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备考策略与复习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考备考策略与复习建议
(全国卷123卷)
全国卷123试用地区
1、全国Ⅰ卷地区:河南、河北、山西、山东、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
2、全国Ⅱ卷地区: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西藏、陕西、重庆
3、全国Ⅲ卷地区:云南、广西、贵州、四川
4、自主命题:江苏、北京、天津
5、海南省:全国Ⅱ卷(语、数、英) 单独命题(政、史、地、物、化、生)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重点和备考建议
纵览2014到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2014到2016年,从试卷结构按排、题型以及题量上看,均没有多大变化,2017年较之前3年的试卷在结构安排、题型以及阅读量上都有很大变化。
2014到2016年,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属于选考内容,总分均为25分,由1道5分的客观题(5选2)、2道6分的主观题和1道8分的主观题构成。
2017年则取消选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考察,这便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
其中,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4分,由1道3分的客观题(4选1)、1道5分的主观题和1道6分的主观题构成;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2分,由1道3分的客观题(4选1)、1道5分的客观题(5选2)和1道4分的主观题构成。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中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6分,较2014至2016年选考时的25分多了1分,所以2017年的试卷中默写的分值由6分降为5分。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以及默写的分值较之前3年有所变化,其他版块的分值不变。
2018年高考全国卷中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7分,文学类阅读15分,由1道3分客观题,2道6分的主观题构成。
实用类12分,由2道
3分客观题、1道2问主观题构成。
2014到2016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为2道主观题(5分+6分)。
2017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变成1道5分客观题(5选)和1道6分主观题。
2018年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变成1道3分客观和1道6分主观题构成。
近五年语文全国卷各版块纵向分析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上下滑动查看)
2014年到2018年,论述类文本都是全国卷试题的必考内容,设置三道小题,均为客观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选材一般是社会科学类文章或自然科学类文章,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等,注重人文科学知识的传播,凸显其文化含量、人文价值、教化作用。
选文一般在1000字左右。
(二)古代诗文阅读
1、文言文阅读(上下滑动查看)
2014年到2017年,文言文阅读试题一直保持比较稳定的态势,以客观题和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该题分值为19分。
客观题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主观题为翻译题,包括两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阅读文本均为人物传记,字数大约在600—700字,涉及的人物大都是忠臣良将或在某一方面有建树的人物。
2015年试卷用文化常识题替换了文言文实词题,2018年沿用2017年、2015年、2016年的考查形式。
2、古代诗歌阅读
2014到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中的古代诗歌鉴赏题,选材范围非常广泛,但从整体上看,仍然以唐宋诗词为重点,名家名篇相当,考生不熟悉的作品比例大,名家的非名篇和非名家的名篇所占比重不断加大。
分析诗歌的形象、思想情感、表达技巧是高频考点。
2014到2016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为2道主观题(5分+6分)。
2017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变成1道5分的客观题(5选)和1道6分的主观题。
3、名篇名句默写
从2014年开始,名篇名句默写题采用情境默写的形式。
由上表可知,2014到2017年这一题型均采用情境默写的形式。
2014年到2016年,在命题内容上对高中和初中内容的考查比例比较固定,高中考察2篇(4分),初中考察1篇(2分),共6分。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中的默写分值降为5分,高中考察1篇(3分),初中考察1篇(2分)。
