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庞德
关于描写三国人物的经典句子_经典句子

关于描写三国人物的经典句子1. 庞德:身高八尺,面黑发黄,首不能回顾,衣不能任体,跣足履山谷,猿猱不能比其健2. 却说那进计于刘璋者,乃益州别驾,姓张,名松,字永年。
其得额?头尖,鼻偃齿露,身短不满五尺,言语有若铜钟。
——张松3. 面如重枣丹凤眼,五绺长须飘前胸,身披绿色英雄氅,内套箭衣绣团龙。
一顶风帽头上戴,牛皮战靴二足蹬。
——关羽4. 观之不已,忽见一人,容貌轩昂,丰姿俊爽,头戴逍遥巾,身穿皂布袍,杖藜从山僻小路而来。
——崔州平5. 只见一位少年将军,面如冠玉,眼若流星,虎体猿臂,彪腹狼腰;手执长枪,坐骑骏马。
——马超6. 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关羽7. 美姿颜,好笑语,性阔达听受,善於用人,是以士民见者,莫不尽心,乐为致死。
——孙策8. 身高八尺,面黑发黄,首不能回顾,衣不能任体,跣足履山谷,猿猱不能比其健。
——庞德9. 久闻江东乔公有二女,长曰大桥,次曰小桥,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二乔10. 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11. 顶束发金冠,披百花战袍,擐唐猊铠甲,系狮蛮宝带,纵马挺戟。
——第二次描写吕布12. 生得面如噀血,碧眼突出,使一个铁蒺藜骨朵,腰带两张弓,威风抖擞。
——沙摩柯13. 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西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弓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
——与三英会战的吕布14. 不甚好;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
——刘备15. 诸葛亮: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16. 庞统:其人浓眉厥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17. 司马师:圆面大耳,方口厚唇,左目上生一肉瘤,瘤上生数十根黑毛18. 孙坚:此人身长八尺,英雄双全,横跨三江,威服六郡,富春人也。
关于庞德的民间故事

关于庞德的民间故事
庞德,字令明,是东汉末年西凉名将、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在历史上有着丰富的故事。
在庞德年轻的时候,他在故乡担任郡吏,后来跟随马腾四处征战。
马腾被曹操征为卫尉后,庞德归属马超。
马超兵败后,庞德随其一起投奔汉中张鲁,而后马超归降刘备,庞德仍留在张鲁麾下,曹操平定汉中后,庞德归降于曹操。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庞德随曹仁出征宛城,斩杀了侯音、卫开,并在战斗中表现出色。
次年,曹操派曹仁讨伐关羽,庞德请战,誓言要与关羽决一死战。
两军对垒时,庞德常乘白马出战,关羽的部队都称他为“白马将军”,对他颇为忌惮。
在与关羽的战斗中,庞德一箭射中关羽前额,展现了他的勇猛。
然而,在后来的战斗中,由于连日大雨,汉水暴涨,庞德的部队被迫迁移到河堤上。
关羽趁机发动攻击,庞德的部队被重重包围。
在激战中,庞德多名部将试图投降,被他一一斩杀。
最终,庞德在战斗中失败被擒。
孙权知道庞德的忠义,劝他投降,但庞德坚决拒绝。
关羽敬重他的忠义,劝他投降,但庞德坚决拒绝,最终被关羽所杀。
在庞德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忠义,在襄阳鹿门山上修建了庞公制药洞,并在洞口上方雕刻了龟蛇二将的石像。
传说中,庞德公制药时,山上的鬼怪都害怕他的正气,不敢妄动。
鹿门山的鬼狐精怪被庞德公的煞气逼回各自巢穴,稳了一年半载,憋不住了,悄悄串联,想把庞德公赶走,夺回它们的地盘。
但最终,庞德公以正气凛然、不畏邪祟的精神制服了鬼怪,成为了人们心中的英雄。
这些民间故事和传说不仅丰富了庞德的历史形象,也体现了人们对他的敬仰和纪念。
三国演义74-85回分析

急兄仇张飞遇害 雪弟恨先主兴兵
• 1.急兄仇张飞遇害 • 答:关羽死后,张飞旦夕号泣,以酒解 怒,望南切齿,部下多被鞭挞。飞向刘备 求讨伐,回阆中, 令军中三日内制办白衣 甲,挂孝伐吴。末将范疆,张达要求宽限 时日,遭飞鞭背.范张心存 怨恨,乘飞酒 醉卧,以短刀刺飞腹,飞大叫而亡。二人 割了飞首级连夜投奔东吴。
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Leabharlann 《三国演义》74-85回习题
蜀吴争斗、 吴胜蜀败、 刘备病逝
• 2.孔明设计让刘备称帝 • 答:孔明苦劝刘备为帝无效 ,便设一计。先托病不出,刘备 询问,孔明说因担忧得病,刘备 数问所忧何事,孔明只瞑目不答 。再三请问,孔明将所忧之事告 知,刘备说等他病好了再行登基 大礼也不迟。孔明听罢,马上起 来,百官也进来,要求刘备登基 。刘备无奈,只好同意。
第81回
•
• 关羽大意失荆州 • 答:关羽拒绝和东吴联姻,孙权大怒, 拜吕蒙为大都督,攻取荆州。关羽为防东 吴守将吕蒙,留下重兵把守荆州。后来,吕蒙 采用陆逊之 计, 诈称有病辞职麻痹关羽。 关羽果然中计, 轻视陆逊,便把荆州重兵调 来攻打樊城.吕蒙派士兵伪装成客商。骗过 关羽的守军,顺利白衣渡江,招降对关羽 不满的傅士人、糜芳。趁关羽毫无防备, 骗开了城门,攻破荆州, 关羽被迫走麦城, 被吴军设计俘虏并杀害。
• 1、《三国演义》中表现关羽意志刚强、胆量过 人、不惧疼痛的故事是什么?请简述一下情节。 • 答:刮骨疗毒 • 关羽旧时箭伤常在阴天发作。华佗认为应当切 开臂膀刮掉渗入毒药,病才能根除。关羽便伸出 臂膀让华佗切开。华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左 右掩面失色。关羽却饮酒食肉,谈笑弈棋,神色 自若。华佗刮尽其毒,敷上药,以线缝之。关公 大笑而起。华佗称赞说:“君侯真天神也!”
“三国里的心理谋杀案

