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殖民主义主要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殖民主义主要内容
内容一:东方学(西方关于东方的话语理论)(1)将“东方学”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权力话语方式进行批判。
(2)东方学是西方用以控制、重建和君临东方的一种机制和方式是西方人在书写、研究、建构、控制和君临东方,本质上反映了东西方之间一种特殊的不平等关系。
(3)东方学中的“东方”是基于意识形态的假定和幻想,是以西方文化为背景和标准以西方的思维方式而制作出来的非现实的东方。
(4)对东方学本质的揭露
1:西方人把西方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检验标准扩展到东方
2:东方只是西方人所希望它成为的某种状态,是西方人使西方全球扩张合理化的文化论据。
3:这是西方人凭借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权力而获得的知识上的权力。
萨义德的三点补充说明:
(1)这一说法并不否认现实东方的真实性, 不能由此得出东方在本质上只是一种观念性存在的错误结论;
(2)所谓东方是一种人为的建构, 强调的是东方和西方之间存在着一种权力关系、支配关系、霸权关系, 正是因为这种关系, 东方是被“制作”或者说是被“驯化”成了所谓的“东方”;
(3)东方学中的东方并非什么谎言或神话结构, 它不是西方对东方的纯粹虚构或奇情异想, 而是一套被创造出来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并与西方的政治、经济及其机构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
内容二:文化霸权和文化身份(西方对东方殖民主义的新形势)
(1)三个主要的批判角度
1:文化的政治性与意识形态性:
没有纯粹的文化形态, “文化是民族同一性的根源, 而且是导致刀光剑影的那一种根源”。
文化绝不是什么中性的东西文化必然受到其主体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等等的“污染”。
2:文化与权力的结合
3:文化参与帝国主义事业:
探讨帝国主义如何依赖文化、文化又是如何为帝
国的殖民扩张服务, 以及文化与权力的“共谋”等问题。
“身份”的含义:
1:多种文化的“共同制造物”
2:想象的地理和历史有助于精神通过把附近和遥远地区之间的差异加以戏剧化而强化对自身的感觉;它
也成为殖民地人民用来确认自己的身份和自己的存
在方式。
3:殖民机构对自身话语的不断宣传,实现了西方话语的霸权地位。
——《文化与帝国主义》
对西方文化霸权的认识:后殖民主义关于文化与帝国主义的联结、文化参与帝国主义事业的思想, 是对传统文化观和帝国主义观的极大挑战, 实际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范式及其认识标准, 即西方本质上是由各种帝国事业构成的, 而文化在帝国主义事业形成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内容三:沉默的“他者”(从主体视点看东西方关系)(1)关注“边缘”、“他者”、“属下”、“少数”等“弱者”,旨在揭露文化霸权主义话语对“弱者”话语的压制和剥离。
(2)从女权主义出发,推而广之得出结论,殖民地人民,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他们内心中的真实想法是无法在充斥殖民话语的世界中得到真实表述的,他们都成了沉默的他者。
(3)三类失语者:种族(前殖民地民族)阶级(贱民)、性别(女性)。
(4)直面西方的权力话语, 以向中心话语挑战者的姿态,进入文化中意识形态话语的矛盾交织处, 以其“边缘”、“少数”话语的特殊视角解读“中心”、“多数”话语掩盖下的话语暴政和文化霸权, 展示“弱者”的自我言说与被权力话语所说、自我生命表征与权力话语压抑的命运。
(5)后殖民主义者的诉求:
重新审视霸权语境中的东西方关系, 重新思考西方霸权主义文化的错位和严重的表征危机, 从而对西方文化霸权主义行径加以消解。
给予在殖民主义中被迫沉默的人们以发言权,重新找回失去。
内容四:“混杂性”、“能动性”(多元文化及文化主体的视角)
(1)混杂性(Hybridity)一方面指生物或物种意义上的混杂,特别是人种方面的混杂,另一方面指的是语言,尤其是不同语系、语种或方言之间的混杂。
(2)霍米.巴巴,殖民者对被殖民者的统治与压迫并不仅仅是权力的单向运作,实际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彼此交织、难以严格划界和区分的。被殖民者通过带有差异的重复模拟殖民话语,使之变得不纯,从而进一步解构、颠覆殖民话语。巴巴强调被殖民者的能动性(agency),认为唯有混杂的状态才能使能动性成为可能。
(3)比尔·阿什克劳夫特,混杂性是“由殖民行为所带来的两种文化接触地带所产生的跨文化形式”。在后
殖民话语中,混杂现象既不完全属于殖民者一方,它也不完全属于被殖民者一方,它一方面重复现有文化的起源,另一方面也在殖民压迫下又不断创造新的文化形式和文化实践,以新的文化来抵抗旧的文化。
内容五:“少数话语理论”和“模拟”(文化生成的途径)
被征服者在被殖民之后被迫不断地对殖民话语
进行模拟,在模拟的过程中也不断从内部对其进行改造,在殖民意识中发现、撕开裂缝,打破二者之间的二元对立,在其中制造含混与杂糅,生成第三个空间,以抵抗本质主义、整体性的西方文化霸权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