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多种动物疾病的防治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原
炭疽杆菌是革兰氏阳性的大杆菌,呈链状排列,
病畜表现精神不振、体温升高、厌食等症状。病初见流涎, 然后长水疱,水疱由小变大,水疱内充满透明的浆液,水 疱常发生融合形成弥漫性损害,水疱破裂后形成鲜红色溃 疡面,常覆以破碎组织碎片。如水疱发生在蹄部,可见病 畜跛行或卧地不能起立,常导致蹄壳变形或脱落;如水疱 发生在口腔、鼻镜、舌面,水疱溃烂引起的疼痛使病畜不 愿采食。有的幼畜常不显任何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死亡 率达70%~100%,称为恶性口蹄疫,是心肌受损害所致。 一般牛发性口蹄疫以口腔症状为主,有多量带泡沫的流涎, 水泡多发生于口腔;猪则多发生于蹄部、鼻端。
1、牛的反应: 注射疫苗后, 牛突然卧倒,全身肌肉震颤、口流 涎、腹胀、呼吸急促、眼结膜苍白。 病牛对外界 刺激反应迟钝。瘤胃蠕动微弱,膨胀。 2、治疗:
①静注或肌肉肾上腺素、地塞米松。 ②瘤胃臌气严重 的要放气并注入福尔马林(20mL
福尔马林和1000mL水 ) 。 ③补液; ④消积化滞,健脾开胃 。
本病主要经消化道感染,亦能经呼吸道、 精液、伤口甚至完整的粘膜和皮肤感染, 空气也是一种重要的传播媒介,病毒能随 风散播到50~100千米以外的地方。
流行方式
蔓延式传播 跳跃式发生 老疫区周而复始发生
临床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通常为2~3天,但猪在自然感染情况下,潜 伏期一般为18~20小时,甚至可短至12~14小时。
流行病学:
本病只发于偶蹄兽,如牛、猪、羊、骆驼、鹿等 均易感染发病。野猪、野牛、黄羊、鹿等30多种 野生偶蹄动物也能自然感染。幼畜发病死亡率很 高。
本病的传染源为病畜及带毒动物,特别是急性发 作的猪和牛,在临床症状最明显时排出的病毒特 别多,病毒主要存在于水疱皮和水疱液中。在发 热期间,病畜的奶、唾液、眼泪、精液、呼出的 气体、排出的粪便都含有病毒,易污染饲料、水、 用具、环境及空气。
口腔黏膜水泡、溃瘢
舌面水泡、瘢痕
蹄叉水泡、瘢痕
犊牛“虎斑心”
瘤胃肌柱水泡、瘢痕
( 4)、诊断:
牛粘膜病 口粘膜: 无水疱, 以腹泻为主要症 状。
牛恶性卡他热: 坏死 角膜混浊和全眼球炎, 全身症状严重,死亡率高。
水疱性口炎 :较少侵害蹄和乳房皮肤。发病 率和死亡率很低。
防制措施:
1、平时预防:
①按规定做好动物的强制免疫,一般应经两次 以上疫苗注射;
②加强兽医卫生管理,加强消毒、灭鼠、粪尿 无害化处理;
③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抵抗力;坚持自繁自养, 防止病的传入,新购入动物须来自非疫区,并 有“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购入后须隔离1 个月后方可混群;
④加强产地检疫,及时发现病畜。
病牛流涎
口腔水泡破溃,形成糜烂面
舌面水泡破溃融合,形成糜烂面
犊牛猝死
猪鼻镜水泡融合
猪蹄叉水泡
乳房水泡
剖检病变:
除相同于临床症状的口腔和蹄部病变外, 牛可在食管和前胃粘膜上看到水疱和烂斑。 死亡的幼畜主要病变为心肌炎和心肌变性。 眼观可见不规则的灰黄色或灰白色条纹和 斑点,切面呈“虎斑心”。
疫苗预防接种
未发生疫情前,对健康易感动物定期 有计划接种 一般疫苗接种后2-4周产生免疫力
疫苗的运输、保存 疫苗的运输、保存直接影响疫苗质量和免
疫效果
运输:保障“冷链”条件,尽快速 达 保存:2-8℃冷贮、防冻结、高温、 忽冷忽热和阳光照射,保存时间不 超过有效期
牛口蹄疫苗过敏反应的救治
粪便中的病毒,在温暖季节可存活29~33天,在 冻结条件下可以越冬。
对酸碱很敏感,易被消毒药杀死,1%~2%甲醛溶 液,1%~2%氢氧化钠溶液,30%热草木灰水,均 能在短时间内杀死。
在骨髓和淋巴结中病毒可长期存活。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常有一定的周期性,常每 隔1~2年或3~5年流行一次。
公共卫生:
人类可因接触病畜、处理病畜或肉品等而 感染。患者发热、呕吐、口腔干燥、唇舌 和颊部的粘膜发生水疱,有时手亦发生水 疱。儿童可发生胃肠卡他,严重的亦能并 发心肌炎而死亡。所以在口蹄疫流行时, 必须做好个人防护,非工作人员尤其儿童 不得与病畜接触。
二、炭疽
概述: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性、 败血性传染病。临诊特征是突然发生高热, 可视粘膜发绀和天然孔出血。剖检呈败血 症变化,以尸僵不全,血液凝固不良且呈 煤焦油样,皮下和浆膜下结缔组织出血性 胶样浸润,脾急性肿大为特征。
常见多种动物 共患病的防治. Nhomakorabea一、牲畜口蹄疫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兽(猪、 牛、羊等)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其特征为口腔粘膜、鼻、蹄或乳头等部位 形成水疱和溃疡。人也可感染。属一类动 物疫病。
本病传染性极强,流行快,发病率高,幼 畜死亡率高达50~100%。在世界上分布极为 广泛,除少数国家已扑灭和少数岛国末流 行过之外,本病在世界各地不同程度地流 行泛滥。由于其病毒易变异和多型性,宿 主广泛,传播媒介又多,一旦发生,常呈 大流行,发病率很高,不易控制和扑灭, 给经济上带来很大损失,同时直接影响国 际贸易和国家声誉,故有政治经济病之称。
病原:
口蹄疫病毒属小核糖核酸病毒科口蹄疫病 毒属。口蹄疫病毒容易发生变异,有多种 血清型,目前已知有A、O、C、南非1 (STA1)、南非2(STA2)、南非3(STA3) 和亚洲1型(Asia 1)7个不同的血清型和至 少65个亚型。各型间的抗原性不同,不能产 生交互免疫保护。
口蹄疫病毒对外界因素抵抗力很强,在自然条件 下,含毒的组织与污染的草料、皮毛及土壤等可 保持传染性数周至数月。
2、发生口蹄疫时: ①按规定报告疫情;
②及时采集病料送检定型;
③坚持“早、快、严”的原则,严格封锁疫点, 对病畜群及与病畜群接触过的畜群进行强制扑杀, 并对剩余饲料、饮水、场地、畜舍及污染物品等 进行全面严格消毒。禁止易感动物出入疫区,待 疫区内易感动物耐过口蹄疫最长的潜伏期(14天) 而未出现新病例时,进行终末消毒后,方可解除 封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