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解剖(哺乳动物结构及解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哺乳动物的解剖和麻醉

一、实验目的

1、正确处理活体动物;

2、观察哺乳动物内部结构,了解各器官形态学特征;

3、以小鼠为实验材料,进一步练习活体动物的安全抓取、麻醉处死、保定

解剖。

二、实验原理

1、戊巴比妥:常用其钠盐,为白色、结晶性的颗粒或白色粉末。无臭,味

微苦,有引湿性,极易溶于水,在乙醇中易容,在乙醚中几乎不溶。水

溶液呈碱性,久置易分解,加热分解更快。

口服易吸收,迅速分布全身各组织与体液中。易通过胎盘屏障和血脑屏

障。主要在肝脏代谢失去活性,并从肾脏排泄,只有约1%左右从唾液,粪和胆汁中排除,蓄积作用较小。

戊巴比妥是中效类巴比妥类药物。巴比妥类药物的镇静,催眠和麻醉作

用机理为抑制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所致,且具有高度选择性,对

丘脑新皮层通路无抑制作用,故无镇痛作用。戊巴比妥对呼吸和循环有

显著的抑制作用。能使血液红,白细胞减少,血沉加快,延长血凝时间。

苏醒期长,一般需6到8小时才能完全恢复。

用于全身麻醉及中枢神经兴奋药中毒的解救,因剂量不同而表现出镇静、催眠、抗惊厥等不同作用。注射一定量可致死,因此还被作为注射死刑

的药物。

2、哺乳动物:哺乳动物具备许多独特特征,因而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增强了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消化: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

口腔:哺乳动物的口腔咀嚼和口腔消化引起了口腔结构的较大改变。出现了肉质的唇,为吸乳、摄食、辅助咀嚼的重要器官,并为发音

吐字器官的组成部分。为适应口腔咀嚼活动,哺乳类口裂缩小,

并在两侧牙齿的外侧出现了颊部。口腔顶壁由骨质的硬腭及软腭

所构成,从而把鼻腔开口(内鼻孔)与口腔分隔开,鼻的通路即

沿硬腭。软腭后行,直至正对喉的部位,后鼻孔开口于咽腔。腭

部常有角质上皮的棱,可防止食物滑脱。口腔内有十分发达的肌

肉舌,有助于摄食、搅拌及吞咽,并为人类发音的辅助器官。舌

表面分布有味蕾,为味觉器官。上、下颌骨上着生有异型齿,因

齿的形状和功用不同,可分为门齿一一切割食物,犬齿撕裂食物,

臼齿咬、切、压、研磨食物等多种功能。不同食性的哺乳动物,

其牙齿的形状、数目均有很大变化。

咽:哺乳动物的咽构造完善,前接口腔,后通喉与食道。由于次生腭的形成,内鼻孔也开口达咽部,故咽部是消化管与呼吸道的交叉

处。在咽部两侧还有耳咽管(欧氏管)的开口,可调节中耳腔内

的气压而保护鼓膜。咽部周围有淋巴腺体(扁桃体)分布。喉门

外有一会厌软骨,其启闭以解决咽、喉交叉部位呼吸与吞咽的矛

盾。

食道:紧接咽之后,为一细长的管,下端接胃。食道为食物通过之通道,无消化作用。

胃:是哺乳动物消化道的重要部分,其形态常因食性的不同而变化,多数哺乳类为单胃;草食性哺乳动物为复胃,又称反刍胃,一般

由4室组成,即瘤胃、蜂巢胃(网胃)、瓣胃和腺胃(皱胃)。仅

腺胃为胃本体,具有腺上皮,能分泌胃液,其他3个胃室均为食

道的变形。具有复胃的草食性动物,在食物消化过程中要进行多

次反刍,直至食物充分分解为止。

小肠:哺乳动物的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部分,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小肠分化程度高,其粘膜富有绒毛、血管、淋巴和乳糜管,

加强了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作用。

大肠:较小肠短,粘膜上无绒毛,其粘液腺能分泌碱性粘液保护和润滑肠壁,以利粪便排出。在大肠开始部的一盲支为盲肠,其末端有

一蚓突。盲肠在单室胃的食草动物特别发达,除海象、犰狳、大

食蚁兽、蹄兔等有1对盲肠外,其他哺乳动物都只有1个盲肠。

哺乳动物的大肠可分为结肠与直肠,直肠直接以肛门开口于体外

(泄殖腔消失),是哺乳类与两栖类、爬行类、鸟类的显著区别。

消化腺:哺乳动物的消化腺除3对唾液腺外,在横隔后面,小肠附近还有肝脏和胰脏,分别分泌胆汁和胰液,注入十二指肠。肝脏除分

泌胆汁外,还有贮存糖原、调节血糖,使多余的氨基酸脱氧形成

尿及其他化合物,将某些有毒物质转变为无毒物质,合成血浆蛋

白质等功能。

排泄系统:哺乳动物的排泄系统构造完善,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此外,皮肤也是哺乳类特有的排泄器官。肾脏是主要的排泄器官,

哺乳动物的肾通常由一对组成,位于腹腔背面,脊柱的两侧。肾

呈豆状,其内缘凹入称肾门,是动脉、静脉、神经扣输尿管等出

入处。肾由皮质和髓质两部分组成。在肾门部,输尿管的起端扩

大成肾盂。皮质在肾的外层,由无数肾小体、肾小管及血管构成。

每一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一个肾单位,每一肾脏有数十万甚至数

百万个肾单位,肾小管汇集到髓质内的集合管,许多集合管又组

成肾乳头开口于肾盂,尿液即由此经输尿管流入膀胱,后再经尿

道排出体外。

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至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及分泌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由于出球小动脉的管径较入球

小动脉小,故使毛细血管内血压增加,因此血浆中的水分和除蛋

白质以外的大部分物质可透过毛细血管壁及肾小囊壁而进入肾小

囊。故尿之产生,系由血压高低滤过所致。哺乳动物的尿是由尿

素构成,而其他羊膜动物则为尿酸构成。尿素由肾小管的分泌作

用所产生,可使尿变浓。

生殖系统:

雄性生殖腺:

哺乳类的雄性生殖腺为一对睾丸,其位置常因种类的不同而异。多数种类的睾丸在繁殖期有移位或下降现象。除单孔目动物象、犀牛等的睾丸终生留在腹腔内以外,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的睾丸,在胚胎时便从腹腔经腹股沟下降到腹腔外的阴囊内。

睾丸是由众多的曲细精管构成,是产生精子的器官。曲细精管间具有间质细胞,能分泌雄性激素。与曲细精管输出小管相联接的附睾,其管壁细胞分泌弱酸性粘液,以保证精子存活的适宜条件。附睾下端与输精管相联,输精管下端达于尿道。精液经尿道、阴茎通体外。此外,精囊腺、前列腺、尿道球腺是重要的附属腺体,它们的分泌物是构成精液的主体,并能促进精子的活性。其中前列腺分泌之前列腺素可促进子宫收缩,有助于受精。

雌性生殖腺:

为一对卵巢,其表层为生殖上皮,内有由生殖上皮产生的处于不同发育时期的滤泡,每个滤泡内含有一个卵细胞,其外有滤泡液,含有雌性激素,卵成熟滤泡破裂,卵及卵泡液即排出。其他残余的滤泡即萎缩,由一种黄色细胞所充满,成为黄体,可分泌激素,促进子宫和乳腺发育,为妊娠做好准备。成熟的卵排出后进入输卵管前端的开口,在输卵管上段完成受精后,沿输卵管下行达于子宫,受精卵即种植于子宫壁上进行发育。子宫经阴道开口于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