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的中医治疗方法
女性偏头痛中医治疗方案

一、引言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以反复发作的头痛为主要特征,常常伴有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症状。
据统计,女性偏头痛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且在月经期、孕期、产褥期等特殊时期症状更为明显。
中医治疗偏头痛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本文将介绍女性偏头痛的中医治疗方案。
二、病因病机中医认为,女性偏头痛的发生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具体表现为:1. 肝郁气滞: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发为偏头痛。
2. 脾胃虚弱:饮食不节,脾胃受损,气血生化不足,导致偏头痛。
3. 肾精不足:肾精亏损,髓海空虚,不能滋养脑窍,导致偏头痛。
4. 外感风邪:感受外邪,邪气侵犯头部,导致偏头痛。
三、中医治疗方案1. 中药内治(1)肝郁气滞型治法:疏肝解郁,活血止痛。
方剂:柴胡疏肝散加减。
药用柴胡、白芍、当归、川芎、香附、甘草等。
(2)脾胃虚弱型治法:健脾益气,和胃止痛。
方剂:六君子汤加减。
药用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半夏、陈皮等。
(3)肾精不足型治法:补肾益精,养血止痛。
方剂:左归丸加减。
药用熟地黄、山药、枸杞子、山茱萸、鹿角胶、龟板胶等。
(4)外感风邪型治法:疏风散寒,通络止痛。
方剂:川芎茶调散加减。
药用川芎、白芷、荆芥、防风、羌活、细辛等。
2. 中药外治(1)中药熏蒸选用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功效的中药,如川芎、白芷、细辛等,煎煮后进行头部熏蒸,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2)中药敷贴选用具有温经散寒、活血止痛功效的中药,如吴茱萸、川芎、白芷等,制成药饼敷贴于头部,每日1次,每次4-6小时。
3. 针灸治疗(1)体针选取头部穴位,如百会、风池、太阳、合谷、足三里等,采用泻法,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2)耳针选取耳穴,如神门、头痛点、皮质下、肝、脾、肾等,采用压丸法,每日1次,每次5-10分钟。
4. 推拿按摩选用头部穴位,如百会、风池、太阳、合谷等,采用揉、按、拿、搓等手法,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偏头痛的中药治疗偏方 中医治疗偏头痛的偏方

偏头痛的中药治疗偏方中医治疗偏头痛的偏方各种头痛症的中药治疗偏方一,偏头痛:多见于女性,常于青春期起病,呈周期性发作,更有部分病人的头痛与月经周期有密切关系,典型发作前病人常常先有嗜睡,倦怠,忧郁感,并可能在眼前出现闪光,暗点还可出现面,唇,肢体麻木,失语等,这些先兆症状大约经过20-30分钟后消退,然后出现剧烈头痛,痛得好像钻子钻和针刺一样,这种头痛常常偏于一侧,常从眼眶或前额部开始,向半侧部扩展,也可遍及整个头部,头痛发作持续数小时或数日后逐渐减轻,常常在入睡后完全缓解,可用下列方剂治疗:①葛根片(每片含葛根素100毫克),每次5片,一日三次,开水吞服,边服两个月以上。
②柴胡12克,白芍30克,川芎30克,白芷12克,扞附10克,杏仁10克,细辛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③防风通圣丸(成药),照说明服用。
④山羊角(刮屑)20克,川芎6克,制川乌3克,白芷6克,水服,每日一剂。
⑤萝卜汁(加少量冰片)滴鼻。
二,高血压头痛:这种头痛是高血压病人的常见症状,头痛常为深部搏动样钝痛,有时伴有头部紧压感,痛的部位常在额部和枕部,头痛程度常与血压突然升高有关,对高血压头痛可用下列方剂治疗:①六味黄酮茶(成品食用茶,每袋4克),视血压情况每日一到三袋,95度开水冲饮,六味黄酮茶降血压,降血脂,降血液粘稠中草药的茶,对高血压引起的头痛,头晕,头胀效果明显。
②天麻钩藤饮:天麻10克,钩藤20克,夜交藤30克,石决明30克,炒山栀10克,黄芩10克,牛膝10克,杜仲12克,益母草30克,寄生30克,茯神10克。
三,头部器官及邻近组织病变所致的头痛又分为:眼源性头痛,耳拳性头痛,鼻或鼻窦炎症引起的头痛,齿源性头痛,颈锥病引起的头痛。
1,眼源性头痛:青光眼引起的头痛可用下列方剂治疗:①羌活12克,防风12克黄芩10克,甘草10克,白芷10克,藁本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②龙胆草10克,蔓荆子10克,牛膝10克,扞附12克,茺蔚子10克,赤芍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中医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评估

中医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评估近年来,偏头痛成为困扰许多人的常见疾病。
除了传统的西医药物治疗外,中医针灸被广泛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替代疗法。
本文将对中医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进行评估。
一、中医针灸治疗偏头痛的原理和方法中医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理论基础是中医学经络理论和气血循环观念。
针灸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施加适度的刺激,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消除病因和病机,从而达到治疗偏头痛的目的。
中医针灸治疗偏头痛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针刺、艾灸、拔罐等。
在针刺疗法中,针刺的部位通常选择在头部、颈部和背部的经络上,通过调节特定穴位的气血循环来改善偏头痛的症状。
二、中医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评估方法评估中医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疗效需要结合客观指标和主观感受两方面的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评估方法:1.临床症状评估:通过观察病人的疼痛程度、疼痛区域、疼痛持续时间等症状,来评估中医针灸治疗的效果。
一般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表(VAS)或疼痛程度量表(NRS)进行评估。
2.生活质量评估: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对偏头痛的影响程度,如疼痛对工作、学习和家庭生活的干扰程度等。
常用的工具包括偏头痛生活质量问卷(Migrain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MSQ)等。
3.再发率评估:针对疗效追踪和长期效果评估,统计病人在一定时间内再次发生偏头痛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以判断中医针灸治疗的长期疗效。
三、中医针灸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与实践近年来,中医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
许多临床研究证实了中医针灸治疗偏头痛的良好效果。
一项针对偏头痛患者进行的随机对照研究发现,在中医针灸治疗组中,疼痛程度和频率得到了显著改善,相比于对照组,治疗组的生活质量也有所提高。
此外,一些荟萃分析和综述研究也支持中医针灸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中医针灸能够显著减轻偏头痛的疼痛程度,缩短疼痛持续时间,并降低疼痛的再发率。
治疗偏头痛的土方法

