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苏三国在第二战场问题上的冲突与合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1月
Journal of Q iqi har U n i v ers it y (Ph&i Soc Sc i )
January 2011
[收稿日期]2010-11-24
[作者简介]王丽娜(1988-),女,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美国史研究。

英美苏三国在第二战场问题上的冲突与合作
王丽娜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甘肃兰州730070)
[关键词]第二战场;苏联;美国;英国
[摘 要]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战场的开辟迫在眉睫,苏联迫于战争需要,于1941年提出开辟第二战场,英美由于自身利益考虑,一再推迟开辟第二战场的时间,直至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取得巨大贡献,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出现转折时,苏美迫于形势需要,同意1944年在法国登陆,开辟第二战场。

由此可知,第二战场是战时的苏联与英美之间关系的试金石,从而反映了美英苏之间的冲突和合作。

[中图分类号]K 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38(2011)01-0087-03
所谓第二战场,就是美﹑英在欧洲开辟的反德国法西斯的战场,围绕第二战场的开辟,英美苏三国展开激烈争论,本文拟从第二战场的开辟来讨论苏美英三国之间的冲突与合作。

一、第二战场的概念及其提出(一)第二战场的概念
关于第二战场的概念,英美和苏联都有自己的解释。

英美政治家认为盟国空军轰炸德国﹑英美海军在大西洋同德国海军作战﹑以及随后盟军在非洲﹑中近东和西西里岛进行的战役,是第二战场[1 ,而苏联政治家认为第二战场就是欧洲战场,更准确地说,是法国北部的战场,这一战场可牵制德国约60个师及其盟国20个师,从战略上可成为俄国战场
的补充。

[2
这一战场应对法西斯德国心脏地区构成威胁,并
使其处于极其复杂的战略态势,苏联政治家对第二战场的解释是有充分根据的。

对于第二战场的解释,苏联政治家的更为准确一些。

所谓第二战场,就是指美﹑英在欧洲开辟反德国法西斯的战场,确切地说,即以英国为基地,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欧洲的
西部登陆,直接对德作战,它与苏德战场紧相呼应。

[3
可见第
二战场的开辟,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在苏德战争初期能有效地支援苏联,加速德国的溃败,其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二)苏德战争爆发与第二战场的开辟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首先是苏联提出来的。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德国以闪电战略分三路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德国集中其全部兵力的64%(连同其他仆从国,占整个欧洲法西斯侵略集团总兵力的54%)闪击苏联,苏军遭突然袭击,丧师失地,受到严重损失。

为了扭转危局,摆脱困境,苏联政府要求开辟第二战场,派遣以副总参谋长戈利科夫为首的军事代表团出使英国。

苏联政府认为,必须动员与法西斯集团作战的所有国家的军事力量,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一切力量和资源来粉碎敌人。

在这方面,尽快地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就是一个最重要的步骤。

在欧洲大陆开辟第二战场,不仅能减少苏联在反对共同敌人斗争中的困难和鲜血,而且,能极大地缩短世界大战总的期限,加速被奴役民族的
解放,加速全人类摆脱法西斯野蛮行为的威胁。

[4
二、第二战场的提出与苏美英之间的冲突与合作(一)1941年第二战场问题提出后英美的态度1.英国人拒绝在1941年开辟第二战场。

开辟第二战场问题的讨论首先在英苏之间展开。

1941年7月8日,以苏联副总参谋长戈利科夫为首的军事代表团抵达伦敦,向英国政府提出了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丘吉尔也表示给苏联尽可能的援助。

