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物理知识在高中地理的整合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物理知识在高中地理的整合研究
高中地理必修一的自然地理知识内容多,系统性强,与物理学科联系紧密,但是尤其高中地理的知识顺序和高中物理知识前后颠倒,导致学生学习地理有一定障碍,针对存在的问题,在教材的顺序调整和课程安排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标签:高中地理物理知识整合对策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
高中地理学与物理、数学相结合的地方比较多,如行星运动、行星运动轨道平面与形状、地球自转与公转、极光的成因、太阳能量的来源的机理正午太阳高度、地理纬度等,高中地理中还用到不少物理概念(如力、角速度、线速度、周期、参照物等)和物理规律(如万有引力、开普勒第二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等)。
然而,目前高中地理学与物理学之间的知识教学中存在脱节现象,使得某些部分的教学留下一些知识的段层,这不利于开拓学生的横向思维发展。
以往的教学研究倾向于在各学科内进行,忽视学科之间的协调和整合。
1高中地理教材当中的物理知识
高中地理必修一当中行星的运动规律,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周期,表示太阳温度所用的绝对温标,太阳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力的合成与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地震波的传播特性人们感觉地震发生时,先是上下颠簸,接着左右摇动,二氧化碳、水的保温作用空气稀薄,气压低,海陆热力差异。
主要运用到的高中物理的知识有,物理必修 1 第三章相互作用,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必修2 第六章万有引力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开普勒定律,必修2第五章曲线运动,选修1—2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内能,第三章核能,选修3—4 第十二章机械波波的传播特性,物质的辐射规律大气压强热量的影响因素。
高一地理用的知识大部分在高二物理进行学习,还有一些在高一下学期进行学习,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严重不足,导致学习效果不好。
2高中地理和物理知识整合的必要性
高中地理和物理知识进行整合是顺应高考改革的大趋势,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物理和地理学科的知识,是学习终身有用知识的素质教育的要求。
2.1取消文理分科的大趋势
当前全国高考改革的趋势是打破原来的文综和理综,将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的六门任意选三科记入总分,如何选拔,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考虑,在考生角度上主要是自己最优的学科,另外一种是高校角度选择对其有利的学科。
比如,高校物理系要选拔,也许选择物理、政治、地理,毕竟物理和哲学有关联,天文和地理有关。
因此,进行传统意义上文综和理综的划分并不科学,高中地理运用物理知识整合大势所趋。
2.2地理课程是物理知识的应用
学习地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学习,提高物理成绩,为高校输送高素质的物理人才。
高中地理一开始就让学生接触到很多的物理知识,有的知识他们还不很理解,如果物理教师讲到这些部分时注意和地理相联系,将会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对理解、整合这些知识是有帮助的。
然而,有不少物理教师因为对地理知识和学生学习情况了解不够,不能有效地利用这些宝贵“资源”。
2.3学习终身有用的课程需要
新课改要求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对生活有用的知识,因此,要注意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地理和物理课程完全可以尝试在这些方面进行融合,设置综合的科学课程。
3高中地理和物理知识进行整合的措施
3.1将人文地理知识和自然地理知识进行调换处理
先学习地理必修二人文地理,再学习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等到学生学习完必要物理知识,在进行自然地理学习。
3.2改变不合理的分科导致的物理和地理学科对立
调查发现,高中地理教师不熟悉高中物理知识、高中物理教师不熟悉高中地理知识的现象比较普遍,原因主要是:
(1)恢复高考以来,文理是分开的,物理是理科的课程,不少文科生仅仅在高一学习物理;高中地理是文科的课程,由于在高二才开始学,理科生对高中地理更是一无所知。
现在的教师大多数是那时的毕业生,他们对相关学科的知识存在“先天不足”。
(2)继续教育时也没有对这些知识进行弥补。
(3)这一问题没有引起教育部门的足够重视,这方面的研究较少。
3.3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科知识的渗透
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科知识的渗透。
在高中物理课堂的案例中渗透地理的案例,比如物理教学中,用万有引力定律F=GMm∕r2和向心力公式F= mω2=mv2∕r=4π2mr∕T2推导出,T2∕r3=4π2∕G,然后联系实际可以得出结论:如果
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其轨道越大,周期越长。
如果这时再让学生阅读地图册上的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公转周期参数表,学生很自然就明白了为什么行星周期和轨道半径有这种联系的道理,这样理论和实际联系了起来,物理和地理联系了起来,学生也锻炼学生的数学逻辑推理能力,真可谓一举多得。
4结语
总之,地理学与物理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不能让物理学科的知识人为的变成为学生学习地理的障碍。
怎样能够通过多学科的整合,培养学生横向学科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是教师今后要研究和探索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崔续昌.高中地理课如何开展第二课堂活动[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87年02期.
[2]赵仁静.高中地理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1年03期.
[3]对高中地理新大纲”思想教育要求”的建议[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5年06期.
[4]李生泉.高中地理判析题[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5年Z1期.
[5]陈和英.多学科交叉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J].物理教学探讨.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