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茶韵—初识茶文化

悠悠茶韵—初识茶文化
悠悠茶韵—初识茶文化

语文“校本课程”探究课悠悠茶韵

—初识茶文化

教学设计

(2004.3-2004.7学期)

课题:悠悠茶韵

—初识茶文化

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与实践活动,使学生对祖国的茶文化有一些初步的认识,激发他们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愿望并持有探索的兴趣,陶情怡性,丰富审美体验。

授课时间:2004年4月2日

授课人:肖敏

授课班级:初一(3)班

授课地点:综合楼生物实验室

课时:一课时

师生课前准备:

1、列出题目,指导学生围绕题目去搜集、选择、归纳、整理资料。

2、部分学生带茶杯,茶具。

3、教师上网搜集资料,并筛选、整理出有价值的部分。

4、制作演示课件(音乐、图片、影片、板书设计等)

5、制作配乐散文朗诵《茶韵悠悠》

授课程序设计:

一、检查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情况,请学生简述“茶在中国”等相关知识。

二、对话交流:茶名茶茶具茶馆茶文化

三、品味、欣赏茶诗、茶联、茶谚、茶的传说……。

四、台湾乌龙茶的茶艺演示

五、营造氛围,学生茶艺操作,奉茶,师生品茶。

六、同时播放配乐散文《悠悠茶韵》

导语:

茶的别名?

看了这节课的课题,同学们一定会想,不就是茶吗,一种饮料而已,怎么搬到语文课上研究起来了?我相信同学们在广泛搜集资料的同时会体会到,这茶可是大有讲究的一门学问,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人们对茶的认识了解已经远远超出饮用的范围,它已经是一种文化,一门博大精深的文化。

不难发现,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一、茶知识(主要由学生介绍)

◎茶的起源、历史—中国是茶的故乡

从野生茶树的发现种茶制茶饮茶茶文化(约3000年)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被称为茶的祖国、茶的故乡,当之无愧。有文字记载表明,我们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经过多年,才逐渐见诸文字记载。

唐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茶文化的全盛时期,社会上饮茶成为时尚,以茶为雅事,精心操作,还懂得用茶具之美来烘托茶味之佳.人们对茶的经验,经过长时期的积累,代代相传,从局部地区慢慢扩大开来,茶艺开始由此普及全国,并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饮茶的习惯都是从中国传过去的

◎中国十大名茶

1、杭州龙井7、白毫银针

2、苏州碧螺春8、武夷岩茶

3、黄山毛峰9、安溪铁观音

4、庐山云雾10、普洱茶

5、六安瓜片

6、恩施玉露

◎福建名茶—铁观音:

乌龙茶(青茶)中之极品,被评为全国名茶和世界名茶.铁观音既是茶树品种名,也是茶叶商品名.香高韵长,醇厚甘鲜,品格超凡,驰名中外,从民国5年(1916)以来多次在国内外获奖.被誉为"长寿茶"."青春健美茶"."茶类中之香槟酒"."最优美而诱人的天然果香"

最耐人寻味的茶.既有绿茶鲜浓风味,又有红茶甜醇特色.饮后唇齿留香,韵味无穷.它出现于19世纪中期,为福建闽南首创,后传播到闽北、广东、台湾等地。闽南乌龙茶主要产于安溪及毗邻地区,如漳州、永春、诏安等。著名品种有黄金桂、奇兰、本山、梅占、等珍品,最著名的属铁观音与黄金桂。

饮茶,传播的是人与自然的交融,给人以美的享受,启发人们走向更文明高雅的生活境界.. ◎安徽名茶:

名山出名茶。黄山历史上就盛产名茶,现今黄山茶叶很多,知名度也很高。享有盛誉的茶叶主要有黄山毛峰、太平猴魁、松萝茶、祁门红茶、顶谷大方等多个品种。

黄山毛峰

名列中国十大名茶之列,曾名“黄山云雾茶”,创制于清光绪年间,主要产于安徽黄山及歙县地区。黄山地区乃云雾之乡,长年云雾弥漫,“奇松、怪石、温泉、云海”乃黄山四绝。水气凝重,山风穿流,云雾奔、涌、升、降、飘、逸、明、灭,毛峰茶即在如此环境中诞生。

