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网络犯罪案例
青少年网络犯罪案例 (2)

青少年网络犯罪案例
以下是几个青少年网络犯罪案例的例子:
1. 网络欺凌:有不少青少年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欺凌活动,
如通过社交媒体、聊天应用或在线游戏中散布恶意言论、
威胁、骚扰、羞辱或嘲笑其他人。
这些行为可能会对受害
者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甚至导致自杀。
2. 网络诈骗:一些青少年利用技术手段进行在线诈骗活动。
他们可能通过欺骗和诱导其他人提供个人信息、银行账户
信息或支付密码来获取非法利益。
3. 网络盗窃:部分青少年利用技术漏洞或黑客手段侵入他
人的网络系统,盗取个人信息、财务数据或知识产权等。
4. 网络色情:一些青少年利用网络平台传播淫秽、色情或
暴力内容。
这不仅有违道德规范,还可能对其他未成年人
造成不良影响。
5. 网络侵犯私隐:有些青少年通过窃取他人的隐私照片或
个人信息,进行威胁、敲诈勒索或传播。
这些案例提醒我们,青少年在使用互联网时需要保持警惕,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法规,同时家长和学校应该加强对孩
子的网络安全教育。
青少年网络犯罪案例

青少年网络犯罪案例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犯罪案件也呈现出逐渐增多的趋势,而其中不乏涉及青少年的案例。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和良好的行为举止对社会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一些青少年却因为沉迷网络,或者受到网络犯罪分子的诱导,参与了各种网络犯罪活动。
以下将介绍一些青少年网络犯罪案例,以警示广大青少年及其家长,增强网络安全意识,预防网络犯罪的发生。
案例一,网络诈骗。
小明是一名初中生,他在网上结识了一个自称是游戏大神的人,对方声称能够通过技术手段帮助小明在游戏中获得高级装备。
小明被对方的话术所吸引,不顾家长的劝阻,向对方转账了大量零花钱。
然而,对方并没有兑现承诺,小明的钱款也无法追回。
最终,小明只能心灰意冷地向家长坦白了自己的经历。
案例二,网络欺凌。
小红是一名高中生,她在社交平台上遭到了同学的网络欺凌。
同学们在网络上发布了一些侮辱性的言论和图片,对小红进行人身攻击。
小红因此心情低落,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出现了抑郁情绪。
尽管学校和家长进行了多次劝解和调解,但小红的心理创伤依然难以愈合。
案例三,网络色情。
小华是一名小学生,他在上网时误入了一个色情网站,观看了一些不良的视频和图片。
虽然家长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教育和规劝,但小华的心灵受到了不可逆转的伤害,对性的认知也出现了偏差。
这给小华的成长和学习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也给家庭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以上案例反映了青少年在网络上容易受到各种网络犯罪活动的侵害,而这些侵害不仅给他们的个人成长和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加强对青少年的引导和监护,让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意识,提高识别和抵御网络犯罪的能力。
此外,学校和家庭也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网络世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拒绝不良信息和不良诱惑。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强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建立健全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维护网络空间的清朗和安全。
青少年网络犯罪案例

青少年网络犯罪案例
以下是一些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案例:
1. 黑客攻击:一名15岁的青少年黑客利用他的计算机技能进行了一系列黑客攻击。
他入侵了多个公司和政府网站,窃取了用户信息和财务数据,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 网络欺凌:一名13岁的女孩在社交媒体上对一个同学进行了长时间的网络欺凌。
她发布了侮辱性的帖子和评论,对受害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创伤。
3. 网络诈骗:一名17岁的男孩通过网上销售假冒商品来获取非法利润。
他创建了一个虚假的在线商店,欺骗顾客购买他提供的假冒商品,并窃取了他们的信用卡信息。
4. 色情内容传播:一名14岁的男孩在网上分享和传播儿童色情内容。
他创建了一个秘密社交媒体帐号,与其他人交换儿童色情图片和视频。
5. 网络钓鱼:一名16岁的男孩使用网络钓鱼技术来盗取他人的个人信息。
他发送了一封冒充银行的电子邮件,要求受害者提供他们的银行账户和密码,并成功盗取了受害者的财务信息。
这些案例只是一些例子,并不能代表全部青少年网络犯罪案例。
青少年网络犯罪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来教育和保护青少年,以防止他们陷入犯罪活动。
班会法律犯罪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破坏了校园和谐。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法律意识,加强法制教育,本次班会以一起校园欺凌事件为案例,深入剖析法律犯罪问题,以期引起同学们的重视。
二、案例概述2019年,某中学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校园欺凌事件。
受害者小王(化名)因家境贫寒,在学校里受到同学小张(化名)的欺凌。
起初,小张只是讽刺、嘲笑小王,后来发展到殴打、抢夺小王的财物。
在一次课间休息时,小张带着几个同学将小王围在角落里,对其进行殴打,导致小王头部受伤,缝了数针。
事后,小王向学校反映情况,但学校并未给予足够重视,也未对施暴者进行严肃处理。
三、法律分析1. 校园欺凌的法律性质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的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在本案中,小张的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应当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2. 学校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履行下列职责: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在本案中,学校未履行法制教育职责,对校园欺凌事件处理不当,存在失职行为。
3. 家庭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条的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监护职责,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在本案中,小张的父母未能履行监护职责,对儿子的行为失察,存在监护失职。
四、案例分析1. 校园欺凌的危害校园欺凌不仅对受害者造成身心伤害,还会对施暴者产生负面影响。
施暴者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形成暴力倾向,走上犯罪道路。
此外,校园欺凌还会破坏校园和谐,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
2. 法律意识的缺失在本案中,受害者小王和施暴者小张均缺乏法律意识。
小王未能及时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而小张则对法律后果认识不足。
这充分说明了加强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3. 学校和家庭的责任学校和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肩负着培养他们成为守法公民的责任。
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案例

