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复习第五章文言文阅读 侧重文意的疏通性阅读微专题翻译中最容易以今律古的20个实词课件

合集下载

2019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第五章 文言文阅读 提分点三 重翻译,突破实词、虚词和句式再提升训练

2019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第五章 文言文阅读 提分点三 重翻译,突破实词、虚词和句式再提升训练

重翻译,突破实词、虚词和句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范纯粹①字德孺,以荫.迁至赞善大夫。

元丰中,为陕西转运判官。

时五路出师伐西夏,高遵裕出环庆,刘昌祚出泾原。

遵裕怒昌祚后期欲按诛之昌祚忧恚病卧其麾下皆愤焉纯粹恐两军不协致生他变劝遵裕往问昌祚疾其难遂解神宗责诸将无功,谋欲再举。

纯粹奏:“关陕事力单竭,公私大困,若复加骚动,根本可忧。

异时言者必职臣是咎,臣不忍默默以贻后悔。

”神宗纳之,进为副使。

吴居厚为京东转运使,数献羡赋..。

神宗将以徐州大钱二十万缗.助陕西,纯粹语其僚曰:“吾部虽急,忍复取此膏血之余?”即奏:“本路得钱诚为利,自徐至边,劳费甚矣。

”恳辞弗受。

哲宗立,居厚败,命纯粹以直龙图阁往代之,尽革其苛政。

时苏轼自登州召还,纯粹与轼同建募役之议,轼谓纯粹讲此事尤为精详。

时与夏议分疆界,纯粹请弃所取夏地,曰:“争地未弃,则边隙无时可除。

如河东之葭芦、吴堡,深在夏境,于汉界地利形势,略无所益。

而兰、会之地,耗蠹尤深,不可不弃。

”所言皆略施行。

纯粹又言:“今宜修明战守救援之法。

”朝廷是之。

及夏侵泾原,纯粹遣将曲珍救之,曰:“本道首建应援牵制之策,臣子之义,忘躯徇国,无谓邻路被寇,非我职也。

”珍即日疾驰三百里,破之于曲律,捣横山,夏众遁去。

元祐中,召为户部侍郎。

徽宗立,加龙图阁直学士,改知永兴军.。

卒,年七十余。

纯粹沉毅有干略,才应时须,尝论卖官之滥,以为:“国法固许进纳取官,然未尝听其理选。

夫天下士大夫服勤至于垂死,不沾世恩,其富民猾商,捐钱千万,则可任三子,切为朝廷惜之。

”疏上,不听。

凡论事剀切类此。

(《宋史·列传第七十三》) 【注】①范纯粹,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四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遵裕怒昌祚/后期欲按诛之/昌祚忧恚/病卧其麾下/皆愤焉/纯粹恐两军不协/致生他变/劝遵裕往问昌祚疾/其难遂解/B.遵裕怒昌祚后期/欲按诛之/昌祚忧恚病卧/其麾下皆愤焉/纯粹恐两军不协/致生他变/劝遵裕往问昌祚疾/其难遂解/C.遵裕怒昌祚/后期欲按诛之/昌祚忧恚病卧/其麾下皆愤焉/纯粹恐两军不协/致生他变/劝遵裕往问昌祚疾/其难遂解/D.遵裕怒昌祚后期/欲按诛之/昌祚忧恚/病卧其麾下/皆愤焉/纯粹恐两军不协/致生他变/劝遵裕往问昌祚疾/其难遂解/解析:选B。

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第五章文言文阅读提分点一重牵引内外结合推断文化常识的含义课件

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第五章文言文阅读提分点一重牵引内外结合推断文化常识的含义课件
A.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 惯上称为“豪右”。
B.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 表奏中作为敬辞。
C.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 有时也沿用此名。
D.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 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再联系文言实词“考”的义项可知,“考”有如下义项:①老, 年纪大;②死去的父亲;③落成,完成;④考察,考核;⑤假借为 “拷”,拷问;⑥敲。“考”做“拷打”的引申义,在文言文中也常 见:如《后汉书·皇后纪》中:“有囚实不杀人,而被考自诬。”其 中“考”就是“拷打”。
如果我们留心积累平时的练习,在《三国志·陈表传》中有: “ 明(施明)素壮悍,收.考.极毒。”《北史·甄琛传》中有:“至脩 (赵脩)奸诈事露,明当收.考.,今日乃举其罪。”据此可知答案。
答案:B项“吏”是官吏的统称,不表职务。
第2组 下列对有关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崩,指天子、太后、皇后之死,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 禄”,“薨”专指诸侯之死。 B.谥,是帝王、贵族、一般官员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 号,“荣灵”和“恭”均可为谥。 C.遭艰指遭遇父母之丧,也称为“丁忧”,官员遭艰,须辞官回 原籍为父母守丧。 D.居丧,守孝。古代尊亲死后,在服丧期满以前停止娱乐和交际 等活动,表示哀悼。
《宋史·徐经孙传》,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
A.科举时代,通过最高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元明清时进士分为 三甲,一甲称状元,二甲称榜眼,三甲称探花。
B.刑部,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主管刑罚,在不同的朝代 职责范围不尽相同,长官为刑部尚书。