治疗偏头痛的土方法
首先,艾灸是一种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对于缓解偏头痛症状也有一定的效果。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燃烧艾草,产生热量刺激穴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头部的疼痛感。
艾灸的方法简单易行,可以在家中自行操作,但需要注意艾灸的时间和温度,以免造成烫伤。
其次,中草药泡脚也是一种常见的土方法。
泡脚可以通过足底穴位的刺激,促
进全身的血液循环,缓解头部的疼痛感。
在泡脚水中加入一些具有舒筋活络、理气止痛功效的中草药,如川芎、当归等,可以增强泡脚的疗效。
泡脚的时间一般为
20-30分钟,水温以能承受的舒适温度为宜。
另外,按摩也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土方法。
通过按摩头部的特定穴位,可以缓解
头部的疼痛感。
常用的按摩穴位包括太阳穴、百会穴等,可以通过指压、推拿等方式进行按摩。
按摩的力度要适中,避免造成头部的不适感。
每天坚持按摩头部数分钟,可以有效缓解偏头痛症状。
此外,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对缓解偏头痛症状有一定的帮助。
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合理安排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和食用刺激性食物。
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身体的健康和活力。
总之,治疗偏头痛的土方法虽然简单,但却有着一定的疗效。
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可以结合这些土方法,缓解偏头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当然,如果偏头痛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还是建议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治疗和指导。
希望大家都能够远离偏头痛的困扰,过上健康快乐的生活。
偏头痛中医病案

偏头痛中医病案
患者,女,32岁。
头痛已有多年,每次发作头痛剧烈,常伴随恶心、呕吐、眼花、视物模糊等症。
体检发现患者体质较虚弱,常感疲乏乏力,
手足发凉,面色苍白,气短懒言。
中医诊断:本病为肝肾亏虚,血瘀阻络所致。
治疗方案:以活血化瘀、调养肝肾为治疗原则。
方药:六味地黄丸、丹参饮子、桂枝茯苓丸、四物汤等,逐步排毒、
养阴、通经。
治疗效果:经过1个月的中药治疗,患者头痛频率明显降低,疼痛程
度减轻,伴随症状也得到了缓解。
经过三个月的治疗,患者头痛几乎停止
发作,体质得到了恢复。
并且患者还不再感到疲乏乏力、手足发凉、面色
苍白、气短懒言等不适症状。
头部针灸缓解颈部疼痛和偏头痛

头部针灸缓解颈部疼痛和偏头痛头部针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刺激头部特定穴位,以缓解颈部疼痛和偏头痛。
这种疗法已经被广泛认可,并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应用。
头部针灸的原理是通过刺激头部上的穴位来调节人体的气血流动,恢复身体的平衡。
颈部疼痛和偏头痛常常是由于颈椎僵硬、头部血液循环不畅等原因引起的。
头部针灸可以促进气血的循环,舒缓局部肌肉的紧张,从而减轻症状。
头部针灸的穴位选择因人而异,常见的穴位包括百会穴、风池穴、颊车穴等。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上,风池穴位于颈椎第一和第二椎骨之间,颊车穴位于耳廓上方。
在实施头部针灸前,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症状确定合适的穴位,然后使用针灸针进行刺激。
头部针灸的疗程长短因人而异,一般需要多次治疗才能达到显著的效果。
每次治疗一般持续15-30分钟,每周进行1-2次,连续几周。
治疗过程中,患者通常会感到轻微的针刺感和局部酸胀感,但多数患者都可以接受。
头部针灸的治疗效果可能会有所延迟,一般需要3-4次治疗后才能明显缓解颈部疼痛和偏头痛。
除了头部针灸,患者还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方法来达到更好的效果。
例如,保持良好的坐姿、正确使用电脑和手机等,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此外,适量的运动、良好的休息和饮食习惯也对减轻颈部疼痛和偏头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虽然头部针灸在缓解颈部疼痛和偏头痛方面表现出良好的疗效,但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
因此,在接受头部针灸治疗前,患者应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评估治疗的适用性,并据此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总结起来,头部针灸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颈部疼痛和偏头痛的中医疗法。
通过刺激头部穴位,可以促进气血流动,缓解颈部疼痛和偏头痛。
然而,患者在接受头部针灸治疗前应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并结合其他治疗方法来获得更好的疗效。
只有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头部针灸,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偏头痛(中医)的治疗方法和用药

