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咨询角度谈大学生归因方式的优化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9
学生工作广角
总第258期
DOI编码:10.3969/j.issn.1007-0079.2012.35.066
归因,
一般是指对自己和别人行为结果或者外部事件做出原因解释的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
从心理学角度来解释,归因指的是通过知觉、思维、推断等内部信息加工过程,对行为和事件的结果进行归因的认知活动,从这个角度而言归因的过程是一种决策过程,因为导致行为或事件的可能原因有很多,个体需要通过自己的
内部加工来找出真正的原因。
[1-2]归因方式,也称“归因风格”或“解释方式”,是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行为或外部事件发生的原因习惯采用的解释方式,带有特定的个性色彩,对归因方式的测定可以通过观察个体对多个行为或事件的原因判断来进行。
关于归因方式的维度,虽然目前研究者们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但多数研究者认为归因方式具有内在—外在、稳定—不稳定、整体—局部、可控—不可控这四个维度。
心理咨询是由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及心理咨询的原则,通过各种技术和方法,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困惑、心理问题。
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每个高校都需设置专门的机构及专职人员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及辅导。
大学生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良好的受训环境,肩负着振兴中华之重任,大学生的生活离不开事件,每件事的发生皆有发生的理由及原因,他们对这些事件的看法及态度即归因如何,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程度,身心健康程度又直接或间接影响中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然而,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不断凸现。
如:2008年8月27日,内蒙古宁城县甸子镇三位放暑假的大学生酒后故意伤人。
2009年4月23日新快报报道,广东省2008年有26名高校大学生自杀身亡,另有5人自杀未遂;全国直属高校共发生63起大学生自杀事件,分布于13个省38所高校。
2009年2月18日下午,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研究生在一酒店内自杀身亡;2月23日,河北邢台威县一名大学生因就业压力自杀;3月30日凌晨,华中科技大学一对大四情侣坠楼身亡;4月15日上午,北京理工大学一名学生跳楼身亡。
2010年,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李刚门”、“药家鑫案”将大学生的素质考验推到高峰。
2011年,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大学生自杀人数超过数十人。
每年一组组令人痛心扼腕的数据,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与此同时,大学生勇救掏粪工、浙江工业大学杨济源见义勇为牺牲等让人感动的事件也深深印在了人们的脑海。
大
学生作为一名经受高等教育熏陶的文化人,背后究竟有什么原因推动他们选择不同的道路,诸多学者都在研究现象背后的推手。
本文试从心理咨询的角度提出优化大学生归因方式的相关策略。
一、从心理咨询角度浅谈大学生归因方式的优化策略1.精神分析对大学生归因方式的优化
旧的精神分析以弗洛伊德为代表,强调无意识对人的思想及行为的影响,认为人的童年创伤对人的心理问题有着极深的关系,我们要解决人的心理困惑、心理问题,需追溯他们的童年创伤,哪怕当事人回忆起来非常痛苦,也要去深入挖掘。
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大学生对事件的归因导致他们内心的痛苦,一定是因为小时候的创伤体验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才会在成年后反复体验,解铃还需系铃人,因此,旧的精神分析学派优化大学生归因方式一般会追根溯源,利用自由联想、梦的分析找到创伤点,进行挖脓敷药,以求解决。
这种方式对某些能接受精神分析的求助者而言,比较有效,但对于抵触无意识的求助者而言,则比较怀疑。
新的精神分析代表人物如阿德勒、弗洛姆、弗兰克尔等等,他们在继承部分旧的精神分析理念的同时,革除他们认为不合理的东西,创建了自己的理论,他们注重人的生物性,也注重人的社会性。
认为人有些感觉如自卑、孤独等是天生的,但人如果有爱的能力,爱的艺术,就会克服内心的脆弱,内心的困惑,达到身心和谐,愉快生活。