7月18日,斯大林在致丘吉尔的电报中,亲自提出要求英国在法国北部开辟反希特勒的新战场,改善苏联的处境。

斯大林指出: 我也想到开辟这一战场是有困难的,但是我认为应该不顾困难开辟这样的战场,这不但是为了我们的共同事业,而且也是为了英国本身的利益。

[5 7月21日,丘吉尔在回信中说: 如果大规模登陆,会遇到一次血腥的还击,而小规模的袭击只能导致惨败。

这时我们两国都会是弊多于利的。

[6 丘吉尔以上述理由拒绝开辟第二战场,之后,斯大林第二次﹑第三次写信给丘吉尔,都遭到丘吉尔的拒绝。

英国人不急于开辟第二战场,并不是由于他们当时没有这种现实可能性,也不是由于他们的军事力量和武器不足,而是出于自己自身利益的考虑,他想坐山观虎斗,坐收渔翁之利。

也就是说他想让苏德在苏德战场上互相厮杀,相互削弱,由此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国家利益在外交上所起的作用。

2.华盛顿会议与英美同盟的立场。

在珍珠港大灾难之前,美国国内一直奉行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在二战中保持中立立场,在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的态度大为转变。

美国正式参战后,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问题的讨论和争议也就扩大到美英苏三国之间。

1941年12月22日英美两国代表在华盛顿召开代号为 阿卡迪亚 的会议,此次会议是英美卷入反法西斯集团战争后两国领导人的第一次会晤。

会议指出,德国是 主要的敌人 ,击溃德国是 胜利的关键 ,且讨论制定共同的战略。

战略内容就是在主要方向上不实施大规模的陆上战役,而进行初持久的对德战争,打算实施美﹑英军队进攻法属北非的战役,以代替在1942年开辟第二战场。

[7
从华盛顿会议我们可以看出,此次会议是英国精心炮制的结果,因此对英国大有好处,可使英国暂时摆脱轴心国在埃及的威胁,同时也保证了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安全,在一定程度上也使美国政府感到满意。

但此次会议置苏联利益于不顾,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援助苏联的计划,使得苏联在伟大卫国战争最艰苦的头几个月中,没有得到盟友的军事援助。

针对英美在华盛顿会议上制定的战略,苏联并没有恼火,并且坚信在反对希特勒纳粹主义的战场上,1942年将是事态转变的决定性一年。

因此并没有放弃使西方盟国开辟第二战场的努力,并且认为盟国在欧洲大陆登陆和共同对法西斯德国作战就可以巩固苏联军队在1941年冬季取得的胜利,就可以在1942年使战争发生转折,并使德国统帅部不可能在苏德战场上准备新的进攻。

[8
(二)1942年第二战场开辟问题与英美苏三国关系
1.美国的西欧作战计划与英美会谈。

1942年春季,随着前线战争不断出现新情况,美国陆军副参谋长D.艾森豪威尔和马歇尔制定了一项新的偏重西欧战区的作战计划,即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法国北部发动进攻的计划,得到了美国总统的认可。

计划规定英美军队在1943年春天对法国北部实施进攻,集中48个师的兵力,并派5800架战斗机从空中进攻进行支援,并且认为有必要大约在1942年9 10月实施一次代号为 痛击 的进攻法国北部的有限战役,这个计划代号为 大锤 。

美国政府为了向英国政府说明自己的新计划,派自己的代表于1942年4月8日 14日在英国举行伦敦会谈。

在会谈期间,通过了在1943年必须制订开辟第二战场的共同计划的决定,至于1942年的可能战役,则要求根据苏德战场的形势而定。

[9
针对这个计划,英国人从心底里是不同意的。

他们认为苏德战场的爆发,正好使他们从岌岌可危的局势中摆脱出来了,他们不想又投入到冒险而又非自身利益关键的行动中。

但英国又不想得罪美国,使美国改变 欧洲第一 的方针,转而集中力量在太平洋对日作战,所以英国政府玩弄外交手腕,巧妙地处理对此计划的不满态度,接受了美国的计划。

2.苏英﹑苏美公报的签署及三国对开辟第二战场的态度。

1942年夏,由于苏德战场上的紧张局势,因此苏联迫切要求开辟第二战场,且正值美国要求莫洛托夫访美,所以苏联接受邀请并同时访问伦敦。

这次访问以苏英公报和苏美公报的签署而结束,并且达成了1942年开辟第二战场的协议。

之后希特勒德国利用没有第二战场的时机,在苏德战场展开了大规模的进攻战役,苏联的自身利益受到严重威胁,但英美两国却不遵守公报中的若干协议,回避履行开辟第二战场的具体义务,英国方面借口登陆舰艇数量不足,反对横渡英吉利海峡及1942年占领欧洲大陆登陆的计划,美国总统提出在北非实施登陆战役来取代西欧作战计划。

