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法律原因分析
论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对策

论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对策青少年犯罪一直是社会的一个严重问题。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呈现出多种变化,包括暴力犯罪、网络犯罪、毒品犯罪等等。
青少年犯罪的现状令人担忧,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对其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对应的对策。
一、青少年犯罪的原因1.社会环境因素现代社会发展速度很快,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这些都会使得青少年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学业压力、家庭压力、社会压力都会使得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缺乏自信心和自尊心,进而产生犯罪倾向。
此外,媒体的影响也是信不可缺的原因之一。
对于过于崇拜电影、电视剧中的明星的青少年来说,他们可能对一些电影、电视剧中的场景、角色产生模仿和跟从的心理。
这些都会导致青少年走向犯罪的道路。
2.家庭因素家庭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基础的地方,一个稳定和温馨的家庭环境对于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
然而,当前家庭教育存在很多问题。
不良家庭环境、家庭关系紧张等现象导致的父母和孩子之间失衡的家庭关系,会使得青少年的心理产生问题和迷茫,进而导致犯罪倾向的发生。
且家庭教育的缺失也是青少年违法行为出现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父母忙于自己的工作或事业,缺乏对孩子的管教,缺位甚至失去管教能力,而恶劣的家庭环境往往导致孩子逐渐形成一些不健康的人生价值观和导致犯罪的行为习惯。
3.学校因素学校作为青少年重要的成长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身心和心理健康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效和其身心健康。
对于一些教学质量不高的学校,学生缺乏正常的生活保障和关爱,能够接触到的信息内容过于单纯,学生没有得到充分的关注,沉迷于自己的世界中,难以找到属于自己的正确人生方向,这也为犯罪的发生埋下了种子。
二、青少年犯罪的对策1.宣传教育宣传教育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有效手段。
政府和社会机构应该加大对青少年的宣传教育,要从青少年爱好、心理、文化、栏目中选出一些适合青少年接受的宣传教育材料,使得他们具备基本的犯罪防范意识和法律观念,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树立起来。
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成因及对策思考

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成因及对策思考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青少年网络犯罪问题日益突出。
青少年本应该是阳光灿烂的一代,但在网络世界中,一些青少年却走上了不归路,涉足到网络犯罪的深渊中。
对此,我们需要深入分析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成因,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来应对这一问题。
一、成因分析1. 缺乏家庭教育在很多家庭中,父母因为工作忙碌或其他原因,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网络行为。
这导致很多青少年在网络上行为不端,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2. 缺乏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很多青少年对网络安全意识不强,对于网络犯罪的危害缺乏深刻的认识。
这使得他们容易受到网络犯罪者的诱导,从而参与到网络犯罪活动中去。
3. 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是青少年网络犯罪的一个重要成因。
一些不良的网络文化,网络游戏中的暴力和色情内容,都会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其参与到网络犯罪中去。
二、对策思考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应该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关心孩子的网络行为,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让他们懂得网络不是虚拟的世界,也是有规矩的。
学校、社会及家庭应当共同努力,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安全教育。
通过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活动、举办网络安全知识大赛等形式,提高青少年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增强他们的网络安全意识。
3. 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让青少年了解到网络犯罪的危害性和违法成本。
加强对网络犯罪的法律教育,让青少年充分了解到网络犯罪行为的严重后果,以此引导他们远离网络犯罪。
学校、社会应当共同努力,营造健康和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
加强对青少年负面影响的排斥和引导,将不良的网络文化和内容从青少年的生活中剔除,使其身心健康地成长。
5. 加强监管和管理学校、社会、家庭都应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行为监管和管理。
学校应当加强对学生的网络行为管理,及时发现和制止不良行为。
家庭和社会也应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行为监管,提供良好的网络使用环境。
青少年网络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来加以解决。
青少年法律保护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本文将通过对一起青少年法律保护案例的分析,探讨我国在青少年法律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二、案例简介某市某中学学生小王,因家庭矛盾,产生厌学情绪,逐渐沉迷网络游戏。
在游戏中,小王结识了一群不良少年,在他们的诱导下,小王开始参与盗窃、抢劫等违法犯罪活动。
在一次抢劫过程中,小王被警方抓获。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法院对小王进行了判决。
三、案例分析1. 案例中,小王因家庭矛盾产生厌学情绪,沉迷网络游戏,结识不良少年,最终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这说明家庭、学校、社会在青少年法律保护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2. 家庭方面,小王的家庭矛盾可能是导致他产生厌学情绪的重要原因。
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家庭矛盾,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成长环境。
