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剂学中药制剂新型给药系统
试比较药剂学,药物制剂,工业药剂学的研究内容,并讨论其研究意义

试比较药剂学,药物制剂,工业药剂学的研究内容,并讨论其研究意义药剂学是研究药物配制理论、生产技术以及质量控制合理利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
其基本任务是研究将药物制成适宜的剂型,保证以质量优良的制剂满足医疗卫生工作的需要。
由于方剂调配和制剂制备的原理和技术操作大致相同,将两部分合在一起论述的学科,称药剂学。
现代药剂学有很大发展,还包括生物药剂学、物理药剂学、化学药剂学,工业药剂学等。
例如药物代谢动力学,生物利用度理论,药物制剂稳定性理论,给药系统理论等新剂型开发《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中药)附录收载了26种剂型,二部(化学药)附录收载了21种剂型,三部(生物制品)附录收载了13种剂型。
分为固体剂型(如散剂、丸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等),半固体剂型(如软膏剂、煳剂等),液体剂型(如溶液剂、芳香水剂、注射剂等)和气体剂型(如气雾剂、吸入剂等)。
这些剂型基本包括了国际市场流通与临床所使用的常见品种,但是还没有包括一些发展中的剂型,如脂质体、微球等。
发展较快的新剂型有口服速释制剂、控释制剂、无氯氟烷吸入剂、治疗药输液剂、脂质体、鼻黏膜给药制剂、透皮控释制剂等例如微晶纤维素、交联聚维酮及微粉硅胶,羧甲基壳聚糖等层流式高效空气净化操作台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全自动洗瓶菌机、全自动蒸气高压灭菌设备以及辐射灭菌、静电滤过除菌设备,流能磨,真空干燥机,多功能制粒系统,全自动灯检机等新型靶向给药系统、载体给药系统、口服缓控释给药系统、新型黏膜给药系统、生物技术药物的新型给药系统,以及生物药剂学等方面。
特别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分子药剂学开始引人关注。
分子药剂学是从分子水平上来研究给药系统的构建、体内外过程与行为、作用规律与机理等,其发展代表着药剂学发展的新趋势,预计分子药剂学(及分子生物药剂学)将成为未来药剂学的一个重要科研方向。
中药现代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炎 的 总 有 效 率 较 普 通 片 显 著 提 高 .且 毒 副 作 用 明 显 降低 … 。
雷 公 藤 缓 释 片 . 由 中药 雷 公 藤 的 乙 酸 乙 酯 部 位 采 用 骨 架 缓 释 技 术 和双 层 压 片 工 艺 制 成 . 为 速 释 和 缓 释 两 个 部 分 . 分 服 用 后 3%有 效 成分 在 胃 内迅 速 释 放达 到 有 效 血 药 浓 度 . 0
多 种 成 分 缓 释 的 同时 达 到 同 步释 放 .遵循 了 中药 制 剂 复 方 配 伍 的整 体 观 和 用 药 思 想 。 宋 洪 涛 等【还 采 用 定 时 释 药 技 术 制 川 备 了舒 胸 定 时控 释 片 .通过 调 整 外 包 衣层 处 方 获 得 不 同时 滞
的定 时 控 释效 果 .使 得 理化 性 质 不 同 的各 成 分 在 不 同时 间 达 到 同步 释 放 2 胃肠 道 定位 给 药 系统 口服 定 位 给 药 系 统 主要 包 括 胃滞 留 制 剂 和 结 肠 靶 向 制
释 和 控 释 给 药 系统 、 向给 药 系统 、 靶 胃肠 道 定 位 给 药 系统和 透 皮 给 药 系统 。目前 束 缚其 发 展 的瓶 颈主 要 可 概括 为 两点 : 1 ()
缺乏 适 用 于 中药现 代 给 药 系统 研 究 的 剂 型设 计 理 论 、制 备 技 术 平 台和 质 量 评 价 方 法 :2 制 剂 处 方设 计 前 的 基 础 研 究 薄 ()
弱 今 后 可考 虑 借 鉴 “ 丸剂 缓释 ” 论 . 理 同时 加 强 中 药 药效 物质 基 础 和 作 用机 理 研 究 . 重视 中 药提 取 精 制 物 的理 化 性 质 、 生
物 药剂 学 和 药物 动 力 学研 究 . 中药现 代 给 药 系统 的 进 一 步发 展 打 下 基 础 。 为
中药粘膜给药

中药粘膜给药制剂的研究进展黏膜给药指使用合适的载体将药物通过人体黏膜部位如鼻黏膜、口腔黏膜、眼黏膜、直肠黏膜、子宫及阴道黏膜,进入局部或全身血液循环而起药效的给药方式[1]。
粘膜给药主要是指生物粘附系统给药。
生物粘附系统给药是指药物与生物粘膜表面紧密接触,通过该处上皮细胞进入循环系统的给药方式,其优越性主要有:可局部用药,也可发挥全身作用。
粘膜抗机械刺激性强,修复更新快。
延长给药特定部位的滞留时间,提高生物利用度。
药物由粘膜毛细血管直接吸收,而不经过肝门系统内酶的灭活,避免首过效应。
靶向性强使药物释放吸收更加精确,减少全身作用。
由于粘膜不易角质化,且粘膜下毛细血管丰富,较透皮吸收有更好的生物利用度[2].近年来,由于粘膜给药的种种优势,关于粘膜给药系统的研究颇多,粘膜给药新剂型也是近年研究的热点,本文就中药粘膜给药制剂展开综述。
1.眼粘膜给药眼粘膜给药主要应用于眼局部给药,是治疗眼部疾病的有效手段,姚晨等人认为药物经角膜途径吸是药物进入眼内发挥作用的主要途径,而且这以给药途径适用于大部分药物。
