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层解剖头部冠矢状断层

合集下载

头部冠状位断层解剖

头部冠状位断层解剖

7、嗅球 8、大脑镰 9、额内侧回
10、眶回 11、额上回 12、额中回
13、额下回 14、中鼻甲
15、下鼻甲 16、鼻泪管
17、前筛窦 18、额鳞
19、额骨眶部 20、筛骨筛板
21、大脑纵裂 22、上颌窦
23、牙槽突 24、颊 25、下唇
26、上矢状窦 27、鼻中隔
28、颞肌
29、额窦
眼上静脉
视神经 下直肌 筛窦 鼻中隔
球后脂肪
晶状体
外直肌 下直肌
上直肌及上睑提肌
眼球
内直肌 筛 窦
上斜肌
泪腺 下直肌 上颌窦
经眶前部冠状层面(CT)
额窦 眼球
鼻中隔 下鼻甲
筛窦 鼻泪管 中鼻甲 上颌窦
左侧泪腺混合瘤
2. 经胼胝体前冠状层面
扣带沟
额上 回
眶回 嗅沟
扣带回
1、上直肌 2、下直肌 3、内直肌
4、泪腺 5、眶脂体 6、鸡冠
36、颈内动脉
37、海绵窦
38、鼻后孔
39、蝶骨翼突
40、软腭
41、翼外肌
42、颞肌
1 2 3
4
8
10
9
5 67
1-胼胝体 2-尾状核 3-苍白球 4-三脑室 5-外侧裂池 6-颞叶 7-蝶窦 8-大脑镰 9-额叶 10-上矢状窦通过视交叉Biblioteka 状断面尾状核头胼胝体
额叶
透明隔 豆状核·壳
视交叉 垂体
应注意脑回的出现顺序及胼胝体、侧脑室、 基底核、内囊、脑干、海马、小脑、大脑镰、 小脑幕、硬脑膜窦的形态特点。
经额叶前部冠状位断层
(1)上直肌 (2)下直肌
(3)内直肌 (4)泪腺
(5)眶脂体 (6)鸡冠 (7)嗅球

头颈胸腹断层解剖分析

头颈胸腹断层解剖分析
眶回 嗅沟
额上回 额中回 额下回 扣带回
第三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二点 二十一分。
3. 经胼胝体膝的冠状层面
上矢状窦 扣带回 辐射冠 胼胝体膝 视神经
额上回
额中回 额下回
眶回 颞极
第四十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二点 二十一分。
4. 经前床突的冠状层面
尾状核头 内囊前肢 豆状核壳
透明隔
胼胝体
颞横回
视交叉
第五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二点 二十一分。
第六十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二点 二十一分。
第六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二点 二十一分。
第六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二点 二十一分。
第六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二点 二十一分。
第六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二点 二十一分。
三、头部的矢状断面解剖及影像
1. 经头部正中的矢状层面
2. 经尾状核体的矢状层面
3. 经海马的矢状层面
4. 经豆状核壳的矢状层面
5. 经鼓室的矢状层面 6. 经颞下颌关节的矢状层面
第六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二点 二十一分。
第六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二点 二十一分。
1. 经头部正中的矢状层面 额上回
扣带回
视交叉 乳头体
腭垂
第七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二点 二十一分。
四、蝶鞍区的断面解剖及影像
一、蝶鞍区的横断层面及影像解剖
1.经垂体中部的横断层面 2.经垂体下缘的横断层面 3.经海绵窦下缘的横断层面
第七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二点 二十一分。
1.经垂体中部的横断层面
第八十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二点 二十一分。
2.经垂体下缘的横断层面
扣带回 半卵园中心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二点 二十一分。

