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贸易条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供曲线的特征
过了一临界点会向回弯曲成弓状 原因: 出口生产随规模扩大而成本递增 进口商品随进口增加效用下降 示例: A专业化生产X,B专业生产Y。 A出口X,进口Y;B出口Y,进口X。 A国的提供曲线表明在不同的贸易条件下,A国愿意出 口多少X商品交换Y商品;B国的提供曲线表明在不同 的贸易条件下,B国愿意出口多少Y交换X。
国出口价格指数下降5%,为95,进口价格指数
上升10%,为110,则该国商品贸易条件指数则
为:
T=(95/110)×100=86.36
1980 与 1990 年间该国的贸易条件指数下降了近
15个百分点,贸易条件恶化。
要点注解
商品贸易条件指数有效性通常只局限于不发生进出口商 品结构变动的一定时期之内. 它是用来表示在过去一段时期内单位商品的贸易利益是 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即表示贸易利益的变动,并不能表 示一国获得的贸易利益总量(这是无法计算的)。 商品贸易条件指数的变动反映贸易条件是改善了还是恶 化了,它不能表示贸易条件是否合理。 商品贸易条件指数的下降并不必定意味着一国贸易利益 的减少,这还要结合其他因素进行具体分析,才能作出 合理的判断。
2、要素贸易条件指数
把商品贸易条件与要素生产率结合起来考察, 可以得到要素贸易条件指数。 单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 双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
(1)单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
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商品生产部门要素 生产率指数与商品贸易条件指数的乘积。
S=(Px/Pm)×Zx S代表单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Zx代表一 国出口商品生产部门要素生产率指数。
2、国际需求方程式
指能使双方总出口恰好等于其总进口的贸易条件。它 由双方消费者对对方产品需求所决定。 若: 英:17X1000 麻布(进口D) 10X1000 毛呢(出口S) 德:10X1000 毛呢(进口D) 17X1000 麻布(出口S) 可见,贸易达到均衡状态(实物形态) 现在,英:17X800麻布(进口D) 10X800毛呢(出口S) 德:10X1000 毛呢(进口D) 17X1000 麻布(出口S)
无论何种贸易条件,总是要把出口价格指数 与进口价格指数加以比较,而不是一般注意 商品国际价格的变动。 即使知道了商品国际价格及其变动,也必须 考察各个国家实际的进出口商品数量及其结 构,才能确定一国贸易利益的变动情况,这 就要研究贸易条件。 因此,贸易条件问题不是一般的商品国际价 格问题(虽然它离不开对国际价格的观察和研 究),而是各国间贸易利益的分割问题。
第一阶段:约翰· 穆勒提出相互需求原理来解释
贸易条件的确定问题; 第二阶段:马歇尔在相互需求原理基础上,进 一步论证有关均衡贸易条件的理论和方法; 第三阶段:当代(主要是战后)西方国际经济学 对贸易条件理论的多方面的发展。
一、 相互需求(reciprocal demand)原理
John Stuart Mill (1848),《政治经济学原理》
商品贸易条件下降不一定导致一国贸易利益减少。在劳动(要
素)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一国主动地降低商品贸易条件,还
可扩大市场占有率,反而有可能获得更大利益。 如果一国商品贸易条件下降幅度超过劳动生产率上升幅度,该
国贸易利益就会减少,随着贸易量的扩张,实际收入水平将会
下降,出现所谓贫困化增长。这时该国就需要对国内经济结 构进行调整,以改变进出口商品结构。
S
B国
O
C1
C0
C2
X
则:国际商场上X商品供小于求,Y供大于求。X相对价格下降, Y相对价格上升。tF移向tE。
各国的贸易收支平衡。一旦各国国际收支出现差 额,就会对贸易条件产生影响。 各国商品进口和出口需求平衡。如果某种产品国 际需求上升,必然会引起价格上涨。 生产过程变化也会影响贸易条件。当某种产品产 量增加而其他条件不变时,该产品国际价格肯定 会下跌。
