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招教考试-教育心理学第六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教学心理

第一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含义及作用

教学目标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

教学目标作用:1、教学目标是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2、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评价的依据;

3、教学目标具有指引学生学习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的分类

1、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

2加涅将学生的学习结果或教学目标分为五类: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

(三)教学目标的陈述方法

1、行为目标陈述法

2、心理与行为相结合的目标陈述方法

二、教学策略设计

(一)教学策略的概念

是指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包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师生相互作用设计等。

(二)可供选择的教学策略

1、教师中心取向的教学策略

(1)直接教学,是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的有序材料的课堂教学策略。直接教学尤其适用于教授那些学生必须掌握的、有良好结构的信息或技能。当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深层次的概念转变、探究、发现,或者是开放的教学目标时,直接教学就不太适用了。

(2)接受学习,是奥苏贝尔所倡导的、在他提出的认知结构同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也是我们通常所提的讲授式教学策略。与直接教学不同的是,直接教学可能更适合于教授程序性的知识与技能,如算术、体育等,而对于陈述性知识,如历史、文学等,接受学习则更合适。

接受学习中最重要的概念是先行组织者,接受学习的教学过程主要有三个环节:①呈现先行组织者;②提供学习任务和材料;③增强认知结构。

2、学生中心取向的教学策略,发现学习、探究性学习和个别化学习等策略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主动的中心地位,教师扮演指导者角色。

(1)发现学习,是指给学生提供有关的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探索、操作和思考,自行发现知识、理解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方法。发现学习的首倡者是布鲁纳。

(2)个别化学习,是指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个别化学习的模式大都结合了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下面介绍几种个别化学习模式:

①程序教学,由斯金纳首创,是一种个别化的教学形式,他将要学习的问题分解为一系列小问题,并将其按一定的程序编排和呈现给学生,要求学生学习并回答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后及时得到反馈信息。程序教学的关键是编制出好的程序,为此他提出了五条基本原则:小步子、积极反应、及时强化、自定步调、低错误率。

②掌握学习,由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来的一种适应学习者个别差异的教学方法。该方法将学习的内容分为小的单元,学生每次学习一个小的单元并参加单元考试,直到学生掌握,才进入下个单元的学习。

③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教学多媒体设计中再具体介绍。

3、学习共同体取向的教学策略,它强调教师与学生处于一个学习共同体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帮助者与合作者。比如:合作学习、情境性学习(包括认知学徒制、抛锚式教学和真实性任务学习)、基于问题学习和支架式教学。

三、教学评价设计

1、按对教学评价的处理方式不同,分为常模参照评价与标准参照评价。常模参照评价以学生团体测验的平均成绩即常模为参照点,比较分析某一个学生的学业成绩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它着重于学生之间的比较,主要用于选拔、编组等。标准参照评价则以教学目标所确定的作业标准为依据,根据学生在试卷上答对题目的多少来评定学生的学业成就。学校教学评价一般都采用标准参照评价。

2、按教学评价中使用测验的来源,分为标准化学业成就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标准化学业成就测验是指由学科专家和测验编制专家按照一定标准和程序编制的测验,在国外得到普遍使用;教师自编测验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自行设计与编制的,它在学校评价中应用最多,也是教师最愿意用的测验。

(一)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技术

1、教师自编测验。

2、观察评价。

3、档案评价。

(二)教学评价结果的处理

1、评分,学校教育中衡量学生学业成就一般采用评分这种方式。评分有相对评分和绝对评分。相对评分就是以其他学生的成绩为依据,按照统计学上的常态分布原理,将学生分数按比例分为五个等级。它可以让每个学生从所得等级中看出自己在班级中的相对位置。绝对评分以学生所学的课程内容为依据,学生的分数与其他同学的分数没有关系,绝对评分简单易懂,但不利于了解某个学生在班级中的相对位置。

2、报告。

第二节课堂管理

一、课堂管理概述

(一)课堂管理的概念及功能

课堂管理是指教师为有效利用时间、创造愉快的和富有建设性的学习环境以及减少问题行为,而采取的组织教学、设计学习环境、处理课堂行为等一系列活动与措施。

课堂管理的功能如下:1、维持功能;2、促进功能;3、发展功能。

(二)课堂管理的目标

第一,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学习时间;第二,增加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第三,帮助学生形成自我管理的能力。

(三)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1、教师的领导风格;

2、班级规模;

3、班级的性质;

4、对教师的期望;

二、课堂群体管理

(一)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1、正式群体是指在校行政部门、班主任或社会团体的领导下,按一定章程组成的学生群体。班级、小组、少先队等都属于正式群体。正式群体的发展要经历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和集体三个阶段。集体是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教师在管理正式群体时,第一,要选好班级正式群体中的领导;第二,注意引导和支持;第三,适当授权,鼓励学生的自主管理。

2、非正式群体,是指在同伴交往过程中,一些学生自由结合、自发形成的小群体。非正式群体对学生个体和正式群体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教师在管理非正式群体时,第一,要摸清非正式群体的性质;第二,对积极的非正式群体给予鼓励和帮助;第三,对消极的非正式群体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干预。

3、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协调,课堂管理必须注意协调两者的关系。首先,要不断巩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