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倾城之恋的悲剧意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倾城之恋的悲剧意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浅析《倾城之恋》的悲剧意蕴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一位风格独特的作家,夏志清在1957年就称她“该是今日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

纵观张爱玲的作品,从《沉香屑》、《茉莉香片》、《心经》《金锁记》、《封锁》、《花凋》以及《小艾》、《十八春》,在张爱玲笔下的众多女性里,
《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似乎是唯一一位较为“幸福”的女人,因为她
最终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婚姻,得到了“众人虎视眈眈的目的物范柳
原”。

这个较为圆满的结局,也是《倾城之恋》最初吸引我的原因,然而,一次次的反复阅读之后,我却发现,这出看似圆满的爱情传奇,其
实是一出真正意义上的悲剧。

包裹在“圆满”的外衣之中,更加重了小
说本身的悲剧意味。

(一)爱情婚姻的悲剧
爱情与婚姻是张爱玲小说的中心题材,她以“男女问题”为主线,
叙述了一个个牵牵绊绊的情爱故事。

题材是平凡的,但作者写得绝不平凡。

张爱玲借徐太太之口,交待了范柳原的出身,父亲是一个着名的华侨,有不少的产业分布在锡兰马来西亚等处,今年32岁,父母双亡。

这种背
景不足为奇,关键在于他是“庶出”,母亲是个交际花,为了获得继承权,“他孤身流落在英伦,很吃过一些苦”,加上“他年纪轻的时候受了些刺激,渐渐地就往放浪地一条路上走,嫖赌吃着,样样都来,独独无意于家庭
幸福。

”柳原是在这样一个人生际遇下结识了白流苏。

可以说柳原的童年、少年时代并不幸福,尽管父亲是个有钱的华侨,但因为是私生子,他一直偷偷在英国长大,不能归国回家。

越是缺失的越需要弥补,因此他内心
深处隐藏着一种强烈的归属感以及爱和被爱的渴望。

这种隐秘的心理倾向影响了他对女人的喜好,他喜欢的女人应该是带着中国传统气息的古典美人,一见白流苏而钟情,正是因为流苏符合他情感世界中对“难得碰见”的“一个真正的中国女人”的想象,“真正的中国女人是世界上最美的,永远不会过了时。

”由此可顺理成章的推导出柳原的恋爱动机:那便是寻找爱的归属,他想找个真正的中国女人来爱他,让他的中国化有了确证,也让他更有扎地生根的归属感,所以当遇上了流苏便立刻认同了她。

白流苏的情况呢?流苏没念过几年书,离婚后寄居娘家,受尽奚落和白眼。

自己没有能力自谋出路,找个人嫁了吧,可还有几个妹妹待字闺中,没人替自己张罗。

寂寞、孤独、绝望等等诸般灰色情绪都像毒蛇般缠绕着这个“过了时的人”。

更要命的是一个女人已经到了拼命拽住青春尾的资源也将稍纵即逝。

就在这要命的时刻,柳原出现了,命运的转机灵光一现,她必须拼命抓住这棵救命稻草,要顶住内外的压力去赌一把。

小说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流苏陪同宝络相亲、见了柳原回来后,面对白家人的阴损、恶毒,流苏却镇静地摸着黑点蚊香烟,这蚊香烟是点着了,也点着了她的未来、她的梦想。

“她向左走了几步,又向右走了几步,她走一步路都仿佛是合着失了传的古代音乐的节拍。

她忽然笑了———阴阴的,不怀好意的一笑,那音乐便嘎然而止。

外面的胡琴继续拉下去,可是胡琴诉说的是一些辽远的忠孝节义的故事,不与她相关了。

”由此流苏的恋爱动机也昭然若示:依靠柳原摆脱现实困境,追求婚姻以寻求经济上的安全,当然还包括小女人对阴损刻薄的娘家人的报复心理。

《倾城之恋》的男女主人公范柳原和白流苏却都是为了各自的目的“忙着谈恋爱”,彼此算计、相
互刺探、暗暗较量着。

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他们的人性是扭曲的。

轰轰烈烈的情感角斗之后,给人留下了无限的回味。

流苏因为经济的原因,以残余的青春作赌,两次前往香港,但在与柳园的交往中时时算计着得失,提防着中计使我们看到在爱情游戏角逐中的无奈与悲凉。

经济优裕的范柳原因为掌握了经济的自主权,因而显得放悠而从容,寻求经济保障的白流苏只能谨慎地猜度,违心地屈从,这样的情场游戏发展到最后,已无爱情可言。

在白流苏的身上,我们更多地看到的是她对范柳原的经济依附关系:她第一次到香港,就是为求得婚姻的位置,谨慎的不与范柳原发生关系,因为一旦发生关系,“除了做他的情妇之外没有第二条路。

