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不同手术疗法的疗效对比
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全视网膜光凝、白内障摘出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全视网膜光凝、白内障摘出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赵宁;万超;刘宁宁;王建英;陈蕾;才娜【摘要】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全视网膜光凝及白内障摘出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5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施行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全视网膜光凝及白内障摘出术,观察术后眼压、视力、新生血管消退情况,并与文献报道的玻璃体切割联合小梁切除术后眼压结果比较.术后随访6~18个月.结果末次随访时眼压平均18 mmHg(13 ~25 mmHg,1 kPa =7.5 mmHg),13眼(86.7%)眼压≤21 mmHg,另2眼(13.3%)眼压(22 mmHg、25 mmHg)稍高于正常水平,但较术前(50mmHg、65 mmHg)明显下降.末次随访时11眼(73.3%)视力提高,4眼(26.7%)视力不变.所有患眼新生血管消退.与文献报道的玻璃体切割联合小梁切除术相比,二者手术前后眼压差类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全视网膜光凝及白内障摘出术可较好地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其治疗效果与联合小梁切除术类似.【期刊名称】《眼科新进展》【年(卷),期】2012(032)006【总页数】3页(P536-538)【关键词】玻璃体切割;光凝;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眼压【作者】赵宁;万超;刘宁宁;王建英;陈蕾;才娜【作者单位】110001 辽宁省沈阳市,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110001 辽宁省沈阳市,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110001 辽宁省沈阳市,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124200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第一人民医院眼科;110001 辽宁省沈阳市,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110001 辽宁省沈阳市,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正文语种】中文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常由广泛累及眼后节的缺氧或局部性眼前节缺氧引起,以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分支静脉阻塞或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为多见[1],是一种较难治疗的致盲性血管疾病相关性青光眼,用一般抗青光眼药物和手术治疗效果欠佳。
最新版-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诊断与治疗

青光眼前期
光动力疗法 经瞳孔温热疗法
青光眼房角开放期
药物治疗 缩瞳剂? β-受体阻滞剂 碳酸酐酶抑制剂 高渗剂 散瞳剂?
青光眼房角开放期
滤过性手术 前提: 氩激光房角新生血管封闭 联合:丝裂霉素C 成功率低 11%
引流管或调节阀植入术
青光眼房角关闭期
睫状体冷冻术 局限180度范围,最多不超过300度 3点及9点 其他部位
诊断
病史 眼红、眼痛、眼压高 裂隙灯下虹膜新生血管 房角镜下新生血管膜
眼内新生血管分期
青光眼前期 新生血管极少,瞳孔缘可见,房角若
新生血管可见——无新生血管膜,眼压 正常范围
眼内新生血管分期
青光眼房角开放期 新生血管不仅瞳孔缘可见,虹膜表面、
房角亦可见——纤维血管膜形成,出现 前粘连,眼压升高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诊断与治疗
QUESTIONS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可以散瞳吗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开角性还是闭角性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效果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分期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各期治疗原则
特征
虹膜和房角表面的纤维血管膜收缩,形 成周边前粘连 新生血管起源于虹膜和睫状体微血管床 纤维血管膜-病理特征
发病机制
缺血视网膜释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房水中浓度40-100倍 纤维血管膜牵拉周边虹膜,房角堵塞粘 连,房水流出受阻,眼压升高
病源
糖尿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视网膜病变
病源
视网膜中央静脉堵塞
病源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外层渗出性视网膜病变 葡萄膜炎、交感眼炎、眼内炎 眼内肿瘤-脉络膜黑色素瘤
眼内新生血管分期
青光眼房角关闭期 纤维血管膜覆盖虹膜、房角、滤帘,虹 膜前粘,眼压骤升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绝对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对比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绝对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对比
程明智
【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
【年(卷),期】2016(000)001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绝对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焦作同仁医院收治的84例绝对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
对照组采用睫状体冷凝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睫状体冷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术后视力提高和眼压情况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