3. 学校方面,学校在青少年的法律保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案例中学校对小王的教育管理存在不足,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他的不良行为,导致其走向违法犯罪道路。
4. 社会方面,网络、游戏等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网络、游戏等领域的监管,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
5. 法律法规方面,我国在青少年法律保护方面已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执法不严、监管不到位等问题。
四、对策建议1. 家庭方面: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家庭矛盾;加强家庭教育,培养孩子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 学校方面:加强学校教育管理,提高教师对青少年法律保护的认识;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 社会方面:加强网络、游戏等领域的监管,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加强社会公益宣传,提高全社会对青少年法律保护的认识。
4. 法律法规方面:进一步完善青少年法律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执法力度;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提高执法水平。
青少年网络犯罪法律成因及其规制

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 、金融机构计算机信息系统
安全保护暂行规定》国家保密局关于《 、 计算机信息系统国 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邮电部关于《 、 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 网国际联网管理办法》 以及省地方政府颁布的如《 I 四川省计 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等以上这些网络法规, 绝
一
青少年网络犯罪法律成因及其规制※
●孙小龙 刘丰杰 如今 , 网络犯罪 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犯罪主体多以掌 握网络知识技能的青少年群体为主。近年来 , 对青少年网 络犯罪的研究已成为学界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但截 体, 是生理因素和心理素质逐渐定型的阶段。这主要是从 生理和,理 E C 对青少年成长过程的一个年龄界定。 其次, 要探讨青少年网络犯罪, 我们必须首先明确几个 相关的概念 , 即计算机犯罪、 网络犯罪和青少年网络犯罪。
计 的法定 刑太 低 , 但是 , 是 出于保 护青 少年 的考虑 , 即使 这
样轻微 的刑罚措施对危害较大的青少年 网络犯罪 , 也很不
合适 。并且 , 由于法定刑 太低 , 条规定完 全可能导致 当犯。 该 罪人 在 中国领域 外犯 罪 时 , 国的 司法管辖 权可 能无 法行 我
大部分是国务院及其下属部委讨论通过的行政法规、 规童, 等级效力低, 执行 中力度不够。 程
其三 , 刑罚配 置不合理 , 刑配置偏低 。过于宽松 的 法定
惩罚不能有效遏制青少年网络犯罪。与其他犯罪相比, 我
国对计算机网络犯罪规定 的法定刑相对偏轻。比如根据
虚拟社会生搬硬套到现实社会中, 产生强烈的不适应感 , 容 易产生犯罪冲动。尤其是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处于形成之 中, 他们对法律规范的了解有限, 对自身行为的正当性、 合 法性难以有正确的认识与控制。他们对网络行为更多地是 从生活的角度去认识, 而不是从法律的角度去看待 , 往往不
青少年法律案例及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严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为了加强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治理,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实行了严格的法律规定。
本文将以一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例为切入点,对其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青少年犯罪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二、案例简介某市一名17岁的少年小明(化名),因盗窃邻居价值5000元的财物被公安机关抓获。
经调查,小明曾多次盗窃他人财物,此次盗窃行为是其最后一次。
在审讯过程中,小明对自己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并表示悔过。
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小明被判定为未成年人犯罪,并依法对其进行了相应的处罚。
三、案例分析1.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1)家庭教育缺失。
家庭教育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许多家庭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缺失,导致青少年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2)学校教育不足。
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场所,然而,一些学校在德育教育方面存在不足,导致青少年无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社会环境的影响。
青少年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社会环境对其影响极大。
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网络信息等对青少年产生了负面影响,使其容易受到诱惑,走上犯罪道路。
2. 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措施(1)加强家庭教育。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成长,注重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提高学校德育教育质量。
学校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制观念,使他们在面对诱惑时能够自觉抵制。
(3)净化社会环境。
政府部门要加强对网络、影视等媒体的管理,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4)完善未成年人犯罪法律体系。
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实行了严格的法律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因此,要不断完善未成年人犯罪法律体系,加大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打击力度。
四、结论青少年犯罪问题是我国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命运。