然而如果迁就了他,不但前功尽弃,以后更是万劫不复了。

”所以她明知要承受家人的白眼和嘲讽,还是豁出去了,又回到上海,目的仍是为了“带了较优的议和条件’,回到娘家的流苏与家庭已是恩断义绝,受尽了气,但却不愿意寻找职业,为的是怕“失去了淑女的身份”、“先自贬身价,否则他更有了借口,拒绝和她结婚了”流苏第二次到香港,已是她为谋生而谋爱的失败,所以她只有屈从,做了范柳原的情妇,但仍在思量怎样吊住范柳园的心:“没有婚姻的保障而要长期抓住一个男人,是一件艰难的,痛苦的事,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她跟他的目的究竟是经济上的安全。

这一点,她知道她可以放心”虽然结局看似完满的,但这种“倾城之恋”的爱情却因掺进利害的权衡而变质,因染上了金钱的铜臭而变味。

流苏的再嫁,结果也无非是从一个男人走向另一个男人,从一个家庭走向另一个家庭,却没有走入幸福。

《倾城之恋》的结局是“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流苏)”,可是到底成全了她什
么呢一座城市的沦陷只将一场虚情假意的爱恋转化为一桩不可靠的婚姻。

反讽意味极浓,更充满了无尽的苍凉感。

(二)女性命运的悲剧
《倾城之恋》的悲剧性其次表现为受封建宗法意识压迫的传统女性的悲哀。

白流苏对婚姻是身不由己的。

离婚后的流苏回到娘家本想寻求家人的庇护,岂料钱财被盘剥干净后,“破落户”兄嫂翻脸无情,终日对她冷嘲热讽,甚至想让她给已与其离婚七八年的前夫守寡,遭到流苏的拒绝后就索性撕破脸皮想尽法子轰她出门。

伤心无奈下,流苏求助于母亲,母亲却一味地避重就轻———“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你跟着我,总不是长久之计。

倒是回去是正经。

”母亲袖手旁观,无法依靠,她也想过别的出路,但也知道自己“没念过两年书,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能做什么事?”还是徐太太指点迷津:“找事,都是假的,还是找个人是真的。

”一语道破了中国传统女性的悲哀。

她们被男权社会所支配、统治,自己做不了自己的主。

真正能改变自身现状的唯一途径是婚姻。

婚姻成了她们永远的归宿。

现实逼得流苏冷酷,她抢了原本介绍给异母妹妹宝络的南洋华侨范柳原。

此举更让家人恨透了她,但同时也对她有所忌惮。

因为如她能嫁给柳原,白家人还是有用得着她的地方,不能把事情做绝了。

人与人之间的冷酷、现实在扯掉温情脉脉的面纱后一览无遗。

流苏对柳原也未必抱有多少真情。

她离婚后的七八年是在那个单调无聊的让人窒息的腐朽家庭里度过的。

她费尽心力与范柳原真真假假、若即若离地周旋着,并非“纯粹为范柳原的风仪与魅力所征服……内心还掺杂着家庭的压力——最痛苦的成分。

……她跟他的目的究竟是
经济上的安全。

”此时的流苏已被环境所扭曲了。

为了生存,只能抛掉面子,用尽心机设法套牢范柳原。

这已经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爱情角逐,而是人的一般性生存状态的一种展示。

流苏的调情,背后是生存的焦灼与无奈,这与柳原是不大一样的。

柳原叹流苏不爱他,曾引《诗经》中的句子:“生死契阔———与子相悦”,而《诗经》中的原句应是“与子成说”。

柳原虽在国外长大,但接受的却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想必不会记不清原文,而他故意改“成说”为“相悦”,我们不妨理解为这是他对流苏的一种期望态度。

