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工作案例汇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心声桥梁”学生沟通小组
一、小组基本情况
(一)小组名称:“心声桥梁”学生沟通小组
(二)活动对象:深圳市南山区南头城小学六年级学生
(三)参与人数:16 人
(四)活动地点:第一、第五节在社工活动室,其余三节在中山公园草坪
(五)活动日期:10 月27 日至11 月24 日的每个星期六,共五次活动
(六)活动时间:15 : 00〜16 : 30
二、小组目标
使组员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学到一些沟通的技巧,提高沟通能力:
1.认识表达与聆听的重要性及掌握相关的技巧;
2.提升组员自我表达的信心;
3.改善组员间的关系,增强组员间的联系。
三、理论与方法
六年级的学生年龄为11 至13 岁,根据沙利文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他们正处于人格发展的少年期及前青春期。
在少年期,儿童开始获得与家庭之外他人交往的经验,儿童与他人的互动关系,尤其是同伴关系对儿童的自我观念的形成影响很大;而前青春期是真正的社会化的人际关系的开始,他们通过与同伴的交往在他人眼里发现自己、形成自我,在这一阶段,同伴儿童对他们的影响也至关重要。
然而,他们处于身心发展的高速期,生理上的变化可能促使他们的行为产生一些负面的变化,如内向、偏激等,容易影响他们与朋辈的交往;同时现代城市家户之间相对隔离的生活方式、沟通方式的多元化等因素,又使得学生与他人面对面沟通的机会变少,难以得到足够的实际沟通的锻炼……学生迫切地需要学习表达、聆听、
处理与朋辈的冲突等方面的技巧,而又不知从何学起,同时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又不能完全
满足学生在这方面的需求。
对此,本小组以经验学习法为指导,期望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有效沟通的重要性并使他们学到表达、聆听等方面的一些沟通技巧。
经验学习的定义为,“人们在以往的体验
和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自己或对所观察事物所作之有意识或无意识内化后而获得之洞察”
(Colin Bread & John P Willison )。
根据经验学习法的理念,本小组活动以游戏为载体,
让组员在一些有针对性的游戏当中得到亲身的体验;然后在工作员的引导下进行的分享环节
中,组员回顾自己的经历、感受,进行总结、反省,并将所习得的经验应用于日后的学习、生活当中,得到转变。
四、活动内容
小组各次活动均主要以“体验游戏+经验分享”的方式进行,注重组员在游戏中的亲身
体验,在亲身体验中得到锻炼与成长。
各次活动的目的及程序如下表:
1 .回顾上次活动的内容
2 .准确、有效的表达方式、技巧 第三节
3 .体验双向沟通的重要性 2 .回顾上次活动的内容 仁回顾上次活动内容
2 .体验在多人团队中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沟 通 第四节
3 .增强组员间的合作与支持
4 .培养组员解决1. .回顾上次活动的内容 2. .与组员回顾、总结及巩固在小组所学的东 2 .热身游戏“乌鸦乌龟” 3 .游戏“鸡蛋撞地球”及分享 4 .游戏“超级市场”及分享
5 .回顾总结 仁回顾上次活动内容 2 .游戏“丛林夺宝”及分享 4 •增强团体凝聚力,增强组员间的互相信任 4 •游戏“拍纸牌”及分享 与相互支持 5.回顾总结 仁回顾上次活动内容 2 .游戏“蜈蚣行”及分享 3 .游戏“心领神会”及分享 4 .回顾总结
3 .结束小组
第五节
3.“我的成长”活动相片展及活动回顾
4.小组结束程序,互填祝福卡
5.组员填写小组评估问卷
6.总结回顾、结束小组
五、小组发展状况
台湾学者黄惠惠认为,小组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分别为:小组初始的定向探索阶段,转换阶段的冲突期,凝聚阶段的和谐期,工作生产阶段,及最后的巩固结束阶段。
小组成立初期,由于中国内地的小学生对社工及小组的概念都相当陌生,组员参与第一次活动时普遍很焦虑,对小组的内容及目标都相当不明确,各组员的行为也相当拘束。
在这一阶段,工作员在设计活动程序的时候侧重挑选了一些难度较低、组员较容易投入、气氛较好的游戏,有效地让组员初步了解到了小组的目标及活动形式,尽快地投入到小组当中。
同时,在制定小组契约时,工作员也注重让组员参与到契约订立的过程中,较好地订立了小组规范。
我们的小组有一个特殊性,就是小组成员都来自同一个班,他们之前已经相互认识。