偏头痛(中医)的治疗方法和用药【证治方药】(一)肝寒血凝1,临床表现:单侧或双侧头痛,遇阴冷气候或下雨天而发作,伴有搏动感。
面色苍白或无华,四肢不温或逆冷,发怍前则伴有恶心呕吐、吐出清涎。
舌质淡润,苔薄白,脉沉弦或微细。
2,病因病机:寒性收引,肝脉凝滞。
气血闭阻,络脉不通。
3,治法:温通肝经,散寒止痛。
4,方剂:当归四逆汤(《伤寒论》)加减。
药物:全当归10~30g,桂枝10g。
白芍15~30g,细辛3~5g。
通草10g,生姜6~10g,大枣5~10枚,炙甘草5~10g。
方义:当归、白芍和血调营,桂枝、细辛温通散寒,生姜、大枣和胃,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加减:恶心呕吐,吐清诞,头痛引段头顶部者,加吴茱萸,法半夏温肝降气。
即合吴茱萸汤(《伤寒论》)用;若呕吐酸苦水,口苦心烦者,加吴茱萸、黄连温肝清胃,即合左金丸(《丹溪心法》)用。
寒则痛甚,剧痛不止,四肢冷者加淡附子、干姜温阳散寒,即合四逆汤(《伤寒论》)用。
5,变通法:若见头痛以巅顶为明显,呕吐涎沫,舌淡,脉弦者,可直接用吴莱萸汤(《伤寒论》)合小半夏汤(《金匮要略》)。
用上述主方效验后,宜续于主方加川芎、地黄等养血药,即当归四逆汤合四物汤(《和剂局方》),以巩固疗效。
(二)肝火上炎1,临床表现;头痛如裂,伴头胀头晕,视物不清,两目闪光。
面红目赤,口苦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胸胁乳房胀痛,大便秘结,小便黄。
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2、病因病机:情志不遂,饮食偏嗜辛辣燥热或酒、茶、咖啡等,肝气失于疏泄条达,素体偏于火热内盛,郁而化热,肝火上炎,上扰清空。
3,治法:清泄肝火,兼以缓肝止痛。
4,方剂;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加减。
药物:龙胆草6~10g,栀子1垤,黄芩l0g,柴胡5~10g,当归10~15g,生地黄l0~15g,泽泻10~15g,车前子10~15g,生甘草10g。
方义:龙胆草、栀子、黄芩清肝泄火,当归、生地养血和营;泽泻、车前子利小便,使热由下泄;柴胡疏肝,甘草缓急。
中医治疗偏头痛有哪些有效的方法?

中医治疗偏头痛有哪些有效的方法?偏头痛在临床上是常见病症,这种病症迁延时间长,病情复发率高,是临床上的难治性疾病。
患者发生偏头痛后,这种病症不仅会影响患者身体健康,还会导致其工作和生活受影响,因此,偏头痛对患者危害性大,需要临床医生采取积极治疗措施,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健康。
临床上对偏头痛患者治疗时,主要采用西药治疗,西药的优点是显效快,能够快速帮助患者缓解疼痛。
但是西药治疗后复发率高,并且偏头痛治疗时间长,患者长期使用西药治疗后副作用大,影响患者用药治疗安全。
为了解决西药治疗存在问题,可以在临床上结合中医治疗,中医不仅副作用小,而且能够从根源治疗疾病,并且治疗方式较多,能够帮助患者减少病症复发。
因此下文中主要介绍中医治疗偏头疼的方式,以期能够帮助患者有效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1.偏头疼病因病机中医认为,偏头痛病症属于头风范围,其病症引起原因中,以患者正气不足,外邪入侵,引起患者气血淤堵,经络不畅,因此中医中有痛则不通理论,所以患者疼痛主要原因是血气不通引起。
根据中医治疗理论,以活血化瘀为主要的治疗原则。
引起疾病原因和肝脏、肾脏、脾脏等有关系。
其主要的发病机理是以上器官虚弱,导致身体机理失调,出现血液淤堵,脑组织细胞失去滋养,脑组织经络失养引起经络不通,出现偏头痛疾病[1]。
2.中药内服治疗偏头痛方式中医认为偏头痛与肝关系密切,将反复发作的偏头痛归为头风或内伤头痛,治疗重点为调肝气,临床常用的方子为四逆散,即柴胡、白芍、枳壳、甘草四味药;患者出现肝阳上亢时应加入天麻、钩藤等药物;肝火上延时应在疏肝的基础上加入桑叶、菊花或栀子来清肝火;伴有痰湿的患者应加用平胃散,即陈皮、苍术、厚朴类药物;痰热的患者可以用黄连温胆汤;血瘀的患者可以合用桃红四物汤,即血府逐瘀汤。
王清任的《医林改错》记载,对于没有表证、里证,忽犯忽好,其他方子不能治疗的头痛,也可以使用血府逐瘀汤,同时临床上用血府逐瘀汤治疗血瘀头痛的效果也很好;偏虚的头痛主要以补益气血为主,常用方子包括加味四物汤;偏阳虚的患者可以加入附子、细辛、桂枝类药物;偏气虚的患者可以在四物汤的基础上加人参、黄芪、红景天;偏阴虚的患者可以适当加入滋阴的药物,如女贞子、旱莲草等[2]。
中医中药治疗偏头痛

