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潮剧编剧艺术的传承与创新_吴国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潮剧是历史悠久、艺术博大精深的岭南地方戏曲剧种。潮剧不但受到讲潮州话的普罗大众的喜爱,许多大戏剧家如卓别林、梅兰芳、田汉、老舍、曹禺、阳翰笙、张庚等都对潮剧情有独钟。“争说多情黄五娘、璇秋乌水各芬芳”,“法曲久曾传海国,潮音今已动宫墙”。(田汉1957年6月1日赠潮剧诗)“姚黄魏紫费评章,潮剧春花香色色。听得汕头一夕曲,青山碧海莫相忘”。(老舍1962年4月赠广东潮剧院诗)热情洋溢的诗句表达了前辈戏剧家对潮剧的热爱与赞美。潮剧之所以能享有如此的美誉,编剧家们功不可没。但对潮剧编剧艺术的研究与评论,历来关注较少。如何传承潮剧编剧艺术的优良传统并予以创新,本文略陈己见,以就正于方家与读者。
潮剧编剧家最响亮的名字,非谢吟、张华云、李志浦、魏启光莫属,这“潮剧四大家”的剧作,可以说代表了潮剧编剧艺术的最高成就。还有前几年出版的《潮剧剧作丛书》,收录了陈英飞、沈湘渠、李英群、林劭贤、洪潮、黄翼、刘管耀、陈名贤,林树棠、陈鸿辉等众多名家的代表剧作,加上前已结集出版的林澜、连裕斌的剧作,可谓林林总总,枝繁叶茂。眼下还有正活跃在潮剧界,以《东吴郡主》、《葫芦庙》等蜚声剧坛的女剧作家范莎侠,崭露头角的林克等等,真是众星闪烁,各擅其长。
读潮剧本,首先给人印象深刻的是剧作家们对传统的重视,在传统剧目的发掘、整理、改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潮剧艺术传统深厚,据林淳钧、陈历明的搜集研究,潮剧上演过的剧目在2400个左右,(见《潮剧剧目汇考》前言)其中传统剧目约占七八成,几达2000个左右。潮汕民间有《十二月点戏歌》,点的经常在潮汕地区演出的十二出戏乃是《荆钗记》、《破窑记》、《和戎记》、《荔镜记》等,无一例外均是宋元明南戏或明代传奇剧目。潮汕民间还流行《百戏名》、《百屏灯》等歌谣,唱的是100 出当地深入人心,非常流行的戏,几乎也是传统剧目,可见传统戏在潮剧中的地位。
传统戏需要整理改编,才能适应今天观众的审美要求。近现代以来,整理改编传统剧目成绩十分可观。成就了潮剧尊重传统,从传统吸取营养以服务现代的优良传统。以李志浦为例,让李志浦享盛名的是他整理改编的传统剧《张春郎削发》,原来的老剧目叫《张春兰舍发》,是一个写忠臣遭谗遇害,孤女复仇的庸常故事,穿插有山神指引、老虎逗人等“怪力乱神”情节,李志浦从这个寻常故事中发现了不寻常的关目——偷窥公主,被公主削发的正是公主的未婚夫婿。李志浦抓住全剧这一“戏胆”,建构了整个戏的戏剧冲突:公主的骄娇二气与张春郎的少年气盛之间的性格冲突,扔掉了悲欢离合的老套,吸引了观众浓厚的观赏兴趣与审美期待:小夫妻间由于性格不合引发冲突,这几乎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剧作于是契合了传统与现代,成为引人入胜、妙趣横生的爱情喜剧。经过著名演员陈学希的再创造,《张春郎削发》终于在1987年参加首届中国艺术节一炮打响,连演几百场,一时间出现了“满城争说张春郎”的盛况。
