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晚期转移了有动手术的必要吗

胃癌晚期转移了有动手术的必要吗
胃癌晚期转移了有动手术的必要吗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该疾病男性的比例高于女性。胃癌早期症状比较隐匿,当临床症状明显时病变已属晚期。对于胃癌的治疗,因能直接切除肿块,快速控制病情,手术是很多患者首先考虑的方法,但手术也有较大的局限性,并不适合每个患者,那胃癌晚期转移了有动手术的必要吗?

糜光(化名)2016年6月底确诊患癌,且已经肝、肺转移,医生告知不适合手术,但家人不放弃,想做个手术试试,肿瘤在那长着,能切多少先切多少,然后再想办法。糜光7月7日接受了手术,但勉强的手术对他损伤极大,身体一下子跨了,不仅切下来的地方又发现了肿瘤,还出现了淋巴结转移,饭都不想吃,持续高烧,让糜光一度想要放弃自己的生命。临床上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手术虽然疗效快,当病情出现转移时局限性很大,如果转移灶较局限且单一,患者体质较好则可以考虑手术,但术后也要及时配合中医,以降低复发转移的几率。

对于不适合手术的患者,可以选择放化疗和中医治疗,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放化疗副作用较大,患者在治疗期间需配合中医,以增效减毒,延长患者生命。对于无法耐受放化疗副作用的患者,单独采用中医也能控制病情发展,抑制癌细胞的继续扩散转移,并为患者补充元气,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减轻患者痛苦,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中医治疗讲究辨证施治,患者一定要在专业的中医指导下用药,以确保疗效,如被河南日报、大河报、大河健康报、郑州晚报、河南科技报、东方今报、河南电视台、郑州电视台、CCTV等多家媒体相继报道的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院长、希福抗癌团队首席专家、袁氏中医世家第八代传人、《袁氏医方》继承人、三联平衡理论创始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学会全国委员、中国十大当代名医袁希福。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其有着丰富的经验,而且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帮助一位又一位肿瘤患者减轻痛苦,延长生命,其中不乏病属晚期,甚至是被判“死刑”的末期患者。

为了增强广大治疗患者的中医治疗信心,在袁希福的号召下,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先后组织召开五届百位抗癌明星康复经验交流大会,600余位肿瘤患者受邀参会,这些患者多经过袁希福的治疗,不仅减轻了痛苦,延长了生命,而且多已生存3年、5年、10年,甚至更久。凭借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袁希福不仅赢得用药患者及其家属的肯定,而且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认可,并先后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外肿瘤学术会议,促使慕名就医的患者络绎不绝。

患者真实就医案例分享:在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他们重获了健康、重拾了喜悦!

案例1:常亮鹏(化名),男,60岁,胃癌术后复发,山西省长治市人

2011年,常亮鹏被确诊为胃癌,随后接受了手术治疗。由于发现及时,手术治疗很成功,因而常亮鹏在术后未作其他治疗。2013年,复查结果显示肿瘤复发,而且已经出现淋巴结转移。复发后,常亮鹏在医生的建议下开始化疗。但仅仅做了1个疗程的化疗,常亮鹏就无法忍受化疗的毒副作用。

经同学(卵巢癌患者家属)的介绍,常亮鹏得知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的中医治疗效果不错,随后与家人慕名寻求袁希福院长的治疗。依据三联平衡理论为指导,在辩证施治基础上进行中医治疗后,常亮鹏的精神、气色、体力有了明显好转,看到治疗效果的常亮鹏放弃化疗,单独服用中药进行治疗。

截至2017年9月,常亮鹏的病情稳定,而且身体非常好,平时经常出去悠悠转转,有农活时还可以帮家人干农活,一点也不像癌症患者。

案例2:李光武(化名),男,69岁,胃癌,河南荥阳人

2009年5月,李光武老人被确诊胃癌。确诊后,老人在医生的建议下做了手术,术后又慕名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寻求中医巩固治疗。

2009年9月28日,李光武老人初次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寻求袁希福院长的中医治疗。由于手术对机体创伤大,老人身体比较虚弱,走几步路就感觉累得慌。袁希福院长依据三联平衡理论为指导,在辩证施治基础上为老人开具药方,一方面调理机体,另一方面巩固治疗,预防术后复发。用药后,老人的身体有了明显好转,不仅身体有劲了,而且体重也从120斤增加到160斤。

截至2017年9月,老人仅需定期巩固用药即可,复查显示病情稳定,未见复发、转移征兆。提起现在的情况,老人高兴地说:“家务活会干,可以干,就是地里活也能干”、“我吃饭很正常,跟过去吃饭基本一样”、“并且现在叫我看比过去吃的还多”。

胃癌晚期转移了有动手术的必要吗?通过以上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胃癌晚期出现转移手术切除的几率较低,风险较大,患者还是要考虑肿瘤的情况以及身体的耐受承受,失去手术的机会也不要放弃,中医仍然能够控制病情,延长患者生命。

Tag:胃癌晚期手术有用吗|胃癌中晚期手术成功率|胃癌动手术需要多少钱|胃癌不做手术可以吗|胃癌早期到晚期要多久|胃癌中晚期能活多久|胃癌晚期可以开刀吗|胃癌中晚期能治愈吗|胃癌晚期可以做手术吗|老人胃癌晚期会传染吗|中晚期胃癌手术后能活|胃癌晚期能治好吗