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案例青少年网络犯罪是指未满18岁的年轻人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施犯罪行为。
下面就来介绍一个关于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案例。
这起案件发生在一个小城市的一所中学里,17岁的小明是个学习成绩优秀的高中生,但他沉迷于网络,整日泡在网络游戏中,逐渐迷失自我。
一天,他无意中发现了一个黑客论坛,里面有很多危险的攻击技术和黑客软件的分享。
小明开始在论坛上学习黑客技术,并秘密购买了一款黑客软件。
他开始尝试攻击一些网站,然后窃取用户的个人信息。
小明手中最大的一次攻击是针对当地一家银行的网站,他成功入侵了该网站的数据库,并窃取了大量账户和密码信息。
接下来,小明利用这些信息在多个网站上进行盗刷他人的财物,包括网上购物、转账等。
由于小明知道如何遮蔽自己的真实IP 地址,他成功规避了警方的追踪,使得案件变得更加复杂。
然而,网络犯罪终究会被揭穿。
当一些受害者发现自己的账户被盗时,他们报案给警方。
警方立即展开调查,并通过技术手段锁定了小明的真实身份。
在深入调查后,警方一举将小明抓获归案。
小明因为未满18岁,被判处了4年的少年拘留。
这起案件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关注。
在案件公开后,不少人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危害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网络犯罪不仅导致受害者财产损失,更是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了威胁。
为了防止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发生,应该采取一些措施加强青少年的网络安全教育。
首先,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让他们明确网络犯罪的危害性,了解网络安全知识和正确使用互联网的方法。
其次,家庭应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监督他们上网时间,并在孩子违反网络规定时给予适当的惩罚。
此外,政府、企事业单位也应该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做好防范网络攻击的工作。
总之,青少年网络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应密切关注,采取措施加强青少年的网络安全教育,共同努力构建一个更安全的网络环境。
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发生。
10个青少年犯罪案例

10个青少年犯罪案例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它不仅影响着个人和家庭,也对整个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已经目睹了许多令人震惊的青少年犯罪案例。
以下是其中的10个案例,它们展现了青少年犯罪的多样性和严重性。
第一个案例发生在一所中学,一名15岁的学生因为在学校内贩卖毒品而被捕。
这名学生曾经是一个优秀的学生,但是由于家庭问题和社交压力,他开始了毒品交易。
这个案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对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反思。
第二个案例涉及一名17岁的少年,他因为参与抢劫一家便利店而被判刑。
这个案例揭示了青少年犯罪背后的复杂原因,包括家庭环境、同伴影响和缺乏合适的社会支持。
第三个案例是关于一名16岁少女的,她因为在社交媒体上进行网络欺凌而被起诉。
这个案例引发了对青少年网络行为的关注,也促使了相关立法和社会教育的加强。
第四个案例涉及一名14岁的男孩,他因为在学校内持有和使用枪支而被逮捕。
这个案例引发了对青少年暴力行为和枪支管理的讨论,也促使了更加严格的法律和政策出台。
第五个案例是关于一名13岁的少年,他因为参与了一起严重的打架事件而被拘留。
这个案例凸显了青少年暴力行为的严重性,也呼吁社会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行为教育。
第六个案例涉及一名15岁的少年,他因为在学校内破坏公共财产而被处理。
这个案例引发了对学校纪律和行为管理的关注,也促使了学校和家庭的更加密切的合作。
第七个案例是关于一名16岁的少年,他因为参与了一起严重的盗窃案而被判刑。
这个案例揭示了青少年犯罪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促使了社会对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的重视。
第八个案例涉及一名14岁的少年,他因为在学校内欺负同学而受到了严厉的惩罚。
这个案例引发了对校园欺凌问题的关注,也促使了学校和社会对青少年行为的更加关注。
第九个案例是关于一名17岁的少年,他因为参与了一起严重的毁坏公共财产的事件而被捕。
这个案例呼吁社会加强对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教育,也促使了对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更加深入的研究和讨论。
青少年犯罪的典型案例

青少年犯罪的典型案例青少年犯罪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下面,我将给大家介绍两个典型案例。
首先是小明(化名),他是一名16岁的高中生。
在他的成绩单上,小明一直都是班级的优秀学生,也是老师和同学眼中的乖孩子。
然而,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小明开始接触网络游戏,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他开始疏远了原来的朋友,成天窝在家里玩游戏,对学业也渐渐失去了兴趣。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明变得越来越没有自控力,经常逃学,并偷偷花家里的钱购买游戏装备。
随着压力的增加,小明渐渐产生了依赖游戏,不能自拔的症状,进而偷偷盗窃母亲的珠宝并卖掉,用来购买游戏和支付游戏费用。
最终,小明被父母发现了,他们为了拯救小明,决定让他接受心理咨询和戒游戏治疗。
第二个案例是小红(化名),她是一个15岁的初中生。
小红家庭贫寒,父母外出打工,她和弟弟寄养在姨妈家。
由于经济困难和缺乏监管,小红开始出现了旷课、逃学、不良交友等问题。
渐渐地,小红接触到了一些不良青少年,他们一起组成了一个小团伙,开始进行小额盗窃和抢劫等犯罪行为。
小红也因此受到了重大伤害,曾经被抓进警察局,之后在警方的帮助下,小红得以回到了正轨,改过自新。
这两个案例都是青少年犯罪的典型案例,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家庭环境不良和心理问题的影响。
对于大多数青少年而言,家庭是他们成长的起点和方向标。
如果家庭不够温暖和稳定,或者缺乏正确的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很容易受到诱惑和误导,走上错误的道路。
而心理问题也是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压力过大、逃避现实、求刺激等,都容易导致他们采取极端行为。
为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我们需要共同努力。
首先,家庭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和教育,关注他们的成长需求和心理健康,创造稳定的家庭环境。
家长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合理规划孩子的学业和娱乐时间,引导他们正确看待游戏和虚拟世界。
其次,学校和社会应提供更多关注和帮助,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教育和支持,建立完善的学校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青少年犯罪案例

