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学生有效阅读的能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提高学生有效阅读的能力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学习总结学生考试时做起来最难、也最易丢分的就是阅读这一大“板块”,怎样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成了老师和学生当前最紧迫的任务。

学生往往在做阅读题的时候,把文章读了两三遍也不得要领,只能理解其大意,甚至连大意都理解不了,更不要谈提出自己的看法疑问和深层次的理解——欣赏了,我认为主要是语感的培养没有到位,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和表现力弱了,也就说明平时的训练方法不得当,没有把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训练起来,因为语言同思维有密切的联系,人们在思维时,用的是无声语言,把思维的结果传出时,用的是有声语言或书面语言,要思维焦急,必须有形象的再现能力和组织语言的逻辑思维能力。怎样有效地培养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兴趣是阅读的动力

学生会不会为兴趣而阅读,喜不喜欢和别人讨论阅读过的文章和书,重不重视阅读,逛书店和和上图书馆看书的频率高不高都会影响到他们未来的阅读习惯。

2002年年底公布的国际学生评量计划(PISA)研究报告表明:在每个国家对阅读表现出高度兴趣的学生,在阅读测验的表现都明显高于不爱阅读的学生。从来不为兴趣而阅读的学生平均阅读成绩是474分,远低于经合组织的平均分500分,而每天为乐趣而阅读半小时到2小时的学生平均分数高达527分。

由此可见,阅读与兴趣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不要抱怨学校的硬件设施不足,高素质的教师自身就是学校最重要的资产,在相关领域受过大学教育的教师比例越高,通常学生的阅读能力越强。教师自身的专业修养必须要

提高,自觉补充新鲜的“血液”,作为语文教师更要知识面广,跟得上时代。教师在课堂上的谈吐如果生动流利、深入浅出,就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再加以适当引导,他们就会自觉主动地去阅读大量相关的课内课外书籍。

教师当前的任务就是要把学生的被迫阅读变为自主阅读,尽量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教会学生的阅读方法。提供下列方法供大家参考:

1.利用教材中的课文,在课前设计好导入。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设计导入要抓住契机,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从边沿到焦点,即使是新旧联系,也要生动活泼,使之注意力集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2.教会学生“三想”。阅读文章应该“三想”:A.读前推想。读前让学生先看标题,标题往往是一篇文章的“眼睛”,是文章的“灵魂”,读它可以了解一些与文章内容有关的知识情况,看完后思考一会儿,本文的文体是什么,文章大概会写些什么内容。如果是记叙文,我们可以推想一下,文章的人物有什么性格特点和生活遭遇,文章情节是怎样发展的等等;如果是说明文,,那么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事物和事理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文章将采取什么什么说明顺序和什么说明方法等;如果是议论文,那么论点、论据、论证方法是什么。这样的推理,不仅是为自己的阅读创造了思维推断的气氛,还能把文章安排与自己的推测预料对比,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分析。B.读中联想:任何一篇文章,其中总有关键词句和精彩的描写,读到这些语句时,稍停一下,将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练习应由浅入深,一步步训练,在评讲订正中充分肯定学生的正确思维,培养他们多角度联系的思维能力,把文章的文字转化为自己想象的画面,即我们常说的换位思考,这对我们理解课文、体会中心、分析人物性格起了很大的作用。C.读后续想。读完后还应该根据文章的故事情节、写作思路继续展开联

想,这就是续想。可以给文章的故事安排一个新的结局,也可以顺着文章的思路继续想下去,还可以模仿故事的情节另编一个新故事。这样的续想,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继续想下去,训练联想能力。

3.推荐一些趣味性比较浓的有益书籍。如中国四大名著、《十万个为什么》、《安徒生童话集》、《繁星》、《春水》等,列出阅读计划,让学生课外阅读,读后利用语文课外实践活动让他们上台讲述、朗诵、讨论、复述、表演等,以激起他们的阅读兴趣。自觉地阅读其他有益的书籍。

(二)阅读重“读”。“阅读”在《现代汉语成语词典》上的解释是:看书报并领会其内容。我认为教学中的阅读指的是既要看又要读,看是默看,读包括默读和朗读。其中,默读和朗读是语文教学中训练阅读能力的两种重要方法。

平时教学中,读的训练不能少。1.默读。默读就是不出声地读。“新课标”上要求“养成默读的习惯,有一定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预习课文时,先让学生多默读几遍课文,第一遍慢读,把不认识的生字词勾下来,将大意读懂,可以让学生做预习练习,第二遍稍快,把文字在一定的时间内摄入大脑,理清文章的脉络,第三遍稍快一点,读后想一想文章写得好,好在哪里。

如教学《苏州园林》时,在预习的基础上,先让学生整体感知:本文的文体是什么?主要介绍了什么?是按游览顺序介绍的吗?文章告诉你哪些知识?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分项说明的?

再指导方法:A.精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说明顺序并找出隔断所使用的说明方法。B.研读课文一、二、四、五、六段,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及其作用。C.仔细阅读课文二到九段,找出文中有画、画中寓情的语句,细细品读,体会苏州园林的图画美及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深

情。学法指导在课文教学中分布、步进行,重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并逐步让学生形成自己提问、自己解答的好习惯。

在这一过程中,不管是初读、精读,还是研读、细品,都可以用默读的方法,把文中的形象或意思反应在头脑中,经过大脑过滤后,再用自己的书面语言、有声语言传达出来,这样反复训练,阅读能力就会慢慢提高。

2.朗读、朗读就是把文章清晰响亮地读出来。“新课标”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普通话是世界语言中最优美的语言之一,它有四个声调。有高有低、抑扬顿挫,能读出婉转动听的声音,读普通话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读就要根据课文的感情读出语言的节奏、轻重、语调、快慢。语气,体会出雅俗、文野、庄谐、工拙等韵味,从而正确地理解感受出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文字这道桥梁与作者的思想感情达到了共鸣。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正是这个道理,一篇文章,只有经过反复朗读,才能领会作者所传达出的美感。

还以上文为例,如果细细品读,就会发现苏州园林的图画美历历在目,好像已经身入园林之中,那种美的韵味甚至可达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绝妙境地,教师就要让学生在小声读、大声读、全班朗读、小组齐读、抽读中,根据内容选择恰当的方法,在读中加以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读中细想:苏州园林亭台轩榭的布局不讲究对称,那是怎样的呢?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在脑中想象出布局图:白墙灰瓦、雕梁画栋、飞甍削壁......要检验想象的结果,可以当堂抽问,也可写成片段作文,你会发现学生的想象之丰富,每个人描述的都不一样,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每位学生都是一位未来的建筑设计师,不管他设计得好与坏,都值得肯定。当然这种描述是有差异性的,生活体验越多的学生,想象就越丰富清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