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一年级下册《20以内数的加减法复习》数学教案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20以内数的加减法复习》数学教案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20以内数的加减法复习》数学教案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20以内数的加减法复习》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复习20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题包计算,探索算式之间的一些规律。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20以内数的加减法。

2、探究在题包中,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增加或减少多少,和就增加或减少多少。

难点:

1、运用规律进行推算。

2、探究在题包中,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增加或减少多少,和就增加或减少多少。

教学媒体:教学平台

课前学生准备:数学练习部分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口答

1、20以内单数、双数

2、双数是怎样列式得到的?

一、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要到一座神秘的古堡去,古堡中住着许多美丽的小精灵,他们在玩着好玩的游戏,我们大家一起去玩好不好?可是进古堡,首先要破译许多密码,小朋友,你们可以用学过的知识来破译。有没有信心?

(一) 用题包来完成推算

师:我们一起来到了古堡门口,首先,看到了这样一组题。

2+4 3+5

12+4 13+5

2+14 3+15

12+14 13+15

师:你们能不能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进行推算呢?

(二) 做题包,找规律

1、出示题包

16―8=8 14―5=9

15―7=8 16―7=9

13―5=8 17―8=9

12―4=8 18―9=9

归纳:通过计算,发现结果总是8和9,题包中的规律即被减数减少(或增加),减数也作相应的减少(或增加),差不变。

(三) 做加法题包,拓展探究空间

1、做加法题包,探究规律

(1) 出示题包,请学生计算

1+9= 9+1=

3+7= 7+3=

2+8= 8+2=

4+6= 6+4=

(2) 探究规律

师:通过计算这组题包,你发现了什么?

(3) 师小结:

一个加数增加几,另一个加数减少几,增加和减少的数相等,它们的和仍是10。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2、拓展练习,提高能力

(1) 师:两个数相加,和是10。那么你能写出3个数相加和是10的算式吗?请你们分小组,一起写一写。

(2) 3+3+4=10

2+5+3=10

……

(3) 请同学们说一说,在写的过程中,你有没有好方法,算式写得越多越快。

学生汇报,如:

⑴可以是按加数的大小顺序写

1+1+8=10

1+2+7=10

1+3+6=10

……

②还可以先写一个算式,3+3+4=10,然后把一个加数增加几,另一个加数减少几来写。

例:把3+3+4=10中的一个3增加2,另一个减少2,就写出了算式5+1+4=10,再以此类推写出5+2+3=10等。

③小结:同学们刚才介绍了许多好方法,都写出了3个数相加,和是10的算式。你们有没有发现,不管是用第一种方法,还是用第二种方法,都用了一个什么规律(一个加数增加几,另一个加数减少几,和不变)。

(4) 那么谁有好方法写出有4个加数,但和是10的算式呢?

先请同学们讨论,然后尝试写出算式,再说说理由。(例如在刚才写的3个数连加,和是10的算式中,把其中一个加数分拆一下就行了,学生可以用各种方法写出算式。)

(5) 小结:通过刚才的练习,我们知道了数学中许多知识都蕴含着小秘密,只要我们积极动脑筋,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奥秘。也会使我们越来越聪明。

3、计算

5+4+1=

3+4+1=

4+4+2=

1+2+3+4=

0+1+2+3+4+5+0+5=

1+2+3+4+0+2+3+5=

(四) 小组合作,探究算式之间的规律

1、出示

7+5= 7-5= 7+6= 7-4=

9+5= 9-5= 8+6= 8-4=

11+5= 11-5= 10+6= 10-4=

13+5= 13-5= 11+6= 11-4=

2、师提问:

(1) 通过计算,你发现每一方框中的两个算式的结果有什么规律?

(2) 从它们差的相互关系来看,你能找出算式中减数之间的关系吗?

3、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4、汇报探究结果

当一个确定的数加上的数和减去的数之和为10,它们的结果相差10。

例如,

7+5=12 7-5=2 7+6=13

7-4=3 12-2=10 13-3=10

5+5=10 6+4=10

这个规律对学生来说较为困难,用数射线讲解比较清楚,或者可以请两个小朋友站在同一个点,一个前进几步,一个后退几步,两个人相差多少,帮助学生理解。

5、学生举例说出一些符合这样规律的算式

例:12+7=19 12-7=5

14+1=15 14-9=5

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登上了古堡的最高处了,再努力一下,我们就能和可爱的小精灵们一起游玩,我们一起来加油!

1、出示数墙,由学生完成数城

2、拓展:小精灵提出,如果数墙上最上面的两块砖都要是20,那么数墙我们可以怎样造呢?