胃癌早期手术后为什么会复发转移

胃癌是消化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它非常多见且高发,而且发病率居各类肿瘤的首位,不仅如此,其发病率每年都在直线上升,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手术能够直接切除癌肿,控制病情发展,延长生存期,不过手术治疗并不彻底,术后容易出现复发和转移的风险,即使是早期的患者也不能例外。那么,胃癌早期手术后为什么会复发转移呢? 对于胃癌早期手术切除的患者来说,影响术后复发和转移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原因在于治疗的不彻底所造成癌细胞在体内的残存,即使是行根治性手术,且癌肿未发生扩散和转移,术后机体内仍残存一些检测不到的微小病灶和癌细胞,这些残存的癌细胞继续生长繁殖,从而形成能被查出来的临床病灶,即复发和转移。其实,早期术后复发和转移与肿瘤本身性质、病理分期、切除效果、体质以及患者的免疫力等密切相关。因此,虽然胃癌早期手术切除效果较好,患者身体状况良好,术后复发和转移的风险相对较小,但仍需提高警惕,做好预防复发和转移工作,延长生存期。 临床上,许多早期患者为了预防术后复发和转移,往往会采用放化疗和中医治疗进行术后的巩固治疗。其中,放化疗通过抑杀残存的癌细胞,延缓病情的发展,降低复发和转移的风险,不过放化疗也有一些弊端,会损伤患者的机体,降低身体免疫力和抵抗力,甚至有的患者因过度治疗而加重病情,缩短生存期,因而在选择放化疗时,需要考虑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发挥治疗应有的效果。相较而言,中医治疗并不过于关注残存的病灶和癌细胞,更为注重患者整体的状况,在术后配合治疗,有助于扶正元气,修复术后受损的机体,增强患者的免疫力,防治术后并发症,抑制肿瘤细胞,预防病情反复,进一步延长生存期。 从医近四十年来,袁希福始终坚守在中医抗癌治癌的第一线,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并提出:“中医药是治疗胃癌的重要手段,应当始终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中,并非仅适用于中晚期。”这一理念,袁希福认为,中医药可适用于各种肿瘤的各个不同阶段,如能早期应用,效果更佳。而且,在他提出的三联平衡理论的指导用药下,不影响手术与放化疗,手术前后使用可预防胃癌复发和转移,放化疗期间服用中药可以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 部分参考案例: 案例2:郭曲梅(化名),女,胃癌 2013年10月,郭曲梅突然开始发烧,空腹吃了一些ABC退烧药后,发现有些胃痛,大便还黑。但由于没有做胃镜也没能查出什么异常,但在2014年3月,郭曲梅在吃苹果的时候胃痛再次发作,且又出现了黑便,于是这次前往第二人民医院、市中心医院检查,结果是:胃间质瘤,且已肝转移,腹腔转移,伴有腹腔积液。 由于病情危重,郭曲梅老伴坐立不安,四处寻访专治肿瘤的医院。终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从一位八十岁的食管癌老太太那里他获悉了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的信息。 2014年7月4日,夫妻二人到郑州寻求袁希福院长诊治。初诊时,也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服用20天的中药后,发现症状有所好转。本来胃部隐隐会痛,可吃药的近20天里,疼痛一次也没发作,体力还有所上升。9月22日,郭曲梅复查结果显示“腹部CT显示胃部肿块缩小了”。看到疗效稳定,郭曲梅从这时起,也就坚定了吃中药的信心。继续用药至12月29日,郭曲梅再次复查发现腹腔积液消失,盆腔积液减少。此后继续用药,虽然中间偶有症状反复,但都能及时复诊,让袁希福院长调整药方,控制病情。

11.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常见部位是(B)

11.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常见部位是(B) A.右锁骨上 B.左锁骨上 C.右颈部 D.左颈部 E.左颌下 12.男,60岁。进食哽噎、烧灼感2个月,食管钡餐造影检查见:食管下段黏膜紊乱、断裂,管壁僵硬,应该考虑(B) A.食管炎 B.食管癌 C.贲门失弛缓症 D.食管静脉曲张 E.食管平滑肌瘤 13.男,25岁。反复上腹部疼痛5年。反酸嗳气,最具诊断意义的检查项目是(C) A.腹部B超 B.消化道钡餐 C.胃镜检查 D.大便隐血试验 E.胃液分析 (14~15题共用题干) 男性,62岁。近2个月来常有吞咽困难,伴隐痛,但可进半流质饮食,自感体力不支,逐渐消瘦。 14.该病人首先考虑的诊断是(C) A.食管炎 B.食管憩室

C.食管癌 D.食管平滑肌瘤 E.责门失弛症 15.对诊断最有价值的检查是(D) A.胸部x线片 B.食管吞钡 C.食管拉网 D.纤维食管镜+活检 E.纵隔CT (16~17题共用题干) 男性,55岁。反复不规律上腹部胀痛3年,胃镜诊断为萎缩性胃炎。 16.该患者如考虑为A型胃炎,正确的是(E) A.壁细胞抗体阴性 B.胃酸升高 C.不出现厌食,体重下降 D.不出现恶性贫血 E.主要位于胃体部 17.判断该患者炎症活动的客观依据是C) A.胃黏膜肠上皮化生 B.胃黏膜出血 c.胃黏膜内中性粒细胞增多 D.胃黏膜中增多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E.胃黏膜纤维组织增生 (18~19题共用备选答案)

A.胃酸明显减少 B.胃酸明显增高 C.胃酸轻度升高 D.胃酸轻度减少 E.胃酸正常或减少 18.重度萎缩性胃体胃炎患者表现为(A) 19.萎缩性胃窦胃炎患者表现为(E) 20.肝脏Glisson纤维鞘内包裹的管道有(D) A.门静脉、肝静脉、肝胆管 B.门静脉、肝动脉、胆总管 c.门静脉、肝动脉、肝静脉 D.门静脉、肝动脉、肝胆管 E.肝静脉、肝胆管、肝动脉

胃癌肝转移适合做手术么

胃癌是我国发病率高,危害极大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于每一位胃癌患者来讲,只有不断巩固治疗成果,防止复发和转移,达到痊愈,才算恢复了健康,胃癌患者如果听到胃癌肝转移,就会觉得特别可怕,胃癌尚且难治,更何况还发生了转移,但人们本身就有强烈的求生欲,还是会立刻前往医院,寻求治疗,较为普遍的问法,是向医生咨询是否可以进行手术治疗,那么,也就有了这样的疑问,胃癌肝转移适合做手术么? 胃癌肝转移之后,还适合做手术么? 能否适合再次手术,原则其实不复杂,主要取决于两方面因素: 一、做一次手术能够尽可能的完整切除肿瘤,尽可能的形成术后接近无瘤状态。这需要根据胃癌转移部位是否较局限,肝转移的时间与上次手术时间间隔期多久,是否长时间稳定,如果两年以上的话,转移部位较为局限,是有手术可能性的。简单来说就是:瘤子能切,并能切干净。 二,其实是更重要的,是患者的本身的年龄和身体状况,是否可以耐受手术及麻醉的创伤打击。也就是说:病人能扛得住手术,不能造成:瘤体切了、人也没了本末倒置的情况。 故,肝转移后,再次手术的选择是相当谨慎的,如果医生建议可以进行手术,自然也是适合手术的。不过多数情况下,胃癌不会出现单纯的肝转移,可能转移病情较为复杂,手术可能并不能完整切除病灶。 若胃癌肝转移后,不适合手术,怎么办? 胃癌肝转移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及中医药的综合治疗。如患者不适合手术治疗,可能瘤体不是较为局限,或是患者体质状况较差,故,放疗作为和手术一样的局部治疗手段,常放在次要位置,应选择以化疗、中医药治疗为主综合治疗。 化疗,其优势在于使肿瘤体积缩小,同时可以减少肿瘤与周围组织的粘连;可以使游离的癌细胞受到杀伤,使其生物活性受到抑制,降低转移风险。缺点是1、化疗在治疗时对杀灭癌细胞并无特异性,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也杀死正常细胞,导致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痛、骨髓抑制等毒副反应。2、化疗药物尚未达到清除癌细胞的程度,易出现复发、转移。 中医治疗,劣势是疗效不如化疗,优势在于疗效稳定,较为安全。尤其是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袁希福院长的三联平衡理念下的中医治疗术后转移瘤,是全面系统科学的将转移瘤治疗分为三期,突击期、康复期、巩固期。突击期,疗效快,用药量大,治疗方法多样,中草药内服外敷结合,多种治疗方法立体协同作战,迅速打通经络脏腑,控制住“肿”“痛”“水”,扼制住转移瘤进展,康复期,注重辩证治本,根据胃癌主要病因病机“虚”“淤”“毒”三大本质,全面调整全身气血、阴阳、脏腑生理功能平衡;巩固期,定期巩固提高患者的免疫机能、体质,能有效预防病情转移,达到自然状态下的康复。 以化疗、中医药治疗为主综合治疗胃癌肝转移,则是根据中医扶正祛邪的治癌理念,将化疗作为祛邪、攻毒的一部分,与中草药内服外敷结合,较单一药物治疗,疗效更快,进行抗肿瘤治疗,将癌细胞消灭到较低水平,同时,以袁希福院长数年治癌经验总结出的,胃癌患者主要病机“虚”“淤”“毒”本质,扶正补虚、理气活淤、化痰散结,稳定内环境、平衡阴阳,使瘤体静态、稳定,肿块不明显扩张、甚至缩小,从而有效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通过下面这位患者的案例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医治疗的效果 【案例1】常亮鹏(化名),男,60岁,胃癌术后复发,山西省长治市人