面对英美对开辟第二战场的态度,苏联仍然没有放弃开辟第二战场的决心,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斯大林认为: 第二战场会开辟,不仅因为苏联需要它,而且盟国也需要它。

我们的盟国不可能不了解在法国失败以后,不开辟反对法西斯德国的第二战场,会使一切爱好自由的国家包括盟国自己在内,遭到不好的结局。

[10 而且在苏联的报刊上也发表了关于第二战场的文章。

斯大林声明, 盟国对苏联的帮助同苏联吸引住德国法西斯军队主力所给盟国的帮助比较起来,其效果暂时还是小的。

[11 并且说: 要扩大和改进这种帮助,只须做一件事,就是盟国完全地﹑按时地履行自己的义务。

[12
从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看出,英美缺乏诚意去履行自己在1942年开辟第二战场的诺言,不顾英苏﹑苏美公报确定的义务,完全拒绝了在1942年开辟第二战场的承诺,并且一再强调开辟第二战场问题在军事上的困难,极力为自己的做法寻找借口。

在这个问题上,苏联的态度却很坚决,与英美形成极大反差,且苏联本国也对第二战场的开辟做出过很多努力。

3.二战形势出现转折,西方盟国不履行义务及苏联的反应。

1942年冬季的斯大林格勒会战及随后的法西斯军队的溃败,使国际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针对此形势,英美两国的态度很矛盾,根据1943年前夕的大量的英美文件,包括丘吉尔和罗斯福之间的通信证明,英美没有横渡英吉利海峡,而是把主力集中在北非和地中海。

但苏联政府仍然把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看作是加强同英美两国关系和整个反希特勒同盟的团结的最重要文件,并在1942年12月写信给罗斯福,要求英美两国必须履行两国关于在1942年,至迟在1943年春季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诺言。

为此,1943年1月,英美两国在卡萨布兰卡举行会议,商讨1943年的盟国军事计划,会议表明,盟国并不打算在1943年对德国发动任何重大的攻势,且会议并没有提出1943年在法国大陆的作战计划,将进攻欧洲大陆的时间推迟到1944年。

针对此计划,苏联对英美施加压力,英美提出了武装部队进攻欧洲大陆的新的时间表 1943年8月或9月。

针对英美提出的登陆时间,斯大林并不满意,为此,两国在1943年5月12 25日召开代号为 三叉戟 的会议,决定在1944年末开辟第二战场。

针对英美制定的计划,苏联政府很不满意。

他说: 已经从1942年推到1943年的开辟西欧第二战场的日期,这一次又推迟到1944年春季。

苏联认为开辟第二战场的再一次推迟,在苏联人民和军队中产生了非常严重的消极影响,所以,苏联不可能同意此项决定,且此时苏军取得了库尔斯克突出战的胜利,进一步提高了苏联的威望。

因此在1943年8月14 24号,在魁北克举行代号为 四分仪 的英美会议,会议决定在1944年实施 霸王 战役。

88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军事形势出现了根本转折,使得苏联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因此在开辟第二战场问题上态度强硬。

且英美基于这种形势以及自身利益的考虑,在1943年对第二战场问题采取了较为明确的立场,他们在1943年通过的关于开辟第二战场问题的决议,比1942年英美会议通过的决议具体一些,并确定了进攻西欧的日期,且规定了以怎样的力量来实施这一进攻,但把开辟第二战场的时间推迟到1944年,实际上意味着盟国再次违背对苏联政府所承担的义务。