2019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第五章文言文阅读提分点二重理解强化断句概括与分析再提升训练word版本

2019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第五章文言文阅读提分点二重理解强化断句概括与分析再提升训练word版本

重理解,加强断句、归纳与剖析阅读下边的文言文,达成1~4 题。

(19 分)王常字颜卿,颍川舞阳人也。

王莽末,为弟报仇,流亡江夏。

久之,与王凤、王匡等起兵云杜绿林中,聚众数万人,以常为偏裨,攻傍县。

后与成丹、张卬别入南郡蓝口,号下江兵。

引军与荆州牧战于上唐,大破之,遂北至宜秋。

是时,汉兵与新市、平林众俱败于小长安,各欲解去。

伯升闻下江军在宜秋,即与光武及李通俱造常壁,曰:“愿见下江一贤将,议大事。

”成丹、张卬共推遣常。

伯升见常,说以合从之利。

常大悟,曰:“王莽篡弑,肆虐天下,百姓思汉,故好汉并起。

今刘氏中兴,即真主也。

诚思出身为用,辅成大功。

”常还,具为丹、卬言之。

丹、卬负其众,皆曰:“大丈夫既起,当各自为主,何故受人制乎?”常心独归汉,乃稍晓说其将帅曰:“往者成、哀衰微无嗣,故王莽得承间篡位。

既有天下,而政令苛酷,积失百姓之心。

举大事,必当下顺民心,上合天意,功乃可成。

若负强恃勇,触情恣欲,虽得天下,必复失之。

以秦、项之势,尚至夷覆,况今布衣相聚草野?以此行之,消亡之道也。

”下江诸将虽屈强少识,然素敬常,乃皆谢曰:“无王将军,吾属几陷于不义。

愿敬受教。

”即引兵与汉军及新市、平林合。

及诸将议立宗室,唯常与南阳士医生赞同欲立伯升,而朱鲔、张卬等不听,欲立更始..。

及更始立,以常为廷尉、大将军,封知命侯。

更始败,建武二年夏,常将老婆诣洛阳,肉袒自归。

光武见常甚....欢,劳之曰:“王廷尉良苦。

每念往时共更艰厄,何日忘之。

莫往莫来,岂违一生之言乎?”常顿首谢曰:“更始不量愚臣任以南州赤眉之难丧心绝望认为天下复失纲纪闻陛即位河北..心开目明今得见阙庭死无遗恨。

”帝笑曰:“吾与廷尉戏耳。

吾见廷尉,不忧南方矣。

”特加恩赐,拜为左曹,封山桑侯。

十二年,薨.于屯所,谥曰节侯。

( 节选自《后汉书·李王邓来传记》,有修改)(3 分 )( )★ 1. 以下对文中画波涛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更始不量/ 愚臣任以南州/ 赤眉之难/ 丧心绝望/ 认为天下复失纲纪/ 闻陛即位河北/心开目明/ 今得见阙庭/ 死无遗恨/B.更始不量/ 愚臣任以南州/ 赤眉之难/ 丧心绝望/ 认为天下复失纲纪/ 闻陛即位/ 河北心开目明/ 今得见阙庭/ 死无遗恨/C.更始不量愚臣/ 任以南州/ 赤眉之难/ 丧心绝望/ 认为天下复失纲纪/ 闻陛下即位河北/ 心开目明/ 今得见阙庭/ 死无遗恨/D.更始不量愚臣/ 任以南州/ 赤眉之难/ 丧心绝望/ 认为天下复失纲纪/ 闻陛下即位/ 河北心开目明 / 今得见阙庭 / 死无遗恨 /分析:选 C。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五章教材文言文复习必修五一讲义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五章教材文言文复习必修五一讲义

学案6 必修五(一)——《陈情表》《项脊轩志》《渔父》《报任安书(节选)》[学案目标] 1.这几篇文言文是重点篇目,既要全面梳理文言基础知识,又要背诵重点段落。

2.重点掌握“相”“见”的特殊用法及判断句式。

1.用“类聚法”写出表示“等,等到”之义的文言词:及、洎、逮、比、迨等。

表示“不久”之义的文言词:寻、未几、已而、既而、已等。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①( )A .而刘夙婴.疾病 婴:缠绕B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举:举荐C .当.侍东宫 当:应当D .殆.有神护者 殆:大概答案 C解析 当:担任。

②( )A .妪每.谓予曰 每:每次B .听.臣微志 听:听任,允许C .吾家读书久不效. 效:奏效,指获取功名D .若望.仆不相师 望:怨恨,抱怨答案 A解析 每:经常,常常。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多义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①( )A.⎩⎪⎨⎪⎧ 犹蒙矜.育不矜.名节B.⎩⎪⎨⎪⎧ 辞不就.职草创未就.C.⎩⎪⎨⎪⎧ 门衰祚薄.日薄.西山 D.⎩⎪⎨⎪⎧ 幸勿为过.无乃尔是过.与答案 D解析 D 项均为责备。