这一特点使得各组员很快就融入到了小组当中,在小组第二次活动开始就可以毫无拘束地参加小组活动。
但同时,由于他们之前相互认识并在同一班,之前他们相互间就有了较为稳固的角色定位,在小组活动时,他们又要以另一身份投入,这使他们有一定的角色冲突。
如有些组员在学习上的能力很强,在课室时处于较高的地位;而在小组当中,由于他们缺乏领导、组织方面的能力,反而让其他一些较活跃但是成绩不太优秀的组员充当了领导者的角色。
也正由于小组的这一特性,以及工作员对小组契约执行力的不足,使得小组的冲突期与和谐期的一些特征交替地在小组第二、三、四次活动中出现。
冲突、和谐的局面交替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组成效。
同时,在第三次小组活动时,由于记者采访的原因,小
组的原定程序被打乱,这也严重地影响了小组的成效。
从第二次小组活动开始,小组就出现了工作生产阶段的一些特征,如:组员间的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勇于在小组中自我表露,部分成员勇于承担责任、主动担任领导角色等。
然而这些特征表现得都不算强烈,未能使小组出现一个显著的工作生产阶段。
在小组巩固结束阶段,工作员侧重小组活动内容及活动感受的回顾。
最后一次小组活动通过观看活动相片的同时回顾内容、感受的方式,在巩固组员学习成果上有很好的作用;然而在协助组员整理学习成果并提升运用到实际生活这一点上,工作员做得十分欠缺。
通过组员、工作员互相填写祝福卡的形式,既给了组员一些具体、明确的回馈,也有效地象征了
小组的结束。
部分组员于第四次活动时就显示了对小组结束的依恋,工作员针对这个现象建立了大家日后互相联系的网络途径;这虽然有利于安抚组员的情绪,有利于工作员后续工作的进行,但却可能与社工的一些伦理有所冲突。
由于工作员在小组第四次活动就开始提醒组员小组即将结束,并且小组最后一次活动的程序也安排了象征小组结束的环节,这使得小组能够顺利且较完整地结束。
六、评估方法
1. 小组活动的最后一节,运用评估问卷评估组员对小组活动的满意程度及学习成果;
2. 各次小组活动组内分享时,组员分享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收获;
3.92.5% 的出席率和组员极高的参与度;
4.工作员在小组中持续的观察。
七、目标达成状况及相关评估问卷统计数据显示(问卷内容详见附录),在“认识表达与聆听的重要性及掌握相关的技巧”,100% 的组员表示小组活动对自己“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有帮助;
93.75% 的组员
认为通过小组“提高了自己在表达方面的能力” ;93.75% 的组员认为通过小组“学会了认真聆听他人”。
数据显示通过小组活动,组员都了解到了沟通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且通过参与小组活动,大多
数组员在表达能力上都有了一定的提升,然而在聆听技能的习得则较少。
这与工作员在小组活动中的观察有一定的偏差。
从小组各次活动组员的表现来看,组员在游戏中相互沟通时,越来越主动,并且表达的方式也越来越恰当;然而在接受他人的信息、意见方面,组员进步得较少。
工作员认为组员在聆听方面组员的收获并没有数据显示那么好。
这与小组程序的设计有一定的关系,工作员在设计小组活动时,更侧重于组员的表达能力方面的锻炼,而较忽视了为组员提供聆听技能方面的体验。
在“提升组员自我表达的信心”方面,100% 的组员认同“在这次小组活动中,你比以前更乐于与其他人分享你的经验” 这一选项;87.5% 的组员“觉得自己以后在跟陌生人沟通时会更容易” 。
以经验学习法为基本方法设计的小组活动,注重组员的自我分享,通过工作员的引导与鼓励,大多组员在小组当中都越来越勇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分享自己的一些心得。
通过这些锻炼,提升的组员自我表达的信心。
在问卷的一些主观题当中,出现了不少这样的话语:“在招牌动作游戏中,我学习了要勇敢”
,“我在小组中收获了勇敢”……在组员
心中,勇敢地表达自己,是自己自信心的一种体现。
在“改善组员间的关系,增强组员间的联系”方面,81.25% 的组员认为通过“改善了自己与其他组员的关系” ;87.5% 的组员觉得通过小组,“增加了自己在小组活动时间之外与组员的联系” 。
小组活动中,有相当多小组共同合作完成任务、增强组员间的信任感方面的游戏,通过这些游戏,组员间的关系有了改善或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根据工作员的观察以及与组员的交流,工作员也发现有些组员在小组活动之后经常一起活动,如逛街、打乒乓球等,而个别组员表示他们在参加小组活动之前很少参与这些活动。
除小组目标达成状况之外,小组其它一些方面的情况如下:92.5% 的组员出席率、全
