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3讲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稳定性及生态环境的保护课件
生物必修Ⅲ人教新课标5-4-5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件(41张)

1.结合生态系统中各种信息的概念,判断下列信息的类型。 A.昆虫的性外激素 B . 有 机 酸 C . 孔 雀 开 屏 D . 温 度 E.太阳光 F.声波 G.空气的湿度 H.鲜艳的花朵 I.淡淡 的花香
提示:A、B、I 传递的是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C 传 递的是动作表现,属于行为信息;D、E、F、G、H 传递的是 环境中的温度、光照、声音、湿度、颜色等物理性质,属于物 理信息。
[思路点拨]
[解析]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A 正确;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主要是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 量,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等,B 正确;提高黄麻麻皮产量应促进 其营养生长而抑制其生殖生长,缩短光照时间有利于短日照植物 开花,因此不利于提高产量,C 错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 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它们共同把生态系统的各个组分 联系成一个统一整体,D 正确。
[跟随名师·解疑难]
从图中可以看出: (1)信息传递的双向性:信息有从输出者向输入者的传递, 也有输入者向输出者的反馈。
(2)信息传递的功能:信息传递存在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 之间,把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联系成一个整体,决定能量流动 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2.信息传递的范围和来源 (1)范围:
(2)来源:可来自于环境,也可来自于生物。
第 4、5 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__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自读教材·夯基础] 1.生态系统信息的种类及实例[连线]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层次
作用
举例
个体 ①生命活动 的正常进行, 蝙蝠的②__“__回__声__定__位__”_ 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生物种群的③ 繁衍,离 种群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①调查该生态系统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不能采用样方法或标 志重捕法进行调查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②上表是科学家对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草→羊→人”进行调 查后绘制了食物链中三个营养级对能量的同化、利用、传递等数量关 系。请根据表格计算羊呼吸消耗的能量为________百万千焦。
1234
在生态系统中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④让羊的粪便进入沼气池,将发酵产生的沼气做燃料,将沼气池
中的沼渣做肥料,体现了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34
第5讲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2.雄蚊可通过感知雌蚊扇动翅膀发出的声波来辨别雌蚊的方位, 该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请据此原理设计一个降低白 纹伊蚊种群数量的方案。
提示:干扰雌蚊发出的声波或拟雌蚊发出的声波吸引雄蚊,聚而 歼之,降低种群数量。
第5讲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1
2
3
4
5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真题体验 课后限时集训
C.人工鱼塘中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就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 D.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的方向是完全不同的
1234
第5讲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1
2
3
4
5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真题体验 课后限时集训
A [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存在能量流动关系,且单向流动,逐 级递减,一般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同化的能量关系呈金字塔形,B 错误; 流入人工鱼塘中的能量包括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和人工投入饲料中的 能量,C 错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的方向部分相同,D 错误。]
高考生物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3讲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示范课赛课特

[题组四] 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及恢复力稳定性 7.如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
第41页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
②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一定较乙复杂
③乙生态系统在 S 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
④乙生态系统在 S 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
第43页
8.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稳定性图解,对此解释不正确的是( )
第44页
A.a 为抵抗力稳定性,b 为恢复力稳定性 B.a 为恢复力稳定性,b 为抵抗力稳定性 C.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呈反比 D.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呈反比 答案:B
第45页
1.反馈调节的种类
比较 项目
正反馈
第20页
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 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还有信息传递 C.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 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 D.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
第21页
解析:A [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第12页
A.以上信息分别属于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和化学信息 B.生态系统中信息是由生物发出并相互传递而发挥其作用的 C.种间关系的调节和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D.信息传递的负反馈调节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
第13页
解析:B [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来源还可以是无机环境(如颜 色、湿度、温度、磁力等),并不是只来自生物。]
第18页
解析:C [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具有循环往返、全球性的特点, 在生物群落内是单向的,图甲可表示碳的循环;在生态系统内能量 流动是单向的,图乙可表示能量的流动;而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不论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都是双向的,图丙可 表示信息传递。]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教学课件之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教学课件[目标要求]1.概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过程。
2.理解生物富集的成因和危害。
3.简述生态系统信息的种类及信息传递的作用。
4.概述生态平衡的概念、特征及调节机制。
5.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1.信息的概念:指日常生活中,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