浅论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浅论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第一篇:浅论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浅论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施陆海【摘要】青少年网络犯罪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网络的出现和普及,使得青少年网络犯罪成为青少年犯罪中一种新的犯罪形态。
它伴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和科技手段的普及在青少年群体中迅速蔓延,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新时期社会的安定,而且严重影响了青少年正常的社会化过程。
本文从主观心理、网络安全、家庭和学校教育环境以及司法完善方面归分析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并且提出通过家庭学校教育的功能,加强青少年的网络文化道德、法制教育,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途径加强对青少年的保护,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减少和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犯罪教育【内容】网络以其虚拟性、互动性、数字化、全球化等特点影响着全世界六十亿人的社会生活,我们不得不承认从来没有哪一种事物能够像网络一样在短时间内如此猛烈的冲击我们的生活。
网络的出现和发展,使人们在享受种种便利和愉悦的同时,对青少年的生活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一方面极大地拓宽了青少年的求知途径,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思维,扩大他们的交往面,另一方面也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一些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从公安部门近期公开报道的资料来看,我国网络犯罪的数量逐年上升,年龄界限呈下降趋势。
目前在被抓获的青少年犯罪中,有近80%的人是因网络受到诱惑而导致犯罪的,青少年网络犯罪正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网络犯罪,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安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下是本人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以及预防对策的一点拙见。
一、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成因(一)青少年自身的主观因素是导致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内因青少年还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时期,其生理和心理还都不成熟,他们具有强烈的自我实现和表现欲,有很强的逆反心理,而且法律意识淡薄。
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生理上的成人感与心理上的不成熟驱使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希望与成年人站在同一高度看世界,互联网的平等性为青少年创造出自我实现的新空间。
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成因及预防路径探析

目录
01 一、青少年网络犯罪 的现状与影响
02
二、青少年网络犯罪 的成因分析
03 三、青少年网络犯罪 的预防路径探讨
04 四、实际案例分析
05 五、结论
06 参考内容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依赖于网络。然而,网络在 带给人们便利的也给青少年犯罪提供了新的空间和手段。青少年网络犯罪已经成 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探讨其成因及预防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内容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它不仅影响了青少年的个人成长,也给 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本次演示将从社会、家庭和个人的角度,深 入探讨青少年犯罪的形成原因。
社会因素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诱因之一。在现代社会中,青少年面临着前所 未有的压力,如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等。此外,不良文化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如 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的传播,使青少年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受到扭曲。这些社会 因素都可能促使青少年选择犯罪行为。
老师应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 人生观。
五、结论
青少年网络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探讨其成因及预防路径具有重要意 义。通过技术手段、管理措施和家庭、学校教育等多方面的综合施策,可以有效 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发生。同时,全社会应共同青少年成长环境,为他们创造 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和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一、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现状与影 响
青少年网络犯罪是指未满18周岁的青少年利用网络实施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 据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青少年网络犯罪呈上升趋势,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 了严重的危害。青少年网络犯罪不仅侵害了公民的个人信息隐私,还可能导致严 重的财产损失,甚至威胁到生命安全。
青少年网络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分析

2 青少 年 有 自我 实 现 的 需 要
