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市教师进修学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宁市教师进修学校海宁市教育信息中心海宁市教育学会
海进研〔2009〕10号
关于举办海宁市第三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说课比赛决赛的通知
各中小学:
为展示我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交流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经验,提高我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根据市教育局文件(海教〔2009〕49号)要求,决定举办海宁市第三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说课比赛决赛。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比赛时间:2009年5月23日(周六)上午8:00开始
二、比赛地点
教师进修学校
高中组(东大楼四楼报告厅)
初中文科组(东大楼三楼会议室)
初中理科组(东大楼二楼信息中心会议室)
小学一组(西大楼106室)
小学二组(西大楼201室)
小学三组(西大楼304室)
三、决赛要求
1、参赛教师需准备10分钟的说课稿,要求见附件2:教师说课基本要求、附件3:教学资源技术规范;
2、参赛教师用优盘存入说课稿,于5月22日14:00---16:30按照分组(见附件1:海宁市第三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说课比赛决赛名单汇总表)存入教师进修学校相关地点指定的电脑,同时抽签决定比赛顺序;
3.所有参赛教师于5月23日8:00前到达比赛场地,参赛教师需交“课堂教学”设计一式5份(比赛时交给评委),要求见附件4:教学设计基本要求;
4、除海宁市教育信息化实验学校直接进入决赛的选手外,其余选手“说课”的课题必须与初赛“课堂教学”课题一致;
5、附件5:全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评审标准和附件6:全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评审指南供参赛教师参考。
附件1:海宁市第三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说课比赛决赛名单汇总表
附件2、教师说课基本要求
附件3、教学资源技术规范
附件4:教学设计基本要求
附件5:全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评审标准
附件6:全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评审指南
海宁市教师进修学校
海宁市教育信息中心
海宁市教育学会
二00九年五月十八日
附件1:
海宁市第三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说课比赛决赛名单汇总表
高中组
初中文科组
初中理科组
小学一组
小学三组
附件2
:
教师说课基本要求
一、 PPT 文件格式及内容要求
1.页面要求 第一页
第二页
第三页开始为说课具体内容。
以上过的一节课为例,围绕信息技术如何与所教学科教学进行有效整合,阐述该课的教学设计思路、设计意图和应用效果,以及课例的创新点。
2.内容要求 (1)教学分析; (2)教学目标; (3)教学重点、难点; (4)教学过程。
其中,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均按教学设计要求的内容呈现。
由于受ppt版面的限制,教学分析部分,可以压缩、提炼、精简,但是项目不能少;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原则上和教学设计要求一致。
关于教学过程分析,以教学流程图为载体,超级链接教学过程和多媒体教学资源,以突出说课重点,展示主要教学过程和多媒体教学资源。
二、课件技术要求
1. PPT页面色彩搭配合理,各页面有合理的链接按钮,有返回主画面按钮。
2.排版规范,字体大小适中,布局合理。
3.课件中所采用的视频为wmv格式,课件播放清晰、流畅。
4.课件中的音频为mp3或wma格式,声音清晰、饱满、圆润,无失真、噪声杂音干扰、音量忽大忽小等现象,声音和画面同步。
5.课件中链接的资源,需要链接教学过程中使用的视频、音频、图片、动画等资源。
所有资源文件存放在“ziyuan”文件夹下。
文件命名均使用拼音或者英文,尤其注意素材文件的命名问题。
所有资源链接必须为相对路径,确保链接有效。
三、现场说课要求
1.参赛教师要在10分钟内清晰、准确地阐述和演示该课的设计理念、教学思路与教学资源。
2.说课要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1)教师自然情况及说课课题、教材版本,应具体介绍;
(2)教学分析可简略,但教学媒体环境需明确;
(3)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要根据教学设计的要求完整阐述;
(以上项目大约要在2分钟内完成)
(4)关于教学过程,应以教学流程图为载体,展开教学过程,超级链接多媒体资源。
要体现现代课程理念,说明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说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策略。
突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说明“整合”的设计思路,所选择资源和软件的应用方法和应用效果。
其中,现代课程理念是说课的灵魂;“整合点”的诊断与分析、设计思路与应用效果、资源展示是说课的重点。
附件3:
教学资源技术规范
所有文件必须经过严格杀毒。
尤其注意木马和蠕虫病毒,建议使用专门工具。
教学动画课件
1.动画要求是flash或几何画板制作,文件格式为swf,gsp,打开后全屏播放。