部组员都表示很喜欢这次小组并在小组活动中很投入、87.5% 的组员认为小组活动非常有
趣,这表示了小组活动深受组员的喜爱。
工作员在平时观察也觉得组员在小组的投入度很高,小组气氛很好。
只有37.5% 的组员认为小组的纪律很好,这与工作员的观察相一致。
在小组中,经常有个别的
组员捣蛋。
这与工作员对小组规范的执行力不足有关。
同时,工作员实践经验的欠缺,缺乏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也导致了小组的纪律较差。
八、工作员表现与反思
两名工作员带领小组活动的实践经验都不足,给小组活动的开展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工作员在带领游戏时,会由于紧张或准备不充分而出现把游戏规则完整、准确地表达出来的现象;同时,在游戏分享环节里,由于工作员经验的不足,在开始时经常会觉得无法控制组员的分享和讨论;工作员在与组员进行分享时,有运用赞赏、回馈、聚焦、总结等技巧,但总体来说运用得不熟练,且工作员在表达时缺乏幽默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分享的效果。
但是通过活动前更充分的准备,以及工作员经验的积累,在小组活动后期这种现象有所改善。
工作员较缺乏处理突发事件的意识及能力。
在活动开展时,有时会有个别组员间发生
矛盾,工作员为了小组继续开展,只是把这种矛盾压制下去,而未能及时作出处理。
虽然没有因此出现矛盾激化的情况,但这种处理方式显然不利于小组及组员的发展。
工作员在日后带领活动时应加强处理组员间小矛盾等方面突发事件的意识,并锻炼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同时也要保证好开活动的工作员人数,在活动做好分工合作,增强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工作员性格较为宽容,并过多地将自己的性格特质带到小组当中:对组员的纪律放得
较松,而导致小组中后期有时候小组会出现混乱的情况。
日后开小组时,工作员除了要在小组初期与组员订立好小组契约,也要把握好对活动气氛尺度的掌握,控制好活动纪律,使小组活动能够顺利地进行。
总的来说,这个小组较为顺利、完整地完成了。
组员在活动中的参与度相当高,活动目标完成得也较好。
然而在相关理论、技巧的运用及进行活动评估方面,工作员做得都不够好。
相信日后通过理论知识的不断充实及工作经验的逐渐积累,工作员可以取得更大的进步。
附件:
“心声桥梁”学生沟通小组评估问卷
一、请你对本次小组活动的内容作出评价,在相应的答案前划“V” 。
1.你是否喜欢这几次活动?
A、非常喜欢
B、喜欢
C、一般
D、不喜欢
E、非常不喜欢
2.你在参与活动时投不投入?
A、非常投入
B、颇投入
C、一般
D、颇不投入
E、非常不投入
3•请对小组的活动气氛做出评价:
A、非常好 E、比较好 C、一般D、差E太差
4.请对小组的纪律做出评价:
A、非常好 E、比较好 C、一般D、差E太差
5.你觉得小组活动内容的趣味性如何?
A、非常有趣
B、有趣
C、一般
D、不有趣
E、单调枯燥
6•在这次小组活动中,你比以前更乐于与其他人分享你的经验:
A、同意 E、比较同意C、比较不同意D、不同意E、不清楚
7 .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在各问题后恰当的方框内打“V”:
二、请你对本次小组带领做出评价。
在括号里打勾或者填写。
1•请你对以下具体项目做出评价:
①每次活动时间:
太长()合适()太短()
②小组活动的次数(5次):
太多()合适()太少()
③活动参与者数量(15人):
太多()合适()太少()
④小组活动带领者的表现:请你用请以 1 ―― 10分打分,6分及格,最高分为10 ,依
次类推) ________ ()分___________ ()分
2 •在这次小组活动的游戏环节中,给你的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哪些?为什么?进化论、数字接力
赛、招牌动作;大风吹、信任行、拍纸牌;蜈蚣行、心领神会;乌鸦乌龟、鸡蛋撞地球、超级市场游戏1 : 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游戏2 : 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游戏3 : 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三、以下题目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回答:
1、在这次小组活动中,你收获有哪些?
2、在沟通方面,你觉得自己在小组当中得到了什么收获?
3、你对本次小组活动有什么意见或建议吗?关于这次小组活动,你还有没有其它想说
的话?
