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南民俗文化的特点谈海南民俗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海南民俗文化的特点谈海南民俗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海南的旅游近年呈现上升的势头,但与我们期待的目标仍然有较大的距离,多年来,海南旅游只注重自然资源的开发,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所以海南旅游的品质给人以单一、单薄的印象。长期以来,海南旅游的品牌不外乎“阳光、沙滩、海水”,而在民族文化上却难以给人较为深刻的印象,这都是旅游开发过程中短视行为留下的后遗症。所以今天我们来探讨海南旅游的发展与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的关系还是很有意义的。

一、自然资源开发与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的失衡

海南是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地方,它的自然风光非常迷人,而人文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厚,特别是民族文化资源更是岛上旅游资源的亮点。但长期以来,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一直被忽视,而把精力放在自然资源的开发上。

所以海南的旅游给人的感觉不外乎“阳光、沙滩、海水”。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也只是满足于发现一方小岛,一处滩涂,一片红树林,这样的短视行为留下许多后遗症,使海南旅游给人的整体印象是品质单一、单薄。海南旅游形成品牌的几乎是清一色的自然资源的产品。如做海的文章三亚有“天涯海角”、“大东海”、“牙龙湾”(“海底大世界”)、文昌的“红树林”;做河的文章的有琼海的“万泉河”、儋州的“松涛水库”、东方的“广坝水库”、;做温泉文章的有万宁的“兴隆温泉”、儋州的“兰洋温泉”、保亭的“七仙岭温泉”。近年琼海博鳌水城的崛起,成为自然资源开发的极致。海南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优质的自然资源给海南旅游带来了极大的声誉。

与海南自然资源开发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海南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严重滞后,海南虽然开发了一些民族文化村寨,但环境普通,生活设施粗放,歌舞单一。这些民族文化村寨的开发,只是民间行为,缺少规划,缺少投资,是典型的黎族“刀耕火种”的文化版本。民族村寨的建设大兴模仿风,“你有我有”,以这样的心态建设民族文化村寨,产品必然是雷同之物。我们在民族文化村寨看到的是服饰的演艺化,还有相类的房屋,相近的生活设施,相似的歌舞,远未达到民族村寨应有的文化含量和文化质感,这样的民族文化村寨是没有生命力的。这样的民族文化品质,旅游者只能做蜻蜓点水式浅尝,很难留下深刻印象。民族文化资源开发陷入这样的困境,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主要是所开发的地域相同,文化品质相近。如开发中的许多黎族村

寨,都是中部和东部地区的。所以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的需要形成恢宏气势和大家风范。

2001年海南旅游部门组织大批专家到海南西部踩点,对海南西部旅游进行调研和规划,吹响了大规模开发海南西部旅游的号角,但这些规划并没有把民族文化列为西部旅游开发的重点,没有明确地把民族文化视为西部旅游的灵魂。随后我们发现新开发的松涛水库旅游,还是走自然资源开发的老路,游客只能乘着游艇,游览库区的自然风光。而库区恰恰是民族文化的熔炉区,开发者对此视而不见,不能不说是一处败笔。然而,西部旅游的开发毕竟深入了西部民族文化的腹地,随着旅游开发的深入,民族文化资源最终是会被发现和开发的。

对于旅游着来说,他们最渴望的是揭开一个岛屿的神秘面纱,看到一个奇特的岛屿和了解一些异族的奇异文化。但海南旅游自然资源的开发与文化资源开发的失衡消弥了许多游人的梦想,他们看到了一个梦想中自然的奇特海岛,而在民族文化上却留下许多空白,这是海南旅游的文化失落。

二、开发民族文化资源的重要性

(一)民族文化是海南岛的标志性文化之一

黎族是海南岛最早的居民,早在两三千年前,约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黎族人民就在岛上繁衍生息,并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在海南文化发展的坐标上,黎族文化代表海南文化最古老、悠久和独特的部分,她具有旅游者所向往的神奇和神秘。海南北部的临高文化,西部的“村人”文化和儋州文化,这些文化或源或流都传承了一些越人和俚人的文化,他们的语言、信仰和风俗习惯等一些文化带有浓厚的非汉文化特质。甚至海南的琼文文化都有俚人文化的遗迹,如琼文地区有大量的冼夫人庙,春节后各·65·地举行时间较长、规模宏大的祭祀冼夫人的活动,从这些信仰中可以看到古代俚人文化对海南文化的影响。还有苗族和回族文化,在海南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它们丰富了海南的文化。上述表明,民族文化是海南最古老的文化,它当之无愧成为海南岛的标志性文化之一。

(二)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宏扬民族文化

海南历史上是一个“孤悬”的海岛,其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种被“流放”的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铸成自身特色,民族文化即是其中的奇葩。但到

了近代,由于大量汉族移民的涌入,汉文化的影响逐渐加深,文化的同化与变异现象日益突出,历史上“生黎”的大批“熟黎”化就是这种现象的反映。解放后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海南毗邻的地区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异常活跃,社会变革最深刻,它们对海南民族文化的冲击最大。

而海南成为全国最大的特区和建省后,汉文化在各个领域,各个层面渗入民族地区。这些影响给民族地区带来了一些进步,也使一些民族文化弱化。如“船形屋”在海南的一些民族地区消失殆尽,原来一些黎族地区的歌舞已难觅踪迹。海南是一个海岛,地域狭小,历史上岛外多次文化浪潮的冲击和现代文明的洗礼,使民族文化失去了自身的一些文化特色,如果不及时进行保护性的开发,民族文化有全面丧失的危险。

黎族有五大支系,由于环境、历史的原因,各支系有许多各自发展的空间,在发展过程中事实上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隔绝,这些文化的各自发展产生许多差异,所以黎族文化给人的印象是星星多,月亮少,在外部文化的冲击下,很容易产生变迁。因此,民族文化需要进行文化整合。黎族传统节日“三月三”即是文化整合的产物。“三月三”原本只是黎族的支系文化,它是“美孚黎”祭祀祖先和男女相会的节

日,1984年经广东省人大批准,“三月三”正式成为黎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它成为黎族多种文化和生活的载体,如贸易、走亲、祭祖、歌舞,等等。节日设立后对黎族文化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类似“三月三”这样的文化整合不是多了,而是少了,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提供的就是这种文化整合的机会。

三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民族文化是海南旅游之魂,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在开发民族文化资源时,才会不余遗力。综观海南的民族文化资源和海南旅游开发的需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发民族文化资源。

(一)天人合一灵肉结合

这里的“天”、“肉”是指自然资源,“人”、“灵”是指民族文化资源。海南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地方,人与自然关系非常密切,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应该更多地体现这种人文面貌以及生命关怀。如“鹿回头”景观,就是自然与文化结合的范例。“鹿回头”既是神奇的景观,又是一个民族文化符号。传说古时候有一个黎族年轻的猎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