主修历史学
(11)1920年毕业,知母亲病重,提早回 国
背景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各种社会矛盾空前 激化,当时我国的农村人口数占到了全国人 口总数的80%。同时,农村人口中有90%的人 不识字,农民普遍处在破产的边缘。
早期的经历及四川巴中县的 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是塾师,后来成为 一个基督教内地会福音堂的中文教师。
晏受到深厚的传统文化教育,精神的 最早烙印是儒家文化;但生活在逐渐向 西方开放的时代,父亲又与传教士有密 切的联系,他又很早接受了西方文化尤 其是基督教文化的熏陶。
大学生村官计划——为农村送去了具有 先进科技知识的大学生, 优化了农村的 管理机制。
这些政策与晏阳初优化乡村建设的思想 可谓殊途同归。
所得荣誉
(1)1943年全球"纪念哥白尼逝世四百周年 纪念会"推选他为"当代世界对人类社会最 具革命性贡献的十大名人"之一。
(2)1945年旧金山市参事会一致通过晏为旧 金山"荣誉公民",称晏是"东西方各权威公 认的真正哲学家,人道主义者","历史将 以最高地位记载晏对中国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