师:小朋友们,通过我们的努力,破译出了全部密码,我们终于登上了古堡,我们和可爱的小精灵可以尽情地玩耍了。

检测目标达成练习:

1、推算:

7+2= 7+12=

17+2= 17+12=

2、20以内加减法口算:

9+7= 5+6= 13-4= 17-5=

12-4-6= 6+3+6= 11-5+3= 12+8-6=

3、数砖墙:

板书设计:

20以内数的加减法复习

加法减法

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1、一个加数不变,1、减数不变,

另一个加数增加多少,被减数增加多少,

和就增加多少。差就增加多少。

2、一个加数增加多少,2、被减数与减数同时,另一个加数减少多少,增加或减少相同的数,

和不变。差不变。教学反思: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下数学练习题一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下数学练习题一班级姓名 一、口算 630÷7= 156-156÷3= 275+15÷3= 702÷3= 280×9÷9= 7×900= 15+3-15+3= 96+298-96= 50×80= 112+88÷8= 760÷10= 78-18÷3= 200÷()=40 20×30= ()×15=150 (3+2)×60= 40×(9-5)= 49-(29+11)= 904÷(2×5)= 二、竖式计算 9×742= 567÷8= 1848÷7= 836×4= 840÷6= 524÷4= 5090×8= 609÷3= 638÷6= 9700×8= 4093÷7= 6220÷3= 三、递等式计算 783-83×2 144÷(16÷4) 2×346×5 (1073+530)÷7 205÷5-38 789-(789-99) 618÷(30÷5) 54×99+54×1 四、填空 1、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的计算法则: 2、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 3、含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法则: 4、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 5、面积为16平方米的正方形边长是()。 6、小胖家的客厅面积有42()。 7、小巧身高是13()体重是35( )。 8、一张贺卡的面积约是2()。 9、操场的面积约是5400()。 10、教室里的黑板边长约为4()宽约为11()。 11、一张邮票的面积约是3()。 12、上海到北京的铁路长约为1215()。

13、小胖手掌心的面积大约为42() 五、单位换算 10dm=()m 10cm=()dm 200cm2=()dm2 4dm2=()cm2 30000cm2=()m2 80000dm2=()m2 210m2=()dm2()cm2=50dm2 2m260dm2=()dm2 760dm2=()m2()dm2 100000cm2=()m2 16m23dm2=()cm2() 8km-500m=()m 2dm2=()cm2 9m5dm=()cm ()dm2=700cm2 80dm=()cm 5m=()cm 9000cm=()m 4m2=()dm2 69dm2=()cm2 7dm2=()cm2 5000dm2=()m2 42m2=()dm2 8400cm2=()dm2 六、解决问题 1、小明有15元小华比小明的3倍少10元。小华有多少元? 2、教室前面的墙壁长6米宽3米墙上有一块黑板的面积是4平方米现在要给这面墙壁粉刷要粉刷的面积是多少? 3、一张长方形纸片长35厘米宽27厘米折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用来做纸鹤剩下的面积有多大? 4、一个正方形花坛的边长是5米如果把它扩建成一个大正方形花坛把原来的边长增加到8米那么扩建后的花坛面积比原来大多少平方米? 结束语 1、同学们,老师相信,在你们当中一定有未来的高斯、笛卡儿,只要积极动脑,做生活的有心人,你们一定会为人类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创造出巨大的财富,有信心吗? 2、同学们,科学的殿堂美不胜收,只要大家以勤为径,每个人都能领略到无限美好的风光。 3、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同学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了吗?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比一比 第1课时比较高矮和长短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准备: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学习方式: 结合具体事物、讨论交流、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板书设计: 高、矮、长、短 教学反思: 在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联系较为紧密,而且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高矮的经验,一般他们都会进行直接判断。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组织了一个个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主要体现如下: 放手探索,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中,我把探索比长短、比高矮方法的“任务”交给各组来完成,充分相信学生,做到完全放手。孩子们积极动手操作、讨论。然后,向全班同学介绍,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虽然有的孩子的语言还很稚嫩,还有点结巴,但是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刚才直观的活动,说出比高矮(长短)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方式

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交流各组研究成果之中,学生不断体验成功,欣赏自己的发现,感到“我行”,欣赏本组、全班的成果,感到“我们全班同学都很聪明”。这样,有助于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还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有意识培养和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同时还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空间,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了方向。

最新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比一比 第一课时比高矮、长短 教学内容:《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5页。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的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用具:铅笔、粉笔、线绳。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 1、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比一 比高矮,谁想来? 2、教师指一名同学与老师比高矮。 3、提问:老师和这位同学比谁高 谁矮? 二比一比 1、师:刚才老师和一位同学比了高矮,那么你想和其他同学比一比高矮吗?注意比完后一定要把结果告诉老师。 2、请学生拿出自己的铅笔与教师的粉笔比较一下,说说哪个长,哪个短。 3、提问: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拿什么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三做一做 1、实践活动。师:刚才,同学们学会了比较高矮,现在,我想请几位学生进行从矮到高的排队活动。 2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高和矮都是相比较而言的。 四练一练 第1题:出示第1题图,提问:哪座房高?哪座房矮?还可以拿什么进行比较? 第2题:出示图,提问:哪条绳长?哪条绳短? 第3题:(1)出示图,提问:哪 学生观察并进行判断、交流。 全班学生互相比高矮,全然汇报交流,比较结果。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指名学生排队。 学生独立回答问题。

