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考试制度的改革思路及其制约因素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对人 才 的评 价标 准应 该是 多样 的 。掌握 知
一
、
【 收稿日期】20 —2 3 09 1—0 【 作者简介】左颖, , 7 女 1 2年生, 9 辽宁鞍山人, 助理研究员。
・
高等 教 育 ・
81
加 主观题 比重 ,尤 其要 多 出一 些综合 性 、一 题 多解 的题 。在 主观题 的评 分 中 ,要 有利 于把学 生从死记
平时的学习状态 ;其二 ,闭卷形式使学生把主要精 识 的多少 已经 不宜作 为衡 量人 才 的唯一标 准 ,而是 力 放在 对基本 概念 的记忆 上 ,忽 略 了对 问题 的综合 要看其是否具有迅速学习并掌握新知识的本领 ,是 分 析 ,限制 了学生创 造性 思 维 的发 展 ;其三 ,一次 否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考试是人才评价的重 性 考试不 利 于教 师 总 结教 学 经 验 ,调 整 教学 内容 , 要 方面之 一 ,若 其具 有科学 性 、合理性 ,就 能引 导 改 进教学 教法 ,也不 利 于教 师对考 试形式 的探 索创 学 生并及 时纠正 学习 方 向上 的偏 差 ,从 根本 上调 动 新。一门课程的总成绩应 由多次学习活动构成 ,课 学 生 的学 习积极 性和创 造性 。 目前 ,我 国绝 大多数 程 特征不 同 ,考 核形 式也应 不 同 。考 试形 式应是 多 高校 的课程 考试仍 然是 一次 性期末 闭卷 笔试 占据着 样化 的 、动态 的 ,既 可开卷 ,也可 闭卷 ;既可一 次 主导地位 ,总体上没有脱离应试教育的轨道 ,成为 性完成 ,也可多次考核后综合评定 ;既可用理论形 制约 培养高 素质创 新人 才 的瓶 颈 。 式进行 ,也可用实验、论文等实践操作式进行。所 以 ,我们要改变过去那种一 门课程的成绩 由一次考 高 校考试 制度 改革 的思路 试决 定 的 做 法 ,平 时 成 绩 ( 课 率 、课 堂 表 现 、 到 1 .树 立科 学 的 考试 观 念 。提 供 良好 的思 想 环 作业 、小论 文 、单 元 测 验 等 ) 应 占到 6 % 左 右 , 0 境 。考 试是 为 了让学 生 的素质 得到 全面发 展 ,不仅 期末考 试 ( 卷 、 闭卷 、 口试 、答 辩 等 ) 应 占到 开 是为 了让 学生 掌握所 学 的知识 ;通过 考试 ,学 生增 4 %左右。加大平时成绩在课程 总成绩中的比重 , 0 强 了学 习的 自觉性 ,也增 强 了掌握知 识 的能力 。科 不仅可以解决 “ 一考定 乾坤” 的弊病,减轻学生 学的考试观要求考试增加对学生非智力 因素的考 期 末考试 的心 理压力 ,也 能 够全 面地考查 学生 的学 查 ,其 目的是促进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 ,形 习状况 ,使考 试更加 客观 、公 平 、合理 。 成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 ,充分体现考试 3 .改革 考 试 内容 。调 整 考 试 题 型 。根 据 当前 的教育 功 能 。 当今 社 会 ,知 识 创 新 的速 度 不 断 加 社 会对人 才 的需 要 ,在考 试 内容 的选择上 应坚持 以 快 ,对人才 的要求 也越 来越 高 ,终 身 学习 已成 为趋 发展 能力 为 主 ,培养 和考 察 创 新 精神 、综 合 素质 。 势。因此 ,必须树立科学的考试观 ,为人才培养模 考试 内容要从单纯检查学生对现有知识的掌握程度 式 的改革创 造 良好 的思 想环 境 。 到检 验学 生对基 本知识 、基 本理 论 的掌握 ,命题 内 2 .考试 形式 多样化 。成绩 构成 多元化 。 目前 , 容不是 课 堂教学 内容 的简单 重 复 ,而是在原 有基础 高校考核大多是在课程结束后通过闭卷的形式一次 上 的总结提 高 ,以此检 验学 生分 析 与解决 问题 的综 完成。其弊端有三 :其一 ,考试成绩不能反映学生 合运用能力。鉴于标准化考试暴露出来 的弊端,增
第 8卷 第 2期
2l 年 5月 00
辽 宁医学院 学报 ( 社会科 学版) Ju a f i nn dcl nvrt Sc c neE io ) or l a igMeia U iesy( oi Si c dt n n oLo i l a e i
V0 2 L8 N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Ma ,2 1 y 00