享有盛名、久演不衰的潮剧折子戏《扫窗会》、《芦林会》、《井边会》、《柴房会》、《南山会》这五个“会”,现在已经成为潮剧的经典剧目,几乎叫人百看不厌。《扫窗会》改编自明代传奇《高文举珍珠记》中《书馆悲逢》一出,(剧本整理:广东潮剧院一团)写高文举、王金真爱情的坚贞与无奈,感人至深。
《芦林会》改编自明代传奇《跃鲤记》中一折,(剧本整理:谢吟、王江流、李志浦、郑一标)。《跃鲤记》原写民间传说二十四孝之一的姜诗故事,《芦林会》把原本彰显封建伦理道德的内容改成一曲封建时代女性的悲歌,把戏的重点移到庞三娘身上,着重表现姜诗贤惠的妻子庞三娘爱丈夫、爱家婆、爱儿子却被休弃的悲剧,是一出潮剧传统旦行唱工戏。演出声情并茂,扣人心扉,催人泪下。阳翰笙有诗赞曰:“一曲《芦林会》,声声断我肠。千人屏息坐,争夸范泽华(女主演)。”
《井边会》改编自元末明初“南戏四大本”之一《刘知远白兔记》中《诉猎》一折,(剧本整理:郑文风、何苦)写刘咬脐母子相会,是一个著名的民间故事。
《柴房会》故事原见宋代洪迈《夷坚志》与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20年代潮剧有演出本,60年代由魏启光(执笔)、卢吟词重新整理。老本《柴房会》原来无头无尾,是一个“坐唱”节目,开幕时李老三与莫二娘对坐着,弦声一起就唱起来,唱完就落幕,是一个好听而不好看的节目。魏启光以如椽巨笔,几乎将戏推倒重来,通过李老三的投店、惊鬼、闻冤、仗义、上路等关目,强化他的正义感,使其性格发展脉络自然流畅,合情合理。又将潮丑的钻桌、跳椅、耍梯、滑梯等特技运用到戏中,使整个戏脱胎换骨,成为潮剧整理改编旧剧目、推陈出新的典范。由于两代名丑李有存、方展荣的出色表演,演出高潮
刍议潮剧编剧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文·吴国钦
迭起,波诡云谲,风靡潮汕、京师及东南亚地区。该剧成为潮剧丑角艺术最完美的代表作之一。田汉诗作小序云:“端阳次日,再看《柴房会》诸剧,皆精妙。”诗曰:“绝妙人间鬼趣图”。
《南山会》乃潮剧传统剧目《金花女》中一折,(剧本整理:王菲、王老汉、何苦)此剧也是潮剧丑角应工的著名剧目。总之,这五个“会”今天已成为潮剧折子戏的经典,它们代表了潮剧在整理传统剧目方面的最高成就。其他如《闹钗》、《辩本》、《刺梁冀》、《闹开封》、《梅亭雪》等,皆有口皆碑,蜚声潮剧界。
其次,潮剧编剧的优良传统还表现在贴近民众,贴近时代。潮剧剧本创作与时俱进,关注民众,表现民众呼声与时代精神。如清末民初,潮剧出现《林则徐烧鸦片》、《林则徐戒烟》、《袁世凯》、《徐锡麟》等剧目;抗战时期,则有《上海案》、《卢沟桥》、《韩复渠伏法》等。解放后,有写革命母亲李梨英的《松柏长青》(原著吴南生,编剧林卡、陈名贤、张文),写劳模罗木命的《党重给我光明》(编剧马飞、麦飞等),写农民革命领袖的《彭湃》(编剧洪潮、林劭贤)。改革开放以来,成绩更为突出。如《老兵还乡》(编剧沈湘渠),写被抓壮丁在台湾熬了几十年的国民党老兵于80年代回乡探亲的故事。作者以抒情而又凝重的笔调,写亲人团聚的喜悦与艰辛,令人唏嘘,表达了骨肉团聚的心声与对祖国统一的渴望,人物虽小,主题宏大,是一出优秀的潮剧现代戏。
在潮剧舞台上影响巨大的优秀现代剧目还有《江姐》(编剧王菲、郑文风、谢吟、何苦)。大型现代潮剧《江姐》是全国第一个根据小说《红岩》改编的地方戏曲文学剧本,由著名演员姚璇秋担纲主演,被誉为“比北京同名歌剧更有看头”,成为潮剧保留剧目。剧本还出版了单行本,其中第二、三场被选为汕头市戏曲学校的教学示范剧目。编剧王菲为了纪念这段呕心沥血编写剧本的日子,把刚出生的儿子起名叫“王岩”。