结论睫状体冷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绝对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视力,降低眼压,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总页数】2页(P171-172)
【作者】程明智
【作者单位】焦作同仁医院眼科河南焦作 4541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79.6
【相关文献】
1.巩膜瓣下穿透性睫状体透热术治疗绝对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31例 [J], 曾华科;傅昆良;江玲;薛颖
2.两种手术方法治疗绝对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对比 [J], 王千
3.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的临床效果对比 [J], 刘伟
4.对比分析不同手术方法在高位复杂性肛瘘中的临床治疗效果 [J], 李永铭
5.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急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对比 [J], 郏鹏;汪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w r o ae . s l On e f ro e a in I oh go p e e d c e e o a e i h ro e ai e e e c mp r d Re u t s e y a at p r t OP b t u si w r e r a d c mp d w t te p e p r t r e o r n s r h v
di1.9 9 ji n 17 3 0 .00 0 .5 o:0 3 6/.s .6 4— 8 62 1 .50 s
Clnia bs r ato ofd fe e t s g c l te m e t f r ne va c l l uc m a ZH ONG ha LILi ,Xio— i c lo e v i n i r n ur ia r at n o o s u ar g a o S h, , a
式小梁切除术 ;2 对照组 : () 经巩膜 睫状 体光凝术 。两组术后均记录视力 、 眼压 、 虹膜新 生血管及并 发症情况 , 随访 1年 , 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对 术后 1年两组 眼压较术前均下降 , 观察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 , 差异 半导体 激光虹膜光 凝联合 复合式小 梁切除术 有统计学意义 ( 00 ) P< . 5 。观察组并发症较对照组少 。结论
l g e a. eate tf P ta l y h epe SH si u nx Z un uoo o sRgo , a nn i ,t 1Dp r n h l o ,teP ol’ o t o G a gi h ag A tnm u ei N ni n m o h mo g pd f n g
ne v c l rz to a d c m pi ains o a u aia in, n o lc t we e r c r d. On e r at ro r to t ln c l fe t o he t r u s s o r e o dewo g o p
青光眼的手术治疗方法

青光眼的手术治疗方法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主要特征是眼压过高导致视神经受损,进而造成视力损失。
目前,青光眼的手术治疗方法有多种,包括传统的切开手术以及现代微创手术等。
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这些手术治疗方法。
传统的切开手术是治疗青光眼的一种常见方法,被称为青光眼过滤手术。
这种手术通过在眼球上做一个小切口,使得眼内部的房水能够自由流动,从而降低眼压。
目前,常用的青光眼切开手术包括经典开放角手术和改良式开放角手术。
在开放角手术中,医生会切开眼部组织,以便房水能够顺畅地流动。
虽然这种手术治疗效果较好,但是术后恢复较慢,存在一定的风险。
除了切开手术,现代微创手术也成为青光眼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
微创手术无需切开眼球,减少了手术创伤以及术后恢复时间。
其中,最常用的微创手术包括激光治疗和显微镜辅助手术。
激光治疗是通过激光对房水排泄组织进行切割或焊合,以减少房水的生成或提高排泄能力。
常用的激光治疗方法包括激光三角化术和激光腔内凹治疗。
激光三角化术主要通过激光切割房角结膜和睫状体以增加房水排出通道。
激光腔内凹治疗则是在前房角结膜切口处做一个小孔,以减少房水的流出阻力。
激光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但是效果相对较短暂。
显微镜辅助手术是将显微镜引入手术中,辅助医生进行微创手术。
常见的显微镜辅助手术包括显微镜下滤过手术和显微镜下激光手术。
显微镜下滤过手术是通过显微镜引导下,切开眼球前房壁,将房水引流至结膜下囊,从而降低眼压。
显微镜下激光手术则是利用显微镜引导下的激光,切割房水排泄通道,从而降低眼压。
显微镜辅助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效果稳定等优点,适用于早期青光眼患者。
此外,还有一种新型的青光眼手术——可持续释放药物的植入物术。
该手术使用植入物向眼内持续释放药物,以调节房水的产生和排泄,从而降低眼压。
这种手术优势在于可持续控制眼压,减少患者不规则用药的情况,但是由于要植入物入眼内,手术过程较为复杂。
总之,青光眼的手术治疗方法有多种,包括传统的切开手术和现代微创手术。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不同治疗方法疗效对比

药物与人 2 0 1 4年1 1 月第 1 1期 第2 7 卷 总第 3 2 3 期 Me d i c i n e & e o l e N o v e m b e r 2 0 1 4 V o l u m e 2 7 NO. 1 1 p p
成立教学 组, 由 经 验 丰 富、 组 织 能 力 强、 教学水平高的 N 1. 2. 2实施方法: 3级护 士担任教学组长, 与护士长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 形成护士长抽 查、 教学组 长督促、 三者互相协同配合形成良好的教学 N 2级以上的护士带教的三级带教体系, 氛围. 集中讲座、 操作演示、 观看教学视频等方式 1. 2. 2. 1教学组长授课通过现场参观、 授课, 内容包括消化病房环境、 治疗室环境及用物、 科室规章制度、 管理 组 织 结 构 图、 熟悉护理操作内容、 掌握病情观察内容、 护理文书的书写、 消化科护理常规及常见疾 病的应急预案处理等. 一 对 一” 教学: 由N 1. 2. 2. 2“ 2级以上的护士根据拟定的教学计划进行临床带教, 以临床护理操作技能及消化科疾病为中心, 围绕消化科护理常规进行讲解, 在带教老 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操作. : , , 在 岗 自 学 培 训 期 间 要 求 学 员 带 着 实 践 教 学 中 遇 到 的 问 题 学 习« 内科 1. 2. 2. 3 、 « 、 « 学» 基 础 护 理 学» 消 化 健 教 册» 等书中相关知识, 或通过上网查阅资料, 初步掌握 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不能解决的问题, 可与同事或带教老师讨论. 