A 项怜悯/顾惜。

B 项到/成功。

C 项浅薄/迫近。

②( )A.⎩⎪⎨⎪⎧ 谨拜表以闻.闻.姊家有阁子B.⎩⎪⎨⎪⎧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余问古事 C.⎩⎪⎨⎪⎧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重.为乡党所笑 D.⎩⎪⎨⎪⎧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答案 D解析 D 项均为看。

A 项使……知道/听说。

B 项使……跟从/向。

C 项慎重/更加。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组是( )A.⎩⎪⎨⎪⎧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B.⎩⎪⎨⎪⎧ 太上不辱.先客逾庖而宴.C.⎩⎪⎨⎪⎧倡优..所畜垣墙..周庭 D.⎩⎪⎨⎪⎧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亦遂增胜.答案 A解析 A 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B 项使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

C 项名词作状语/名词用作动词。

2024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3-文言文05 九上(知识)

2024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3-文言文05 九上(知识)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专题05 文言文:九上《岳阳楼记》(知识梳理)作者简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

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力举改革,刚正不阿,并且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有政论性,文辞优美,气度豁达。

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文学常识迁:调动官职,包括迁升、迁授、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为了区分,常在“迁”字前面或者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降级叫迁谪、左迁,平级叫转迁、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即为降级。

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

例:《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谪”就是贬官。

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

例:《史记高祖本纪》中“于是拜沛侯刘濞为吴王。

”除:拜官授职,如《<指南录>后续》“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一句中“除”,就是授予官职。

黜(chù):“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

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而立奚齐。

”擢(zhuó):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乞骸骨:古代官吏自请退职,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上书。

”字音字形谪守(zhé) 滕子京(téng) 予观夫(yúfú) 衔远山(xián) 浩浩汤汤(shāng)朝晖夕阴(huī)潇湘(xiāoxiāng)迁客骚人(sāo)霪雨(yín) 霏霏(fēi)怒号(háo) 樯倾楫催(qiángjí)山岳潜形(qián) 薄暮冥冥(bómíng) 波澜不惊(lán) 沙鸥翔集(ōu)岸芷汀兰(zhǐtīng)皓月千里(hào) 静影沉璧(bì) 宠辱偕忘(xié) 嗟夫(jiē)属(zhǔ)予作文乐耶(yé)日星隐曜(yào) 一碧万顷(qǐng)朗读节奏庆历/四年春,滕(téng)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

最新(全国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五章文言文阅读_侧重文意的疏通性阅读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

最新(全国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五章文言文阅读_侧重文意的疏通性阅读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
例如,从:会意字,像两个人相随行走在路上。 本义:跟随、随从。如“吾从而师之”。 引申义:①听从、服从,如“从善如流”;②次要的,如“从 犯”;③同一宗族次于至亲者叫从(zònɡ),如“从弟”。
教材助解1
(1)试写出下列句中加颜色字的意义,并指出哪个义项是其本义,各义项 间有什么联系。 ①蜀之鄙有二僧(《为学》)__边__邑___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_以__…__…__为__边__邑__ ③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晋书·羊祜传》) __安__抚__、__安__慰__,__使__…__…__安__顿__
答案
微积累
类义词(一义多词) ①表示“庄稼收成不好、荒年”的有:凶、俭、歉、饥、馑。 ②表示“责备”的有:让、过、望、谴、非、尤、咎、责、诛、折。 ③表示“赞许”的有:多、称、誉、许、道、与、嘉、褒。 ④表示“私下、暗暗地”的有:阴、潜、间、私、窃、微、暗、密、偷。 ⑤表示“掌管”的有:典、当、知、守、掌、职、执、序、司。 ⑥表示“去、到、往”的有:之、适、如、造、诣、徂、至、趋。 ⑦表示“轻视、看不起”的有:小、易、轻、少、鄙。 ⑧表示“代理”的有:假、行、权、摄、署。 ⑨表示“等到”的有:及、至、逮、迨、洎。
鄙__陋__、__见__识__短__浅___ ④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荆轲刺秦王》)_粗__俗__、__未__开__化__ ⑤孔子鄙其小器(《训俭示康》)_轻__视__、__看__不__起__
答案
A.哪个义项是其本义?为什么? 答:“__鄙__”__的__本__义__是__“__边___邑__”__,__可__从__“__鄙__”__的__构__字__法__看__出__。__“___鄙__”__为__形 _声__字__,__左__声__右__形__,__“___”__放__右__边__,__表__示__“__邑__”__。___ B.各义项间有怎样的联系? 答:“__鄙__”__的__本__义__是__“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_边__邑__”___,__那__么__,__“__边__邑__”__之__人__大__多__是__“__粗__俗___、__未 _开__化__”__之__人__;__既__然__是__“__未__开__化__”__,__肯__定__是__“__见__识__短__浅__”___之__人__,__“__见__识__短 _浅__之__人__”__一__般__要__被__人__“__轻__视__、__看__不__起__”__。___