中医中药治疗偏头痛1.川芎,浸于500毫升酒中,每次20~30毫升,每日3次,一般用药5~6次后即可见效。
亦可将川芎研为细末,每日两次冲服,连用7~10天。
川芎有疏风活血、行气通络止痛之功,为治疗头痛的首选药之一。
2.越鞠丸,每日3次,连服1~2个月。
越鞠丸能解六郁,方中大黄、栀子导滞以降火泻火,川芎、白芷疗头目之痛,故治偏头痛有效。
3.白芷研为细末,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连用7~10天。
白芷芳香解表,祛风止痛,对偏头痛治疗效果较好。
4.葛根,水煎分两次服,连用10~15天。
葛根发表解肌,升阳解痉,用于偏头痛的治疗,效果较好。
5.全蝎适量研为细末,每次取少许置于太阳穴,以胶布封固,每日换药1次,连用3~5天。
全蝎祛风止痉,可用于偏头痛治疗。
6.复方当归注射液每次2毫升,每日2次,肌肉注射,3天为1疗程。
用药3~5个疗程后可获显效。
当归注射液能补血、和血、行气开郁、活血止痛,改善血液循环,故对治疗偏头痛有效。
辨证论治口服汤药是临床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虽然口服汤药比较麻烦,但医生可以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辨别寒热虚实,开具针对性较强的中药处方,诊疗个体化,这也是中医药的长处。
因此,对于反复发作的偏头痛病人可以选择中药汤剂治疗。
很多病人头痛发作时来医院看病,而头痛缓解后就停止治疗,难以坚持服药,这样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疗效,头痛可能再次袭来。
中医治疗偏头痛一般从肝风、痰浊、血淤等方面辩证论治。
如肝阳上亢,风火为患的“头风”,多表现为突然头痛,呈跳痛或胀痛,疼痛剧烈,伴有恶心呕吐,口干口苦等,可选用羚羊角汤为基本方进行治疗,药物选用羚羊角粉、钩藤等。
对于头痛时手足发凉,遇冷加重,恶心呕吐,舌质淡者,一般为虚寒证,可用吴茱萸汤治疗。
不同证候要选用不同的方药治疗,一般是寒证用热药,热证用寒药。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偏方】偏头痛中医效验良方(含单方及外用方)

【偏方】偏头痛中医效验良方(含单方及外用方)西医认为,偏头痛是由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和某些体液物质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发作性疾病,常因情绪紧张或风寒刺激,使调节血管运动的神经功能失调,反射的引起头部某些小动脉痉挛或扩张,产生搏动性头痛,属中医'内伤头痛'范畴。
方一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主治】:偏头痛,头痛反复发作5个月以上,间隔期一切正常,体检正常,且大多有偏头痛家庭史,排除颅内炎症、占位病变、高血压、脑外伤、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所致各种头痛。
【方药】:法半夏10g,白术10g,天麻10g,陈皮10g,云茯苓10g,甘草5g,红花10g,川芎10g,僵蚕10g,葛根15g,蔓荆子10g,蜈蚣1条。
【加减】:呕吐、恶心明显者加竹茹6g、苏叶8g,觉全身火热者加石膏15g、知母10g,有头痛先兆者加胆南星8g,忧郁眠差者加酸枣仁10g、柏子仁10g,与月经有关者加熟地15g、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0g。
【用法】:上方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5天为一疗程。
【编按】:方中天麻、法夏、陈皮、茯苓健脾化痰,解痉祛风;红花、川芎活血祛风止痛;僵蚕、蜈蚣化痰通络;葛根升清阳,使清浊得分。
本方能化痰引瘀,气血兼治,故能取得明显疗效。
84例患者治疗1~3个疗程后,治愈(5天内头痛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44例,好转(5天内疼痛基本消失,随访半年偶有发作,再应用本方症状迅速控制者)3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0.4%。
方二穴位埋线【主治】:偏头痛,具有反复发作性,搏动性,偏于一侧,再遇紧张或风寒刺激而诱发。
【方法】:将1号铬制免煮型医用外科羊肠线,剪成1cm或2cm 长线段。
主穴取外关、合谷。
配穴:伴心烦郁怒,脉弦数加太冲;胸闷,恶心,脉弦滑加丰隆;面色晦暗,脉弦细加阿是穴;少气懒言,心悸,少寐,脉细者加足三里。
使用自制埋线针,万福金安液浸泡消毒,选好穴位,做好标记,常规消毒,1%利多卡因表皮局麻,取一段羊肠线,用埋线针将肠线顶入穴内,埋入肌层,查看针孔,无线头外露,立即贴上创可贴,保护针孔。
头痛(头部疼痛)中医诊疗方案

头痛(头部疼痛)中医诊疗方案引言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不良影响。
中医学认为,头痛是由于气血不畅、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导致的。
本文介绍了一些中医诊疗方案,希望能对头痛治疗有所帮助。
中医诊断中医诊断头痛时,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等信息。
常见的头痛类型包括:1. 阵发性头痛:多见于偏头痛和紧张型头痛。
2. 慢性头痛:多见于颈源性头痛和颅内疾病引起的头痛。
3. 特发性头痛:原因不明,没有明显的病因。
中医治疗方案中医治疗头痛主要通过调理气血、平衡脏腑功能来缓解症状。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案:1. 针灸疗法:通过在特定穴位施针,调理气血运行,缓解头痛症状。
2. 艾灸疗法:将艾绒燃烧后对患者的特定穴位进行温灸,促进气血流通,缓解头痛。
3. 中药治疗:中药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配方使用,以调理身体的功能,缓解头痛症状。
4. 推拿按摩:通过按摩头部和颈部的特定穴位,促进气血流通,缓解头痛。
注意事项在进行中医治疗头痛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寻求合格的中医医生的指导和治疗。
2. 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制定。
3. 西医诊断结论对于头痛的治疗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结论中医治疗头痛的诊疗方案多种多样,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合理选用。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惯、饮食结构以及适量运动,以维持身体的健康。
同时,也建议患者在治疗期间密切关注病情的变化,并随时与医生进行沟通和咨询。
>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如有需要,请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治偏头痛天下第一妙方(附家传秘方)