开汤后雾气结顶,清香四溢,若惠兰之香,且冲泡后芽叶直竖悬浮,继而徐徐下沉。毛峰茶在茶凉之后,仍有余香,人称“幸有冷香”。有“轻如蝉翼,嫩似莲须”之说。入口爽,进嗓润,味甘为贻,余味深长,能振奋精神,消除疲劳。黄山毛峰以清明时节采制的最为香鲜。太平猴魁

名列中国十大绿茶之列。属绿茶类尖茶,为我国“尖茶之冠”。尖茶特点是叶芽挺直肥实,两头尖而不翘,不弓弯、不松散。太平猴魁产于安徽省太平县猴坑、凤凰山、狮彤山、鸡公山、鸡公尖一带,其中以猴坑所产质量最为上乘。太平猴魁为尖茶之极品。

“头泡香高,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幽香犹存”的意境。高香醇味,回味鲜甘,汤色清澈,叶底黄嫩。猴魁茶共分猴魁、魁尖、尖茶一至五级共七级,以猴魁为首。曾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

传说太平猴魁的来历有个故事:清未,南京太平春,江南春等茶庄,纷纷在太平产区设茶号收购茶叶加工尖茶,运销南京等地。江南春茶庄从尖茶中拣出幼嫩芽叶作为优质尖茶供应市场,获得成功。猴坑茶农王老二〈王魁成〉在凤凰尖茶园,选肥壮幼嫩的芽叶,精工细制成王老二魁尖。由于猴坑所产魁尖风格独特,质量超群,使其他产地魁尖望尘莫及,特冠以猴坑地名,叫“猴魁”。

◎中国的茶具:自古以来就讲究其完备、精巧、以“茶具”之美,烘托茶叶之佳。

明清之后茶具讲究精工细作,装饰精美,世界闻名的有景德镇陶瓷和宜兴紫砂陶器系列。中国茶具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创新,艺术性增强,给人们带来了温馨愉悦的审美感受.

◎中国的茶室:由于每个地区的文化背景不同,早年都有代表各地区文化特征的茶馆,如四

川以综合效用见长,苏杭以幽雅著称;广东主要与食结合;北京有京城气派,集各地之大成,文化内涵丰富。历史上有大茶馆、清茶馆、书茶馆、棋茶馆、茶摊、茶棚等,当代又有音乐茶室、茶吧、茶轩、茶亭小站等。

•厦门的茶馆—很讲究内外的装潢古朴、典雅,木线条格子窗,传统的宫灯、字画、瓷瓶、古玩、显得端庄、儒雅,服务员身着唐装,富有浓郁民族特色,很“中国”。

国内有许多茶馆本身就是传播民族文化的地方,如北京的“老舍茶馆”演出京剧、杂技、相声等。

二、品味茶文化(师生对话交流)

对茶艺的理解:

茶艺之本:茶性纯正,茶主纯心,化茶友之净纯.

茶艺之韵:沏茶之细致,动作之优美,茶局之典雅,:

茶艺之道:人与人之和睦,人与茶与自然之和谐,系心灵之挚爱.

传达的是纯雅礼和的茶道精神理念.

•茶谚:1、早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2、好茶一杯,不用请医家。

3、客从远方来,多以茶相待。

4、清茶一杯,亲密无间。

5、无茶不成仪。

6、早茶晚酒。

7、神农遇毒,得茶而解。

8、苦茶久饮,明目清心。

9、壶中日月,养性延年。

10、好茶一杯,精神百倍。

欣赏:从这些广为流传的民间谚语中可以看出来,茶与人们生活关系十分密切,生活中离不开它,它有益健康又增进友谊,陶冶情操。

•茶联:

1、松风煮茗,竹雨谈诗。

欣赏:在幽雅的环境中煮茶论诗,是一件多么惬意的雅事。

2、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无须花。

欣赏:茶与书同样令人陶醉,可见它不仅是满足人们一种生活需要,它实在也是一种精神享受。

1、振兴古国茶文化,扶植民族艺术花。

欣赏:北京名茶馆的名联,道出茶文化的历史悠久与我文明古国相称。中国才是茶的故乡。•咏茶诗……

野泉烟火白云间,

坐饮香茶爱此山。

岩下维舟不忍去,

青溪流水暮潺潺唐•灵一(和尚)

欣赏:诗歌中人贪恋山野自然之景,一杯香茗在手不忍离去,可见自然与茶的魅力。

¬•中国茶道:

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

讨论:

“喝茶”与“品茗”仅仅是说法不同吗?