头部断层解剖

头部断层解剖

2 室间孔层面
• 侧脑室前角伸入额叶, 之间有透明隔。
• 透明隔后方有穹隆, 两侧有室间孔,通过 室间孔,侧脑室与第 三脑室相通。
• 从侧脑室三角部伸向 枕叶的为侧脑室后角, 内有脉络丛,通常出 现钙化。
3 松果体层面
• 侧脑室前角下份,呈 新月状。尾状核为其 外侧壁。
• 第三脑室 后界为缰三角、缰
中央旁小叶后部(4) 、中 央后沟(5)、顶内沟(6) 、顶 下沟(9) , 中央后回(10) , 顶 上小叶(11)、顶下小叶(12)
扣带沟(7) 、楔前叶(8) 、 扣带回峡(17)
角回(13) 、颞中回(14 )
颞上沟(23) 、颞下沟(24) 、 枕颞沟(26) 、侧副沟(27)
距状沟前部(16)
经距状隐回的冠状断层
距状隐回(15)
中央旁小叶后部(4) 、扣 带沟缘支(5)、顶内沟(8) 、 中央后回(6) , 顶上小叶(7)、 顶下小叶(10)
楔前叶(14) 、扣带回峡(17)
角回(11) 、颞中回(12 ) 、 颞下回(13 )
颞上沟(19) 、颞下沟(20) 、 枕颞沟(26) 、侧副沟(25)
经胼胝体嘴的冠状断层
额上沟(4) 、 额下沟(5) 额上、中、下回,额内 侧回(9) 扣带沟(6) 、扣带回(8) 胼胝体干(13) 、嘴(22) 嗅束沟(20)
尾状核(14) 、壳(17) 岛叶(19) 颞上、中、下回(28- 30 ) , 钩(31)
经垂体的冠状断层
额上沟(3) 、 中央前沟(4)、扣 带沟(5) 、扣带回(7)
• ② 可通过追踪连续断层或借助计算机进行 结构的三维重建和定量分析。
• ③ 密切结合影像诊断学和介入放射学,是 解剖学与医学影像学相结合而产生的边缘 学科。

头部断层解剖学

头部断层解剖学

*内囊:投射纤维通过尾状核、背侧丘脑和 豆状核之间聚集成宽阔致密的白质带,称 为内囊。分为前肢、后肢、膝部三部分, 各部分之间都有重要的投射纤维。内囊后 肢梗死或出血会出现三偏。
大脑髓质——胼胝体
大脑髓质:联络纤维、连合纤维、投射 纤维。
连合纤维:胼胝体,位于大脑纵裂的底部, 连接两侧大脑半球,
岛叶 藏在 外侧 沟的 深部 。
中央沟 顶枕沟 外侧裂 颞上沟 颞下沟
大脑的分叶-外侧面
额上沟 额下沟
大脑半球内侧面
大脑半球底面
嗅球 外侧裂
三、端脑的内部结构
基底核(nuclei basales)
是大脑半球髓质内四 个灰质团的总称。
*包括尾状核、豆状
核、屏状核和杏仁体 。豆状核与尾状核头 部相连,连接处有神 经纤维形成灰白相间 的条纹,因此尾状核 与豆状核合称纹状体 (corpus striatum)。
眼动脉 后交通动脉 脉络丛前动脉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大脑前动脉的走行
自颈内动脉发出后,向前内走行, 进入大脑纵裂,绕胼胝体向后走 行,分布于顶枕沟以前的大脑半 球内侧面及额叶底面的一部分.
大脑前动脉的分段、分支 分段:A1(水平段)— —交通前段(近侧段)
A2(上行段) A3(膝段) A4(胼周段) A5(终段)
二、蛛网膜下隙与脑池
蛛网膜下隙:位于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 其内充满脑脊液,向下与脊髓的蛛网膜 下隙相通。
脑池:蛛网膜下隙在脑沟、脑裂等处扩 大,形成蛛网膜下池。
*列举脑池:
成对脑池:大脑外侧窝池、环池、脑桥小脑脚池
背侧:帆间池、大脑大静脉池、四叠体池、小脑上
不成对脑池
池、小脑核、间脑 和脑室脉络组织的静脉 先后在胼胝体下方汇合 成大脑大静脉(Galen静脉 ),向后注入直窦。