潮剧编剧的巨擘,已故老编剧家谢吟,在创作方面也是一位与时俱进的人物。谢吟一生笔耕六十载,编写潮剧约160种。从二十年代开始即写有《李唔直掠水鸡》、《人道》、《可怜一渔翁》、《姐姐的悲剧》、《迷途的羔羊》、《空谷兰》、《汕头老虎廖鹤洲》、《奸商马文明》、《王秀鸾》、《两兄弟》、《海上渔歌》等等。他编写的《妇女代表》(与林紫、丹木合作)是50年代粤东区戏曲汇报演出大会中唯一的现代剧目,塑造了新型人物形象,为剧坛吹来一股新风。谢吟在当时以年过半百的潮剧编剧老行尊的身份首先“试水”现代戏,影响非常大。著名戏剧家、原广东剧协主席李门《赠谢吟》诗中动情地赞曰:“海外飘零买棹归,拈来寸管起风雷。吟成百卷通今古,欲敬词人酒一杯。”
再次,潮剧编剧家们在选取题材的时候,比较注意发掘题材的乡土属性与地方色彩。这一创作传统由来已久,明本潮州戏文中的《荔镜记》、《苏六娘》、《金花女》,写的就全是著名的潮汕乡土故事。这一创作现象,在明代,从全国范围来说出现如此集中的乡土题材作品,实属罕见。这种致力于乡土题材创作的优良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
《荔镜记》(即《陈三五娘》,谢吟整理改编)写泉州人陈伯卿(陈三)与潮州姑娘黄碧琚(五娘)的爱情故事,在潮汕地区几乎家喻户晓。本子的源头是明正德十六年(1521)的文言小说《荔镜传》,潮州戏文则有嘉靖刻本《荔镜记》,万历刻本《荔枝记》(故事内容相同的不同演出本),清代刻本更多。谢吟据明清诸刻本予以整理改编,使《荔镜记》成为潮剧最负盛名的传统剧目之一,从50年代至今历演不衰。
《苏六娘》写明代揭阳荔浦村人苏六娘与表兄郭继春(潮阳西泸人)的爱情故事。明代刻本存十一出,其中的《杨子良讨亲》与《桃花过渡》明清时期一直有演出。张华云(执笔)与谢吟共同根据明刻本、旧抄本与艺人口述整理改编而成。今本《苏六娘》也成为潮剧的经典性剧目。
《金花女》也是潮汕民众熟知的故事,明刻本共十七出。写居住潮州的外来士子、河北清州人刘永与潮州姑娘金花的爱情故事,30年代由谢吟整理改编为《金花牧羊》,60年代由郑文风、王江流、陈鸿岳重新整理成《金花女》,由广东潮剧院演出。
除以上几个声名远播的剧目外,潮剧的乡土题材作品为数众多,现举其大要一说——
韩愈治潮八月,创下了“潮州山水皆姓韩”的伟大业绩。关于韩愈治潮的潮剧作品不少,知名者如谢吟的《韩文公冻雪》(《蓝关雪》),饶宗拭的《韩愈治潮》,陈韩星的《驱鳄记》等。
《辞郎洲》(编剧林澜、魏启光、连裕斌)乃潮剧乡土题材作品中的佼佼者,写潮州女诗人陈璧娘与其夫张达抗元勤王的故事。剧作据史实并参考《潮州府志》、《饶平县志》等记载,塑造了陈璧娘“折一枝而播万种”、立尸抱剑的悲剧形象。我的老师,著名戏曲学者王季思教授誉其为“柔情似水,烈骨如霜”。全剧诗情洋溢、伟丽悲壮,是潮剧乡土题材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沈湘渠的《终南魂》,写文天祥在潮阳抗元及最后被元将、汉奸张弘范掳去的情事。“叠叠烟波叠叠愁,丞相欲去去难留。正气一道冲北斗,风范长存在潮州。”文天祥的形象塑造非常成功,剧中夜访进士第、父子死别、兄弟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