一是用物物交换表示,即用实物形态来表示的贸易条件
用价格来表示的贸易条件,即一国的所有的出口商品价格与所有的进 口商品价格的比率。
现实生活中通常用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亦即贸 易条件指数来表示。
二、贸易条件指数的种类及意义
1、商品贸易条件指数 2、要素贸易条件指数 3、收入贸易条件指数
如果商品贸易条件指数变化相同,而该国出口量指 数从1980年的100上升到1990 年的120,则该国收入 贸易条件指数为: I=(95/110)×120=103.63
说明:尽管该国商品贸易条件恶化,但因出口能力
提高和出口收入增加,该国 1990年进口能力还是比
1980 年提高了 3.63 %,也就是说收入贸易条件改善
二、提供曲线与贸易条件的均衡 1、提供曲线及其性质 2、贸易条件的均衡、失衡及恢复 3、提供曲线的移动及原因
1、提供曲线(offer curve)及其性质 Alfred· Marshall 是一国在不同价格水平上愿意进口和出口的 商品数量的各种组合,又称为相互需求曲线 (reciprocal demand curve)。 性质(双重): ①出口供给曲线;②进口需求曲线
(2)双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
双项要素贸易条件不仅考虑出口商品要素生
产率的变化,而且考虑进口商品要素生产率 的变化。 D =(Px/Pm)(Zx/Zm)×100 D代表双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Zm代表进口 商品要素生产率指数。
若商品贸易条件指数和出口商品要素生产率指数仍按 前例,进口商品要素生产率指数 1980 年到 1990 年期间 从100上升到105,则该国双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为 D=(95/110)(130/105)×100=106.92 如果一国出口商品要素生产率指数提高幅度大于进口
了。
现实经济的两难选择
要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需要降低出口商品价 格以扩大市场,但这显然会使商品贸易条件恶化。 要维持比较有利的贸易条件,出口量又不容易增加, 不能满足支付日益扩大的进口对外汇的需求。 这个矛盾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较快时期尤其尖锐。 解决矛盾的根本途径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断改 善出口商品结构。
提供曲线就均衡贸易条件所得出的结论与穆勒 的相互需求原理是一致的,即均衡贸易条件决 定于进行贸易的两个国家各自对对方商品的相 对需求强度。但提供曲线的分析比穆勒的文字 叙述要精确一些。
小结
总的来说,约翰· 穆勒和马歇尔探讨的, 是贸易条件决定问题,它们主要是从需 求方面说明,在两国进行专业化分工和 贸易时,现实的交换比例是如何决定的, 从而从需求角度对比较成本理论作了补 充和发展。他们的研究为贸易条件理论 奠定了基础,其理论阐述也不无政策性 启发意义。
此时,麻布S>D→ P↓ →英进口需求↑ 毛呢S<D →P↑ →德进口需求↓
3、相互需求强度影响贸易利益的分配
在两国国内交换比例所限定的范围内, 进行贸易的两种商品的贸易条件是根 据双方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和强度进行 调整的,直到形成新的均衡的贸易条 件。
相互需求原理的局限性
以贸易收支平衡为前提来论证贸易条件即国际 交换比例,而国际交换比例又由相互需求所决 定。另一方面,相互需求数量又由国际交换比 例决定。这明显陷入了某种循环论证。 以贸易收支平衡为前提来论证贸易条件,而前 者又恰恰是受后者影响和制约,这里也有循环 推论之嫌。 只能运用于经济规模相当、双方需求都能对市 场价格产生显著影响的国家。 以物物交换为例,在一次活动中可求得平衡, 但所有活动国际收支平衡不可能。
相互需求原理的主要内容
• 1、比较成本确定贸易条件的上下限
• 2、国际需求方程式
• 3、相互需求强度响贸易利益的分配
1、比较成本确定贸易条件的上下限
毛呢 麻布 国内交换比例 英国 10码 15码 10:15 德国 10码 20码 10:20 ①确定贸易格局?②确定两国交换比例? ③结论:国际交换比例越接近英国内交换比 例,对德越有利;国际交换比例越接近德 国内交换比例,对英越有利。
A出口X,进口Y;B出口Y,进口X。
