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非细胞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细胞生物的 形态与结构
第一节 病毒
一、病毒的特点
(一)个体极小 (二)无细胞结构 (三)活物寄生 (四)抵抗力 二、分类
植物病毒 动物病毒 细菌病毒 单链病毒 双链病毒
二、病毒的形态
(一)球状 (二)杆状 (三)蝌蚪状
三、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
(一)结构
病毒体 是指一个结构和功能完整的病毒颗粒 病毒的结构组成:
常规高压蒸汽灭菌: 1.05kg/cm2,121.3℃15-30分钟; 0.56kg/cm2,112.6℃15-30分钟
(一)、选用和设计培养基的原则和方法
目的明确 营养协调 理化条件适宜 经济节约
1.目的明确
根据不同的微生物的营养要求配制针对强的培养基。
培养化能自养型的氧化硫杆菌的培养基组成为: S 10g MgSO4.7H2O 0.5g NH4)2SO4 0.4g FeSO4 0.01g H2PO4 4g CaCl2 0.25g H2O 1 000ml 培养化能异养的大肠杆菌一种培养基是由下列化学 成分组成: 葡萄糖 5g NH4H2PO4 1g NaCl 5g MgS O4.7H2O 0.2g K2HPO4 1g H2O 1000ml
特异载体蛋白 无
运送速度
慢
溶质运送方向 由浓至稀
平衡时内外浓度内外相等
运送分子 无特异性
能量消耗
不需要
运送前后溶质分子不变
载体饱和效应
无
与溶质类似物 无竞争性
运送抑制剂
无
运送对象举例 水、O2
促进扩散 主动运输 基团移位
有
有
有
快
快
快
由浓至稀 由稀至浓 由稀至浓
内外相等 内部高 内部高
特异性
特异性 特异性
有机营养型(异养型)微生物 光能异养型:光为能源,生长需要有机物质 深红螺菌 化能异养型:有机物氧化供能,生长依赖有机 1.腐生型:梭状芽孢杆菌、毛菌、根霉、曲霉 2.寄生型:病毒、噬菌体、立克次氏体
三、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一)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 (二)促进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三)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 (四)基团转位(Group translocation) (五)内吞噬作用
2.拟病毒 (Virusoid)类类病毒
拟病毒一般仅有裸露的RAN,或者DNA所组成现在 也有许多学者将它们统称为卫星 RNA 或卫星病毒
① 单独没有侵染性,必需依赖于辅助病毒才能进行侵 染和复制,其复制需要辅助病毒编码的 RNA 依赖 性 RNA 聚合酶。
② 其 RNA 不具有编码能力,需要利用辅助病毒的外 壳蛋白,并与辅助病毒基因组 RNA 一起包裹在同 一病毒粒子内。
③可干扰辅助病毒的复制。
3.阮病毒 (Prion)
蛋白质侵染子,是一种不含核酸的传染性 的蛋白质分子,因能引起宿主体内的现成的 桶内蛋白质分子发生与之相似的构象变化而 致病。就生物理论而言,朊病毒的复制并非 以核酸为模板,而是以蛋白质为模板,这必 将对探索生命的起源与生命现象的本质产生 重大的影响。
碳源: 无机碳源: 无机营养型微生物 ▪ 光能无机营养菌 ▪ 化能无机营养菌 有机碳源: 其他营养型微生物
糖类: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蔗糖,淀粉,半乳
糖,乳糖,甘露糖,纤维二糖,纤维素,半纤 维素,甲壳素,木质素,等
有机酸: 乳酸,柠檬酸,延胡索酸,低级脂肪酸,高
级脂肪酸,氨基酸,等
醇类: 乙醇
营养:微生物获得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
营养物质是微生物生存的物质基础,而营养是微生物维持和延续其生命 形式的一种生理过程。
一、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和营养
元素 大量元素:碳、氢、氧、氮、磷、硫 其他元素:钾、钠、钙、镁、铁、锰、、铜、钴、 锌、钼等
存在方式 有机化合物:蛋白质、糖、脂、核酸、维生素, 降解产物、代谢中间产物 无机盐 水——细胞干重的70%~90%
2.营养协调
培养基中营养物质浓度合适时微生物才能生长良好,营养物 质浓度过低时不能满足微生物正常生长所需,浓度过高时则可 能对微生物生长起抑制作用。