2019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第五章文言文阅读提分点二重理解强化断句概括与分析二概括分析:三个步骤四比

2019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第五章文言文阅读提分点二重理解强化断句概括与分析二概括分析:三个步骤四比

二、答题要领——四比四防 四比 1.比对人物事件。分清不同人 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做的不 同事,产生的不同结果。 四防 防止张冠 李戴
2.比对时间地点。分析时要特别注意选项 中的时间、地点词语,理清人物在何时 何地做了何事。 3.比对关键词语。对关键实词含义的理解 错误是命题的主要陷阱,尤其是多义词 或有特殊用法的词语。 4.比对概括与分析是否照应。选项先概括 再举例,因此概括和分析的照应问题也 必须留心对比。 防止颠倒事实 或无中生有 防止曲解文意 防止时地错乱
二、概括分析:三个步骤,四比四防
一、明确“概括分析题”的命题特点 1.高考采用从宏观的角度概括,从微观角度分析的方式命题。题 目表述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往往是“概括”无错,“分析”有误。 2.每个选项均是先用一个短语或两个四字成语对传记中心人物的 品行、性格进行概括,然后举事例印证分析。 3.四个选项基本按行文顺序设置,用现代汉语表述,且内容与原 文有准确的对应关系。故解答此类题目可用“四比四防法”。
仲淹争议帝前,诋衍, 语甚切。仲淹尝父行事 衍,衍不以为恨。
C项分析:前半句介绍其严谨,后半句介绍他对范仲淹的宽容。概 括分析准确。
概括
分析(切片后与原文比对) 他身居高位,但周围 的人畏其清廉不敢以 他自己也不营谋私产, 退职后居住环境十分简 陋。 衍清介不殖私产,既 权知开封府,权近闻 衍名,莫敢干以私。 退,寓南都凡十年,第 室卑陋,才数十楹,居 之裕如也。
格繁长,主判不能悉阅,吏多受赇,出缩为奸。衍既视事,即敕吏函 铨法,力阅视,具得本末曲折。明日,令诸吏无得升堂,各坐曹听行 文书,铨事悉自予夺,由是吏不能为奸利。数月,声动京师。民有亡 其妇者,为设方略捕,立得杀人贼,发所瘗尸,并得贼杀他妇人尸 二,秦人大惊。徙并州,元昊反,以太原要冲,加龙图阁学士。宝元 二年,迁刑部侍郎、复知永兴军。时方用兵,民苦调发,吏因缘为 奸。衍区处计画,量道里远近,宽其期会,使民得次第输官。比他州 费,省钱过半。召还,权知开封府,权近闻衍名,莫敢干以私。契丹 与元昊战黄河外,参知政事范仲淹宣抚河东,欲以兵自从。衍曰: “二国方交斗,势必不来,我兵不可妄出。”仲淹争议帝前,诋衍,

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五章文言文阅读_侧重文意的疏通性阅读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核

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五章文言文阅读_侧重文意的疏通性阅读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核

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 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慈寿皇太后上尊号, 诏告天下。时欲推恩,贤谓一年不宜再赦。时曰:“非赦也,宜行 优老典。朝臣父母七十与诰敕,百姓八十给冠带,是‘老吾老以及 人之老’也。”贤称善,即奏行之。帝爱时风度,选庶吉士,命贤 尽用北人,南人必若时者方可。贤以语时。俄中官牛玉宣旨,时谓 玉曰:“南士出时上者不少,何可抑之。”已,选十五人,南六人 与焉。门达构贤,帝惑之,曰:“去贤,行专用时矣。”或传其语, 时矍然曰:“李公有经济才,何可去?”因力直之。且曰:“贤去, 时不得独留。”语闻,帝意乃解。
出 解了析减免“税他收向、皇革上除建弊议端…等…一制系度列”施错惠,百原姓文的为措“施贤。称善,即奏行之”, D是.彭彭时时心对怀李国贤说政,的,奉李公贤持上正奏。了他皇在上朝。三十年,精诚辅政,坚持解原析则,答不案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彭时真诚坦率,没有地域偏见。李贤对他曾有抵触,但相处久了也称赞他是 “真君子”;皇帝要求他选用北人任庶吉士,他认为不可压制有才能的南人。 B.彭时为人正直,力挺被诬同僚。门达构陷李贤时,他认为李贤有经世济民的 才能,不应去职;他不仅尽力为李贤伸冤,而且表示自己要和李贤共进退。 C.彭时敢于谏言,处处为民着想。他曾上疏指出光禄寺和城门官盘剥百姓,进 献宝物之人虚抬价格,搜刮国库;当发生旱灾时,他又请求开仓平抑粮价。 D.彭时持正修身,有古大臣之风。他勤勉奉国多年,退朝后不与子弟谈论政事, 选拔举荐时绝不让被荐者知晓;闲居时绝不懒散,日常生活也十分俭朴。
五年,得疾在告。逾三月,帝趣赴阁视事,免朝参。是冬,无 雪。疏言:“光禄寺采办,各城门抽分,掊克不堪。而献珍珠宝石 者,倍估增直,渔竭帑藏。乞革其弊,以惠小民。”帝优诏褒纳。 畿辅、山东、河南旱,请免夏税盐钞,及太仆寺赔课马。京师米贵, 请发仓储五十万石平粜。并从之。时以旧臣见倚重,遇事争执无所 避。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时颇怀忧。时立朝三十年,孜 孜奉国,持正存大体,公退未尝以政语子弟。有所论荐,不使其人 知。燕居无惰容,服御俭约,无声乐之奉,非其义不取,有古大臣 风。