医学影像-颅脑断层解剖

医学影像-颅脑断层解剖
第四脑室
之间,呈五角形,其后外侧可
齿状核 蚓垂
见齿状核。
鞍上池为蝶鞍上方的星状低密度区,多呈六角星形,当后界为桥脑时, 则呈五角星形。
鞍上池 脑桥
1.7 第四脑室层面
在横断层中,大致可将第四脑室分为上、中、 下三部。第四脑室的上部横断面大致呈五角形,前 方为脑桥,后外侧为小脑上脚和齿状核;中部横断 面,主要呈五角形,亦有呈三角形或新月形者,于 CT图像上常表现为凹面朝后的新月形或马蹄形的低 密度区;下部横断面常显著呈菱形或三角形,其前 方为延髓,后方为小脑扁桃体。
颅脑断层解剖
横断面:将身体分为上下两部的纵切面 矢状面:将身体分为左右两部的纵切面 冠状面:将身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纵切面
颅脑 CT检查方法
颅脑CT检查一般用横 断面,扫描基线为眦耳线 (眼外眦与外耳道中心的连 线)或上眶耳线(眦耳线向 后倾20°角),层后 8~10mm,连续8~10个层面。
颅脑 MRI检查方法
半卵圆中心
CT
中央沟 顶枕沟
半卵圆中心
MRI
1.2 胼胝体干层面
胼胝体干出现于断面的中央。其前 部纤维伸向额叶,称额钳;后部纤维弯 入枕叶,称枕钳。其前角向前伸入额叶, 外侧可见尾状核;后角较长,突向枕叶。
34
31 29 26
大脑半球内侧面胼胝 体以后的部分由前至后依次 为扣带回峡、顶枕沟、楔叶、 矩状沟和舌回。大脑半球外 侧面最突出的变化是出现了 外侧沟后支,它均与侧脑室 16 同时出现,有的还高于侧脑 16 室。因此,侧脑室首次出现 20 层面是识别外侧沟后支的标 2221 志,而后者又是识别缘上回 和角回的标志。
14
CT
第三脑室 松果体
1.5 上丘层面
前连合 大脑脚

人体断层解剖学(头部 颅脑横断层)

人体断层解剖学(头部  颅脑横断层)

半卵圆中心为大脑半球内横断层面上呈半卵圆形的白质
区,主要由胼胝体的辐射纤维和经内囊的投射纤维等组成, 因横断层面上呈半卵圆形而得名。因半卵圆中心的纤维主要 是有髓纤维,故CT图像上呈低密度区,MRIT1加权像上呈高 信号区。
大脑半球的髓质除在其中间部形成
集中区域外,还向外周延伸出一些条 索状的突起结构称髓突,髓突指向皮 质,其根部相连,似“菜花”样。各 特定脑回在大脑表面可有数个突起, 但髓突的根部常仅有1个,可根据髓突 根部来辨认脑回。
连合纤维是连接左、右大脑半球皮质的长纤维,包括胼胝
体、前连合和穹隆连合。胼胝体位于大脑纵裂底部,在正中矢 状面上呈弓形宽厚的白质带,自前向后分为胼胝体嘴、膝、干 和压部,胼胝体嘴向下连 于终板。胼胝体纤维向前、 后及两侧放射,分别形成 额(前)钳、枕(后)钳 和半卵圆中心的主要纤维, 联系左、右侧大脑半球的 额叶、枕叶、顶叶和颞叶。
向后延伸,位于距状沟前部前方的缩 窄部分称扣带回峡。楔叶位于顶枕沟 与距状沟后部之间,舌回居距状沟的 下方,其前部属于颞叶,后部为枕叶 的部分。胼胝体和侧脑室下角底壁的 外周、隔区(胼胝体下区和终板旁 回)、扣带回、海马旁回、海马和齿 状回等形成一弧形结构称边缘叶。
大脑半球的底面上,额叶眶面的内侧缘有嗅沟,嗅球和嗅 束紧贴于嗅沟内。嗅沟的内侧为直回,外侧被“H”形沟分为前节围 成,与视束之间为前穿质。
投射纤维是联系大脑皮质 与皮质下结构的上、下行纤维, 其中大部分纤维呈辐射状投射 至大脑皮质,此部分纤维称辐 射冠。投射纤维聚集成宽阔致 密的纤维带通过内囊,内囊位 于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 之间,横断层面上的两侧内囊 呈尖向内侧的“> <”形。内 囊自前向后分为内囊前肢、内 囊膝和内囊后肢三部分,各部 内均有重要的投射纤维通过。