“三国里的心理谋杀案庞德随于禁解樊城之围,和关羽交手两次。
第一阵,关庞二人战百余舍,不分胜负。
庞德精神亢奋,神勇发挥,把两边军士看呆了,看傻了。
第二阵,二人斗至五十余合,庞德诈败,偷施冷箭,射伤关羽。
与关羽交过手,胜过的和有可能胜过关羽的有吕布、黄忠,再就是庞德。
“三国”里的心理谋杀案庞德是三国武将里的一匹“大黑马”。
关庞之战发生在《三国演义》第七十四回。
庞德在第五十八回“马孟起兴兵雪恨,曹阿瞒割须弃袍”中,已随其主马超出现。
在第五十八回,谁都不会想到,日后此人会成关羽劲敌。
此时,回头再看第五十八回庞德徒步救韩遂,立觉庞德勇力骤增,千军难敌。
这是心理作用。
一见到庞德能与关羽战百合,以往形象立刻变得高大英勇。
心理作用不单我辈有,庞德也有。
庞德战关羽之前,先与关平打了一场。
两人战三十合,不分胜负。
三十舍取关平不下,而且关平未露败相,照说庞德武艺应是和关平一个级别,与关羽有差距。
但一见关羽,庞德就像见了红布的西班牙斗牛,眼睛立刻布满血丝,口吐粗气,以蹄刨地,浑身似有无穷蛮力,生死亦无可顾。
有了这样玩命的劲头,关羽也拿这头“蛮牛”没咒念。
今天我们看球赛,也有这种情况,有的弱队总是扮演强队克星的角色。
我可以输给任何一支球队,但一和你打,就来精神,就有信心。
而对方也“配合”,一见这支球队就自觉不自觉地心虚,未踢脚先软。
都是心理作用在搞怪。
对庞德施以这种心理作用的人,是曹操。
庞德请命迎战关羽,曹操大喜,对众将说:“姓关的不可一世,从没遇到过对手,现在令明(庞德)要去会他,他算碰着对手,要吃苦头了。
”一把手这样评价,对庞德来说是何等鼓舞。
但是,尚未过夜,曹操召庞德又说了另一番话:“你主马超和兄长庞柔都在西川为官,辅佐刘备。
我即使不怀疑你,奈何人多口杂,别人也会有闲话,我也难办,你还是先把先锋印交出来吧!”先把火点旺,再浇一盆冷水。
对庞德这样急于建功一表忠心的火爆脾气来说,这浇的不是冷水,而是油。
庞德听了,跪地磕头如捣蒜,血流满脸,对曹操说:“今各为其主,我与兄及旧主旧义已绝,您待我恩重如山,我岂敢有二心。
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

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本文是关于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的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导语:关云长刮骨疗毒的故事,既说明了华佗医术的高超,也说明关公的神威,实非一般人可比。
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关云长放水淹七军的时候,关公与庞德交战,庞德放冷箭射中关公左臂。
不过这一次箭射不深,用金疮药敷了之后,很快就痊愈了。
关公擒于禁,斩庞德,大获全胜,威震天下,不久就包围樊城,亲自到樊城北门,立马扬鞭,对城头的守将喊:“汝等鼠辈,不早来降,更待何时?”正言间,曹仁在敌楼上,见关公身上只披掩心甲,斜袒着绿袍,乃急招五百弓弩手,一齐放箭。
关公勒马回时,右臂上中一弩箭,翻身落马。
曹仁见关公落马,即引兵冲出城来,被关平一阵杀回,救关公归寨,拔出臂箭。
原来箭头有药,毒已入骨,右臂青肿,不能运动。
华佗为关公诊治:“此乃箭弩所伤,其中有乌头之药,直透入骨;若不早治,此臂无用矣。
”怎样治疗呢?华佗说,在静处立一根柱子,上面钉一个大环,请关公将臂膊穿于环中,以绳系之,然后用被子蒙住头。
用尖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刮去骨上箭毒,用药敷之,以线缝其口,方可无事——“但恐君侯惧耳”关公笑曰:“如此,容易!何用柱环?”令设酒席相待。
手术开始了。
关公一面与马良下棋,一面伸臂令华佗割之。
华佗取尖刀在手,令一小校捧一个大盆在臂下接血。
华佗说:“某便下手,君侯勿惊。
”关公说:“任汝医治。
吾岂比世间俗子,惧痛者耶!”华佗于是下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
见骨上已青。
华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
而关公饮酒吃肉,谈笑下棋,全无痛苦表情。
手术作得很顺利,不一会就血流满盆。
华佗刮尽其毒,敷上药,以线缝之。
关公站起来,大笑说:“此臂伸舒自如,并无痛矣。
先生真神医也!”华佗说:“某为医一生,未尝见此。
君侯真天神也!”这就是关云长刮骨疗毒的故事,既说明了华佗医术的高超,也说明关公的神威,实非一般人可比。
关公什么人才能扛得住

关羽是一个文武双全的角色,但三国演义中更多地是体现出他的武,斩华雄,杀颜良文丑两兄弟,都能看出关羽勇猛无敌,万人敌的称号也不是白来的。
不过乱世之中最不缺的就是人才,除了关羽之外肯定还有其他武将,那么在《三国演义》这么多武将中,哪些人能挡住关羽30回合呢?或许不会超过6个,这里是排除关羽的同僚马超张飞等。
第一个徐晃,作为曹操旗下的五子良将,徐晃可以说是文武双全,早期的徐晃未必是关羽的对手,从下邳之战中和许褚联手都被关羽击退可以看出。
但随着年龄增大,徐晃在一次战役中击败了关羽,此战就是徐晃的成名之战樊城之战。
樊城之战徐晃是双赢的,不仅在用兵上大胜关羽,且在单挑中还占据了一定的优势,虽然关羽此前手臂受了点伤,但徐晃不仅和关羽能战三十回合,而且还能击退他,说明即使关羽没有受伤,在当时的情况下徐晃依然不好对付,胜败犹未可知。
三国演义中描述:晃曰:“今日乃国家之事,某不敢以私废公。
” 言讫,挥大斧直取关公。
公大怒,亦挥刀迎之。
战八十余合,公虽武艺绝伦,终是右臂少力。
关平恐公有失,火急鸣金,公拨马回寨。
第二个人是庞德,庞德早期跟随马超,其实力和马超相当高于马超身边的马岱。
庞德和关羽在樊城同样有一场大战,此战庞德有着你死我活的决心,抬着棺材出征以表其志。
关羽和庞德大战了两次均在武艺上没有分出胜负来,原先关羽并没看得起他,直到交手之后方知庞德之勇不在他之下,刀法毫无破绽,所以庞德也应该能顶住关羽三十回合以上的人选。
德轮到来迎。
二将战有百余合,精神倍长。
两军各看得痴呆了。
却说关公回寨,谓关平曰:“庞德刀法惯熟,真吾敌手。
”此外还需要提起两个人,在三国演义中他们虽然实力不咋地,但也能和关羽大战三十回合,分别是纪灵和管亥。
纪灵是袁术的大将,其结局是被张飞刺死,但他和关羽有过一次交手双方打了三十回合落了下风。
管亥这个特殊一些,三国演义中说关羽和他交手几十回合,最终被关羽斩了,几十回合不好估计,估计超过三十回合了吧。
除此之外夏侯惇或许也能挡住关羽三十回合,夏侯惇在没有被射瞎之前还能单挑吕布,其武勇可嘉,此外夏侯惇还能四十回合击退吕布大将高顺,说明他实力还是很出色的。
关于庞德公的历史趣闻

