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概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贸易是一门主要研究国家间商品和服务 交换活动规律的学科。通过对《国际贸易概论》 的学习,让同学们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的主要概 念、基本理论和政策与工具,为学习其它专业课 程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能够运用相关的 理论知识分析和解释国际市场上的经济行为。
二、课程主要内容
国际贸易导论 •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 国际贸易的分类 •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2)国际贸易的产生 到奴隶社会初期,由于阶级矛盾的深化 逐步形成了国家。国家出现后,商品交换开 始超出国界,便产生了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有剩余 的产品可以作为商品进行交换;商品交换要 在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之间进行。
5、国际贸易的发展 (1)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对外贸易 奴隶社会的生产方式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导致进入交换领域的产品极其有限,对外贸易的 范围也受到了生产技术和交通运输条件的限制。 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得到很大提高,对外贸易迅 速发展,商品种类增多,贸易范围不断扩大,加 速了国家之间的技术和文化交流。 总的来说,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国际贸 易虽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在社会 经济中都不占主要地位。
国际贸易概论
思考题: • 为什么在我们能够在中国享受到国外公司 的产品? • 为什么这些公司会向我国出口这些产品? 或在我国生产这些产品? • 为什么这些产品在中国的售价高于在该产 品在本国的售价? • 这些公司是如何向我国出口产品的?这个 过程是怎么实现的?
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60 20
15 10
8 24
32 48
牛肉(千克)
牛肉(千克)
8 A 4
24 B 12
16
图1 农民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牛肉(千克)
32 土豆(千克)
24
48 土豆(千克)
图2 牧农民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牛肉(千克)
8 5 4 A 16 17 32 土豆(千克) A‘
24 13 12 B’ B 24 27 48 土豆(千克)
国际贸易理论(一)
2、绝对成本理论
(1) 人物介绍 亚当.斯密(1723-1790),英国古典经济学 家的创始人,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 和原因的研究》创立了系统的古典政治 经济学理论体系。 中心思想:反对封建重农主义,倡导个 人自决和政府对经济的最低程度的控制, 主张建立彻底的个人自由经济体制,强 调对内实行自由放任政策,对外实行自 由贸易政策。
比较成本理论的贡献:
• 比较成本理论比绝对成本理论更全面、更深刻地揭示了国 际贸易的产生。 • 比较成本理论进一步说明了对外贸易利益的来源。 • 比较成本理论深刻地阐明了自由贸易的好处。 • 比较成本理论揭示了双方互利的贸易关系存在于一个有一 定幅度的范围内。
比较成本理论的不足:
• 比较成本理论虽然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但整体来看,其 劳动价值论是不彻底的。 • 比较成本理论未能揭示出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真实原因。 • 比较成本理论没有对国际分工利益和经济发展利益、贸易 的静态利益和动态利益进行专门的系统考察。
国际贸易市场理论 • 国际分工 • 国际要素流动 • 跨国公司 • 国际技术贸易 • 国际服务贸易 国际贸易政策与工具 • 贸易保护理论 • 关税壁垒 • 非关税壁垒 • 出口贸易政策
国际贸易导论
1、国际贸易概念
国际贸易是国内贸易的延伸,是跨越国界、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与服务的交易活动。
概念解析: 地域范围 交易标的 制度环境
• 2008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179921.5亿元, 其中出口总额达到100394.9亿元,进口总额达到 79526.5亿元,进出口差额为20868.4亿元。GDP为 302853.4亿元,占当年GDP的59.4%。出口依存度 为33.15%,进口依存度为26.25% • 2010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97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34.7%,占gdp的48.6%。其中,货物出口15779亿 美元,增长31.3%;货物进口13948亿美元,增长 38.7%。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1831亿美元, 比上年减少126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GDP) 397983亿元 ,出口依存度为25.8%;进口依存度 为22.8%。