人体断层解剖图谱(大脑)

人体断层解剖图谱(大脑)

(1)胼胝体膝 (2)额钳 (3) 胼胝体沟 (4)扣带沟 (5) 扣带回 (6)额内侧回 (7) 额上回 (8)额中回 (9)额 下回 (10)透明隔 (11)穹 窿柱 (12)侧脑室前角 (13) 尾状核头(14)室间孔 (15) 第三脑室 (16)背侧丘脑 (17)前背侧核 (18)内侧 背核 (19)外侧背核 (20) 豆状核 (21)内囊 (22)内 囊前肢 (23)内囊膝 (24) 内囊后肢 (25)外囊 (26) 屏状核(27)最外囊 (28) 岛叶 (29)外侧沟 (30)额、 顶叶岛盖 (31)颞横回 (32) 胼胝体压部 (33)枕叶 (34) 颞叶 (35)侧脑室后角 (36) 毯 (37)视辐射 (38)禽距 (39)距状沟 (40)扣带回 峡 (41)舌回 (42)侧脑室 脉络丛 (43)穹窿脚 (44) 尾状核尾 (45)小脑蚓 (46) 直窦 (47)上矢状窦

1)前连合(2)穹窿柱 (3)第三脑室、下丘脑 (4)乳头丘脑束(5)视 束(6)尾状核头(7)内 囊前肢(8)豆状核(壳) (9)外囊 (10)屏状核 (11)前穿质(12)最外 囊 (13)岛叶皮质(14) 大脑纵裂(15)额叶(16) 外侧沟和蝶嵴 (17)终 板旁回(18)胼胝体下区 (19)扣带回(20)额上 回 (21)额中回(22) 额下回 (23)海马旁回 (24)海马(25)海马伞 (26)尾状核尾 (27) 侧副隆起 (28)皮质脊 髓束(29)黑质 (30) 红核(31)内侧丘系(32) 中脑水管(33)管周灰质 (34)颞叶 (35)枕极 (36)小脑蚓 (37)小 脑半球 (38)四叠体池 (39)环池 (40)窦汇 (41)枕内隆突 (42) 小脑幕
(1)胼胝体膝 (2)透明隔 (3)弯窿柱 (4)侧脑室前 角(5)尾状核头 (6)室间 孔 (7)第三脑室 (8)背 侧丘脑 (9)后丘脑 (10) 豆状核 (11)苍白球 (12) 壳 (13)内囊 (14)内囊 前肢 (15)内囊后肢 (16) 内囊膝 (17)内囊豆状核后 部 (18)外囊 (19)最外 囊 20)屏状核 (21)岛叶 (22)海马旁回 影像园(23) 僵三角 (24)僵连合 (25) 松果体 (26)大脑大静脉池 (27)枕叶 (28)侧脑室三 角区 (29)脉络丛 (30) 海马、海马伞 (31)毯、视 辐射 (32)侧副隆起 (33) 小脑蚓 (34)直窦 (35) 上矢状窦 (36)大脑纵裂 (37)大脑镰 (38)大脑内 静脉 (39)额上回 (40) 额中回 (41)额下回 (42) 颞叶岛盖

头部断层解剖

头部断层解剖

头部断层解剖简介头部断层解剖学是以观察颅内的脑以及眶、鼻腔和咽腔上部及其周围内容物在各个断层面上的形态、结构和位置关系。

人体断层解剖学的头部与颈部是以甲状软骨上缘为分界标志。

在头部断层解剖中,依其切面的方向不同可分为:矢状断层、冠状断层、斜断层和横断断层等。

临床上一般采用横断断层或斜断层定位。

横断层中所取的基线为Reid基线(Reid basic line, RBL),即以眶下缘与外耳道中点的连线为基准,由此分别向上、下作间隔为0.8cm 的平行横断连续切面,每个切片的净厚度为 0.5cm。