2018年回归2016年题型;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2014到2016年,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属于选考内容,总分均为25分,由1道5分的客观题(5选2)、2道6分的主观题和1道8分的主观题构成。
2017年则取消选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考察。
文学类文本阅读总分为14分,由1道3分的客观题(4选1)、1道5分的主观题和1道6分的主观题构成。
2014年到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中文学类文本阅读所选的文本均为小说。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中文学类文本阅读所选的文本为小说,全国卷II和全国卷III中文学类文本阅读所选的文本均为散文。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2014到2016年,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属于选考内容,总分均为25分,由1道5分的客观题(5选2)、2道6分的主观题和1道8分的主观题构成。
2017年则取消选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考察。
实用类文本阅读总分为12分,由1道3分的客观题(4选1)、1道5分的客观题(5选2)和1道4分的主观题构成。
2014年到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所选的文本均为人物传记。
2017年、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所选的文本均为新闻。
(五)语言文字运用
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语言文字运用版块的分值为20分,共5道题。
3道客观题,每题3分,共9分;2道主观题(5+6分),共11分。
2018年试卷上最大的题型变化就出现在语言文字的第17,18,19题,这3道选择题不再是单独成题,而是共同来自一段360字左右的文字材料,这无疑增加了考生的阅读量,考查考生在具体语言情境中的语言能力。
方向主要考查病句、成语、连贯。
1、客观题①(成语题)(上下滑动查看)
2014、201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中的成语题都是给出3个近义成语进行辨析。
2016、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中的成语题使用的是六个成语的筛选题型,设置了6个句子,考查6个成语使用的正误,成语的考查数量增加了,但难度上并没有增加。
2、客观题②(病句题)
2014到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中的病句题,在命题形式上都是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且题型稳定,都是从所给的四个句子中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所考病句类型不会超出“考试说明”规定的六种类型,同一类型的语病一般不会出现在同一考题中。
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成分残缺为常考病句类型。
3、客观题③
2014到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语言文字运用版块中的第三道客观选择题考查的都是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2014年考的是排序连贯,2015年考的是选句连贯,2016年考的是选词连贯。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语言文字运用版块中的第三道客观选择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从给出的4个句子中选出表达得体的一句。
4、主观题
第一道主观题:
2014到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语言文字运用版块中的第四道题考查的都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题型稳定,都是在一段文字中给出的3处横线处补写出语句,分值均为5分。
2018年考查用词不得体,选段来自实用类短文(便条)。
第二道主观题:
2014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和全国卷II语言文字运用版块中的第五道题考的是流程图,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和图文转换的能力。
201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和全国卷II语言文字运用版块中的第五道题考的是徽标,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得体、鲜明、生动和图文转换的能力。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全国卷II和全国卷III语言文字运用版块中的第五道题考的是流程图,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和图文转换的能力。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全国卷II和全国卷III语言文字运用版块中的第五道题考的是“推断问题”题,考查的是仿写句式和逻辑推断的能力。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考的是框架图,考查表述准确、连贯知识点。