条绳长?哪条绳短? (2)教师拿出3根线绳照图的样 子演示一下,验证学生的答案 第4题:出示图,提问:谁个子高? 谁个子矮?为什么? 第5题:出示图,提问:图上的事 物你可以怎样进行比较? 五总结 学生自由发言。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再 说一说。 板书设计:比一比比高矮、长短 老师高,学生矮 铅笔长,粉笔短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比轻重、大小 教学内容:《数学》一年级上册第6-7页。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通过熟悉的事物和自己的体验,了解大小的含义,感受物体的轻重,并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用天平表示的图,说出哪个物体轻,哪个物体重。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亲自体验,感受物体的大小和轻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利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初步的数学思考和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能比较具体物品的大小。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的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用具:天平、苹果、羽毛球、饮料和面包实物。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 1、呈现情景图。 2、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比较。 二比一比 1、让学生观察并引导学生说出谁 比谁大、谁比谁轻等。 2、呈现大象和松鼠的情景图,先 进行谁大谁小的比较,再启发学生说一 说哪个轻、哪个重。学生回答谁轻谁重。

三年级下册数学试题-期末试卷-沪教版(含答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卷 第一部分计算(48%) 一、直接写出得数。(9%) 280+28= 504-405= 25×80= 720÷90= 36×60= 2828÷28= 90-99÷33= 28+12×5= 24+16-24+16= 二、列竖式计算,打*的要验算。(7%) 490×605= 3780÷36=*2005÷15= 三、用递等式计算。(18%) 3050-170+30 800 - 100 ÷ 25 38+38×99 39×240÷26 13 ×(703 + 307 ) 1080÷(525-32×15)

四、列式计算。(8%) (1)6400被2个80的积除,结果是多少? (2)甲数是48,乙数是甲数的3倍,甲、乙两数相差多少? 五、求下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单位:m)。(6%) 第二部分应用(30%) 1.我国发射的“神州”六号载人飞船绕地球一周大约需要89分钟,它在宇宙中绕地球飞行了约6764分钟。“神州”六号载人飞船绕地球一共飞行了多少周?

2.水果店有香蕉240千克,是苹果的12倍,香蕉和苹果一共有多少千克? 3.一根铁丝正好围成一个边长为6厘米的正方形;如果现在改围成长为8厘米的长方形,那么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4.小胖的房间长是4米,宽是3米,如果在这个房间的地面上铺边长为3分米的正方形地砖,至少需要多少块? 5.小胖家去年四个季度用电情况如下表所示: (1)小胖家去年总共用电多少千瓦时?(3%)

(2)小胖家去年平均每月用电多少千瓦时?(3%) 6.2002年12月3日,国际展览局成员国的代表投票决定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主办城市。在第一轮投票中,五个城市的得票情况如下图。 (1)在上面的条形统计图中,1格表示多少?(1%)

小学数学冀教版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教 学 设 计

第一单元比一比 第1课时比较高矮和长短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学习方式】 结合具体事物、讨论交流、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比一比高矮,谁想来? 2、教师指一名同学与老师比高矮。 3、提问:老师和这位同学比谁高谁矮?学生观察并进行判断、交流。师生比高矮这一活动,即贴进生活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探究与体验 1、师:刚才老师和一位同学比了高矮,那么你想和其他同学比一比高矮吗?注意比完后一定要把结果告诉老师。 2、请学生拿出自己的铅笔与教师的粉笔比较一下,说说哪个长,哪个短。 3、提问: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拿什么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全班学生互相比高矮,全然汇报交流,比较结果。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让学生亲自比较,广泛交流,认识高矮,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人人参与的目的。 结合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比较,认识长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比较,体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三、实践与应用 1、实践活动 师:刚才,同学们学会了比较高矮,现在,我想请几位学生进行从矮到高的排队活动。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高和矮都是相比较而言的。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