从这个角度看,归因致使的痛苦是不太懂得如何爱自己,如何爱别人,简而言之,就是没有爱的能力,才会让自己感到痛苦煎熬,因此可以通过了解来访者的归因方式,寻找他们对爱欠缺的魔咒,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培养爱自己、爱别人的能力。
2.认知行为疗法对大学生归因方式的优化
(1)埃利斯的情绪ABC理论对大学生归因方式的优化。
埃利斯认为激发事件A (activating event)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结果C (consequence )的间接原因,真正引起C的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
知和评价产生的信念B (belief)。
[3]它们的关系如图1所示。
故从埃利斯的情绪ABC来看,大学生如果归因方式让自己比较苦恼,并不是事件本身和行为本身让他们苦恼,而是他们对事件及
从心理咨询角度浅谈大学生归因方式的优化策略
高长松 赵 科
摘要:归因方式在诸多方面如人际关系、学业成就、职场生涯、婚恋等影响着大学生的决策,试从心理咨询的精神分析、认知行为疗法、求助者中心疗法及沙盘游戏治疗角度来探讨大学生归因方式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心理咨询;大学生;归因方式
作者简介:高长松(1981-),女,云南腾冲人,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心理教研室,讲师。
(广东 珠海 519090)赵科(1978-),男,云南曲靖人,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社科系,副教授。
(云南 德宏 618404)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育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项课题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1ZY04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5-0129-02
前因
信念
后果
图1 情绪ABC 理论概念结构图
网络出版时间:2012-12-06 12:41
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11.3776.G4.20121206.1241.148.html
1302012年第35期
行为结果的看法和想法即信念才是罪魁祸首,因此在调整他们的归因方式时可以从分析事件本身、分析事件引起的后果及他们当时脑海里的信念入手,只有消除不合理信念,重新确立合理信念,才会激发他们对事件的正确归因。
(2)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对大学生归因方式的优化。
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4]关键点有三:第一,通过提问和自我审查的技术来确定问题;第二,采用建议、掩饰和模仿检验表层错误观念;第三,运用语义分析技术纠正核心错误观念。
用一个大学生归因方式的例子来说明,如果一个大学生的考试失败了,他会认为自己非常糟糕,导致失眠。
首先要针对该生的症状提一些比较核心的问题,如:你考试前复习过吗?你考试时的心理状态是什么样的?了解该生对考试及考试结果的认知过程及认知观念,以便了解他的行为背后是否存在不正确的认知观念,其次要鼓励来访者自我审查,鼓励他表达对自己的看法,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并对这些看法进行仔细的体验和反省。
然后依据来访者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建议、演示或者模仿的方式进行沟通。
有些人对建议比较认同,可以针对他的错误认知进行必要的建议,有部分人对演示或者模仿比较有领悟力,就现场模仿他的状态,让他进行观察,让其对自己有意外的发现。
最后就是针对来访者的一些笼统表达,以偏概全的想法进行深入剖析,例如考试失败了,就会认为自己很糟糕,其实糟糕本身是一种状态,并不对应具体的事件和行为,也难以通过具体的情景加以检验。
这时候就需我们“灾变祛除”,抽丝剥茧,通过严密的逻辑分析让求助者意识到其对事物不良后果过于高估了,过分夸大了事情的严重性,让其学会重新合理归因,减低或者消除内心的痛苦。
3.求助者中心疗法对大学生归因方式的优化
求助者中心疗法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创建的,他认为人是完全可以信赖的,他们有自我治愈的能力,咨询师只是作为一个陪伴者,整个过程都需以求助者为中心,相信他们有解决自身问题的办法及能力,咨询师最重要的是倾听、无条件接受及设身处地的理解。
[4]因此大学生归因导致的不愉快、痛苦有时候只需要一个专心的听众,一个能理解自己感受、不会对自己的对错评头论足,并能包容自己、认同自己的人。
从这个角度来说,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安全倾诉的空间,任其流露情感,让其内心的痛苦一泻千里,并在适度的时机给予肯定和认同,激发他们重新认识自己,调整自我,重建个体在自我概念与经验之间的和谐。
