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深化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企合作深化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
溧水中等专业学校王祖凤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永恒的话题,在国家“十一五”、“十二五”交替之时,国家教育部教育工作会议、国家、省《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中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尤其是对校企合作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原来简单的校企合作提升到了校企一体、深度融合的地步,如何推进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工作的深入开展到了一个关键的时刻。
一、新的政策导向和目标要求
2010年教育部制定了《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计划中专门对校企合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着力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办学”,将原来的校企合作提升到了校企一体,并制定了近两年翔实的工作实施方案和目标要求:“加强校企合作,创新多样化的校企一体办学模式,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强化鼓励校企合作的政策、制度和机制建设,推进制定《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促进办法》和校企一体实施方案”。
从以上的目标要求中可以看出,既有校企合作方向性的指导,又有具体的实施方案,更有具体的工作推进进度计划安排,为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工作的深度推进提供了一个较为良好的发展平台。
但同时也给职业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将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工作推进到“校企一体”、“深度融合”的地步也切实的摆在了每个职业学校的面前。
二、当前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主要办学模式分析
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职业学校也抓住了这个大好时机,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在校企合作工作方面走出了自己的路子,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形成了职业学校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特点。
1、学校聘请企业专家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
根据专业建设与发展需要成立由企业领导、行业协会、学校领导、
招生就业部门和教学骨干等人员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学校充分利用专业指导委员会平台与企业沟通技能人才供求信、做好学校设臵和调整专业、制订教学计划和确定教学内容等等,有效的促进了学校的专业建设工作。
2、建立了“订单式”等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模式
创新校企合作形式,建立适合自己学校特点的校企合作模式是近几年来每个职业学校开展的主要工作,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也开创了很多的校企合作模式,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即“学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2+1”模式,即“学生前两年在校内学习与生产实习,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的模式;
“工学交替”模式,即“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企业生产实践与学校学习相互交替,学用结合的教育模式”;
“实训、科研、就业”模式,其特点是合作面向高新技术企业、合资独资企业、国营私营企业等,采用校企合作等各种形式的合作,进行合作办学、技术开发、联合培养、人员交流、基地共建、课程开发等;
工学结合、校企双向介入模式,即“通过学校和合作企业的双向介入,把学生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训练与在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的模式;
“冠名班”合作办学模式,即“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在办学中资金投入和资质整合投入的积极性”,“办学过程中能够从社会需要、市场需要、群众需要的出发点考虑”的模式。
三、当前职业学校校企合作面临的问题
1.政府推进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与管理机制不健全
国家和省级政府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缺失与滞后,以及运行机制不健全是造成校企合作不深人、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目前,政府出面统筹协调校企合作、联合办学、制定人才规划的作用缺位,
没有出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政策法规,致使未能真正建立起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体制和模式。
各级政府在制定区域技能型人才发展规划等方面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不能及时、定期发布行业企业所需技能人才信息,所以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没有针对性,造成职业院校设臵专业与人才培养是“瞎子摸象”。
因此,职业教育的发展呼唤国家和省级政府出台有关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
2.职业院校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能力不强
职业院校的专业设臵、培养方式、课程设臵、教学过程等方面与企业需求不符,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体制机制没有形成。
职业院校自身合作能力不强,产品研发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较弱,缺乏对合作企业的吸引力。
有些职业院校还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缺乏针对性、实践性和职业特色,还没有形与企业岗位职业能力相对应的独立实践教学体系,学生在校所学知识和技能与现代企业要求相差甚远.从而导致职业院校毕业生不能达到顶岗实习的要求。