药物通过角膜渗透主要通过跨细胞转运(trans-cellular)和细胞旁路转运(paracellular)两种途径,亲脂性小分子物质一般通过跨细胞转运途径,对于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亲水性物质一般通过细胞旁路转运[3]。
姚晨综述了近年来为避免动物试验的种种缺陷而建立起来的角膜上皮细胞培养模型方法,并从药物角膜毒性研究、药物角膜渗透性研究、眼用药物吸收机制研究三个角度展开角膜上皮细胞培养模型在眼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研究状况的介绍。
从其结论得到现行角膜上皮细胞模型的限制性与可用性。
眼粘膜给药的剂型有滴眼剂、膜剂、等。
由于眼部组织独特的生理功能使眼科疾病用的皮质激素类药物在眼内难以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药物利用率低,且易导致全身毒副作用。
高玉香等人以疗效显著的眼科抗炎、抗过敏药物曲安奈德(TA)作为模型药物,明胶/壳聚糖复合膜(GICS)为基体,制备用于治疗各类青光眼的眼用复合药膜。
执业中药师中药一第六章 中药制剂与剂型

第六章中药制剂与剂型(共计17节——现在考什么?1.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1~2)剂型分类与选择、中药制剂卫生与稳定性2.常用剂型的特点、分类、质量要求(2~15)3.常用辅料的类型及其主要品种的性质、特点与应用(2~15)4.新技术与新型给药系统(16)5.药物体内过程(17)简单了解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概论考什么?——学什么?第一节中药制剂的剂型分类选择学习要点:1.有关术语2.剂型的不同分类方法及涉及的剂型3.剂型与疗效4.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一、有关术语1.中药药剂学: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制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
2.制剂:根据药典、药品标准规定的处方,将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临床的药物制品。
3.剂型:根据药物的性质、用药目的和给药途径,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疾病的给药形式。
4.中药材:来源于动物、矿物、植物,经过简单加工或未经加工而取得的生药材——城乡集贸市场。
5.中药饮片:药材经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或制剂生产使用的处方药品。
6.中成药:以中药材、中药饮片等为原料,经批准按规定的处方和制法可以大量生产,有特有名称,并标明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和规格的药品(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
7.中药提取物:从植物、动物、矿物中提取获得二、中药制剂的剂型分类三、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剂型影响药物作用的快慢、强弱以及药物毒副作用、刺激性,决定给药途径。
1.根据药物性质不宜口服:不稳定、有刺激、不吸收、首过失效。
2.根据临床治疗的需要(病有缓急、证有表里)不同剂型、不同给药方式药物起效快慢:静脉注射>吸入气雾剂>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直肠或舌下给药>口服液体>口服固体(片剂、丸剂)>皮肤(外用膏剂)3.根据“五方便”——用、带、产、运、贮。
随堂练习X:治疗急症宜首选用的药物剂型有A.糊丸B.舌下片C.气雾剂D.贴膏剂E.注射剂『正确答案』BCE『答案解析』同一种药物因剂型、给药方式不同,会出现不同的药理作用,通常不同剂型、不同给药方式药物的起效时间快慢为:静脉注射>吸入给药>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直肠或舌下给药>口服液体制剂>口服固体制剂>皮肤给药。
药剂学重点

第一章:药剂学的概念:1、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2、剂型:药物供使用之前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
如:片剂、注射剂、酊剂、气雾剂。
3、制剂:剂型中的任何一个具体品种叫制剂。
如片剂中的乙酰水扬酸片。
按剂型形态分类:1、液体药剂:芳香水剂、溶液剂、注射剂、合剂、洗剂、擦剂等。
2、固体剂型:散剂、丸剂、片剂、膜剂等。
3、半固体剂型:软膏剂、糊剂等。
4、气体剂型:气雾剂、喷雾剂等。
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规格、标准的法典。
由国家组织的药典委员会编写,并由政府颁布实施,具有法律的约束力。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1、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生或执业助理医生的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的药品。
