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传播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它在生态文明的传播过程中具有其他传统媒介所不具有的显著优势,我们应当充分利用网络传播具有交互性较强,更能体现权利的平等性,即时性更突出等优势,将其更好地运用到生态文明的建设过程中去,推动我国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美丽中国。

标签:网络传播;生态文明;传播媒介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1]。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之一,其重要性和紧迫性也日益凸显[2]。而生态文明的传播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部分,运用网络这一传播媒介,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的传播,无疑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网络传播是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其社会文化传播的目的传播形式。网络传播融合了大众传播(单向)和人际传播(双向)的信息传播特征,在总体上形成一种散布型网状传播结构,在这种传播结构中,任何一个网结都能够生产、发布信息,所有网结生产、发布的信息都能够以非线性方式流入网络之中。同时,网络传播具有人际传播的交互性,受众可以直接迅速地反馈信息,发表意见。而且,网络传播突破了人际传播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局限,在总体上,是一种多对多的网状传播模式。与传统的传播媒介相比,网络传播既可以兼具其他传播媒介的优势,也可以形成自己独特的特点,因而,使其能够更好地为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作用。

一、网络传播的交互性更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地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从网络传播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网络传播具有人际传播的交互性,受众可以直接迅速地反馈信息,发表意见。而且,网络传播突破了人际传播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局限,在总体上,是一种多对多的网状传播模式。信息传播的双向互动,是网络传播的本质特征和社会意义的集中所在。报纸、广播、电视等在这方面就显得明显处于劣势。它们不可能实现传受两者之间的全面互通,同时,互动式传播内含着天然的民主亲和力与自由召唤力,从而构成了对现有传媒的致命冲击,构成了对传统意识的日趋迫切的反叛与否定。

因此,在生态文明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应当充分利用网络传播的这一优势,将党和国家指定的有关提案或建议及时发布到官网上,这样就可以使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地参与其中,并可以在大范围内引起各行各业人士的激烈讨论,政府及相关部门的人大代表就可以根据网民所提的意见或建议,形成更为完整的适合我国

国情的环保提案,经人大讨论后,再形成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而弥补现有的生态文明法律和制度的不足,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二、网络传播的平等性更有利于区域资源的健康发展

通过网络传播,信息的发布者不再享有信息特权,而是与普通大众一样成为平等的信息交流者,网络用户既可以平等地发布信息,又可以平等地展开激烈的讨论,同时,信息发布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这样就能更好地实现信息的交流和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传者可以选择针对不同受众的需要制作不同的讯息进行传送,受众更可以根据自己需要有选择地接收讯息或即时地反馈讯息[3]。相比网络传播的这个特点,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就比较逊色了,它们作为信息的发布者,在与受众进行交流所体现的平等性方面就显得有很多不足之处。报纸可以通过座谈的形式开展讨论,电视也有了话题节目供观众现场摆擂台,但这些讨论一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参加,二不是随时可以参加,三不时所有话题都可以讨论,四还不能完全给参与者以“言者无罪”的保证。然而,关于这个世界的所有话题,用户都可以在电子论坛里找到,并随时参与发表意见。

从整体而言,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自然资源的总量大,据统计,土地面积总量居于世界第三位,耕地资源总量居于世界第四位,森林面积总量居于世界第六位,河流年径流量居于世界第六位,矿产资源总量居于世界第三位。但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大,致使人均资源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资源相对短缺,据统计,土地面积、耕地资源、森林面积、河流径流量、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分别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1/3、1/5、1/4和1/2。我国大部分矿产资源分布在山地、高原和荒漠集中的西部,交通不便,人口稀少,开发难度大。受气候条件的限制,水资源的分布也不平衡,加之自然灾害以及人为等因素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使我们面临更加严峻的环境形势。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这一传播方式,使各地政府平等地在网上交流治理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举措以及好的经验,以便其他的地方政府学习以及借鉴,同时,对于某些地区的资源短缺,技术落后等情况,有条件的地区应当给予必要的经济、技术以及专业人员的支持。各地政府可以将自己的问题及时发布到政府的官网上,积极进行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从而更好地推动生态文明的建设和发展。