根 据 美 国人 本 主 义 心 理 学 家 马斯 洛 的观 点 ,在 人 的需 要 层 次 中 . 但 是 , 于 青 少 年 自控 能 力 相 对 薄 弱 , 旦 使 用 网 络 不 当 或 者 过 自我 实 现 的需 要 是 人 类 最 高层 次 的需 要 , 是 人 们 希 望 通 过 发 挥 自身 由 一 就 度 使用 网络 , 有 可 能 在生 理 、 理 、 为 模 式 等 方 面 受 到 伤 害 。2 0 的聪 明才 智 做 出 一 定 的成 绩 . 就 心 行 09 以求 得 他 人 、 会 的 充分 认 同和 肯 定 。 社 伴 年 5月 1 ,中 央综 治 委 预 防 青 少 年违 法 犯 罪 工 作 领 导 小 组 办 公 室 随着 生 理 上 、 理 上 的 迅 速 发 育 成 熟 . 少 年 产 生 了强 烈 的 自我 实 现 7日 心 青 与 中 国青 少 年 研 究 中 心联 合 发 布 了《 少 年 网 络 伤 害 问 题 研 究 》 告 。 的需 要 。但 是 , 于 年 龄 、 识 水 平 、 活 阅 历 、 会 环 境 等 条 件 的 限 青 报 由 知 生 社 该 报告 调 查 显 示 ,82 %的 青 少 年 接 触 过 黄 色 网 站 ;33 %的 青 少 年 制 . 们 自我 实 现 的需 要 在 现 实 生 活 中往 往 得 不 到 满 足 。 他 们是 现 实 4 .8 4. 9 他 收 到过 含 有 暴 力 、 情 、 吓 、 唆 、 色 恐 教 引诱 等 内 容 的 电子 邮件 或 电 子 贺 生 活 中受 教 育 的对 象 , 网 络 上 却 有 着 精 彩 的 世 界 。 着 自我 实 现 的 在 有 卡 ;44 %的青少年 因为相信了网上的虚假信息造成了财物或身心的 渠 道 。网 络 的 最 大 特点 就 是 平 等 , 里 没 有 权 威 。 有 符 号 , 家 都 站 1.9 这 只 大 伤害。 网络 暴 力 、 络 色情 等 有 害 信 息 严 重 危 害 青少 年 的正 常 发 展 。 网 网 在 同样 的 起 跑 线 上 。 “ 联 网 的平 等 性 为 青 少 年 创 造 出 自我 实 现 的 新 互 络 沉 迷 在 很 大 程 度 上危 害着 青 少 年 的 身 心健 康 。 些 社 会 现 象 的 网 络 空 间 ”】 为 了引 人 注 意 , 到 认 可 , 们 苦 心 钻 研 网 络 技 术 , 至 通 过 某 [ 1 。 得 他 甚 放 大 效 应 则 有 可 能导 致 青 少 年 产 生 极 端认 识 。 近 年来 , 国 青 少 年 网 制 作 、 播 网 络 病毒 , 我 传 以入 侵 他 人 计 算 机 等 违 法 犯 罪 手 段来 挑 战权 威 , 络 违 法 犯 罪 案 件 的总 量 在不 断 攀 升 。 因为 受 网 络 暴 力 、 网络 色 情 等 有 让 别 人认 识 到其 存 在 的重 要 性 。 而 得 到 心 理 上 的 满 足 。尤 其 是 在 我 从 害 内容 影 响而 诱 发 的 盗 窃 、 劫 、 奸 、 人 、 火 等 严 重 犯 罪 已 屡 见 国 , 分 青少 年感 觉 学 习压 力 大 , 强 烈 的厌 学 情 绪 , 抢 强 杀 放 部 有 家长 、 师 批 评 , 老 不 鲜 。据 公 安 机关 公 开 发 布 的 数 据 统计 。9 9年 我 国立 案 侦 查 的 青少 同 学 瞧 不 起 , 来 学 习成 绩 就 差 。 迷 网络 后 成绩 更 差 。 为 了变 差 为 19 本 沉 年 网络犯罪案件为 4 0余起 .00年增至 2 o 0 20 7 0余起 .0 1年为 4 o 好 , 们 在 网 络 上 充 分 展 现 自己 的 “ 华 ” 2o 5o 他 才 以赢 得 “ 重 ” 获 得 一 种 心 尊 , 起 。o2年 为 6 0 2o 6 0起 。青 少 年 网络 违 法犯 罪 不仅 给 自身 及 其 家 庭 带 理 上 的满 足 感 、 悦 感 。网 络 虚 拟世 界 的诱 惑 以及 不 能正 确 应 对 现 实 愉 来 极 大 的 不 幸 和 灾 难 . 且 严 重 危 害 到 社 会 治 安 和社 会 秩 序 . 剧 了 中 的 挫折 , 得 部 分 青 少 年 沉 迷 在 网络 中 。 目前 的青 少 年 网络 违 法 犯 而 加 使 社 会 环境 的不 稳 定 性 , 国 家 带来 巨大 的 损 失 。 给 罪 基 本 上 是 网络 成 瘾 的 青 少 年 。 他们 在 实 施 违 法 犯 罪 行 为 时 不 一 定 有 青 少 年 网络 违 法 犯 罪 有 着 复 杂 的根 源 ,受 到 多 方 面 因素 的影 响 。 明 确 的 动机 。 只是 为 了摆 脱 现 实 生 活 中 的挫 败 感 。 由于 青少 年 时期 是 一 个 “ 事 之秋 ”这 一 时 期 他 们 精 力 旺 盛 , 习 、 多 , 学 接 受 新 事 物快 , 奇 心 和 表 现 欲 强 , 方 面 对 网 络 着 迷 , 方 面急 于 表 现 3 青 少年 不 成 熟 的 心 理 状态 好 一 一 自己 。 是 , 但 由于 各 种 条 件 的束 缚 不 可 能 真 正 的 独 立 , 为 具有 相 当 的 行 青少年有着强烈的独立意识 和叛逆心理 , 他们渴望有 自己独特的 盲从 性。青少年 自我控制能力较弱 。 一旦在 网络 中受到不 良因素 的诱 观点 和见解 , 反感各种规矩制度 , 极力想摆脱各方面的束缚 , 凡是 自己
青少年网络犯罪成因及法律防控对策

的目光再次引向了青少年网络犯罪问题。
产刑、 为使犯罪青少年远离网络而对其处以资格刑是非常必要 的。 第五 , 有关网络管理方面的法律文件 效力低 , 缺乏针对青
少 年 网络 犯 罪 的具 体 规 定 , 法 严重 滞 后 。 六 , 名 定 性不 立 第 罪 科 学 、 名称 谓 混 乱 除 了上 述 立 法 方 面 的原 因外 , 罪 司法 实 践
就 是犯 罪主 体 的 低龄 化趋 势 日益 明 显 。 三 , 定 刑 设 置 偏 第 法
特大 网络吸贩 毒案。 该案是我 国公安机 关破获的首例利用网 络犯罪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而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特点之
一
件 。 方 发 现 , 获 的 网 络 吸 毒贩 毒 人 员 年 龄 大 多 在 1至 3 低 。 量 网络 犯 罪案 件 所 造 成 的 巨大 社 会 危 害 性 表 明 , 有 刑 警 查 8 0 大 现 岁 , 过半 数 为 2 岁 以下 的青 少 年 。 “ 3 ” 中有 两 点 最 罚处罚的力度 是不够 的。 四, 超 5 在 8・ 1 案 第 规定 的刑种过 于单一。 对青 针
的法律 文件 , 主要是 《 成年人保护法》和 《 未 预防未成年人犯 高、 执法水平较低 , 技术手段和执法思路都落后于 网络时代 的
罪法 》: 是 网 络 管 理 方 面 的 法 律 文件 , 要 有 《 华人 民共 要求, 三 主 中 增加了青少年 网络犯罪案件 的破获难度 , 也成为对青少 和 国计 算 机 信 息系 统 安 全 保 护 条 例 》 网络 信 息 服 务 管 理 办 年 网络 犯罪 打 击不力 的原 因之_ 。 、《
1 人 论 1民 坛 30
责 编, 坤娜 ( 王 见习)
青少年犯罪法律案件分析(3篇)

第1篇摘要青少年犯罪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它不仅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对社会治安和法治建设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法律案件的分析,探讨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成因以及法律应对措施,以期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提供参考。
一、引言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部分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走上了犯罪道路。
青少年犯罪不仅给受害者带来伤害,也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因此,分析青少年犯罪法律案件,对于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二、青少年犯罪案件特点1. 犯罪类型多样化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类型呈现多样化趋势。
主要包括盗窃、抢劫、故意伤害、强奸、毒品犯罪、网络犯罪等。
其中,盗窃和抢劫案件最为常见。
2. 犯罪手段智能化随着科技的发展,部分青少年犯罪手段逐渐智能化。
他们利用网络、手机等通讯工具进行犯罪,给侦查和打击带来一定难度。
3. 犯罪动机复杂化青少年犯罪动机复杂,既有物质需求,也有情感、心理、社会压力等多方面原因。
部分青少年由于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影响,心理失衡,走上犯罪道路。
4. 犯罪团伙化部分青少年犯罪呈现团伙化趋势,他们相互勾结,形成犯罪团伙,共同作案。
团伙作案往往具有更强的破坏力和危害性。
三、青少年犯罪成因分析1. 家庭因素家庭教育缺失、家庭环境不良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
部分家庭缺乏关爱,父母忙于工作,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和关爱,使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2. 学校因素学校教育质量不高、应试教育压力过大,导致部分青少年心理压力增大,产生厌学情绪。