2.动画页面色彩搭配合理,文字使用得当,各页面有合理的链接按钮,有返回主画面按钮。
3. 动画中所采用的视频为wmv,asf等流媒体格式,画面播放清晰流畅。
4. 动画中的音频为mp3或wma格式,声音清晰、饱满、圆润,无失真、噪声杂音干扰、音量忽大忽小等现象。
5. 动画中导入的图片为jpg格式或gif格式。
要求图像清晰、逼真、层次分明。
PPT文件课件
1. PPT页面色彩搭配合理,各页面有合理的链接按钮。
2. 排版规范、字体大小适中、布局合理。
3. 课件中所采用的视频为wmv,asf等流媒体格式、画面播放清晰流畅。
4. 课件中的音频为mp3或wma格式,声音清晰、饱满、圆润,无失真、噪声杂音干扰、音量忽大忽小等现象。
5. 动画中的图片为jpg格式或gif格式。
要求图片影像清晰,不要带有多余的链接。
6. 课件中链接的资源,需要链接教学过程中使用的视频、音频、图片、动画等资源。
所有资源文件存放在“ziyuan”文件夹下。
文件命名均使用拼音或者英文,尤其注意素材文件的命名问题。
所有资源链接必须为相对路径,确保链接有效。
专题学习网站
1. 网页在1024*768分辨率下有理想的观看效果。
页面格式排版要简洁美观。
2. 网页首页可以包含教材版本,专题,学科,年级,课件名称,授课教师和所在学校等信息。
3. 网页中的视频资源格式为wmv流媒体格式。
4. 网页中视频资源必须嵌入在网页中,同时嵌入播放软件,可控制视频播放。
建议嵌入Windows自带的Media Player9播放器。
视频播放器窗口要大小适中,布局美观,便于
使用者观看。
建议嵌入录像的规格比例为4:3,尺寸440*330以上。
5. 网页中的音频格式为mp3或wma格式,采样率要达到44.1khz以上。
6. 网页中的资源,需要链接教学过程中使用的视频、音频、图片、动画等资源。
所有资源文件存放在“ziyuan”文件夹下。
文件命名均使用拼音或者英文,尤其注意素材文件的命名问题。
所有资源链接必须为相对路径,确保网络传输中链接有效。
教学录像片段
1. 图像的要求
要求录制画面清楚,保证教师的板书和使用的投影屏幕的画面质量。
没有模糊的图像和抖动的画面。
同时使用专业摄像机拍摄时必须要调整白平衡,确保使用的摄像机的色度一致。
2. 声音的要求
要求录制的声音清晰,保证教师和回答问题学生的声音清晰,特别是教师的声音。
建议使用调音台设备,为授课教师佩戴胸麦,和学生声音分开,两路声音分别进调音台。
3. 摄像机的机位架设要求
拍摄录像课必须使用两台摄像机现场进行切换,满足拍摄教师和回答问题学生的需要,同时摄像机的架设必须满足同轴线原则,即两台摄像机应架设在教室(或者演播室)的一侧,同时考虑室内的光照条件,尽量避免逆光,严禁出现穿帮镜头。
4. 切换的时机
切换者应该事先了解授课的内容和整个授课的环节,以便于在适当的时机给摄像人员以最恰当的指令,一堂精品课堂实录的成功除了授课教师的努力外,很大程度取决于切换者。
5. 后期的编辑
在后期编辑过程中,把握编辑特技的运用,要严格区分艺术片和课堂实录的区别,避免出现过于花哨的特技运用以及过于艺术化的镜头表现。
附件4:
教学设计基本要求
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1)说明教材版本,学科年段(册),单元(章、节);
(2)分析本课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知识的前后联系(关联性);
(3)分析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重点分析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特点(典型性)。
2.教学对象分析
(1)说明学生所在学校及班级的特色;
(2)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3)分析学生已有的与本课相联系的知识与技能、问题解决的方法,以及生活经验等;
(4)分析学习本课存在的困难点。
3.教学环境分析
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选择多媒体教室环境,或者是计算机(网络)教室环境,并说明选择理由。
二、教学目标
1.一般按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表述。
也可以兼顾不同的学科课程标准要求,采用不同的表述形式。
例如:
数学课程标准规定课程目标有四项: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英语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有五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
2.确定教学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全面:三维目标不能丢项,即使不写明三项的标题,也要包含三个层面,不能有项目的缺失(或按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2)恰当:符合实际,学生能力可及,每项行为目标的水平规定得恰如其分;体现与教学内容的一致性,与学生已有知识的一致性,与前后教学活动的连贯性。
(3)具体:目标要求指向明确,表述清晰、具体,尽量以外显行为表述教学目标。
(4)准确: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表示目标行为的词语要体现学科特点,内涵准确,语言表述规范,不能出现混淆。
三、教学重点、难点
在确定教学重点、难点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教学重点、难点一定要与教学目标相对应;
(2)教学重点:一般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确定的;教学难点:一方面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的,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是以各教学环节标题为基本框架,把教学基本过程用图式的方式恰当的表示出来。