内科学第六章--胃癌

第六章胃癌 胃癌(gastric cancer)系指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主要是胃腺癌。胃癌占胃部恶性肿瘤的95%以上。2008年全球新诊断出胃癌近100万例,病死人数74万,分别居全部恶性肿瘤诊断病例的第4位和恶性肿瘤病死率的第2位。虽然胃癌全球总发病率有所下降,但2/3胃病例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地理分布上,以日本、中国等东亚国家高发。胃癌在我国仍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不同地区之间有很大差异,北方高于南方,农村高于城市。男性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女性,55 - 70岁为高发年龄段。全国平均年死亡率约为16/10万(男性21/10万,女性10/10万),近年死亡率下降并不明显。 【病因和发病机制】 在不良环境、饮食及Hp等多种因素作用下,COX-2及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a等介导发生持续慢性炎症,按照Correa描述的肠型胃癌的发生顺序,由慢性炎症一萎缩性胃炎一萎缩性胃炎伴肠化一异型增生而逐渐向胃癌演变。在此过程中,胃黏膜细胞增殖和凋亡之间的正常动态平衡被打破,基因发生突变;与胃癌发生相关的癌基因,如ras基因、c-myc和bcl-2舌化;抑癌基因包括野生型p53、APC、DCC等受抑,胃上皮细胞过度增殖又不能启动稠亡信号,逐渐进展为胃癌。 (一)环境和饮食因素

第一代到美国的日本移民胃癌发病率下降约25%,第二代下降约50%,至第三代发生胃癌的危险性与当地美国居民相当。故环境因素在胃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此外火山岩地带、高泥碳土壤、水土含硝酸盐过多、微量元素比例失调或化学污染等可直接或间接经饮食途径参与胃癌的发生。 流行病学研究提示,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可降低胃癌的发生。经常食用霉变食品、咸菜、腌制烟熏食品以及过多摄人食盐,可增加危险性。长期食用含硝酸盐较高的食物后,硝酸盐在胃内被细菌还原成亚硝酸盐,再与胺结合生成致癌物亚硝胺。此外,慢性胃炎及胃部分切除者胃酸分泌减少有利于胃内细菌繁殖。老年人因泌酸腺体萎缩常有胃酸分泌不足,有利于细菌生长。胃内增加的细菌可促进亚硝酸盐类致癌物质产生,长期作用于胃黏膜将导致癌变。 (二)感染因素 Hp感染与胃癌有共同的流行病学特点,胃癌高发区人群Hp感染率高;Hp抗体阳性人群发出胃癌的危险性高于阴性人群。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肿研究机构将Hp感染定为人类I类(即肯定的)致癌原。此外,EB病毒和其他感染因素也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 (三)遗传因素 胃癌有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家族发病率高于人群2 -3倍。这可

2019ESMO转移性胃癌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2019ESMO转移性胃癌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摘要】2018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ESMO)和日本、中国、韩国等亚洲各国胃癌治疗领域的专家以科学证据为基础,在胃癌诊疗方面达成共识,修订了2016年发布的《ESMO胃癌诊断、治疗和随访的临床实践指南》,以更适应对亚洲胃癌的管理和治疗。2019年ESMO转移性胃癌指南最大的更新是免疫治疗部分:①在生物标志物方面,可考虑进行微卫星不稳定和错配修复基因、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肿瘤突变负荷以及EB病毒的检测;②在药物治疗方面,更新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帕博丽珠单抗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该指南的更新体现了胃癌进入免疫治疗时代。 【关键词】转移性胃癌;亚洲;共识;ESMO指南 胃癌在全球癌症相关死亡原因中位于第3位,在亚洲、拉丁美洲及某些西欧国家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尤其高[1,2]。胃癌是亚洲尤其是东亚高发病种。根据解剖部位不同,胃癌分为贲门癌和非贲门癌,胃癌的发生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幽门螺杆菌慢性感染与90%远端胃癌的发病相关;新鲜蔬菜水果摄入不足、不良饮食结构和烹饪方式也是致病因素[3-5]。20世纪中期以来,北美、欧洲以及亚洲某些国家胃癌尤其是非贲门型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下降,可能与环境改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下降、饮食习惯调整、戒烟等有关[6]。而贲门型胃癌和胃食管交界性癌的发病率不断上

升,与胃食管反流性疾病、肥胖等因素相关[7]。尽管每个国家胃癌的发病机理、临床特征不尽相同,建立胃癌病人临床诊断、治疗和随访管理共识仍有价值。2018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ESMO)和亚洲各国肿瘤学会的专家召开指南专题会议,对2016 ESMO胃癌指南进行了更新和修订,使指南更适用于亚洲转移性胃癌患者。表1为ESMO指南的推荐分级和证据类别。 1 2019 ESMO亚洲转移性胃癌指南推荐总结 1.1 推荐 1 :生物标志物 (1)所有确诊的转移性胃或胃食管交界处腺癌者都要通过免疫组化和荧光原位杂交评估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receptor type 2,HER2)表达状态以决定是否使用含曲妥珠单抗的方案(投票等级A =100%,证据等级Ⅰ,推荐等级A)。 HER2阳性晚期胃癌患者可以从曲妥珠单抗治疗中获益。ToGA试验检测了3665例进展期胃癌和胃食管交界性腺癌患者,HER2阳性率为22.1%,HER2过表达的晚期胃癌患者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较单纯化疗有明显的生存获益(总生存期16.0个月∶11.8个月,HR =0.65,95%CI :0.51 ~0.80),因此对于HER2免疫组化(2 +)且FISH扩增阳性或者免疫组化(3 +)者推荐采取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8]。 日本Ⅱ期非随机对照试验HERBIS-1研究再次证实了曲妥珠单抗联合替吉奥(S-1)及顺铂方案在HER2阳性胃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9]。

《胃癌肝转移诊断与综合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9版)》要点

《胃癌肝转移诊断与综合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9版)》要点 肝脏是胃癌血行转移最常见的靶器官。胃癌肝转移的总体发生率约9.9%~18.7%,其中同时性胃癌肝转移的比例约73.3%,异时性胃癌肝转移的比例约26.7%。胃癌根治术后发生肝脏转移的中位间隔时间约1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约11个月,5年存活率<20%。经原发灶、转移灶根治性切除的胃癌肝转移病人5年存活率可提高至23.8%。 胃癌异质性强、病情进展快,胃癌肝转移预后差,临床诊疗具有挑战性。现代治疗技术和诊疗理念的进展,为胃癌肝转移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并逐渐形成以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DT)为核心的治疗模式,但具体方案尚存诸多争议。 本文推荐度评定:高,≥90%;中,75%~<90%;低,50%~<75%。 1 胃癌肝转移病理学特征与诊断 胃癌肝转移灶病理学类型常与胃原发癌灶相同,以腺癌为主,其他少见类型还包括腺鳞癌、髓样癌、肝样腺癌、鳞状细胞癌以及未分化癌。 1.1 影像学检查