明确:俗—前者是满足人的渴的需求,是一种生理上的物质需求。

雅—后者着重于精神,品味识香,增进友谊,愉悦身心,陶冶情操。

品茗:需要创设一种氛围(幽雅环境)、一份好心情(平和心境)、泡茶的茶具、泡茶的过程、进入一种境界,举手投足处处透着文化气息。

三、茶艺表演

◎请两位学生操作:茶艺表演(泡茶方法、礼节)

同时播放—台湾茶艺表演(铁观音)

结束语:我们的祖国,是泱泱大国,礼仪之邦,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也是一个有着高雅情操的民族,自古以来,人们种茶、采茶、制茶、饮茶,方寸之间见精神。一杯清茶,传达的是友好、真诚、尊重等美好情感,希望同学们今后在礼貌待客的同时,再说上几句恰当的话语,表达我们真挚美好的感情,使我们这种以诚相待、讲文明礼貌的优秀民族传统得到发扬光大,使我们中华民族更有凝聚力。

作业:语文活动—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孟子说:充实之谓美.

列夫.托尔斯泰:朴素是美的必要条件.

罗丹: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建议从下列活动中选择一项:

1、收集20则名人谈美的言论,附上自己的点评。

2、回忆心灵深处美的瞬间的记忆,描述其中的一个瞬间。

3、拍一组照片展示你发现的美之一景.

附相关资料:

一、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资料的题目

1、主题走进茶文化

搜集你能知道的茶馆的招牌名、地址、门脸布置、室内装潢、点评、欣赏(至少一处)。

2、关于我国种茶、饮茶的历史、我国的名茶、分类、特色、茶具、茶艺.

3、与茶有关的诗歌、对联、俗语、谚语、歇后语、传说、故事

(至少三则、能理解)

4、熟知家庭中泡茶程序、会礼貌待客,熟练操作。

以上内容须全部形成文字说明资料、可附图片资料,希望同学们主动参与,鼓励独创性,坚持练习,并能与同学交流。

二、配乐散文《悠悠茶韵》作者:肖敏朗诵:叶青

北方人爱酒,辛辣、烈性,那直呛嗓子眼的老白干一喝下去,两朵红云飘上了脸,人就变得俊美,豪放。南方人喜茶,大街上随便走走,五步一阁,十步一轩,售茶、泡茶、品茶,随处可见。我曾留心过厦门的茶室,装修多古色古香,名人手书的招牌镶嵌在门脸上,风格独具。木格门,小轩窗,各式瓷瓶、书画点缀其间,自是端庄典雅,别有洞天。有茶室处便芳香四溢,有茶室处便风韵别致古风犹存。

初来厦门串门儿,看到主人盛情烫杯泡茶,总有些受宠若惊。殊不知这是闽南最常见的礼节,寻常巷陌,妇孺皆会。看到人们用那小如美女薄唇的茶杯盛茶,心中常不免暗暗叫苦,那么一点点,哪儿够喝呀。其实这“喝”字理解得极不准确。闽南人泡茶不是为“喝”,而是为“品”。小心翼翼地捧起一盅茶,缓缓送到唇边只那么轻轻一啜,悠闲洒脱,幽雅之至。品茶者的感觉大约也赛过神仙了。在厦门,泡茶不单单是为了解渴,倒是一种习俗,一种礼节,一种文

化,一道风景。

无论盛夏的傍晚还是秋风萧瑟的黄昏,都能看到店前树下,朋友三五围坐,泡茶聊天,一边是主人尽心尽力地添茶续水,一边是客人的频频品茶,此起彼落,唇齿留香伴着神采飞扬地“神聊”,天南地北,喜乐悲欢,就统统都涌上这小小茶桌,茶香缕缕驱散了人们的辛苦疲劳,忧愁烦恼。品茶品到路静人稀,万籁俱寂时分也是司空见惯的场景。

北方人泡茶,可没那么讲究。客人进得门来,主人抓一撮茶叶放在杯子里,开水一冲,大功告成。全没有烫杯,续茶的繁琐。仅从这一个生活细节也可以看出南方人活得细致,透着精致,那养成的性情自然也就比北方人细腻委婉得多了。