每月固定第 二 周 的 周 二 为 教 学 查 房 时 间, 由护士长主持现场 1. 2. 2. 4护理查房: , 随机抽查 N 护 士 一 名 按 要 求 汇 报 病 史, 提 出 护 理 问 题、 采取护理措施及实施后的 1 效果评估, 再由带教老师或教学组长讲解, 强化产科专业知识, 同时锻炼新护士的综 合能力. 每周1次的公休会, 由新护士在带教老师的带领下完成, 自 1. 2. 2. 5开展公休会: 拟讲课题纲, 讲课效果分优、 良、 中、 差四个等级, 由带教老师和家属给予评价. 1. 3检查阶段 C 检查培训手册是 否 按 时 完 成 培 训 内 容, 通过客观评价 1. 3. 1定期检查培训手册: 与结合主观评价作为最终考核目标, 每月考评一次.㈠客观评价: 定期教学查房以及 ; ㈡主观评价: 考核( 包 括 理 论 考 核 和 操 作 考 核) 由带教老师、 消化监护室医生、 病员及 家属意见、 同事的评价作为参考依据, 同时对工作的主动性、 实际操作能力、 沟通交往 能力等综合评价, 给出优、 良、 中、 差四个等级. 主要对分管床 位 的 特 殊 病 人 进 行 汇 报, 对涉及相关 1. 3. 2不定期在晨交班提问: 专业知识进行提问, 随机抽查和检查目标达到情况, 以便进入下一循环. 对每位新护士的工作 量 进 行 登 记, 各类操作及开展公休会 1. 3. 3工作量化统计: 情况等, 需带教老师确认签名, 以保证其准确性. 要求每名新护士每月撰写读书笔记及心得体 1. 3. 4检查并修改读书笔记及心得: 会各一篇, 了解新护士的心理状态和求知欲望, 同时征求新护士和带教老师的意见和 建议, 使教与学之间相互评价, 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40例内外双通道引流术的治疗体会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40例内外双通道引流术的治疗体会(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引流术;新生血管;青光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最常见的难治性青光眼[1],2002年6月~2008年10月,我院应用内外双通道引流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4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140例,男64例,女76例;年龄28~78岁,平均53.2岁;病因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78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54例,高血压眼底出血6例,外伤后2例;虹膜表面布满新生血管64例,瞳孔缘新生血管、虹膜表面少量新生血管76例;术前视力无光感者26例,光感者20例,眼前手动31例,眼前指数26例,0.02以上者37例。
1.2 手术方法术前应用降眼压药物充分降低眼压。
(1)麻醉:以双路球后注射麻醉法;(2)制作结膜瓣;做以穹隆部为基底的结膜瓣,向后分离上直肌吊线固定眼球;(3)制作巩膜瓣:以角膜缘为基底做边长6 mm三角形巩膜板层瓣,以巩膜的1/3~1/2厚为宜,分离至角膜缘灰线内1 mm;(4)以角膜缘内1 mm处向后垂直切除4 mm ×2 mm长深层巩膜条,暴露部分睫状体;(5)先烧灼暴露部分虹膜上的新生血管,再行虹膜根部切除;(6)恢复虹膜,复平巩膜瓣后尖端间断缝合一针;(7)结膜切口两侧原位间断缝合;(8)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万u,氟美松3 mg,涂消炎眼膏包扎双眼。
2 结果对所有病例都进行了追踪随访,随访时间为3~18个月,平均(10.6±5.7)个月,再评定疗效。
(1)140例中,2眼失败,有效率98.6%,140例术前眼压:2.74~9.24 kPa(1 kPa≈7.5 mm Hg),平均(4.99±1.87)kPa,术后眼压在0.95~4.05 kPa,平均(1.49±0.41)kPa,手术前后眼压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两种方法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对比研究

}床眼科杂志 2 0 缶 0 7年第 1 5卷第 5期
Junl f h a O h a ooy2 0 , o.5 N . ora o mc p t l lg ,0 7 V 11 , o5 C l hm
・
临床 研 究 ・
两 种 方 法 治 疗 新 生 血 管 性 青 光 眼 的 临床 对 比研 究
新 生血管 性青 光眼的有效方法。其 中青光眼阀组术后炎症 反应较 轻 , 力恢 复好 , 视 适合 于术前 视功能较 好且经济 条件好 的患者 ; 冷冻组术后炎症 反应 重 , 更适合于术前视功能差且经济 困难 的患 者。
【 关键词 】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h e A m d青光 眼阀; 网膜冷 凝 ; 体冷凝 视 睫状
2 0 f u t — r e p t n s w t e v s ua l u o e n l d d。 mo g w o w n y f e u d r n i e tmy a d 0 5。 ry t e a i t i n o a e ] g a c ma w r ic u e a n h m t e t — v n ewe tvt eo n o h e h r e i r
[ 临床眼科杂志 。0 7 1 .0 ] 20 。5 46 '
C mp r gt o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e o si et n f ev sua lu o o ai t d t ame t o ac lrg c ma n w h nr on a C / a —n 。I ogseg XEXa - n A W nt g B n— n 。I i f g。 i H h oe
ms a d t e e e to y lc y s r e y a d r t a r o o u a o a d c mp r ere e tdf r n e M eh d f m 0 3— n f c co r o u g r e n e y c a lt n。 o a e t i fc i e e c . h c f n il i n h to r 2 0 o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手术的治疗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手术的治疗(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指虹膜和小梁表面有新生的纤维血管膜,导致周边虹膜前粘连,阻碍房水排出引起的青光眼。
由于亲生血管容易破裂,反复发生前房出血,故又称出血性青光眼。
患者眼部充血,角膜水肿,剧烈眼痛,头痛;常导致失明。
本病极顽固,用一般的抗青光眼药物及滤过性手术往往无效。
手术前后的治疗对患者的预后往往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2006~2008年我科共收13例(15只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较好,现将其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共13例(15只眼),男9例,女4例,其中继发于糖隶病性视网膜病变7例(9只眼);继发于视网膜中央静脉栓塞4例;继发于视网膜静脉周围炎2例。