推荐意见:胃癌肝转移病人,如有条件,建议行PET/CT检查,以明确全身是否有扩散转移,使临床分期更加精准。推荐度:高 1.2 诊断性腹腔镜探查 推荐意见:拟行手术治疗的病人应常规行诊断性腹腔镜探查。推荐度:高 1.3 病理学检查 1.4 血清学检查 2 胃癌肝转移临床分型 综合现有研究和专家推荐意见,以原发灶及转移灶的可切除性为基础,本共识提出一种新的胃癌肝转移临床分型体系:C-GCLM 分型,以利于临床制定诊疗决策(图1,表1)。 3 MDT在胃癌肝转移中的价值 (1)对于原发灶和转移灶均可R0切除者,可选择同期切除原发灶和转移灶,根据MDT评估结果决定围手术期系统治疗方案。 (2)对于原发灶或转移灶其一不可切除者,可行术前系统治疗并定期评估,如转化为原发灶、转移灶均可R0切除者行手术治疗,其一不可切除则再次进入MDT治疗评估流程。 (3)对于原发灶和转移灶均无法切除者,建议行全身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治疗期间定期MDT评估。 (4)对于病人一般状况差,不适合积极治疗者,采取最佳支持治疗。

肿瘤的几种转移途径

一肿瘤的转移途径: 1 淋巴道转移:(癌多见)。原发癌的细胞随淋巴引流,由近及远转移到各级淋巴结,也可能超级转移;或因癌阻碍顺行的淋巴引流而发生逆向转移。转移癌在淋巴结发展时,淋巴结肿大且变硬,起初尚可活动,癌侵越包膜后趋向固定,转移癌阻碍局部组 织淋巴引流,可能引起皮肤、皮下或肢体的淋巴水肿;如:乳腺癌同侧腋窝淋巴结;肺癌肺门、支气管旁淋巴结;鼻咽癌同侧颈淋巴结。 2 血道转移:癌细胞进入血管随血流转移至远隔部位如肺、肝、骨、脑等处,形成继 发性肿瘤;如:瘤细胞静脉肺和肝等(最多见),形成边缘整齐、散在、多发的球形结节,中央常发生坏死,近脏器表面形成“癌脐”。 3种植性转移:内脏器官的肿瘤,侵犯浆膜后,瘤细胞脱落入体腔,种植在浆膜面 上。如:肺癌胸膜腔;消化道癌或卵巢癌腹膜腔。 形态:浆膜增厚,表面癌结,血性积液,脱落细胞学检查可见癌细胞。 4.直接转移:随着肿瘤体积不断增大,肿瘤细胞可沿周围正常组织的薄弱处,直接延伸,侵入并破坏邻近组织或器官。如:直肠癌前列腺、膀胱、子宫及阴道壁等。 二此例的转移方式: 1.胃卵巢:种植性转移,胃癌浸透到脏器外表面时,随着呼吸或肠蠕动等相应的摩擦,可脱落到体腔继续生长 2.胃、肝、肺淋巴结:淋巴道转移,肿瘤细胞侵入淋巴管后,随淋巴液转移到淋巴结,在淋巴结内生长形成转移瘤,淋巴结肿大且变硬 3.胃肺、肝脏:血道转移,肿瘤细胞侵入血管后,随血流转移到全身各处称血道转移。侵入人体静脉系统的肿瘤细胞,先转移到肺,再经心脏扩散到全身各脏器。消化 道的恶性肿瘤常入侵门静脉系统转移到肝脏。 三 (1)阻塞和压迫:肿瘤的阻塞压迫发展迅速,程度也高,如肝肿大可以压迫神经;淋巴结肿大变硬,淋巴回流受阻。 (2)破坏所在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如肝癌由于肝细胞破坏和肝内胆管阻塞,可引起全身性黄疸。 (3)侵袭破坏邻近器官:如胃癌可穿胃壁,侵犯胃周围的器官。

胃癌术后复发转移模式及补救性放射治疗_孙菁

收稿日期:2007-05-09 作者简介:孙 菁(1973-),女,湖北武汉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主治医师,硕士,从事胃肠道肿瘤治疗研究. 胃癌术后复发转移模式及补救性放射治疗 孙 菁,王敏桦,曾昭冲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疗科,上海200032) 关键词:胃肿瘤/放射疗法;肿瘤转移;复发;回顾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R 735.2;R 730.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692(2007)05-0388-03 尽管近年来胃癌发病率在发达国家和我国的大城市均有所下降,但其死亡率在我国仍位居前列。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进展期胃癌,据统计淋巴结阳性或病灶侵及浆膜外的患者约60%术后会出现肿瘤床、区域淋巴结、残端或吻合口的复发转移,其中单发于局部区域而不伴腹膜或远处转移者占20%,后者成为接受补救性放疗的主体。其中腹腔淋巴结的复发和转移率经再次手术探查证实可达42%,一旦复发往往不宜也难以接受再次手术切除,而全身化疗也效果不佳。 1 胃癌复发转移的生物学特点 从复发路径上看:复发性胃癌分为连续性复发与非连续性复发。连续性复发即从残留的原发病变处连续生长、浸润,大多为胃切断端及残留淋巴结,复发局限于手术术野内;非连续性复发即癌细胞脱落或通过血道、淋巴道引起的腹膜转移、肝转移、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等。按复发形式分为:(1)局部复发(包括肿瘤床、吻合口或残端、腹腔区域淋巴结及腹壁种植);(2)腹膜播散;(3)远处转移。根据复发距首次手术时间分为早期复发(<2年)、中期复发(2~5年)及晚期复发(>5年)。复发早晚可看作是衡量其恶性程度的一个指标。从T NM 分期来看,Ⅰ期胃癌即使复发,也多为晚期复发,随着病期增加,转移、扩散程度加大,Ⅳ期胃癌多在1年内复发。从浸润深度看,胃癌一旦侵出浆膜,腹膜播种的几率很大,当癌侵及浆膜面>20cm 2 时,腹腔脱落癌细胞(+)者为60%。日本国立癌中心报告,浆膜面受侵原发胃癌60%在2年内复发。因此,脱落的癌细胞构成胃癌复发的独立因素,多在早期复发。从组织学类型上看,早期胃癌中的低分化及未分化癌多为浅表扩大型的黏膜内癌(M 癌),只要切除范围充分,术后无复发; 进展期胃癌与早期胃癌相反,低分化癌、未分化癌及黏液腺癌术后易复发。此外,首次手术的根治程度也直接影响术后复发。胃切除范围不充分是造成切断端癌残留的直接原因;淋巴结清除不彻底或残留是造成局部复发的母地;术中无瘤操作观念不强是造成医源性腹膜转移的原因;Billroth Ⅰ式消化道重建者多以胰头部癌浸润、吻合口梗阻、梗阻性黄疸为其临床表现,Billroth Ⅱ式者吻合口复发多,常伴有空肠系膜内淋巴结转移。 2 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类型和部位 胃癌根治性手术后仍有较高的局部复发率,T 1N 0、T 1~2N 0、T 3N 0、T 4N 0、T 1~2N 1~2、T 3N 1~2、T 4N 1~2的患者术后临床诊断局部复发率分别是0%、19%、50%、40%、24%、36%、56%;区域或局部总复发率、瘤床复发、腹壁瘢痕种植、吻合口复发、淋巴结转移、腹膜播散、远处转移的临床和再次手术后证实的发生率分别为38%/67%、21%/54%、-/5%、25%/26%、8%/42%、23%/41%、52%/2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疗科对1995年7月~2005年4月期间确诊为胃癌,并在本院行胃癌根治手术后,可随访到出现复发转移的139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残胃复发占9.4%(13/139),吻合口复发占16.5%(23/139),肝脏转移占38.8%(54/139),腹腔淋巴结转移占62.6%(87/139),腹壁转移占11.5%(16/139),盆腔种植占7.9%(11/139),肺转移占2.9%(4/139)。在87例腹腔淋巴结转移患者中,胃周淋巴结转移占13.8%(12/87),胰周淋巴结转移占31.0%(27/87),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占55.2%(48/87),其中原发于胃底贲门癌患者腹腔淋巴结转移仅占4.6%(4/87),原发于胃体部的胃癌患者腹腔淋巴结转移占32.2%(28/87),原发于胃窦部的胃癌患者腹腔淋巴结转移占63.2%(55/87)。不同原发部位胃癌术后复发转移情况见表1。 ? 388?Journal of Practical Oncology Vol .22 No .52007