(完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计算(54%) 一.直接写出得数:(12%) 360÷90= 150×4= 24×5= ()÷12=60 250×4= 280÷70= 84÷21= 15×()=60 910÷13= 201×60= 2×54-34= 4×6÷4×6= 二.列竖式计算:(打*的要验算)(12%) 36×82= 3417÷17= 52×509= *6584÷34= 三.递等式计算:(能简便的就简便)(18%) 75+25×18 728÷91×36 2016÷(128-72) 15×24+24×85 3051÷27×150 1268+227+473+132 四.列综合算式计算:(8%) (1)684比54的16倍少多少? (2)1000减去2个15相乘的积,差是多少?五.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单位:dm)(4%) 36 23 30 12 第二部分概念 16% 一.填空 13% 1. 600cm2 =( )dm2 13m2=( )dm2 30m=( )dm 2. 351×42中的“3”与“4”相乘的积是()。 3. 61053÷58的商的最高位在()位,商是()位数。 4. □÷△=28……19,这时△最小是(),此时□是()。 5. 甲数是403,是乙数的13倍,甲数比乙数多()。 6.一个数的15倍是225,那么这个数的20倍是()。 速度48米/分25米/秒 时间5小时12分 路程65千米625米 二.判断。3% 1.两位数乘以三位数,积不可能是四位数。() 2.面积是1m2的正方形可以分割成100个边长是1dm的小正方形。() 3.被除数中间有几个0,商的中间就有几个0.() 第三部分应用30% 1. 植树节,学校买来210棵树苗,平均分给12个班级进行植树活动,每个班级平均分到几棵?还余几棵? 2. 一批钢材重850吨,用大卡车先运走475吨,剩下的用小卡车运,小卡车一次运15吨,几次才能运完?新课标第一网 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三年级数学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第一单元位置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左右、上下、前后等相对位置的过程,会辨认物体的相对位置。 2、会用左右、前后、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位置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用左右、前后、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感受位置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左右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教科书第二册1~2页。 【教学目标】 1、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经历认识左右位置关系的过程。通过活动,使学生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语言表达,初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3、在活动中感受左、右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经历认识左右位置关系的过程。 【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感受左、右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的类型】 新授课。 【教具准备】 教科书、铅笔盒及练习题挂图。

【教学方法】 合作、演示等。 【教学过程】 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创 设情境 学生按照老师的口令 做动作。(学生笑,有部 分同学弄不清,手忙脚乱 的。) 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做 一个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 手:耸耸你的左肩,耸耸你 的右肩;左手摸左耳,右手 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 摸左耳。 刚才有些小朋友弄错了左 右,没关系。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左右”。 (板书:左右) 从学生的年龄 特点和心理发展 规律而言,这样的 游戏情境设计,最 能吸引他们的注 意力,让他们积极 投入到“左右”的 学习中来。 体验感悟黑板的左边有课程表。 黑板的右边有值日表。 红旗的左边和右边都有 字。 我的左边是小明。 这是我的左耳,这是我的 右手,我的左边有一只 脚,右边有一只脚。 学生按照老师的口令 有条不紊的摆放书桌上 的用品。 1、理解左边与右边。 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我们的 教室,你发现了什么?请你 用左或右说一句话。 那你自己身上有没有“左” 和“右”呢? 请大家每个人把课桌上的 铅笔盒、课本、练习本按照 从左至右依次在课桌的摆 好。 用左右来描述 教室中的物体和 学生自已身上的 各个器官,是学生 乐于参与的数学 活动,交流时可不 必拘泥于坐姿,鼓 励学生用各种方 式表达。 通过学生的亲 自操作活动,让学 生再次体验“左 右”的位置关系。

沪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情况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的学习内容,学生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们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其实状况。因此对学生,我们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学会数学思考,学会解决问题。(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一、复习与提高。 二、100以内数的认识。 三、时间的初步认识(一) 四、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五、几何小实践 六、整理与提高 二、学期目标 1、复习20以内数的加减法,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在形如α+【】

6.通过对时间的认识与学习,养成从小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并认识到能用数字来表示时间。 7、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口算。 8、通过提出自己的算法,并与他人交流算法,提高数学交流能力。 9、能说出以具体物体为参照中兴的左右位置。 10、逐步体会数学和数学应用的过程,端正学习态度,对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有探索的欲望。 11、通过百数表复习100以内的数及其加减法。 12、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趣的和有用的,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四、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作业分层设计。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沪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沪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1.1乘除法计算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在口算、推算、巧算、笔算、估算等方法的融合渗透中复习用一位数乘与除、两步计算式题。 2. 能力目标: 提高灵活选择计算方法的意识与能力,提高计算正确率。 3. 情感目标: 养成整体观题、仔细审题、自检结果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解决问题的严谨态度。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 出示题目要求:计算下面的问题,并将答案所在的格子涂成与问题相同的颜色,你得到了什么图案? 学生读题,明确要求。 二、展开研究

1. 观察分类: (1)整体观察课本2页,复习上学期学过的哪些内容?能不能分分类? (2)同桌讨论,获得分类:“用一位数乘与除”和“两步计算式题”。 2. 策略选择: (1)你准备怎样来计算这些题?(选择几题,同桌讨论) (2)结合题目交流策略。(学生根据题目特点以及自身情况选择方法)如: 420÷6 口算或推算 76×8 口算或笔算 936÷3 口算 47+213×3 先乘后加,可以口算、笔算或者巧算结合 (3)小结:计算式题时,我们要能够将口算、笔算、推算、巧算综合运用,针对具体题目,要全面审题,灵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对于结果,也要能适时利用估算及时发现明显的错误。 3. 计算: (1)独立完成下列式题: 4×327 809÷4 288÷6×7 47+213×3