其中3例曾做白内障囊外摘除术,1例植入人工晶体。
术前眼压:3.73~10.90kpa (1ka=7.5mmHg),平均(6.18±2.22)kpa,视力光感以上8只眼,7只眼无光感。
术后7例视力能维持光感以上,眼压基本控制,一年后80%以上(13/15只眼)虹膜新生血管消退。
2手术治疗方法通过房角检查,选择虹膜新生血管较少象限作为手术入路,先做双层巩膜瓣,后全视网膜冷凝,显微小梁切除,巩膜条反折入前房引流同期进行;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浸泡巩膜瓣。
3手术前后的治疗3.1术前的心理治疗术前做好患者及家属的解释工作,使他们了解到该病的治疗愈合过程,强调术后1周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眼部不适等情况,解除患者未来不必要的惊慌和疑虑。
向其解释术前使用降眼压药的必要性(可避免高眼压状态下手术时可引起暴发性前房,玻璃体腔出血和脉络膜脱离的危险),以利于协调医务人员的治疗工作。
3.2术前房角检查医师做好房角检查,明确虹膜面新生血管的分布范围,以便于选择新生血管分布较少的象限部位作为入眼手术部位,同时可作为术后随访虹膜面新生血管变化的对照。
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

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李秀军;胡淑琼【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改良式小梁切除术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疗效果。
<br> 方法:我院在2008-06/2012-12期间共收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44例,将其随机分成试验组(22例)和对照组(22例),其中试验组给予改良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睫状体冷凝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等情况。
<br> 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眼压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但是两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21例(95%),显著高于对照组16例(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3789, P<0.05)。
同时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显著高于试验组(P<0.05)。
<br> 结论:对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来说,改良小梁切除术可有效降低其眼压,显著提高治疗成功率,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方法,应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AIM: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modified trabeculec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neovascular glaucoma. <br> METHODS: There were 44 cases of neovascular glaucoma enrolled during June 2008 to December 2012.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22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22 cases).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he modified trabeculectomy,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yclocryotherapy.Therapeutic effect and complications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br> RESULTS: Introocular pressure in both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after treatment than before treatment (P<0.01), but there was no obvious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P>0.05).The total effective 21 cases (95%)in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16 cases (73%)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 (χ2=7.3789,P<0.05).At the same tim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severity in contro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P<0.05). <br>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neovascular glaucoma, modified trabeculectomy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traocular pressure,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treatment success rate, as well as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t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method, so modified trabeculectomy should be applied widely in clinical practice.【期刊名称】《国际眼科杂志》【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2页(P745-746)【关键词】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改良小梁切除;临床观察【作者】李秀军;胡淑琼【作者单位】434000 中国湖北省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434000 中国湖北省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正文语种】中文0 引言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具有较强的破坏性及较高的致盲率,通常继发于各种病因导致的视网膜的缺血性疾病,难以治愈[1]。