青少年犯罪案例引言青少年犯罪是指未成年人或十几岁的年轻人参与违法犯罪活动。
这些犯罪行为对社会秩序和个体发展都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本文将介绍几个青少年犯罪案例,以期引起社会的重视,并探讨对于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教育措施。
案例一:抢劫案案例描述:2019年,某城市发生了一起青少年抢劫案。
两名未成年人以暴力手段抢劫了一名年轻人身上携带的贵重物品,并造成了受害人的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
分析:这起案件反映了一些青少年面临的挑战,如社会压力、家庭问题、教育资源的不足等。
这些因素导致了他们选择错误的途径来解决问题,对他人造成了伤害。
预防和教育措施: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对青少年的关心和帮助,提供适当的教育和培训机会,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此外,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不能忽视,家长应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案例二:网络诈骗案案例描述:2020年,某青少年组织利用网络手段进行了一系列诈骗活动。
他们通过网络平台冒充他人进行虚假交易,骗取大量金钱和财物。
分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网络犯罪也呈现出年轻化趋势。
青少年利用自己熟悉的网络技术和匿名性,更容易躲避法律的制裁。
此外,未成年人的思想和道德观念比较脆弱,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
预防和教育措施:学校应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家长也应该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帮助他们正确使用网络,提高辨别虚假信息和防范网络诈骗的能力。
案例三:暴力斗殴案案例描述:近年来,青少年暴力斗殴事件频发。
在一起暴力斗殴事件中,一群未成年人围殴一名同龄人,造成严重的身体伤害。
分析:社会的暴力氛围和不良信息对青少年产生了负面影响。
另外,缺乏有效的情绪管理和冲突解决能力,也是青少年暴力行为频发的重要原因。
预防和教育措施:教育部门应在校园中开展冲突管理和情绪管理的教育项目,帮助学生学会自我约束和正确解决冲突。
同时,社会应加强对青少年的关注和引导,提供更多的体育和文化活动,帮助他们释放负面情绪和压力。
青少年犯罪案例解析

青少年犯罪案例解析1. 引言青少年犯罪作为社会问题之一,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将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深入探讨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特点及解决方案。
2. 案例介绍2.1 案例一:网络欺凌小明,14岁,因在网络平台上发表侮辱性言论,恶意攻击同学,被判处拘役3个月。
2.2 案例二:盗窃小李,16岁,因盗窃邻居财物,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2年。
2.3 案例三:校园暴力小刚,15岁,在校园内伙同他人实施暴力,致同学重伤,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
3. 青少年犯罪原因分析3.1 家庭因素家庭教育缺失、家庭环境恶劣、家长监护不力等可能导致青少年犯罪。
3.2 学校因素学校教育方法不当、校园氛围不良、教师对学生关注不足等可能导致青少年犯罪。
3.3 社会因素网络环境污染、社会风气不良、法制教育缺失等可能导致青少年犯罪。
4. 青少年犯罪特点4.1 犯罪主体年轻化青少年时期是个体成长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不断发展的重要阶段,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
4.2 犯罪手段智能化随着科技的发展,青少年犯罪手段日趋智能化,如网络欺凌、网络诈骗等。
4.3 犯罪类型多样化青少年犯罪类型包括暴力犯罪、财产犯罪、网络犯罪等。
5. 解决方案5.1 家庭层面加强家庭教育,营造和谐家庭环境,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5.2 学校层面优化教育方法,创建良好校园氛围,加强法制教育。
5.3 社会层面净化网络环境,树立良好社会风气,加强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
6. 结论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从多个层面预防和解决。
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和原因,为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提供参考。
青少年违反犯罪典型案例及分析

青少年违反犯罪典型案例及分析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日益凸显,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青少年违法犯罪不仅对国家、社会和被害人及其家人造成危害,也会对自己和家人造成危害,代价往往是极其沉重的。
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的微妙关系,时刻保持警惕。
了解一些典型案例,可以帮助我们学法、知法、守法、用法,认识到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之间只有一步之遥。
在实施任何行为时,我们都应该冷静思考,想想是否合法,如果不合法,就不要去做。
我们应该牢记:恶伤害自己,品德扶正自己,法律规范自己;父母养育自己,老师教导自己,国家关怀自己。
我们要靠自己的努力,不断成长进步。
案例1:手表指针仍跳动,少女生命已逝据XXX调查,网络传播的色情信息对青少年有很大的诱惑力。
一些青少年由于“尝试”色情刺激而发展到实施性犯罪。
例如,19岁的XXX结识了一位18岁的女性网友“冷心女”,见面后趁醉酒之机将其强奸并掐死,并抛尸河中。
类似的案例还有河南省东部两名初中女生被诱骗到家中,强奸后杀害,并将尸体埋藏在自家院内。
这些案例表明,网络情爱的浪漫追求也可能成为青少年犯罪的诱因。
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不要被网络中的“狼外婆”欺骗。
案例2:了解网络才明白,“这些孩子怎么能对同龄人下那么狠的毒手”有些青少年在网络上欺凌同龄人,甚至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了解网络的特点和危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
我们应该认识到网络欺凌的严重性,积极参与反欺凌活动,同时也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成为欺凌者。
一名山西少年因为每次上网都被母亲阻止,发帖雇凶杀母。
几天后,一名同样沉迷网游的初中生为了200元“报酬”成为凶手,他们联手将这位母亲砍死。
郑州青年小威沉迷网游几乎疯狂。
2006年10月3日,在“作战”过程中,游戏对家小威的“女朋友”被“杀死”。
XXX找到在另一家网吧上网的游戏对家,并将其活活打死。
远在合肥市新站开发区的XXX,年仅16岁,在网吧玩一种用刀捅人的暴力游戏时,由于技术欠佳,每次都被别的玩家“捅”倒。
青少年沉迷网络犯罪案例

