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贸易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供曲线与贸易条件的均衡
提供曲线的基本涵义是:在各种贸易条件下, 一国为了达到最高的福利水平所愿意进行的各种进 出口组合。提供曲线既可以看成是一国的出口供给 曲线,也可视为一国的进口需求曲线。作为出口供 给曲线,它表示在不同贸易条件下,一国所愿意提 供的出口产品的数量。
Y
A
互利贸易区
O X
A 国的提供曲线(出口 X,进口 Y)
商品贸易条件下降不一定导致一国贸易利益的 减少。在劳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一国主 动地降低商品贸易条件,还可扩大市场占有率,反 而有可能获得更大利益。当然,如果一国商品贸易 条件下降的幅度超过了劳动生产率上升的幅度时, 该国的贸易利益就会减少,随着贸易量的扩张,实 际收入水平将会下降,出现所谓贫困化增长。这时 该国就需要对国内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以改变进出 口商品结构。
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两难选 择:要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需要降低出口商 品价格以扩大市场,但这显然会使商品贸易条件恶 化。而要维持比较有利的贸易条件,出口量又不容 易增加,不能满足支付日益扩大的进口对外汇的需 求。这个矛盾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较快时期尤 其尖锐。解决这个矛盾的根本途径在于提高劳动生 产率,不断改善出口商品结构。
相互需求强度决定具体的贸易条件
在比较成本所确定的交换比例范围内,实际的交 换比率是由什么决定的呢?这取决于两国对对方产品 的需求状况,亦即英国需要进口多少麻布,德国需要 进口多少毛呢。当英德两国的相互需求能使贸易双方 的总出口恰好支付其总进口亦即双方的国际收支适趋 平衡时,交换比例就被现实地确定了。这就是所谓国 际需求方程式。
第五章 贸易条件
主要内容
一、贸易条件的涵义 二、贸易条件的决定 三、贸易格局与贸易条件的变动
贸易条件的概念
一个国家以出口交换进口的条件,即两国进行贸 易时的交换比例。它有两种表示法,一是用物物交 换表示,即用实物形态来表示的贸易条件。还有一 种是用价格来表示的贸易条件,即一国的所有的出 口商品价格与所有的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
T=(95/110)×100=86.36
这意味着1980年与1990年间该国的贸易条件指数 下降了近15个百分点,贸易条件恶化了。
商品贸易条件指数的有效性通常只局限于不发生 进出口商品结构变动的一定时期之内.
它是用来表示在过去一段时期内单位商品的贸易 利益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即表示贸易利益的变动, 并不能表示一国获得的贸易利益总量(这是无法计算 的)。
假定英国对麻布的进口需求是17码麻布的1000倍, 愿意提供10码毛呢的1000倍作偿付,而德国对毛呢的 进口需求是10码毛呢的1000倍,愿意提供17码麻布的 1000倍作偿付时,双方对对方产品的需求正好等于对 方的供给,国际交换比例遂可在10∶17的国际需求方 程中确定下来。可见,贸易双方对对方产品的需求状 况决定两国现实的贸易条件。
商品贸易条件指数的变动反映贸易条件是改善 了还是恶化了,它不能表示贸易条件是否合理。
商品贸易条件指数的下降并不必定意味着一国 贸易利益的减少,这还要结合其他因素进行具体分 析,才能作出合理的判断。
要素贸易条件指数
把商品贸易条件与要素生产率结合起来考察, 可以得到要素贸易条件指数。如果只是考察贸易条 件与一国的出口商品生产部门的要素生产率的关系, 那就是分析单项要素贸易条件状况;如果同时考察 进出口商品生产部门要素生产率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那就是分析双项要素贸易条件状况。
D=(95/110)(130/105)×100=106.92
如果一国出口商品要素生产率指数提高的幅度大 于进口商品要素生产率指数提高的幅度,就可能抵 消商品贸易条件恶化而获得双项要素贸易条件的改 善。这反映了进出口国的贸易竞争,实质上是劳动 生产率的竞争这一现实。
收入贸易条件指数