(六)写作
2014到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中的作文均为新材料作文。
2015年全国卷I出现了任务指令型作文,且明确要求写一封信。
内容上,贴近生活,从平凡的生活中立德树人;思想上,体现传统文化与时代的碰撞,强调在新旧观念的冲突中,表达自己的观点。
作文试题又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具体情境,有了近乎日常的真实写作任务。
2015年全国卷II作文题体现了更加务实的风格,相比2014年“动物园禁止游客喂食动物食物”的作文题,需要用多角度分析法进行立意。
三个角度----锐意创新、爱岗敬业、追求梦想,符合当今社会的主旋律和核心价值观,贴近现实生活,与社会、国家的发展相契合。
2016年全国卷I把文字材料改为漫画材料。
2016年全国I卷改为漫画作文,对于漫画中的人,试卷上的分数、“唇印”“掌印”变化之间的多重反差对比,足以使考生以小见大,由浅入深,进而体味人生与社会,畅想现实与未来。
2016年全国卷II的作文聚集如何提高语文素养,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
2017年全国卷I中的作文要求考生从给出的材料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
材料中的“中国关键词”直观而生动地反映时代主题,正面而巧妙地传递价值观念。
选材接地气、有生气,时代感强。
2017年全国卷II中的作文材料由精心选择的六个中华名句组成,要求学生“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六个名句言浅理明,贯串其中的思想主线清晰,内涵丰富。
2017年全国卷III中的作文是一道材料型半命题式的作文题,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材料“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比较2017年与2018年的高考作文,我们可以发现:
1.关注时代与社会。
17年是给出关键词写“你认识的中国”,今年是列举从2000年至2035年中国发生的大事及重大政策,写“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机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写世纪宝宝们与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
2.家国情怀。
17年通过“一带一路、长城、高铁、美丽乡村”等将学生引入到对我们生活的中国的认识。
18年高考作文更进一步,让学生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时代紧密结合,写出一代人的使命和责任。
到2035年这一代人35岁,他们的青春梦要和中国梦紧密相连。
3.大主题小切口。
17年的高考题,命题人设置了一个情境,即帮助外国青年认识中国,而且所给词语覆盖面很广,无论农村还是城市的学生都有的写。
今年的作文,命题人同样设置了一个情境,即以时光瓶的方式留给2035年18岁的一代人读。
其实就是青年与青年的对话。
当然作文并沒有要求写成书信。
4.什么样的作文易拿高分。
对于大主题的作文,那些有深刻思想、精准认识的学生纵横捭阖,汪洋恣肆固然能写出好文章,但这只是极少数,更多的学生有可能写得大而空,类似口号言之无物,因此为文章选择一个适当的角度,表达自己的思想,可能会在众多相似的大而空的文章中让评卷老师眼前一亮。
5.过去的高考作文虽然也暗合社会热点,如2015年女儿举报父亲不遵守交通规则,其实考的是社会规则意识,然而近两年的作文均为与时政热点相关的“时政作文”,应引导学生开展阅读,多看报,关注报纸社论,关注重大题材。
需要说明的是明年不一定还明考社会热点,但关注社会,加强思想文化修养却是必然。
6.练字很重要,一手好字对于作文提分有很大的帮助。
总结
着重考查阅读理解,
偏向考查考生的思辨性
在语文考试上,文言文断句题、古代文化常识题、名篇名句语境补写题、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实用类文本关联探究题、图文转换题、事件类材料写作题(含时事类材料、故事类材料、应用文)等7类新题型,值得考生高度关。
全国卷在字音字形上考的比重较少,着重考察阅读理解。
在题型上全国卷更重视考察语言表达能力,语境更贴近生活,经常出现仿句、图文转化、作文等题型,比如给一段留有空白的文字,让考生补充完整,或者给考生一些标识图、图标、漫画,让考生用文字表述,等等。
同时,全国卷的作文更偏向考验考生的思辨性。
掌握传统文化的能力——这种考题能够反映考生文化积累的差异,建议同学们应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重视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多记忆。
数据、图表阅读的能力——同学们要紧跟新的互联网发展趋势,培养自己数据阅读的能力不仅会读文字材料,还能够学会分析数据、图表。
说理辨析能力——在语文课上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还要注重培养自己的说理辨析能力,以增强作文的逻辑性,学习的思辨性。
备考建议
2018 年高考全国 I 卷充分展示了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的核心立场,展示了国家对于高考语文试题改革的决心。
立足 2018 年语文全国
I 卷的命题特征,对2019年的语文备考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1、识记基础知识,培养关键能力。
