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江苏盐城沿海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利用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江苏盐城沿海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利用研究
【摘要】沿海湿地是海洋资源最丰富、最集中,又是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区域。
本文以江苏盐城为例,详细阐述沿海湿地作为海陆交界过渡生态系统,具有其独特的资源价值、生态价值和人文价值,仔细分析了由于长期的围湖造田、过度捕捞、随意排放污染物和外来物种入侵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提出了盐城沿海湿地可持续开发理论。
【关键词】沿海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利用;江苏盐城
【中图分类号】S342.2【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1、引言
沿海湿地包括湖泊、河流、沼泽、滩地、盐湖、盐沼及海岸区域的珊瑚滩、海草区、红树林和河口三角洲等类型。
盐城沿海湿地主要分布在以滩涂为主的滨海,北起响水县的灌河口,南至东台市的新港闸,南北长约582km,东西宽约10-20km,面积约30.5 hm2,约占江苏省滩涂总面积的3/4,全国滩涂总面积的1/7。
作为海陆两大生态系统交错带的盐城沿海湿地既具有强大的生态服务功能,又是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区域,因此必然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2、沿海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
湿地是生物丰富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控制污染、改善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它既是天然蓄水库,又是众多野生动物,特别是丹顶鹤等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越冬地,它还可以给人类提供水资源和食物,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被称为“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
沿海湿地的多功能、多用途的特征决定了其价值的多样性,即具有资源价值、环境价值和人文价值(见图1)。
图1沿海湿地主要价值示意图
2.1资源价值
盐城沿海湿地生产丰富的动植物产品,如:鱼、虾、贝、藻类、泥炭、药材等。
盐城市的农、渔、牧、副的生产,很大程度上要依赖沿海湿地提供的自然资源。
沿海地区,盐的种类齐全,如:食盐、芒硝、天然硫等,还富含稀有元素。
盐城境内的射阳河、串场河、通榆河拥有丰富的水源,具有良好的水运能力。
湿地泥炭和薪材林可用于燃烧,是农村重要的能源来源。
2.2生态价值
盐城沿海湿地生物资源丰富,珍稀水禽数量巨大,植物群落多为盐生植被,主要有大米草、盐地碱蓬、獐毛草、芦苇、中华补血草等。
大丰境内的麋鹿总数是世界第一。
盐城滨海自然保护区为丹顶鹤提供了越冬的场所,是中国丹顶鹤的第二故乡,每年有数百万计的水禽迁徙;湿地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光、热、水条件,初级生产力高,能量积累快,还能发挥净化污水独特的生态功能。
湿地污水处理对BOD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7.1%和85.9%,效果与普通的一、二级污水处理厂相当。
2.3人文价值
盐城沿海地区自然风光美丽,人文古迹众多,民族风情浓郁了,水乡村庄古老,区位条件优越,旅游观赏价值大,适合不同年龄人进行休闲观光疗养;盐城市区的新四军纪念馆、陆公祠、泰山庙有很大的教育价值,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教育的重要基地;丹顶鹤自然保护区和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3、沿海湿地生态存在的主要问题
3.1过度捕捞威胁生物多样性
近年来随着盐城沿海捕鱼船只日益先进,网眼间距越来越小,捕捞强度越来越大,甚至有渔民采用一些带有破坏性的捕鱼方法,如电捕、毒杀等。
这些毁灭性的捕捞方式,导致鱼类资源的种类和数量急剧减少,鱼产量迅速下降。
致使许多渔民无鱼可捕,被迫走上沿海养殖道路。
此举虽减轻了对天然渔业资源的压力,但内塘、围栏面积的增加,湖区水草的刈捞强度增大,使许多优良水草如李氏禾草、菹草、黑藻等很快耗尽,水草资源的种类和数量都呈现出衰退的趋势。
3.2围海造田危害生态环境
盐城沿海湿地在上世纪60、70 年代曾经历过大规模地围垦,在80、90 年代又经历了盲目圈圩开发。
沿海滩涂在大规模的开发过程中,侵占海岸带湿地进行工业区、港口、海防路等建设,不仅破坏了浮游生物的生存环境,也破坏了底栖生物生活的温床。
造成生物的大量死亡、迁移,生物种类和数量上减少。
另外,许多地方的围垦并没有经过严格的科学论证,出现了水源不足、含盐量高等问题,围垦后的土地根本无法使用。
此举不仅造成围垦时人力、物力、财力的大量浪费,还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3.3污染物排放恶化环境质量
由于盐城经济的迅速增长,每年排放到沿海湿地的污染物大大超过了其环境容量,使沿海湿地的净化功能急剧下降。
加之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导致沿海湿地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
盐城沿海湿地污染物主要来自陆源污染: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农牧业污水,这些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机污染物质,通过河流直接入海。
有机物质和营养盐含量增加,使得藻类大量繁殖,严重消耗水中的溶解氧,造成海洋生物窒息死亡,鱼虾绝迹。
并引发沿海赤潮的发生。
同时,农药污染在海洋生物中有强大的富集能力,人一旦食用被农药污染的海产品,就会引起中毒和某些病变等。
3.4物种入侵导致生态灾难