治偏头痛天下第一妙方(附家传秘方)治偏头痛天下第一妙方(附家传秘方)此方出自京师名医之手,本人在北京进修时偶得,临床使用多年,在治疗各类顽固性头痛及三叉神经痛尤其是使用各种止痛剂麻醉剂无效的患者疗效神奇,屡试不爽。
现忍痛奉献给广大同仁,强烈要求顶起!川穹28g 当归18g 细辛5g(后下)大蜈蚣2条(焙干研末冲服)头部冷痛(遇冷风或气温变低痛重)加白芷20g头部热痛(闷热时痛重)加甘菊20g苍耳子18g头痛剧烈如针扎火烤加白僵蚕18g生石膏25g三叉神经痛加生白芍20g白芥子12g白芷15g后头痛加羌活20g前头痛加白芷18g偏头痛左侧加柴胡20g右侧加生白芍18g头顶痛加藁本18g每日一剂4~5剂便愈,病史长者可加服3剂。
止痛散治偏头痛处方:川芎30g,赤芍30g,天麻20g,全蝎10g,蜈蚣2条,石决明30g,白芍30g,钩藤20g,龙齿20g,白芷15g,甘草10g。
上药共研细末,装入胶囊,每粒胶囊含0.3g生药,每次服4粒,每日3次。
方解:偏头痛属祖国医学“头风”范畴,其病因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但不外由瘀、风、痰、火、寒、虚导致脉络瘀阻,不通则痛,或脉络失养,不荣则痛。
本人用自拟消痛散胶囊治疗偏头痛疗效较佳。
其中川芎辛温入少阳、厥阴经,其性升散,行血中之气,祛血中之风,上行头目,下达血海,既可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又可助清阳之气而利窍,还可引诸药上行头目,直达病所;赤芍凉血活血,祛瘀止痛;天麻平肝熄风止痛;钩藤、石决明熄风平肝清热;全蝎、蜈蚣搜风通络,解痉止痛,解毒散结;龙齿镇静安神;白芷辛温芳香,上达通窍,散风寒,化湿浊,祛风通络止痛;白芍平肝敛阴养血,缓急止痛,既可柔肝解郁除烦,又能防止川芎等辛散之品升散太过伤阴,甘草调和诸药配白芍酸甘化阴,缓急止痛。
全方奏活血通络、祛风止痛、平肝潜阳之功。
献一家传秘方专治各种痛的,可以说是马上就止痛了但不是治病用的,就是说不能根治,我自亲试过的,小时候牙痛的厉害爷爷就去药铺弄些药回来弄碎了然后让我用鼻子吸一下,我记得当时吸了二下的,没半分钟牙都不痛了。
偏头痛的中医治疗方剂

偏头痛的中医治疗方剂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头痛类型,中医治疗偏头痛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中医认为偏头痛多与肝阳上亢、气血失调、痰湿内阻等因素有关。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中医治疗偏头痛的方剂:1. 平肝息风方:适用于肝阳上亢引起的偏头痛。
方剂组成包括:- 钩藤 15g- 菊花 15g- 石决明 15g- 龙骨 15g- 牡蛎 15g- 川芎 10g- 白芍 10g- 甘草 6g2. 疏肝解郁方:适用于情绪抑郁导致的偏头痛。
方剂组成包括:- 柴胡 10g- 白芍 15g- 郁金 10g- 川芎 10g- 香附 10g- 枳壳 10g- 甘草 6g3. 活血化瘀方:适用于血瘀型偏头痛。
方剂组成包括:- 红花 10g- 当归 15g- 川芎 10g- 桃仁 10g- 丹参 15g- 地龙 10g- 甘草 6g4. 化痰开窍方:适用于痰湿内阻型偏头痛。
方剂组成包括:- 半夏 10g- 天麻 10g- 白术 15g- 茯苓 15g- 陈皮 10g- 甘草 6g5. 益气养血方:适用于气血两虚型偏头痛。
方剂组成包括:- 黄芪 15g- 当归 15g- 白芍 15g- 熟地黄 15g- 川芎 10g- 甘草 6g6. 温阳散寒方:适用于阳气不足型偏头痛。
方剂组成包括:- 桂枝 10g- 细辛 3g- 白芷 10g- 川芎 10g- 甘草 6g在使用上述方剂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适当的调整,并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中医治疗偏头痛注重整体调理,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应结合饮食、情志、生活习惯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治疗。
名中医治偏头痛十一个秘方

名中医治偏头痛十一个秘方治偏头痛秘方(11首)7.1三生祛痛方【来源】蒲辅周,《蒲辅周医疗经验》【组成】生乌头、生南星、生白附子各等分。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备用。
每次服用30克,以连须葱白7茎,生姜15克,切碎共捣烂如泥,入药未和匀,用软布包好蒸热,包敷在痛处,每1〜2日换药1次。
【功用】祛寒止痛。
【方解】本方原名“三生饮,,,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原方有木香而无葱白,内服治卒中不识人,痰厥、气厥及气虚眩晕。
蒲老另辟新径,改内服为外敷,以治偏风头痛, 收效颇捷。
方中“三生”不经炮制,药力迅猛,有较强的祛寒止痛作用;葱姜辛辣、温经通络,不仅有散寒之功,而且能助“三生”药效的发挥。
热敷患处,药力直达病所,故能解除患者头痛之苦,获效于顷刻之间。
【主治】偏风头痛,久治不愈者。
【疗效】屡用效捷,多1次痛止。
7.2陈氏头痛散【来源】陈维国,《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天麻、当归尾、白菊花、白芷、川芎、丹参各12克,红花10克,桃仁6克,生地10克,茯苓、白芍、蔓荆子各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活血祛瘀,驱风镇痛。
【方解】方中当归尾、川芎、丹参、桃仁、红花、芍药、生地活血祛瘀;天麻、白菊花、蔓荆子、白芷驱风止痛;茯苓安正气,合而用之共奏活血祛瘀、驱风镇痛之功,因药对病机,故用之效若浮鼓。
【主治】偏头痛,痛有定处。
【疗效】治疗62例,痊愈24例,显效28例、有效10例。
有效率达100%。
服药最多为25 剂、最少为5剂。
7.3养血祛风汤【来源】王育群,《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当归、川芎各30克,细辛5克,蔓荆子、辛夷花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养血祛风。
【方解】方用当归、川芎养血祛风,重用取其强效为主药、辅以细辛、蔓荆子、辛夷花治头痛之专药,载药上行,以增强祛风止痛之功。
诸药相配,相得益彰,故用之多效。
【主治】偏头痛。
【加减】血虚生风头痛加白芷10克,生甘草5克,钩藤、潼蒺藜各15克,地龙10克,川牛膝15克;血虚风疹头痛加云苓15克,生甘草5克,钩藤15克,白芷、蝉蜕、白术、木香、防风、丹皮各10克,白蒺藜15克;血虚挟湿头痛加白芷、苍术、荷顶、升麻、木香、苏梗各10克,生甘草5克,中风之渐头痛加白芷、炙甘草各10克,枣仁20克,钩藤15克,僵蚕、地龙、黄芪各10克,白蒺藜、川牛膝各15克;瘀血头痛加地龙10克,川牛膝15克,自然铜30克,白芍10克,枣仁15克,莪术,僵蚕各10克,生甘草5克,焦山楂30克。
中医如何在偏头痛中发挥作用