同时,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等方面存在不足,未能有效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社会因素社会风气、不良诱惑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
网络、影视、游戏等媒体中充斥着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使部分青少年沉迷其中,丧失理智,走上犯罪道路。
4. 心理因素部分青少年心理素质较差,面对挫折和压力时,容易产生心理失衡,导致犯罪行为。
青少年因网络违法犯罪的问题分析

观 、 值 观 发 生 了 扭 曲 和错 位 , 至 走上 价 甚 犯 罪道 路 。 2 网吧 的经 营 、 理 不 规 范 . 犯 罪 . 管 使 有 了适 宜 的土 壤 。 一 些 黑 网 吧经 营者 为 了获 取 更 多 的 利 益 . 惜 违 反 规 定 , 门 不 专
青少年 因网络违法犯罪的问题分析
高 妍
( 尔滨 市松 北 区人 民检 察 院, 尔滨 1 0 0 ) 哈 哈 5 0 0
[ 关键词J 青少年 ; 网络犯罪 ; 对策
据 调 查 显示 。我 国网 民中 青少 年 约 占了8 . 。而 在 青 少 年 罪 犯 中 ,0 58 % 9 %浏 览 过 不 健康 网站 和 信 息 ,不 良信息 使 其 道 德 观 、 生 观 、 值 观 发 生 了改 变 。 人 价 也 使 其走 向 了违 法 犯罪 的道 路 。 因此 , 用 使 网 络 与 青少 年违 法 犯 罪 有 很大 关 系 。任 何 技 术 和物 质 都 可 能 为人 们 从 正 反 两 方 面 利用 。 而 . 应用 某 种 新技 术 获 得 其 因 在 有利于人类 文明和发展用途 的同时 . 必 须 同时 注 意 阻 止 其危 害社 会 的 一 面 。 对 待 网络 的使 用 亦应 如 此 ,特 别 是 对 青 少 年 如何 正 确 适用 网络 成 了 当今 严 峻 的 问 题之一。 青 少年 因网 络犯 罪 的 几 种 情 形 1 .部 分 青 少 年 过 度 沉 迷 网络 游 戏 无 力 自拔 。 由于 没有 经 济 来 源 , 力 支 付 无 上 网 费用 ,但 又 抵 挡 不 住 网 络游 戏 的 诱 惑 ,最 终 因无 力 支 付 网 络游 戏 费 用 动 起 歪 脑筋 , 而走 险 , 铤 容易 走 上 抢 劫 、 夺 、 抢 盗窃等犯罪道路 。 他们将钱财大量用于在 网 吧里 面 消 费 ,等 到没 有 钱 的 时 候 就通 过 违 法 的 手 段 获取 钱 财 .仍 然 用 于 长时 间 的上 网 。 在 审查 案 件 中 发 现 绝 大 多数 盗 窃 犯 罪 的青 少 年都 会 将 赃 款用 于 上 网 。 2很 多 青 少 年 将 网吧 作 为 聚 集 的 地 . 点 ,或 因 为上 网中 出 现 的 问题 引 发 违 法 犯 罪行 为 。 两名 1岁 的青 年 , 7 因为 在 网 络 聊 天 室 内聊 天 中言 语不 和 .其 中 一人 跑 到另 一 个 人 上 网 的 网吧 .拳 打 脚 踢将 对 方打 伤 , 成 对 方受 轻 伤 。 造 3网 络 游 戏 多 带 色情 、 杀 、 斗 等 . 搏 武 情 节 ,使 一些 痴 迷 网 络 游 戏 的青 少 年 大
论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成因及防范对策

的网站以及建立健全网络法律体系, 使青少年网络犯罪有法可依 .
关键词 青少年 网络犯罪 网络管理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0 90 9 (0 9 0 .7 .2 10 .5 2 2 0 )80 70
中图 分类 号 : 6 9 D 6
一
、
青少年 网络 犯罪 概述
互 联 网上的 很多有 害信 息成 了青少 年精 神世界 的污染源 , 甚
民群 众 的生命 财产 安全带 来 了灾难性 的后果 , 以造 成直接 或 间 方 式对 喜欢 猎奇 的青少 年来 说 , 有极 大 的诱 惑力和 欺骗 性 , 可 具 容
接 的 巨大危 害 。 二 、 少年 网络 犯罪 的原 因分析 青 当代青 少年是 受互 联网影 响最大 的群体 , 成为 我国 网民 的急 易使他 们认 同并模 仿 , 产生冲 动和 迷失 , 引发对 现实 的不满 , 进而 丧 失进 取 、 斗 的内在精 神 和意 志 。 奋 旧
的超越 时 空性 , 便使 得侦 破 的难度越 来越 大 。 寻 求虚 拟的 幸福与 快乐 , 易导致 一部 分青少 年对伦 理道 德和 整 容
第三, 网络犯 罪 的破坏 性大 , 网络犯 罪 不仅对 计算 机 系统 本 个 社会 规 范的怀 疑 , 甚至 漠视 , 很可 能 因此误 入 网络违 法犯罪 的 身的安 全构成 了威胁 和损 害 , 且还给 国家经 济和 社会发 展及人 歧 途 。 西 方那 些享 乐 、 而 “ 奢侈 、 冒险 、 激 、 自由等 不健康 的生活 刺 性
至纵容、 庇, 包 客观 上为 犯罪 的发 生提 供 了场 所 。
3 家庭 环境 的不和 谐 . 由于体 制 的变 迁 , 出现 了残 缺 家庭 、 问题 家庭 、 下岗家 庭 , 双
青少年犯罪案例及分析

青少年犯罪案例及分析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青少年个人的未来,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青少年犯罪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本文将通过几个典型案例,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案例一:网络诈骗小张是一名高中生,因为沉迷网络游戏,经常需要购买游戏装备和虚拟货币。
由于缺乏经济来源,他开始在网络上进行诈骗活动,通过伪造身份信息,骗取其他玩家的钱财。
最终,小张的行为被警方发现并受到法律的惩处。
案例二:校园暴力小李是某中学的学生,因为性格内向,经常受到同学的欺负。
在一次被同学恶意嘲笑后,小李情绪失控,用随身携带的刀具伤害了同学。
这起校园暴力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案例三:盗窃小王是一名初中生,因为家庭贫困,父母忙于工作,缺乏家庭关爱和教育。
小王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偷窃了同学的手机,从此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王的盗窃行为越来越频繁,最终被警方抓获。
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但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 家庭因素: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至关重要。
缺乏关爱、家庭教育缺失、家庭暴力等问题都可能导致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
2. 学校因素:学校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和校园文化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有着深远的影响。
学校忽视德育教育、校园暴力等问题,都可能成为青少年犯罪的诱因。
3. 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容忽视。
不良的社会风气、错误的价值观念、网络环境的负面影响等都可能导致青少年犯罪。
4. 个人因素: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心理和情感都较为脆弱。
个人性格缺陷、冲动控制能力差、法律意识淡薄等都可能成为青少年犯罪的内在原因。
预防和干预措施:1. 加强家庭教育:家长应当给予青少年更多的关爱和正确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2. 改善学校教育:学校应当重视德育教育,加强法制教育,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预防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
