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矿产勘查与新型工业化发展研究-secret888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矿产勘查与新型工业化发展研究

地质矿产勘查与新型工业化发展研究

第一章重庆市社会经济及其新型工业化发展状况

第一节我市新型工业化主要内容

重庆市简称渝,是全国四个直辖市之一,地处祖国西南腹地,东与湖北省、湖南省接壤,南接贵州黔北,西与四川省毗邻,北抵大巴山在城口~巫溪北侧与陕西省分界。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辖19个区、21个县(自治县)。全市总人口3100余万人,2005年末常住人口2798万人。

2007年初,市委、市府启动了“一圈两翼”发展战略,以加快推动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在西部大开发中走在前列。“一圈”指一小时经济圈,是以主城区特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车程为半径,以若干大中小城市为支撑,涵盖涪陵、长寿以西23个区县,是重庆经济的主体,主要建立以主城特大城市为核心的“一主四副、众星托月”的城市群,增强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成为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和城乡统筹直辖市的“主核”。“两翼”分别为渝东北翼和渝东南翼,渝东北翼是以万州大城市为中心,涵盖周边12个区县;渝东南翼是以黔江大城市为中心,涵盖渝东南地区5个区县,两翼依托长江、乌江等交通干线重点发展资源加工产业。

为了推动“一圈两翼”和“统筹城乡配套改革”发展战略,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目标要求,按照市政府152号文件要求,我市将在“十一五”期间将重点开发利用天然气、铝土矿、锰矿、钡矿、锶矿、硅矿、镁矿、盐矿、煤炭、铁矿和地热等11种优势矿产资源。其中,天然气和地热资源的利用要达到国际水平,铝土矿、锰矿、钡矿和锶矿要形成国内重要的生产基地,盐矿、硅矿和镁矿形成新兴的加工型产业,煤炭和铁矿资源开发主要围绕我市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力争到2010年,围绕11种重点矿产资源开发,形成技术先进、资源利用合理、集约化水平高的加工业体系,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400亿元。

“十五”期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9%,超过了年均增长9%的预期目标,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市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3069.10亿元,比上年增长11.5%,人均11060元。“一圈两翼”战略为重庆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制定了明确的发展目标:第一阶段,即到2012年,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框架进一步完善,率先在全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第二阶段,即到2020年,建设成为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和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带动全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前5年GDP年均增长12%。后8年GDP年均增长10.5%,总量达到1.2万亿元,人均GDP5.45万元,全市GDP总量到2020年翻二番的经济增长目标。

第二节新型工业化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分析“十一五”期间,我市地质勘查工作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的先行性、基础性作用,为我市工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农业发展、解决三峡库区产业空心化以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提供更加有力的资源保障和基础支撑。

一、对基础性地质调查的需求分析

根据一小时经济圈发展战略规划,至2020年前,城市结构体系将进行重大调整,城市人口急剧增加。一小时经济圈交通建设提速,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对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对环境的压力急剧增大,对基础地质资料的需求也必将更加迫切。

为满足城市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的需用,体现地质工作的先导作用,地质基础工作必须适度超前,在一小时经济圈规划全面实施之际提前开展区域地质、农业地质、水文工程与环境地质等基础性地质工作。

二、对矿产资源勘查的需求

资源作为国际社会面临的三大主要问题之一,其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随着“一圈两翼”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需求,我市对优势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将大幅度增长。

预计今后10~20年,我市天然气、煤的资源量能够保证开发需要,但优质煤缺乏。地下水资源较丰富,基本能满足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需求,地热水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广阔,但红层和岩溶石山地区水资源缺乏。金属矿产供需形势严峻,除锶、锰、铝、汞等少数矿产的资源储量可保证规划期内的现有开采规模外,其它金属矿产勘查程度低,开采量很难满足全市现有金属冶炼加工业的需要。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大部分可满足需要,但膨润土、磷矿、硫铁矿、优质玻璃陶瓷原料等供应不足。

三、对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调查监测的需求分析

我市是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地区之一,地质灾害预防与治理是地质勘查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市域内应按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频度进行分级、分区,按急缓需求进行地质灾害专项调查,为防灾减灾服务。

市域内在地质灾害调查及防治规划的基础上,应加强重要基础设施工程及其周边的地质灾害调查工作,以及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及重要地质遗迹调查工作,建立和完善地质环境监测系统。

开展红层和岩溶石山缺水地区地下水勘查及监测工作,以及地下水饮水安全及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研究,建成地下水监测系

统;开展生态农业地质调查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基础成果资料。

第二章矿产资源情况

第一节资源现状

重庆市横跨秦岭地槽和扬子地台两大一级地层、构造单元,受地质环境及大地构造运动的控制,在漫长的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中部以浅丘、中低山为主,周边以低山、中山、高中山为主的地貌格局及不同的地质构造条件,由此造成了“主城区——一小时经济圈”和“渝东北和渝东南——两翼”在地质构造、环境、成矿条件上的巨大差异。其中:

一小时经济圈为扬子地台沉积岩区,大部分为稳定型地台沉积盖层分布,晚三叠世前以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为主,以后以巨厚陆相含煤碎屑岩——红色建造为主。地貌呈现以浅丘、中低山为主的基本特征。红层严重缺水地区和岩溶地区地下水贫乏,灌溉水、人畜饮水问题突出是该区主要地质环境问题;矿产资源的过度开发,造成的塌陷、地面沉降与地裂带、危岩与崩塌、滑坡、水土流失与泥石流、地下水位超常下降、地表水枯竭、矿渣污染及对自然景观的破坏、水污染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日渐突出;矿产资源种类少但总量大,是我市主要的矿物原料基地,分布有重庆市三个重要的矿产资源富集区,即渝西大足~铜梁锶、煤资源富集区,渝南万盛~綦江煤、煤成气、硫及铁矿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