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生态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野生动物生态学复习

一、绪论

生态学:研究生物有机体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是经典生态学研究的内容;分子、景观和生物圈是近代生态学研究对象额内容。

经典生态学按组织层次分为: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

生物圈:地球上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全球生态学:研究生命系统和行星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学面临的问题:全球气候的变化、臭氧层的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地球上各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二、个体生态学

环境与环境因子: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由许多环境要素构成,这些环境要素称为环境因子。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耐受性定律:每种生物对每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一个生态学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在最低点和最高点之间的范围就称为生态幅或生态价。

限制因子:在纵多生态因子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产、生长、繁殖或扩散的因子称限制因子。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有:形态适应(保护色、警戒色、拟态)、行为适应(运动、繁殖、迁移和迁徙、防御和抗敌)、生理适应(生物钟、休眠、生理生化变化)、营养适应(食性的泛化与特化)。

适应组合:生物对非生物环境条件表现出一整套协同的适应特征称为适应组合。如骆驼和仙人掌对炎热干旱环境的适应。

1、以东方白鹳的保护为例,阐述限制因子对野生动物保护的意义

——先答限制因子的定义。东方白鹳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引出限制性因子对东方白鹳的影响解决了巢址问题,主要矛盾又转化为食物丰富程度限制东方白鹳的繁殖成功率……2、为什么动物选择光周期这个信号作为启动繁殖、生理的触发器呢?

环境因素很多,诸如温度、湿度、气压、降水量、光等。

以光周期为信号,其优点在于光变化具有恒定性和规律性。在自然界里,温度、湿度、气压、降水量等环境因素是多变的,但光周期则随着地理纬度和季节而很有规律地变动。

人们甚至可以正确地估计出某地某日的白昼长时间。倘若这些动物利用温度、湿度等因素作为信号,那就有可能由于这些因素的多变而时常发出“错误”预告。通过长期的进化,动物终于选择了光这个因素作为预示有利季节来临的信号。实际上,还有许多季节性的节律,如迁徙、换毛、换羽、冬眠等都与光照周期的变化有直接联系。

阿伦规律:寒冷地区的内温动物较温暖地区内温动物外露部分(如四肢、尾、耳朵及鼻)有明显趋于缩小的现象,称阿伦规律,是减少散热的适应。

贝格曼规律:生活在寒冷气候中的内温动物的身体比生活在温暖气候中的同类个体更大,这种趋向称贝格曼规律,是减少散热的适应。

约旦规律:鱼类的脊椎骨数目在低温水域比在温暖水域的多。(可解释为:低温使鱼类的生长和发育速度变慢,因为延长了其性成熟时间,从而产生更大的个体,其脊椎骨的数目也较多)。动物对高温的适应:形态——体形变小,外露部分增大,腿长将体抬离地面,背部具厚的隔热层;生理——放宽恒温范围,贮存热量,减少内外温差;行为——休眠,穴居,昼伏夜出等。

动物对低温的适应:①降低热传导;②增加产热;③主动避开低温环境;④对热稳态的要求放松。

野生动物的水分获得途径:直接饮水,从食物中获得水,体表吸收水,体内代谢水。水分的丧失途径:蒸发失水,排泄、分泌失水。

葛洛格规律:在干燥而寒冷的地方,动物的体色较淡;而在潮湿而温暖的地区动物的体色较深。雪被的一般意义:不仅是水因子,而且是动物的喜雪动物的基地。保温使植物、喜雪动物安全过冬。

火的生态意义:火作为自然选择的一种环境因子,其意义在于火燃烧了生态系统中已经枯干、死亡的植物体中的有机物,使其转化为植物能重新利用的灰分,释放出P、Ca、K等元素。换句话说,火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再循环,刺激了植物的生长。这种作用比通过细菌等微生物的分解要快得多。

我国气候学中采用的干燥度(K):K=0.16Σt/r,其中Σt=月平均温度在10℃以上的积温,r=同期降水量。当K为1-2时,为半干旱(草原区);当K为2-4时,为半干燥(荒漠草原区);当K>4时,为干燥区(荒漠区)。

大气候:是由大范围因素,如大气环流、地理纬度、离海远近、大面积地形等引起的气候现象。小气候:是指发生在土表以上1.5-2.0米层内的现象。

地方气候:由范围较小的气候形成因素(如中等大小的地形、大片植被)所决定,有时候也称为生态气候。

物候学:研究生物在一年四季环境转变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各种生命现象的季节性的变化的系统知识。这门学科指明了自然现象的综合状况及其出现顺序。它在确定野外工作日期、家畜

放牧时机、蜂房搬出日期、捕鱼船出发时间、害虫防治时间等方面都要重要意义。

物候日期:某个物候现象或物候期出现的日期。例如燕始见,飞柳絮,布谷鸟初鸣等日期。物候列:根据某个地方多年观察的许多物候现象出现先后的过程,就可以形成物候列,或者用图来表示,画成物候图。

霍普金斯的生物气候定律: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条件下,在北美洲温带内,每向北移动纬度1度,向东移动经度5度,或上升海拔400英尺(约100米),植物的开花、结实、昆虫的活动等物候日期在春季要延后4天,在秋季则相反,提前4天。

生态位:有机体在环境中占据的地位。

栖息地:有机体所处的物理环境。

生物因子与非生物因子的特点:①非生物因子对生物作用是相等的,生物因子的作用是不均衡的;②非生物因子与密度无关,生物因子与密度有关;③生物因子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

3. 简述耐受性定律及其补充原理。*

7. 从形态、生理和行为三个方面阐述生物对高温环境的适应。(简述生物对极端温度的适应。)11.为什么动物在高温环境下维持恒定体温比在低温下困难?它们对高温环境的适应性特征有

哪些?*

12. 以某种动物或类群为例,说明其适应环境的主要方式。*

14. 简述生物对环境适应的基本方式及其意义。

三、种群生态学

种群: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能相互杂交、具有一定的结构和一定遗传特性的同种个体的组合。种群生物学:研究种群的结构、形成、发展和运动变化过程规律的科学。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种群遗传学和种群生态学。

种群生态学:研究种群内各成员之间、它们与其他种群成员之间、以及它们与周围环境中的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种群动态是种群生态学研究的核心。

种群遗传学:研究种群遗传过程的科学。

单体生物:单体生物个体清楚,基本保持一致体形,每一个体来源于一个受精卵。如鸟类、兽类等。

构件生物:构件生物由一个合子发育成一套构件,由这些构件组成个体。如水稻、浮萍、树等。种群的主要特征:①数量特征:种群参数变化时种群动态的重要体现;②空间特征: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的内分布型;③遗传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遗传组成,是一个基因库。

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密度:原始密度、生态密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