从法律制度和法理学的基础上分析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案例

从法律制度和法理学的基础上分析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案例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一个挺严肃但又和咱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儿——青少年网络犯罪。
你别说,现在这网络时代啊,给咱们生活带来了好多方便,但也藏着不少让人头疼的问题,青少年网络犯罪就是其中一个。
咱就通过几个案例来好好分析分析,看看从法律制度和法理学的角度,这事儿到底是咋回事儿。
先给大家讲个真实案例哈。
有个叫小明的少年,才15岁,整天沉迷网络游戏。
这游戏玩多了吧,他就开始琢磨着怎么能弄点“外快”,好让自己在游戏里更“牛气”。
于是啊,他就盯上了网络上那些不太懂防范的网友。
他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偷偷获取了人家的账号密码,然后把人家账号里的钱转到了自己的虚拟钱包里。
一开始还小打小闹,转个几十块,后来胆子越来越大,一次就敢转好几千。
最后啊,被人家发现报了警,这才东窗事发。
从法律制度的角度来看,小明这行为可就触犯了法律的红线啦。
咱们国家的法律明确规定,未经他人许可,私自获取他人账号密码,然后转移他人财产,这属于盗窃行为。
就算小明是未成年人,也不能逃脱法律的制裁。
不过呢,考虑到他还是个青少年,法律在处罚的时候会相对从轻一些。
比如说,可能不会像对待成年罪犯那样把他关进监狱,而是会采取一些教育矫治的措施,像送到专门的少年管教所,让专业的人员对他进行教育和引导,帮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后可别再干这种傻事儿了。
那从法理学的角度又该怎么看呢?法理学讲究的是法律背后的道理和原则。
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很多事情都充满了好奇,但是又缺乏正确的判断能力。
就像小明,他只知道玩游戏需要钱,想要钱就得想办法弄,却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的,会给别人带来多大的伤害。
这就反映出我们的社会和家庭在对青少年的教育上还存在一些不足。
咱们再来看另一个案例。
有个女孩叫小丽,16岁,特别喜欢在社交平台上晒自己的生活。
有一天啊,她在网上认识了一个自称是大明星经纪人的人,那人说只要小丽帮他在网上传播一些虚假的明星八卦消息,就给她一笔丰厚的报酬。
青少年学生犯罪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青少年学生犯罪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学生犯罪问题越发严重,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通过研究青少年学生犯罪的主要特点、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的对策建议,预防青少年学生犯罪。
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法律意识,使青少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既不去损害他人利益,又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青少年学生犯罪预防对策作为青少年学生,应当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具备自我防范能力,自觉抵制违法犯罪行为,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一、青少年犯罪的相关法律规定根据我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年满十四周岁的青少年应对规定的八种严重的暴力犯罪承担刑事责任。
如果实施了该八种行为之外的行为,则可以责令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青少年已具备完全刑事责任能力,应对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但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二、青少年学生犯罪的主要特点1、结伙作案。
青少年学生犯罪人员一般年纪较小,做案一般采取结伙作案,相互声援、壮胆,一般实施侵犯人身权和财产权的犯罪活动。
他们一般游手好闲、无是生非,欺负比自己年纪更小的学生。
有些青少年学生和社会闲散、无业青少年混在一起,从事盗窃、抢劫等违法犯罪活动。
2、手段凶狠,往往不计后果。
一些青少年学生犯罪,作案手段残忍,不计后果。
抢劫时不计后果,有些情况下是先实施伤害行为,再劫取财物;有时被害人稍加反抗,便拔刀相刺,造成被害人伤残甚至死亡。
绑架、强奸、抢劫等恶性案件在青少年学生犯罪中也时有出现,给社会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十分恶劣。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视野下当前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对策建议

参考内容三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它不仅影响了青少年本人的生活和发展, 也对社会和家庭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探讨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原因,并采取有效的 预防措施,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原因
1、心理发育不成熟: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心理发育的重要阶段,他们往往对 事物缺乏全面的理解和判断,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特别是在社会信息化的今天, 青少年接触到的信息复杂多样,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他们可能无法正确处理这 些信息,导致行为出现偏差。
4、模仿与攀比心理:青少年时期是模仿能力和攀比心理较强的时期,部分 青少年可能因为模仿他人行为或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犯罪。
三、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
1、完善教育体系: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引导青 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增强法律意识。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和社区应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帮助青少年解决 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
参考内容二
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青少年身心尚未成熟,容易 受到网络不良因素的影响。网络上存在着大量的色情、暴力、赌博等不良信息, 这些信息容易使青少年的价值观、道德观受到扭曲,导致他们走向犯罪道路。其 次,一些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不能自拔,最终走向犯罪道路。网络游戏中的虚拟 世界使得一些青少年沉迷其中,逐渐失去了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和自我控制能力, 从而导致了犯罪行为的发生。