2.信息的种类、特点、来源及实例(连线)教材中的隐性知识据图分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模型:(1)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来源于生物和非生物环境。
(2)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范围不包括(填“包括”或“不包括”)细胞之间的传递。
(3)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既存在于同种生物之内,也发生在不同生物之间。
信息传递的方向一般是双向的。
3.信息传递过程4.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5.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
如利用模拟的动物信息吸引大量的传粉动物,就可以提高果树的传粉效率和结实率。
(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如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6.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关系(1)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 ×)(2)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都是双向的( ×)(3)当食草动物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4)羊和草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5)通过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防治有害动物,也可以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 √)(6)利用性外激素诱杀害虫属于化学防治( ×)源于选择性必修2 P71“正文”(1)狼能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捕食后者,兔同样也能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这说明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2)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说明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高中生物教案《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稳定性》高中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理解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o认识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o分析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o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和推理能力。
o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认同生态系统功能与稳定性的重要性,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o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稳定性。
•难点:生态系统稳定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示意图。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案例资料。
•相关练习题和讨论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o回顾生态系统的结构,引出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稳定性。
o强调生态系统功能与稳定性对生物生存和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性。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o介绍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包括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消费者的摄食和能量传递。
o分析能量流动的特点,如逐级递减和能量利用率。
o讨论能量流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o讲解物质循环的概念和过程,包括碳循环、氮循环等。
o分析物质循环的特点,如循环性、全球性和可持续性。
o讨论物质循环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o介绍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方式和作用,如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等。
o分析信息传递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如生物种群的调节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o定义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o分析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如生物多样性、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等。
o讨论生态系统稳定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6.小组讨论与合作学习o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析生态系统稳定性受到威胁的案例,并提出保护措施。
o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思考,共同解决问题。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第34讲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及生态环境的保护课件

等
行为信息 动物的_特__殊__(_tè_sh_ū_)行__为
蜜蜂跳舞、“求偶炫耀”
返回(fǎnhuí)导航来自第四页,共五十页。2.信息的作用及应用 (1)个体:___生__命__活_动__(_hu_ó_d_ò_ng_)的__正__常__进__行_,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2)种群:__生__物__(_sh_ē_ng_w_ù_)种__群__的__繁__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3) 群 落 和 生 态 系 统 : 能 调 节 生 物 的 __种__间_关__系_____ , 以 维 持 ___生__态__系__统_的__稳__定______。
返回(fǎnhuí)导航
第二十九页,共五十页。
考点二 生态环境的保护
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①现状:人口__出__生__率___和_自__然__(_zì_rá_n_)增__长__率_明显下降,目前已进入 了__低__生___育__(sh_ē_ng_y_ù)_水_国平家的行列。 ②前景:人口___基_数____大,在较长的时期内仍将持续_增__长____。 ③目标:2020 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_1_4_._5__亿以内;_2_1_世__纪__中__叶___,
核心 抵抗干扰,__保__持____原状
区 别
影响 因素
恢复力稳定性
_恢___复__(h_u自īfù)身结构功能
相对稳定
遭到破坏,_恢__复___原状
返回(fǎnhuí)导航
第七页,共五十页。
一般情况下二者呈负相关,a 为__抵__抗__力____稳定性,b 为 __恢__复__力____稳定性
联系
返回(fǎnhuí)导航
第十八页,共五十页。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5.4-5.5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两节(共28张PPT)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
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维持原状的能
力。
(抵抗干扰,维持原状)
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
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
力。
(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生物种类 稀少 营养结构 简单 自我调节能力 弱 抵抗力稳定性 低
生物种类 多 营养结构 复杂
生物 营养 自动调节 抵抗力稳 恢复力稳
种类 结构 能力
定性
定性
越多 越复杂
大
高
低
越少 越简单 小
低
高
(2)环境条件不同时:环境条件好的生态系统,恢 复力稳定性较_高___。反之亦然。
例1 ◇ 苹果园里放置一个电子仪器,产生与蜜蜂跳舞时 相同的频率或声音,以吸引大量蜜蜂到苹果园采蜜, 利于苹果更好的传粉,从而提高苹果的产量。
例2 ◇ 用一定频率的声波处理蔬菜、谷类作物及树木等 种子,可以提高发芽率,获得增产。 例3
◇ 家禽饲养,在增加营养 基础上延长光照时间, 提高产蛋率。
三、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QQ聊天? 打电话? 微信?