语文高考总复习第五章 微专题文言文阅读 翻译中最容易以今律古的20个实词含答案

语文高考总复习第五章 微专题文言文阅读 翻译中最容易以今律古的20个实词含答案

微专题翻译中最容易以今律古的20个实词[练前提示]实词是文言翻译中最重要的得分点。

为了考查考生对重要实词的精准理解,命题者通常会选用那些最容易让考生以今律古的实词来翻译。

为此,考生千万不要先入为主,“今为古用”,应该紧紧结合语境确定其义。

该专题选择了出现频率较高又容易以今律古的20个实词译句,以提醒考生不可以今律古,要在语境中准确翻译其义。

请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并在译好后,准确填出其意思。

1.扰故太子少师清献赵公,既薨之三年,其子屼除丧来告于朝曰:“先臣既葬,而墓隧之碑无名与文,无以昭示来世,敢以请。

”天子曰:“嘻,兹予先正,以惠术扰民如郑子产,以忠言摩士如晋叔向。

”乃以爱直名其碑,而又命臣轼为之文。

(选自苏轼《赵清献公神道碑》)(1)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是所有的“扰”都是“干扰”意,如上文中的“扰”就是________意。

答案(1)(他)像郑国的子产一样用仁爱的办法安抚百姓。

(2)安抚参考译文亡故的太子少师赵清献公,去世三年以后,他的儿子赵屼守孝期满来向朝廷报告说:“先父已经安葬,然而墓道上的碑还没有名称和碑文,没有什么可以用来显示给后人,(现在)冒昧地向朝廷请示。

”皇上说:“啊,这位是我先前的贤臣,像郑国的子产一样用仁爱的办法安抚百姓,像晋国的叔向一样用忠厚的语言勉励士人。

”于是用“爱直”命名他的墓碑,接着又命令我为他写碑文。

2.方《双节堂庸训》者,龙庄居士教其子孙之所作也。

居士扃(关闭)门养疴,日读《颜氏家训》《袁氏世范》,与儿辈讲求持身涉世之方,或揭其理,或证以事。

(选自汪辉祖《〈双节堂庸训〉自序》)(1)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是所有的“方”都是“方圆”“方正”意,如上文中的“方”就是________意。

(全国)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五章文言文阅读侧重文意的疏通性阅读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核心突

(全国)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五章文言文阅读侧重文意的疏通性阅读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核心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答案
(2)闻志道业已饶益,而先生俭约如初,犹时时以训词相勖毖。 第一步:审题 ①审语境: 外部语境:_该__段__叙__述__鲍__先__生__的__品__行__,__尤__其__是__晚__年__所__做__的__善__举__。____ 内部语境:主__语__是__“__先__生__”__,__句__子__有__三__个__层__次__,__转__折__句__。___ ②审得分点: 关键词语:业__、__训__词__、__相__、__勖__、__毖_____ 特殊句式:_无___
②审出特殊句式:a.寻标志。一般的特殊句式,都有其语言标 志,抓住这些标志,就基本能锁定它。b.联语境。有一些特殊句子, 无任何语言标志,如直接判断句、意念被动句、省略句等,这时 就需要联系语境来判定其性质。另外,一些有标志词的句子也要 联系语境,因为它不一定是特殊句式,如带“见”“于”的句子。
第二步:切分。将译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再逐一翻译。 切分的好处是能保证字字落实,最能发现句中的与现代汉语形似 实异的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以及与现代汉语形似意同的同义 复词。
边练边悟
3.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翻译原则。 (1)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译文: 只因为祖母刘氏的生命就像太阳将要落山一样,气息微弱, _生__命__垂__危__,__随__时__都__可__能__死__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解__析____“__日__薄__西__山__”__是__比__喻__,__需__要_ 译出比喻特点,意译;“朝不 虑夕”要意译其义。
解析 答案
(4)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译文:_既__没__有__伯__伯__叔___叔__,__也__没__有__哥__哥__弟__弟__。___ 解析 “无”与“鲜”构成互文,须把“鲜”意译为“没有”。

