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全套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农业民俗
1、内涵:反映传统农业历史风貌;祈求风调雨 顺、五谷丰登的体现。
2、主题:迎春、劝耕、祈求一年农业丰收。
3、内容:①农业耕作的时序、节令习俗:二十 四节气;②占天象,测农事的习俗:天文学; 除夕、初一观察天象;③农业禁忌、祭祀习 俗:迷信、经验;④祭田神、先农和社神的 习俗;⑤农业生产过程习俗:物质生产与精 神文化;⑥农业娱乐风习:实用与艺术审美 的结合
中国民俗的基本特征
原始信仰长期留存; 宗法观念影响深远; 民族和地区间存在明显差别; 既一以贯之又不断变迁
三、民俗的社会功能
❖ 它适应各个时代人们生活和思想的要求,起着继承历 史文化的作用。
❖ 教化功能:教育、模塑,向着社会与集体 ❖ 规范功能:约束;层次:法律、纪律、道德、
民俗 ❖ 维系功能:稳定,向心力与凝聚力:统一行
二、民俗的基本特征
集体性:产生、流传,社会性 传承性与扩布性:纵向和横向,时间与空间 定性与变异性:如服饰、石榴 类型性:民间故事,灰姑娘、巧女呆女婿;居住民俗 规范性:乡约,族规、家规;禁忌 服务性:社会;生产;生活;心理;审美 地域性: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乡土
民俗的形成
《元旦》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居住形态
算命、看相、风水
不是耕犁的形式,而是耕田者推犁入土时所举行的仪 式; 不是渔网和渔叉的构造,而是渔夫入海时所遵守的禁 忌; 不是桥梁或房屋的建筑术,而是施工时的祭祖以及建 筑物使用者的社会生活 弗雷泽《金枝》:在别的事情已经升到较高的平面的 民族,那里所见到的较原始的观念和举动的遗留物。
• 我国现代民俗学的奠基人之一钟敬文教授认为; “今天我国的民俗学,似乎负有这样的任务: 用科学的方法,尽可能收集流传在广大群众当 中的生活、文化活动现象(包括那些相关的思 想、感情和想像的现象),加以整理研究,借 以阐明一向不被重视的(过去长时期内不为学 者所记录和谈论的)真实的民众的文化活动及 精神状态和特点——这种活动和状态等,主要 是指长期历史的,但也包括现在的。我们的民 俗学,既是‘古代学’,也是‘现在学’。”
• 其它理解:“文化遗留物说”;“精神文化说”; “民间文学说”;“传统文化说”。与殖民主义 的联系
• 民俗大略可以分为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 俗、语言民俗;或分为经济民俗、社会民俗、信
过年
人的出生、成长、死去
岁时节俗
《秋夕》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民俗学
绪论
• 民歌(国风)“观风俗,知得失” • 人之寿夭在元气,国之长短在风俗。
• 安利之要不在于它,在乎正风俗而已。 故风俗之变,迁染民志,关之盛衰,不 可不慎也。
• 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 • 变民风,化民俗 • 移风易俗 • 礼从宜,事从俗
一、民俗与民俗学
民俗涵义:
• 民俗,Folklore,即民间风俗,(民间指民众之间, 风俗指世代传承沿袭的生活模式),指一个国家 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 化。民俗是一种生活模式、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 普通民俗、良俗、陋俗。“不过三代,不能称其 为民俗”。民俗主要是靠口头和行为传承的。
民俗学的性质和任务
民俗学是研究民间风俗习惯的一门学科,是帮助人 们认识历史与文化、改造现实社会生活的人文学科。
主要任务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历史与当代的民俗事 象,进行调查、整理、描述、分析和论证,探求他 的本质结构、特点与社会功能,揭示其发生、发展、 穿城、演变、消亡的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 服务。
• 宗教的因素:宗教信仰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极为 重要的精神现象,因此作为包括物质生活文化 和精神生活文化的民俗,在其形成和发展中, 也必然地会与宗教的因素产生极为密切的联系。 后世的有些民俗就是由原来的宗教仪式演变而 来的。图腾、禁忌
• 语言的因素:语言是人类交际的最为重要的工 具,所以也是民俗文化借以形成和传承的重要 工具。随着语言的发展,会影响到民俗的发展。 比如民间文艺即如是。
• 经济的因素:民俗作为一种生活文化,产生与 其经济基础有密切联系,不同的经济基础上会 形成不同的民俗文化。
• 政治的因素:进入阶级社会后,统治阶级的思 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因此在 新形势下产生的民俗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政治的 影响。如改土归流
• 地缘的因素:自然是文化的母体,不同的群体 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生活,所以任何文化的产 生都具有地缘的因素。因此,民俗的形成也必 然受地缘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地域
• 它包括:农业民俗;狩猎、游牧和渔业民俗; 工匠民俗;商业和交通民俗。
• 它贯穿人类生产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人类社 会的各种民俗事项都是在物质生产民俗的基 础上发展起来的。换言之,物质生产民俗是 人类社会各种民俗事项产生的前提和基础。
二、特征
1、地域性:生态、自然条件 2、季节性:周期 3、功能性:满足物质生活的需求 4、科学性:对规律的思考 5、技艺性 6、保守性与稳定性 7、经验性
• 二十四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 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 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 农谚“庄稼不等人”“季节不饶人”头伏萝卜 二伏菜,三伏四伏种荞麦;
• 长时段:八月初一下一阵,旱到来年五月尽; 春雷打得早,年景错不了;
为,维系心理 ❖ 调节功能:娱乐,寓教于乐;宣泄;补偿
汤姆斯:Folklore
北大: 歌谣研究会、民俗调查会,《歌谣》周刊 中大: 民俗学会,《民俗》周刊
第二章 物质生产民俗
一、涵义
• 物质生产民俗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特定地区、 社会群体中的大众,在一定生态环境中所创 造、享用和传承的物质文化事象。
民俗学的内容包括民俗学原理,民俗史,民俗志, 民俗学史,民俗学方法论和资料学。历史之学,文 化之学,百科之学。
学习民俗学的目的:
• 用科学的方法,开展关于现代仍在民间 传承的民俗事象的搜集和整理。
• 建立社会主义的民俗学学科。
• 促使人们更好地认识民俗的意义和它产 生、发展的历史,移风易俗,发挥实际 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