2、非处方药: 不需执业医生或执业助理医生的处方,消费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GMP、GLP与GC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GMP是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的简称,即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药品安全试验规范(GLP)GLP是Good Laboratory Practice的简称,即药品安全试验规范,亦称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GCP是Good Clinical Practice的简称,即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
新型药物给药系统包括:缓释和控释给药系统、粘膜给药系统、经皮给药系统、靶向给药系统、生物技术药物给药系统、中药新型给药系统第二章:液体药剂:将药物(固体、液体、气体)以不同的分散方法(溶解、胶溶、乳化、混悬)和分散程度(离子、分子、胶粒、液滴、微粒)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液体分散体系分类:均匀相液体制剂、非均匀相液体制剂、溶胶剂、乳剂、混悬剂液体制剂常用附加剂:增溶剂、助溶剂、潜溶剂、防腐剂、矫味剂、着色剂助溶剂的助溶机理:形成可溶性分子络合物、形成复盐、形成分子缔合物枸橼酸哌嗪糖浆剂的制备:[处方] 枸橼酸哌嗪 160g蔗糖 650g尼泊金乙酯 0.5g矫味剂适量蒸馏水加至1000ml[制法] 取蒸馏水500ml,煮沸,加入蔗糖与尼泊金乙酯,搅拌溶解后,滤过,滤液中加入枸橼酸哌嗪,搅拌溶解,放冷,加矫味剂与适量蒸馏水,使全量为1000ml,搅匀,即得。
中药药剂学

中药药剂学中药药剂学是中医药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对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技术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
通过对中药制剂的分类、制剂原则、制剂方法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为中药制剂的研制、生产和使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一、中药制剂的分类中药制剂是指将中药原料制成药物的过程和过程中得到的药物,是中药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中药制剂根据制备方法和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1. 总生药制剂:是指单味中药或复方中药粉末、浸膏、丸、散、胶囊等制剂形式。
2. 加工生药制剂:是在总生药的基础上通过加工改变了中药原料的形态和性质,如麻沸散、炮姜、制川乌等。
3. 提取物制剂:是通过溶剂提取中药原料内有效成分得到的制剂,如生物碱、黄酮、多糖等。
4. 炮制制剂:是指用特定的方法将中药原料加工改变其性质,如炮制丹参、制草乌等。
5. 醋制制剂:是指用醋作为媒介将中药原料加工处理,如醋附片、醋枸杞子等。
6. 浸膏制剂:是指将中药原料放入溶剂中浸提而得的稠固态制剂,如首乌浸膏、地黄浸膏等。
二、中药制剂的制剂原则中药制剂的制剂原则是指在中药药材的基础上,根据中医学理论,通过合理的工艺技术制成的药物。
中药制剂的制剂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剂型原则:剂型应根据用药对象、症状、剂量与用法等方面选择合适的制剂方式。
2. 药物组方原则:药物的组方原则是指根据疾病的特点及药物的功效,进行合理的药物组合。
3. 加工技术原则:加工技术是指对中药材进行预处理,如洗涤、晒干、炒焦、切片、磨粉等操作,才能进行后续工序的制剂。
4. 翻译原则:翻译原则是指中药制剂的名称、剂型、使用方式等应翻译为现代化的名词。
5. 控制稳定性原则:药物制剂的稳定性是影响药物疗效的重要因素,因此应根据药物特性,合理控制制剂过程中各因素对稳定性的影响。
6. 安全保障原则:制剂过程中应注意药品的卫生、安全、便捷,保证药物的质量,防止交叉污染。
三、中药制剂的制剂方法中药制剂的制剂方法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 混合制剂法:将两种或更多的中药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复方制剂,如丸剂、散剂、胶囊剂、片剂等。
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药剂学》前 言