胃癌容易转移至身体哪些部位

胃癌容易转移至身体哪些部位?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胃癌发展到中晚期,多会出现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那么胃癌的转移途径有哪些?胃癌容易转移至身体哪些部位? 1、直接浸润:胃癌可直接侵及邻近组织、器官。癌组织向胃壁浸润,可侵入血管、淋巴管,形成癌栓。还可侵入食管下端、十二指肠,也可直接蔓延波及网膜、胰腺、肝脏和横结肠等。 2、淋巴转移:是胃癌最常见的转移方式,随着癌瘤侵犯的深度及广度的增加,淋巴腺的转移也渐渐增加,如胃的淋巴来源与左锁骨上淋巴腺相联接,癌细胞可沿胸导管转移至左锁骨上淋巴腺,甚至两侧。胃癌细胞常由门静脉进入肝内形成肝转移,另外沿着血行性转移造成肺、卵巢、骨、皮肤、脑等转移癌细胞侵及胃浆膜后脱落,播散于腹腔、盆腔,造成腹水。 3、血路转移:多发生于胃癌晚期,常见受累器官为肝脏、肺。癌细胞一旦进入大循环,可在骨、脑、肾上腺、甲状腺、脾、皮肤和肾等形成转移灶。胃癌的肝转移有时可作为胃癌的首发症状,多数经门脉血行播散,在肝内形成多个结节性转移灶,肝内病灶的治疗一般效果较差。 临床上,胃癌转移治疗主张进行全身性的综合治疗。对于胃癌原发病灶,若病人能耐受手术,可先行姑息性切除,然后辅以放化疗及灰树花D阻分治疗,D阻分是真菌抗癌之王,其抗癌效果是灵芝的16倍。 对于身体机能较弱,无法耐受手术的胃癌转移病人,临床多采用联合放化疗和D 阻分治疗的方法。身体任何一个部位有病,都不单单是局部问题,它和人整体免疫状况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而手术、放疗或介入属于局部治疗;大多是损伤性治疗,副作用太大,不能调整各脏腑之间的功能。而D阻分,既可针对局部进行治疗,又可调整各脏腑之间的功能,增强病人免疫力,加快身体机能的恢复,又能抑制癌细胞生长,防止病情恶化。

癌症肝转移并不可怕

癌症肝轉移並不可怕 血液腫瘤科前主任王玉祥(一)介紹 惡性腫瘤不但生長快速,而且可以侵入其他與腫瘤不同來源的組織或器官內滋生, 如肝癌細胞會蔓延至肺臟,骨骼內生長.所以惡性腫瘤的治療視乎腫瘤的範圍而定,當腫瘤細胞仍處於局部時期,可以切除或施以放射治療,平均約有略少於百分之五十的癌症可有效治療,但若癌細胞已擴散,此時已無法進行局部治療,癌細胞滋生終而破壞器官的結構而生理功能喪失,導致病患死亡,以往普遍認為轉移癌已無治療的可能,但近年由於癌症診斷技術不斷改進,如電腦斷層攝影,核磁造影,PET掃描,體腔內各類內視鏡檢查的使用,可以及早診斷剛發生的轉移癌病灶,再加上有效的化學,荷爾蒙或免疫抗癌治療的發展,轉移癌已不若以往那麼可怕,仍有根治

的可能.另外腫瘤遠方轉移多從血路散播,肝臟血流極為豐富,往往是轉移癌的著床處,常轉移至肝臟者有膽道癌,胰臟癌,乳癌,結腸直腸癌,肺癌等. (二)結腸直腸癌肝轉移 一旦肝內有轉移癌其治療有效與否取決於兩大因素,其一為是否同時伴發肝以外的轉移病灶,二是此時能否有效根除肝內所有的轉移癌.其中以肝內轉移結腸癌最有代表性,由於解剖因素,自結腸匯集的血流即經門靜脈進入肝內,馬上著床生長,故肝臟常常是結腸癌遠方轉移的第一個病灶生長處,平均百分之五十的結腸癌手術後二年發生肝轉移,此時在肝內的病灶數百分之八十五病例是多發性,其餘則是單一病灶,單一病灶百分之八十局限在肝右葉,故結腸癌的肝轉移並不可怕,它可能是僅存的少數病灶,可以手術完全切除,而且結腸癌病患有別於原發性肝癌,肝功能多屬正常,降低手術的困難度及危險性,手術死亡率少於百分之二.美國Mayo 醫學中心1998年報導1247位結腸癌手術病患,追縱後548位發生肝內轉移,其