中医如何在偏头痛中发挥作用偏头痛,这一令人困扰的疾病,常常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它可能突然发作,让人头痛欲裂,影响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
在现代医学不断发展的今天,中医在偏头痛的治疗中也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中医认为,偏头痛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首先是外感因素,如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侵袭人体,导致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头痛。
其次是内伤因素,如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逸失度、久病体虚等,影响了脏腑的功能,使得气血失调、阴阳失衡,进而产生偏头痛。
从中医的经络学说来看,偏头痛与头部的经络循行密切相关。
例如,少阳经、阳明经、太阳经等经络在头部的分布区域,当这些经络出现气血阻滞、经气不利时,就容易发生偏头痛。
中医治疗偏头痛的方法丰富多样,且因人而异,注重个体差异和整体调理。
中药治疗是常见的方法之一。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质和病因进行辨证论治,开具相应的方剂。
比如,对于肝郁气滞型的偏头痛患者,可能会使用逍遥散加减,以疏肝理气、活血止痛;对于风寒侵袭型的患者,可能会用川芎茶调散来疏风散寒、通络止痛。
针灸治疗在偏头痛的治疗中也具有显著效果。
通过针刺头部及身体的相关穴位,如太阳穴、风池穴、合谷穴等,可以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疏通经络,达到止痛的目的。
而且,针灸还能调整人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改善身体的整体状态。
推拿按摩也是中医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手段之一。
通过按摩头部、颈部和肩部的肌肉和穴位,可以缓解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头痛症状。
比如,按摩风池穴可以疏风清热、开窍镇痛;按摩肩井穴能够放松肩部肌肉,改善气血流通。
除了上述直接的治疗方法,中医还强调生活方式的调整和预防。
在情志方面,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紧张、焦虑和愤怒,因为不良情绪容易导致肝气郁结,进而诱发偏头痛。
饮食上,要注意规律、均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饮酒、吸烟等不良习惯。
同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名中医治偏头痛十一个秘方

名中医治偏头痛十一个秘方治偏头痛秘方(11首)7.1三生祛痛方【来源】蒲辅周,《蒲辅周医疗经验》【组成】生乌头、生南星、生白附子各等分。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备用。
每次服用30克,以连须葱白7茎,生姜15克,切碎共捣烂如泥,入药未和匀,用软布包好蒸热,包敷在痛处,每1~2日换药1次。
【功用】祛寒止痛。
【方解】本方原名“三生饮”,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原方有木香而无葱白,内服治卒中不识人,痰厥、气厥及气虚眩晕。
蒲老另辟新径,改内服为外敷,以治偏风头痛,收效颇捷。
方中“三生”不经炮制,药力迅猛,有较强的祛寒止痛作用;葱姜辛辣、温经通络,不仅有散寒之功,而且能助“三生”药效的发挥。
热敷患处,药力直达病所,故能解除患者头痛之苦,获效于顷刻之间。
【主治】偏风头痛,久治不愈者。
【疗效】屡用效捷,多1次痛止。
7.2陈氏头痛散【来源】陈维国,《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天麻、当归尾、白菊花、白芷、川芎、丹参各12克,红花10克,桃仁6克,生地10克,茯苓、白芍、蔓荆子各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活血祛瘀,驱风镇痛。
【方解】方中当归尾、川芎、丹参、桃仁、红花、芍药、生地活血祛瘀;天麻、白菊花、蔓荆子、白芷驱风止痛;茯苓安正气,合而用之共奏活血祛瘀、驱风镇痛之功,因药对病机,故用之效若浮鼓。
【主治】偏头痛,痛有定处。
【疗效】治疗62例,痊愈24例,显效28例、有效10例。
有效率达100%。
服药最多为25 剂、最少为5剂。
7.3养血祛风汤【来源】王育群,《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当归、川芎各30克,细辛5克,蔓荆子、辛夷花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养血祛风。
【方解】方用当归、川芎养血祛风,重用取其强效为主药、辅以细辛、蔓荆子、辛夷花治头痛之专药,载药上行,以增强祛风止痛之功。
诸药相配,相得益彰,故用之多效。
【主治】偏头痛。
【加减】血虚生风头痛加白芷10克,生甘草5克,钩藤、潼蒺藜各15克,地龙10克,川牛膝15克;血虚风疹头痛加云苓15克,生甘草5克,钩藤15克,白芷、蝉蜕、白术、木香、防风、丹皮各10克,白蒺藜15克;血虚挟湿头痛加白芷、苍术、荷顶、升麻、木香、苏梗各10克,生甘草5克,中风之渐头痛加白芷、炙甘草各10克,枣仁20克,钩藤15克,僵蚕、地龙、黄芪各10克,白蒺藜、川牛膝各15克;瘀血头痛加地龙10克,川牛膝15克,自然铜30克,白芍10克,枣仁15克,莪术,僵蚕各10克,生甘草5克,焦山楂30克。
中药适应症及使用说明缓解头痛与偏头痛的中药方剂介绍