4.沙盘游戏治疗对大学生归因方式的优化
沙盘游戏来自瑞士心理学家多拉·卡尔夫,通过一个沙箱、沙、沙具,真实表达内心的意愿,通过咨询师与来访者对沙盘的分享,达到内心整合、成长的效果。
沙箱成半封闭状态,上接天空,下枕大地,容纳海洋河流。
沙子本身的柔度和细微的触碰,有种婴儿般的舒服和恬静,即使不摆设任何沙具,沙子也具有舒缓情绪的功用。
沙具是人们内心深处某种原型的象征,形态万千,颜色各异,每种沙具在来访者的内心深处都独具意义,通过咨询师与来访者对沙具的摆放,沙堆砌的分享,让来访者释放心中的压力。
可以通过沙盘的魅力,调整大学生归因方式的不合理性,使其在沙具的象征中更好的了解自己、理解自己,在沙的流动过程中,领悟更多的心理能量。
二、结束语
心理咨询的技术非常多,除了上述的方法,还有家庭排序、客体关系、叙事治疗等等,每种技术都有适合的对象及可以解决的问题,因为心理咨询本来就是解决问题,无论什么样的技术,只要能解决问题就是有效的。
每个大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特殊的归因方式,如果他们的归因不会让别人感觉不舒服和痛苦,自己也不会有类似感觉,那就能适应生活,如果他们的归因让他人感觉到了难受和愤怒,自己也认为需要调整,可以去寻找一种自己认为适合的方式进行内心的再调整,达到人际关系、学业成就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成齐.大学生归因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2]李奕慧.不同归因风格大学生认知特点的比较研究[D].赣州:赣南师范学院,2010.
[3]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4]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孙晴)
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科所说:“我确信:我们的教育目的并不是仅仅在于培养能够最有效地来参加国家建设的那种具有创造性的公民,我们还要把我们所教育的人一定变成幸福的人。
”[4]
三、大学教育:以学生的生命发展和精神成长为基石
近代以来,受近代知识体系分化、分析哲学思维的影响以及工业化浪潮下“科学知识最有价值”的功利主义思想的冲击,科技理性成为大学的主导思维及价值取向,大学之“道”与“器”分裂对立,使得我国大学重技术工具性而轻人文思想性,也使得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呈现出过于理性而感性不足的现象。
强调对外部客观世界的研究与探索,而忽视对自身和其他生命的关注与眷顾,生命意识淡薄、生命意义缺乏、生命成就感迷失、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模糊等等,都导致了当代大学生精神世界的空虚和寥落。
作为知识和思想的共同体,大学教育应该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化,完成大学之“器”与“道”的完美统一,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倡导生命教育理念,崇尚“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要具有超功利的价值取向和理想主义情怀,能对人的命运、人存在的意义、价值和尊严、人的自由与解放、人的发展与幸福怀有深切的关注,并珍视所有生命的正常发展与完善。
作为一种普世价值,尊重和关爱生命是大学教育的重要思想,也是指导大学生精神成长最重要的理念。
大学理应坚守“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最高精神,追求和捍卫人类社会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价值,在培养理性求真求实的知识分子的同时,也能引导他们成为真正受过教育的人——能感受、有温情、会思考、也会行动的人。
教育应该引导人走向良善和成熟,而“成熟”正如伟大的阿尔伯特·史怀泽所言:“我们应该达到的成熟,是我们不断磨砺自己,变得日益质朴、日益真诚、日益纯洁、日益平和、日益温柔、日益善良和日益富于同情感。
这是我们应走的唯一的道路。
”[5]
参考文献:
[1]唐纳·华特士.生命教育——与孩子一同迎向人生挑战[M].成都:四川大学,2006.
[2]阿尔贝特·史怀泽.敬畏生命[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3]维克多·弗兰克.活出意义来[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4]吴式颖.马卡连科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5]阿尔贝特·史怀泽.敬畏生命[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责任编辑:孙晴)
(上接第1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