-胃癌个案护理

胃癌个案护理 胃癌是最常见的胃部恶性肿瘤,占消化系统癌肿的第一位,死亡率位居恶性肿瘤之首,我国以西北地区发病率最高,其次为华北及华东,中南、西南地区最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中老年为多见。胃癌的发病部位,以胃窦部最多见,其次为胃底贲门、胃体部。可以分为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晚期胃癌。 1. 病人资料 1.1 一般情况 患者xxx,女,72岁, 于2015年10月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纳差,反酸、胸骨后烧心感,饱餐后、平躺后加重,坐起或站立时可稍有缓解;伴腹胀、呃逆,无腹痛、腹泻,无恶心、呕吐,无胸闷、气促,无便血等不适。患者起病以来,精神、睡眠一般,大便5-7天/次,均为黄色成型便,量少,小便为淡黄色,量约1000-1500ml/天,体重近1年减轻12.5kg。于2016-12-07入院。入院诊断:1、胃弥漫性病变:胃淋巴瘤?胃癌多发转移?2、盆腹腔积液(大量)3、双肾积水4、胆囊多发结石 1.2既往史 平素身体健康状况一般,自诉有高血压病史,最高血压185/85mmHg,规律药物治疗,1年前停用降压药后血压维持正常。 1.3 家族史 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疾病的发生。 1.4 个人史 否认疫区、疫水接触史,否认特殊化学品及放射性物质接触史。无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 2.专科检查 入院查体:T:36.8 ℃,P:88次/分,R:18次/分,BP:103/79mmHg。神志清楚,营养差,体型消瘦,左锁骨上可触及一黄豆大小淋巴结,质硬,活动度好,与周围组织无粘连,余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腹部隆突,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壁未见静脉曲张,脐部正常。腹软,中上腹可触及大小约4*3cm条状包块,表面不规则,质硬,全腹未及压痛,无反跳痛,无肌紧张。肝脾触诊不满意。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正常,未闻及腹部血管杂音。 3.辅助检查 3.1院外检查 2016-3-25xxxx医院:胃镜示:1、胃体变形狭窄皱襞僵硬查因:Ca待排;2、慢性浅表性胃炎;3、贫血胃粘膜像;病理示胃体黏膜组织呈慢性炎,固有层散在胞浆红染的细胞,免疫组化提示大部分为平滑肌细胞,仅局灶少量细胞高度疑为低分化腺癌.

肿瘤学试题库胃癌

胃癌 A1型题 1.恶性程度较高的胃癌可以超越常规所属淋巴结转移方式,而直接侵犯远处淋 巴结,其中最常见为:D(2.1.1) A.胰脾淋巴结 B.肝门淋巴结 C.腹腔淋巴结 D.锁骨上淋巴结 E.直肠上动脉淋巴结 2.早期胃癌的概念是:B(1.2.1) A.局限于胃窦内 B.局限于粘膜及粘膜下层 C.直径在2CM以内 D.无淋巴结转移 E.尚未侵及浆膜层 3.下列哪项最能提示胃溃疡恶变?E(2.2.1) A.多发溃疡 B 复合溃疡 C.胃小弯侧溃疡 D.溃疡>2CM E.溃疡位于胃腔廓之外,周围粘膜呈星状聚合 4.残胃癌多发生在第1次手术后约: C A.5-10年 B.10-15年 C.20-25年 D.30-35年 E.35-40年 5.提高胃癌治愈的关键在于:A( 6.1.1) A.早期诊断 B.彻底手术 C.积极放疗 D.早期化疗 E.综合治疗 6.对有胃癌前期病变者,如胃酸减少或缺乏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应作:E (8.2.1) A.纤维光束胃镜检查 B.X线钡餐检查 C.胃液细胞学检查 D.病理切片检查 E.定期系统随诊检查,早期积极治疗 7.关于胃癌的治疗,下列哪项是错误的?D(6.3.2) A.侵犯浆肌层的胃癌3.5.10年生存率较早期胃癌小50%以上 B.根治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C.常用的化疗药物为5-Fu及自力霉素

D.若胃癌已有肝左外叶浸润不应作根治术 E.如无远处转移,一般争取尽早手术 8.关于胃癌,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D (2.2.1) A.胃癌占我国消化道肿瘤的第一位 B.胃癌发病年龄经以40-60岁多见 C.胃癌发生部多在胃窦,其次是胃小弯 D.胃大弯和前壁一般不发生胃癌 E.贲门区的胃癌比胃大弯更常见 9.关于胃癌,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C (2.2.1) A.早期胃癌是指局限在粘膜和粘膜下层的胃癌 B.小胃癌是指病灶0.6-1.0cm的胃癌 C.早期胃癌均无淋巴结转移 D.微小胃癌是指直径≤0.5cm的胃癌 E.小胃癌和微小胃癌根治后5年存活率几乎达100 10.关于胃癌根治性切除,下列哪项是错误的?E(6.3.3) A.全胃切除可以明显提高5年生存率 B.切除域应距肿块边缘6cm以上 C.彻底清除胃和区段淋巴结 D.必要时作附近脏器联合切除 E.胃远端切除距幽门口前方5cm 11.胃癌的癌前期状态不包括:B(2.2.1) A.胃息肉 B.胃平滑肌瘤 C.慢性萎缩性胃炎 D.胃酸缺乏症 E.恶性贫血者 12.提高胃癌早期发现的几项关键检查是:B(4.2.1) A.四环素荧光试验.OB试验.胃液细胞学 B.纤维光束胃镜.X线钡餐,胃液细胞学 C.游离胃液测定.胃液细胞学 D.X线钡餐.OB试验.纤维光束胃镜 E.纤维光束胃镜.胃液细胞学.四环素荧光试验 13.行胃癌根治术时,手术切除最少应离癌肿边缘多远才算足够? D(6.3.3) A.1—2cm B.2—4cm C.4--6cm D.6—8cm E.8--10cm 14.关于胃癌的淋巴转移,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D(2.2.1) A.胃癌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无相关关系 B.淋巴转移不是胃癌的主要转移途径 C. 无跳跃式淋巴结转移 D.恶性程度较高或较晚期的胃癌可转移至锁骨上淋巴结 E.区域淋巴结转移部位与原发肿瘤的部位无关

病理学讨论——肝转移性胃癌

病理学讨论 1、⑴病理诊断:肝转移性胃癌 ⑵诊断依据: 1)病史 剑突下为器官胃所在处,精确地说为贲门所在处。剑突下疼痛三余年,疼痛无规律,提示胃部有病变。 2)病人主诉症状 近三月经常呕吐,并解黑色柏油样大便,提示上消化道有病变,可能是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或胃溃疡。食欲减退,全身乏力亦是胃部病变而影响食欲导致营养不良、乏力。 3)体征和实验检查结果 a)血性腹水:死者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为血性,图片中见恶性肿瘤细胞。血性腹水以恶性肿瘤为主,尤其为消化系统肿瘤。死者血性腹水可因多种因素所致。 首先,胃癌晚期可发生癌性腹膜炎,肿瘤细胞脱落侵犯脏层或壁层腹膜形成血性腹水,有时可以从抽出的腹水中找到癌细胞。由此提示死者很可能患有胃癌。 其次,可能是死者肝功能严重受损引发凝血功能障碍,白蛋白合成能力下降,加上门静脉高压可导致腹水。肝癌引发血性腹水多是由于肝癌结节破裂或腹膜被肿瘤侵犯并有糜烂,或肝血管内有癌栓阻塞所致。 另外,当肿瘤细胞种植到腹膜时,也可产生血性腹水。 b)黑色柏油样大便:胃镜检查发现胃窦部有一个4厘米×3.5厘米大小溃疡肿块,提示为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使血管收到侵蚀、破裂而出血。而血液本来是红色,当它进入消化道时,血中血红蛋白的铁与肠内的硫化物结合成为硫化铁,使大便呈柏油样黑色(血量一般达六十毫升以上时才能呈黑便),因此会解柏油样大便。 c)死者面容:同时死者呈慢性病容、面色苍白、消瘦,是由于长期解柏油样大便,血液流失而致血虚。 d)咖啡色液体:入院第五天反复呕吐咖啡色液体,为胃癌并发胃糜烂、十二指肠溃疡而致消化道出血。咖啡色的形成是由于有胃糜烂、十二指肠溃疡而使血管受到溃疡的侵蚀、破裂而致出血;也可能是由于肝癌所致出血,血液在胃的酸性环境及胃内的酶作用下被氧化、消化形成咖啡色。 由以上几项可初步断定死者患有慢性胃癌。