以《2018 年高考大纲》为依据,一定要准确记忆《课程标准》中增加的古诗文背诵篇目,还要真正理解文本内容,明确文章写作意图。
2、“碎片化”及“整体性”阅读能力二者兼顾。
实用类文本阅读重点考查快速掌握文本中重点信息的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重点考查快速把握文本结构、话题中心及文章主旨的能力。
所以在平时学习及训练时,要有意识地训练针对不同文本的阅读能力。
3、加强文化积累,培养独立人格。
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在正面引领价值观的同时,也为批判性思维的发挥预留空间,启发考生直面发展中的问题,正视前进中的矛盾。
”所以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一定要加强阅读特别是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相关内容的阅读。
4、关注现实,提升格局,具备纵横意识。
2018 年全国 I 卷的阅读选材及作文命题都体现了理性思维特征,要求考生既有历史思维,又有全球视野,并且将中国传统文化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
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只凭借语文课本打天下,而要以语文课本作为基础,不断向外辐射,传承文化,关注现实,关注人生。
总之,2018 年全国 I 卷延续了 2017 年的命题形式及考查重心,并在此基础上更加凸显对核心价值的考查,从而实现了“服务选拔、导向教学”的作用,为真正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了平台。
2020年高考数学复习重点和备考建议
1.集合(必修1)与简易逻辑,复数(选修)。
分值在10分左右(一两道选择题,有时达到三道),考查的重点是计算能力,集合多考查交并补运算,简易逻辑多为考查“充分与必要条件”及命题真伪的判别,复数一般考查模及分式运算。
2.函数(必修1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与导数(选修)。
一般在高考中,至少三个小题一个大压轴题,分值在30分左右。
以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及扩展函数为载体,结合图象的变换(平移、伸缩、对称变换)、四性问题(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以选择题、填空题为考查的主要内容,其中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有向抽象函数发展的趋势。
压轴题,文科以三次函数为主,理科以含有ex ,lnx的复杂函数为主,以切线问题、极值最值问题、单调性问题、恒成立零点为设置条件,求解范围或证明结论为主。
3.立体几何(必修2)。
分值在22分左右(两小一大),两小题以基本位置关系的判定与体积,内外截球,三视图计算为主,一大题以证明空间线面的位置关系和夹角计算为主,试题的命制载体可能趋向于不规则几何体,但仍以“方便建系”为原则。
4.解析几何(必修2+选修)。
必修2直线与圆的方程、选修圆锥曲线统称为解析几何,高考对解析几何的考查一般是三个小题一个大题,所占分值约30分。
其规律是线性规划、直线与圆各一个小题,涉及圆锥曲线的图形、定义或简单几何性质的问题一个小题,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一个大题。
5.算法程序框图(必修3)。
一道选择题,主要以循环结构为主。
6.概率统计(必修3),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选修)。
分值在22分左右(两小一大),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一般一个小题,大题理科以概率统计、文科以求概率的应用题为主理科考查重点为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概率计算;文科以等可能事件、互斥事件、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求法为主。
特别要引起注意是以“正态分布”相关内容为题材,文科卷以“抽样”相关内容为题材设计试题。
7.三角函数(必修4)。
分值在20分左右(两小一大,大题或有或无)。
三角函数考题大致为以下几类:一是三角函数的恒等变形,即应用同角变换和诱导公式,两角和差公式,二倍角公式,求三角函数值及化简、证明等问题;二是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即图像的平移、伸缩变换与对称变换、画图与视图,与单调
性、周期性和对称性、最值有关的问题;三是三角形中的三角问题。
高考对这部分内容的命题有如下趋势:
⑴降低了对三角变形的要求,加强了对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考察.
⑵多是基础题,难度属中档偏易.
⑶强调三角函数的工具性,加强了三角函数与其他知识的综合,如与向量知识、三角形问题、解析几何、立体几何的综合。
以三角形为载体,以三角函数为核心,以正余弦公式为主体,考查三角变换及其应用的能力,已成为考试热点。
8.向量(必修4)。
分值在10分左右,一般有一道小题的纯向量题,另外在函数、三角、解析几何与立体几何中均可能结合出题。
9.不等式(必修5)。
选择题多以基本不等式求最值为主,在解答题中中“隐蔽”出现,分值一般在10左右。
不等式涉及函数、数列、圆锥曲线等知识的考查。
10.数列(必修5)。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题量一般是一个小题,一个大题或有或无(改成小题),有时还有一个与其它知识的综合题。