其中通过基线的断面为“0”层面,基线以上共获取连续横断层标本14片,基线以下获取连续横断层标本11片,共26片,每片均从下层面进行观察。

该断层面为头部第1横断层面,即Reid基线以上第14层面,断层面面积小,呈前窄后宽,边缘平滑的卵圆形,层面中央有纵行的锯齿状矢状缝,矢状缝两侧为顶骨断面。

顶骨的周围向外依次为颅骨外骨膜、帽状腱膜下间隙、帽状腱膜、皮下组织和皮肤等结构的断面。

该断层面为头部第2横断层面,即Reid基线上部第13层面。

断层面面积较小,呈前窄后宽、边缘平滑的卵圆形。

从外向内有头皮、颅骨、颅腔及其内容物,各层的断面呈同心圆状排列。

颅骨的断面为顶骨,两侧顶骨断面的前后端之间有矢状缝。

顶骨断面的后部及两侧有帽状腱膜。

颅腔内面衬有硬脑膜。

大脑半球断面位居断层面的中央部,呈前窄后宽,内缘平直,外缘膨隆的半球形,大脑半球的断面上有中央沟、中央前回,中央后回的断面。

两侧大脑半球的纵裂内,可见矢状位的大脑镰断面,大脑镰的前、后端有呈三角形的上矢状窦断面。

该断层面为头部第3横断层面,即Reid 基线上部第12层面。

断层面呈前窄后宽,边缘平滑的卵圆形。

颅骨的断面为顶骨和额骨,两侧顶骨的前部与额骨之间有冠状缝,顶骨后部有矢状缝。

顶骨的两侧及后部的外层有帽状腱膜,颅腔的内面衬有硬脑膜。

两侧大脑半球呈前窄后宽状,自前至后有额上回、额中回、中央前回、中央后回及顶上小叶的断面。

人体断层解剖图谱大脑-头(颅脑)冠状位解剖示意图 (1)

人体断层解剖图谱大脑-头(颅脑)冠状位解剖示意图 (1)

• (31)额鳞(32)蝶轭 (33)前床突(34)蝶 骨大翼(35)额叶(36) 颞叶(37)岛叶(38) 胼胝体膝(39)大脑前 动脉(40)胼胝体沟 (41)额内侧回(42) 外侧沟(43)眶回(44) 尾状核头(45)侧脑室 前角(46)内囊(47) 大脑中动脉(48)视神 经和眼动脉(49)蝶窦 (50)后筛窦小房(51) 颈内动脉(52)颞肌 (53)冠突(54)翼腭 窝(55)眶下裂(56) 颞下窝(57)下颌体 (58)下颌管(59)下 颌舌骨肌(60)咬肌
(1)上矢状窦(2)大脑镰(3)胼胝体 干(4)透明隔(5)穹隆(6)第三脑 室(7)室间孔(8)结节区(9)穹窿 柱(10)视束(11)尾状核(12)丘纹 上静脉(13)丘脑前核群(14)丘脑 内侧核群(15)丘脑外侧核群(16) 乳头体(17)乳头丘脑束(18)红核 (19)内囊前肢(20)内囊膝(21) 内囊后肢外囊(28)岛叶(29)外侧沟(30) 前连合(31)前外侧中央动脉(32) 胼胝体沟(33)扣带沟(34)扣带回 (35)额内侧回(36)额上口(37) 额中回(38)额下回(39)颞上回 (40)颞中回(41)颞下回(42)枕颞 回(43)海马旁回(44)海马(45) 杏仁体(46)侧脑室下角(47)蝶窦 (48)海绵窦(49)颈内动脉(50) 三叉神经腔(51)下颌神经(52)环 池(53)基底动脉(54)动眼神经 (55)翼管(56)脑膜中动脉(57) 小脑幕(58)枕骨基底部(59)卵圆 孔(60)颞骨岩部(61)鼻咽(62) 咽鼓管软骨(63)腭帆提肌(64)腭 帆张肌(65)咽扁桃体(66)咽隐窝 (67)咽鼓管扁桃体(68)软腭(69) 腭垂(70)腭扁桃体(71)舌扁桃体 (72)口咽(73)舌(74)下颌支 (75)下颌头(76)关节盘(77)颞 下颌关节(78)翼内肌(79)翼外肌 (80)咬肌(81)上颌动脉