多种方式联合治疗复杂性独眼新生血管青光眼

多种方式联合治疗复杂性独眼新生血管青光眼复杂性独眼新生血管青光眼(CRVO)是一种严重的眼部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视网膜静脉阻塞。
病症会导致视网膜中心静脉堵塞,血流减缓,因此眼睛会出现严重疼痛和炎症。
此外,病症还会导致高眼压,这也是一种常见的病症。
治疗CRVO常采用联合治疗的方式,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医疗机器设备辅助治疗等多种方式。
下面分别介绍一下这几种治疗方式。
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CRVO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主要是靠药物控制眼压,有两种药物可供选择,它们是β受体阻滞剂和质子泵抑制剂。
β受体阻滞剂通过减少房水的产生和增加房水的排出来降低眼压,从而缓解疼痛和炎症。
质子泵抑制剂则通过抑制眼前房液的酸化来降低眼压,从而缓解疼痛和炎症。
2.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治疗CRVO的一种有效方法。
治疗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眼底激光治疗,另一种是通过前房角手术治疗。
眼底激光治疗是通过激光对视网膜上静脉阻塞处进行照射,以促进新血管生成,帮助疏通血液流通,从而缓解疼痛和炎症。
前房角手术治疗则是通过开窗侵入前房角,通过增大前房角的通道,促进眼压的平衡,降低疼痛和炎症。
3.医疗机器设备辅助治疗医疗机器设备辅助治疗是辅助治疗CRVO的一种方法,通常使用的设备有超高压氧舱和视网膜激光治疗机。
超高压氧舱是一种可以提供高浓度氧气治疗的设备,可以促进新血管的生成,改善血液循环,从而缓解疼痛和炎症。
视网膜激光治疗机则可以对患者的眼部进行激光治疗,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血管的生成,从而缓解疼痛和炎症。
综上所述,对于复杂性独眼新生血管青光眼患者,无论是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还是医疗机器设备辅助治疗,都有着相应的治疗效果。
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应该采用多种方式联合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从而获得更好的疗效。
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摘要】目的:讨论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方法:选择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患者80例,分为两组,实验组使用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治疗,对照组使用雷珠单抗治疗。
结果:两组的治疗效果,虹膜与前房角新生血管消退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相比(P<0.05)。
两组的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3个月的眼压相比(P>0.05)。
结论: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中使用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治疗,缩短前房角新生血管消退时间,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康柏西普;雷珠单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种由于在眼睛的虹膜上出现新生的血管导致的疾病[1]。
发病原因较多,主要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具有重要的关系,在发病后会降低患者的视力,甚至失明,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2]。
在治疗中一般可以使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在手术治疗后很容易发生虹膜出血。
使用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治疗,可以缓解临床症状,促进虹膜新血管的消退,还可以进行多次用药。
本文中选择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患者80例,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患者80例,其中实验组:年龄均值(48.72±1.66)岁。
对照组:年龄均值(49.37±1.38)岁。
1.2方法将雷珠单抗治疗应用在对照组中,在治疗前,将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注入到玻璃体腔中,每天注入4次,每次注入1滴。
还需要使用托吡卡胺治疗,从而实行充分散瞳,对患者进行常规消毒,在眼睛上注入1%的爱尔卡因进行麻醉,将结膜囊冲洗干净,根据说明书,在玻璃体腔内注入雷珠单抗。
在注入后,使用干棉签对穿刺点进行1分钟以上的轻压,然后涂抹抗生素后进行包扎。
之后继续滴入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每天使用4次,每次使用1滴。
将康柏西普应用在实验组中,其中治疗前的操作方法与对照组相同。
在消毒后,在眼睛上注入1%的爱尔卡因进行麻醉,将结膜囊冲洗干净,根据说明书,在玻璃体腔内注入康柏西普。
分期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观察

期 7眼 行 超 全 视 网 膜 激 光 治 疗 。结 果
缩 短病 程 。
3 讨
论
B r n 折 属 于 不 稳 定 的关 节 内骨 折 , 法 复 位 固定 后 at 骨 o 手
很 容 易 出现 骨 折 再 移 位 , 关 节 面不 平 整 , 致创 伤性 关 节炎 使 导 的发 生 , 使关 节 活 动 障 碍 。 如果 采用 石 膏 外 固定 , 肢 肿 胀 致 患 消 退 后 , 因 固定 松 脱 而 使 复 位 丢 失 , 而需 要手 术 切 复 内 固 常 从 定 。本 组 病 例 均 为 老 年 人 , 骨 质 疏 松 , 皮 质 较 薄 , 开 复 其 骨 切 位 内固 定 有 一 定 难 度 , 折 后 骨 折 块 骨 质 吸 收 , 容 量 减 少 , 骨 骨 致 使 出 现 螺 丝 钉 松 动 而 使 骨 折 复 位 有 丢 失 可 能 , 者 老 年 人 再 大 多 体 质 较 差 , 术 耐 受 差 。 而 选 择 小 夹 板 制 动 则 有 利 于 观 手
[ 收稿 日期 ] 2 0 —0 0 7 8—3 0
分 期 ll 生血 管 性 青 光 眼疗 效 观 察 l- 新 l) : Z
刘 凌 刘 维 慈 , ( .浙 江 省 衢 州 市人 民 医院 , 江 衢 州 3 4 0 ; .浙 江 省 龙 游 县 人 民 医院 , 江 龙 游 3 4 0 ) 1 浙 20 02 浙 2 4 0
率达 8 %。 9
・ 16 ・ 83
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分析