中药适应症及使用说明缓解头痛与偏头痛的中药方剂介绍头痛和偏头痛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疾病,给患者带来很多不便和痛苦。
除了西药的治疗方法外,中药方剂也被广泛应用于缓解头痛和偏头痛的治疗中。
中药以其独特的临床疗效及中长期的安全性备受关注。
本文将介绍几种经典的中药方剂,用于缓解头痛和偏头痛症状。
一、逍遥散逍遥散是中医常用的缓解头痛和偏头痛症状的方剂之一。
它的适应症主要包括头晕头痛、经期偏头痛等。
逍遥散中的主要成分有川芎、丹参、川芎、川断、苏子、佩兰等。
这些草药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止痛的作用,能够缓解头痛和偏头痛引起的不适感。
使用逍遥散的方法是将10克逍遥散加入适量的开水中冲泡,每日3次,每次2g。
饭前或饭后30分钟服用。
逍遥散一般使用3-4周,即可获得明显的缓解头痛和偏头痛症状的效果。
二、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饮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用于缓解头痛和偏头痛症状。
适应症主要为头晕头痛、经痛引起的偏头痛等。
天麻钩藤饮的主要草药成分有天麻、钩藤、赤芍等。
这些草药能够清热降气、活血化瘀,从而舒筋活络、缓解头痛和偏头痛的症状。
使用天麻钩藤饮的方法是将10g天麻钩藤饮加入适量的开水中冲泡,每日3次,每次2g。
饭前或饭后30分钟服用。
天麻钩藤饮一般使用3-4周,即可获得明显的缓解头痛和偏头痛症状的效果。
三、穴络通合剂穴络通合剂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用于缓解头痛和偏头痛症状。
适应症主要为头晕头痛、经痛引起的偏头痛等。
穴络通合剂的主要草药成分有丹参、川芎、川断、白芍等。
这些草药能够活血化瘀、舒筋活络,从而缓解头痛和偏头痛的症状。
使用穴络通合剂的方法是将10g穴络通合剂加入适量的开水中冲泡,每日3次,每次2g。
饭前或饭后30分钟服用。
穴络通合剂一般使用3-4周,即可获得明显的缓解头痛和偏头痛症状的效果。
总结:中药方剂在缓解头痛和偏头痛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逍遥散、天麻钩藤饮和穴络通合剂都是常用的中药方剂,能够通过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作用缓解头痛和偏头痛带来的不适。
偏头痛中医偏方和药方

偏头痛中医偏方和药方偏头痛以年轻女性较易患,是一种阵发性、发作性的头痛。
偏头痛中医偏方和药方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偏头痛中医偏方和药方,欢迎阅读。
偏头痛中医偏方和药方一偏头痛表现为头部一侧疼痛。
藁本、苦丁茶各6克,鲜荷叶15克。
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细辛3克,白芷6克,菊花10克。
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全蝎、生地龙、甘草各10克。
共研细末,每次3克,每日3次,以开水送服。
肝阳头痛表现为心烦喜怒、口苦咽干、眩晕恶心、小便黄、头胀痛。
天麻10克,钩藤6克,石决明15克。
水煎,分2~3次服,每日1剂。
龙胆草10克,炒栀子、炒黄芩各6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夏枯草30克(编者注:夏枯草的常用量为10~15克),水煎,当茶饮。
菊花、决明子各10克。
开水冲泡,每日当茶饮。
气血虚头痛表现为头痛目眩、面色苍白、唇甲无华、饮食无味。
黄芪30克,当归10克,白芷6克。
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川芎3克,白附子1个,葱白15克。
先将川芎、白附子研成细末,然后将葱白捣烂,与药粉调成糊状,贴在太阳穴上。
二专家介绍,大多数偏头痛患者脑组织中的镁含量偏低。
镁是人体细胞内液中一种重要的离子成分,能抑制神经兴奋,调整血管张力等,所以偏头痛患者平时应多吃些含镁丰富的蔬菜、水果;小麦、荞麦面等谷类;黄豆、蚕豆、豌豆等豆类;以及雪里红菜、香菇、紫菜、核桃、桂圆、桃子、花生等。
下面介绍几则偏头痛食疗。
1、姜桔汤生姜、桔皮各。
将生姜切片,桔皮研末,放入砂罐,加适量水,文火煎煮15分钟,滤去药渣,早、中、晚饭前分三次服用。
能化浊祛痰,温胃、止痛、止呕。
2、枸杞蒸蛋鸡蛋2个,枸杞,熟猪油,精盐,酱油等。
将鸡蛋放入碗中打散成蛋糊,加入用热水浸泡过的枸杞,蒸10~15分钟,加猪油食用。
3、葱豉茶淡豆豉、薄荷、栀子仁各,葱白(去须),荆芥,生石膏(捣碎)。
放砂罐内,加水两大碗,煎取1碗,滤去药渣,再下茶叶,煮沸,分2次温服。
可解表清里,疏风清热。
治疗偏头痛 中医有妙招

