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3讲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稳定性及生态环境的保护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蜜蜂找到蜜源后,通过跳圆圈舞向同伴传递信息属于行为信息;短 日照植物黄麻南种北移可提高麻皮产量,这是对物理信息的合理利用;信 息传递一般是双向的。
题组二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理解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稳定性的变化受 系统内外许多因素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苔原生态系统生物种类稀少、营养结构简单,被破坏后恢复力稳定性高 B.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生物种类丰富、营养结构复杂,被破坏后恢复力稳定 性高 C.河流生态系统受轻度的生活污水污染,通过自净作用能保持相对稳定不 被破坏 D.生态系统中,生物和无机环境间无信息传递发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受 它们的调节
全国卷六年考题分值统计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知识梳理
1.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信息的种类[连线]
自主学习 夯实基础
答案:
(2)信息传递的作用 ①个体: 生命活动 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 ②种群:生物种群的 繁衍 ,离不开信息传递。 ③群落和生态系统:调节生物的 种间关系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①提高 农产品和畜产品 的产量。 ②对有害动物 进行控制。 【深挖教材】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否只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 提示:不是。还可以发生在生物与环境之间。
解析:苔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比较低;热带雨林 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较强,恢复力稳定性比较低;生态系统具有一 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河流生态系统受轻度污染,可通过自净作用保持相对 稳定;信息可以来自生物也可以来自无机环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样受 无机环境和生物的调节。
4.(2016·山东寿光月考)图A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示意图,图B为 某湖泊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某种调节活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C)
题组例练
分类例练 提炼方法
题组一 信息传递类型、作用的判断及应用
1.下列信息的传递中,与其他3种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C ) A.小囊虫在发现榆、松等植物后,会发出聚集信息素,召唤同类来共同 取食 B.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栎树产生相互拮抗的现象 C.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 D.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
(2)稳定性的调节机制——反馈调节
比较项目
正反馈
负反馈
调节方式
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 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 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结果 常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 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实例 分析
【易错点拨】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主要与生物种类有关,而非生物个体 数量。物种数越多,食物链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并不是“恒定不变”的。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能力不是无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稳定 性将遭到破坏。
区 别
实质 核心
保持 自身结构与功 能相对稳定 抵抗干扰、 保持 原状
两者一般呈负相关,a为 抵抗力
联 系
恢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稳定性
恢复 自身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
受到破坏 、 恢复 原状 稳定性,b为 恢复力 稳定性
(4)提高措施:对生态系统的利用要适度,对于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 应实施相应的 物质、能量 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2.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分析 (1)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和总稳定性的关系
①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 ②y的大小可以作为抵抗力稳定性强弱的指标,偏离大说明抵抗力稳定性 弱;反之,抵抗力稳定性强。例如,热带雨林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受到相 同干扰,草原生态系统的y值要大于热带雨林的y值。 ③x可以表示恢复到原状所需的时间,x越大,表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反 之,恢复力稳定性越强。 ④TS表示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围成的面积,可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 这一面积越大,说明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低。
重点透析
剖析考点 拓展深化
1.生态系统三大功能的比较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
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循环运动,反复利用
往往是双向的
范围 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
生物圈
生物之间,生物 与无机环境之间
途径
食物链和食物网
多种
地位 生态系统的动力
生态系统的基础
决定能量流动和 物质循环的方向 和状态
联系
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形成一个统一整体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稳定性的概念及原因 ①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 保持或恢复 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②形成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 能力。 ③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 负反馈调节 。 (2)稳定性的特点:调节能力有一定的 限度 。
(3)稳定性的两种类型比较
类型
抵抗力稳定性
第33讲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稳定性及生态环境的保护
考情分析·备考导航
最新考纲
1.生态系统中的 信息传递(Ⅱ)
2.生态系统的稳 定性(Ⅱ)
3.人口增长对环 境的影响(Ⅱ) 4.全球性的环境 问题(Ⅰ) 5.生物多样性保 护的意义和措 施(Ⅱ)
全国卷六年考题统计
2015全国Ⅱ卷T4
2016全国Ⅰ卷T5; 2015全国Ⅱ卷T4; 2013全国Ⅰ卷T32
A.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A中所示的成分外,还应该包括分解者以及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甲、乙、丙三者之间的食物联系是乙→甲→丙 C.图B所示调节导致的最终结果是维持该生态系统原有的稳态 D.图A所示的调节机制,也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 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解析:生态系统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
解析:小囊虫发出的聚集信息素、榆树分泌的化学物质、群居动物 的群体气味均属于化学信息;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属于物 理信息。
2.(2016·河北唐山期中)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蜜蜂找到蜜源后,通过跳圆圈舞向同伴传递信息属于物理信息 B.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C.短日照植物黄麻南种北移可提高麻皮产量,这是对行为信息的合理利用 D.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都是单向的