关于庞德公的历史趣闻:庞德公是东汉末年襄阳名士,论学识名望,当在许多幕僚之上,但他一生未入仕。
不是他没有做官的机遇,而是他不愿做。
刘表当时治荆州,治所就在襄阳。
由于荆州没有战乱,加上土地丰饶,全国有十余万人迁入荆州,这中间也有一大批才华出众的人,如诸葛亮、王粲、徐庶等,或求学、或求仕。
这就使得襄阳成为全国人才最集中的地方,也是学术交流最为活跃的地方。
但刘表不识人才,诸葛亮、徐庶等就在他眼鼻子底下当隐士,而王粲在他麾下当了个小官,则也发挥不了作用。
刘表统治的荆州,沃野千里,带甲十余万,在全国是一支重要的政治和军事力量。
刘表虽无统一大志,但他也不愿看到自己的势力被削弱。
刘表如荆州后,依靠的是蒯良、蒯越、蔡瑁等襄阳大士族。
这些人可同享荣华富贵,但不能安邦定国。
刘表采取的是雍容自保,坐观时变的方针。
但当时荆州已经成为各种政治势力争夺的焦点。
曹操在北方基本平定的情况下,正准备挥师南下,而孙权则虎视江汉,早欲将荆襄据为己有。
刘表正是看到了这一点,他深感无贤人辅佐,于是乎,他把希望寄托杂在名重天下的庞德公。
刘表多次登门求贤,但一次次的遭到谢绝。
有一次刘表对庞德公说:“先生苦居畎亩而不肯官禄,后世何以遗子孙乎?”庞德公回答说:“世人皆遗之以危,今独遗之以安,虽所遗不同,未为无所遗也。
”意思是说,有人出来做官,参加混战,这不是把危险留给子孙吗!我不做官,却把平安留给子孙,虽然遗留的内容不同,但并不是没有遗留啊!对于庞德公的这种态度,刘表只好叹息而去。
庞德公为了躲避刘表再来找他,干脆把家搬到鹿门山,以采药自乐。
庞德公为何拒绝当官呢?论理,古人读书就是为了入仕。
说大点可以济世救国,说小点可以光宗耀祖。
历代圣贤莫不如此。
尽管庞德公有“遗之以安”之说,那则是对付刘表的托辞。
由此,我们只能设想,庞德公并非不想做官,而是未寻着明主。
他的学生诸葛亮、侄儿庞统被刘备请去,并没有听到他的反对意见,相反,他把诸葛亮称为“卧龙”,庞统称为“凤雏”,为他们的出山造了大量舆论。
神州集--庞德英汉

《神州集》共收中国古典诗歌十九首。
其中包括《诗经·小雅。
采薇》,《汉乐府陌上桑》,《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郭璞的《游仙诗》,陶潜的《停云》,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卢照邻的《长安古意》以及李白的《长干行》、《江上吟》、《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包初青听新莺百嗽歌》、《古风十八·天津》、《古风十四·胡关》、《忆旧游寄憔郡元参军》、《送友人入蜀》、《登金陵凤凰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友人》、《玉阶怨》、《古风六·代马》。
第一首《诗经·小雅·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犹脸之故。
不逞启居,犹脸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室靡篮,不逞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骇骇。
君子所依,小人所排。
四牡翼翼,象饵鱼服。
岂不日戒,犹脸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悲伤,莫知我哀。
1 SONG OF THE BOWMAN OF SHUHere we are, picking the first fern-shootsAnd saying: When shall we get back to our country?Here we are because we have the Ken-nin for our foemen,We have no comfort because of these Mongols.We grub the soft fern-shoots,When anyone says "Return," the others are full of sorrow. Sorrowful minds, sorrow is strong, we are hungry and thirsty. Our defense is not yet made sure, no one can let his friend return. We grub the old fern-stalks.We say: Will we be let to go back in October?There is no ease in royal affairs, we have no comfort.Our sorrow is bitter, but we would not return to our country. What flower has come into blossom?Whose chariot? The General's.Horses, his horses even, are tired. They were strong.We have no rest, three battles a month.By heaven, his horses are tired.The generals are on them, the soldiers are by them.The horses are well trained, the generals have ivory arrows and quivers ornamented with fish-skin.The enemy is swift, we must be careful.When we set out, the willows were drooping with spring,We come back in the snow,We go slowly, we are hungry and thirsty,Our mind is full of sorrow, who will know of our grief? by Bunno — Reputedly 1100 B.C第二首《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青青河边草》无名氏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蓝色3星武将庞德全攻略 庞德对于团队的作用

蓝色3星武将庞德全攻略庞德对于团队的作用庞德初始是一个蓝色3星武将,可以大幅降低目标的物理防御,从而增加队伍的输出能力。
听起来有那么一点吓人,那么这个武将对于团队有什么作用呢?热门武将推荐:周瑜庞德在游戏中同样拥有一个大招技能和三个被动技能。
其技能最大的亮点是可以破防且提升全队移动速度。
另外,庞德技能可以使目标持续流血,从而削弱敌方队伍续航。
【大招】人马一体:庞德向前乱舞双刀,对目标造成高额物理伤害,短时间提升全队物防穿透。
提升全队50%移动速度8秒。
【属性】提升15点物理防御穿透(10秒)。
每级提升15点物理穿透。
【被动】撕裂+2品阶解锁:庞德人马一体击中目标后,可使得目标持续流血。
【流血】每次造成7点伤害(5次),每级提升7点伤害。
【被动】白马+6品阶解锁:庞德对正在流血中的目标可以造成更高的伤害。
【属性】:永久提升4.2武力,每级提升0.2武力。
【被动】猛进+12品阶解锁:永久提升庞德的物防穿透。
【属性】永久提升615物理防御穿透,每级提升15物理防御穿透。
宿命庞德可以激活的宿命属性只有一条,可以提升最大生命20%。
但由于宿命武将中有橙将曹操,激活的难度较大。
帐下效命:集齐庞德、马超、曹操激活,提升最大生命20%。
详细属性分析武将的三维属性分统帅、武力和智谋,可以简单地认为这三个属性越高,武将属性越好。
统帅,直接属性价值是代表继承其他战力加成系统(主公系统和武圣系统)生命值的百分比(能力);同时在作战过程中每比对方多3点统帅,则增加1%的物理伤害和法术伤害。
武力,直接属性价值是代表继承主公系统物攻和物防的百分比(能力),同时在作战过程中每比对方多一点武力,则增加1%的物理伤害。
智谋,直接属性价值是代表继承主公系统法攻和法防的百分比(能力),同时在作战过程中每对对方多一点智谋,则增加1%的法术伤害。
庞德的统帅、武力、智谋数值分别为71、82、45。
可以从数值看出,庞德是一个主打物理输出的武将。
三国演义过五关斩六将关羽的人物形象作文