• 日常生活中,一般将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 令、数据与信号等称作信息。
•疫信情息居传家递在期人间类,日当常生你活思中念普远遍存方在的。朋在友生态时系, 统中是否也有信息你传是递如呢?何表达你的思念?
?思考:
1. “100米以内 “信息是怎么传 递的?
2.你还能举出生 物间信息传递的 例子吗?
行为信息
一、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化 学 信 行 为物理 息
信息种类 物理信息
形式
生态系统中的光、 声、温度,磁力等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教学课件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教学课件[目标要求] 1.概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过程。
2.理解生物富集的成因和危害。
3.简述生态系统信息的种类及信息传递的作用。
4.概述生态平衡的概念、特征及调节机制。
5.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考点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生态平衡(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1)类型(2)联系:二者一般呈负相关,如图所示,a为抵抗力稳定性,b为恢复力稳定性。
注意特例:冻原、沙漠等生态系统的两种稳定性都比较低。
(3)影响因素3.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1)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给予相应的物质、能量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4.设计和制作生态缸(1)观察稳定性,可通过观察动物、植物的生活情况、水质变化、基质变化等判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由于生态缸极为简单,自我调节能力极差,抵抗力稳定性极低,其稳定性易被破坏。
因此,生态缸内的生物只能保持一定时间的活性。
(1)生态平衡并不是指生态系统一成不变,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2)随着生物多样性的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 √)(3)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4)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的变化是一种正反馈调节( ×)(5)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要比草原生态系统高( √)(6)一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很低,则恢复力稳定性就一定很高( ×)(7)河流轻度污染后的净化恢复及火灾后草原的恢复均属于恢复力稳定性( ×)下图表示受到干扰后,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图,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y表示受到干扰时偏离正常范围的大小,偏离的越大,抵抗力稳定性越弱,反之,抵抗力稳定性越强;热带雨林的y值小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草原。
高中生物课件-信息传递和稳定性和生态保护

素的__破__坏__后_恢__复__到原状 的能力
影响 因素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则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抵
越容易_恢__复_,与自我调节能 抗力稳定性__越__强____
力有关
①相反关系,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恢复 力稳定性差,反之亦然;
联系 ②二者是同时存在于同一系统中的两种截然不同 的作用力,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 稳定;
或生物 颜色、湿度等。
化学 生物在生命活动中, 信息 用代谢产物等化学物
质传递的信息。 行为 通过生物的动作或行 信息 为表现传递的信息。
植物的生物碱、有 主要生物 机酸;动物的性外
激素、信息素等 。
生物
蜜蜂的舞蹈,孔雀开 屏,雄鸟的“求偶炫 耀”等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有哪些作用呢?
莴苣种子萌发率与光波长的关系
水 丑 生 侯 伟 作 品
汉 水 丑
文学艺术创作
生
侯
伟
作
品
间接价值: 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
潜在价值: 目前人类尚不知道的价值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就地保护: 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和物种建立自
然
保
护
区
以
及
风
景
名
胜
区
等
。
汉 水 丑 生 侯 伟
作
品
这是对生物最有效的保护
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
汉 水 丑 生 侯 伟 作 品
生态环境的保护
一、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的问题
全球气候变暖 (C循环失衡) 臭氧层破坏
酸雨 汉
水 丑 生 侯 伟 作 品
水资源短缺
2016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12.3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生态环境的保护课件

-20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典例精析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联 系
(1)二者是同时存在于同一系统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作用力,它们相互作用 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一般呈现相反关系,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低;抵抗 力稳定性低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高。二者之间及与营养结构的关系, 如图所示:
-10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典例精析
特别提示 判断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种类的方法
(1)从信息传播的途径判断。如涉及声音、颜色、温度等物理因素,可 判断为物理信息 ;涉及的信息载体为化学物质 ,可判断为化学信息 ;涉及特殊 行为,可判断为行为信息。 (2)从文字表述的着重点判断。孔雀开屏如果是通过行为传递给对方 , 则属于行为信息 ;如果通过羽毛的颜色等传递给对方 ,则属于物理信息。
-6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典例精析
判一判(1)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 稳定。(2013 四川,T6A)( ) (2)信息可来源于无机环境或生物,传递方向均为双向的。( ) (3)鸟类鸣叫属于行为信息。( ) (4)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 (5)生态系统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 )
举例 来源