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研究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
方法:选取 2020年12月—2021年12月于本院收治的 54 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小梁切除术与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实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采用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小梁切除术;全视网膜光凝术;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属于继发性青光眼的一种,主要是由于眼内出现新生血管,才会导致眼压升高,此病通过常规保守治疗是很难控制的,因此,探寻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极为有必要。
为此,本次研究选取54例于本院收治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进行研究,探讨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该病的疗效,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 2020年12月—2021年12月于本院收治的 54 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7例,其中对照组中男 14例、女 13例,年龄35~ 68 岁,平均年龄(50.15 ±1.52)岁;观察组中男15 例、女 12 例,年龄38 ~ 70岁,平均年龄(53.09 ±1.18)岁。
1.2方法对照组中进行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具体步骤是:让患者置于手术台上,对所用手术器械进行消毒处理并进行结膜下麻醉,选择角膜缘为基底的梯形巩膜瓣,在其下方暴露小梁组织,并虹膜根部做切除,在前房中注入适当的粘弹性剂,形成前房,,缝合球结膜瓣,涂抹消炎眼膏,完成小梁手术。
对比研究康柏西普联合不同手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对比研究康柏西普联合不同手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摘要:目的: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采用康柏西普联合不同手术治疗并观察其效果情况。
方法:设置2021年4月--2022年3月为本组观察时间段,采用数字表法将46例患者分为普通组和优化组,普通组采用阿托品联合手术治疗,优化组采用康柏西普联合不同手术治疗,观察两组视力、眼压情况。
结果:(1)普通组和优化组在经过治疗干预后视力均有改善,优化组治疗90天和治疗180天后视力情况优于普通组,(t=10.020,p=0.013),两组有差异。
(2)普通组和优化组在经过治疗干预后眼压均有下降,普通组治疗90天和治疗180天后眼压情况均高于优化组,(t=10.331,p=0.013),两组有差异。
结论: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采用康柏西普联合不同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荐。
关键词:康柏西普;不同手术;效果;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种继发性疾病,该种病症发病原因复杂,患者在发病时新生血管阻塞房角进而出现房水引流代偿、眼压随之升高造成视力下降的情况,在病情发展后期由于显微血管膜收缩,就会出现虹膜粘连形成继发性闭角青光眼,患者临床表现为眼压急速升高、疼痛和视力受损等,对其生活、工作等造成严重影响。
以往对该种病症常采用阿托品和常规外科手术治疗,但是该种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基于此,在本组研究中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采用康柏西普联合不同手术治疗并观察该种临床效果情况,现将分析结果呈现于下文中[1]:1.一般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在本组研究开展前需要保证46例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观察研究,然后选择2021年4月--2022年3月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随后将其分为普通组和优化组,普通组:23例患者,年龄在50--69岁之间,平均年龄60.88±3.05岁;其中男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的病例数为13例,女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的病例数为10例。
优化组:23例患者,年龄在51--69岁之间,平均年龄59.93±3.25岁;其中男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的病例数为12例,女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的病例数为11例。
两种方法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对比

观察两个 月 的眼压变化
情况 , 两 组患者术后 1 8 个 月的视力变化以及新生血 管的 回退情
况, 进行对 比。
1 . 4 统 计 方 法
疗 。所选取 的 5 2 例 患者 中 , 男2 7例 , 女2 5例 , 年龄为 4 5 ~ 8 2 岁,
【 中图分类号】R 7 7 5 【 文献标识码】A f 文章编号】1 6 7 4 — 0 7 4 2 ( 2 0 1 3 ) 1 1 ( c ) 一 0 0 7 7 — 0 2
为探 讨两 种方法 治疗新 生血管性 青光 眼的临 床治疗 效果 ,
于球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 2 mg + 2 x l 0 U妥布霉素。 乙组治疗方法 : 采取单纯全视 网膜光凝术 治疗 , 采用专用 的 双波长激光机之氩蓝绿激 光配合激光镜及三面镜 。单纯全视 网 膜光凝术治疗 . 其 中后极部颞侧上下血管 弓间 5 m m直径 的黄斑
【 摘要】 目的 分析两种方法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 眼的临床 治疗效果 。方法 将 5 2例( 5 2眼) 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 甲组 2 9例患 者接受青 光眼 阀联合视 网膜 光凝术治疗 , 乙组 2 3例患者接受小梁 切除联合生 物羊膜移植联 合视 网膜光凝术 治疗 , 对 比两 组手术方 法的疗效 。结 果 两组 患者术后 7 d眼压显著低 于乙组 , 对 比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 ( P < 0 . 0 5 ) , 术 后 2个月 、 6 个月、 l 8 个月两组 患者眼压水平 , 对 比无统计学 意义 ( 尸 > 0 . 0 5 ) , 两组患者术后 1 8个月对患者新生血管 回退情况进行对 比分析 , 两组