7、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预防青少年犯罪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 共同努力。家长应当关心孩子的成长,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学校应当学生 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社会应当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健康、和谐的环 境。
谢谢观看
2、家庭教育缺失: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行为规范有着深远的影 响。然而,现实中很多家庭的教育方式存在问题,如过度保护、过分严厉、忽视 孩子的情感需求等,这些都可能导致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产生心理问题,增加犯 罪的风险。
青少年网络犯罪

3、传播网络先进文化
办好主流网站,传播网络先进文化,占领网上思想教育阵地
3、不良网络环境因素
互联网这条信息高速公路以“无 主管,无国界,无警察”而著称, 一些道德败坏的人利用互联网的 隐蔽性,大肆散步封建迷信、色 情、暴力、反动言论等不健康信 息,严重影响广大青少年的身心 健康; 开放以后,西方的享乐、奢侈、 冒险、刺激、性自由等不健康的 生活方式对人生观、世界观不成 熟的青少年有很强的诱导性;
4、家庭因素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预防青少年 犯罪,家庭本应起到重要作用。 问题家庭: 问题家庭:残缺家庭,问题家庭, 双下岗家庭,暴力家庭;
5、学校因素
学校应试教育,重学生成绩而忽 视学生的心里健康,忽视法制教 育,淡化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
6、法律因素
目前,法制建设不健全,计算机 网络犯罪的立法严重滞后与网络 技术的发展。存在的问题是; 技术的发展。存在的问题是; ①没有专项立法; ②“以罚代刑”; ③司法队伍思维方式、技术手段 落后; ④网络警察队伍建立时间不长, 打击力度不够,助长了网络犯罪 的迅速增长;
青少年网络犯罪
案例一:
一、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概念
1、定义:是指青少年利用编程、加密、解码技术或 工具,软件命令及法律规定上的漏洞或其他方法,以 计算机为工具,危害网络中的信息系统及信息内容安 全的犯罪行为及利用网络技术实施的其他各种严重危 害社会的行为。 2、特点: ①绝大部分都具有较高的智力; ②案件数量不断增长,案件主体以青少年为主,并有 低龄化倾向和城市向农村扩大趋势;
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分析与预防对策

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分析与预防对策一、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特点青少年网络犯罪具有着社会危害性、行为违法性等基本特征,犯罪主体的是青少年,乃至未成年,加之网络犯罪手法的多样性,使得青少年网络犯罪具有自身的特点。
(一)网络犯罪具有犯罪主体年轻化,客体智能化。
青少年使用网络的比例占很大一部分,而且逐渐升高,这与青少年的自身的特点是分不开的。
青少年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的事物、新的技能,所以很容易掌握网络运用。
在没有正确的思想意识的指导下,出于争强好胜等心理,便利用网络侵犯公共信息安全青少年常常以黑客身份擅自侵入公共信息系统,盗取国家机密、商业秘密。
(二)网络犯罪具有虚拟性。
通过网络虚拟性的外衣,实施各种现实的犯罪。
如利用网络实施盗窃、诈骗、故意伤害、绑架、等传统型的犯罪。
据统计,因在网吧玩游戏或浏览黄色网站而直接导致犯罪的占青少年犯罪的33.5%,而这是因为网络的虚拟性为青少年实施犯罪时提供了伪装空间和便捷的途径。
他们很容易将自己的真实身份、地址等隐蔽起来,然后实施犯罪行为。
(三)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危害严重性。
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各有不同,但是危害性却极大。
青少年利用网络制作、传播、出售淫秽物品。
一方面,青少年自身成为淫秽物品的受害者,同时也有受害者变成了传播淫秽物品的主体,有的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罪,有的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
二、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分析青少年属于正在成长阶段,社会应尽可能给与引导、保护。
青少年的网络犯罪是由社会、学校、家庭、网吧等多重因素因素导致的,其社会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青少年自身的原因。
青少年上网比例高、网龄长;上网次数频繁,上网时间长;青少年对网络的依赖性强,认同度高。
网络的开放性、平等性,正好符合了青少年的需要,青少年可以从网络中能找到补偿的空间,来削弱成长中的孤独感和强烈的交往需要产生矛盾,使得青少年成为网络的主要人群,但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和自由性使青少年对网络聊天的言论缺乏约束,道德和责任感减弱,法律意识淡化,犯罪感缺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法律原因分析
[摘要]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案件的总量在不断攀升,不仅危害到青少年群体的健康发展,而且加剧了家庭、社会的不稳定性。
为了有效防控青少年网络犯罪,就必须分析其法律成因,以求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犯罪;法律原因
2011年公安部指挥全国公安机关展开统一行动,成功破获“8·31”特大网络吸贩毒案,该案是我国首例利用网络视频交友平台进行涉毒违法犯罪活动的新类型毒品案件。
该案涉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国公安机关已查获涉毒违法犯罪嫌疑人12125名,警方发现查获的网络吸毒人员多为18至30岁的青少年,超过半数为25岁以下。
大批青年男女在网站设立的虚拟“十人房”、“百人房”里,伴随着网站播放的音乐节奏,呈现出吸食合成毒品特有的亢奋状态,大量吸毒人员从事吸毒活动,表演吸毒行为,交流吸毒感受,甚至在网上进行毒品交易。
“8·31”案中有两点最引人关注,一是涉案青少年人数之多令人咂舌,二是网络在这起案件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这起在网络上聚众吸毒、公然兜售毒品的新型涉毒案件,印证了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新趋势、新特点,比如犯罪主体的低龄化趋势、出现了“网上邀约”共同犯罪的新动向等。
所谓“青少年网络犯罪”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概念,而是一个社会学、犯罪学概念,特指年龄在10至25周岁的青少年,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为侵害对象或利用计算机网络为工具实施的严重危害社会、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青少年网络犯罪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为侵害对象非法入侵、控制、破坏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行为,如以黑客手段侵犯公共信息安全或制造、传播网络病毒等。
二是利用网络为工具实施的犯罪行为,如网络吸毒贩毒、网络盗窃、网络诈骗、网络色情、网络赌博、网络传销、利用网络进行人身攻击、诽谤等。
近年来,我国网络犯罪案件的总量在不断攀升,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有80%的罪犯年龄在18岁到40岁之间,平均年龄只有23岁。