题组二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理解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稳定性的变化受 系统内外许多因素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苔原生态系统生物种类稀少、营养结构简单,被破坏后恢复力稳定性高 B.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生物种类丰富、营养结构复杂,被破坏后恢复力稳定 性高 C.河流生态系统受轻度的生活污水污染,通过自净作用能保持相对稳定不 被破坏 D.生态系统中,生物和无机环境间无信息传递发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受 它们的调节
全国卷六年考题分值统计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知识梳理
1.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信息的种类[连线]
自主学习 夯实基础
答案:
(2)信息传递的作用 ①个体: 生命活动 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 ②种群:生物种群的 繁衍 ,离不开信息传递。 ③群落和生态系统:调节生物的 种间关系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①提高 农产品和畜产品 的产量。 ②对有害动物 进行控制。 【深挖教材】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否只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 提示:不是。还可以发生在生物与环境之间。
解析:苔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比较低;热带雨林 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较强,恢复力稳定性比较低;生态系统具有一 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河流生态系统受轻度污染,可通过自净作用保持相对 稳定;信息可以来自生物也可以来自无机环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样受 无机环境和生物的调节。
4.(2016·山东寿光月考)图A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示意图,图B为 某湖泊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某种调节活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C)
题组例练
分类例练 提炼方法
题组一 信息传递类型、作用的判断及应用
1.下列信息的传递中,与其他3种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C ) A.小囊虫在发现榆、松等植物后,会发出聚集信息素,召唤同类来共同 取食 B.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栎树产生相互拮抗的现象 C.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 D.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
(2)稳定性的调节机制——反馈调节
比较项目
正反馈
负反馈
调节方式
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 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 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结果 常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 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实例 分析
【易错点拨】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主要与生物种类有关,而非生物个体 数量。物种数越多,食物链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并不是“恒定不变”的。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能力不是无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稳定 性将遭到破坏。
区 别
实质 核心
保持 自身结构与功 能相对稳定 抵抗干扰、 保持 原状
两者一般呈负相关,a为 抵抗力
联 系
恢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稳定性
恢复 自身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
受到破坏 、 恢复 原状 稳定性,b为 恢复力 稳定性
(4)提高措施:对生态系统的利用要适度,对于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 应实施相应的 物质、能量 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2.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分析 (1)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和总稳定性的关系
①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 ②y的大小可以作为抵抗力稳定性强弱的指标,偏离大说明抵抗力稳定性 弱;反之,抵抗力稳定性强。例如,热带雨林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受到相 同干扰,草原生态系统的y值要大于热带雨林的y值。 ③x可以表示恢复到原状所需的时间,x越大,表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反 之,恢复力稳定性越强。 ④TS表示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围成的面积,可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 这一面积越大,说明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低。
重点透析
剖析考点 拓展深化
1.生态系统三大功能的比较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
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循环运动,反复利用
往往是双向的
范围 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
生物圈
生物之间,生物 与无机环境之间
途径
食物链和食物网
多种
地位 生态系统的动力
生态系统的基础
决定能量流动和 物质循环的方向 和状态
联系
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形成一个统一整体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稳定性的概念及原因 ①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 保持或恢复 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②形成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 能力。 ③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 负反馈调节 。 (2)稳定性的特点:调节能力有一定的 限度 。
(3)稳定性的两种类型比较
类型
抵抗力稳定性
第33讲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稳定性及生态环境的保护
考情分析·备考导航
最新考纲
1.生态系统中的 信息传递(Ⅱ)
2.生态系统的稳 定性(Ⅱ)
3.人口增长对环 境的影响(Ⅱ) 4.全球性的环境 问题(Ⅰ) 5.生物多样性保 护的意义和措 施(Ⅱ)
全国卷六年考题统计
2015全国Ⅱ卷T4
2016全国Ⅰ卷T5; 2015全国Ⅱ卷T4; 2013全国Ⅰ卷T32
A.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A中所示的成分外,还应该包括分解者以及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甲、乙、丙三者之间的食物联系是乙→甲→丙 C.图B所示调节导致的最终结果是维持该生态系统原有的稳态 D.图A所示的调节机制,也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 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解析:生态系统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
解析:小囊虫发出的聚集信息素、榆树分泌的化学物质、群居动物 的群体气味均属于化学信息;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属于物 理信息。
2.(2016·河北唐山期中)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蜜蜂找到蜜源后,通过跳圆圈舞向同伴传递信息属于物理信息 B.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C.短日照植物黄麻南种北移可提高麻皮产量,这是对行为信息的合理利用 D.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都是单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