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 产生的可以传递信息的 化学物质 植物的生物碱、 有机酸等 光、声、温度、 代谢产物,动物的性外激 湿度、磁力等 素等 无机环境、生 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 物 产生
-4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典例精析
3.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个体 作用: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举例:如蝙蝠的“回声定位” 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稳定性及生态环境的保护课件.pptx

解析:孔雀开屏是雄孔雀的求偶行为,雌孔雀对 此行为作出反应,停止了进食;小朋友看到的是开屏 后孔雀漂亮的羽毛,是对颜色的反应,属于物理信息。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存在于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 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生物体内部的信息传递不能称为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短日照属于物理信息,短日照 促进鹿的性腺发育,可见日照长短对生物的繁殖有很 大的影响。实现反馈调节,离不开信息传递。
解析:(1)根据题干可知,小蜂吃害虫,小鸟捕食害 虫 A 和小蜂,因此小鸟和小蜂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和竞 争。(2)捕食者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和年 幼的个体,客观上促进了种群的发展。(3)生态系统的信 息传递具有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作用。
[考纲考频] 1.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Ⅱ)(3 年 4 考)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Ⅱ)(3 年 4 考) 3.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Ⅱ)(3 年 0 考) 4.全球性的环境问题(Ⅰ)(3 年 6 考) 5.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Ⅰ)(3 年 5 考)
Hale Waihona Puke 1.根据表中的实例确定信息类别及传递形式
(3)涉及声音、颜色、植物形状、磁力、温度、湿度 这些信号,通过动物感觉器官皮肤、耳朵、眼、心或植 物光敏色素、叶、芽等感觉上述信息,则判断为物理信 息。
(4)若涉及化学物质挥发性这一特点,则判断为化学 信息。
角度二 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考查信息传递在农业 生产中的应用
3.(2013·四川高考)稻田生态系统是四川盆地重要的 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 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5)(2008·广东卷 T18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 高营养级传递。(×)
(6)(2008·广东卷 T18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 于环境。(×)
高二生物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与稳定性PPT优秀课件

Ⅱ.蜜蜂是如何发现蜜源的,我们可以进行 模拟探究实验。有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究, 所用的实验材料有蜜蜂100只,1枝作为常见蜜 源的黄色五瓣花儿、白纸、剪刀、染料和无色 且与蜜源味道相同的制剂。
组 别
假设
操作步 预测结 结
骤
果论
1
通过花的味道 识别
2
通过花的颜色 识别
(1) 第 1 、 2 组 实 验 传 递 的 信 息 分 别 属 于 ________。
森林Ⅰ 1990 325 30 26 15 5 1992 182 145 76 0 0
森林Ⅱ 1990 280 190 200 169 0 1992 205 100 245 306 10
A.从调查数据看,1992年森林Ⅱ的恢复力 稳定性最强
B.在森林Ⅰ、Ⅱ中,甲、乙、丙三种昆虫 所处的营养级可能较昆虫戊低
4.在任何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越弱, 恢复力稳定性越强。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案】 ×
5.负反馈使系统保持平衡和稳态,正反馈使 系统远离平衡状态。
() 【答案】 √
6.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是禁止对生态 系统的干扰和利用。
()
二、选择题
7.下列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是 ()
A.人体内一细胞和周围细胞进行信息交流 B.肾上腺素又称应急激素,人在紧急状态 下分泌较多,以应变紧急的环境
【答案】 B
三、非选择题
10.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蜜蜂是一种群居的益虫,蜜蜂的筑巢、 采粉酿蜜等行为以及“语言”等引起了人们的 极大兴趣。蜜蜂中的侦查蜂可在发现蜜源后, 回到蜂窝内通过特殊的“语言”传达给其他同 伴,如果侦查蜂跳“圆圈舞”,则表明蜜源的 距离很近,一般在百米之内,这种信息属于 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 别
实质 核心
保持 自身结构与功 能相对稳定 抵抗干扰、 保持 原状
两者一般呈负相关,a为 抵抗力
联 系
恢复力稳定性
恢复 自身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
受到破坏 、 恢复 原状 稳定性,b为 恢复力 稳定性
(4)提高措施:对生态系统的利用要适度,对于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 应实施相应的 物质、能量 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2.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分析 (1)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和总稳定性的关系
①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 ②y的大小可以作为抵抗力稳定性强弱的指标,偏离大说明抵抗力稳定性 弱;反之,抵抗力稳定性强。例如,热带雨林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受到相 同干扰,草原生态系统的y值要大于热带雨林的y值。 ③x可以表示恢复到原状所需的时间,x越大,表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反 之,恢复力稳定性越强。 ④TS表示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围成的面积,可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 这一面积越大,说明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低。
重点透析
剖析考点 拓展深化
1.生态系统三大功能的比较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
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循环运动,反复利用
往往是双向的