号针 头从隧道下穿刺 到角巩膜缘 , 最后进入前房 , 于前方 呢植入 引流管 , 一般保持长度为 2 mm。隧道 口用 1 0 — 0风险对引流管实 施 固定 , 连续缝合 4针 , 将球结膜和筋膜进行缝合 。手术结束 后 ,
两种方法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分析

两种方法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分析贾飞【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5(000)010【摘要】目的:分析视网膜冷凝联合小梁切除加睫状体以及视网膜冷凝加睫状体冷冻加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临床疗效。
方法54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观察组行视网膜冷凝加睫状体冷冻加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对照组行视网膜冷凝联合小梁切除加睫状体治疗,分析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眼压明显降低,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眼压、视力改善及新生血管回退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9.6%明显低于对照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视网膜冷凝联合小梁切除加睫状体治疗以及视网膜冷凝加睫状体冷冻加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效果显著,但视网膜冷凝加睫状体冷冻加全视网膜光凝术并发症低,视网膜冷凝联合小梁切除加睫状体经济有效。
【总页数】3页(P66-67,68)【作者】贾飞【作者单位】河南省永城市人民医院 4766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两种方法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对比研究 [J], 蔡婉婷;毕宏生;解孝锋;马晓华;吴建峰2.两种方法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分析 [J], 焦亮亮3.两种方法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 [J], 章政;张鹏;陈金鹏;章剑4.两种方法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对比 [J], 张淑云5.两种方法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J], 苏锐锋;苏畅;董微丽;谭小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不同手术疗法的疗效对比(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对比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和睫状体冷凝术对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
方法:选取2006年在我院住院的38例43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一组采用常规睫状体冷凝术18眼,另一组采用810nm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25眼,术后处理相同,术后12wk随诊期内观察患者眼部表现、视力、眼压情况。
结果:睫状体冷凝组11眼(61%)、睫状体光凝组20眼(80%)术后3mo眼压稳定于11~24mmHg之间,各组术前、后眼压对比,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0);组间术后眼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9)。
睫状体冷凝组10眼(56%)、睫状体光凝组21眼(84%)视力保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
所有患者术后2wk虹膜新生血管开始逐渐减少,睫状体冷凝患者术后均有明显球结膜充血水肿,并颜面浮肿、眼痛、头痛;睫状体光凝患者术后仅有轻度球结膜混合充血,无颜面部浮肿、头痛及眼痛、前房出血。
结论: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睫状体冷凝术及经睫状体激光光凝术控制眼压效果确切;而睫状体激光光凝术手术具有视力保存率高、并发症少,患者术后痛苦少等优点。
【关键词】青光眼;新生血管性;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睫状体冷凝术Abstract AIM: To compare the surgical effect between transs cleral cyclophotocoagulation and cyclocryotherapy for neovascular glaucoma.METHODS: In 2006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38 cases(43 eyes) diagnosed with neovascular glaucoma were treated. 18 cases(18 eyes) were treated with cyclo cryotherapy and 20 cases(25 eyes) were treated with transscleral cyclophotocoagulation. The post surgery clinical procedure was no diff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The intraocular pressure(IOP), eyesight, the clinical procedure, and the complications after surgery were observed. RESULTS: During follow up of 3 months, the IOP of 11 eyes(61%) was controlled from 11 mmHg to 24 mmHg in the cases treated with cyclocryotherapy, and 20 eyes (80%) in the cases treated with cyclophotocoagulation respectively. In each group, there was highly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IOP of pre operation and post operation(P=0.000). And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 rence between the post operation IOP of two groups(P=0.669). The visual acuity of 10 eyes (56%)was pre served in the cases treated with cyclocryotherapy, and 21 eyes(84%) in the cases treated with cyclophotocongula tion respectively, the result was statistically different(P=0.040).