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讲稿-第五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一)

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充分认识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的基本特点,明确维护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即道德和法律;教育学生认真学习社会公德的内容,在实践中增强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积极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教学重点和难点:公共生活及其特点;维护公共秩序的意义;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媒体演示,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这一章讲的核心内容就是了解、理解公共秩序的特点,维护公共秩序的必要性以及如何用法律和道德的手段来维护公共秩序。本章内容如果定位请看,社会生活分三个部分:公共生活、私人生活、职业生活,每一部分有不同的道德来规范。这种从宏观上的定位,就可以明白公共生活、公共秩序、社会公德处在社会生活的什么位置。它是社会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有自己的特点和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生活地位日益变得重要,因此,公德建设的任务也日益突出。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第一节是全章的基础,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公共生活的特点是什么?比较一下和私人生活的差别。这两者是相互对应的两个方面。私人生活的领域主要是家庭和个人活动,具有相对的封闭性和隐秘性,是家庭内部的事,是个人活动,隐私方面的活动,和社会生活没有关联的活动都是,封闭性和隐秘性是其特点,从另一个角度说就是不对别人产生直接影响和关系,是小范围的私事。它和公共场所不同。私人生活中的是非判断讲究个人私德,现在主要是家庭方面,称为家庭美德。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的界限,具有社会性、公开性和透明性的特点,这方面的道德建设叫社会公德,是在社会公共场所起作用的道德规范。社会公德具有社会性、公共性,和影响他人的关联性。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往,公共生活的领域更为广阔,公共生活的重要性更加凸显。现代交通工具的便捷快速,使以前难以想象的洲际交往成为普通的事情。1920年,16岁的邓小平留学法国,从重庆到上海,乘船走了8天,从上海到马赛,整整颠簸了39天。今天,任何一个国际航空公司的飞机在17小时内,都可以到达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现代传媒手段的普及和推广,使人们可真正做到“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20世纪末以来,信息技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正在把地球变成一个“村落”,人类公共生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现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是什么?

1. 公共生活的特征:

第一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由于交通工具的发达,人们出行方便了,活动范围必然也增加了。人们有时间就会出去旅游,国内外都很方便。周末去郊游,到公园玩,参观博物馆,商场购物,看电影、音乐会,健身去游泳馆,练瑜珈等等,来朋友、过生日到饭店。公共活动场所增加了,更多的人从家庭中走出来参与公共场所的活动,同样一件事情,你在自己家里可能是允许的,比如不讲卫生乱放东西,但是在公共场所就不允许了,因为它会影响别人。这是公共生活的社会性和其他人的关联性所决定的。

罚单.doc

这儿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一个中国人去德国经历过这么一件事,让人听了很受震动的。他去德国出差,在当地的办事机构的同事们就接待他们,去饭店吃饭,他就发现,别人吃饭很安静,唯有他们这一桌比较吵闹,临桌坐着几个老太太,于是就提醒他们安静一些。因为这不是在自己家吃饭,这是公共场所,会影响别人的。同事为了表示接待的热情,点的菜比较多,结果没吃完,剩下了。他们正打算走,那几个老太太又过来了,为什么呢?说他们不应该剩下这么多菜,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剩下菜是个人的事,花的是自己的钱,跟别人没关系。但是德国人的观念不一样的,你虽然是自己花钱,但浪费的是大家的资源,不是你个人的事情,所以他们觉得有义务制止,结果中国人就觉得他们多管闲事,还吵了起来。对方很生气,打电话叫来警察,警察来了以后给他们开了一张罚款单,在德

国法律规定浪费行为是要受到惩罚的。这群人很受教育,感到很惭愧,这个中国人回来后还把这张罚款单复印了,分给朋友们,并在网上写了一篇文章叫一张发达国家的罚款单。在这里,节约不只是个人的私事和美德,而是成为了一种公共道德,甚至是法律要加以约束的。可见,活动场所的改变使得节约这样一种行为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第二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昔日的熟人交往转向了生人交往,社会对规范的要求增加了。传统的交往以血缘、地域、社会生活(同学同事)关系为主,生产力不发达,人们活动范围狭小,随着社会的进步,交往对象打破了原来的限制,要更多地与生人交往,要善于与生人交往,无论对于个人的发展还是对于公共秩序的构建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个人人际关系的交往,我曾经看到过一个理论,他说人的交往是由三个同心圆组成,最里面的是核心圈子,主要包括你的亲属,这是你无法选择的,当然组成家庭的配偶是可以选择的。这个圈子是非常稳定的。第二个圈子就是你的好友圈子,比如要好的同学、同事、朋友等,这些人因为和你交往的密切会对你的生活和工作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这个圈子是会变动的,随着你经历的不同而有所选择。第三个圈子则是相识的人群,虽然不熟悉,但是通过各种关系或原因与他们相识。一个人交往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他把第三个圈子的人有选择地纳入其第二个圈子的水平。这种交往突破了血缘、地域的纽带,可以说各种各样的人你都可能遇到,这样必然扩大了你交往的选择性,这种选择往往是以兴趣、能力、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其交往的质量往往会更高,对个人的生活及其发展也会有更大的益处。这是对于个人发展而言,突破熟人社会转向生人交往的益处。那么从社会秩序而言,这一点也是极其重要的。熟人社会的优势是感情深厚纯朴,它的毛病是不讲规则,认识人好办事,这是不公平的,是人情社会,缺乏规则,影响社会的进步。尤其是在中国这个问题尤其严重,人们不按照规则办事,总是想走后门,想拉关系,搞窝里斗,而不是依据个人的能力和水平来竞争,按照劳动成果分配资源。这种观念导致很多事情难以推行,比如执法中存在的情大于法,经济领域中的官商结合等等。而这些观念与现象与我们要倡导的市场经济是相背离的,我们提倡平等、竞争,要让每个人的才能得到发挥,形成生产力,这样才能形成良性竞争,推动整个社会的良性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