说到茶道我是一窍不通的。但自从观看了茶道表演,就颇感儒雅优美,不愧是一种国粹。记得那天的表演者都身着唐装,三男品茶,三女续茶,详细环节已记不太清楚了,但泡茶女子那份从容娴雅的神情,一双纤细灵巧、技艺纯熟的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那身着蓝底素花袄的女孩儿,那精美绝伦的茶具,那舒缓轻松的古乐,把人带到了遥远的古代,让人如梦如幻,难以忘怀。

在厦门似乎哪条街道都有茶室,但我一般不去那儿品茶,总觉着自己是个门外汉,去那样专业的地方,未免太正式也太奢侈了,不如去海边泡茶,来得轻松自在。同家人在黄厝海滩上泡茶,那真是一种享受呀。撑起一顶太阳伞,面对着茫茫的大海,一盅香茶在手,可以细细品味.同起伏的大海一道呼吸,望飞鸟上下盘旋,名山大川,影片歌舞,家常儿女,自是无话不谈,妙不可言,幸福须分享,千真万确呀。亲友难得相聚,转眼又各奔东西。眼前香茶热气缭绕,让人感到生之美好,生之可贵。

于是,在南国海岛,我爱上了茶。香茶在手,可以忘忧,这来自天然,连接亲朋的茶哟,让人品尝到了生活的味道。但愿生活里总有茶叶飘香,茶韵悠悠……。

课堂教学后记:

学生们欢天喜地,好像参与一个盛大的节日……

本次公开课,多数学生参与积极性空前高涨,离上课还有好几天,他们就跑来打听哪一天上,需要带什么东西。多数同学材料准备充分,发言踊跃,而且还练习了动手能力—沏茶、奉茶,对茶的有关知识掌握一些,对我国的茶文化有了一些初步认识,实现了预期学习目标。

教学反思:

本次公开课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让语文更贴近生活。“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

—语文教科书序

1、学生还没有全部参与进来,尚存在很大差异。

走进新课程以来,我们经常出一些专题,让学生搜集资料并学会整理资料,这样做,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能力,把终身学习的理念贯彻到中学语文教学中去。在学生完成课前作业的过程中,学生的三种状态:

A、学习基础比较好的学生积极、热心,搜集的方式主要是到网上,然后将下载资料归类整理。完成本次公开课作业,许多学生的积极性让我感动,他们有的拍来实物照片,有的拿来实物;有的把搜集的材料直接邮寄到我的邮箱里,热情高涨,令人鼓舞。

B、处于一般状态的学生,也知道到网上去搜集资料,但他们不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还有种种顾虑,或者还不习惯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有的懒于整理资料,只是打印或抄录出来完成作业。

C、还有一少部分学习基础差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去搜集,或者家里不具备条件,没有电脑,没有图书资料,也懒于去图书馆,这种学生还在等待,等别人找来材料,等待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讲解,其中好的学生抄录一点,还有较差的只是听听而已。

经验积累:1、课前学生的发动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无论学生从哪个角度去搜

集,搜集多少,都给予鼓励、支持、赞扬,重过程。

2、探究主题确定后,学生会产生许多疑问,如与主题相关的系列“子”问题,究竟要研究哪一个?如何操作?有些学生会感到困惑、茫然,他们已经习惯于教师“教”,还不太善于自己“做”。因此,教师要适当启发引导,与学生讨论、商量着进行,在时间的要求上不强求一致。

3、教师表达要与同学们一块学习,共同探讨的愿望,渴望学生的帮助和支持,这种平等的师生关系,更能调动他们主动参与的热情。

事实上到真正开课时,学生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学习任务,课堂教学只是为学生的释放、交流,提供了一个展示平台。

◎说课要点:

1、教学目标的确立—谈“初识”

在教学的设计上,我重点考虑了两个方面,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种新的尝试,从来没做过。而我选择的茶文化,又是博大精深、浩如烟海,不是一两节课堂教学能说清楚的。因此我把学习目标定的低一点,叫做“初识”,更符合初一年学生知识积累的实际情形,让他们通过参与这一课,对茶文化产生兴趣,了解茶的一些基本知识。

2、强调“本土”—知识介绍侧重点

在师生交流有关茶知识的时候,重点介绍福建是重要产茶区,及安溪乌龙茶的名牌产品—铁观音,这样在学生心目中突出了本土意识,吸引他们关注家乡,热爱家乡。

3、“文化”不能忘—本课重点

另外我们在讨论交流有关茶的知识时,不能离开“文化”二字,这样才有我们语文课的特点,我们不能把重点放在茶的产地或好茶的鉴别方法之类问题上。而是重点品味与茶相关的“茶诗歌、茶对联、茶谚语、茶传说上”这样看起来才更像语文课,而不是漫无边际的茶知识介绍。