三国演义过五关斩六将关羽的人物形象作文话说三国时期,有一位英勇的武将,他就是关羽。
关羽这个人啊,可是了不得的。
他不仅武艺高强,而且为人忠诚,所以在三国演义里,他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被传得神乎其神。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讲这个传奇故事。
我们来说说关羽过的第一关。
这一关叫作东岭关。
关羽要过这关,就得先找到一个叫作孟坦的人。
孟坦这个人呢,可是个大胖子,而且还特别懒。
关羽找到了他,跟他说:“喂,孟坦,我要过东岭关,你能不能带我去?”孟坦一听,心想:“哎呀,这个关羽也太懒了吧,还要我带他去过关。
好吧,我就陪他玩玩吧。
”于是,孟坦就带着关羽过了东岭关。
接下来,是过第二关——汜水关。
这一关可不容易过。
因为汜水关有个叫华雄的大将军,他的武艺可厉害了。
关羽找到华雄,跟他说:“喂,华雄,我要过汜水关,你能不能让我过去?”华雄一听,心想:“哎呀,这个关羽也太嚣张了吧,还要我让他过去。
好吧,我就陪他玩玩吧。
”于是,华雄就被关羽一刀砍死了。
这样,关羽就顺利过了汜水关。
然后,是过第三关——洛阳桥。
这一关也不简单。
因为洛阳桥上有只老虎,它可是凶猛得很。
关羽找到老虎,跟他说:“喂,老虎大哥,我要过洛阳桥,你能不能让我过去?”老虎一听,心想:“哎呀,这个关羽也太胆小了吧,还要我让他过去。
好吧,我就陪他玩玩吧。
”于是,老虎就被关羽一脚踢死了。
这样,关羽就顺利过了洛阳桥。
紧接着,是过第四关——界牌口。
这一关也不轻松。
因为界牌口有一个叫王植的大将军,他的武艺也很厉害。
关羽找到王植,跟他说:“喂,王植,我要过界牌口,你能不能让我过去?”王植一听,心想:“哎呀,这个关羽也太没礼貌了吧,还要我让他过去。
好吧,我就陪他玩玩吧。
”于是,王植就被关羽一剑刺死了。
这样,关羽就顺利过了界牌口。
是过第五关——凤雏关。
这一关可是最难的一关。
因为凤雏关有一个叫庞德的大将军,他的武艺更是高强。
关羽找到庞德,跟他说:“喂,庞德,我要过凤雏关,你能不能让我过去?”庞德一听,心想:“哎呀,这个关羽也太狂妄了吧,还要我让他过去。
Ezra Pound庞德翻译理论与汉诗翻译完整版资料

• 1931 How to Read, essays • 1933 ABC of Economics, essays • 1933 Cavalcanti, three-act opera • 1934 Eleven New Cantos: XXXI-XLI, poems (New York) • 1934 Homage to Sextus Propertius, poems (London) • 1934 ABC of Reading, essays • 1935 Make It New, essays • 1936 Chinese written character as a medium for poetry, by Ernest
(London) • 1915 Cathay, poems / translations • 1916: Gaudier-Brzeska. A Memoir (London) • 1916 Certain noble plays of Japan: from the manuscripts of Ernest
• 富士の風や 扇にのせて 江戸土産
• 初しぐれ 猿も小蓑を ほしげ也
• 菊の香や 奈良には古き 仏達
日本俳句和中国古诗对意象派诗歌的影响
• 意象派诗人进一步发现日本俳句源于中国格律诗。在他们看来,中国 诗是组合的图画。中国的古诗完全浸润在意象之中,是纯粹的意象组 合,如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马致远《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中国诗歌完全由意象主导,贯穿全诗, 犹如一幅挂于眼前的图画,情景交融,物与神游。中国魏晋唐代诗人 的这种表现意象而不加评价的诗风,正与意象派主张相吻合。
EzraPound关于庞德生平及作品的简介