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miflora)于1982 年人为引种到江苏潮间带,互花米草原产美国东海岸,固堤护滩功不可没,且有利于维持滩涂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和加速海岸的淤积。
但互花米草的疯狂繁殖,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灾难。
互花米草秆密集粗壮、地下根系发达,影响了潮间带水的正常流动,影响了航运,对港口经济的威胁是巨大且深远的。
互花米草改变了潮滩底栖动物的生境,导致有些珍贵、高经济价值的底栖动物类群毁灭性消失。
互花米草入侵后可能竞争取代土著植物,占领光滩,形成密集的单一的米草群落,从而使涉禽栖息和觅食的生境丧失,导致涉禽种群数量明显减少。
4、海滨湿地生态保护可持续化
沿海湿地的保护不能离开可持续发展,而可持续发展又必须以保护为基础。
这就需要对海滨湿地的开发利用制定科学的规划,建立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现在统一规划指导下的湿地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分类管理。
必须合理开发、利用湿地,用一种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自然特性的方式来造福人类。
4.1采取有效途径、保障湿地生物多样性
湿地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控制污染、改善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途径,保障湿地生物多样性。
一是建设湿地自然保护区,加强科普教育,提高公众湿地保护意识。
二是建立科研机构,进行长期系统的调研。
三是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执行统一规划和管理。
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作贡献。
目前盐城境内已有大丰麋鹿、丹顶鹤、
九龙口等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麋鹿和丹顶鹤等珍稀动物,并开展相应的科学研究。
今后应在此基础上,完善自然保护区的基础配套设施,充分发挥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
4.2控制污染源、调整结构、建设生态盐城
为了更好的保护海滨湿地、建设生态盐城,主要应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实施“滩涂净化”综合治理工程,环保等部门和地方政府加强协调配合,重点对影响湿地生态区域内的养殖面积进行清理,拆除围栏网,实行“退网还湿”的措施,逐步恢复盐城的自然生态;二是进一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积极开发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调整养殖结构,增加名优水产品的养殖面积,减少化肥、饵料的投放量;三是建设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减少周边城镇生活污水的污染。
通过多头并举、综合治理,建设一个真正的生态盐城。
4.3统一规划、完善体制、保证措施落实
盐城沿海湿地的开发、利用、规划应突出生态保护与生态开发和谐发展,制止无序开发,清理各种违章建筑物,保持湿地天然本色。
聘请专家对湿地进行科学规划,加强湿地生态建设,形成良性循环。
沿海湿地管理机构应该充分发挥其管理的职责和功能,制止一切不合理的建设项目、制止一切急功近利的不良行为,克服开发过程中的盲目性、功利性,使湿地规划科学、建设合理、管理到位,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协调发展。
4.4加强环境监测、保护湿地生态环境
逐步提高湿地的环境污染监测能力,定期评价湿地环境质量;对重点区域实行污染控制,强化对湿地开发和排污倾废的管理;加强海岸侵蚀防护,保护地下水资源;加强沿海水利和防护林的建设,建设湿地自然保护区;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针对湿地开发过程中出现的湿地生态环境破坏问题,要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湿地经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逐步淘汰污染浪费严重的企业,发展生态养殖业和滨海旅游业,建立沿海生态示范区,把湿地经济快速增长建立在生态良性循环的基础上。
5.小结
人类长期的开发和利用沿海湿地,给湿地生态系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和生态破坏,如:环境污染、物种入侵、生物多样性减少。
今后应该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推进海滨湿地生态系统的深入研究,协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努力做到沿海湿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的统一。
【参考文献】
[1]钦佩.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热点研究[J].湿地科学与管理.2006,2(1):7-11.
[2]郑冬梅.滨海湿地互花米草的生态经济影响分析与风险评估探讨[J].台湾海峡.2006,25(4):579-586.
[3]王立安.沿海滩涂生态旅游刍议—以江苏省盐城市为例[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2):13-15.
[4]王学雷.江汉平原湿地生态脆弱性评估与生态恢复[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5(2):237-240.
[5]王学雷吴宜进.江汉平原湿地系统的退化与生态恢复重建[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4,23(4):467-471.
[6]任宪友蔡述明.长江中游湿地生态恢复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8(1):11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