前言前言答疑编号:NODE70093300000100000101一、考试基本情况★考试科目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科目中药学类:药事管理与法规(药学类、中药学类共考科目)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学+中药药剂学(含炮制)中药学专业知识(二):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四科单独考试,单独计分,每科试卷满分为100分答疑编号:NODE70093300000100000102★考试题型与分值中药学部分:1~84 60分中药药剂学部分:85~140 40分56=16+32+8答疑编号:NODE70093300000100000103二、中药药剂部分考试内容1.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1~2)2.单元操作(粉碎、浸提、分离、精制、浓缩、干燥、混合、制粒、灭菌等)的基本原理、方法与应用(3~4)3.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质检(5~16)4.常用辅料的类型及其主要品种的性质、特点与应用5.新技术与新型给药系统(17)6.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常用稳定措施及试验方法(18)7.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概论(19)8. 配伍变化的基本知识(20)答疑编号:NODE70093300000100000104各章分值分布答疑编号:NODE70093300000100000105重要章节(50%) 2013年回顾:注射剂灭菌参数D、Z、F、F0片剂粉末六等丸剂倍散的稀释比例液体药剂酊剂、流浸膏剂、软膏剂的制备方法表面活性剂:阴、阳、两、非注射剂的附加剂:亚硫酸氢钠、氢氧化钠外用膏剂炼蜜的规格:嫩、老、中片剂的四大辅料气雾剂的抛射剂:七氟丙烷答疑编号:NODE70093300000100000106三、试卷考题分析最佳选择题(共16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佳答案)85.制备朱砂或炉甘石极细粉的粉碎方法是A.加液研磨法B.串油法C.串料法D.水飞法E.低温混合粉碎法【正确答案】D考点分析:★(难易程度)粉碎、筛析、混合(§3.1):水飞法。
2020最新整理药剂学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最新整理药剂学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一般由国家卫生行政部门主持编纂、颁布实施,具有法律的约束力。
2.热原:注射后能引起人体特殊致热反应的物质,称为热原。
热原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是一种内毒素。
3.粘膜给药系统:是指粘附性聚合物材料与机体组织粘膜表面产生较长时间的紧密接触,使药物通过接触处粘膜上皮进入循环系统,发挥局部和全身作用的给药系统。
4.置换价:置换价(displacementvalue)是用以计算栓剂基质用量的参数,一定体积,药物的重量与同体积基质重量之比值称为该药物对某基质的置换价。
置换价DV的计算公式:DV=W/[G-(M-W)]5.靶向给药系统:系指一类能使药物浓集定位于病变组织、器官、细胞或细胞内结构,且疗效高、毒副作用小的新型给药系统。
由于药物能够在靶部位释放,可以提高靶组织的药理作用强度并能降低全身的不良反应。
6.GMP:GMP又称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GMP)7.HLB值:表面活性剂亲水亲油性的强弱。
以亲水亲油平衡值(HLB)来表示。
是用来表示表面活性剂亲水或亲油能力大小的值。
8.临界胶团浓度: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
是表征表面活性剂结构与性能的一个最重要的物理量。
9.等张溶液:是指与红细胞张力相等的溶液.也就是与细胞接触时,使细胞功能和结构保持正常的溶液。
10.处方药: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二、举例说明下列物质在药物制剂中的主要作用和用途是什么?1.PEG6000:分子量6000的聚乙二醇类,即PEG6000,能阻止药物的聚集,可使药物达到分子分散程度,作为固体分散体的载体,溶点低、毒性小,化学性质稳定,适用于熔融法、溶剂法制备固体分散体。
2.PEG400:分子量为400的聚乙二醇类,即PEG400,相对分子量较低的聚乙二醇可用作溶剂、助溶剂、O/W型乳化剂和稳定剂,最适合来做软胶囊。
1申报奖种中华医学科技奖医学科学技术奖

1.申报奖种: 中华医学科技奖医学科学技术奖2.项目名称: 中药抗肿瘤活性组分新型给药系统的创建3.推荐单位或推荐科学家: 江苏省医学会4.推荐意见:该项目针对中药抗肿瘤新型给药系统面临的中医药特色不明显,靶向递送不精准,药效提升不显著等瓶颈问题,历经十余年的系统研究,将传统中药制剂学与新型给药系统的优势进行系统集成创新,构建了以口服、注射、吸入、透皮等不同给药途径的中药新型纳/微米递药系统,涵盖了以“促体内吸收”、“药辅合一”、智能“靶向-释药-渗透”及“仿生趋化”为特征的四代新型给药系统,实现了中药多组分协同递送和肿瘤精准靶向释药,提升了抗肿瘤中药“减毒增效”的作用,对中药高端制剂的发展及抗肿瘤疗效的提高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及应用价值。