胃癌淋巴结清扫的认识

胃癌淋巴结清扫的认识 【摘要】自第一例胃窦癌切除手术起,学者们不断探索胃癌淋巴结回流体系,予分组、分站,不断完善使其更加准确地从解剖学上描述胃癌淋巴结回流系统,建立起胃癌根治术的理论基础。在实践中认识到胃癌淋巴结有跳跃性转移、淋巴结微转移与术后复发和远处转移密切相关,肿瘤细胞淋巴结包膜外播散导致腹膜转移和肝转移增加,使理论基础不断完善。淋巴结转移情况是评价胃癌预后的独立且重要的因素已达成共识,淋巴结清扫数目及切除率明显影响预后,U ICC 在第5版中TNM分期也规定进展期胃癌淋巴结清扫数目至少要15枚,在修订的第3版日本《胃癌治疗指南》中,废止了旧规约中解剖学N分期方法,采用以淋巴结数目确定N分期的方法,取消了过去第1站及第2站淋巴结等概念,推进胃癌根治术更加规范。 【关键词】胃癌;淋巴结;微转移;跳跃性转移;清扫 我国胃癌新发病率高居世界水平之上,是目前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1]。随着胃癌研究的不断发展,各种治疗理念及技术日新月异,但时至今日,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理念仍然是广大学者的共识。而现代胃癌外科的治疗则是建立在淋巴结清扫基础之上,并采用以淋巴结数目确定N分期的方法,取消了过去第1站及第2站淋巴结等概念,对于淋巴结清扫范围规定了更为简明的D1/D2清扫术[2]。以下对胃癌淋巴结清扫的理论及相关问题予以综述。 1胃癌淋巴结清扫术的理论基础 1.1胃癌淋巴结解剖学理论的建立 自从1881年维也纳外科医师Billoth 首先行胃窦癌切除手术,人们便不断总结认识并探索胃癌的淋巴结转移。欧美学者最先对胃的淋巴回流系统及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进行了研究,尝试切除相关淋巴结,积累了初步的经验。日本学者接受了这些经验,在Kajitani的率领下日本胃癌研究会从解剖学上将胃癌相关的淋巴进行分组,描述其淋巴回流系统,并通过观察病理证实转移淋巴结的分布,总结转移规律,逐渐形成胃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的理论基础[3],于1962年完成第1版《日本胃癌处理规约》,将胃癌的外科治疗推进到胃癌根治术的新时代。 淋巴回流系统主要沿静脉方向走行,而胃的静脉变异较多,淋巴回流网络复杂,但与静脉伴行的同名动脉相对固定,更利于解剖学的描述,确定了按动脉系统描述胃的淋巴回流系统。借鉴结肠癌肠旁淋巴结(N1)、中间淋巴结(N2)及主淋巴结(N3)的分期方法,先将胃的主要供血血管腹腔动脉周围淋巴结确立为主淋巴结分为一组,相当于中间淋巴结的胃左动脉、肝总动脉、脾动脉3根主要分支周围的淋巴结各分为一组,这三根动脉所发出的分支旁淋巴结相当于肠旁淋巴结,分别按动脉分支依次分组。由此,按照从上到下、从前向后、从小弯到大弯的顺序对各组淋巴结分别标记[4],分为3站16组。最后,以癌为中心按由近及远的原则将各组淋巴结分为第一、二、三站。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将各组

胃癌术后出现肝脏转移还有救吗

胃癌是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此疾病严重伤害患者的健康,对于胃癌患者来说,及时接受治疗才是关键。目前,胃癌的治疗多以手术切除为主。然而,即使是根治性手术也无法彻底清除机体内癌细胞,致使术后复发、转移风险较高,如临床上常有一些胃癌患者在术后发现肝脏转移,“胃癌术后出现肝脏转移还有救吗”也因此受到一些人的关注。 作为一种局部治疗手段,手术只能尽可能切除原发灶及周围可见的大小癌灶,却无法清除已离开原发灶循环或潜藏于他处的微小癌灶、癌栓和癌细胞。由于肝脏血供丰富,加上手术导致血管受损,因而给残留癌细胞通过血液进入肝脏创造条件。加上因手术创伤,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更给这些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创造有利条件,进而形成能够被查出的肝转移灶。肝脏是人体重要脏器,因而出现病变后往往会对患者生命造成极大威胁。肝脏转移也一直是胃癌手术失败,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但并不意味着患者就没救了。此时,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往往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延长患者生命,因而胃癌术后出现肝脏转移时切勿轻易放弃。 胃癌术后出现肝脏转移时,病情往往已属晚期。对于术后出现孤立性肝转移且未合并肝外转移,且一般情况良好的患者,可实施肝转移病灶根治性切除术,但能否改善患者生存时间在医学界存在一定争议。目前临床上对胃癌术后肝转移患者多采取以全身性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但化疗的毒副作用,以及易出现耐药性问题,常常影响化疗效果及进程。在对中药抗癌研究中发现,一些中药除了可通过抑杀癌细胞发挥直接抗癌作用外,还可以通过增强机体敏感性,提高化疗疗效,发挥间接抗癌作用。此外,健脾和胃、益气养血、清热解毒等中药还有助于预防和改善化疗所致的毒副作用,有助于治疗安全、顺利地进行。因此,目前中医治疗已成为胃癌术后肝转移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一些年老、体弱、广泛转移患者,中医治疗甚至可以起到主导作用,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延长患者生命。 位于河南省会郑州的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是一家始终专注于中医,集预防、医疗、科研、康复为一体的现代化特色中医肿瘤专科医院。由于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病精髓,为了提高肿瘤患者的中医治疗效果,医院自建院以来就着重引进和培养人才,目前已汇聚了多位拥有丰富治疗经验的中医。如出身中医世家,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及中国中医研究院,并已从事中医中药治疗肿瘤近四十年,对胃癌等恶性肿瘤的中医诊治有着丰富治疗经验的袁希福老中医。除了为广大肿瘤患者组建一支经验丰富的专家团队外,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还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积极提升服务质量,规范收费标准,为患者营造安心、舒适的就医环境,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多年来,众多肿瘤患者在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通过中医治疗获得了满意疗效,即使是一些出现扩散、转移的晚期患者亦可以在一定程度减轻痛苦,延长生命。 部分参考案例: 案例1:郭曲梅(化名),女,胃癌 2013年10月,郭曲梅突然开始发烧,空腹吃了一些ABC退烧药后,发现有些胃痛,大便还黑。但由于没有做胃镜也没能查出什么异常,但在2014年3月,郭曲梅在吃苹果的时候胃痛再次发作,且又出现了黑便,于是这次前往第二人民医院、市中心医院检查,结果是:胃间质瘤,且已肝转移,腹腔转移,伴有腹腔积液。 由于病情危重,郭曲梅老伴坐立不安,四处寻访专治肿瘤的医院。终于在一