4、你是否愿意参加南头城片区社会工作者组织的其它活动?如果愿意,你比较感兴趣
的活动内容、方式都有哪些?能参与活动的时间又有哪些?如果你愿意的话,请留下联系方
式,有活动时可以更方便地联系到大家。
2. 如何做个好学生”成长小组
一、小组基本情况
(一)小组名称:如何做个好学生
(二)小组对象:8 至10 岁在校学生
(三)参与人数:9 人
(四)社工姓名:范洁珊、林泳诗
(五)督导姓名:陈义飞
二、小组目标
舒缓学生学习压力,提高学习兴趣,体验学习的成功感
三、理论与方法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七到十一二岁的儿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标志
是守恒观念的形成,儿童从表象性思维中摆脱出来,逐渐进入抽象思维的认知发展阶段,但
是他们的逻辑推理是具体的,不是形式的,只能对具体事物、具体情境进行思考,如果在纯
粹语言叙述情况下进行推理,儿童就会感到困难。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把人格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而八到十岁的儿童处于儿童晚期,还有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勤奋感对自卑感,所以我们应该注意发展学习中的勤奋感,但是,如果多次遭到挫折或其成就受到挫折时,就易形成自卑感,因此,儿童如果在学习、游戏中取得成就并受到承认的奖励,将有助于其形成
勤奋的人格。
八到十岁的儿童正处于学习心态形成和人格发展的过度期,针对这个关键时期我们透过“体验经历学习法”,可以利用外在环境,通过行为、技巧的运用,令个人重新反思其价值
观及态度,再将从经验中归纳得来的新知识,牢固于精神意识层面上,这新的个人精神领域,
会带来新的价值观、新的身份、新的态度、行为及技巧。
整个体验经历学习法是一个学习的不断循环的过程:通过对一个实质经验的观察、分析、理解进而为自己的表现和观感作出反省。
从这样的一个感受过程中归纳出一些可以指导参加
者改善的概念,就这些概念,参加者把它应用在真实的生活当中,看这些概念能否在现实中
起到改善原有状态的作用。
本次小组设计就是在这样一个不断观察、分析、交流、验证和实
践的过程中,加深参加者自我反省的能力,同时把经验整合应用在不同的环境中,加强参加者以后遇到同样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小组活动记录
小组活动记录表(共五节,已完成二节)
第一节:认识你真好!
小组日期:6月14日
小组时间:上午10 : 50至11 : 40
小组地点:南山区阳光家庭综合服务中心
一、具体目标:介绍小组目的,组员相互认识,吸引组员参加的兴趣
二、活动内容
(一)欢迎组员、介绍小组目的
(二)热身游戏-----“大兵踏步”
(三)相互认识游戏-----“小记者”
(四)“我的期望”与小组讨论契约
(五)活动气氛游戏(加强组员关系)----“圈中圈”
(六)制作父亲节小卡片
(七)分享总结
三、内容/形式之合适度
总体情况:游戏较能充分调动组员的积极性。
(一)热身游戏能吸引组员的注意力,并起到调动气氛的作用。
(二)相互认识的游戏“小记者”,组员积极参与,但在之后的分享、相互介绍
环节,组员显得有点松散,注意力不够集中。
(三)写期望、规则的环节,未能很好让组员充分思考,带出组员自己的想法,主要是社工占主导地位。
(四)“圈中圈”游戏,前半部分能较好吸引组员兴趣,并让他们挑战自我。
但
到第三次进行的时候开始混乱。
期后未能切合游戏进行分享。
(五)制作父亲节祝福卡的环节,组员兴趣较大,积极投入。
起到吸引兴趣的目
的。
四、建议及反思
(一)根据组员的特点,适当增加运动型、竞赛型的游戏或活动。
(二)游戏后的分享要尽量贴近组员的生活和游戏的表现。
(三)社工要对组员进行适当的引导,尤其是言语上的。
第二节:学习是什么
小组日期:6月21日(第二节)
小组时间:上午10 : 50至11 : 40
小组地点:南山区阳光家庭综合服务中心
一、具体目标:加深组员相互认识,分享对学习的看法,理清对学习的认识
二、活动内容
(一)回顾上次小组,重温“我的期望”“我们的约定”
(二)加深组员认识的游戏(注:由于本节小组新增2名组员,故此小组在原
计划上增加了组员相互加深认识的游戏。
)-----“神仙棒”
(三)分享对学习认识的游戏-----“人生是非题”