人体断层解剖图谱大脑头颅脑冠状位解剖示意图课件

人体断层解剖图谱大脑头颅脑冠状位解剖示意图课件

(1)视隐窝(2)文视档仅交供叉参(考,3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垂体柄(4)垂体(5)鞍隔 (6)鞍底(7)颈内动脉(8) 动眼神经(9)滑车神经(10) 展神经(11)眼神经(12)鞍 上池(13)蝶窦(14)海绵窦 (15)大脑纵裂(16)大脑镰 (17)上矢状窦(18)胼胝体 干(19)透明隔(20)隔区 (21)侧脑室前角(22)尾状 核头(23)内囊前肢(24)豆 状核(25)外囊(26)屏状核 (27)最外囊(28)岛叶(29) 外侧沟3)额上回 (34)额中回(35)额下回 (36)扣带回(37)大脑中动 脉(38)颞上回(39)颞下回 (40)额顶叶岛盖(41)颞叶 岛盖(42)杏仁体(43)翼突 内侧板(44)软腭(45)翼内 肌(46)翼外肌(47)颞肌 (48)下颌支(49)咬肌(50) 下颌管(51)上颌动脉
• (31)额鳞(32)蝶轭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33)前床突(34)蝶 骨大翼(35)额叶(36) 颞叶(37)岛叶(38) 胼胝体膝(39)大脑前 动脉(40)胼胝体沟 (41)额内侧回(42) 外侧沟(43)眶回(44) 尾状核头(45)侧脑室 前角(46)内囊(47) 大脑中动脉(48)视神 经和眼动脉(49)蝶窦 (50)后筛窦小房(51) 颈内动脉(52)颞肌 (53)冠突(54)翼腭 窝(55)眶下裂(56) 颞下窝(57)下颌体 (58)下颌管(59)下 颌舌骨肌(60)咬肌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头(颅脑)冠状位解 剖示意图
(l)头皮(S)皮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头部(颅脑断层解剖基础)-断层

头部(颅脑断层解剖基础)-断层
眶下孔:眶下缘中点下方约0.5-1cm处,有眶下神经和血管 通过,按压有凹陷感。
下颌角:下颌支后缘与下颌骨下缘 相交处。
颏孔:位于下颌体的外侧面,正对 下颌第一、二前磨牙间的下方,下颌 体上、下缘连线中点略上,距正中线 约2.5CM,内有颏神经和血管通过。
眉弓:眶上缘上方的弓状隆起,男性明显,正对大脑额叶的 下缘,其内侧份的深面有额窦,位于眉毛的底下。
颧弓:位于外耳门前方的水平线上,全长约三横指(56cm),于皮下可触及。颧弓上缘相当于大脑颞叶前端下缘。
翼点:位于颧弓中点上方约2横指处,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 通过。
乳突: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耳后骨隆起处,其根部前内方有面神经从茎乳孔 穿出,其后颅底内面有乙状窦。
枕外隆凸:为头后正中最凸的隆起, 其内面是窦汇。
乳突囟
前囟 后囟
第三部分
脑及其被膜
一、脑的应用解剖(熟悉)
1、端脑 Telencephalon
概述: 左右半球胼胝连, 两裂三面又三端; 三沟五叶藏脑室, 基底内囊半卵圆。 中枢皮质运动感, 视听说写四语言。
端脑外形:
(1)端脑外侧面的脑沟、脑回和功能定位
(2)端脑内侧面的脑沟、脑回和边缘系统
1.新生儿由于脑和感觉器官比咀嚼器官发育早而快, 故脑颅远大于面颅(8:1)。 2.顶结节、额结节和枕鳞都是骨化的中心部位,故 发育较明显,使颅顶呈五角形。 3.新生儿颅骨尚未发育完全,骨与骨之间的间隙较 大,由膜弥补,形成前囟(生后1-2岁闭合)、后 囟、蝶囟、乳突囟(生后半年闭合)。
颅囟
蝶囟
C. 下角:最大,呈弓形裂隙状,冠状层面上呈半月形。经背 侧丘脑后下方弯向前下方,伸入颞叶。
顶壁为胼胝体、尾状核尾、终纹和杏仁体; 外侧壁为胼胝体; 底壁为海马、海马伞和侧副隆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中矢状面(示脑池)
1.帆间池 11.大脑纵裂池
2.大脑大V池 12.胼胝体池
3.四叠体池 13.室间孔
4.小脑上池 14.第三脑室
5.小脑延髓池
6.延池
15.中脑水管
7.桥池
16.第四脑室
8.脚间池 17.正中孔
9.交叉池 18.直窦
10.终板池 19.窦汇
头半棘肌 头夹肌
矢状断层
切面与观察
以正中矢状面为标准切面 上部——颅内部 分幕上区
和幕下区 下部——颅外部 面部及颈
部诸结构
1.上矢状窦 19.第四脑室
2.大脑镰 20.小脑幕
3.额内侧回 21.小脑原裂
4.中央旁小叶 22.窦汇
5.扣带回 23.小脑延髓池