案例一:假定国际贸易关系中有甲、乙两个国家, 两国都只生产A、B两种产品,设每吨产品两国分 别投入的劳动量如表1-1所示。
A 商品(吨) 甲 乙 100天 200天 B 商品(吨) 200天 100天
斯密绝对成本理论的基本含义:一国生产上 的绝对优势来源于该国的自然优势和获得性优势。 如果一国在某种产品的生产成本方面相对于对方 国家的同样产品来说处于绝对优势,就应该分工 生出并出口这种产品;如果一个国家在另一种产 品的生产成本方面相对于对方国家来说处于绝对 劣势,就不应进行该种产品的生产,本国所需应 从对方国家进口。
3、国际贸易的分类
出口贸易 按移动方向 进口贸易 自由贸易 按贸易政策 按国家数量 进口贸易 保护贸易 统制贸易 直接贸易 按贸易关系 间接贸易 双边贸易
三边贸易
多边贸易 现汇贸易
有形商品
按交易对象 无形商品 易货贸易 按清偿方式 记账贸易
4、国际贸易的产生 (1)国际贸易产生与三次社会大分工密切相关。 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游牧部落从其 他部落中分离出来。(原始社会中期阶段) 人类历史上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 分离出来。(原始社会高级阶段) 人类历史上的第三次社会大分工:随着商品货币 关系的发展,出现了专门从事贸易的商人。(原 始社会瓦解、奴隶社会形成阶段)
6、国际贸易的地位和作用 • 国际贸易是世界各国参与国际分工、实现社会再 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 • 国际贸易是各国间进行科学技术交流的重要途径。 • 国际贸易是各国增加财政收入和劳动就业的重要 渠道。 • 国际贸易是各国进行政治、外交斗争的重要工具。
国际贸易理论(一)
1、基本概念
• 绝对优势:用比另一个生产者更少的投入生产某 种物品的能力。 •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必须放弃的东西。 机会成本衡量了每个生产者所面临的两种物品之 间的权衡取舍。 • 比较优势: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 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的能力。
图3 农民的生产与消费
图4 牧民的生产与消费
农民 牧民 牛肉 土豆 牛肉 土豆 生产与消费(没有贸易) 4 16 12 24 生产(有贸易) 贸易 消费 贸易的利益 0 +5 5 1 32 -15 17 1 18 -5 13 1 12 +15 27 3
(3)假设条件
• 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也只生产两种产品 • 所有的劳动都是同质的,没有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动的区 别 • 生产是在成本不变的条件下进行的 • 不存在运输费用 • 生产要素始终处于充分就业状态,且在国内是完全流动的, 但在国际间是完全不能流动的。 • 生产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 • 收入分配没有变化 • 贸易方式是物物交换方式 • 国际经济是静态的,不存在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
(3)假设条件
• 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和两种可贸易商品 • 两种商品的生产都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劳动 • 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着劳动生产率的 差异。 • 生产要素的供给,在国内是完全流动的,但在国际间是完 全不能流动的。 • 规模报酬不变 • 完全竞争市场 • 无运输成本 • 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
思考题:
• 解释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有什么不同。 • 运用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解释生活的一 个经济现象。
国际贸易理论(三)
4、资源禀赋理论
(1)人物介绍 奥林(Bertil Ohlin,1899-1979), 当代著名的瑞典经济学家。代表作《域 际贸易与国际贸易》,以生产要素禀赋 学说为理论基础,深入探讨了国际贸易 产生的更深层次的原因,进一步论证了 国际分工的好处和自由贸易的必要性。 赫克歇尔(Hecksher,1879-1952),瑞 典经济学家,代表作《国际贸易对收入分 配的影响》,解释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差异 学说,提出了资源禀赋理论的基本思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绝对成本理论的局限性:
• 只说明了在生产上各具绝对优势地位的国家参加国际分工 和国际贸易,双方都能获得利益。
国际贸易理论(二)
3、相对成本理论