(2)交流反馈,分析错误: 如: 4×327=1208 进位错误(通过估算可以发现,4个27不可能是8)809÷4=22……1 商中间漏0(通过估算可发现商不可能是两位数;通过验算也可以发现答案是错误的) 288÷6×7 = 288÷42 = 6……36 运算顺序错误 47+213×3 =260×3 =780 运算顺序错误 (3)小结:两步计算式题,要把握好运算顺序。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两级运算,先乘除,后加减。要养成及时反思答案的习惯,灵活运用估算、验算加以判断。 (4)完成余下式题,涂色自检、订正。 三、练习提高 1. 说说计算时的注意点。 2. 计算下面三组式题,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算?

沪教版知识点归纳___一年级数学_(下册)

沪教版知识点归纳——一年级数学-下册 1. 加减法中的规律: (1)一个加数增加(或减少)几,和也跟着增加或(减少)几。 (2)一个加数增加,另一个加数减少相同的数,和不变。 (3)减数不变,被减数增加(减少)几,差也跟着增加(减少)几。 (4)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减少)几,差也跟着减少(增加)几。 (5)被减数和减数同时增加或减少相同的数,差不变。 2. 比一比的方法.(课本P5,括号里最大能填几的题) (1)看符号找出大小数. (2)确定算式结果. (3)根据加减法的关系计算出( )的数. 3. 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加数+ 加数=和和- 第一个加数=第二个加数和- 第二个加数=第一个加数被减数- 减数=差被减数- 差=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 4. 1个10是10 2个10是20 3个10是30 4个10是40 5个10是50 6个10是60 7个10是70 8个10是80 9个10是90 10个10是100 5. 10个一是1个十. 6. 最小的一位数是0,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 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7. 数的排列:

从大到小排列,用>连接,先找最大数。 从小到大排列,用 < 连接,先找最小数。 8. 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9. 位数: 一位数、二位数、三位数等 10. 数位: 个位、十位、百位等. 11. 计数单位: 个位的计数单位是一,十位的计数单位是十,百位的计数单 位是百。 12. 数的组成: 56是由5个十和6个一组成. 56里有56个一。 13. 位值表: 14. 100里有一个百,100里有2个50, 一百里有4个25,一百里有5个20, 一百里有 10个10 15. 写出相邻数: 前面一个数是原数减1,后面一个数是原数加 1. 例如: (47) 48 (49) 16. 写出相邻整十数: (1)原数个位在1-9之间的,将原数个位变成0就是前面一个数,后面一个数是前面一个数加10. 例如: (50) 56 (60) (2)原数是整十数的,原数减10是前面一个数,原数加10是后面一个数。 17. 回到整十数:一个数减去个位的数就可以回到整十数。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全

第一单元比一比 第1课时比较高矮和长短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准备: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学习方式: 结合具体事物、讨论交流、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板书设计: 高、矮、长、短 教学反思: 在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联系较为紧密,而且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高矮的经验,一般他们都会进行直接判断。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组织了一个个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主要体现如下: 放手探索,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中,我把探索比长短、比高矮方法的“任务”交给各组来完成,充分相信学生,做到完全放手。孩子们积极动手操作、讨论。然后,向全班同学介绍,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虽然有的孩子的语言还很稚嫩,还有点结巴,但是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刚才直观的活动,说出比高矮(长短)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方式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交流各组研究成果之中,学生不断体验成功,欣赏自己的发现,感到“我行”,欣赏本组、全班的成果,感到“我们全班同学都很聪明”。这样,有助于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还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有意识培养和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同时还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空间,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了方向。

(word完整版)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 知识点: 1、八个方位: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2、方位的相对关系:东——西;南——北;东南——西北 3、地图上的位置关系: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太阳升起的地方是东方,太阳落下的地方是西方。 答题策略: 1、在一张纸上画出方位标,通过转动纸片确定目标方位。 2、寻找“在”字,“在”后边名称画出方位标,方位标交点和“在”字前边名称名称连线确认相互位置关 系。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知识点: 1、“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2、先试除被除数的首位(看首位里有几个除数就对着首位商几),首位不够商看前两位,并把商写在第二位的上边,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要比除数小,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对着那一位商“0”。 3、除法的验算:被除数等于商乘除数加余数 4、除法的估算:看除数和几或几十相乘的积接近被除数。 5、商的位数的判断,被除数的首位够商,商的位数和被除数位数相同;被除数的首位不够商,商的位数比被除数位数少一位。 汗麦教育- 记忆晚托班 1