(人教版)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讲义课件第五章 文言文阅读 5 概括和分析文本内容

(人教版)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讲义课件第五章 文言文阅读 5 概括和分析文本内容

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时颇怀忧。时立朝三十年,孜孜奉国,持 服御俭约,无声乐之奉,非其义不取,有古大臣风。
存大体,公退未尝以政语子弟。有所论荐,不使其人知。燕居无惰
(节选自《明史· 彭时传》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拔,参与国家机要事务,深受皇帝倚重。
A.彭时富有才华,深受重用。他先是经过殿试考中了状元,后来被破例
有经济才,何可去?”因力直之。且曰:“贤去,时不得独留。”
五年,得疾在告。逾三月,帝趣赴阁视事,免朝参。是冬,无
疏言:“光禄寺采办,各城门抽分,掊克不堪。而献珍珠宝石者,
估增直,渔竭帑藏。乞革其弊,以惠小民。”帝优诏褒纳。畿辅、
东、河南旱,请免夏税盐钞,及太仆寺赔课马。京师米贵,请发仓
五十万石平粜。并从之。时以旧臣见倚重,遇事争执无所避。而是
(3)只选错误的一项。设误点在“分析”部分,在“分析”中的
2.掌握解答步骤 (1)全面理解,整体把握 别注意以下内容: 防内容上的断章取义,或者范围、作用、程度等不明确。
解答概括和分析内容题需要对全文进行阅读理解和把握,阅读时
①传主生平主要事迹。严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颠倒或错位,还
②传记中的重要人物及其关系。对传记中的人物要有全面的把握
“ 他向皇上建议 …… 制度 ” 错,原文为 “ 贤称善,即奏行之 ”
解析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彭时真诚坦率, 没有地域偏见。 李贤对他曾有抵触, 但相处久了也称赞他 √
“真君子”; 皇帝要求他选用北人任庶吉士, 他认为不可压制有才能的
B.彭时为人正直, 力挺被诬同僚。 门达构陷李贤时, 他认为李贤有经世济民
那十有八九是无中生有。

(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五章文言文阅读-侧重文意的疏通性阅读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

(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五章文言文阅读-侧重文意的疏通性阅读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

核心突破四精准翻译句子(一) ——符合“信”“直”“境”,落实得分点一、翻译基本要求:信、达、雅,重在“信”1.信,就是指译文要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漏译,不随意增减。

在平时翻译时,考生做不到“信”的要求,主要表现在漏译、误译和赘译上。

漏译,误译,赘译,就不可能达到“信”这一最基本的翻译标准。

边练边悟1指出下面译句存在的漏译、误译现象,体会翻译要“信”的要义。

(1)原句: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译句:我没有从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比不上汉王!漏译、误译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漏译了“遽”字,“遽”是“就”的意思。

(2)原句: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

译句:耕种的人,不再出力;使用的人,不再计算支出与收入。

漏译、误译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漏译了“督”字。

“督”,督促,在这里是“被督促”的意思。

②误译了“计其出入”,应译为“根据收入确定支出”。

2.达,就是指译文要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没有语病。

为此,一些特殊句式需要译成现代汉语句式,适当增加一些词语使语意更流畅,不得出现病句。

硬译是不“达”的典型表现,翻译固然需要字字句句对应,但也要临场变通、灵活处理,尤其对那些难理解而靠推断的词语,不能强行翻译。

边练边悟2指出下面译句存在的不“达”现象,体会翻译要“达”的要义。

(1)原句: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

译句:(王尧臣)对待别人全都真诚,没有虚假掩饰,善于识人,常常称道别人,推荐人成为当时名臣的很多。

不“达”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译句“推荐人成为当时名臣的很多”结构混乱,应在“推荐”后加“的”字。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5文言文阅读练案51文意概括简答题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5文言文阅读练案51文意概括简答题

练案51 文意概括简答题一、专项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3分)梁元帝尝为吾说:“昔在会稽,年始十二,便已好学。

时又患疥,手不得拳,膝不得屈。

闲斋张葛帏避蝇独坐,银瓯贮山阴甜酒,时复进之,以自宽痛。

率意自读史书,一日二十卷,既未师受,或不识一字,或不解一语,要自重之,不知厌倦。

”帝子之尊,童稚之逸,尚能如此,况其庶士,冀以自达者哉?(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第八》) 梁元帝为帝子时在学习方面遇到了哪些困难?请简要概括。

2.(2021·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3分)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

”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3分)汪容甫先生行状王引之先生于六经、子、史以及词章、金石之学,罔不综览。

乃博考三代典礼,至于文字训诂、名物象数,益以论撰之文,为《述学》内外篇。

又深于《春秋》之学,著《春秋述义》,识议超卓,论者谓唐以下所未有。

为文根柢经、史,陶冶汉、魏,不沿欧、曾、王、苏之派,而取则于古,故卓然成一家言。

(节选自《王文简公文集》) 概括汪容甫在治学、为文方面的特点,不超过30个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9分)皇考①讳承之,字嗣伯。