A ―Mad‖ Poet with High Literary T alentsEzra Weston Loomis Pound (1885-1972), a leading spokesman of the "Imagist Movement," w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oets in his time. He exerte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generation of the British and American writers who launched modern literature after the First World War, and decisively affected the course of the twentieth-century American literature.Working in London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as foreign editor of several American literary magazines, Pound helped to discover and shape the work of contemporaries such as T. S. Eliot, James Joyce, Robert Frost, and Ernest Hemingway. Pound was responsible for the publication in 1915 of Eliot's "The Love Song of J. Alfred Prufrock", and for the serialization from 1918 of Joyce's Ulysses. Hemingway wrote in 1925: "He defends [his friends] when they are attacked, he gets them into magazines and out of jail. He loans them money. ... He writes articles about them. He introduces them to wealthy women. He gets publishers to take their books. He sits up all night with them when they claim to be dying ... he advances them hospital expenses and dissuades them from suicide."During the First World War, he lost faith in England, blaming usury and international capitalism for the war. He moved to Italy in 1924 where throughout the 1930s and 1940s, to his friends' dismay, he embraced Benito Mussolini's fascism, expressed support for Adolf Hitler, and wrote for publications owned by the British fascist Oswald Mosley. As a result of which he was arrested for treason by American forces in Italy in 1945 and later he was incarcerated in St. Elizabeths psychiatric hospital in Washington, D.C., for over 12 years. He was released from St. Elizabeths in 1958, thanks to a protracted campaign by his fellow writers, and returned to live in Italy until his death.While in custody in Italy he had begun work on sections of The Cantos that became known as The Pisan Cantos (1948), for which he was awarded the Bollingen Prize in 1949 by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The honor triggered enormous controversy, mostly because of his anti-semitism, and in part because it raised literary questions about whether a supposedly "mad" poet who held such contentious views could produce work of any value. His political views ensure that his work remains controversial; in 1933 Time magazine called him "a cat that walks by himself, tenaciously unhousebroken and very unsafe for children."Despite the fact that he was politically controversial and notorious for what he did in the wartime, Pound's literary talents are extraordinary. He composed poems, wrote criticisms and did translations. His commitment to poetry was total: to poetry as a craft, as a moral and spiritual resource and eventually as a means of salvaging culture, redeeming history. Pound's poetic works include twelve volumes of verse which were later collected and published in Collect- ed Early Poems of Ezra Pound (1982), and Personae (1909), and some longer pieces such as Hugh Selwya Mauberley (1920) and his life's work, the one hundred and sixteen Cantos that he published between 1916 and 1969.The Imagist MovementPound's artistic talents are on full display in the history of the Imagist Movement, which flourished from 1909 to 1917 and involved quite a number of British and American writers and poets. This is a movement that advanced modernism in arts which concentrated on reforming the medium of poetry as opposed to Romanticism, especially Tennyson's wordiness and high-flown language in poetry. As one of the leaders of the Imagists, Pound endorsed the group's three main principles, which include directtreatment of poetic subjects, elimination of merely ornamental or superfluous words, and rhythmical composition in the sequence of the musical phrase rather than in the sequence of a metronome. "The point of Imagism," Pound wrote in 1914, "is that it does not use images as ornaments. The image itself is the speech. The image is the word beyond formulated language.‖ Obviously the primary Imagist objective is to avoid rhetoric and moralizing, to stick closely to the object or experience being described, and to move from explicit generalization. Pound's famous one-image poem "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would serve as a typical example of the Imagist ideas.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This poem is an observation of the poet of the human faces seen in a Paris subway station. This little poem looks to be a modern adoption of the Japanese haiku. Pound wrote an account of its composition, however, which claims that the poem's form was determined by the experience that inspired it, evolving organically rather than being chosen arbitrarily. Whether truth or myth, thepiece has become a famous document in the history of Imagism.The CantosPound's earlier poetry is saturated with the familiar poetic subjects that characterize the 19th century Romanticism: songs in praise of a lady, songs concerning the poet's craft, love and friendship, death, the transience of beauty and the permanence of art, and some other subjects that Pound could call his own: the pain of exile, metamorphosis, the delightful psychic experience, the ecstatic moment, etc. Later he is more concerned about the problems of the modem culture: the contemporary cultural decay and the possible sources of cultural renewal as well. Take his epic poem, The Cantos, for example. Pound traces the rise and fall of eastern and western empires, the moral and social chaos of the modern world, especially the corruption of America after the heroic time of Jefferson. Hemingway wrote, "The best of Pound's writing—and it is in the Cantos—will last as long as there is any literature." From the perception of these things, stems the poet's search for order, which involves a search for the principles on which the poet's craft is based.The bulk of Pound's work on The Cantos began after his move toItaly. Like all the other great epics, it is the story of good and evil, a descent into hell and progress to paradise. Its hundreds of characters fall into three groups: those who enjoy hell and stay there; those who experience a metamorphosis and want to leave; and a few who lead the rest to paradiso terrestre. He began work on it in 1915, but there were several false starts and he abandoned most of his earlier drafts, beginning again in 1922.The subject matter ranges from Odysseus, Troy, Dionysus, Malatesta, Confucius, and Napoleon, to Jefferson and Mussolini, Chinese history, Pisa, and usury, relying on memories, diaries, jokes, hymns, anecdotes, ideogrammic translation, and up to 15 different languages.The Other Two WritersRobert Lee Frost (1874 –1963) was an American poet who is highly regarded for his realistic depictions of rural life and his command of American colloquial speech. His work frequently employed settings from rural life in New England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using them to examine complex social and philosophical themes. A popular and often-quoted poet, Frost was honored frequently during his lifetime, receiving four Pulitzer Prizes for Poetry.William Cuthbert Faulkner (1897–1962) was an American writer of novels, short stories, poetry and occasional screenplays. The majority of his works are based in his native state of Mississippi. Faulkner was known for his experimental style with meticulous attention to diction and cadence. In contrast to the minimalist understatement of his contemporary Ernest Hemingway, Faulkner made frequent use of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in his writing, and wrote often highly emotional, subtle, cerebral, complex, and sometimes Gothic or grotesque stories of a wide variety of characters including former slaves or descendants of slaves, poor white, agrarian, or working-class Southerners, and Southern aristocrats. Two of his works, A Fable (1954) and his last novel The Reivers (1962), both won the Pulitzer Prize for Fiction.。
关于对庞德社会法学思想的几点认识

对庞德社会法学思想的几点思考王剑锋内容:庞德作为美国社会法学派的代表人物,其理论的主要内容是本文关注的主要焦点。
他是怎么理解“社会”的?法律与社会是什么样的关系呢?法律要达到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目的、作用和效果?本文就社会法学产生的背景、理论的主要内容等各方面来分析社会法学。
罗斯科·庞德(Roscoe Pound,1870-1964年)是美国社会法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20世纪西方法学界的权威人物之一。
现代社会法学主要分为两大派系,一是欧洲社会法学派。
一是美国社会法学派。
庞德在詹姆斯的实用主义哲学和霍姆斯的实用主义法学的基础上,吸收美国社会法学家沃德、罗斯关于社会力量和社会控制的理论,以及欧洲社会法学派、新黑格尔主义法学派、新黑格主义法学派的某些理论,建立起一个庞杂的社会法学体系。
(一)社会法学产生的背景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阶段,是垄断组织和金融寡头控制了整个社会的生产和流通,主宰了整个国民经济,导致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矛盾的尖锐化。
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经济危机、环境污染,国家对经济的放任自由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时的詹姆斯的实用主义哲学和霍姆斯的实用主义法律思想,以及美国社会学家沃德和罗斯的学说成为庞德社会法学思想的渊源。
利用国家权力改变放任自由的经济政策,用法律干涉社会生活,尤其是经济生活,从而维护社会生活,改善社会关系,已成为当时各国关注的焦点。
资产阶级被迫推行改良主义以缓解阶级矛盾。
调整集中表现在从强调自由到限制自由,从突出个性、个人权力到限制个人人权、强调社会利益的转变。
(二)庞德社会法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庞德在1911-1912年就发表了一篇以《社会学法学的范围和目的》为题的纲领性论文,表达了他的社会学法学的基本思想。
他认为社会学法学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在创立、解释和适用法律方面,更加注意与法律有空的社会事实。
1.庞德强调法律的社会作用和效果,提出法律是一种“社会工程”(social engineering)或“社会控制”(social control)工具的学说。
历史趣谈:曹魏大将庞德和马超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曹魏大将庞德和马超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导语:众所周知,庞德是曹魏手下重要的大将,但是其实庞德曾经是马超的手下,那么为什么马超投降了刘备,庞德却阴差阳错成为了曹操的手下,这之中
众所周知,庞德是曹魏手下重要的大将,但是其实庞德曾经是马超的手下,那么为什么马超投降了刘备,庞德却阴差阳错成为了曹操的手下,这之中又有什么故事呢?庞德和马超之间又有着什么样的矛盾呢?
庞德很早以前就是马超的父亲马腾手下的人,当年就是一个英勇的先锋,在跟随着马腾平定羌民的过程中立下了不小的功劳,升迁到了校尉,之后在曹操讨伐袁家的时候,马腾和曹操算是同盟的关系,于是庞德就领命进攻由袁尚等人派来的郭援、高干等人,大获全胜,还斩下了郭援的首级。
而郭援则是曹操这边守军领导者钟繇的外甥,庞德也不知道自己杀的就是郭援,也不知道郭援和钟繇的关系,于是就愣愣的把包裹里的脑袋给拿了出来。
钟繇看到庞德的头颅非常伤心,但是毕竟两军交战怪不得庞统,而之后庞德继续在马腾的手下攻城略地,立下了很多功劳,后来马腾进京做官了,庞德就留下来跟着马超继续打仗,后来马超起兵,结果马腾被杀,而庞德在马超手下一直没有得到重用,在后来马超被曹操击败投靠张鲁的时候,庞德也跟着去了,但是之后马超离开张鲁的时候比较匆忙,而庞德当时正好生病了,没有跟着去,于是两人分道扬镳了。
之后马超投奔了刘备,而庞德在张鲁被曹操击败之后,就转而投靠了曹操,而曹操对他非常看重,他也是一直誓死效忠曹操,哪怕是死也不愿背叛曹操。
生活常识分享。
庞德:青龙之将

