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矿井设计》课后复习考试试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矿井设计》课后复习考试试题

《煤矿矿井设计》课后复习考试试题

现行基本建设前期工作程序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开工报告和竣工验收等工作环节。

1.2.1 矿区总体设计的依据

(1)矿区总体规划设计委托书。由于矿区总体规划属政府行为,由各省(区、市)、计划单列市计委和计划单列企业企业集团或有关政府部门委托。

(2)矿区资源普查地质报告和必要的详查地质报告以及审批文件。

(3)矿区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及审批文件。

(4)各省(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及远景目标纲要。

(5)煤炭行业及相关电力、化工、交通、建材等行业的五年计划及远景规划。

1.2.2 矿区总体设计的内容

1 总说明;

2 矿区概况及建设条件;

3 矿区开发;

4 煤的用途及洗选加工;

5 电厂;

6 化工、铁路、港口、航运、建材等综合开发项目;

7 矿区配套工程;

8 矿区地面布置及地面设施;

9 矿区环境保护及综合利用;10 技术经济评价;11 附图。

1.3矿区开发设计一般应遵循下列原则:

(1)贯彻执行国家发展煤炭工业的方针政策和发展战略,有关法规、规程和规范的规定。

(2)结合具体条件充分考虑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国内外市场需要);择优开发合理利用煤炭资源,对国家稀缺煤种实行保护性开采。

(3)为矿区的合理开发创造良好的建设条件,保证矿区规划布局的合理性和稳定性,矿区建设、城乡规划和保护同步发展。

(4)矿区的井田划分,要统筹全局处理好相邻矿区和相邻矿井间的(境界)关系,如矿井与露天矿、生产矿与新建井、浅部井与深部井,对国有重点煤矿与地方矿井应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5)综合分析借鉴国内外矿区开发经验与发展趋势,采用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矿区现代化水平。

(6)发挥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择优开发资源丰富、开采条件优越、交通方便和缺煤地区,有露天矿开采条件的应当优选开采露天矿。

(7)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相对较少投资,较短时间,实现少投入,多产出,取得矿区建设的最大经济效益。

(8)对矿区有工业价值的其他有益矿物,应规划开发和利用,提高经济效果。

(9)适应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适当为矿区扩建与发展留有余地。

(10)贯彻安全生产方针,努力改善劳动条件

1.3.

2.2 井田划分方法

(1)按自然境界划分井田

①按地质因素划分。②按煤层赋存形态划分。③按煤层组与储量分布情况划分。④按煤种、煤质分布规律划分。⑤按地形地物界线划分。

(2)按人为境界划分井田

①按水平标高(煤层底板等高线)划分。②按地质钻孔连线划分。

③按经纬线划分。

④按勘探线划分。

1.3.5.2 矿区建设顺序的基本原则

矿区建设顺序一般应遵循下列主要原则:

(1)先浅后深

当煤田沿倾斜方向划分为数个井田时,应先建设浅部矿井,后建设深部矿井,再建设较深和深部的矿井。

(2)先小后大

当矿区内有不同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的矿井时,一般应先建设小型、中型矿井,后建设大型或特大型矿井。

(3)先易后难

从施工方面看,先建设外部好、施工条件简单的矿井。从生产方面看,先建设地质构造简单、煤层由下而上稳定、开采技术条件简单的矿井,后建设外部开发条件差、施工施工条件复杂、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

(4)先平硐、再斜井、后立井

如果一个矿区有平硐、斜井和立井时,应先建设施工条件简单、投资少、建设快的平硐或斜井,后建设立井。

(5)先改扩建,再新建

在矿区总体设计中,如果有生产矿井改扩建,则应先安排改扩建矿井,后安排新建矿井。

(6)先急需后一般

在不同煤质、不同煤种的矿井之间安排建设顺序时,应先建设国家急需的煤质、煤种所在的矿井,后建一般煤质、煤种所在的矿井。

(7)同时建设的矿井不能太多

矿区同时建设矿井的数量主要是根据国民经济对煤炭需求的大小,地质勘探程度、资金筹措情况,器材供应条件、施工队伍的数量以及外部协作条件等因素择优确定。

2.1 矿井设计程序

矿井设计一般程序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包括安全专篇)→施工图设计。

2.2矿井初步设计中编制的主要内容如下;

(1)总说明。包括初步设计编制依据,编制情况;设计指导思想;矿井(井田)特点、设计确定的主要技术原则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2)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包括井田自然地理、交通、电源、水源、区域经济和建设材料的概述;井田地质构造、地层、煤层与煤质情况,水文地质、开采技术条件以及其他有益矿产的开采与利用评价

的概述。

(3)井田开拓。包括井田境界与资源(储量)的确定;矿井设计年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的确定;井田开拓方式,井简位置、数目与用途的选择;主要运输大巷与总回风大巷的布置,采区划分与配采安排;井筒井底车场及硐室布置。

(4)大巷运输及设备。包括煤炭及辅助运输方式的比较和确定:主要运输设备选型,机车类型和数量及相配套附属设备的型号和数量,输送机型导、长度、带宽、运输速度、运输能力、输送机功率。辅助运输设备选型的类型、型号和数量。

(5)采区布置及装备。包括根据地质构造、煤层稳定性和开采条件分析比较选择采煤方法,选择工作面采煤、装煤、运煤方式和设备选型,确定工作面顶板管理方式,选择计算支架设备;初期采区数具,位置选择,移交采区巷道布置,采区特征和采区煤炭、矸石和辅助运输方式及设备选型;移交时采煤工作面布置、数量、工作面的长度;移交生产和达到设计能力时掘进工作面的数量、组数,掘进机械设备配备,巷道断面和支护方式,移交时井巷总工程量。

(6)通风和安全。包括概述邻近矿井及本井田瓦斯、煤尘、自燃、煤和沼气突出、突水及地温等情况;矿井通风方式相通风系统选择及其依据,矿井风量计算及依据,矿井风压和等积孔计算;矿井通风系统图;灾害预防及安全装备。

(7)提升、通风、排水和压缩空气设备的方案比选,设备型号、功率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