Y
Y
M W E C
Q
O
A国的提供曲线
X
O’ N B国的提供曲线
X
2、贸易条件的变化(均衡、失衡及恢复)
A国
Y
在S点,B国愿意 出口的Y商品为 W0 OW2,愿意进பைடு நூலகம் 的X商品为OC2。 而A国愿意出口 W1 的X商品为OC1, 进口Y为OW1。
tE
tF
W2
E R
2、增长的类型
– 平衡型增长 – 偏向型增长:
• 进口替代型增长Import Replacing (IR) Growth • 出口扩张型增长Export Expanding (EE) Growth
– Example: 中国—— 劳动丰裕 , 大米:劳动密集型, 钢铁:资本密集型 出口大米,进口钢铁
3、提供曲线的移动及原因
当供给或需求发生变化时,一国的提供 曲线的位置就会移动。
提供曲线的移动不同于同一提供曲线上
贸易数量的变动,它往往会改变一国的
贸易条件,进而对一国的总福利水平和
贸易利益发生显著影响。
从需求方面看,引起提供曲线转移的主要 原因有社会偏好和需求构成的改变等等。 从供给方面看,造成提供曲线转移的主要 因素有资源总量、技术水平和要素生产率 的变化等等。 提供曲线移动的两种经济效应:一是对贸 易条件的影响,二是对贸易数量的影响。
比较成本理论仅论证互利性贸易的基础及 贸易利益所在,没有说明贸易利益如何分 配。 因为比较成本理论没有考虑需求因素, 故它只能说明交换比例的范围,无法说明 具体贸易条件怎样决定 。而要考虑实际交 换比例的决定,就不能只看供给,而要把 供给和需求结合起来分析。约翰 · 穆勒在 比较成本论基础上,着重 从需求方面入手 , 探讨国际交换比例的现实决定问题。
若该国商品贸易条件指数变化状况与前例相同, 而该国出口部门生产率从 1980 年的 100 上升到 1990 年的 130 ,则该国单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为: S=(95/110)×130=112.27 意味着体现在该国出口商品中的每单位国内生产 要素所得到的进口商品的数量,1990年比1980年 增加了12.27%。 要素贸易条件改善。 其他贸易伙伴国与该国共同分享了其出口部门生 产率增加的部分。
1、商品贸易条件指数
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 价格指数之比。
T=(Px/Pm)×100 T >100:同等数量的出口商品换回了比基期更
多的进口商口,贸易条件得到改善 T <100:贸易条件恶化。 贸易条件的实质是国际贸易利益的分割问题。
例,若 1980 年为基准年,进出口价格指数均为 100 ,商品贸易条件指数也是 100 。 1990 年底该
贸易条件指数除了可以从一国的角度来研究
之外,还可以从一定的地区或是整个世界范
围内来进行考察。比如,可以计算出一定时 期内世界上初级产品出口的贸易条件,即世 界市场上初级产品与工业制造品的比价关系 等等。
第二节
关于贸易条件决定的理论
一、 相互需求原理 二、提供曲线与贸易条件的均衡
西方经济学家贸易条件问题研究的三个阶段
第三节 贸易格局与贸易条件的变动
一、经济增长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二、技术进步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三、商品结构与贸易条件 四、贸易政策与贸易条件 五、技术贸易与贸易条件 六、国际收入转移与贸易条件
一、经济增长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一)生产要素的不平衡增长对生产格局的影响 1、经济增长的定义
– 生产要素禀赋的增长 – 技术进步
商品要素生产率指数提高幅度,就可能抵消商品贸易
条件恶化而获得双项要素贸易条件改善。这反映了进 出口国贸易竞争,实质上是劳动生产率竞争这一现实。
3、收入贸易条件指数
是一定时期内出口量指数与商品贸易条 件指数的乘积,它表示一国用出口支付 进口的能力。 I=(Px/Pm)Qx I 代表收入贸易条件指数, Qx 代表出口 量指数。
第五章
贸易条件
第一节 贸易条件的涵义 第二节 关于贸易条件决定的理论 第三节 贸易格局与贸易条件的变动 第四节 关于不平等交换问题的理论
第一节 贸易条件的涵义
一、贸易条件的概念
二、贸易条件指数的种类及意义
一、贸易条件的概念
一个国家以出口交换进口的条件,即两国进行贸易时 的交换比例。 ( Terms of Tra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