4、创新之处—学生的茶艺表演

关于茶艺表演教学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茶艺的兴趣及欣赏,在操作中品味,在品茶中感悟,师生共同创设一种氛围,`幽雅、宁静、香气袭人、古音悦耳,让人整体感受到茶韵之美,让学生明白饮茶不仅仅是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更重要的是在优美的品茶环境中感悟那种崇尚自然,待客之道,文明礼仪等。

5、本课的不足之处:冲茶、奉茶的环节,由于学生动作不够熟练,加之热水有些供不应求,这一环节显得零乱些。

中国茶文化的心得体会(精选3篇)

中国茶文化的心得体会(精选3篇) 中国茶文化的心得体会1 上完茶文化后,我感触良多,从中学到了许多做人处事的道理,老师的和蔼可亲让我对茶文化的课更是兴趣极高,很高兴也很幸运可以选到一门可以从中学到许多茶道知识并能了解人生道理的课。 就快毕业了,以后的路不知道怎么样,心中的理想是那么的广大,但是有抱负没有行动是不行的,在茶文化中我了解了一种叫三味茶的少数民族的茶,先苦后甜,就像人生一样,必须经过拼搏才能得到成果,懒懒散散,毫无上进,没有吃苦能力的人生是没有作为的,作为我们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这个道理告诉我们,不要有大学生的优越感,凡是要从低做起,要能吃苦才能感到苦后的甘甜。 茶道是一门学问,在古代,古人一对茶道的礼仪就有很严格的要求,就像做人处事一样,严谨得体,高贵典雅,学习茶道后我了解了一些古人的引茶心得,掌握了一些对自己文学方面很有帮助的古文知识,从中也懂得了不少做人的道理,在我看来茶道不仅是一门学问还是一种艺术一种人生道理。 茶的一生也同样像人的一生,必须经过很多的荆棘与曲折才能达到人生的顶峰,才能把茶最浓郁的清香散发出来,用平和的态度对待身边的人、事、物,提升自己的修养是靠自己的努力。即使面对困苦与艰难,也要用一种淡定,宁和的心态对待,用修养的力量让自己更加美丽动人

茶文化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宗教结缘。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茶艺背景是衬托主题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渲染茶性清纯、幽雅、质朴的气质,增强艺术感染力。不同的风格的茶艺有不同的背景要求,只有选对了背景才能更好地领会茶的滋味。这个学期的茶文化课上完了,以后我相信还是有机会接触有关茶道的,现在学到得知识将为我以后奠定基础,我会紧跟老师教导及茶道人生道理去迎接我接下来面对的社会,好好生活,坚强做人! 中国茶文化的心得体会 2 茶文化的定义及内涵茶叶是劳动生产物,是一种饮料。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出版等学科与行业,包含茶叶专著、茶叶期刊、茶与诗词、茶与歌舞、茶与小说、茶与美术、茶与婚礼、茶与祭祀、茶与禅教、茶与楹联、茶与谚语、茶事掌故、茶与故事、饮茶习俗、茶艺表演、陶瓷茶具、茶馆茶楼、冲泡技艺、茶食茶疗、茶事博览和茶事旅游等廿一个方面。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茶产业园规划草案V

中国茶文化创意产业园 项目建议书 (规划草案) 北京华流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

目录 前言 (3) 一、导论 (5) 二、指导思想 (7) 三、目的意义 (8) 四、遵循原则 (8) 五、建设目标 (9) 六、规划内容 (9) (一)基本名称 (9) (二)规划面积 (10) (三)项目投资 (10) (四)销售规模 (10) (五)运营模式 (11) (六)规划分工 (12)

1、晟宝龙国际投资集团公司 (12) 2、北京督茶院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12) 3、福建晟宝龙茶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14) 前言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开始采茶和饮茶的国家。几千年来,茶在中华民族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管是以茶为生的茶农,还是以茶养生的百姓,都对茶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茶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源远流长,更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如今,茶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分支,更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要着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强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文化创意等重点文化产业。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推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提升国家软实力。 北京市“十二五”发展规划也指出,要着眼于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立足促进首都