其中各教学环节的小标题要推敲、提炼,能表达教学过程中各环节的基本内涵,主体部分可以展开、延伸,能体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的基本思路。
流程图要简捷、凝练,立意鲜明、重点突出。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主要说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设计意图。
具体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以书面语言为主,说明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
2.教学结构要清晰,层次要鲜明,逻辑关系准确;
3.体现教学过程的基本措施,具有可操作性;
4.做好“整合点”设计,在相应的教学环节中,应明确媒体的形式、题目或内容。
“整合点”设计的建议:在一节课的设计过程中,首先将各种教学条件拿掉,只考虑教学内容、学生、教师情况,并假定教学条件只要想到就可以实现,在此基础上构思一节课的教学过程;构思了教学过程之后,分析每一个教学步骤(环节、活动)有效的支撑方式,系统分析信息技术、常规教学手段两种支撑方式的优势与劣势,从而确定出一节课的所有整合点;确定了一节课的所有整合点之后,针对每一个整合点,系统研究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整合点困难的方法;根据一节课中每一个整合点的解决方法,选择或开发有针对性的教学资源和软件,并将为一节课中所有整合点所开发或选择的教学资源及软件集成为该节课的课件。
5.在说明“教学设计意图”时,要突出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整合点”诊断与分析。
说明在某一教学环节中,为达成某一教学目标、完成某项教学任务时,利用信息技术的哪些功能特点,实现有效支撑,可以达到怎样的预期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教学设计排版格式要求
1.标题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其中课题名称加书名号。
2.标注单位和姓名用宋体小四号字居中,单位与姓名间空两格。
3.正文宋体小四号字,1.25倍行距,段前、段后0.5倍行间距。
4.标题序号依次为一,(一),1,(1),①等。
具体要求如下:
(1)一级标题顶格,宋体四号字加粗;
(2)二级标题宋体小四号字加粗,编号括号后加“顿号”为错误,如:“(一)”为正确,“(一)、”为错误;
(3)三级标题小四号字加粗,编号后的“圆点”要求为全角,加“顿号”为错误,如:“1.”为正确,“1、”为错误;
(4)四级(四级以下)标题宋体小四号字,其中四级标题序号中的括号为中文全格(英文排版例外),如:“(4)”为正确,英文版式“(4)”为错误;
(5)标题一般末尾不加句号,序号后面的文字是说明内容的,不做标题看待,使用句号。
5.图片不能过大,图片标题为宋体小四号字在图片下方居中。
6.表格的标题为宋体小四号字在表格上方居中;表格内文字标题、内容为宋体五号字,单倍行间距。
7.对正文进行说明用“小括号”,宋体小四号字;教学设计意图用“中括号”,楷体小四号字,可放在相对应的教学环节之下。
附件5:
全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评审标准
附件6:
全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评审指南
一、评审指南编制的基本指导思想
开展全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引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向,通过赛课的形式总结经验、互相借鉴、共同发展。
编制评审指南的目的是引导整合方向,因此,我们所确定的评审指南编制的基本指导思想是要让中小学教师能够按照科学的整合方法设计课、建设资源。
通过大赛分级整合智慧,梳理整合模式及方法体系,以案例课的形式形成整合的操作规程。
二、“整合”课设计的建议思路
在一节课的设计过程中,首先将各种教学条件拿掉,只考虑教学内容、学生、教师情况,并假定教学条件只要想到就可以实现,在此基础上构思一节课的教学过程;构思了教学过程之后,分析每一个教学步骤(环节、活动)有效的支撑方式,系统分析信息技术、常规教学手段两种支撑方式的优势与劣势,从而确定出一节课的所有整合点;确定了一节课的所有整合点之后,针对每一个整合点,系统研究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整合点困难的方法;根据一节课中每一个整合点的解决方法,选择或开发有针对性的教学资源和软件,并将为一节课中所有整合点所开发或选择的教学资源及软件集成为该节课的课件。
三、整合课评审办法
1、评审指标及分值
(1)采取信息技术手段的必要性程度r1,根据本节课整合点总体情况判定是否有必要引入信息技术,必要性程度有多大。
(r1∈[0,1])
(2)本节课引入信息技术的可操作性程度如何r2。
(r2∈[0,1])
(3)教学分析的准确程度P1
本届课教学目标确定是否准确,教学内容选择是否合适,学生情况分析是否全面,教学重点、难点确定是否准确,相应的解决策略和方法是否科学;理想状况下的教学过程设计是否合适。
(P1∈[0,10])
(4)整合点诊断的准确性P2
本节课整合点诊断是否准确,特别是对教学效果起决定性作用的整合点的诊断是否准确。
(P2∈[0,25])
(5)信息技术运用的有效性P3
针对本节课的所有整合点是否选择了合适的技术解决整合点的困难,特别是对教学效果起决定作用的整合点困难的解决方法是否合适,所设计的资源软件是否有效,应用是否恰当,可操作性是否强。
(P3∈[0,50])
(6)教学反思P4
对本节课整合的优缺点总结是否系统全面。
(P4∈[0,7])
(7)教学实施P5
教学思路是否清晰,精神是否饱满,教态是否亲切自然,引导点拨是否得法,语言是否准确生动,板书是否规范,教学媒体使用是否熟练。
(P5∈[0,8])
2、总分计算方法
总分S= r 1×r 2(P1+P2+P3+P4+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