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综合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检测卷

历史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答题前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区县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共50分)

注意事项:

1.第I卷共25题。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墓祭是我国传统的礼俗活动。《汉书·严延年传》记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材料中的习俗

A.起源于西周初期

B.仅流传于中国北方

C.受外来文化影响

D.受宗法观念的影响

2.周王朝把王畿以外的所有土地全部分封。封国的面积很小,二十个或三十个封国联合在一起,也没有王畿大,所以中央政府对封国可以完全控制。材料体现了分封制

A.扩大周王朝的统治区域

B.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

C.实现了对地方直接控制

D.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

3.公元前200年,由诸王共同管辖的土地超过15个郡守管辖的面积:大约到公元前100年(汉武帝天汉元年),作为郡管辖的土地远远超过作为国管辖的土地。据此可知

A.汉代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B.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C.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D.国家统一和发展得到保障

4.宋朝时期推行的任官回避制度,是在前代的基础上逐渐完善起来的。《宋史》载:“性不许官本贯州县及邻境”。该制度旨在

A.瓦解血缘宗法体系

B.健全地方行政机构

C.防止地方势力膨胀

D.完善地方监察制度

5.对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

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B.历史事实的真伪性无法判断

C.历史记载都不能客观的再现事实

D.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

6.对于雅典民主与居民的政治联系。下列叙述准确的是

A.雅典超半数的居民拥有公民权

B.少数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

C.自由民是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

D.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广泛的民主

7.屋大维执政时期,若干法学家被授予了解答法律的特权,法学家的解答成为了罗马法的渊源之一。公元426年,罗马皇帝颁布《引证法》,规定只有五大法学家的解答和著作才具有法律效力。这则材料说明

A.古罗马缺乏严密的司法程序

B.罗马法主要由法学家的解答组成

C.古罗马法学家享有一定特权

D.法学家的解答丰富发展了罗马法

8.二战时期,不论首相丘吉尔的演说如何出色,似仍然需要那位口吃的乔治六世,只有这位国王出现,才能使整个国家不分党派,不分种族,团结在一起。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国王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B.君主立宪制削弱了首相权力

C.战时状态赋予国王行政大权

D.国王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

9.1845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禁止总统在未经过国会同意拨款的前提下授权建造海上缉私船。总统约翰·泰勒否决了该法案,但国会推翻了总统的否决。根据美国宪法,随后A.这项法案将会自动生效 B.最高法院宣布法案违宪

C.总统将自行建造缉私船

D.总统可再次否决该法案

10.依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建立的政体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这部宪法内容中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是

A.德意志帝国内阁成员由首相任命并对其负责

B.德意志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

C.德意志帝国首相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D.帝国国会由普遍、平等、直接、无记名的选举产生

11.1880年7月法国政府规定:“凡1880年7月6日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的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这表明当时的法国

A.政府力图借助工人阶级确立共和制

B.政府欲通过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

C.左右两股政治力量严重危及共和制

D.君主派重新获得对共和派的政治优势

12.鸦片战争时,琦善派人探听了一些英国的情况,并据此写了一份奏折上报朝廷,言道:“是固蛮夷之国,犬羊之性,初未知礼义廉耻,又安知君臣上下?”这份奏折反映出琦善

A.认识到了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源

B.以中国传统观念解读英国政情

C.对英国大臣的操守有正确认识

D.认为英国权臣操纵着国家政权

13.太平天国规定:农户生产的农副产品,留足各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农户中婚丧嫁娶等事所需费用,由国库开支;鰥寡孤独等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由国库供养。该项政策

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体现了农民平均主义的理想

C.满足了农民最迫切的愿望

D.推动了当时军事斗争的胜利

14.有学者痛陈:“当20世纪揭开帷幕的时候,中国是那样贫穷、衰败,任人摆布,仿佛已经奄奄一息,瀕临灭亡的边缘”。下列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列强取得了领事裁判权

B.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传教

C.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

D.允许列强派兵保护使馆区

15.有学者说,五四时代是个分水岭,从此军阀要过时,国会的花要谢,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幕府以来的士,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新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该学者认为五四运动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促使社会主导力量发生了变化

C.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冲击辛亥革命以来的民主秩序

16.“这部著作明确表达了通过阶级斗争向不平等宣战,进而实现没有阶级和剥削的理想社会的愿望”。这部著作体现的思想

A.表明无产阶级革命条件已完全成熟

B.为工人运动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C.是对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彻底否定

D.直接指导了法国的巴黎公社革命

17.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效仿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A.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模式

B.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

C.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

D.否定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

18.十九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赴上海,瞻仰中共一大会址,重温

入党誓词。中共一大的召开

A.明确了党的名称性质和奋斗目标

B.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C.认识到了建立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D.标志着中国共产觉从幼稚走向成熟

19.某中学历史研究学习小组,收集了下列历史图片。该组图片体现的最恰当的主题是

中共二大会址遵义会议会址中共七大会场七届二中全会会址A.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历程 B.中国民主革命的艰难历程

C.党对民主革命的探索历程

D.近代中国反抗侵略的历程

20.下图是中国著名漫画家张乐平先生的抗日漫画作品。该作品

A.表明了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

B.主要体现国共合作抗日的成果

C.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士气

D.反映了日本帝国主义不堪一击

21.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

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

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A.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C.落实了人民民主原则

D.我国法治建设成效显著

22.1982年我国颁布了新宪法,还对它进行了多次修改,并相继出台了《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各种法律法规。这表明

A.我国人民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

B.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获得保障

C.我国已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D.我国法制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

23.巴拿马时间2017年6月12日,巴拿马总统正式向全世界宣布:巴拿马共和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这是自200年以来第12个与台湾“断交”的国家。这表明

A.国际社会通力促成中国统

B.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一个中国”的认同度增加

D.两岸关系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2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周恩来总理在20世纪50年代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完整提出,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据此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力图打破两极对峙的世界格局

B.承认了世界的多样性包容性

C.与“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对立

D.有利于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

25.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1991年4月借“海

湾危机”,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同年12月提出“争取在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日本

A.开始主导日美同盟

B.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

C.急于开拓海外市场

D.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

第Ⅱ卷(共50分)

注意事项:

1.第l卷共3道题。

2第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内,在试卷上答题不得分。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26题17分,27题16分,28题17分,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材料二两千年来的“宰相制度”,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确立而产生,中国宰相制度在不同朝代都具有其特殊性,但它们相继而变却有一定的趋势。“皇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也推动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强化,由君主集权发展到君主专制,最终推向了君主独裁。同时,“军相制度”的演变,从形成到最后废除,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的确立、发展到最后的衰落过程。

——黄龙霄《浅析中国宰相制度的历史演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图中每项制度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8分)

(2)根据材料二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9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春愁难遗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材料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