收入贸易条件指数是一定时期内出口量指数与商 品贸易条件指数的乘积,它表示一国用出口支付进口 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以毛呢计算,国际交换比例的范围为
毛呢
麻布
10码
15码+ 20码-
在这一范围内,国际交换比例愈接近英国国内的 交换比例,则德国获得更多的贸易利益;这个比例愈 接近德国国内的交换比例,则英国获利更多。达到或 超过任何一国国内交换比例上下限的国际交换比例都 意味着一方获得全部贸易利益而另一方损失了利益, 因而不是现实的交换比例。因此,实际的交换比例只 能介于由两国国内交换比例所确定的界限之内,亦即 比较成本确定了贸易条件的上下限。
双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
双项要素贸易条件不仅考虑出口商品要素生产率 的变化,而且考虑进口商品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其计 算公式为:
D =(Px/Pm)(Zx/Zm)×100
D代表双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Zm代表进口商品 要素生产率指数。
假定商品贸易条件指数和出口商品要素生产率指 数仍按前例,进口商品要素生产率指数1980年到 1990年期间从100上升到105,则该国的双项要素贸 易条件指数为
I=(Px/Pm)Qx
I代表收入贸易条件指数,Qx代表出口量指数。
如果商品贸易条件指数变化相同,而该国的出 口量指数从1980年的100上升到1990年的120,则该 国的收入贸易条件指数为:
I=(95/110)×120=103.63
这说明,尽管该国商品贸易条件恶化了,但由 于出口能力的提高和出口收入的增加,该国1990年 的进口能力还是比1980年提高了3.63%,也就是说 收入贸易条件改善了。
总之,在两国国内交换比例所限定的范围内, 进行贸易的两种商品实际的贸易条件是根据双方消 费者的需求偏好和强度进行调整,调整到双方对进 口产品的需求量恰好相互抵补的确定。这就是说, 按照两国相互需求所决定的实际贸易条件是使总进 口和总出口达于均衡状态时的贸易条件。
相互需求强度影响贸易利益的分割
相互需求原理认为,相互需求强度影响到贸易 利益的分割。均衡贸易条件对哪一方更有利,要看 两国相互需求的强度。
S=(95/110)×130=112.27
这意味着体现在该国出口商品中的每单位国内生产 要素所得到的进口商品的数量,1990年比1980年增加了 12.27%。尽管该国的商品贸易条件恶化了,但因在这期 间出口商品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幅度大于商品贸易条件指数 下降的幅度,从要素贸易条件看还是改善了。当然,其他 贸易伙伴国与该国共同分享了它的出口部门生产率增加的 部分。
Y
互利贸易区
B
O
X
B 国的提供曲线(出口 Y,进口 X)
提供曲线的特征: 过了一临界点会向回弯曲成弓状的原因: ➢ 出口生产随规模扩大而成本递增 ➢ 进口商品随进口增加效用下降
Y
A
E
W
B
O
C
X
均衡贸易条件的决定
A
TE
Y
TF
B
W2
S
W0
E
W1
R
O
C1 Co
C2
X
均衡贸易条件的恢复
贸易条件均衡两个基本条件
贸易条件指数除了可以从一国的角度来研究之外, 还可以从一定的地区或是整个世界范围内来进行考察。 比如,可以计算出一定时期内世界上初级产品出口的 贸易条件,即世界市场上初级产品与工业制造品的比 价关系等等。
关于贸易条件决定的理论
西方经济学家关于贸易条件问题的研究,可分为 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英国经济学家约翰·穆勒提出 相互需求原理来解释贸易条件的确定问题;第二阶 段是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在相互需求原理的基础上, 进一步论证有关均衡贸易条件的理论和方法;第三 阶段是当代(主要是战后)西方国际经济学对贸易条 件理论的多方面的发展。
无论何种贸易条件,总是要把出口价格指数与 进口价格指数加以比较,而不是一般注意商品国际 价格的变动。这是因为,国际贸易是以国家为基本 经济单位的,各个国家通常既是出口者,又是进口 者,进口和出口的商品往往不同(即使是相同产品也 是有差别的产品)。贸易条件问题不是一般的商品国 际价格问题(虽然它离不开对国际价格的观察和研 究),而是各国间贸易利益的分割问题。
如果商品贸易条件指数大于100,表明同等数量 的出口商品换回了比基期更多的进口商口,贸易条 件得到改善;如果商品贸易条件指数小于100,则 表明贸易条件恶化。可见,贸易条件的实质是国际 贸易利益的分割问题。