青少年沉迷网络犯罪案例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对于青少年来说,网络在带来便利和娱乐的同时,也隐藏着诸多风险。
其中,青少年沉迷网络进而走上犯罪道路的案例屡见不鲜,令人痛心疾首。
曾经有这样一个案例,16 岁的小李是一名高二学生,原本成绩优异、性格开朗。
但自从迷上网络游戏后,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了能够在游戏中购买更多的装备和道具,满足自己在虚拟世界中的虚荣心,他开始偷偷从家里拿钱。
当家里的钱被拿光后,他便将目光转向了校外。
他在放学的路上,对低年级的同学进行敲诈勒索,甚至发展到抢劫的地步。
最终,小李被警方抓获,面临法律的制裁。
还有一个令人深思的例子,15 岁的小王沉迷于网络社交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他结识了一些不良分子。
这些人经常在网上炫耀自己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的财物,并且教唆小王一起参与。
小王在他们的影响下,逐渐失去了辨别是非的能力。
最终,他参与了一起盗窃案件,被警方依法处理。
17 岁的小张则是因为沉迷于网络直播。
为了给喜欢的主播打赏,他花光了自己的零花钱和生活费。
在没有钱的情况下,他想到了通过网络诈骗来获取资金。
他在网络上伪装成各种身份,骗取他人的钱财。
最终,小张的行为被识破,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这些案例中的青少年,原本都有着美好的未来和无限的可能,但因为沉迷网络,他们迷失了自我,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青少年沉迷网络并犯罪呢?首先,家庭教育的缺失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一些家庭中,父母忙于工作,对孩子缺乏关心和陪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感到孤独和无聊,从而将网络作为寄托。
而且,有些家长对孩子的上网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引导,没有让孩子形成正确的上网观念和习惯。
其次,学校教育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一些学校过于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对于学生沉迷网络的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和干预,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
再者,社会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案例

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案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犯罪也日益猖獗,而青少年作为网络使用的主要群体,也成为了网络犯罪的重要对象和参与者。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介绍一些青少年参与的网络犯罪案例,以警示大家关注青少年网络安全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典型的网络诈骗案例。
某高中生小明在网上接到一条陌生人的好友请求,对方自称是一名大学生,并表现出对小明的兴趣。
经过一段时间的聊天,对方向小明倾诉了自己的困难,并提出希望小明能够帮助自己解决经济问题。
小明出于好心,答应了对方的请求,并通过网银转账了一大笔钱。
然而,事后小明才发现,对方并不是大学生,而是一个专门利用网络诈骗的骗子。
小明因此遭受了经济损失,也受到了心理上的打击。
其次,还有一些青少年参与的网络暴力案例。
在一些社交平台上,一些青少年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展开口水战,甚至演变成人身攻击和谩骂。
有些人还会在网络上发布他人的隐私信息,对他人进行恶意曝光,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伤害。
这种网络暴力行为不仅伤害了他人,也会给自己带来法律和道德上的责任。
此外,还有一些青少年参与的网络侵权案例。
比如,一些青少年会在网上盗用他人的作品,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而不经过原作者的允许,进行传播和使用。
这种侵权行为不仅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也违反了网络版权法律法规,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总的来说,青少年参与的网络犯罪案例层出不穷,这些案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成长环境和行为举止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教育,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增强网络安全意识,远离网络犯罪。
同时,家长、学校和社会也应该共同努力,建立起健康的网络环境,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通过以上案例的介绍,我们不难发现,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案例时有发生。
这些案例提醒我们,青少年网络安全问题亟待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共同努力。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让青少年远离网络犯罪,健康快乐地成长。
青少年犯罪的典型案例

青少年犯罪的典型案例就有这么几个半大不小的小伙子,十四五岁的样子。
这几个小年轻啊,特别迷那种网络游戏,里面都是打打杀杀的。
有一天呢,他们在游戏里组队被一个更厉害的玩家虐了,心里那叫一个气啊。
这几个人一合计,觉得在游戏里没办法出这口气,就想在现实里找点“威风”。
他们在街上晃悠的时候,看到一个看起来比较文弱的男生,背着个书包,戴着个眼镜,就像那种典型的好学生。
这几个小混混脑子一抽,就想着把这个男生当成他们出风头的对象。
他们上去就把这个男生拦住了,开始推推搡搡的,还骂骂咧咧。
这个男生当时就懵了,想走也走不了。
然后这几个不良少年就开始翻他的书包,想看看有没有钱或者什么好东西。
男生反抗了一下,这下可捅了马蜂窝了。
这几个小年轻对着这个男生就是一顿拳打脚踢,打得那男生躺在地上直哼哼。
结果呢,周围有人报了警。
警察一来,把这几个少年都带走了。
这时候啊,他们才意识到自己闯了大祸。
他们的家长来了也是哭天喊地的,没想到自己的孩子会做出这种事。
还有一个例子。
有个十六岁的女孩,特别爱慕虚荣,就喜欢那些名牌的衣服和包包。
可是她家里呢,就是普通家庭,爸妈都是工薪阶层,没那么多钱给她买那些奢侈品。
这女孩就动了歪脑筋。
她在学校里呢,和一些校外的不良青年混在一起。
这些人就给她出主意,说可以去偷东西换钱。
这女孩刚开始还犹豫呢,可是经不住那些人忽悠,再加上对那些名牌的渴望。
她就跟着那些人去了一个商场。
她负责在外面望风,那些不良青年就进去偷东西。
可是第一次作案就被发现了。
保安把他们抓住的时候,这女孩还觉得自己只是在外面站着,没什么大不了的。
她不知道啊,她这种行为已经是参与盗窃了。
你看,这些青少年啊,就是因为一时的冲动,或者被一些错误的想法诱惑,就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多不值得啊。
关于青少年犯罪的案例