6.楔前叶 24.小脑扁桃体
中 矢 状 面
24.胸锁乳突肌
1.上矢状窦 11.海马

2.顶骨 12.中脑水管

3.大脑镰 13.小脑幕

4.中央前回 14.齿状核
体 压
5.中央后回 15.小脑中脚

6.扣带沟 16.延髓

7.扣带回 17.乙状窦

8.胼胝体压部 18.椎动脉

9.松果体 19.脊髓
10.海马伞 20.胸锁乳突肌
经枢椎齿突
7.顶枕沟 25.视交叉
8.楔叶
26.蝶窦
9.距状沟 27.垂体
10.胼胝体膝 28.寰椎前弓
11.透明隔 29.枢椎齿突
12.穹窿柱 30.直回
13.背侧丘脑 31.鸡冠
14.胼胝体压部 32.鼻中隔
15.四叠体 33.前连合
16.乳头体 34.后连合
17.脑桥 35.松果体
18.延髓 36.大脑大静脉

7.直回
17.二腹肌
状 面
8.视神经 9.上鼻甲
10.中鼻甲
1.额骨 11.视交叉

2.大脑镰 12.垂体柄

3.额中回 13.颞下回

4.扣带沟 14.颈内动脉

5.胼胝体 15.翼外肌
冠 状
6.侧脑室前角 16.腮腺

7.尾状核头 17.翼内肌
8.透明隔 18.咬肌
9.豆状核 19.下颌下腺
10.屏状核
1.上矢状窦 13.红核
2.顶骨
14.黑质
3.大脑镰 15.脑桥

4.中央前回 16.前庭蜗N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扣带回 17.延髓

6.辐射冠 18.椎动脉

7.胼胝体 19.腮腺

8.尾状核体 20.寰枕关节

9.穹窿体 21.枢椎齿突

10.第三脑室
11.壳 22.寰枢外侧关节
12.颞上沟 23.颈内静脉
头部冠、矢状断层
冠状断层
切面及观察
经两侧外耳门做与眦耳线相 垂直的切面,观察前面。
上部:脑颅及颅腔结构
下部:面颅(眶、鼻腔、口腔) 及颈部(咽、脊柱颈段)
1.额骨
11.鼻中隔
经 额
2.上矢状窦 12.下鼻甲 3.额上回 13.口腔

4.额中回 14.舌

5. 额上沟 15.颏舌肌

6.大脑纵裂 16.舌下腺
顶上小叶 顶下小叶 侧脑室 颞上回 小脑上脚 小脑中脚 小脑下脚 颈内静脉 枢椎齿突 腮腺
侧脑室后角 舌回 齿状核 乳突小房 延髓 椎动脉 胸锁乳突肌 第二颈椎
颈总动脉
喉腔
经枕骨大孔
顶上小叶 角回 距状沟 禽距 直窦 横窦 小脑蚓 小脑镰 头夹肌 头后大直肌 头下斜肌 头半棘肌
脊髓
椎动脉
上矢状窦 楔叶 距状沟 舌回 横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