少有大志,才力过人。

宗人丹阳尹摹之、北兖州刺史源之并见知重。

为建威府参军,善于绥抚。

元嘉七年,右将军到彦之北伐大败,虏乘胜破青部诸郡国,别帅安平公寇济南,皇考率数百人拒战,退之。

虏众大集,皇考使偃兵开城门。

众谏曰:“贼众我寡,何轻敌之甚!”皇考曰:“今日悬守穷城,事已危急,若复示弱,必为所屠,惟当见强待之耳。

”虏疑有伏兵,遂引去。

2019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第五章文言文阅读提分点一重牵引内外结合推断文化常识的含义课件

2019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第五章文言文阅读提分点一重牵引内外结合推断文化常识的含义课件
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后坐考妖言不实论。岁余,
征拜侍御史。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以平正居身,得 宽猛之宜。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 诈,压塞群疑。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
(节选自《后汉书·王涣传》)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宋史·徐经孙传》,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
A.科举时代,通过最高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元明清时进士分为 三甲,一甲称状元,二甲称榜眼,三甲称探花。
B.刑部,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主管刑罚,在不同的朝代 职责范围不尽相同,长官为刑部尚书。
C.东宫,一般指封建时代太子居住的地方,后来又可以借指太 子,这与西宫可以借指妃嫔是同样的道理。
——联系课内,学会牵引 (2018·高考全国卷Ⅱ,节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
问题。
当职割断,不避豪.右.。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和帝问曰: “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簿 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帝大悦,涣由此显名。州举茂. 才.,除温令。县多奸猾,积为人患。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境内清 夷,商人露宿于道。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在温三
B.古代科举制度中,在礼部主持的殿试中获得“进士第一”者, 经皇帝钦点即成为万众瞩目的状元。
C.殿试:为宋(金)、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之一。又称:“御 试”“廷试”“廷对”,即指皇帝亲自出题考试。
D.明清时,称会试中试者为“举人”,中了举人叫 “发达”, 习惯上举人俗称为“老爷”。
[分析] 这组都与古代的科举教育有关,可据此梳理中国古代的 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等有关的选才用人制度。在这组中,错 误的是:________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五章文言文阅读_侧重文意的疏通性阅读专题二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课件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五章文言文阅读_侧重文意的疏通性阅读专题二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课件
第五章 文言文阅读——侧重文意的疏通性阅读
专题二 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
[考点要求] 1.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 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 也、以、因、于、与、则、者、之。(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 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 活用。(4)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5)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
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 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 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 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 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 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 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 若不与之者。尝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 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 其持禄固宠云。(节选自《宋史· 曾公亮传》)
2.下列对文中加颜色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 不相同。 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 继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 √

轮复习第六章文言文阅读侧重文意的疏通性阅读专题一掌握关键的整体阅读能力讲义含答案

轮复习第六章文言文阅读侧重文意的疏通性阅读专题一掌握关键的整体阅读能力讲义含答案

侧重文意的-第六章文言文阅读疏通性阅读掌握关键的整体阅读能力专题一掌握整体阅读的方法和步骤一、建立正确的阅读观一一整体阅读.看整体1看文章整体写了什么内容,文言文阅读不仅要关注一字一词一句,还要关注文章的整体,哪些人、哪些事、什么性格品质,这些都是要先把握住的。

不要急于做题,不要急于破解哪个词、哪句话,首先要弄清文章整体的内容及行文特点,这是整体阅读的核心内容之一。

.整体看2不要以为阅读完文本材料,就算整体把握了。

文本本身固然重要,但标题、文后注释、试题这些内容也绝不可忽视,它们是整体把握文意、解决疑难的重要辅助内容。

整体看,就是先抓住文本本身;其次,看标题、选文出处、文后注释及试题,看这些项目为整体把握提供了哪些或明或暗的辅助信息。

总之,就是要看标题,看正文,看出处,看注释,看试题。

1 全都看完了,才能整体把握文意。

二、阅读方法和步骤1 .阅读方法⑴ 勾画圈点法:边阅读,边画出人名、地名、时间词、事件起讫词语及文中评议性词句,画出较难理解的词句等,同时思考总结“何人何时何事”等内容。

(2) 主线阅读法:阅读时牢牢抓住“什么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过什么事,事情的结果怎样”这条主线来筛选信息,划分层次,把握内容提要。