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申请发明专利36项,其中已获专利授权29项。
发表相关论文115篇,其中SCI收录44篇。
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药学领域的广泛关注,处于国内同类研究工作的领先水平。
所获得的科研成果也在企业中得到推广应用,并培养了高层次的科研团队,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项目负责人陈彦研究员系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中医药领军人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其领导的科研团队在中药多组分新型给药系统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因此,建议并推荐该项目申报2019年度中华医学科技奖医学科学技术奖。
5.项目简介本项目属于中药药剂学领域,应用基础研究。
本项目针对中药抗肿瘤新型给药系统面临的中医药特色不明显,靶向递送不精准,药效提升不显著等瓶颈问题,历经十余年的系统研究,将传统中药制剂学与新型给药系统的优势进行系统集成创新,构建了以口服、注射、吸入、透皮等不同给药途径的新型给药系统,涵盖了以“促体内吸收”、“药辅合一”、智能“靶向-释药-渗透”及“仿生趋化”为特征的四代新型给药系统,实现了中药多组分协同递送和肿瘤精准靶向释药,提升了抗肿瘤中药“减毒增效”的作用,对中药高端制剂的研发及抗肿瘤疗效的提高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及应用价值。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制剂与剂型题库一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制剂与剂型题库一1、单选下列有关药品卫生的叙述错误的是()A.各国对药品卫生标准都作严格规定B.药剂被微生物污染,可能使其全部变质,腐败,甚至失效,危害人体C.《中国药典(江南博哥)》对中药各剂型微生物限度标准作了严格规定D.药剂的微生物污染仅由原辅料造成E.制药环境空气要进行净化处理正确答案:D2、单选糖衣片崩解时限为()A.5minB.15minC.30minD.60minE.120min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本组题考查片剂质量要求中崩解时限的相关规定。
片剂的崩解时限规定为:药材原粉片应在30min内全部崩解;浸膏(半浸膏)片、糖衣片、薄膜衣片应在1h内全部崩解;肠溶衣片先在盐酸溶液中检查2h,每片均不得有裂缝、软化或崩解等现象,再在磷酸盐缓冲液(pH6.8)中进行检查,1h内应全部崩解;泡腾片置盛有200ml水(水温为15~25℃)的烧杯内,应有许多气泡放出,当片剂或碎片周围的气体停止选出时,片剂应溶解或分散于水中,无聚集的颗粒剩留,除另有规定外,应在5min内崩解;含片、咀嚼片不检查崩解时限,阴道片融变时限检查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3、单选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可作为中药注射液的()A.金属离子络合剂B.抑菌剂C.渗透压调节剂D.增溶剂E.矫味剂正确答案:A4、单选中药的干浸膏粉易()A.吸潮B.晶型转变C.水解D.氧化E.风化正确答案:A5、单选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称为()A.药物B.剂型C.制剂D.新药E.中成药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本组题考查的是中药药剂学的常用术语。
药物是用于预防、治疗及诊断疾病的物质总称;中成药是以中药材等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规定的处方和制法大量生产,有特有名称,并标明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和规格的药品,经药监部门批准,药品可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制剂是根据药品标准或其他规定的处方,将原料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药物制品;新药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剂型是指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的应用形式。
《中药制剂技术》中药制剂技术基础知识

原料与辅料的比例与配方优化
比例确定
根据中药制剂的具体需求和药材、辅料的性质,合理确定原 料与辅料的比例,以保证制剂的质量和疗效。
配方优化
通过试验和实践,不断优化原料与辅料的配方,提高中药制 剂的疗效和安全性。同时,注意遵循中医药理论,保持中药 制剂的特色和优势。