培养基中各营养物质之间的浓度配比也直接影响微生物的生 长繁殖和代谢产物的形成和积累,其中碳氮比(C/N)的影响 较大。
碳氮比指培养基中碳元素与氮元素的物质的量比值,有时也 指培养基中还原糖与粗蛋白之比。例如,在利用微生物发酵生 产谷氨酸的过程中,培养基碳氮比为4/1时,菌体量繁殖,谷 氨酸积累少;当培养基碳氮比为3/1时,菌体繁殖受到抑制, 谷氨酸产量则大量增加。
(二)促进扩散
借助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高度的立体专 一性。载体蛋白能促进物质运输,但不能 进行逆浓度梯度运输。
特点: 需要特异性的载体蛋白 不消耗能量 可加快运输速度,但不能逆浓度运输
通过促进扩散进入细胞的营养物质主要有氨基酸、单糖 、维生素及无机盐等。一般微生物通过专一的载体蛋白运输相 应的物质,但也有微生物对同一物质的运输由一种以上的载体
水是唯一可以通过扩散自由通过原生质膜的分子,脂肪酸、 乙醇、甘油、一些气体(O2、CO2)及某些氨基酸在一定程 度上也可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
自 由 扩 散
(二)促进扩散
借助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高度的立体专一性。 载体蛋白能促进物质运输,但不能进行逆浓度 梯度运输。
特点: 需要特异性的载体蛋白 不消耗能量 可加快运输速度,但不能逆浓度运输
(二)氮源(Nitrogen source)
凡是能提供微生物细胞组成成分或代谢产物中的氮素 来源的营养物质
氮源: 分子氮:大气N2 无机氮:铵盐、硝酸盐、亚硝酸盐等 有机氮:蛋白胨、酵母膏、玉米浆、鱼粉、 黄豆 饼、花生饼等 异养微生物氮源利用顺序为:N•C •H •O优于, N •H优于N •O最不易利用N。
常见的培养四大类微生物的培养基
细菌(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牛肉膏 3g 蛋白胨 10g NaCl 5g H2O 1000ml
放线菌(高氏1号) 淀粉 20g K2HPO4 0.5g NaCl 0.5g MgSO4.7H2O 0.5g K NO3 1g FeSO4 0.01g H2O 1000ml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
(一)碳源(Carbon source) (二)氮源(Nitrogen source) (三)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 ) (四)矿质元素 (五)水分
(一)碳源(Carbon source)
构成微生物细胞物质和代谢产物的碳架以及供给它 生长、发育所需要能量的营养物质。
3.理化条件适宜
pH 水活度值 氧化还原电位
a. pH 培养基的pH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满足不 同类型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 细菌7.0~8.0; 放线菌7.5~8.5; 酵母菌3.8~6.0; 霉 菌4.0~5.8.
(三)生长因子
生长因子:微生物生长代谢所必需且不能用简单的碳源或氮源 自行合成的有机物。需要量很小。 广义包括碱基、氨基酸、维生素等。狭义指维生素。 微生物可分为生长因子自养型:如大肠杆菌。异养型 :如乳酸菌。过量合成:如阿舒假囊酵母(B2)
微生物
生长因子 需要量(ml-1
III型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胆碱
蛋白来完成。
(三)主动运输
有特异性的载体蛋白参与 需要消耗能量 可以逆浓度梯度运输 微生物的主要物质运输方式
主 动 运 输
(四)基团转位
一种主动运输类型 需复杂的运输酶系参与 底物在运输过程发生化学变化 主要存在于厌养和兼性厌养细菌中 主要用于糖及脂肪酸、核苷、碱基等物质
的运输,如葡萄糖。
0.025ug
吡哆醛
(四)矿质元素
(五)水分
水的功能: 溶剂和运输介质,营养物质吸收及代谢物分泌 参与细胞内的生化反应 维持Pr、核酸稳定天然构象 热的良好导体,控制细胞内温度变化 维持细胞自身正常形态 控制酶、微管、鞭毛等多亚基结构组装和解离
水活度值(αw):一定温度、压力下溶液蒸汽 压力与同样条件下纯水压力比。
根据物质运输过程的特点,可将物质的运 输方式分为
自由扩散 促进扩散 主动运输 基团转移
(一)自由扩散
原生质膜是一种半透性膜,营养物质通过原生质 膜上的小孔,由高浓度的胞外环境向低浓度的胞内进 行扩散。
