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就业能力看90后大学生的求职短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就业能力看90后大学生的求职短板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呈爆炸式增长。从2007年到2012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从495万增加到约680万。2013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又创历史新高,达到约700万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与此同时,我们注意到,从2012年开始,众多90后进入毕业季,成为新的求职大军,开始接受职场的检验。

90后在职场上的表现如何?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第六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上曾指出,部分90后员工是“老虎屁股摸不得”,被批评就会翻脸或者直接辞职。一语道出了部分90后在职场上的“不俗”表现。这种表现不仅有性格原因,就业能力问题,更有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价值观问题。

一、90后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就业能力的缺乏

90后是指1990年1月1日至1999年12月31日出生的一代中国公民。90 后大学生出生和成长于国际局势风云变化,国内政治、经济、文化急剧变革和跨越发展的时代。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的环境对90后大学生的心理、思想及行为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催生了属于90 后大学生自己的特点。与70后、80后相比具有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也面临更多的挑战,如:就业能力需要提升到更深更高的层次。就业能力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它是学生多种能力的集合,是伴随就业市场的竞争而产生的,并没有70后、80后、90后之分,但同时90后又要面对更多的就业市场的竞争压力,因而提升多方面的就业能力成为当务之急!

(一)工作能力较差

90后生长于网络时代,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充斥其学习和生活,成为其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这是网上流传很广的一句话,来自南开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72.3%的学生存在手机依赖现象。一切信息、认识、思想观念都可以从网上得到,一些人甚至网络成瘾,必然缺乏直接的体验,减少与自然和社会的接触机会,也因此使得90后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学习能力、动手能力、沟通能力较差。这些能力正是世界500强企业所要求的工作能力。

(二)缺乏竞争力

90后生长环境独特,独生子女众多,因此内心比较孤独,渴望得到更多的朋友;亲情观相对淡薄,情商较低,自私、敏感而冷漠,做事往往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承受挫折的能力相对较弱,甚至遇到不大的事情也会有很大的情绪反应,采取过激的行为;他们的物质生活富足优越,无形中吃苦耐劳精神、自控能力、动手能力相对落后;没有创新意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较差,这在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处处充满竞争的现代社会是难以立足的。

(三)着眼于短期利益

90后生长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经济的法则、竞争机制的强力、机会资源的有限,以及全球化的浪潮变得更加具体和真切,无疑将使“90后”变得不仅更加理性、务实,而且更加开放、坦然。例如,面对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的巨大就业压力,他们的择业观念更加实际、更加灵活,面对异常激烈的职场竞争,他们的心态更加冷峻、更加淡定。这也导致他们更容易急功近利,缺乏长远的人生目标和远大的职业理想。

(四)忽视制度规则

90后又是个性张扬的一代。喜欢另类,创意或者是搞怪的思维,如男生打耳钉,戴耳环,因为平常的思维他们已经看过了太多;喜欢彰显自己的个性,因为他们有十分宽广的平台。也许在大人的眼中,要跨入社会的一代人显得那么的另类,怪异,反叛。但这正是他们最重要的特点,保持自己的个性,主张非主流,其本质是一种不愿被社会同化的表现。然而追求个性、自我的结果,也使得90后大学生容易忽视社会的规则、学校和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等。

二、90后就业能力缺乏的原因分析

当各界的关怀、注意力、期望所有积极因素统统投向90后时,指责、批评也不绝于耳,很多时候许多90后“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甚至“被XX”。我们应该理性的看待这个问题,这里涉及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即“边际递减效应”,用西方经济学来解释:边际递减效应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这种现象在生产、生活、科学研究和社会管理中随处可见,当社会各界连续不断对90后投入关注时,相应的90后的一些行为给公众带来的期望值甚至可能会降低。90后的一些弱势绝不是单个变量因素能说清

的,在此仅从家庭文化、学校文化、社会价值观三个层面做简要分析。

(一)家庭文化的影响。

1.90后学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从小倍受家庭的关爱与呵护,然而部分家庭教育有失偏颇: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物质生活条件,忽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如劳动能力、吃苦耐劳精神、生活自理能力等。这些都导致大多数90后的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淡薄,缺乏艰苦奋斗的毅力和居安思危的责任感。

2.21世纪,我国已进入不断进步的大变革之中,阶层分化进一步明显,社会竞争更加激烈,地区发展不平衡随着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拉大,不同社会阶层的家庭环境差异很大。大学生从小生活的环境,父母所从事的的工作、接触的人群、对社会现状的看法和情绪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青年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导致90后大学生在思想和心理上的多元化。

(二)学校文化的影响

1.90后大学生上学期间一直接受义务教育,期间义务教育一直在“减负”,提倡素质教育,但仍然摆脱不了升学的压力。素质教育提倡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我们的教育一直被升学率左右。这是一对矛盾,然而纠结的结果,还是把学习成绩放在第一位,全面发展让位于升学率。思想品德、传统文化的教育始终处于次要地位。

2.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等,不同学校的文化氛围不同,比如,小学学校存在攀比风气而不是勤俭节约风气、初中存在消极而不是积极的学习氛围、接触过的同学及老师等都会对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3.大学校园的氛围,包括学院氛围、宿舍文化等对大学生都起到很重要的影响。现阶段,一方面,相当比例的大学生存在沉迷手机游戏、网络游戏、聊天等不良现象;另一方面,日韩文化不断袭来(包括盲目追星、追剧等)也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社会价值观的影响

1.处于全球化的大环境中,受西方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等社会思潮影响,他们的价值取向更倾向于功利性,即做事情是否对自己有利。如大学生的入党动机,许多人是为了考公务员,找到一份好工作;为了考取一些证书,宁可牺牲专业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