关于青少年犯罪的案例那我给你讲个青少年犯罪的案例哈。
就有这么一个小伙子,我们叫他小甲吧。
小甲呢,才十六七岁,正是叛逆又爱冲动的时候。
他特别痴迷网络游戏,每天脑子里想的不是怎么学习,而是怎么在游戏里称霸。
有一天,他在游戏里认识了一个所谓的“大哥”,这个“大哥”其实也是个不良少年。
“大哥”跟小甲说:“兄弟,现实里咱们也得搞点刺激的,弄点钱来充游戏装备啊。
”小甲被他这么一忽悠,脑子一热就答应了。
他们俩就盯上了学校附近的一个小商店。
那天傍晚,商店里只有店主一个人在算账。
小甲和他的“大哥”戴着口罩就冲进去了。
小甲当时心里特别害怕,手都在发抖,但是又不想在“大哥”面前认怂。
“大哥”就拿着一把小刀,对着店主喊:“把钱都交出来,不然给你点颜色看看!”店主是个老实人,当时就被吓懵了,赶紧把收银机里的钱都拿了出来。
小甲和他“大哥”拿了钱就跑,可是他们哪能跑得掉呢?周围的邻居听到动静报了警,警察很快就把他们俩抓住了。
你说这多傻呀,就为了游戏里那点虚拟的装备,就去干这种违法犯罪的事儿。
最后啊,小甲不仅要把钱还给店主,还因为抢劫罪被送到了少年管教所,大好的青春就这么毁了一部分,真是让人又好气又可惜。
还有一个小姑娘,我们叫她小美。
小美呢,家庭条件不太好,她看到班上有些同学穿名牌衣服、用高档文具,心里就特别嫉妒。
小美觉得自己也应该有这些东西,可是家里根本买不起。
有一次,她在学校的更衣室看到一个同学新买的名牌外套特别好看,而且那个同学还经常在她面前炫耀。
小美心里的嫉妒之火就“噌”地一下起来了。
她趁着没人注意的时候,就把那件外套偷偷塞进了自己的书包。
同学发现外套丢了,报告了老师,老师一查监控,就发现是小美干的。
小美当时还觉得自己没做错什么,觉得只是拿了一件别人有而自己没有的东西。
但她不知道这就是盗窃行为啊。
最后小美被学校批评教育,还差点被送到警察局呢。
这也告诉我们,青少年要是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分不清是非对错,很容易就走上犯罪的道路呢。
青少年网络违法犯罪案例

青少年网络违法犯罪案例有哪些青少年因痴迷于网络而走进少管所,请列举几个案例一:去年某晚约10时,广东工业大学经管学院03级学生梁某在龙洞校区圆开广场碰两名男青年。
他们自称来自香港,因到学校找一名学生没找到,他们所带的港币不能用,储蓄卡又被银行拒员机吞掉,故想借梁的IC卡打电话。
好心的梁某便带他们到学生公寓内打电话,电话打通后,他们称其家人要送一万元现金过来,要借梁的民生银行帐号转帐,并告诉梁不要将此事告诉其他同学。
梁回到宿舍后,觉得事有可疑,于是就将事情告诉了何某。
何马上打电话向经管学院的董老师报告,董老师接报后,立即向学校保卫处及有关领导反映此事。
经大家分析,认为极有可能是一宗诈骗案,于是立即布控。
当两名骗子在龙洞校区民生银行柜员机旁实施诈骗时,被该校校卫队员及老师当场抓获。
据查,两嫌疑人是安徽人,目前已被移送龙洞街派出所处理。
案件二:陈某,17岁,因故意杀人罪被判有期徒刑。
陈某因怀疑同学张某在背后说自己的坏话,还向老师告“黑状”,便趁张某值日时,拿刀朝张某乱戳,致使张某死亡。
案发后,陈某很后悔,说自己犯罪的原因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从小被父亲母亲宠爱过度。
由于从小被娇宠惯了,陈某一直惟我独尊,无论是在学校里还是在社会上,都吃不得半点亏、受不得半点气,动不动就跟同学吵架打架。
父母还经常教他:谁欺负你了你就和他拼,拼不嬴有我们呢!于是,陈某慢慢在学校里成了出名的打架大王,还与校内外的一些人结成团伙,只要觉得谁不顺眼,就借端生事找他的麻烦,然后狠狠地收拾他一顿。
陈某说:如果从小父母不是这样娇惯溺爱我,我也许就不会有今天的下场。
案件三:张某,16 岁,因盗窃罪被判有期徒刑。
张某在上小学的时候,父亲经常从工厂里偷偷往家里拿些东西,还常常把张某叫到工厂,把一些东西悄悄装在他的书包里让他带回家。
慢慢地,受父亲的影响,张某养成了一个坏习惯,经常把别人的东西“拣”回家。
父母总是夸奖他有本事,“顾家”。
上初中以后,张某迷上了网吧,为了有钱进网吧,张某把“拣”到的东西拿去卖,后来又伙同网友去盗窃,把盗窃来的钱拿去上网、大吃大喝、进高档舞厅。
青少年网络犯罪案例

青少年网络犯罪案例近年来,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案例也有所增加。
下面列举几个具体案例,以警示大家对网络安全的重视。
案例一:王某,一名15岁的初中生。
他在学校里认识了一个玩游戏的网友,两人很快成为了非常好的朋友。
然而,王某为了增强自己在游戏中的实力,竟然采用了网络攻击的手段,在网友不知情的情况下,侵入其电脑并窃取了账号密码。
最终,他利用这些账号上的游戏道具进行贩卖,获得了一大笔不义之财。
案例二:张某,一名16岁的高中生。
他在一个社交平台上结识到了一个自称是富豪的年轻人。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后,张某对这个年轻人产生了强烈的崇拜之情。
然而,这个“富豪”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仅仅是一个利用虚假身份进行诈骗的骗子而已。
张某在被骗后不仅失去了金钱,更丧失了对人际关系的信任。
案例三:李某,一名17岁的高中生。
他在学校里经常接触计算机科学,对网络安全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他却利用自己的技术知识进行非法活动。
他先是通过黑客手段入侵了一家银行的服务器,然后使用盗取的账户信息进行了一系列的网络诈骗活动,最终被警方抓获。
这些案例都是真实发生的,它们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伤害。
首先是经济损失,无数人因为上当受骗而失去了辛苦赚取的金钱;其次是信任危机,许多人在被网络犯罪侵害后,对人际关系产生了恐惧和猜疑;最重要的是,这些行为是违法的,会损害社会的稳定和正常秩序。
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案例时常发生,我们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各级政府需要加强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宣传和教育,加强对网络安全的监管和防范。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并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
家庭也要起到监督和引导作用,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不轻信陌生人,不进行违法活动。
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让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案例减少,使网络空间更加安全有序。
青少年沉迷网络犯罪案例