治疗偏头痛中医有妙招中医把以反复发作为主要特征的偏头痛叫做“头风”。
中医认为,头风的病位在经络、气血及脑髓。
该病是由肝阳上亢、痰瘀互结而致清阳不升、浊邪上犯、清窍失养或因起居失常、坐卧受风、感受外邪所致。
其疼痛的性质多为跳痛、刺痛、胀痛或隐痛等。
每次头痛发作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
若要治疗该病,应从肝风、痰浊、血瘀等方面进行辨证论治。
具体的治疗方法是:一、服用汤药服用汤药虽然比较麻烦,但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出具有针对性的中药处方,从而做到诊疗个体化。
如偏头痛发作时伴有恶心呕吐、口干口苦等症状的患者多由肝阳上亢、风火上扰头目所致。
此类患者可选用羚羊角汤为基本方进行治疗。
而偏头痛发作伴有手足发凉、遇冷加重、恶心呕吐、舌质淡的患者多为虚寒体质。
此类患者可选用吴茱萸汤为基本方进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服用汤药治疗偏头痛一定要长期坚持,否则很难取得理想的疗效。
二、服用中成药中成药不但服用简便,而且种类繁多,容易选择,因此服用中成药是偏头痛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
那么,偏头痛患者如何正确地选择中成药呢?首先,偏头痛患者应根据病因的不同来选药。
如由肝风所致的偏头痛患者(常伴有眩晕、四肢抽搐等症状)可选用复方羊角颗粒进行治疗。
由肝阳上亢、风火上扰头目所致的偏头痛患者(常伴有恶心呕吐,口干口苦等症状)可选用天麻钩藤颗粒进行治疗;由肝阳上亢、瘀血阻络导致的偏头痛患者(常伴有口干口苦、四肢麻木等症状)可选用镇脑宁、正天丸或养血清脑颗粒进行治疗。
在此基础上,偏头痛患者还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辨证选用一些具有其他作用的中成药进行治疗。
如经常在经期出现偏头痛的女性患者可在经期前后服用加味逍遥丸或逍遥颗粒。
头痛发作时伴有手足发凉、怕冷者可服用金匮肾气丸。
头痛发作时伴有咽干口渴、手脚心发热者可服用知柏地黄丸。
头痛发作时伴有心烦不宁者可服用安脑丸。
感冒后诱发偏头痛的患者可服用芎菊上清丸或川芎茶调颗粒。
另外,偏头痛患者可取川芎、白芷、炙远志各15克,将这三种药物一起焙干后再加入7克冰片,共研成细粉,存于瓶中待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偏头痛的中医治疗方法
⑴丹参息痛方
[功能主治]功能活血化瘀,养血平肝。
主治高原地区血管性头痛。
[处方及用法]丹参15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川芎12克、熟地10克、鸡血藤15克、夏枯草9克、珍珠母20克(先煎)、细辛
2克(后下)、刺蒺藜10克、菊花6克、秦艽10克,加水1000毫升
煎煮后加入白糖熔化,浓缩至100毫升。
每日1剂,12~15天为1
疗程。
⑵天麻头痛散
[功能主治]功能活血化瘀,驱风镇痛。
主治偏头痛。
[处方及用法]天麻12克、当归尾12克、白菊花12克、白芷12克、川芎12克、丹参12克、红花10克、桃仁6克、生地10克、
茯苓12克、白芍12克、蔓荆子12克,水煎服。
⑶疏肝止痛方
[功能主治]功能疏肝解郁;主治肝气郁结型血管神经性头痛。
[处方及用法]柴胡9克、赤白芍10克、香附10克、桔叶10克、炒枳壳9克、甘草6克,水煎服。
⑷清热止痛方
[功能主治]功能清化痰热;主治痰湿化热型血管神经性头痛。
[处方及用法]半夏10克、陈皮9克、枳实6克、竹茹2克、桔
梗9克、茯苓15克,水煎服。
⑸当归化瘀方
[功能主治]功能活血化瘀;主治瘀血阻络型血管神经性头痛。
[处方及用法]当归10克、丹皮10克、红花6克、生地15克、
桔梗9克、川芎6克,水煎服。
护理主要是从饮食上护理。
首先,尽量不让吃奶酪和酵母面包,特别是经过陈年处理的奶酪。
经过加工和冷冻的罐装食品也不让吃。
因为这些食品中含有大量的酪胺,这些食品会加重头痛和不利于病
的恢复。
不吃这些食品后头痛得到缓解。
然后不让吃不新鲜的肉类和鱼,包括热狗,熏肉和火腿。
因为经过长时间存放的肉类和鱼含有很多的酪胺,热狗和熏肉、火腿中酪
胺含量也非常高。
吃了不仅对身体不好,还会加重头痛。
拒绝拒绝
吃这些食物后,病大为好转。
最后不让喝啤酒和葡萄酒,但是可以喝香槟,伏特加和苏格兰威士忌。
因为可以喝这些酒它们的酪胺含量很低。
最后说一下要特别
注意的,我买罐装和冷冻食品是非常注意它们的成分商标。
以免买
到高酪胺的食品。
在以上的护理下病慢慢好转,并且没有复发。
1、休息:家属应指导患者安排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注意劳逸
结合。
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
患者可依据自身生活规律,合
理安排作息时,并尽可能地不要打乱自己的作息计划。
起床时间不
能早于6:30,午休小憩一会儿很有益,晚间休息前不宜饱食、吸烟、饮浓茶或做过量的运动,行热水浴或用热水泡脚,熄灯,创造
一个安静的休息环境,以降低大脑皮质兴奋性,使之尽快进入睡眠
状态。
2、环境护理:室内光线要柔和,环境要安静,避免吵杂,过多
噪音是引发紧张性偏头痛的常见原因。
3、饮食护理:偏偏头痛患者要注意饮食的合理性,应避免应用
致敏的药物及某些辛辣刺激性食物,煎、炸食物以及酪胺含量高的
易诱发偏偏头痛的食物,如巧克力、乳酪、柑橘、酒精类食物,多
食富含维生素b1的谷类、豆类食物以及新鲜水果、蔬菜等。
戒烟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