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found fewer in the cases treated with cyclophotocoagulation, included hypema, pain, anterior chamber haemorrhage, and aqueous flare. CONCLUSION: To controll the IOP of eyes with neovascular glaucoma, transscleral cyclophotocoagula tion and cyclocryotherapy are both effective and safe. Furthermore, cyclophotocoagulation has fewer postopera tive complications and pain,it also has higher visual acuity preservation.KEYWORDS: glaucoma; neovascular; transscleral cyclo photocoagulation; cyclocryotherapy0 引言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 NVG)是一种难治性青光眼,其致盲率高达92.4%[1],由于虹膜表面以及前房角大量新生血管和结缔组织膜增生,导致房水外流通道阻塞,常规药物及外滤过手术效果较差,许多患者晚期因为失明且剧烈眼痛而被迫摘除眼球,目前,相对有效的手术方式为各种睫状体破坏性手术[2],我院200601/200612收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38例43眼,分别应用睫状体冷凝术及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现将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对比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我院200601/200612共收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38例43眼,其中视网膜中央静脉栓塞18例18眼,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20例25眼;男15例,女23例;年龄34~77(平均57.6±8.5)岁;术前眼压42~81(平均57.93±8.26)mmHg;术前视力0.05~0.1者6眼,指数/眼前~0.02者7眼,手动/眼前12眼,光感者10眼,无光感者8眼。
以上患者均经裂隙灯显微镜行眼前节检查,角膜透明无水肿可行房角检查者16眼,房角检查可见全周满布新生血管;屈光间质尚透明能行视网膜血管荧光造影者12眼,经视网膜血管荧光造影确诊4眼为视网膜中央静脉栓塞,8眼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结果显示均有大量新生血管形成并明显无灌注区;其他患者由于角膜水肿或并发白内障无法检查房角或视网膜血管荧光造影。
根据患者自愿原则,18例18眼采用常规睫状体冷凝术,20例25眼采用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
1.2 方法两组患者术前72h均口服乙酰唑胺片(0.25g,3~4次/d),2.5g/L马来酸噻吗洛尔眼液点眼,每12h 1次,术前30min快速静脉点滴200g/L甘露醇250mL,控制眼压;手术常规消毒铺无菌巾,20g/L利多卡因针+7.5g/L布比卡因针,等量混合共5mL,术眼球后神经阻滞麻醉。
(1)睫状体冷凝术:CO2冷冻器(HB801B,扬州华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中国),2.5mm冷凝头于角膜缘后3mm,360°冷凝20个点,内、外直肌附着点加强冷凝1点,温度70℃,持续60~80s。
(2)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810nm半导体激光器(Oculight,SL,IRIDEX,corpration,CA,USA),激光能量1350~1550mW,作用时间2s,采用G探头,沿角巩膜缘后2mm光凝(避开3∶00,9∶00位置),治疗区域分象限进行,光凝点数与术前眼压正相关,共16~32点,光凝点以出现阈值烧灼的“爆破声”为标准。
两组术后均给予球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针2.5mg,第2d应用复方妥布霉素眼液+1g/L双氯酚酸钠眼液,4次/d。
非糖尿病、高血压、胃溃疡等患者口服强的松片(0.5mg/kg,1次/d顿服),持续5d,如有患者眼压偏高者可应用2.5g/L马来酸噻吗洛尔眼液点眼,每12h 1次,必要时口服乙酰唑胺片(0.25g,3~4次/d);如果眼压居高不下,术后2wk可重复治疗1次。
观察指标:记录所有患者术前眼压值,术后3mo复诊期内每次均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局部表现,如眼睑、结膜水肿充血情况;角膜表现;前房炎症反应;虹膜新生血管;晶状体表现;若屈光间质透明,观察玻璃体、视网膜表现;测量记录患者眼压(Goldmman压平式眼压计)及裸眼视力。
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由同一人核对两遍后输入计算机,确保准确无误,对数据采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包,对两治疗组术前、术后末次随访的眼压值进行t检验及方差分析(ANOV),用χ2检验对两组术后视力进行比较,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术后眼压判定标准参照目前国内外较为通用的疗效标准:术后眼压稳定于7~22mmHg[3]。
2.1 术后眼压睫状体冷凝组:11眼(61%)术后3mo眼压稳定于11~24mmHg之间;2眼一次手术后眼压于25~28mmHg之间;4眼一次手术后眼压仍30mmHg,给予二次冷凝治疗后,2眼眼压下降稳定24mmHg,2眼术后3mo眼压10mmHg,眼球萎缩;1眼一次冷凝术后3mo眼压10mmHg,视力无光感,眼球萎缩。
睫状体光凝组:20眼(80%)术后3mo眼压稳定于11~24mmHg之间;5眼一次光凝后眼压仍30mmHg,4眼给予二次光凝后眼压下降24mmHg,1眼三次光凝后眼压仍为37mmHg,但无眼胀痛等不适症状,且视力保持0.02,未进一步处理。
t检验结果,睫状体冷凝组:术前术后眼压对比:P=0.00;睫状体光凝组:术前术后眼压对比:P=0.000;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方差分析结果,两组术前眼压对比:F=0.004,P=0.949;两组术后眼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85,P=0.669,表1)。
表1 两组不同手术方式术前术后眼压对比(略)2.2 术后视力末次随访,睫状体冷凝组:18眼中,有10眼(56%)视力稳定或稍有提高。
睫状体光凝组:25眼中,有21眼(84%)视力稳定或稍有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