答题策略: 1、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的养成。 2、除法的估算结果是整十整百整千数,或者是整百整十数、整百整千数。 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 知识点: 1、复式统计表: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具有相同内容的单式统计表合并而成。 2、知道复式统计表中每一个数据表示的含义。 答题策略: 1、细心观察复式统计表所包含的内容包括数字。 2、由学号组成的一组学生姓名,学号,仅表示一个人。 3、自己提问题仿照现有问题提问(不宜过难)。 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知识点: 1、“0”乘任何数都得“0”。 2、一个数乘“10”,就等于给这个数的末尾添加一个“0”;一个数乘“100”,就等于给这个数的末尾添加两个“0” 3、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一个两位数乘第二个两位数的个位,积的末尾和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一个两位数乘第二个两位数的十位,积的末尾和乘数的十位对齐。 4、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写法——把“0”前边的数对齐,再看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集的末尾添写几个“0”。 5、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积与因数位置无关。 6、两位数乘两位数积最多四位数(最大的积是9801),最少是三位数(最小的积是100) 答题策略: 汗麦教育- 记忆晚托班 2

冀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最新资料推荐------------------------------------------------------ 冀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数学第一册第一单元: 比较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科书是在第一课师生交流的基础上开始的。 比较的思想和方法是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本单元结合学生的游戏和身边熟悉的事物,通过学生能够理解的一些简单概念,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主要内容有同样多、多些、少些高矮长短大小和轻重等。 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和书本内容的联系,要重视学生生活经验的交流,丰富和提高。 使学生体会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和学习中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同样多、多些、少些高、矮长、短大、小和轻、重的含义,会判断并会用这些术语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游戏讨论、交流等方式,使学生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将生活中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描述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 3

使学生了解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情都是数学的内容,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善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总时数: 3 课时第一课时: 同样多、多些、少些教学内容: 教材第 45 页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能结合具体事物说出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以及谁和谁同样多。 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游戏,使学生体验多、少和同样多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做游戏,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准备: 课件、椅子和花片学习方式: 游戏活动、体验交流、动手操作教学过程: 环节情境创设教师活动教师谈话引入: 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这节课,我想请几位同学来玩做椅子游戏,谁想来?(教师在教室前面准备好 5 把椅子)(一)认识多少 1、提问: 发生了什么事情? 2、提问: 椅子为什么不够啦?你知道了什么?学生活动 6 个小朋友

沪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沪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游数城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复习20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题包计算,探索算式之间的一些规律。 能力目标: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比较,观察能力,善于发现题包中的奥秘,并能用已掌握的规律进行推算。 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数学的奥秘,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题包中算式之间的规律 【教学难点】 运用规律进行推算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情趣引入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到一座神秘的古堡去,古堡中住着许多美丽的小精灵,

他们在玩着好玩的游戏,我们大家一起去玩好不好? 可是进古堡,首先要破译许多密码,小朋友,你们可以用学过的知识来破译。有没有信心? 二、破密码,闯古堡 (一) 用题包来完成推算 1.我们一起来到了古堡门口,首先,看到了这样一组题。 2+4 3+5 12+4 13+5 2+14 3+15 12+14 13+15 师:你们能不能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进行推算呢? 2.学生进行推算,并说一说推算的方法。 (二) 做题包,找规律 1.出示题包 16―814―5 15―716―7 13―517―8 12―418―9 (1) 学生先进行计算,然后小组里面相互说一说,这两组题包的规律。 (2) 学生通过计算,发现结果总是8和9,题包中的规律即被减数减少(或增加),减数也作相应的减少(或增加),差不变。

(三) 做加法题包,拓展探究空间 1.做加法题包,探究规律 (1) 出示题包,请学生计算 1+9=9+1= 3+7=7+3= 2+8=8+2= 4+6=6+4= (2) 探究规律 通过计算这组题包,你发现了什么? 请学生举例说出题目中加数的变化如何引起和的变化。 (3) 师小结 一个加数增加几,另一个加数减少几,增加和减少的数相等,它们的和仍是10。2.拓展练习,提高能力 (1) 师:两个数相加,和是10。那么你能写出3个数相加和是10的算式吗?请你们分小组,一起写一写。 (2) 3+3+4=10 2+5+3=10 … … (3) 请同学们说一说,在写的过程中,你有没有好方法,算式写得越多越快。学生汇报,如:

沪教版三年级下学期数学练习题

沪教版三年级下学期数学练习题 一. 口算:( 共 8分 ) 7×7-9= 45-2×7=12+12÷12= 0÷16×9= 13×6-70= 4×5×5=100÷4×6=450÷5÷9= 370-190= 280+70= 60÷12=8×50= 6+6×6= 80-36= 1000÷20= 640÷40= 二.填空题:(共 10分) 1.平年的2月是( )天,闰年的2月是( )天. 2.1992年是闰年,下一次闰年在( )年. 3.(1)被除数=( )×( )+( ).(2)八、九、十月共有( )天. 4.(1) 15时是( )午( )时.(2) 2时=( )分. (3) 24时表示今夜( )或明日凌晨( ). 5.两个数的商是20,如果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10倍,商是( ).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共5分。) 1.二月份是28天的年份是平年. ( ) 2.因数的末尾共有几个0,积的末尾也就有几个0. ( ) 3.要求总产量,必须知道总价和数量. ( ) 4.1987年有52个星期零2天. ( ) 5.被除数的末尾有0,商的末尾一定有0 . ( ) 四、计算题( 3 3分 ) 1.笔算:(9分)

① 3942÷73② 1009÷43③ 312×57 2.脱式计算( 2 4分) ①2040-6450÷86×24 ②1005-(3562+4884)÷41 ③190+360÷24×8④(140+60)×(26-8) ⑤78×7+828÷18⑥(359-42)×53+64 四.列式计算( 共 1 2分 ) (1)576加上128与11的积,和是多少? (2) 1554除以37的商减去24得多少? (3) 184减去210除以6的商,差是多少? 五、应用题( 共32分 ) 1.一架客机上午10:30从A城飞往B城,下午2:30到达B城,已知AB两城间的距离是3960千米,这架客机平均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 2.粮库用3辆小卡车运面粉,每车装95袋,每袋25千克,这个粮库共运面粉多少千克? 3. 8只熊猫5天吃120千克玉米,平均每只熊猫每天吃玉米多少千克? 4.一台磨粉机6小时磨面粉750千克.照这样计算,磨3000干克面粉,需要多少小时? 5.同学们做广播操,每行站15人,正好站8行.如果每行站12人,能站几行?

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3.1数数和估计数量》教案

(一)数数和估计数量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17页,数数和估计数量。 教学目标 1.经历由数实物的个数到口头数数的过程,感受100的数量是多少。能够正确数练的数100以内的数。 2.经历估计数量多少和用不同方法数的过程。 3.能用不同的方法数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习惯。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活儿成功的学习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 能够正确数练的数100以内的数,能用不同的方法数数。 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扣子、花生 学生准备:扣子、花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数扣子 师:孩子们,您的衣服上都有扣子吗? 生:有 师:服装厂的师傅要把扣子分给每个工人钉衣服,每天每人钉1袋,大约100个,应该怎么分?同学们帮师傅分一分好吗?同组同学议论议论。哪组想出了比较好的方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二)探索新知 小组汇报:1、先抓一把扣子,数数看有多少个,如有50个,那么两把大约就是100个。每个工人分给两把。2、还可以数出100个扣子有多重,再用秤称一称重量,分给工人们。师:同学们想的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就数扣子。板书“数一数” 设计意图: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让学生帮师傅分扣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数扣子(或花生)按照同学们说的,我们先帮师傅数一数扣子。好吗?比一比谁数的又快又好! 生:陆续完成此项任务? 师:我发现有的同学数的特别快谁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数的呢? 生:老师我是2个2个数的 我是5个5个数的 我是10个10个数的 师:同学们真棒!找到了数数的简便方法,那么现在你可以选择一种喜欢的简便方法,

(沪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综合训练题

(沪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综合训练题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填空。 1. 2.6个十4个一组成的数是( ). 3.十位和个位都是8的两位数是( ). 4.比较下面各数的大小,从大到小填在括号里. 81 89 18 80 98 8 ( )>( )>( )>( )>( )>( ) 5.100的百位上是( ),表示( )个百。 6.和60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7.9元=( )角 30角=( )元. 8.一个数十位上的数字比8大,个位上的数字比1小,这个数是( ). 二、判断正误.正确画“√”,错误画“×”。 1.班里有女同学29人,30张桌子,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 ) 2.汽车房停着20辆汽车,9辆小车,还剩多少辆车? ( ) 3.全班有57个同学,交了40本写字本,还差几本没有交? ( ) 4.小英剪了25颗五角星,小平剪了20颗五角星,小平比小英多剪几颗五角星? ( ) 三、计算. ①3+14= ②47-7= ③86-5= ④50+9= ⑤75+6= ⑥96-60= ⑦89-19= ⑧15+15= ⑨43+0= ⑩43-0= ⑾67-62= ⑿20+80= ⒀21-11-10= ⒁51+0+9= 35 37 40 99 96