案例一安徽省庐江县。
2005年11月14日,年仅16岁的少年胡彬在服用了农药之后,被紧急送往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抢救,到达医院时,胡彬已经生命垂危,两天后,胡彬离开了这个世界。
对于胡彬采取这种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胡彬的家人、老师和同学之所以一致认为网络游戏是胡彬自杀的罪魁祸首,是因为在胡彬自杀前,曾经在当地一家名叫飞宇的网吧里疯狂地玩了11天的网络游戏,随后就发生了自杀的悲剧。
然而,对于他们的这种说法,有一个人提出了强烈的反对,那就是飞宇网吧的老板。
这位网吧老板声称,他承认胡彬在自杀的前几天的确是在他的网吧里度过的, 但是时间不是11天,而是4天,而且胡彬在到他的网吧的时候,就已经有些异常。
网吧老板还指出,胡彬不是第一个到他网吧玩网络游戏的孩子,其他孩子都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件,由此说明胡彬的自杀与玩网络游戏没有直接的关系。
而且,对于一个16岁的初三学生来说,学习压力过大,缺少家庭关爱以及违法犯罪之后的畏惧心理,等等,都有可能成为他走上绝路的动因。
应该说这位网吧老板的说法不无道理,那么胡彬之死是否真的如这位网吧老板所说另有原因呢?事实是,在老师、同学和邻居们的眼里,胡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之中,经济状况较好,拥有父母的关爱,而且还没有升学的压力,由此可以判断胡彬根本不可能由于学习和家庭的原因而走上绝路。
既然如此,那么胡彬自身的品行又如何呢?是否存在一些违法犯罪的现象呢?记者通过走访当地的公安部门,了解到胡彬没有任何劣迹。
通过深入调查胡彬的方方面面,记者发现,除了网络游戏,还真找不到能够解释胡彬自杀的其他理由。
在抢救的过程中,胡彬向父母讲述了自己11天的出走经历。
原来,为了好好打网络游戏而不被父母找到,胡彬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前往县城里的网吧,而是去了一个乡镇里的网吧。
开始他一天吃一袋方便面,后来,三天才吃一袋方便面,晚上,三个椅子拼起来往上一躺就睡了。
这期间没有人过问这个少年的冷暖饥饱。
9则青少年法制案例