范围 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
生物圈
生物之间,生物 与无机环境之间
途径
食物链和食物网
多种
地位 生态系统的动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生态系统的基础
决定能量流动和 物质循环的方向 和状态
联系
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形成一个统一整体
(2)稳定性的调节机制——反馈调节
比较项目
正反馈
负反馈
调节方式
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 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 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结果 常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 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实例 分析
【易错点拨】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主要与生物种类有关,而非生物个体 数量。物种数越多,食物链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并不是“恒定不变”的。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能力不是无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稳定 性将遭到破坏。
解析:蜜蜂找到蜜源后,通过跳圆圈舞向同伴传递信息属于行为信息;短 日照植物黄麻南种北移可提高麻皮产量,这是对物理信息的合理利用;信 息传递一般是双向的。
题组二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理解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稳定性的变化受 系统内外许多因素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苔原生态系统生物种类稀少、营养结构简单,被破坏后恢复力稳定性高 B.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生物种类丰富、营养结构复杂,被破坏后恢复力稳定 性高 C.河流生态系统受轻度的生活污水污染,通过自净作用能保持相对稳定不 被破坏 D.生态系统中,生物和无机环境间无信息传递发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受 它们的调节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稳定性的概念及原因 ①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 保持或恢复 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②形成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 能力。 ③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 负反馈调节 。 (2)稳定性的特点:调节能力有一定的 限度 。
(3)稳定性的两种类型比较
类型
抵抗力稳定性
全国卷六年考题分值统计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知识梳理
1.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信息的种类[连线]
自主学习 夯实基础
答案:
(2)信息传递的作用 ①个体: 生命活动 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 ②种群:生物种群的 繁衍 ,离不开信息传递。 ③群落和生态系统:调节生物的 种间关系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①提高 农产品和畜产品 的产量。 ②对有害动物 进行控制。 【深挖教材】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否只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 提示:不是。还可以发生在生物与环境之间。
第33讲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稳定性及生态环境的保护
考情分析·备考导航
最新考纲
1.生态系统中的 信息传递(Ⅱ)
2.生态系统的稳 定性(Ⅱ)
3.人口增长对环 境的影响(Ⅱ) 4.全球性的环境 问题(Ⅰ) 5.生物多样性保 护的意义和措 施(Ⅱ)
全国卷六年考题统计
2015全国Ⅱ卷T4
2016全国Ⅰ卷T5; 2015全国Ⅱ卷T4; 2013全国Ⅰ卷T32
题组例练
分类例练 提炼方法
题组一 信息传递类型、作用的判断及应用
1.下列信息的传递中,与其他3种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C ) A.小囊虫在发现榆、松等植物后,会发出聚集信息素,召唤同类来共同 取食 B.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栎树产生相互拮抗的现象 C.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 D.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
A.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A中所示的成分外,还应该包括分解者以及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甲、乙、丙三者之间的食物联系是乙→甲→丙 C.图B所示调节导致的最终结果是维持该生态系统原有的稳态 D.图A所示的调节机制,也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 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解析:生态系统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
解析:苔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比较低;热带雨林 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较强,恢复力稳定性比较低;生态系统具有一 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河流生态系统受轻度污染,可通过自净作用保持相对 稳定;信息可以来自生物也可以来自无机环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样受 无机环境和生物的调节。
4.(2016·山东寿光月考)图A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示意图,图B为 某湖泊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某种调节活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C)
解析:小囊虫发出的聚集信息素、榆树分泌的化学物质、群居动物 的群体气味均属于化学信息;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属于物 理信息。
2.(2016·河北唐山期中)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蜜蜂找到蜜源后,通过跳圆圈舞向同伴传递信息属于物理信息 B.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C.短日照植物黄麻南种北移可提高麻皮产量,这是对行为信息的合理利用 D.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都是单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