①物质在扩散过程中没有发生任何反应;
特点
②不消耗能量;不能逆浓度运输;
③运输速率与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成正比
不需要
需要
需要
不变
不变
改变
有
有
有
有竞争性 有竞争性 有竞争性
有
有
有
糖、SO42-氨基酸、乳糖 葡萄糖\嘌呤
四 营养基质
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 产物的营养基质。 培养基几乎是一切对微生物进行研究和利用工作的基础 任何培养基都应该具备微生物生长所需要六大营养要素
碳源、氮源、无机盐、能源、生长因子、水 任何培养基一旦配成,必须立即进行灭菌处理;
脂类: 脂肪,磷脂
烃类: 天然气,石油,石油馏分,石蜡油
CO2:
CO2 碳酸盐:
NaHCO3, CaCO3等 其他:
芳香族化合物,氰化物,蛋白质,肽,核酸
●工业生产常用的碳源 大多数来自植物体,如山芋粉、玉米粉、 麸皮、米糠、糖蜜等,其成分以碳源为主, 但也包含其他营养成分。
●微生物培养基配制常用碳源 主要有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甘露 醇、甘油和有机酸等。 最适碳源为:糖类,其次为醇类、有机酸 和脂类。 糖类中,单糖优于双糖和多糖。
酵母菌(麦芽汁培养基) 干麦芽粉加四倍水,在50℃--60℃保温糖化3-4小时,用碘液试验检查 至糖化完全为止,调整糖液浓度为10。巴林,煮沸后,沙布过滤,调P H为6.0。
霉菌(查氏合成培养基) NaNO3 3g K2HPO4 1g KCl 0.5g MgSO4.7H2O 0.5gFe SO4 0.01g 蔗糖 30g H2O 1000ml
微生物一般在αw 0.60~0.99生长, αw过低微 生物生长的延 缓期延长,比生长速率和总生长 量减少。 一般细菌的比酵母和霉菌高,嗜盐菌 较低0.76。
二、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根据碳源、能源及电子供体等分为: 无机营养型(自养型)微生物 光能自养型:光为能源,利用无机物为碳源 蓝细菌、绿硫细菌、红硫细菌 化能自养型:无机物氧化供能,生长不依赖有机物 亚硝酸细菌、硝酸细菌、铁细菌、 硫细菌、氢细菌
核酸 蛋白质壳体 囊膜
烟草花叶病毒结构示意图 病毒的二十面体结构
(二)化学组成
1.核酸(DNA RNA) 2.蛋白质 3.酶类 (1)神经氨酸酶 (2)反向转录酶 4.病毒糖蛋白与病毒脂类
H7N9禽流感病毒
附:亚病毒
一般习惯上把亚病毒分为:
1.类病毒(Viroid)
类病毒只有独立侵染性的RNA所组成。 是迄今为止所知生物中最简单、最微小的 植物病原物。类病毒无蛋白质衣壳,因此 是无定形的粒体,但它能在寄主细胞内用 复制方法进行增殖。
第二节 噬菌体phage;bacteriophage 一、噬菌体的形态和结构
1.蝌蚪形 2.球形 3.线形
二、噬菌体的增殖
(一)烈性噬菌体
吸附(Absorption和侵入(Penetration) 复制(Replication)和装配(Assembly) 释放(Lysis)
(二)温和噬菌体
6ug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硫胺素
0.5ng
白喉棒杆菌(Cornebacterium diphtherriae)B-丙氨酸 1.5ug
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tetani) 尿嘧啶 0-4ug
肠膜状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
葡萄糖通过基团转位运输过程的化学反应
1)PEP+HPr 酶I 磷酸~HPr + 丙酮酸
2)磷酸~HPr + 葡萄糖 酶II 6-磷酸葡萄糖 +HPr
基团转位运输葡萄糖示意图
(五)内吞噬作用
胞饮作用:液体 内吞噬作用
胞吞作用:固体
胞饮作用
胞吞作用
四种运送营养方式的比较
比较项目 单纯扩散
第三节 病毒的应用
鉴定病原菌、治疗疾病 微生物酶 第三节 微生物的代谢
一、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和营养 二、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三、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四、培养基
营养物质:能够满足机体生长、繁殖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所需要的物质.