9则青少年法制案例青少年法律故事一为筹吧资去打劫16岁的小兴,自打接触网络游戏CS 后,就着了迷,经常往网吧里钻。
苦于家里管得严,小兴就想出这么一招:每天一大早打着上学的旗号,背着书包直奔网吧,差不多到放学点儿了再回家。
就这样持续了半年多时间,小兴不仅把父亲给的学费等都送进了网吧,还因为钱不够,不断向父亲索要周末补习费等各种费用。
后来到期末,小兴拿不回成绩单,父亲起疑找到学校,才知道儿子竟然已经半年没有上学,学校也没有和家长沟通!而就在小兴父亲深受打击的时候,又传来另一个“噩耗”:小兴因为上网缺钱,从家里拿了水果刀去打劫了一名女中学生身上的20元零花钱,结果被法庭判处三年有期徒刑,缓行执行。
青少年法律故事二优等生入户抢劫身患残疾的母亲病重在床,父亲是普通工人,年仅15岁的儿子小刚品学兼优,还是班干部。
家里的困难小刚都看在眼里,他非常清楚钱对于母亲及整个家庭的重要。
暑假期间,街坊一在工读学校就读的孩子找到小刚,对他说有办法能弄到钱,并向小刚保证,只要跟他一起混,一定可以发财。
孝顺的小刚动摇了,憧憬着“要是能弄到好多钱,就可以给我妈妈动手术了”。
两人一合计,目标锁定在了小刚一个家里很有钱的小学同学明明身上。
于是两人借口找明明玩,由小刚敲开了明明的家门。
两个半大孩子进去后,在明明父母在场的情况下,邻家孩子掏出事先准备好的菜刀,大声宣布:“抢劫,把钱拿出来!”明明的父亲将其制服,傻在当场的小刚也被送进了派出所。
青少年法律故事三父母从潮阳来广州做生意后,阿龙就跟着奶奶一起生活,奶奶对这个孙子百依百顺。
2002年,父母把14岁的儿子接到广州来生活。
由于长期缺少沟通,阿龙的父母和儿子已经没什么话可说,只要见儿子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夫妻俩就严厉斥责,早被奶奶宠惯了的阿龙哪里受得了,没几天,和父母大吵一番后,阿龙离家出走了。
当年1月30日,阿龙在外面和同学的弟弟、10岁的小文一起玩时,发现身上的钱花得差不多了,阿龙想在小文身上打主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一:去年某晚约10时,广东工业大学经管学院03级学生梁某在龙洞校区圆开广场碰两名男青年。
他们自称来自香港,因到学校找一名学生没找到,他们所带的港币不能用,储蓄卡又被银行拒员机吞掉,故想借梁的IC卡打电话。
好心的梁某便带他们到学生公寓内打电话,电话打通后,他们称其家人要送一万元现金过来,要借梁的民生银行帐号转帐,并告诉梁不要将此事告诉其他同学。
梁回到宿舍后,觉得事有可疑,于是就将事情告诉了何某。
何马上打电话向经管学院的董老师报告,董老师接报后,立即向学校保卫处及有关领导反映此事。
经大家分析,认为极有可能是一宗诈骗案,于是立即布控。
当两名骗子在龙洞校区民生银行柜员机旁实施诈骗时,被该校校卫队员及老师当场抓获。
据查,两嫌疑人是安徽人,目前已被移送龙洞街派出所处理。
案件二:陈某,17岁,因故意杀人罪被判有期徒刑。
陈某因怀疑同学张某在背后说自己的坏话,还向老师告“黑状”,便趁张某值日时,拿刀朝张某乱戳,致使张某死亡。
案发后,陈某很后悔,说自己犯罪的原因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从小被父亲母亲宠爱过度。
由于从小被娇宠惯了,陈某一直惟我独尊,无论是在学校里还是在社会上,都吃不得半点亏、受不得半点气,动不动就跟同学吵架打架。
父母还经常教他:谁欺负你了你就和他拼,拼不嬴有我们呢!于是,陈某慢慢在学校里成了出名的打架大王,还与校内外的一些人结成团伙,只要觉得谁不顺眼,就借端生事找他的麻烦,然后狠狠地收拾他一顿。
陈某说:如果从小父母不是这样娇惯溺爱我,我也许就不会有今天的下场。
案件三:张某,16 岁,因盗窃罪被判有期徒刑。
张某在上小学的时候,父亲经常从工厂里偷偷往家里拿些东西,还常常把张某叫到工厂,把一些东西悄悄装在他的书包里让他带回家。
慢慢地,受父亲的影响,张某养成了一个坏习惯,经常把别人的东西“拣”回家。
父母总是夸奖他有本事,“顾家”。
上初中以后,张某迷上了网吧,为了有钱进网吧,张某把“拣”到的东西拿去卖,后来又伙同网友去盗窃,把盗窃来的钱拿去上网、大吃大喝、进高档舞厅。
渐渐地,胆子越来越大,仅两年时间,就和同伙作案共二十多次,盗窃过的东西有钱包、手机、自行车和摩托车,价值二万七千多元,最终被追究刑事责任。
案例四:一群少年成为大盗4月28日,阿城市打掉一个盗窃犯罪团伙。
案破了,按说民警应该兴高采烈,可是他们反而忧心忡忡。
因为他们抓获的“飞檐走壁大盗”竟是4个未成年的毛孩子!最大的才12岁,最小的只有8岁。
连续5次作案,盗窃钱物价值6000余元。
他们在民警面前没有犯罪感,没有恐惧感,一会儿摸摸民警的警服,一会儿看看办公桌上的照片,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经触犯了国家的法律。
事情从4月初开始,家住料甸乡的那某、赵某、关某、李某几个小孩子嘴馋,想吃好东西,又没有钱买,几人商量偷东西换钱买好吃的。
他们把目标定在金项链、金戒指和现金上。
他们选择经济状况较好的村民家庭。
踩好点后,便让最小的孩子望风,较大孩子攀爬到屋顶,钻入天棚,跳入屋内翻箱倒柜。
他们将偷得的价值上千元的金银饰品以三五百元低价卖出,然后吃喝、玩游戏机。
(在外又吃又玩,有时几天不回家,父母却从不寻找或报案。
家长的疏于管理,放任自流,是未成年人走向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
)案例五:疏于管理门窗被盗未成年人犯罪的71.26%涉及财产,多以盗窃为主。
今年4月6日,呼兰某度假村报案:度假村的50余扇铝合金窗户、4扇铝合金门和6扇高级实木门被盗,价值16万元。
呼兰县公安局刑警大队侦破了此案,作案人除一个60多岁的老头外,其余6人都在13至16岁之间。
这个犯罪团伙年初形成,他们发现这个度假村冬天只有3个人轮流值班。
2月20日,他们乘天黑摸进了度假村的大院,将一楼外层的4扇铝合金钢窗卸下盗走,把完好的铝合金窗砸断当废品卖,卖得现金百余元,几个人到哈市大吃一顿。
几天后,他们又以同样的方法继续作案。
为了便于运赃物,他们还低价买了一台三轮车当运输工具。
直到4月8日破案,从后院墙根至大楼被他们踩出了一条一米宽的便道,也无人发现。
(由于这个度假村长期疏于管理,“开门揖盗”,把整个一栋楼的门窗都丢了,这不得不让人看到在未成年人作案的同时,度假村是否也存在自身的问题。
)案例六:引狼入室洗劫家财太平区和平小区曹女士有一个读中学的女儿,学习成绩不好,经常和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在一起,曹很生气。