胃癌分型

众所周知胃癌在我国十分常见,然而胃癌还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治疗措施各不相同。早期胃癌是指局限而深度不超过粘膜下层的胃癌,且不论其有无局部淋巴结转移。进展期胃癌深度超过粘膜下层,已侵入肌层者称中期,已侵及浆膜层或浆膜层外组织者称晚期。胃癌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半数以上发生于胃窦部、胃小弯及前后壁,其次在贲门部,胃体区相对较少。 一、具体形态分型 胃的任何部位皆可发生胃癌,胃窦部最常见(48,8%~52.5%),大弯、小弯、前壁、后壁皆可受累,其次是贲门部(16.1%~20.6%),胃体部和累及全胃者相对较少(7%~16.6%)。胃癌多为单发,少数也可多发。胃癌发病起始于黏膜上皮层,多为单中心发生,少数为多中心发生。后者也多因相距不远逐渐发展融合成一个癌灶,偶形成双癌。癌灶逐渐发展,同时向水平方向和深层浸润和扩散,逐渐累及胃壁各层甚至周围脏器,也可通过多种途径转移。病期早期对疗效和预后的影响很大。按照胃癌侵犯胃壁的深浅,被分为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侵犯深度不超过黏膜下层者称早期胃癌,侵至肌层者称中期胃癌,侵及浆膜及浆膜以外者称晚期胃癌,中、晚期胃癌合称进展期胃癌。(1)早期胃癌:是指癌组织局限于胃黏膜或黏膜下层的胃癌,不论其有无淋巴结转移。它的最大直径一般在5cm以下,直径小于1cm的称小胃癌,小于0.5cm称微小胃癌。原位癌是指未突破固有膜的癌肿也属早期胃癌,但难于识别。①日本早期胃癌分型:1962年日本早期胃癌大体形态分为3型:隆起型、浅表型和凹陷型。A 、隆起型(Ⅰ型):肿瘤表面呈结节状隆起或息肉状,边界清楚,高出

周围黏膜约2倍以上。B、表浅型(Ⅱ型):肿瘤表面高低和周围黏膜差别不甚大,癌灶较平坦,无明显隆起和凹陷,依其隆起或凹陷的程度又分3个亚型。表浅隆起型(Ⅱa):肿瘤隆起高度不超过周围黏膜厚度的2倍。表浅平坦型(Ⅱb):癌灶和周围黏膜同高。表面无隆起或凹陷。表面凹陷型(Ⅱc):癌灶较周围黏膜稍凹陷,侵犯深度不超过黏膜厚度。 C、凹陷型(Ⅲ):癌灶明显凹陷,不超过黏膜下层。根据上述各型特点,还可分出各种混合型如Ⅱa+Ⅱb、Ⅱc+Ⅱa、Ⅱb+Ⅱc、Ⅱc+ Ⅲ、Ⅲ+Ⅱc等。②我国分型:我国也分3型,即隆起型,癌肿呈息肉样隆起,高出胃黏膜5mm以上,有蒂或无蒂,原发或继发于息肉者。将日本分型的Ⅰ型、Ⅱa型和Ⅱa型为主的复合型皆归在此型。浅表型又称胃炎型或平坦型,只相当Ⅱb型,根据病灶范围大小又分2个亚型,即局限型(直径<4cm)和广泛型(直径>4cm),并将其划在特殊类型中。凹陷型则包括了Ⅱc型、Ⅲ型和以其为主的复合型。此分类简便实用优点较多。据统计我国早期胃癌凹陷型最多,浅表局限型次之,隆起型最少。有些早期胃癌大体形态和众不同,称特殊型早期胃癌。包括:A 、浅表广泛型:多在黏膜内扩散,也可在黏膜下扩散,直径超过 4cm。B、局限浅表型:病灶浅表,但局限,直径小于4cm,较早出现淋巴结转移。C、微小胃癌和小胃癌:癌灶<5mm者为微小胃癌,多为平坦型,<10mm者称小胃癌,隆起型和凹陷型多见,“一点癌”是指胃镜活检即可彻底切除的微小癌灶。D、多发性早期胃癌:即同一胃上发生各自独立的2个以上的早期癌灶,微小胃癌多呈多发性。(2)进展期胃癌:进展期胃癌指肿瘤组织已超过黏膜下层。胃癌发展一旦突破黏膜下层而

2021年转移性或不可切除胃癌的治疗现状与进展(全文)

2021年转移性或不可切除胃癌的治疗现状与进展(全文) 胃癌仍是全球癌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东西方国家肿瘤的生物学差异增加了基于国际临床试验选择标准治疗的复杂性,全身化疗、放疗、手术、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在胃腺癌中均有一定疗效,而多学科治疗在胃癌治疗中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胃癌的目前治疗现状、免疫和靶向治疗相关内容与最新进展。 治疗现状 01一线治疗 几种细胞毒药物在晚期胃癌中有效,包括氟尿嘧啶、铂类、紫杉烷类和伊立替康。治疗方案的选择取决于患者的体力状况、并发症和药物的毒性。与单药相比,联合治疗方案具有更高的有效率,并能改善患者生存。 虽然无一线标准治疗方案,氟尿嘧啶和铂类双药一般是大多数患者的基础治疗方案。奥沙利铂被认为与顺铂同样有效,是目前大多数基础治疗方案的首选。为获得更高的有效率、更长的PFS,对于身体状态较好并能够承受更高毒性的患者,可考虑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多西他赛三药联合方案。对于不适合强化疗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氟尿嘧啶、伊立替康或紫杉烷类单药。

对于HER2过表达或扩增患者,一线治疗应加入曲妥珠单抗。对于PD-L1 CPS≥5患者,一线治疗可考虑加入纳武利尤单抗。 02二、三线治疗 对于转移性胃癌患者的二线治疗,细胞毒化疗可考虑一线治疗中未使用过的治疗方案。几年前有研究显示,加入雷莫芦单抗可增强化疗的抗肿瘤活性。III期REGARD研究显示,与安慰剂相比,雷莫芦单抗可使晚期胃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OS)延长1.4个月。III期AINBOW研究显示,二线紫杉醇+雷莫芦单抗和紫杉醇+安慰剂的中位OS分别为9.6个月和7.4个月。在身体状态良好的晚期胃癌患者中,一线氟尿嘧啶+铂类治疗进展后,优选的二线治疗方案为紫杉醇+雷莫芦单抗;此外,也可考虑化疗单药或雷莫芦单抗单药。 III期研究已证实,tipiracil(5.7个月)对比安慰剂(3.6个月)可使难治性胃癌患者OS明显延长,目前已获FDA批准用于晚期胃癌的三线治疗。 免疫治疗 过去10年间,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成为多个瘤种的新型治疗方案,包括PD-1单抗、PD-L1单抗、CTLA-4抑制剂。 01MSI-H/dMMR肿瘤及研究进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