硬背的方式中拉出来 ,对于那些学生在答题中有 自 己独到见解 ,思路广且论据充分者给予高分 。无论 客观题还是主观题 ,都应尽量避免过分侧重对知识 机 械地记忆 与再现 。题 目的设计 应能 够给学 生提供 探索的机会和可能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培养学生 的创新 思维 和实践 能力 。 4 .重视 试卷 管理 。严 肃 考风 考 纪 。 目前 大 部 分高校把考试管理工作重点放在组织考试管理工作 中 ,从 考试安 排 、试 卷 印制 、监考 人员 的排定 、考 场管理 、考试巡 视及 抓考风 、考纪 等方 面花 费了较 多 的精 力 ,并 制定 了一 系列 规 章 制 度 ,这 对 学 风 、 教 风及校 风建设起 到 了 良好 的促进 作用 。但 是 ,高 校 管理部 门应更加 重视考 前 的试卷 命题工 作和考后 的对试卷分析、评价工作 ;任课教师应对照教学大 纲 的要求 ,根据学 生考试 成绩 的分 布和对学 生平 时 学 习情况 的了解进 行讲评 和分 析 ,使 学生知 道 自己 学 习 中的薄 弱 环 节 和 差 距 ,找 出 自己 的优 势 与不 足 ,调整 学 习 方 法 ,使 考 试 真 正 起 到促 进 学 习 的 作用 。 考试制度 的改 革关系 到学校人 才 培养模式 的成 败。应充分发挥考试 的 “ 指挥棒 ”作用 ,将高等 教育引向培养会学习、能思考、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轨道上 ,真正达 到教 、学 、考三者 的和谐 统一 。学 校管理部 门要在 对学 生的教 学管理 和行 为管理 等方 面与考试改革密切配合,不断修改和完善各种与考 试有关的制度规定 ,以有利于推进考试改革的健康
高校考试制度的改革思路及其制约因素
左 颖
( 山师 范学 院 ,辽宁 鞍 山 140 ) 鞍 107
【 要】高校考试制度改革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 摘 考试制度改革倡导者与承担者在认识和利益上呈现分离状态。作为
人才评价的一种 方式, 考试制度 改革势在 必行 。树 立科 学的考试观 念 , 设计 多样化 的考试形式 和考试题 型, 学管理试 卷, 科 有 助 于推动高校 考试制度 的改革 。只有这样 , 才能逐 步消除影响考试制度 改革 的制约 因素 , 实现对人 才的科 学 价。 评 【 关键词】考试制度 改革 ; 制约 因素 ; 对策 【 中图分类号】G 4 【 67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 号】17 —462 1)2 08 —3 64 01(00 0 —01 0
一
、
【 收稿日期】20 —2 3 09 1—0 【 作者简介】左颖, , 7 女 1 2年生, 9 辽宁鞍山人, 助理研究员。
・
高等 教 育 ・
81
加 主观题 比重 ,尤 其要 多 出一 些综合 性 、一 题 多解 的题 。在 主观题 的评 分 中 ,要 有利 于把学 生从死记
平时的学习状态 ;其二 ,闭卷形式使学生把主要精 识 的多少 已经 不宜作 为衡 量人 才 的唯一标 准 ,而是 力 放在 对基本 概念 的记忆 上 ,忽 略 了对 问题 的综合 要看其是否具有迅速学习并掌握新知识的本领 ,是 分 析 ,限制 了学生创 造性 思 维 的发 展 ;其三 ,一次 否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考试是人才评价的重 性 考试不 利 于教 师 总 结教 学 经 验 ,调 整 教学 内容 , 要 方面之 一 ,若 其具 有科学 性 、合理性 ,就 能引 导 改 进教学 教法 ,也不 利 于教 师对考 试形式 的探 索创 学 生并及 时纠正 学习 方 向上 的偏 差 ,从 根本 上调 动 新。一门课程的总成绩应 由多次学习活动构成 ,课 学 生 的学 习积极 性和创 造性 。 目前 ,我 国绝 大多数 程 特征不 同 ,考 核形 式也应 不 同 。考 试形 式应是 多 高校 的课程 考试仍 然是 一次 性期末 闭卷 笔试 占据着 样化 的 、动态 的 ,既 可开卷 ,也可 闭卷 ;既可一 次 主导地位 ,总体上没有脱离应试教育的轨道 ,成为 性完成 ,也可多次考核后综合评定 ;既可用理论形 制约 培养高 素质创 新人 才 的瓶 颈 。 式进行 ,也可用实验、论文等实践操作式进行。所 以 ,我们要改变过去那种一 门课程的成绩 由一次考 高 校考试 制度 改革 的思路 试决 定 的 做 法 ,平 时 成 绩 ( 课 率 、课 堂 表 现 、 到 1 .树 立科 学 的 考试 观 念 。提 供 良好 的思 想 环 作业 、小论 文 、单 元 测 验 等 ) 应 占到 6 % 左 右 , 0 境 。考 试是 为 了让学 生 的素质 得到 全面发 展 ,不仅 期末考 试 ( 卷 、 闭卷 、 口试 、答 辩 等 ) 应 占到 开 是为 了让 学生 掌握所 学 的知识 ;通过 考试 ,学 生增 4 %左右。加大平时成绩在课程 总成绩中的比重 , 0 强 了学 习的 自觉性 ,也增 强 了掌握知 识 的能力 。