目前,大多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仅仅停留在企业接收学生实习的浅层次上,没有从培养目标、专业设臵标准、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开发、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与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层次合作。
3.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不足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标,其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源自其经营目标。
有相当部分的企业将参与职业教育视为直接或间接的利益损失,是否参与职业教育的发展,对于企业的投入和收益均不能产生影响,所以,企业在没有相应激励政策和法规约束的机制下,企业并不一定通过直接参与职业教育来获得人力资源。
企业合作意识淡薄,没有把培养人才纳入企业价值链中,把校企合作当成是选择人才的途径,而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不予关注。
企业不愿意与职业院校合作的主要原因:一是给企业增加管理成本。
企业要安排专人管理;企业要安排学生吃住,需要费用,甚至无法解决吃住问题;学生生产效率低,而且在操作中易出废品,增加原材料费用。
二是给企业增加风险。
学生在生产的实际操作中一旦发生事故,企业要承担医疗费或抚恤金等费用。
三是很难保证产品的质量,影响企业
声誉。
4.校企合作的有效模式尚未形成
现在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不能使校企合作变成来自学校和企业自身内在发展的一种动力需要,急需创新校企合作的有效模式。
校企合作由学校和教育部门推进成效甚微,多数是短期的、不规范的、靠感情和人脉关系来维系的低层次的合作,尚未形成统一协调的、自愿的整体行动。
校企合作缺乏有效的合作模式和机制、缺乏校企双方沟通交流的平台,企业利益得不到保证、传统的职业院校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投入政策等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校企之间的合作,校企合作的有效机制模式没有形成。
三、校企合作中值得借鉴的几种模式和案例:
学校为企业培养人才,教职工在企业的作业部、装备部、技术质量部、物管部、综合部承担管理职务,有利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发挥教师知识的优势开发新产品,从而形成教学、科研、新产品开发、实施生产等一套无缝连接的系统,充分体现科技就是生产力,同时学校根据东风有限等大型企业的需要制定培养目标和计划,设计课程,开发新专业,利用本企业优势,包括设备、技术、场地、信息等资源办学。
让学生生动、形象地接受知识,提高技能,我们将企业的生产部和学校的实训科合署办公,学校实训科长兼任企业生产部副部长,学校可根据需要,随时安排学生进厂实习实训。
校企合一,分工协作,相互依存,优势互补。
这样,校企一体化有效地解决了企业人才缺乏与中职学校教学理论脱离实际,学生实习实训与专业不能有效结合的问题,实现校企一体化是我们对中职学校办学新模式的一种探索。
四、进一步实现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校企一体”
针对以上分析的专业特点,我校的校企合作取得了较好的并且结合我校的特点走出了自己的校企合作路子,但是离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校企一体”还是有一段距离,如何缩短,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较为紧迫的问题,时间仅仅给了我们两年的时间,要实现这种校企合作的局面还是需要我们在座的共同努力。
如何做,在这
里提出自己的思考,仅供参考。
(一)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机制的转变和专业对接度的研究
在校企合作工作方面我校现行的机制为以实训就业处牵头系部负责制的做法,在近几年的工作中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的工作的配合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大系部负责制的力度,增强教师尤其是专业教师在校企合作的专业结合度上的主动性和责任感,要围绕专业进一步做好专业和行业对接的研究和实施。
(二)积极与企业结合加大培养模式的共建力度
在学生培养模式方面积极做好专业与行业、学校与企业共建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学校与企业做好共建工作:共建“队伍”。
通过校企共建,着力打造一支新型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积极引进在企业工作的技术专家和技术能手充实教师队伍,扩大“双师型”队伍数量。
另一方面,加强在职教师实践技能的培养。
重点培养具备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潜质的中青年教师,帮助他们尽快成长。
共建“基地”。
按照专业建设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与企业互动,建设一批融实践教学、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考核、职业资格认证与职业素质培养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加大投入,建设高水平的校内实践实训基地和“技能教室”,满足基本的校内实践教学。
有效地吸引企业捐赠设备,使实训室车间化、工厂化。
共建“计划”。
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
通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行业、企业领导和专家参与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或修订工作,认真听取行业、企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由校企合作委员会商定;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臵上,有专业指导委员会参与;在专业理论课教学中,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参与指导;在技能训练和实践环节中,制定校企密切合作、企业全过程参与的人才培养计划,为职业学校培养优秀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共建“课程”。
校企双方按照人才需求设臵课程。
职业学校应紧
紧围绕企业的生产实际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规格标准,大胆进行课程改革,以各专业校企合作委员会为平台,聘请企业领导、技术骨干参与课程改革。
同时对专业进行职业岗位工作分析,按照企业的工作流程、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要求,确定课程结构、选择课程内容、开发专业教材,将企业最需要的知识、最关键的技能、最重要的素质提炼出来,融入课程之中,确保课程建设的质量。
共建“课堂”。
职业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而大多数的职业能力只有在真实的环境和实践中才能形成。
要从行业、企业聘请一大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通过报告、讲座等形式,把来自经营管理第一线的最新知识、最新技术、最新经验传授给学生。
也就是我们的“课改五进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
从而形成校企合作共建课堂、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