[1]2011年2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0年《法治蓝皮书》中同样提到青少年犯罪中网络犯罪会逐步增多。
与一般犯罪相比较,青少年网络犯罪既与青少年自身特点密切相关又具有网络属性,呈现出明显的特征,如犯罪主体的低龄化趋势,出现了“网上邀约”共同犯罪的新动向,犯罪动机呈现出单纯幼稚毫无经济动机和很强的趋利性的两极化趋势,高智能性,很强的隐蔽性和极大的社会危害性等。
青少年网络犯罪不仅危害到青少年这个群体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加剧了家庭、社会的不稳定性,给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
为了有效防控青少年网络犯罪,就必须分析其成因,以求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本文从法律的角度入手,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进行分析。
首先,青少年普遍存在网络道德缺失、法律意识淡薄的现象。
青少年时期是生理心理上不断发育的特殊阶段。
他们的各项生理机能如大脑、心脏、四肢等发育趋于健全,精力旺盛,体力充沛。
第二性征出现,性的发育趋于成熟,开始出现性意识,青春期的情感需要非常强烈,特别是男性青少年有了早期的性冲动。
这成为青少年实施网络犯罪的物质基础。
与此同时,他们的心理需求明显增加,有了自我实现的需要,希望通过自身才能的发挥做出骄人成绩,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可。
他们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对事物有着独特的见解,富于冒险精神和挑
战意识,对未知领域有着强烈的了解欲望。
但同时他们又充满了叛逆心理,极力想摆脱各方面的束缚,对各种规矩制度天然地排斥,在猎奇心理支配下,敢于挑战任何禁区,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这成为青少年实施网络犯罪的心理基础。
但是,在这样的生理心理基础上成长发育的青少年却普遍存在网络道德缺失、法律意识淡薄的现象。
由于网络是一个“自由时空”,青少年在这个虚拟世界里失去了现实社会的种种束缚,自我约束力减退,暴露出很多的道德问题。
同时由于他们涉世未深,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有限,对行为的合法性缺乏基本的认识,对自己的行为是否属于犯罪、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后果和应负何种法律责任一无所知。
即便有些青少年对法律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法制观念尚未形成,守法尚未成为内心需要,还难以用法律来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
甚至有些青少年对法律的相关规定存在误解,认为达不到法定年龄就不受法律惩罚,作案时毫无顾忌,为所欲为,愈陷愈深。
2009年9月至11月,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组织人员到18个省、直辖市的未成年犯管教所、女子监狱,对未成年人犯罪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形成了《我国未成年犯抽样调查分析报告》。
该调查报告显示,不少未成年犯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基本的法律知识,处于法盲、半法盲状态。
通过对1793份问卷的统计表明,“不知道”、“不太清楚”《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分别占36.97%和38.05%,二者相加高达75.04%。
在180例个案访谈中,80%以上的未成年犯不知道《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大多数未成年犯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识,犯罪时不知道或不考虑犯罪行为的后果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往往在被法律追究、受到法律制裁后才“恍然大悟”。
其次,我国防控青少年网络犯罪在立法上存在缺失。
目前我国防控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相关法律文件共有三类:一是相关刑事法律文件,二是关于青少年保护的法律文件,三是关于网络管理方面的法律文件。
在对相关法律文件分析后发现,影响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在立法上存在的原因主要有:
第一,刑事立法缺失。
目前《刑法》规定的第二百八十五条、第二百八十六条两个罪名是远远不能满足对网络犯罪的打击需要,更不要说满足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防控需要了。
而仅有的两部关于青少年保护的法律文件《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内容不完整,仅涉及对网络内容和网络场所的管理及其法律责任,且可操作性不强。
第二,刑事责任年龄规定有待考究。
刑法第十七条规定表明,网络犯罪不属于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犯罪。
但实际上犯罪主体的低龄化已经成为网络犯罪的趋势,并且青少年网络犯罪显现出的巨大社会危害性常常是触目惊心的,比之刑法第十七条规定的八种犯罪往往是过之而无不及。
第三,法定刑设置偏低。
比如《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条规定对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即最高只能处三年有期徒刑。
相比其他犯罪,不但我国对网络犯罪规定的法定刑相对偏低,而且近年来大量网络犯罪案件所呈现出的巨大社会危害性也表明,如此低的刑罚措施显然是不适合的。
第四,刑种规定单一。
我国刑法只规定了自由刑,没有规定财产刑和资格刑,这对防控网络犯罪非常不利。
司法实践表明,网络犯罪大多都有其经济目的。
对于以谋取非法经济利益为目的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的网络犯罪,必须适用罚金、没收财产等财产刑。
另外,设立资格刑、剥夺网络犯罪主体在一定时期内接受网络服务的权利,对打击网络犯罪特别是对网络成瘾的青少年网络犯罪人会是一种
强有力的手段。
从现有的网络技术来看,这项制度是完全可行的。
第五,相关法律法规法律效力低,内容缺乏针对性。
尽管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出版总署、最高人民法院等14个部门颁布了近50部法律法规对网络进行管理,但都属于法律效力层次比较低的法律文件。
并且这些法律文件普遍缺乏针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具体内容,立法的严重滞后性阻碍了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防控。
第六,罪名设计不科学、罪名称谓混乱。
随着对计算机网络使用的广泛性和依赖性不断增强,网络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越来越大,甚至危及到公共安全。
刑法将有关网络犯罪的相关规定归入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一章,如今已不合时宜。
另外,在所有现行法律文件中,对网络概念的界定十分混乱,《刑法》称“计算机信息系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则用了“互联网”、“计算机网络”、“通信网络”、“通信系统”等,造成法律上罪名称谓不一,也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伟.网络犯罪仍很猖獗[N].环球时报,2007-2-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