(四)调节气氛游戏(加强组员关系)-----剪贴画“我是智多星”(五)分享、总结
三、内容/形式之合适度
总体情况:组员能对本次小组的主题有较好的把握,游戏亦能调动他们的参与兴
趣。
(一)采取了自由发言的形式再次重温了上节的小组内容,组员都踊跃发言,但有些混乱。
工作员
并借此机会重申了组内的规定。
(二)加深认识的游戏能吸引组员的注意力,并起到调动气氛的作用。
组员都积
极参与,并希望都能尝试,但由于时间有限,未能让每位组员挑战。
(三)“人生是非题”的活动,通过几条是非题如“学校是一个开心的地方”“学
习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事情” “认真听课就能拿高分”等,让组员写下自己的看法,
互相分享。
组员都能辩证地看待提出的问题。
部分组员也能大胆分享自己的想法。
“错” 与“对”的辩论形式,吸引了组员的兴趣,组员都能说出其中的理由,
较为配合活动的进行。
在各自分享、讨论了自己的看法后,社工能在此时与大家总结,能对讨论留下较深刻的印象,并理清了对学习的态度。
(四)制作自己的头像的环节,组员兴趣较大,积极投入。
起到吸引兴趣的目的。
四、建议及反思
(一)根据组员的特点,适当增加运动型、竞赛型的游戏或活动,提高活动的活泼性。
(二)根据组员兴趣大的活动,尝试都让每个组员都有尝试、挑战自己的机会。
(三)加分享时间,让组员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
对组员多进行鼓励。
(四)社工要对组员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总结,并带出主题。
两部分的衔接部分要
注意运用好,不能让组员过于兴奋,以免影响将要进行的小组活动。
第三节:我有我方法
小组日期:6月28日(第三节)
小组时间:上午10 : 50至11 : 40
小组地点:南山区阳光家庭综合服务中心
一、具体目标:分享并讨论对学习方法的认识,加深组员对学习的认识
二、活动内容
(一)回顾上次小组内容、重申小组约定
(二)热身游戏-----“水果蹲”
(三)团队游戏-----“天才小画家”
(四)学习方法分享游戏-----“三分钟测试题”
(五)分享总结
三、内容/形式之合适度
总体情况:组员较能投入到活动过程中,做到积极分享,小组的归属感开始形成。
(一)热身游戏能吸引组员的注意力,并起到调动气氛的作用。
(二)团队游戏中大部分组员能够做到积极参加,但有部分组员游离组外且有破
坏活动进程的行为出现。
(三)学习方法分享游戏--“三分钟测试题”的活动形式是通过完成一份题目后
分享对测试的感受;如何才能更好完成任务;有何方法;要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
惯(结合考试测验说)。
大部分组员都能符合活动设计的预期要求,而且均能表达出对这个活动的感受,及学习方法应该注意的内容事项。
四、建议及反思
(一)根据组员的特点,需对其进行适当的分组防止小团体的产生。
(二)游戏后的分享要尽量贴近组员的生活和游戏的表现。
(三)社工要对组员进行适当的引导,尤其是言语上的。
五、小组发展状况
(一)小组发展的阶段第一节是小组的初期阶段。
对小组有兴趣,但又充满试探与尝试。
第二节是小组的中期阶段。
通过互相点名的游戏加深了组员间的认识。
同时,再次拟
定了规则,小组开始进入发展阶段。
但组员开始出现捣乱行为,组内出现小冲突。
第三节介于小组中期与后期之间。
虽然个别组员仍有捣乱行为,但大多数组员对小组加强了归属感。
(二)各阶段组员的变化情况第一节活动过程中,组员从害羞、相互排斥到相对开放、愿意合作完成任务;活动结束后,有一组员带领了 2 位同学要报名参加小组活动,可见目标基本达成。
第二节时组员表现很高的参与兴趣,积极配合小组进行。
但小组内的成员捣乱行为也较为明显。
第三节时,组员对小组的归属感加强了,对组员的捣乱行为不满,并作出制止,都希望小组能较好地开展。
(三)小组所面对的挑战与问题
1.活动现场时而出现混乱,组员比较好奇,会试探工作员。
2.有个别捣乱的组员,不参加小组活动。
(四)工作员的工作重点与采取的专业行动
1.工作员需要在领导过程中建立组员相互信任的基础。
2.工作员需要运用小组的力量处理这些问题。
让组员在处理这些冲突、不和谐的因素中,学会成长,学会如何做个好学生。
六、相关评估及目标达成情况
(一)评估方法
工作员自评、观察员观察、组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