(1) 人物介绍 大卫.李嘉图(1772-1823),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 者。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 税原理》,成为英国古典政治 经济学完成的标志。
(2)绝对成本理论 • 交换是人类天然的倾向。 • 交换产生分工。 • 分工的原则是各自集中生产具有优势的产品。 • 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 利的生产条件(自然优势和可获得性优势)
各国生产各自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然后进行交 换,将会使各国的土地、劳动和资本得到最有效 的利用,从而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巨大地增加 社会财富。这就是绝对成本理论的基本精神。
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区别:
• • • • 语言、法律及风俗习惯不同。 各国间货币、度量衡、海关等制度不同。 各国的经济政策不同 风险不同(资信、商业、价格、汇率、运输、政治)
对外贸易和国际贸易 对外贸易指国际贸易活动中的一国(地区) 同其他国家(地区)所进行的商品、劳务、技术 等的活动。这是立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去看待它 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商品与劳务的贸易活动。 国际贸易则泛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所进 行的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活动。 显然,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的观察角度不同, 前者是从国家(地区)角度出发,而后者则是从 国际或世界角度出发。
(2)资本主义社会国际贸易 生产方式准备时期(16世纪至18世纪中叶):商 品生产和交换迅速发展,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但这一时期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尚未建立,通信 和交通工具尚不完善,国际贸易的范围、商品品 种和贸易额都受到了限制。(原始积累和手工业) 自由竞争时期(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中叶):贸 易额迅速增长、商品的种类繁多、商品结构不断 变化,贸易方式不断改进,国家之间的贸易合约 关系也逐渐发展。 垄断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性的国际 贸易和贸易性政策(关税壁垒及非关税壁垒)导 致导致国家之间斗争更趋尖锐化。二战后,国际 贸易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
绝对成本理论的贡献:
• 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 • 国际贸易使贸易双方都能获得利益 • 代表了英国工业资产积极的利益,发展了资本主义的重要 理论武器,促进社会进步
绝对成本理论的缺陷:
• 交换是产生于利己心,主观为私利,客观为社会的活动 • 交换产生分工,分工是人类的自发行为 • 脱离国际生产关系,而只用自然条件或其它客观条件来说 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
(2)基本含义 李嘉图比较成本理论的基本含义:最有效和 最有利的国际分工是各国集中生产比较成本最有 利的产品。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的生产成本 上都具有绝对优势,或者在两种产品的生产成本 上都处于绝对劣势,那么通过劳动成本的相对比 较,按“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原则进行 国际分工,其结果是劳动生产率不同的两个国家, 通过对外贸易都能取得比自己以等量劳动所能生 产更多的产品。
2、相关概念
进口总额:一定时期内一国从国外进口的商品的全 部价值。 出口总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向国外出口的商品的全 部价值。 进出口贸易总额:是反映一个国家对外贸易规模的 重要指标。 对外贸易量:以一定时期的不变价格为标准来计算 的对外贸易值。 贸易差额: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 之间的差额。(贸易平衡、贸易顺差、贸易逆差) 对外贸易依存度:一国货物与服务进出口额在该国 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体现了国民经济增长 对进出口贸易的依存度。
(2)赫克歇尔的要素禀赋论
如果两个国家生产要素禀赋相同,各生产部门技 术水平一样,同时不考虑运输成本,那么国际贸 易既不会给任何一国带来利益,也不会给任何一 国造成损失。 比较成本存在差异的前提条件:两个国家存在不 同的生产要素拥有量和分布量;两个国家生产的 不同商品所使用的生产要素比例不一样。
案例二:假定世界上只有两种物品:牛肉和土豆, 而且世界上只有两个人:牧牛人和种土豆的农民。 假设农民和牧民每人每天工作8小时,并可以把这 个时间用于种土豆、养牛或两者的组合上。下表 表明每个人生产1千克每种物品所需要的时间。
生产1千克所需要的时间 (分钟) 牛肉 土豆 农民 牧民
8个小时的产量(千克) 牛肉 土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