分值在15分左右,文科以应用等差、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求通项公式、前n项和为主;理科以应用Sn或an之间的递推关系求通项、求和、证明有关性质为主。
11.选做题一道:二选一。
内容:选修4的“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和”不等式选讲”。
总结
不仅考查学生基本知识,
更考查基本思想和基本体验
数学学科全国卷强调“能力立意”,文、理科学生均以知识为载体,以思维能力为核心,全面考查其推理论证、运算、空间想象、数据处理以及应用和创新能力。
全国卷的题目更侧重于创新,有情景创新、情境多样、思维灵活的特点,不仅考察了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更考察了学生的基本思想和基本体验活动,这要求老师要尽快改变自己的教学习惯,提高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
探究能力——注重培养自己逻辑思维的系统性,多思考、多创新,在实践中探究学习、发散思维。
实践应用能力——应多多关注现实生活,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学着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来分析、解决。
掌握数学传统文化能力——学生们要多了解我国优秀的古代数学,体会数学知识方法在认识现实世界中的重要作用。
2020年高考英语复习重点和备考建议2016~2018年全国卷英语分值占比
近三年全国新课标卷总体上遵循《考试大纲》要求,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落实了《课程标准》。
试题既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重视语言运用能力考查,也体现了时代气息,同时,选材贴近生活,弘扬正能量。
2016~2018年全国卷词汇考查项目统计
词汇的考查主要集中于完形填空和短文改错。
近三年词汇的考查多以实词为主,且强调语意。
考查最多是动词,其次是名词、形容词和副词。
虚词逐渐淡化,但也有考查。
2016~2018年全国卷语法考查项目统计
语法的考查主要体现在语法填空和改错题中。
词类转换是考查的重点。
近三年对谓语和非谓语考查的力度加大,应引起重视。
特别强调语法知识在实际语言中的正确运用。
2020高考命题趋势及备考建议
趋势一:稳中有变,变中求新
2018年高考继续本着考查知识,考查能力的原则,注重基础,强调应用。
试题渗透日常生活、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和社会交流,体现了新课标的趋势和要求。
2019年的高考应该延续这一风格。
因此在备战的过程中,应加大对动词的语意和语法的训练。
书面表达不能只局限于书信的训练,要扩展其它应用文。
趋势二:基础性试题占大比重
试卷中大部分题目是基础题。
因此,应重视基础知识,把常规题型掌握清楚。
2019年的试题预计在平稳的基础上,持续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考生有效应对创新题型的策略就是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迁移应用。
趋势三:重视综合能力的运用
高考试卷中每一道题的背后都需要考生运用综合的能力,如阅读理解,需要文化背景、语篇知识、语用知识、词汇、语法,需要思维能力、逻辑能力、阅读技巧和策略。
因此备考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综合训练与专项训练的关系,要把各类语言知识和各种语言技能结合起来,提高综合能力。
总结
注重英语阅读理解和基础知识的运用,客观题比例较大
全国卷的题型为听力、阅读、完形填空、语法填空、短文改错和1篇作文。
取消了很多省份会有的单项选择,阅读包括了“四选一”和“七选五”的题型。
考题更注重英语阅读理解和基础知识的运用,客观题比例较大。
对学生而言,最大的难度还是适应全国卷的题型,学生既要注重基本词汇、语法的知识掌握,还要注重对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多浏览英语广告、多看英文杂志,都大有裨益。
表达能力——加强自身语言表达上的锻炼,多在实际中练习英语。
学以致用的能力——切勿把自己的英语学成了单纯的“单词语言”,只会学,不会用,在积累了一定词汇量的基础上可以尝试阅读简单的英语书籍,或看英语新闻等节目,在实际运用中丰富掌。
2020年高考政治复习重点和备考建议
建议1:2018年高考大纲强调了“突出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强调德育导向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的发挥”。
学生们对此要有心理准备,在复习和选择做题时都要揣摩这一新要求的用意。
比如在教材中《政治生活》这部分内容就要重点理解和把握一下。
建议2:要以学科主干核心知识为基础,突出核心素养能力要求。
一是要回归教材,夯实基础,巩固深化对基本概念,原理的掌握和运用。
如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经济全球化;国家性质、政府职能、民主政治建设等知识。
二是要由死记答题套路向培养答题思路转变,学会结合材料灵活分析。
通过各种热点材料培养认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意义、原因、措施类题。
建议3:近几年,高考政治试题都十分关注能力考查,比较明显的体现在对材料的理解分析方面。
这就要求学生学习时不要死记硬背,要在平时的训练中着重材料分析能力、知识融合能力等能力的提高。
此外,一直以来政治学科都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