例如,假定1980年为基准年,进出口价格指数均 为100,商品贸易条件指数也是100。1990年底该国的 出口价格指数下降5%,为95,进口价格指数上升10%, 为110,那该国商品贸易条件指数则为
各国的贸易收支平衡。一旦各国的国际收支出 现差额,就会对贸易条件产生影响。
相互需求原理
比较成本理论只是论证了互利性贸易的基础以及 贸易利益之所在,而没有说明总的贸易利益如何在贸 易双方进行分配。因为比较成本理论没有考虑需求方 面的因素,因而它只能说明交换比例即贸易条件必须 处于某些比例范围之内,无法说明具体的贸易条件怎 样决定。而要考虑实际交换比例的决定,就不能只看 供给,而要把供给和需求结合起来分析。约翰·穆勒 在比较成本理论的基础上,着重从需求方面的分析入 手,探讨国际交换比例的现实决定问题。
现实生活中通常用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 价格指数之比亦即贸易条件指数来表示贸易条件。
商品贸易条件指数
商品贸易条件指数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商品 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以Px代表出 口商品价格指数,Pm代表进口商品价格指数,则 商品贸易条件指数T (一般用百分数表示)为:
T=(Px/Pm)×100
如果相互需求不均衡,那双方就要或者调整进口需 求量,或者调整交换比例以达到均衡。假定英国对麻 布的进口需求降低到17码麻布的800倍时,按10∶17的 国际交换比例,它只需提供10码毛呢的800倍作偿付。 再假定德国对毛呢的进口需求仍为10码毛呢的1000倍, 仍愿意提供17码麻布的1000倍作偿付。
那在国际市场上就会发生麻布的供过于求和毛 呢供不应求,从而导致麻布的价格下跌,英国的进 口需求增加,比如说增加到18码麻布的900倍;毛呢 的价格上涨,德国的进口需求下降,比如说下降到 10码毛呢的900倍,这样,就会形成新的国际交换比 例10∶18,在这个交换比例下,双方的相互需求又 达均衡,于是形成新的国际需求方程式。如果发生 英国的进口需求不变而德国进口需求下降的情况, 那交换比例就可能变为比如说10∶16。
相互需求原理的主要内容
比较成本确定贸易条件的上下限 相互需求强度决定具体的贸易条件 相互需求强度影响贸易利益的分割
英、德两种产品的国内交换比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毛呢
麻布
国内交换比例
英国
10 码
15 码
10∶15
德国
10 码
20 码
10∶20
没有国际贸易时,英国国内15码麻布换10码毛呢, 而德国国内要20码麻布才能换到10码毛呢,显然英国 的毛呢便宜;德国国内10码毛呢能换到20码麻布,而 英国只能换到15码麻布,显然德国的麻布便宜。因此, 英国和德国的贸易格局必然是英国出口毛呢,进口麻 布;德国出口麻布,进口毛呢。那么,两国以什么样 的比例交换呢?显然,对英国来说,出口10码毛呢至 少要换回15码以上的麻布;对德国来说,出口20码麻 布至少要换回10码以上的毛呢。
外国对本国商品的需求程度愈是大于本国对外 国商品的需求程度,贸易条件就愈是对本国有利。
相互需求原理旨在说明这样一个论点:在比较成本 确定的交换幅度范围内,实际的贸易条件是能使贸易 双方的总出口恰好支付其总进口的那种贸易条件。它 是由双方消费者对对方产品的需求所确定的。
一个国家应该用多少出口商品换入一定数量的 进口商品,取决于两国相互进口的需求量正好等于 它们各自出口供给量时的交换比例,也即供求一致 时的交换比例。这就是说,按照两国相互需求所决 定的实际贸易条件是使总进口和总出口达于均衡状 态时的贸易条件。实际的贸易条件也就是均衡的贸 易条件。
单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
单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商 品生产部门要素生产率指数与商品贸易条件指数的 乘积。
单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S=(Px/Pm)×Zx
S代表单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Zx代表一国出口 商品生产部门要素生产率指数。
假定该国商品贸易条件指数变化状况与前例相同,而 该国出口部门的生产率从1980年的100上升到1990年的130, 则该国单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