三、第二战场的开辟
(一)开辟第二战场协议的达成与三国的冲突与合作由于1943年二战形势出现转折,第二战场的开辟也就理所当然。

1943年10月19 30日苏美英三国外长会议在莫斯科举行,就盟国所承担的关于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义务,由于英美方面的阻挠,没有肯定和明确下来,还有他们对1944年春季横渡英吉利海峡实施进攻所作的保证性表示,附有一系列保留条件。

然而,这些义务写进了共同议定书这一事实本身,是苏联外交上的巨大成就。

然而,由于再次推迟开辟第二战场时间的危险性依然存在,所以,苏联决定在德黑兰会议上重新讨论这个问题,在会上,其军事协议规定了西方盟国对开辟第二战场所承担的义务,且最重要的是通过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最后协议。

德黑兰会议上能够通过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最后协议,是与苏联武装力量在二战中出现转折分不开的,在这种转折的条件下,德黑兰会议如同它本身能够举行这一事实一样,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C M 什捷缅科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证实: 在斯大林格勒和库尔斯克﹑在哈尔科夫和基辅﹑在第聂伯河和索贝河,我军使战争发生的根本转折,已经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了,这也是盟国不得不坐到圆桌上来同意开辟第二战场的主要原因。

[13 正如C M 什捷缅科接着指出的,德黑兰会议 是苏军1943年的军事胜利的光辉结果,同
时也是反希特勒同盟军根据共同的企图,于下一年在欧洲各战场配合实施毁灭性突击的开始。

[14
(二)诺曼底登陆战役与开辟第二战场
1944年6月6日,全世界人民久已盼望的向西欧进军的第二战场终于揭开了帷幕。

英美武装部队在艾森豪威尔将军的指挥下,渡过了英吉利海峡,并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

在评价第二战场开辟的作用时,美国军事历史学家哈里森写道: 这不是一般的收入,这是西方盟国在欧洲最崇高的成就,已对希特勒帝国的心脏进行直接打击实现了合围德国的宏伟计划。

[15 毫无疑问,盟军在1944年下半年的登陆所起的作用已不能和头几年相比,且第二战场开辟以后,战争的主要负担仍然落在苏联人民及其军队肩上,但同时也不能低估盟国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正如苏联研究人员所公正地指出的,英美军队在诺曼底登陆使德国
腹背受敌,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它的溃败。

[16
结语
第二战场问题在反希特勒同盟主要参加国
苏联﹑美
国和英国的对外政策和外交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苏联在1941 1943年期间,曾不止一次地坚决向美﹑英政府提出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反映了苏联人民想尽快结束这场流血战争的决心,苏联政府关于第二战场的政策博得了全世界进步社会舆论的好评,英美政府先后在1942年和1943年承担了盟国军队在西欧实施登陆的义务,可是又利用多种借口拒绝履行这一义务,拖延第二战场的开辟,反映了英美政治集团企图转嫁战争负担,最大限度地削弱苏联,建立其在战后世界统治地位的意图。

在1944年,基于苏联的武装力量在二战作战中的主要贡献,英美统治集团担心继续拖延盟军在西欧登陆将对它们自身的帝国主义利益构成威胁,所以在德黑兰会议上三方达成协议,开辟第二战场,可以看出,第二战场的开辟是苏美英三方妥协斗争的产物,国家利益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2 (苏)沃尔科夫.第二次世界大战内幕[M .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3:239.
[3 张建民.丘吉尔与第二战场的开辟[J .西藏大学学报(第十四卷第一期)1999,(2).
[4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苏)泽姆斯科夫.欧洲第二战场外交史[M .北京:军事译文出版社,1985:16,42,45,60,137,134,134,237,237,252,253.
[5 [6 顾学顺.第二次世界大战史概要[M .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1991:123.
(责任编辑 董翔薇)
89
第1期英美苏三国在第二战场问题上的冲突与合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