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管理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管理应用
发表时间:2017-08-01T11:18:50.420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11期作者:申金旺王宁
[导读] 摘要: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通过对配电变压器和终端用户的用电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实现用电监控、推行阶梯定价、负荷管理、线损分析,最终达到自动抄表、错峰用电、用电检查(防窃电)、负荷预测和节约用电成本等目的。
国网河南内乡县供电公司河南内乡474350
摘要: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通过对配电变压器和终端用户的用电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实现用电监控、推行阶梯定价、负荷管理、线损分析,最终达到自动抄表、错峰用电、用电检查(防窃电)、负荷预测和节约用电成本等目的。建立全面合理的用电信息管理很是必要。
关键词:电力营销、采集、系统、管理
一、问题描述
长期以来,营销工作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不能全面、及时、准确的掌握电力客户用电信息。诸如人工抄表存在抄表效率低、抄表误差;表计异常及私自增容现象不能实时发现;线损不能实现实时分析;用户窃电不能实时发现且缺乏数据、依据;大客户及居民用户电费回收难;客户生产用电变化情况无法及时掌握等,严重影响了营销工作的管理效率。
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随着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开发成功与普遍应用,解决以上问题已经成为可能。该系统不仅是一个能够完成数据采集、监控的应用系统,更重要的是具备完善的接口功能、与电力营销业务应用系统成功对接后,能够形成一个在新标准下融采集、抄算、监控于一体的一体化管理平台,体现了营销工作“一本帐”的管理思路,为逐步实现营销管理的集约化、专业化、精益化和规范化奠定了基础。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成并成功投运后,系统实用化成为项目管理的关键。我们明确营销部为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统筹协调,将各项功能模块的管理职能移交至相关部室、站所,并制定、完善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标准,理顺了管理流程,用最快速度实现该系统应用实用化。
对于系统已经显现出的八大功能也按照部门职能分工进行细化管理:远程抄表由抄表中心负责,线损计算由生技部、营销部、企划部共同负责,预付费控制、有序用电管理、异常用电告警、与营销MIS数据对接由营销部负责,电压监测由生技部负责,电流监测由计量中心负责。
为了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公司还将系统权限按照职能部门分工不同进行设置和下放,权限下放分为五个层面:管理员、安装运维人员、监屏员、线损员和供电所工作人员。
分工细化后,各部门、各岗位按照各自分管的职责进行管理,相关模块定期生成报表和分析报告,数据实现共享,为公司领导决策和各职能部门的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推动了内乡县供电公司管理方式的转变。例如,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可实时监测电压、电流、负荷、视在功率等运行信息,及时发现各公变台区负荷过载、三相不平衡,有效指导配网规划及业扩建设。同时,提高了线损数据的时效性,缩短了线损分析周期,满足线损分析及时性、准确性的需要。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在降低人工成本方面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通过系统开展远程抄表、用电异常检查、电费催收、公用台变的负荷实测与分析等功能,改变了以往需人工现场操作的传统模式,人员投入得以相应减少,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同时也避免了现场作业的安全隐患。
三、效果评价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还将产生大量直接和间接的效益,如通过需求侧管理减少电源投资、提高电费回收率、提高供电可靠性等。项目建成后,10kV线损较之前有了明显下降,下面通过2015年1-5月与2013年1-5月份几组数据对比一下:
2013年1-5月份,购电量累计17475.51万kWh,较2011年同期的14132.99万kWh增长3342.52万kWh,累计线损2.54%,较2011年同期的3.18%降低0.64%。
通过对比,用电信息系统正常运行后,保守估计,全县10kV公用线路线损率每年可以有效下降0.6个百分点左右,预计内乡县全年购电量可以达到6亿kWh,全年可以减少电量损失360万kWh,按售电均价0.59元每千瓦时计算,全年可以节约资金210余万元,效益十分可观。随着地方经济的不断发展,全县电量不断增长,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给企业带来的效益也将不断加大。
四、结束语
用电信息采系统的应用,不仅能够解决电能表实时数据的传输和记录,而且从不同程度上开拓了管理领域,丰富了管理手段,提高了
管理水平。同时,有效降低了线损率,减少了人员投入,提高了工作效率。农电管理无止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紧跟系统工作思路,结合地方特点,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确保电力发展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