“成说”,指的是订约,是夫妻白头偕老的盟誓。

柳原不想与流苏“成说”,只想与她“相悦”;而流苏与他“相悦”的目的就是最终与他“成说”———得到一纸婚契。

两人对此的态度是相悖的,但有一点又是相同的,那就是二人都不存在爱情天长地久之心。

柳原意在求欢,流苏旨在求生存,这是女性根本的悲哀。

她们自身缺乏力量,只能被动地依赖着男人靠不住的爱。

所以柳原的调情是主动的,悠然的,而流苏则只能无助地处于拙于防范的状态,“她如临大敌,结果毫无动静。

她起初倒觉得不安,仿佛下楼梯的时候踏空了一级,心里异常怔忪,后来也就惯了。

”构成对照的是流苏对她的盘算还是有信心的,她算得到:“或许他有一天还会回到这里来,带了较优的议和条件。

”但她也明白自己的底数:“一个秋天,她已经老了两年———她可经不起老。

”当她再次赴港时,她是失败者的心情,因为她只能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在柳原得到她的那一晚,她更觉创痛:“他爱她,这毒辣的人,他爱她,然而他待她也不过如此!她不由得寒心。

”流苏本是敏感、孤傲的,但现实逼得她不得不放下矜持以最后的青春为赌
注去堵一段契约似的婚姻。

所以“流苏的失意、得意,始终是下贱难堪的。


(三)通过“意象”表现悲剧性
“意象”即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成的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

张爱玲在《倾城之恋》中创造了一个意象的世界。

“我要最喜欢的蓝绿的封面给报摊上开一扇夜蓝的小窗户,人们可以在窗口看月亮,看热闹。

”月亮的《传奇》中的宠物。

“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

年轻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

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望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

”在《倾城之恋》中,张爱玲借月写情,月随情生,情随月长。

在寂静的浅水湾,范柳原于深夜里问月,流苏“泪眼中的月亮大而模糊,银色的,有着绿的光棱”。

月亮在黑夜的衬托下暧昧不清,仿佛代表着两个被精明计算着包裹着的戏中人如梦幻般,稍瞬即逝的真心。

“十一月尾的纤月,仅仅是一钩白色,像玻璃上的霜花。

然而海上毕竟有点月意,映刻到窗子里来,那薄薄的光就照亮了镜子。

”范柳原与白流苏的爱情如“十一月尾的纤月”一般细如霜花,仿佛随风即逝,一触即化。

“海上毕竟有点月意”,虽然在喧嚣恼人的尘世中,爱情显得如此琐屑卑微,近乎荒凉,但仍然带着些许世俗的希望,有那么一点快乐,有那么一点温柔。

顾影自怜是人类的嗜好“。

张爱玲擅长通过镜像描写的幻觉呈现,揭示人物的深层心理活动。

”镜子是张爱玲小说中又
一常见的意象。

“流苏觉得她的溜溜走了个圈子,倒在镜子上,背心紧紧地抵着冰冷的镜子。

他的嘴始终没有离开过她的嘴。

他还把她往镜子上推,他们似乎是跌到镜子里面,另一个昏昏的世界里去了,凉的凉,烫的烫,野火烧上身来”。

镜像描写将人性的情欲诗意的呈现。

如古诗“照花前后镜,花面相交映”一般产生重叠的美感,给现实世界背后竖立了一面硕大无比的镜子,经它一映照,这个世界就变得虚虚实实,变幻无穷。

“上海为了’节省天光’,将所有的时钟都拨快了一小时,然而白公馆里说‘:我们用的是老钟’,他们的十点钟是人家的十一点。

”老钟象征着白公馆是忘却了时代也被时代忘却了的旧式封建公馆。

(四)“参差对照”的写法
“我喜欢参差对照的写法,因为它是较近事实的。

”《倾城之恋》中的人都是不彻底的人。

乱世中背井离乡漂泊到海外的中国富豪范柳原虚伪之中有真实,浮华之外有朴素的。

从腐旧的家族中走出来的流苏是冰清玉洁且又具有挑逗性的,冰清玉洁是之于外人,富有挑逗性是之于情人。

《倾城之恋》所叙述的故事也是不彻底的故事。

“贫穷和压力使白流苏对范柳原用尽心机,以期获得一纸证书,为了谋生而谋爱,过分的奢华富贵使范柳原想通过‘真正的中国女人’来确定自己暧昧的‘中国人’身份,为了谋欢而谋爱”费尽心思算计的爱情是带有讽刺性的,然而尽管带有讽刺性,但是还有一点情的味道。

从相敬如宾到相濡以沫,从“上等调情”到“一纸婚约”。

他们无法超越自身的局限性,面
对生命中的否定力量,不是激烈的对抗,而是无可奈何的挣扎,正是这种悲剧人物的无可奈何的挣扎才让我们感到回味无穷的悲剧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