(3) 借题解文法:要借的这个题就是几乎每卷必有的文意概括题。

所给四个选项均是命题人对文意的概括,其中只有一项不正确,即使这个不正确项,也不是全不正确,错误只在个别词语上。

这样,该题绝大部分正确文意便是我们读懂内容最好的“提示”和“拐杖”,一定要借“此题”而解文。

(4) 以文解文法:就是借用文章中的话来理解。

文章中的诸多因素存在着一种互相制约、互相阐释的关系,这是读者解文的一种依据,阅读时仔细发掘,前后文会给你帮助。

(5) 以注解文法:命题者往往会给一些注释,这些注释往往能给解文、解题带来很大帮助。

考试时同学们千万不要对其视而不见,一定要充分利用才行。

2. 阅读步骤第一步:粗读一一浏览全文,看看注释,读读文意概括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请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并在译好后,准确填出其意思。 1.扰 故太子少师清献赵公,既薨之三年,其子屼除丧来告于朝曰:“先臣 既葬,而墓隧之碑无名与文,无以昭示来世,敢以请。 ” 天子曰: “嘻,兹予先正,以惠术扰民如郑子产,以忠言摩士如晋叔向。”乃 以爱直名其碑,而又命臣轼为之文。(选自苏轼《赵清献公神道碑》) (他)像郑国的子产一样用仁爱的办法安抚百姓。 (1)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不 是 所 有 的 “ 扰 ” 都 是 “ 干 扰 ” 意 , 如 上 文 中 的 “ 扰安 ”就是
栖筠,惮载辄止。然有进用,皆密访焉,多所补助。栖筠见帝猗违不
断,亦内忧愤。(选自《新唐书· 李栖筠传》) (1)译文:皇帝想任命李栖筠为相,但因为惧怕元载就此作罢。然而 有要晋升任用的人,皇帝都暗中向李栖筠询求意见,李栖筠的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参考译文 答案
2.方
《双节堂庸训》者,龙庄居士教其子孙之所作也。居士扃(关闭)门养
疴,日读《颜氏家训》《袁氏世范》,与儿辈讲求持身涉世之方,或
揭其理,或证以事。(选自汪辉祖《〈双节堂庸训〉自序》) (1)译文:和儿辈谈论探求坚守自己、经历世事的道理,有时揭示那 些道理,有时引用事例规劝 ( 验证 ) 。 (“ 持 ”“ 涉 ”“ 方 ”“ 证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也多有补助。(“相”,以……为相;“惮”,害怕;“密访”,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咨询;大意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咨 ________________ 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2) 不 是 所 有 的 “ 访 ” 都 是 “ 访 问 ” 意 , 如 上 文 中 的 “ 访 ” 就 是
货币;“币”,礼物;“邀致”;大意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 (2) 不 是 所 有 的 “ 币 ” 都 是 “ 货 币 ” 意 , 如 上 文 中 的 “ 币 ” 就 是
5.币
抱真(指传主李抱真)沉断多智计,常欲招致天下贤俊,闻人之善,必
令持货币数千里邀致之。至与语无可采者,渐退之。
(选自《旧唐书· 列传第八十二》) (1)译文:(李抱真)曾经想招纳天下的贤达俊杰,听到别人的好,一定 命人拿着货币、礼物从数千里之外把他邀请来。(“招致”;“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章 文言文阅读——侧重文意的疏通性阅读
微专题 翻译中最容易以今律古的20个实词
[练前提示]
实词是文言翻译中最重要的得分点。为了考查考生对重要实词的
精准理解,命题者通常会选用那些最容易让考生以今律古的实词 来翻译。为此,考生千万不要先入为主,“今为古用”,应该紧 紧结合语境确定其义。该专题选择了出现频率较高又容易以今律 古的20个实词译句,以提醒考生不可以今律古,要在语境中准确 翻译其义。
事”,语句通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道 (2) 不是所有的 “ 方 ” 都是 “ 方圆 ”“ 方正 ” 意,如上文中的 “ 方 ” 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就是_____意。
1 2 意。 3 4 ______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6.悲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
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选自王安石《游褒
禅山记》) (1)译文: 又因此感叹那古书的不存在,后代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却 没有人能够弄清原貌。(“悲”“传”“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叹 ( 感慨 ) (2) 不是所有的 “ 悲 ” 都是 “ 悲伤 ”“ 悲哀 ” 意,如上文中的 “ 悲 ” 就是__________意。
3.知 种放与母俱隐终南豹林谷之东明峰。淳化三年,陕西转运宋惟干言英 才行,诏使召之。其母恚曰:“常劝汝勿聚徒讲学,身既隐矣,何用 文为?果为人知而不得安处,我将弃汝深入穷山矣。”放称疾不起。
其母尽取其笔砚焚之,与放转居穷僻,人迹罕至。太宗嘉其节,诏京
兆赐以缗钱使养母,不夺其志,有司岁时存问。(选自《宋史· 种放传》) (1)译文:你既然已经隐居了,还写文章干什么?如果你真的被人知遇 却得不到安身的地方,我就离开你深入到山沟的尽头。 (“ 何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 ”“ 知 ”“ 穷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遇 ( 赏知 ) (2)不是所有的“知”都是“知道”“了解”“掌管”意,如上文中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参考译文
答案
4.访
元载当国久,益恣横。栖筠(指传主李栖筠)素方挺,无所屈。帝欲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