庞德:青龙之将庞德一名成纪,字仲谋,是三国时期蜀国的重要将领。
他被誉为“青龙之将”,在蜀国的抵抗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庞德的才能和勇气使他成为了刘备的得力助手,也是蜀国军队中的一位杰出将领。
庞德生性机敏聪明,对于兵法战术有着深入的研究。
他学习过孙子兵法和六韬等经典著作,将之运用于实际战斗中。
庞德擅长运用兵器,尤其是弓箭和长枪。
他的箭法精准无误,长枪舞动如风,威力超群。
在战场上,庞德的战术灵活多变,善于伺机而动,能够针对敌人的不同情况做出及时的反应。
庞德最闻名的战役是在葭萌关的守备战中展现了他的才能。
当时,魏国的大将夏侯楙率领军队进攻蜀国,并对葭萌关展开了攻势。
蜀国军队实力薄弱,守备薄弱,陷入了绝境。
庞德临危不乱,奋起抵抗,亲自指挥战斗。
他派出精锐部队在关口进行坚守,并用巧妙的计策引诱夏侯楙,使其陷入被动局面。
最终,庞德成功地击退了魏国军队,保卫了葭萌关,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
庞德在其他战役中也表现出了出色的指挥能力和勇气。
他参与了多次对吴国的战争,以及对魏国的进攻。
他带领军队与敌人激战,取得了重要的胜利,为蜀国的疆土扩张做出了巨大贡献。
除了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庞德也是一位非常重视军纪的将领。
他注重士兵的训练和装备,严格执行军队纪律,保持军容严整。
他善待士兵,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权和利益,得到了士兵们的高度信任和支持。
庞德的战功和声誉使他成为了刘备统领下的一位高级将领。
他的才能和智谋深受刘备的赏识,并多次受命出使各国,与其他势力进行外交交涉。
他在外交领域的出色表现,为蜀国争取到了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然而,尽管庞德在军事和外交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的一生并不幸福。
刘备去世后,蜀国逐渐陷入动荡和内乱。
庞德在这种混乱的局势下显得无所适从,最终选择了以身殉国。
他的忠诚和牺牲精神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庞德的一生可以说是一个真正的青龙之将。
他的才智、勇气和忠诚精神使他成为了蜀国军队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将领。
跟庞德有关的古诗词

跟庞德有关的古诗词
1. 《登鹿门山怀古》唐孟浩然: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2. 《高士咏·庞德公》唐吴筠:超然风尘外,自得丘壑美。
耕凿勤厥躬,耘锄课妻子。
保兹永无患,轩冕何足纪。
3. 《鹿门寺怀庞德公》明林光:翠微夜雨来僧閤,红烛深杯话隐沦。
4. 《东汉高士咏十四首·其九·庞德公》元张雨:卧龙拜床下,刘表安能屈。
照见采药踪,犹遗鹿门月。
5. 《庞德公宅诗》宋李廌:荆山云苍苍,汉水波弥弥。
山川意高澹,宜有隐君子。
德公卧鹿门,老不践州里。
洁身远忧患,岂复存愠喜。
藐然姑射人,胡为市门倚。
诸郎有凤雏,辄与卧龙起。
6. 《司马德操谓庞德公妻子作黍元直欲来》明汤显祖:庞公大隐流,世利迥莫干。
身如野鹤矫,心与浮云閒。
刺史不能致,候谒陇亩间。
夫耕妻出馌,相对尝怡颜。
富贵得几何,忧患来无端。
善哉至人训,遗子独以安。
躬耕有馀暇,支颐玩时变。
7. 《襄阳为自古要地抚遗迹吊往事有怀七人焉因各赋诗一首·其二·庞德公》明孙承恩:庞公大隐流,世利迥莫干。
身如野鹤矫,心与浮云閒。
刺史不能致,候谒陇亩间。
夫耕妻出馌,相对尝怡颜。
富贵得几何,忧患来无端。
善哉至人训,遗子独以安。
躬耕有馀暇,支颐玩时变。
《三国演义》第74回 庞令明抬榇决死战 关云长放水淹七军

《三国演义》第74回庞令明抬榇决死战关云长放水淹七军《三国演义》第74回庞令明抬榇决死战关云长放水淹七军却说曹操欲使于禁赴樊城救援,问众将谁敢作先锋。
一人应声愿往。
操视之,乃庞德也。
操大喜曰:“关某威震华夏,未逢对手;今遇令明,真劲敌也。
”遂加于禁为征南将军,加宠德为征西都先锋,大起七军,前往樊城。
这七军,皆北方强壮之士。
两员领军将校:一名董衡,一名董超;当日引各头目参拜于禁。
董衡曰:“今将军提七枝重兵,去解樊城之厄,期在必胜,乃用庞德为先锋,岂不误事?”禁惊问其故。
衡曰:“庞德原系马超手下副将,不得已而降魏;今其故主在蜀,职居五虎上将;况其亲兄庞柔亦在西川为官,今使他为先锋,是泼油救火也。
将军何不启知魏王,别换一人去?”禁闻此语,遂连夜入府启知曹操。
操省悟,即唤庞德至阶下,令纳下先锋印。
德大惊曰:“某正欲与大王出力,何故不肯见用?”操曰:“孤本无猜疑;但今马超现在西川,汝兄庞柔亦在西川,俱佐刘备。
孤纵不疑,奈众口何?”庞德闻之,免冠顿首,流血满面而告曰:“某自汉中投降大王,每感厚恩,虽肝脑涂地,不能补报;大王何疑于德也?德昔在故乡时,与兄同居,嫂甚不贤,德乘醉杀之;兄恨德入骨髓,誓不相见,恩已断矣。
故主马超,有勇无谋,兵败地亡,孤身入川,今与德各事其主,旧义已绝。
德感大王恩遇,安敢萌异志?惟大王察之。
”操乃扶起庞德,抚慰曰:“孤素知卿忠义,前言特以安众人之心耳。
卿可努力建功。
卿不负孤,孤亦必不负卿也。
”德拜谢回家,令匠人造一木榇。
次日,请诸友赴席,列榇于堂。
众亲友见之,皆惊问曰:“将军出师,何用此不祥之物?”德举杯谓亲友曰:“吾受魏王厚恩,誓以死报。
今去樊城与关某决战,我若不能杀彼,必为彼所杀;即不为彼所杀,我亦当自杀。
故先备此榇,以示无空回之理。
”众皆嗟叹。
德唤其妻李氏与其子庞会出,谓其妻曰:“吾今为先锋,义当效死疆场。
我若死,汝好生看养吾儿;吾儿有异相,长大必当与吾报仇也。
”妻子痛哭送别,德令扶榇而行。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_历史典故素材