03 中药制剂生产工艺
中药前处理工艺
国际化进程
随着中药制剂技术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中药制品走出国门,进入国 际市场。这有助于推动中药的国际化进程,提高我国中药产业的国际竞 争力。
02 中药制剂的原料与辅料
中药原料的选取与储存
01
02
03
原料选取原则
选择地道、优质、有效的 中药材作为制剂的原料, 保证药效。
储存条件
中药材的储存需遵循阴凉 、干燥、通风的原则,防 止霉变、虫蛀和有效成分 的损失。
储存期限
不同中药材的储存期限不 同,需根据药材性质和储 存条件合理确定,确保使 用安全有效。
中药辅料的种类与作用
种类
中药制剂中常用的辅料包括赋形剂、润滑剂、崩解剂、矫味剂等,可根据制剂的 需要选择合适的辅料。
作用
辅料在中药制剂中主要起到改善药材性质、提高制剂稳定性、增加患者顺应性等 作用,有助于发挥中药的最佳疗效。
分类
中药制剂技术可分为传统制剂技术和现代制剂技术。传统制剂技术包括水煎煮 、酒浸、丸剂、散剂等;现代制剂技术则涉及颗粒剂、片剂、胶囊剂、注射剂 等多种剂型。
中药制剂技术的发展历程
古代阶段
中药制剂技术起源于古代,当 时主要采用简单的加工方法,
如晒干、研磨成粉等。
近代阶段
随着科技进步,中药制剂技术逐渐 引入现代化设备和方法,如高压制 粒、喷雾干燥等,提高了制剂的质 量和效率。
中药透皮吸收制剂的研究概况

刘彩云
(内蒙古自治区医院药剂处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7) 本文从中药透皮吸收的机理\实验研究及促进剂的研究三方面 综述了中药透皮吸收制剂的概况,并对中药透皮吸收制剂特点及存 在的问题作了简要综述,为中药透皮吸收制剂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 供了参考,是目前新剂型研究的方向之一。药物透皮吸收制剂又可称 经皮给药系统或经皮治疗系统,它是指药物以一定的速率通过皮肤 经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体循环而起全身或局部治疗作用的控释制剂。 药物经皮给药系统在药剂学中是一个比较新兴的研究领域。药剂学 的发展经历了格林药剂时代(Pharmacy)[1]’物理学药剂时代(Phar一 髓cy&,Phar 2吼ceutics),生物药剂学时代①iopharⅢace
【4】zeschA.BRTDe珊at01.1985:“5(supal31):63270
【5]RutcerN.Arch Di∞hild 1987:62:2202l
万方数据
中国美容医学2012年12月第21卷第12期(下)Chinese Joumal 【6】李熙,刘玉亭,吴淑梅等,青藤碱微乳体外透皮特性的研究川.中成药2008,30
宋志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图书馆 医院图书馆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 展,传统的主要以搜集、整理、流通图书资料为模式的图书馆服务方 式正发生变化,必须完善医院中的图书馆的各项工作,给予医疗人员 提供丰富的医疗信息。 1现在存在的问题 1.1目前普遍存在的现状是医院领导对医院图书馆的建设不够重 视,一些医院的领导认为,对图书馆的投资没有经济效益的回报,以 至图书馆的人员配置、设备购置、经费投入无法达到医院图书馆建设 的最基本要求。图书馆的经费是靠医院拨款,现如今图书价格涨幅较 大,经费投入较少,信息资源建设受限制,缩减图书、期刊、报纸的种 类,购置的新书也十分有限,不能满足医务人员的需求。 1.2馆藏中的图书、期刊的利用率很低。现今网上资源丰富,医疗人 员工作繁重,没有时间到图书馆来借阅,而且图书馆的工作时间和医 院的工作时间一样,这致使各书刊的无法有效使用。 l:3图书馆的服务意识不强也缺乏创新意识,医院的图书馆中配备的 馆员人数不足,工作人员配备不合理、专业人员少,工作人员素质差、 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0) 读书自学场所,应用现代化的科学知识。如计算机管理、图书自动化管 理等,使新发明、新成果、新方法取代旧的传统的管理方法,使图书馆逐 步向现代化管理过渡。 2.4建立一个舒适、安静的阅读环境,图书馆的阅读中心应保持安静 的环境,这样才能让阅读的效果更好。进入馆后不可大声喧哗,室内 的采光应充足,室内的温度应适宜,良好的环境才可让更多的医疗人 员来此进行阅读。如医院图书馆也可以开展多项有偿服务,如打字、 复印、刻录、检索、为临床搞课题索引等。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提供多 途径的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去赢得读者。另外,要改变重书轻人的 思想观念,强化服务意识。一是在纸质书刊学习区放置部分精选中外 文现刊,并方便查阅相邻的书刊库。二是将馆员办公区设在电子学习 区内,馆员可通过计算机进行书刊的编目、借阅、流通、馆际互借,信 息收集、整理、传递等工作,并可通过网络与读者即时沟通与交流。另 外在报刊及宣传展架区沿窗配置各类报纸报架及介绍图书馆馆藏和 服务功能的宣传资料。自1996年起,我院图书馆开始购置计算机,并 订购了中、外文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如《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cB岫isc)》、《中国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美国医学索引 (她DLINE数据库)》等。题录数据库’。2000年,清华同方的《中国学