学校图书室有故事 书67本,科技书20本. 四、看图填空。 正方体有( )个,长方体有( )个, 圆柱体有( )个,球体有( )个. 五、比较大小. 36□37 50□49+2 70+6□60-7 48□84 32□28+4 90-6□80+6 91□19 64+9□74 83+17□17+83 六、列式计算。 1.减数是25,被减数是41,差是多少? 2.两个加数都是25,和是多少? 七、应用题。 1.公园里有杨树23棵,柳树40棵,再栽多少棵杨树就和柳树同样多? 答:再栽( )棵杨树就和柳树同样多。 2.水果店运来一批苹果,卖出27筐,还剩13筐,运来多少筐? 答:运来( )筐。 3.小红家养了18只公鸡,母鸡比公鸡多24只,母鸡有多少只? 答:母鸡有( )只。 4.汽车场上有大汽车和小汽车一共有25辆,大汽车有10辆,小汽车有多少辆? 答:小汽车有( )辆。 八、把条件和合适的问题用线连起来,再计算。 1. 算式: 还剩多少 本?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 知识点: 1、八个方位: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2、方位的相对关系:东——西;南——北;东南——西北 3、地图上的位置关系: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太阳升起的地方就是东方,太阳落下的地方就是西方。 答题策略: 1、在一张纸上画出方位标,通过转动纸片确定目标方位。 2、寻找“在”字,“在”后边名称画出方位标,方位标交点与“在”字前边名称名称连线确认相互位置关系。第二单元:除数就是一位数的除法; 知识点: 1、“0”除以任何不就是“0”的数都得“0”。 2、先试除被除数的首位(瞧首位里有几个除数就对着首位商几),首位不够商瞧前两位,并把商写在第二位的上边,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要比除数小,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对着那一位商“0”。 3、除法的验算:被除数等于商乘除数加余数 4、除法的估算:瞧除数与几或几十相乘的积接近被除数。 5、商的位数的判断,被除数的首位够商,商的位数与被除数位数相同;被除数的首位不够商,商的位数比被除数位数少一位。 答题策略: 1、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的养成。 2、除法的估算结果就是整十整百整千数,或者就是整百整十数、整百整千数。 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

知识点: 1、复式统计表: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具有相同内容的单式统计表合并而成。 2、知道复式统计表中每一个数据表示的含义。 答题策略: 1、细心观察复式统计表所包含的内容包括数字。 2、由学号组成的一组学生姓名,学号,仅表示一个人。 3、自己提问题仿照现有问题提问(不宜过难)。 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知识点: 1、“0”乘任何数都得“0”。 2、一个数乘“10”,就等于给这个数的末尾添加一个“0”; 一个数乘“100”,就等于给这个数的末尾添加两个“0” 3、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一个两位数乘第二个两位数的个位,积的末尾与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一个两位数乘第二个两位数的十位,积的末尾与乘数的十位对齐。 4、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写法——把“0”前边的数对齐,再瞧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集的末尾添写几个“0”。 5、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积与因数位置无关。 6、两位数乘两位数积最多四位数(最大的积就是9801),最少就是三位数(最小的积就是100) 答题策略: 1、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的养成。 2、验算的方法: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再乘一遍。 3、两位数乘两位数积的估算:瞧乘数接近的整十数相乘。 第五单元:面积; 知识点: 1、面积:物体表面的大小或封闭图形的大小。

最新沪教版1一年级数学下册试卷(全12套)2018~2019

沪教版数学一年级(下) 第一单元测试 A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口算。(12分) 3+8= 15-4= 12+3= 17-7= 8+9= 14-7= 19+1= 13-5= 20-7= 15+4= 14+3= 7+6= 二、找规律填数。(9分) 1、()、5、7、9 2、()、()、5、6、7 2、4、()、8、() 15、13()、()、7、5 20、()、10、5、( ) 三、在○里填上“>”“<”“=”。(9分) 15-5○11 7+8○14 17-5○12 17+3○19 12-6○7 18-5○14 12+2+3○15+3 17-2-7○12-7 18-7+7○5+6+7 四、从下面卡片中选取能填的最大数。(6分) 12+5>() 16-()>8 6+()<18 ()-4<8 15-()>10 19>()+4 五、填数字的墙。(6分)

六、计算三角。(10分) 七、数一数,并完成计算。(8分)

八、在里填数。(18分)

九、问题解决。(22分) 1.有一棵树上有15个橘子,摘了7个,请问还有多少个?(4分) 2.一本漫画书要12元钱,一个笔记本要5元钱,请问买一个笔记本和一本漫画书要多少钱?(5分) 3.一辆公交车上有18人,过了一站下了9人,上了5个人,请问现在车上还有多少个人?(6分) 4.小丁丁一天有15元的零花钱,上午用了8元,下午用了7元,请问现在小丁丁还有多少元?(7分)

第一单元测试 B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口算。(16分) 5+6= 7+8= 15-6= 12-8= 8+6= 12+8= 12+7= 20-7= 14-5= 17-8= 9+9= 14-6= 2+3+4+5= 1+3+5+7= 1+2+6+8= 3+7+5+4= 二、在○里填上“>”、“<”、“=”。(9分) 12-8○5 12+6○18 15-7○7 9+7○15 17-8○10 14-5○9 13+7○20 9+2○18-6 19○13+5 三、填出括号中有几个圆片,并完成计算。(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