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关云长放水淹七军的时候,关公与庞德交战,庞德放冷箭射中关公左臂。
不过这一次箭射不深,用金疮药敷了之后,很快就痊愈了。
关公擒于禁,斩庞德,大获全胜,威震天下,不久就包围樊城,亲自到樊城北门,立马扬鞭,对城头的守将喊:“汝等鼠辈,不早来降,更待何时?”正言间,曹仁在敌楼上,见关公身上只披掩心甲,斜袒着绿袍,乃急招五百弓弩手,一齐放箭。
关公勒马回时,右臂上中一弩箭,翻身落马。
曹仁见关公落马,即引兵冲出城来,被关平一阵杀回,救关公归寨,拔出臂箭。
原来箭头有药,毒已入骨,右臂青肿,不能运动。
华佗为关公诊治:“此乃箭弩所伤,其中有乌头之药,直透入骨;若不早治,此臂无用矣。
”怎样治疗呢?华佗说,在静处立一根柱子,上面钉一个大环,请关公将臂膊穿于环中,以绳系之,然后用被子蒙住头。
用尖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刮去骨上箭毒,用药敷之,以线缝其口,方可无事——“但恐君侯惧耳”关公笑曰:“如此,容易!何用柱环?”令设酒席相待。
手术开始了。
关公一面与马良下棋,一面伸臂令华佗割之。
华佗取尖刀在手,令一小校捧一个大盆在臂下接血。
华佗说:“某便下手,君侯勿惊。
”关公说:“任汝医治。
吾岂比世间俗子,惧痛者耶!”华佗于是下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
见骨上已青。
华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
而关公饮酒吃肉,谈笑下棋,全无痛苦表情。
手术作得很顺利,不一会就血流满盆。
华佗刮尽其毒,敷上药,以线缝之。
关公站起来,大笑说:“此臂伸舒自如,并无痛矣。
先生真神医也!”华佗说:“某为医一生,未尝见此。
君侯真天神也!”这就是关云长刮骨疗毒的故事,既说明了华佗医术的高超,也说明关公的神威,实非一般人可比。
现在看来,做这样的手术,是必然要麻醉的,况且华佗又有“麻沸散”,麻醉效果很好,可《三国演义》中倒没有写用麻药,这是为了突出关羽的勇敢,在疼痛面前不同于一般人,是艺术的夸张。
从医学的观点看,即使是勇敢的人,手术也是要用麻药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美国诗人庞德,意象派诗歌的代表人物,意象派运动主要发起人。
其《地铁站台》充分体现了意象派的创作原则,被看作意象派诗歌的典范。
本文通过对《地铁站台》的分析,着重讨论了中国古典诗歌对庞德的意象主义的影响。
关键词:意象主义;意象派诗歌;中国古典诗歌;庞德艾兹拉·庞德(Ezra Pound)(1885-1972),美国诗人,意象派诗歌的代表人物,意象派运动主要发起人。
庞德还是一个热衷于介绍中国古典诗歌和哲学的翻译家,经他改编并翻译了《神州集》、《诗经》等儒家经典,其误译常被作为翻译界研究的话题。
庞德终生不懈地推崇中国诗学,1915年,他曾在《诗刊》上撰文说,中国诗“是一个宝库,今后一个世纪将从中寻找推动力,正如文艺复兴从希腊人那里找推动力”。
无论是他用意象派风格翻译的李白的《长干行》(The River-Merchant…s Wife: A Letter),还是他本人的意象派诗歌作品都反映了中国古典诗歌对其意象主义的影响。
一、意象主义与意象派诗歌1908年前后,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影响,以庞德为首的西方诗人们,发起了一场旨在改变英国维多利亚王朝颓靡诗风的意象主义诗歌运动,推动了英美两国诗歌向现代诗的转变。
1908年,在英国伦敦,庞德与英国评论家托马斯·休姆(T.E.Hulme)一起创立了意象派诗歌,目的是使诗歌摆脱浪漫主义的伤感情调和无病呻吟,力求使诗具有艺术的凝练和客观性;文字要简洁,感情要含蓄,意象要鲜明具体;整个诗给人以雕塑感,线条明晰有力,坚实优美,同时又要兼有油画的浓郁色彩。
1912年,庞德与希尔顿·道利特尔和奥尔丁顿讨论了意象派诗歌的原则,并在1913年第6期的《诗刊》上发表了意象派的纲领,主要有三条:1.直接处理无论是主观的或客观的“事物”;2.决不使用任何对表达没有作用的字;3.在韵律方面,按照富有音乐性的词句的先后关联,而不是按照一架节拍器的节拍来写诗。
1914年,经庞德的努力,《意象主义者》诗集出版。
从此,意象派诗歌在英美诗坛上激起强烈反响,成为阵容强大的现代主义文学派别。
意象派是象征主义的一个分支和变种,它源于象征主义,但有不同于象征主义,象征主义重飘忽的音乐性,意象派则重坚实的雕塑性;象征主义常用隐晦的象征和神秘的梦幻来暗示某种心理状态,意象派则用鲜明、质感、凝练的意象来与诗人的情思融为一体。
意象派诗歌还受中国古典诗词和日本俳句的影响。
意象派对诗歌的要求是:诗歌必须凝缩、简练、含蓄。
突出意象美,抓住写诗时的内在冲动的节奏感,不必过多追求形式与韵律。
他们着重用视觉意象引起联想,表达那一瞬间的真实感受。
庞德认为,“在人的一生中,奉献出一个意象比写出长篇累牍的大部头著作更为有益”。
二、《地铁车站》与意象主义庞德创作的《地铁车站》(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常被誉为意象诗的典范、意象派的压卷之作。
这首诗其实很短,仅有两行: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Petals on a wet,black bough.译文为:人群中这些脸庞的隐现;湿漉漉、黑黝黝的树枝上的花瓣。
之所以被称为意象派的经典之作,是因为这首诗包容着意象派诗歌的全部特征。
而本诗的最大特点就是意象派常用的“意象迭加”(superposition)手法(庞自己创造的一个术语,指的是将比喻与所修饰的意象直接连在一起,中间省去联接词,使之产生一种特殊的艺术效果,达到了庞德所说的意象“是在一刹那时间里呈现理智和情感的复合物的东西”)。
诗的上下两行,分别呈现了两组互相对应的意象。
一是地铁车站的人群中,幽灵般显现的面孔;二是湿漉漉的枝条上的许多花瓣。
这两行诗句之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比喻关系,而是两组意象之间的相互叠加的关系。
“人群、脸庞”这一组意象是直接的现实,是诗人看到的直观形象,是一幅直观的视角画面:熙熙攘攘、人流涌动的地铁车站,在人流中突然闪现出几张妩媚的面孔。
“潮湿黝黑树枝、花瓣”这一组意象是由现实的刹那感觉所引起的相似联想:人群——潮湿黝黑树枝;脸庞——花瓣。
就这样,两重意象在诗人的心中交替闪现,形成了诗歌画面上的意象叠加。
如果再进行深一步的探究,这两重复合意象在画面叠加后,诗人想暗示什么呢?或许是美在瞬间消逝后的失落感;或许是身在喧嚣浮躁的城市中对田园和大自然的一种向往;或许是在单调拥挤的快节奏生活中对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的渴望;或许……叠加的意象中渗透着诗人的思想感情,不同的读者又能从叠加的意象中找到各自不同的生命体验。
这使得诗产生了无穷的意义。
庞德认为诗歌应具体,避免抽象,删除一切无助于“表现”的词汇。
他在《意象主义几个“不”》一文中指出:“不要用多余的词,不要用不能揭示什么东西的形容词……不要沾抽象的边……不要用装饰或好的装饰。
”而该诗中的“脸庞”和“花瓣”都是具体的,可感知的意象。