第一节 病毒
一、病毒的特点
(一)个体极小 (二)无细胞结构 (三)活物寄生 (四)抵抗力 二、分类
植物病毒 动物病毒 细菌病毒 单链病毒 双链病毒
二、病毒的形态
(一)球状 (二)杆状 (三)蝌蚪状
三、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
(一)结构
病毒体 是指一个结构和功能完整的病毒颗粒 病毒的结构组成:
常规高压蒸汽灭菌: 1.05kg/cm2,121.3℃15-30分钟; 0.56kg/cm2,112.6℃15-30分钟
(一)、选用和设计培养基的原则和方法
目的明确 营养协调 理化条件适宜 经济节约
1.目的明确
根据不同的微生物的营养要求配制针对强的培养基。
培养化能自养型的氧化硫杆菌的培养基组成为: S 10g MgSO4.7H2O 0.5g NH4)2SO4 0.4g FeSO4 0.01g H2PO4 4g CaCl2 0.25g H2O 1 000ml 培养化能异养的大肠杆菌一种培养基是由下列化学 成分组成: 葡萄糖 5g NH4H2PO4 1g NaCl 5g MgS O4.7H2O 0.2g K2HPO4 1g H2O 1000ml
特异载体蛋白 无
运送速度
慢
溶质运送方向 由浓至稀
平衡时内外浓度内外相等
运送分子 无特异性
能量消耗
不需要
运送前后溶质分子不变
载体饱和效应
无
与溶质类似物 无竞争性
运送抑制剂
无
运送对象举例 水、O2
促进扩散 主动运输 基团移位
有
有
有
快
快
快
由浓至稀 由稀至浓 由稀至浓
内外相等 内部高 内部高
特异性
特异性 特异性
有机营养型(异养型)微生物 光能异养型:光为能源,生长需要有机物质 深红螺菌 化能异养型:有机物氧化供能,生长依赖有机 1.腐生型:梭状芽孢杆菌、毛菌、根霉、曲霉 2.寄生型:病毒、噬菌体、立克次氏体
三、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一)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 (二)促进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三)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 (四)基团转位(Group translocation) (五)内吞噬作用
2.拟病毒 (Virusoid)类类病毒
拟病毒一般仅有裸露的RAN,或者DNA所组成现在 也有许多学者将它们统称为卫星 RNA 或卫星病毒
① 单独没有侵染性,必需依赖于辅助病毒才能进行侵 染和复制,其复制需要辅助病毒编码的 RNA 依赖 性 RNA 聚合酶。
② 其 RNA 不具有编码能力,需要利用辅助病毒的外 壳蛋白,并与辅助病毒基因组 RNA 一起包裹在同 一病毒粒子内。
③可干扰辅助病毒的复制。
3.阮病毒 (Prion)
蛋白质侵染子,是一种不含核酸的传染性 的蛋白质分子,因能引起宿主体内的现成的 桶内蛋白质分子发生与之相似的构象变化而 致病。就生物理论而言,朊病毒的复制并非 以核酸为模板,而是以蛋白质为模板,这必 将对探索生命的起源与生命现象的本质产生 重大的影响。
碳源: 无机碳源: 无机营养型微生物 ▪ 光能无机营养菌 ▪ 化能无机营养菌 有机碳源: 其他营养型微生物
糖类: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蔗糖,淀粉,半乳
糖,乳糖,甘露糖,纤维二糖,纤维素,半纤 维素,甲壳素,木质素,等
有机酸: 乳酸,柠檬酸,延胡索酸,低级脂肪酸,高
级脂肪酸,氨基酸,等
醇类: 乙醇
营养:微生物获得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
营养物质是微生物生存的物质基础,而营养是微生物维持和延续其生命 形式的一种生理过程。
一、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和营养
元素 大量元素:碳、氢、氧、氮、磷、硫 其他元素:钾、钠、钙、镁、铁、锰、、铜、钴、 锌、钼等
存在方式 有机化合物:蛋白质、糖、脂、核酸、维生素, 降解产物、代谢中间产物 无机盐 水——细胞干重的70%~90%
2.营养协调
培养基中营养物质浓度合适时微生物才能生长良好,营养物 质浓度过低时不能满足微生物正常生长所需,浓度过高时则可 能对微生物生长起抑制作用。
培养基中各营养物质之间的浓度配比也直接影响微生物的生 长繁殖和代谢产物的形成和积累,其中碳氮比(C/N)的影响 较大。