去年9月中旬,一次严厉说教,使母女失和.儿离家出走。
就在曹整天担忧的时候,10月21日中午,曹女士回家意外发现出走的女儿回来了,她还没有来得及高兴,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屋里的4名男生正在拿她家的东西。
她气愤到了极点,将女儿和4名男生骂走。
下午曹听到有人敲门,是自己女儿的声音,便将门打开。
没想到,进来几个男生,用衣服将曹的头部蒙上一顿毒打,抢走了她手上的一枚金戒指、一件夹克衫,还有几千元人民币。
案发后,曹某对自己的女儿尽管又气又恨,但在报案时仍然没向警方说出真相,只笼统地说4名孩子作案,只字没提女儿。
直到今年4月,她才说出真实情况。
警方经过工作,将其女儿和行抢的几个未成年人在道外一间租住的房子里抓获。
(不爱学习,是许多不良少年的共同特征。
放任自流固然不行,但是过于严厉,也会产生逆反心理。
)案例七:因为一句杀了同伴五常市拉林镇背阴河汽车修理部,有两个打工仔甄某和孙某,甄某学习很用心,技术过硬深得老板赏识。
孙是后来的,向甄学艺。
今年4月29日,甄和孙一块气焊,由于钢板烫手,孙把钢板扔到地上,甄叫孙:“拿住1孙心生不满怀恨在心,计划杀甄。
5月3日晚,孙搭车回五常安家镇叔叔的家中,叔叔熟睡后,他走了9公里路回到修理部,将睡梦中的甄某用锤子打死。
然后,骑走老板的自行车,并将自行车扔到地里,回叔叔家继续睡觉。
清早,他让父亲送自己回修理部。
他本想在刑警和老板面前表现一下,领着派出所民警把自行车找回来。
结果自行车不知被谁骑走了。
这一举动引起了警方的注意,使此案迅速告破。
(未成年人血气方刚,意气用事,往往因为言语口角之争,酿成暴力殴斗或凶杀事件。
)案例八:3月22日上午,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传到南京《现代快报》编辑部,徐州市丰县21日晚发生一起重大恶性案件,仅仅因为不满一年前校长作出的开除决定,该县年仅20岁的孙杰(化名)竟入室对校长一家行凶,丧心病狂地杀死4人,重伤1人。
接到线索后,记者立即驱车赶往丰县,在丰县人民医院7楼的重症监护室,记者看到了正在进行抢救的校长妻子高某。
据主治医师丁医生介绍,伤者情况非常危险,头部被钝器严重击伤,颅骨多处骨折,颅内受伤严重,目前尚未脱离危险。
监护室的走廊里,站满了伤者的亲友,面对记者的采访与镜头,亲友们的悲伤与愤怒已经无法用更多的言语来表达,始终在重复4个字“严惩凶手”。
同时,在急诊中心4楼,嫌疑人孙杰因从3楼跳下,造成腿骨骨折、颈椎体滑落,目前在警方的监控下接受治疗。
案例九:2001年3月2日下午,包头市东河区某中学两名初三学生,在班级卫生扫除中追逐耍闹,其中一位不小心将另一位的毛衣撕开一个小口,两人遂互相推搡争执。
老师将他们带回办公室进行劝导,两人均表示和解。
不料,放学后,在三名同学的怂恿下,毛衣被撕破的同学再次追上对方要求赔件新毛衣,对方不答应,两人又扭打在一起。
厮打中,毛衣被撕破者手握借来的小刀挥舞捅扎。
据当时在场的同学讲,由于天色已晚,谁也没有看到刀子,也没看到被扎者受刀伤。
被扎的同学后来经医生检查才发现,他的颈部和左前胸各中一刀,最后他因抢救无效而死亡。
案例十:2000年8月29日17时,昆明市某中学学生14岁的超然、大伟(均为化名)各带一把匕首,窜至昆明市某小区,以借伞为名进了杨家,趁主妇王某转身拿伞之机,超然冲上去勒住王的脖子,大伟用沙发垫捂嘴,把王拖进卧室,用准备好的匕首疯狂地刺向王的胸部、背部和大腿,共计50余刀。
见王还未死,又从王家厨房内拿来菜刀,朝王的颈部一阵乱砍,直至将王杀死。
他们还抢走王身上仅有的7元钱。
他们将尸体抬到了事前看好的楼顶藏匿。
二人回到房中后,用水冲洗现场血痕后逃离。
3天后,公安机关在学校内将犯罪嫌疑人超然、大伟抓获。
这起杀人案的起因是,超然与同班女生15岁的杨某悄悄谈恋爱。
杨某的母亲王某发现后及时劝阻了自己的女儿,王还多次劝超然。
于是超然认为是王有意阻碍他与杨某相好,便产生了将王杀掉后继续与杨某恋爱的想法。
案例十一:不久前,潘某、王某和李某三个中学生相邀一同到当地的一个刚发现的古墓群看热闹。
结果,他们发现十几个村民正在哄抢古墓群挖掘工地上的文物,潘某忽然产生了不抢白不抢的念头,随即招呼王某和李某将两只木箱打开,抢走了里面的十几件文物。
潘某、王某和李某在古墓挖掘现场盲目从众,参与哄抢,其行为构成了聚众哄抢罪,最终受到了法律的追究。
案例十二:2003年,宝鸡市某校初三女生黄某学习名列前茅,且多才多艺,家长、老师均对她寄予厚望。
一度时期她经常听见别人议论她爸爸与林某(女)关系密切。
想方设法证实了此事后,她又气又羞,觉得在学校抬不起头来,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经过几天思考,她决定报复。
一天上午,她冲到林某办公室,将事先准备好的浓硫酸泼洒到了林某的脸上,致林某容貌被毁,黄某也因故意伤害致人重伤被判刑,一名优秀学生就此沦为囚徒。
案例十三:3名少年焚烧电缆剑河新县城“摸黑”黔东南州剑河县3名少年用打火机焚烧电缆线,导致该县城供电一度中断。
据介绍,1月5日下午,剑河新县城遭人为破坏发生全城停电事故,经当地民警调查,于1月7日将彭某等3名涉嫌破坏供电设施的嫌疑人抓获。
据悉,3名嫌疑人均为未成年人。
当日,3人在县城边一处变电站外边玩耍时,1名少年提出,用火烧变电站边井坑边的电缆线,看看里面是不是铜线。
另1名少年便用随身携带的打火机将电缆线胶皮点燃,之后他们将燃烧的电缆线胶皮放进井坑里面,连接井坑里的电缆线一起燃烧起来,遂造成全城一度停电。
案例十四:乌鲁木齐抢劫团伙手持砍刀抢中学生8人已落网一个大部分由未成年人组成的抢劫团伙,手持砍刀、钢管等器械,专抢碱泉街附近几所中学的学生。
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公安分局碱泉街派出所警察已经抓获其中8名嫌疑人。
1月2日19时许,一名满头缠着纱布的初三学生在家人陪同下来到碱泉街派出所报案称,他刚出校门就被八名青年围住,让他掏出口袋里的钱,见他不愿意,这伙人拿出棒子打得他满脸是血。
正在这时,学校里又出来好多学生,那伙人才离开。
警方立刻展开调查。
1月5日,在青年路某小区的一家网吧里2名嫌疑人落网。
1月7日凌晨,另外6名嫌疑人也在网吧被抓获。
办案民警介绍说:“这个团伙涉案人数至少有12人,甚至更多。
他们从去年8、9月份开始实施抢劫,采用恐吓、殴打等手段,先后在碱泉街附近的4所学校及203公交车终点站附近,对学生下手,半年抢了近7000元。
和以往抢劫学生案件有所不同的是,他们连女学生也抢,对此学生们感到恐惧。
目前抓获的8人中,年纪最大的18岁,最小的才1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