高度精简的诗句,有效地表达了诗人的直接印象。
因此说,《地铁车站》充分体现了意象主义的创作原则,象征着意象主义诗歌的高峰。
这首诗在西方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把诗歌从19世纪陈旧的写作手法和抒情习惯中摆脱出来,给现代文学带来了启示。
三、中国古典诗歌对庞德的意象主义的影响《地铁车站》一共两句话,十四个单词,创造了四个意象:面孔(faces)、人群(crowd)、花瓣(petals)和树枝(bough)。
全诗虽然一个动词也没有,但每一个名词就是一幅画面,几个画面依次出现,产生一种比兴效果,使读者轻易地把几个意象联系在一起。
作者采用阴湿的树枝比喻幽暗的地铁以及其中的人群,通过鲜艳的花瓣形容人的美丽面庞,寥寥数语便勾勒出气氛融洽、意象鲜明的画面。
诗中省去了动词、中间亦无连接词,剩下的只有形容词、名词以及英文中必不可少的冠词。
因此,高度精简的诗句,达到了意象派诗人所追求的空灵境界,体现出庞德不懈追求的简洁、精确和直接的口语化风格。
而这首诗所体现的短小精悍、意象迭加和意旨含蓄的特征正与中国古典诗歌以意象表达情感的艺术原则一致。
让人自然联想到了唐代诗人温庭筠的五律《商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只用十个汉字就活灵活现地描述了这样一幅图:读者仿佛看到在茅店里过夜的旅人刚刚听到鸡声报晓,就起床看天色;虽然挂在天边的月亮还未落山,可是为了某种原因,不得不收拾行装,匆匆上路;转眼之间就走出了画面,只在铺着一层寒霜的板桥上留下了他的脚印。
而且庞诗的形式、内容和艺术手法都与白居易《长恨歌》中的“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非常相似。
无论是白诗还是庞诗的前一句都是面孔,后一句都是花,中间都无连接词。
庞德自己曾说过,这首诗“是处在中国诗的影响之下的”。
在中国传统美学和文论里,意象出现得很早并富有深广的文化底蕴。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首先提出“意象”这一概念:“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云:“意象欲出,造化已奇。
”中国古典诗歌严谨的格律和汉语特殊的句法造成句法标记的省略,运用意象的拼接,从而形成诗句的高度精简和浓缩。
其实,中国在很早就有了意象诗。
屈原是意象诗的开山祖。
他的代表作《离骚》就是杰出的自传性意象诗,它所表现浓郁的悲剧色彩,坚贞的人格情操,执着的生命体验为意象诗开辟了先河。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把中国意象诗张扬个体主体性推向了顶峰。
他扬弃了屈原意象诗中政治、伦理、道德成分,艺术上,时空大幅度跨越组接。
意象的不规则性与跳跃性,与诗人大起大落感情的抒发完美的统一,充分体现了…飘逸豪放‟在中国古诗中不乏成功“意象”的例子,如陶渊明《饮酒诗·五》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便是作者理智的人生追求和深邃的情感的叠合。
孟浩然之《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0个字便写出了日暮时分的景物和传递出了人在旅途的万千感触。
中国古诗中运用“意象迭加”手法的诗也很多:“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怀》)等都是典型的例子。
中国古典诗歌对庞德产生了巨大影响,他不仅模仿中国古典诗歌,而且还译介过许多中国古典诗歌。
庞德根据著名汉学家费诺罗萨的遗稿翻译出19首中国古典诗歌,于1915年以《神州集》为名出版,这本小册子当时在美国诗坛引起了巨大轰动。
它被称为庞德对英语诗歌的“最持久的贡献”。
美国诗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T·S·艾略特称庞德为“我们时代的中国诗的发明者”。
由于《神州集》翻译的成功,李白、王维等中国古代大诗人的名字在美国达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
庞德《神州集》翻译的出版,带动了英美诗人、翻译家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
四、结束语“人群中这些脸庞的隐现;湿漉漉、黑黝黝的树枝上的花瓣。
”作为现实人生图景的只是那嘈杂的地铁车站中种种物象,这与诗人心中含有的对都市生活繁忙、拥挤、阴冷的不愉快感受、厌倦情绪相纠合,便意化为了“湿漉漉的黑色枝条”。
而诗人内心追寻美的热情又与不时掠过的可爱面孔相融合萌生出了“开放的许多花瓣”。
这里没有比喻,没有象征,而就是那“人心营构之象”或“一刹那间情感与理智复合”的产物——意象。
这首《地铁车站》典型反映了中国古典诗歌对庞德意象主义的影响。
如庞德所言:“读中国诗歌即可明白什么是意象派。
”参考文献:[1]刘保安.地铁车站与意象主义[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1卷,第3期.[2]杨兴松.柏钧.埃兹拉·庞德及其意象派诗歌.在地铁里车站.简评[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5卷,第3期.[3]王晓莉.从《在地铁站上》看意象派诗歌的特色与成就[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第30卷,第6期.[4]杨佩聪.庞德与汉唐诗人意象经营的异同[J].中国韵文学刊.1999年第2期.[5]康连星.庞德与中国古典诗歌[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5月第27卷,第3期.[6]周芳.中国古典诗歌对庞德的意象派诗歌影响原因之探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1卷,第5期.[7]何清.庞德的意象论与中国传统美学的意象说[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9卷,第4期.[8]张明林.中国古典名著唐诗三百首[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9]吴晟.中国意象诗探索[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10]刘勰.文心雕龙[M].王利器校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11]司空图.诗品[M].郭绍虞.诗品集解[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12]郑敏.诗歌与哲学是近邻-结构-解构诗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的风格特征,出色地创造了中国意象诗的崭新意境”(吴晟,2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