碳氮比指培养基中碳元素与氮元素的物质的量比值,有时也 指培养基中还原糖与粗蛋白之比。例如,在利用微生物发酵生 产谷氨酸的过程中,培养基碳氮比为4/1时,菌体量繁殖,谷 氨酸积累少;当培养基碳氮比为3/1时,菌体繁殖受到抑制, 谷氨酸产量则大量增加。
(二)促进扩散
借助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高度的立体专 一性。载体蛋白能促进物质运输,但不能 进行逆浓度梯度运输。
特点: 需要特异性的载体蛋白 不消耗能量 可加快运输速度,但不能逆浓度运输
通过促进扩散进入细胞的营养物质主要有氨基酸、单糖 、维生素及无机盐等。一般微生物通过专一的载体蛋白运输相 应的物质,但也有微生物对同一物质的运输由一种以上的载体
水是唯一可以通过扩散自由通过原生质膜的分子,脂肪酸、 乙醇、甘油、一些气体(O2、CO2)及某些氨基酸在一定程 度上也可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
自 由 扩 散
(二)促进扩散
借助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高度的立体专一性。 载体蛋白能促进物质运输,但不能进行逆浓度 梯度运输。
特点: 需要特异性的载体蛋白 不消耗能量 可加快运输速度,但不能逆浓度运输
(二)氮源(Nitrogen source)
凡是能提供微生物细胞组成成分或代谢产物中的氮素 来源的营养物质
氮源: 分子氮:大气N2 无机氮:铵盐、硝酸盐、亚硝酸盐等 有机氮:蛋白胨、酵母膏、玉米浆、鱼粉、 黄豆 饼、花生饼等 异养微生物氮源利用顺序为:N•C •H •O优于, N •H优于N •O最不易利用N。
常见的培养四大类微生物的培养基
细菌(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牛肉膏 3g 蛋白胨 10g NaCl 5g H2O 1000ml
放线菌(高氏1号) 淀粉 20g K2HPO4 0.5g NaCl 0.5g MgSO4.7H2O 0.5g K NO3 1g FeSO4 0.01g H2O 1000ml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
(一)碳源(Carbon source) (二)氮源(Nitrogen source) (三)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 ) (四)矿质元素 (五)水分
(一)碳源(Carbon source)
构成微生物细胞物质和代谢产物的碳架以及供给它 生长、发育所需要能量的营养物质。
3.理化条件适宜
pH 水活度值 氧化还原电位
a. pH 培养基的pH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满足不 同类型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 细菌7.0~8.0; 放线菌7.5~8.5; 酵母菌3.8~6.0; 霉 菌4.0~5.8.
(三)生长因子
生长因子:微生物生长代谢所必需且不能用简单的碳源或氮源 自行合成的有机物。需要量很小。 广义包括碱基、氨基酸、维生素等。狭义指维生素。 微生物可分为生长因子自养型:如大肠杆菌。异养型 :如乳酸菌。过量合成:如阿舒假囊酵母(B2)
微生物
生长因子 需要量(ml-1
III型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胆碱
蛋白来完成。
(三)主动运输
有特异性的载体蛋白参与 需要消耗能量 可以逆浓度梯度运输 微生物的主要物质运输方式
主 动 运 输
(四)基团转位
一种主动运输类型 需复杂的运输酶系参与 底物在运输过程发生化学变化 主要存在于厌养和兼性厌养细菌中 主要用于糖及脂肪酸、核苷、碱基等物质
的运输,如葡萄糖。
0.025ug
吡哆醛
(四)矿质元素
(五)水分
水的功能: 溶剂和运输介质,营养物质吸收及代谢物分泌 参与细胞内的生化反应 维持Pr、核酸稳定天然构象 热的良好导体,控制细胞内温度变化 维持细胞自身正常形态 控制酶、微管、鞭毛等多亚基结构组装和解离
水活度值(αw):一定温度、压力下溶液蒸汽 压力与同样条件下纯水压力比。
根据物质运输过程的特点,可将物质的运 输方式分为
自由扩散 促进扩散 主动运输 基团转移
(一)自由扩散
原生质膜是一种半透性膜,营养物质通过原生质 膜上的小孔,由高浓度的胞外环境向低浓度的胞内进 行扩散。
①物质在扩散过程中没有发生任何反应;
特点
②不消耗能量;不能逆浓度运输;
③运输速率与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成正比
