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复习提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职业道德复习提纲
一、道德的本质:一般本质:是指道德作为同政治、法律、哲学、宗教、艺术等意识形态一样的一般社会意识形态所具有的性质,受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制约。
特殊本质: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道德是一种非制度化规范,道德是一种非权力规范,道德是一种内化的规范,一种实践精神。道德不仅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种特殊的和、解调规范体系,而且是人类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是人类完善发展自身的活动。
二、道德的基本功能:调节功能——多元化:利益、观念;论证功能;教育功能;导向功能。
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原则:1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2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新型的人际关系;体现了一种新的劳动态度,是履行职业的精神动力;3体现了衡量职业行为善恶是非的最高标准。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1爱岗敬业,勤于职守;2尽职尽责,奉献社会;3遵纪守法,诚实守信。4文明竞争,友好协作;5勤奋学习,熟练业务。
四、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内容:1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2尊重自我,热爱学生;3团结协作,开拓创新;4严格自律,以身作则。
五、教育劳动对象的主客体双重性:1主体性:意识、思想、主动性、创造性、主动权、反作用。2客体性:教师的劳动对象。
六、教育劳动方式的创造性(为什么需要创造性?):1社会的发展需要人的创造性劳动;2社会的发展需要人的创造性劳动;人才素质的综合化;3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特殊要求;4人才的个性化机创新的能力;5人才多样化。
要求:1教育劳动无固定规范、程式、方法,因人、事、时、地而变;2教育内容的变化
3把教育作为一种艺术,一种塑造完美个性形象的艺术;4遵循一定的教育规律;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方法与从事创造性活动的能力。
七、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1要求更高更全面2影响更深远3调节方式更具有自觉性
八、大学精神的内涵:1学术自由精神独2立自治精神3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4开拓创新精神5理性批判精神
九、大学精神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1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职业责任观2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学术自由观3服务与引领相统一的社会责任感4崇高的学术追求与独学者人格
十教书育人原则:a、确立依据:1是教师的基本职责2是遵循教学规律的要求3是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才的要求
b、要求:1坚持对学生的全面培养2按教育规律教书育人3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探索教书育人的规律
十一、为人师表原则:a、确立依据:1为人师表是实现教育根本任务的要求2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劳动特点的要求3为人师表是整个社会对教师的要求
b、要求:1坚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2坚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3坚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4坚持以身立教,德识统一
十二、教育公正原则:主要指教师在评价和处理教育领域或教育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各种事情时能做到出以公心,坚持原则,公平合理。
a、确立依据:1坚持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总体原则的要求2坚持教育公正是贯彻为人师表原则的保证3教育公正是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要求
b、要求:1坚持真理。努力学习和掌握科学理论知识,增强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旗帜鲜明地宣传科学,大胆地,积极地同谬误作斗争,能随时随地地修正自己的错误要求教师能主持正义。2办事公道3一视同仁
十三、道德与法的关系:
a、区别:产生时间、社会作用的特点、作用的范围
b、联系:遵循的根本原则相同、作用上相辅相成、交叉重合(特点、层次、作用范围)、相互转化。职业道德是法律和道德的结合点,是二者同一性的集中表现,依法治教既是法律义务,又是道德要求、道德义务。
十四、教育人道主义的基本内容及确立依据:教育人道主义原则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的具体化和职业化,它是调整教育过程中各种人际关系的道德原则。
a内容: 1应体现尊重人权的精神。保障受教育者的教育权利:入学与机会均等、免遭歧视、特殊姿赋的教育权利、文化学习权利、为多元文化发展而教育的权利、为就业和流动而教育的权利、终身教育的权利、政治教育的权利、家长与学生及教师的权利教育要尊重和保护一般的人权应努力促进个人全面发展。b确立的客观依据★:1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在教育领域、教育过程重的贯彻2是处理教育过程中特殊人际关系的要求3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居于特殊地位。c具体要求:1尊重学生2关心学生3同不尊重学生、不关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
十五、师生关系的关系体系:是根据师生关系实际发生的内容按其主要特点形成的一个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系统。分为:1伦理关系2教育管理关系3心理关系、法律关系4人际关系。
a伦理关系:教师和学生以其各自的心理、情感、意志、信念和行为,遵循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所形成的相互之间的辈分关系。师生代际关系、师生朋友关系、师生代际-朋友关系。b法律关系:根据法律规范建立的,因一定的法律事实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主体、内容、客体
c管理关系:教师对学生实施的教育、教学、指导等过程中发生的管理和被管理的行政关系。强制性、民主型、放任型
d心理关系: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和指导的实践过程中,师生间相互的认知、情感、意志、信赖状态、行为影响等方面的心灵感应关系。传统型和现代型
e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和指导的实践过程中,师生作为一个普通的社会人相互之间所构成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十六、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1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2在层次上具有差异性;3在情感、角色期待上具有互动性;4在评价标准上具有冲突性
十七、协调高校师生关系的师德要求:1确立学生主体的观念。教师与学生上任何教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两个主体,缺少了任何一方,教育过程就无法进行。学习的主动权完完全全掌握在学生自己手中。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的教育活动起了重要的外因作用,但决定学生能否学好的,是他自己的内因。在教育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调动学生主体意识,寻找适当的“切入点”或兴奋点,以激发学生学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教育的目的;在确立学生主体观念的同时,更应加强教师主导的作用;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关心学生,合理地要求学生,满足学生的正当要求,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做到教书育人。
2尊重学生,培学生个性。尊重学生是教师有效实现教学教育的需要;友好、平等、信任、自制是尊重学生的基本要求;尊重学生人格,教师还应当学会克制;对学生的尊重,不仅表现为对学生人格的尊重表现在对学生个性的尊重上——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
3关心学生,深入了解学生。关心学生不仅教育的需要,也是培养师生感情的需要,教师要扩大与学生的交往范围,积极参与他们的各项活动,在交往中增进师生的相互了解,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师应尊循师德规范的要求入了解学生,公正、无私、少成见,放下架子去接近学生,把握学生的内心思想活动,以适当的方法去教育、指导学生;理智地把握师生关系的密切程度,保持适当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