经皮给药系统

• 皮肤种类
– 皮肤种类:人体皮肤、家兔、小鼠、裸鼠、大 鼠 – 皮肤的分离
8
2011/10/17
经皮吸收制剂的制备
• 膜材的加工
– 挤出法 – 压延法
• 制备工艺流程
– 涂膜复合工艺 – 充填热合工艺 – 骨架黏合工艺
• 膜材的改性
– 溶蚀法 – 拉伸法
• 膜材的复合和成型
– 涂布和干燥 – 复合
49 50
• 经皮给药的高分子材料
– 膜聚合物和骨架聚合物
• • • • •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聚氯乙烯 聚丙烯 聚乙烯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 微针法(microneedles)
– 是一种新型的经皮给药方式,以铬沉积于硅 片上,应用氟/氧化学为基础的控制等离子体 进行深度蚀刻而成的一种微细针簇,足够穿 透皮肤角质层,但又不足以触及神经,所以 不会有疼痛感觉
41
42
7
2011/10/17
• 药剂学方法
– 前药(Prodrug)技术
• 通过对某些低脂溶性、低渗性药物分子结构的改造, 使其成为亲脂性的有很好透皮性的生物转化型前体 药物。透过皮肤后经组织内各种酶的代谢后转变成 活性母体药物 • 维生素C维生素C棕榈酸酯 • 酮洛芬酮洛芬异丙酯
• 供试液和接受液
– 供试液:受试制剂 – 接受液
• • • • 漏槽条件 适宜pH 7.2-7.3 一定的渗透压:生理盐水、林格液、等渗PBS 防腐剂:叠氮钠、PEG400,庆大霉素
• 《内经 素问》 • 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清代 徐灵胎
– “用膏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其 腠里,通经贯络”
• 离子导入技术(iontophoresis)
氟尿嘧啶新型给药系统研究进展

氟尿嘧啶新型给药系统研究进展仵文英;赵暖暖【摘要】介绍抗肿瘤药物氟尿嘧啶缓/控释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其药物载体主要有天然高分子如壳聚糖和清蛋白等,以及合成高分子如脂肪族聚酯类和聚氰基丙烯酸酯等.阐明不同载体所制备制剂的特点,存在的问题.缓/控释给药系统是抗肿瘤药物理想的给药体系,广泛应用于临床,但该类剂型尚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期刊名称】《医药导报》【年(卷),期】2014(033)001【总页数】3页(P76-78)【关键词】氟尿嘧啶;缓控释给药系统;癌症【作者】仵文英;赵暖暖【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药剂科,西安710004;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药学系,西安710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9.1;TQ460.6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自问世以来,广泛应用于临床,是用于治疗消化道癌症的首选药物,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胃癌、肝癌、肠癌等多种癌症[1]。
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无论是单独使用还是与其他抗肿瘤药物联合使用,5-FU的抗肿瘤疗效确切。
但5-FU在体内半衰期短、脂溶性低、口服吸收不完全、生物利用度低等对临床疗效有一定影响。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通过化学修饰或将5-FU包裹于不同载体材料,对5-FU纳米粒给药体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使其靶向于病灶部位并降低毒副作用。
笔者对近年来国内外载5-FU纳米粒的应用研究综述如下。
天然高分子材料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医用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生物多功能性;来源丰富,价格低廉,是医用材料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常用的有壳聚糖、明胶、清蛋白等。
1.1 以壳聚糖为载体孔璐等[2]运用聚合物交联法制备了壳聚糖载5-FU纳米粒,粒径为120~150 nm,分散性良好,载药量(31.000±0.001)%;将纳米粒注入兔体内后,初期突释约在1.5 h,随即进入缓释相,时间长达48 h;半衰期为66.9 min,与5-FU注射液(5.6 min)相比明显延长。
固体脂质纳米粒新型给药系统的制备及展望