三、网络传播的即时性更有利于环境问题的发现和解决

网络传播的即时性是对网络新闻传播时效性强的形象表述。一般而言,网络新闻的制作和发布比起电视、广播、杂志、报纸等发布新闻要简单、迅速得多。人们可以将自己发现的新闻事件编辑成电子版的文字即可发布到网上,这比起报纸杂志上的新闻经过采访、编辑、排版、印刷等步骤再进行发布要快很多,即时性更突出。加之,网络新闻的“把关人”较少,有时,一个人就可以经营一个网站。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传播的这一特点,及时将各地和我们身边的破坏生态环境或者捕杀、捕食野生动物等行为即时发布到网上进行揭露,并向有关主管部门进行举报,同时,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进行跟踪报道,时时关注事态的最新发展情况,并使广大网民对相关人员的处理进行更有效的监督。这样,也

可以通过对相关责任人的惩处起到警示他人的作用,使更多的人更能自觉地不做破坏生态环境,破坏野生动物的行为,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当然,我们也可以将我们身边人员的保护环境、保护动物等善举发布到网上予以表扬,传播更多的正能量,共同为生态文明建设,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我们的一分力量。四、网络传播的多元性更有利于生态文明信息广泛的传递

网络传播的多元性是指网络传播是将文字、图片、动画、声音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运用多媒体处理技术,将信息经过处理加工后发布到网上,使读者可以清楚、直观地理解信息所要表达的内容。与网络传播相比,传统的传播方式大多是单一的媒介形态,如,报刊、书籍是纸质媒介,承载的是符号信息;广播是声音媒介,承载的是听觉信息;电视虽是一种综合媒介,但电视上的信息不易保存和反复阅读,在人的头脑中留下的是稍纵即逝的记忆。而网络传播不仅将传统媒介的优势融合到了一起,而且有效地弥补了单一传播形式的不足,使观众更加直观、形象地了解了所要传达的信息。

目前,我国的许多地区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例如,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利用新疆新闻在线网和“直播新疆”法人微博,做好网络宣传。新疆新闻在线网在主页上专门开设“大美新疆”专栏,点击进入后可以查看到《开都河风景如画》、《塞外江南荷花香》、《薰衣草韵》、《赛里木湖美景》、《相思湖—夏日游客的天堂》、《新疆巴音布鲁克湿地重现“水鸟天堂”美景》等数百个图文网页,无数美景展示着新疆丰富而壮丽的生态环境和特有的旅游文化。同时,北极星节能环保网、中国产业信息网、中国生态环保网以及环保部网站也经常发布各地乃至其他国家的环保信息,各大网站各有所长,内容都是十分丰富的,不但有文字、图片、视频等,而且各大版块的设计都很有个性,共同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增砖添瓦”。

五、网络传播信息的海量性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的借鉴

首先,网络传播的空间大。网络传播的传播空间不分地域、没有疆界,可以说,全球是互通互联的,子网络有多大,网络传播的传播空间就有多大[4]。网络传播的空间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或者物理上的空间概念,由于网络的迅速发展,世界都变成了地球村。这是传统传播媒介所望尘莫及的。其次,网络传播的信息量大。一般而言,报纸要想多印一万字至少要增加一个版,再经过排版、印刷、发行等程序,运作起来就比较麻烦,而且,成本也会随之增加。而网络传播信息的存储空间是硬盘,1G的空间能存储几十万字,而且携带也比较方便。最后,网络传播的信息可以不限时、不限量。无论你什么时间想要搜寻的信息,只要上网找就可以了,然后可以把你找到的信息免费存放到U盘里,以便于以后使用。这就比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好多了。

2013年,“雾霾”成为年度关键词。这一年的1月份中4次雾霾过程笼罩30个省(区、市),在北京,仅有5天不是雾霾天。有报告显示,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1%的城市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与此同时,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在中国。严峻的大气环境向我们敲响了警钟,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为了子孙后代能有个好的生存环境,我们必须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