不需要
需要
需要
不变
不变
改变
有
有
有
有竞争性 有竞争性 有竞争性
有
有
有
糖、SO42-氨基酸、乳糖 葡萄糖\嘌呤
四 营养基质
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 产物的营养基质。 培养基几乎是一切对微生物进行研究和利用工作的基础 任何培养基都应该具备微生物生长所需要六大营养要素
碳源、氮源、无机盐、能源、生长因子、水 任何培养基一旦配成,必须立即进行灭菌处理;
脂类: 脂肪,磷脂
烃类: 天然气,石油,石油馏分,石蜡油
CO2:
CO2 碳酸盐:
NaHCO3, CaCO3等 其他:
芳香族化合物,氰化物,蛋白质,肽,核酸
●工业生产常用的碳源 大多数来自植物体,如山芋粉、玉米粉、 麸皮、米糠、糖蜜等,其成分以碳源为主, 但也包含其他营养成分。
●微生物培养基配制常用碳源 主要有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甘露 醇、甘油和有机酸等。 最适碳源为:糖类,其次为醇类、有机酸 和脂类。 糖类中,单糖优于双糖和多糖。
酵母菌(麦芽汁培养基) 干麦芽粉加四倍水,在50℃--60℃保温糖化3-4小时,用碘液试验检查 至糖化完全为止,调整糖液浓度为10。巴林,煮沸后,沙布过滤,调P H为6.0。
霉菌(查氏合成培养基) NaNO3 3g K2HPO4 1g KCl 0.5g MgSO4.7H2O 0.5gFe SO4 0.01g 蔗糖 30g H2O 1000ml
微生物一般在αw 0.60~0.99生长, αw过低微 生物生长的延 缓期延长,比生长速率和总生长 量减少。 一般细菌的比酵母和霉菌高,嗜盐菌 较低0.76。
二、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根据碳源、能源及电子供体等分为: 无机营养型(自养型)微生物 光能自养型:光为能源,利用无机物为碳源 蓝细菌、绿硫细菌、红硫细菌 化能自养型:无机物氧化供能,生长不依赖有机物 亚硝酸细菌、硝酸细菌、铁细菌、 硫细菌、氢细菌
核酸 蛋白质壳体 囊膜
烟草花叶病毒结构示意图 病毒的二十面体结构
(二)化学组成
1.核酸(DNA RNA) 2.蛋白质 3.酶类 (1)神经氨酸酶 (2)反向转录酶 4.病毒糖蛋白与病毒脂类
H7N9禽流感病毒
附:亚病毒
一般习惯上把亚病毒分为:
1.类病毒(Viroid)
类病毒只有独立侵染性的RNA所组成。 是迄今为止所知生物中最简单、最微小的 植物病原物。类病毒无蛋白质衣壳,因此 是无定形的粒体,但它能在寄主细胞内用 复制方法进行增殖。
第二节 噬菌体phage;bacteriophage 一、噬菌体的形态和结构
1.蝌蚪形 2.球形 3.线形
二、噬菌体的增殖
(一)烈性噬菌体
吸附(Absorption和侵入(Penetration) 复制(Replication)和装配(Assembly) 释放(Lysis)
(二)温和噬菌体
6ug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硫胺素
0.5ng
白喉棒杆菌(Cornebacterium diphtherriae)B-丙氨酸 1.5ug
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tetani) 尿嘧啶 0-4ug
肠膜状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
葡萄糖通过基团转位运输过程的化学反应
1)PEP+HPr 酶I 磷酸~HPr + 丙酮酸
2)磷酸~HPr + 葡萄糖 酶II 6-磷酸葡萄糖 +HPr
基团转位运输葡萄糖示意图
(五)内吞噬作用
胞饮作用:液体 内吞噬作用
胞吞作用:固体
胞饮作用
胞吞作用
四种运送营养方式的比较
比较项目 单纯扩散
第三节 病毒的应用
鉴定病原菌、治疗疾病 微生物酶 第三节 微生物的代谢
一、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和营养 二、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三、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四、培养基
营养物质:能够满足机体生长、繁殖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所需要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