I SS N1672-4305CN12-1352/N 实 验 室 科 学LABORAT ORY SC I ENCE第5期 2009年10月No.5 Oct.2009固体脂质纳米粒新型给药系统的制备及展望魏 丽,郝存江3,饶卫兵(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市中药化学与分析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193)摘 要:此文通过对近五年国内外有代表性的论文分析总结,得出了固体脂质纳米粒给药系统的最新制备方法及药剂学性质。
认为固体脂质纳米粒是一种前景看好的纳米给药系统,并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备方法;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Q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305(2009)05-0084-03Preparati on and pr os pect on ne w drug delivery ofs olid li pid nanoparticlesW E IL i,HAO Cun-jiang,RAO W ei-bing(Tianjin Key Laborat ory of Che m istry and Analysis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 onal Chinese Medicine,Tianjin300193,China)Abstract:According t o the analysis of the papers at home and abr oad in last five years,the latest p rep2 arati on methods and phar maceutical p r operties are su mmarized on drug delivery of s olid li p id nanoparti2 cles in this paper.The authors think that s olid li p id nanoparticles should be a good nano-drug delivery syste m and discuss the p r oble m s existing in the p resent stage and devel opment in future.Key words:s olid li p id nanoparticles;p reparati ons;research p r ogress 固体脂质纳米粒(s olid li p id nanoparticles,S LN)作为一种新型纳米粒给药系统已受到人们的关注。
固体分散技术在中药给药系统中的研究和应用

固体分散技术在中药给药系统中的研究和应用摘要】本文以水飞蓟素滴丸和五仁醇固体分散体的研究为例,对固体分散技术在中药给药系统中的研究方法、技术优势及对中药给药系统发展的促进作用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价。
并根据文献资料以及研究过程中的体会,分析概括了研究的难点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固体分散技术;中药给药系统;水飞蓟素;五仁醇【中图分类号】R3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386-021 中药固体分散体研究方法与质量评价1.1热分析法:热分析法有差示热分析法(DTA)和差示量热扫描法(DSC)。
固体分散体中如有药物晶体存在,则有吸热峰存在,药物晶体存在越多,吸热峰面积越大。
本实验用DSC法检测了水飞蓟素原料,聚乙二醇类载体,按照滴丸的比例混合的水飞蓟素和聚乙二醇的物理混合物和水飞蓟素固体分散体滴丸。
由图可以看出,滴丸中的药物扩散要比在玻璃态时快的多。
至于这个现象的出现对药物的释放速度和释放量有多大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1.2 X-射线衍射法:X-射线衍射技术可以用来了解固体分散体的分散性质。
本实验用X-射线衍射法检测了水飞蓟素原料,聚乙二醇,按照滴丸的比例混合的水飞蓟素和聚乙二醇的物理混合物和水飞蓟素固体分散体滴丸。
结果表明,固体分散技术可以使药物的结晶度大大降低,显著改善药物的分散状态。
1.3红外光谱测定法:红外光谱法主要用于确定固体分散体中是否有复合物形成或其他相互作用。
本实验用红外光谱法检测了水飞蓟素原料,聚乙二醇,按照滴丸的比例混合的水飞蓟素和聚乙二醇的物理混合物和水飞蓟素固体分散体滴丸。
固体分散体的峰强度较水飞蓟素相同位置的峰强度小,表明在滴丸中水飞蓟素的分散状态较好。
2 固体分散技术在中药给药系统中的应用中药有效成分多为难溶性,存在一定的溶出吸收障碍,为达到理想疗效往往需要增加服用剂量。
通过选择适宜载体,使药物以微晶等形式分散在载体中,促进有效成分溶出,对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服用剂量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