科 不仅可以解决 “ 一考定 乾坤” 的弊病,减轻学生 学的考试观要求考试增加对学生非智力 因素的考 期 末考试 的心 理压力 ,也 能 够全 面地考查 学生 的学 查 ,其 目的是促进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 ,形 习状况 ,使考 试更加 客观 、公 平 、合理 。 成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 ,充分体现考试 3 .改革 考 试 内容 。调 整 考 试 题 型 。根 据 当前 的教育 功 能 。 当今 社 会 ,知 识 创 新 的速 度 不 断 加 社 会对人 才 的需 要 ,在考 试 内容 的选择上 应坚持 以 快 ,对人才 的要求 也越 来越 高 ,终 身 学习 已成 为趋 发展 能力 为 主 ,培养 和考 察 创 新 精神 、综 合 素质 。 势。因此 ,必须树立科学的考试观 ,为人才培养模 考试 内容要从单纯检查学生对现有知识的掌握程度 式 的改革创 造 良好 的思 想环 境 。 到检 验学 生对基 本知识 、基 本理 论 的掌握 ,命题 内 2 .考试 形式 多样化 。成绩 构成 多元化 。 目前 , 容不是 课 堂教学 内容 的简单 重 复 ,而是在原 有基础 高校考核大多是在课程结束后通过闭卷的形式一次 上 的总结提 高 ,以此检 验学 生分 析 与解决 问题 的综 完成。其弊端有三 :其一 ,考试成绩不能反映学生 合运用能力。鉴于标准化考试暴露出来 的弊端,增
第 8卷 第 2期
2l 年 5月 00
辽 宁医学院 学报 ( 社会科 学版) Ju a f i nn dcl nvrt Sc c neE io ) or l a igMeia U iesy( oi Si c dt n n oLo i l a e i
V0 2 L8 N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Ma ,2 1 y 00
硬背的方式中拉出来 ,对于那些学生在答题中有 自 己独到见解 ,思路广且论据充分者给予高分 。无论 客观题还是主观题 ,都应尽量避免过分侧重对知识 机 械地记忆 与再现 。题 目的设计 应能 够给学 生提供 探索的机会和可能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培养学生 的创新 思维 和实践 能力 。 4 .重视 试卷 管理 。严 肃 考风 考 纪 。 目前 大 部 分高校把考试管理工作重点放在组织考试管理工作 中 ,从 考试安 排 、试 卷 印制 、监考 人员 的排定 、考 场管理 、考试巡 视及 抓考风 、考纪 等方 面花 费了较 多 的精 力 ,并 制定 了一 系列 规 章 制 度 ,这 对 学 风 、 教 风及校 风建设起 到 了 良好 的促进 作用 。但 是 ,高 校 管理部 门应更加 重视考 前 的试卷 命题工 作和考后 的对试卷分析、评价工作 ;任课教师应对照教学大 纲 的要求 ,根据学 生考试 成绩 的分 布和对学 生平 时 学 习情况 的了解进 行讲评 和分 析 ,使 学生知 道 自己 学 习 中的薄 弱 环 节 和 差 距 ,找 出 自己 的优 势 与不 足 ,调整 学 习 方 法 ,使 考 试 真 正 起 到促 进 学 习 的 作用 。 考试制度 的改 革关系 到学校人 才 培养模式 的成 败。应充分发挥考试 的 “ 指挥棒 ”作用 ,将高等 教育引向培养会学习、能思考、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轨道上 ,真正达 到教 、学 、考三者 的和谐 统一 。学 校管理部 门要在 对学 生的教 学管理 和行 为管理 等方 面与考试改革密切配合,不断修改和完善各种与考 试有关的制度规定 ,以有利于推进考试改革的健康
高校考试制度的改革思路及其制约因素
左 颖
( 山师 范学 院 ,辽宁 鞍 山 140 ) 鞍 107
【 要】高校考试制度改革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 摘 考试制度改革倡导者与承担者在认识和利益上呈现分离状态。作为
人才评价的一种 方式, 考试制度 改革势在 必行 。树 立科 学的考试观 念 , 设计 多样化 的考试形式 和考试题 型, 学管理试 卷, 科 有 助 于推动高校 考试制度 的改革 。只有这样 , 才能逐 步消除影响考试制度 改革 的制约 因素 , 实现对人 才的科 学 价。 评 【 关键词】考试制度 改革 ; 制约 因素 ; 对策 【 中图分类号】G 4 【 67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 号】17 —462 1)2 08 —3 64 01(00 0 —0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