产业升级和文化繁荣,着力推进文化创新,优化文化创意发展环境,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把北京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创新、运营、交易和体验中心。积极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会展、体育休闲、都市型现代农业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丰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内涵。 丰台区委、区政府也提出要结合区“十二五”规划和首都功能核心区的定位,研究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和前景,完善政策机制,加强产业引导,支持自主创新,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发展。延伸产业价值链,提升区域产业发展氛围,构建专业化、集群化、规模化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 为了适应文化创意产业作为首都经济的重要支柱和新增长点的现状,结合丰台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延伸产业价值链,构建专业化、集群化、规模化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的总体要求,我们以文创企业的身份参与到丰台区的文化建设工作中来,结合社会资源、广泛组织力量,发起“中国茶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 应该说茶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既有交叉又有融合,以“中国茶文化创意产业园”为主体,通过对中国茶文化产业的创新模式运营,整合资源、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将“茶文化创意产业”做大、做强。同时,项目选址丰台更是丰台区打造高端文化产业集聚区域、占领文化高地、推进文化强区的战略举措。 囿于我们的能力和水平,项目建议也仅是草案阶段,个中难免存在不足,仅作为进一步征集和开展论证的一个基础,欢迎区领导以及关注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各界人士展开讨论或给予批评指正。

中国茶文化论文设计之浅谈

中国茶文化 ——茶道与茶艺 摘要: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容十分丰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出版等学科与行业,包涵茶业专著、茶业期刊、茶与诗词、茶与歌舞、茶与小说、茶与美术、茶与婚礼、茶与祭祀、茶与禅教、茶与楹联、茶与谚语、茶事掌故、茶与故事、茶与习俗、茶艺表演、瓷茶具、茶馆茶楼、冲泡技艺、茶食茶疗、茶事博览和茶事旅游等。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中华民族之国粹。中国茶业,最初兴于巴蜀,其后向东部和南部逐次传播开来,以致遍及全国。到了唐代,又传至日本和朝鲜,16世纪后被西方引进。中国在茶业上对人类的贡献,主要在于最早发现并利用茶这种植物,并把它发展形成为我国和乃至整个世界的一种灿烂独特的茶文化。 茶文化之核心为茶道,中国器物文化能上升到道的层次的唯有茶文化,茶道是茶与道的融合与升华。对茶道的阐释有助于我们深入地理解茶文化,更有利于我们把握和弘扬底蕴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 一.中国四大茶道 中国的茶道大致可概括为四大茶道: 雅士茶道、世俗茶道、禅宗茶道、贵族茶道。 1雅士茶道 中国古代的士和茶有不解之缘,可以说没有古代的士便无中国茶道。 雅士茶道是已成大气候的中国茶道流派。茶人主要是古代的知识分子,以"入仕"的士主体,还包括未曾发迹的士,一定文化艺术修养的名门因秀、艺坛伶人等。对于饮茶,主要不图止渴、消食、提神,而在乎导引人之精神步入超凡脱俗的境界,于闹情雅致的品茗中悟出点什么。茶人之意在乎山水之间,在乎风月之间,在乎诗文之间,在乎名利之间,希望有所发现,有所寄托、有所忘怀。“雅”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一是品茗之趣 二是茶助诗兴 三是以茶会友 四是雅化茶事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及其对社会与茶产业的影响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及其对社会与茶产业的影响 摘要:茶树原产中国,发现与利用茶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自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形成茶文化以来,逐渐传播至全中国与世界各地。中国现代茶文化蓬勃发展,茶文化活动十分活跃。它不仅丰富了广大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而且对社会的和谐与进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茶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茶文化、和谐社会、茶产业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ea Culture and Impact on The Society and Tea Industry Cheng Qikun Yao Guokun (China International Tea Cultural Institute, Hangzhou, China) Abstract: The tea tree originates in China, and we find and utilize tea to have a history of several thousand years. The tea culture formed more than 1,000 years since the Tang Dynasty, and propagated to the whole of China and all parts of the world gradually. China's modern tea culture grows vigorously, and the tea cultural activity is very flourish. It has not only enriched the masses of people's material and cultural life, but also exerted a positive influence with progressing on the harmony of the society, and it gives a powerful push to the development of tea industry at the same time. Key word: tea culture, harmony society, tea industry 所谓茶文化,广义而言,它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有关茶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茶业物质生产消费及其对人的意识形态和精神生活产生影响的各个方面。传统的茶文化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关系,向来就是非常密切的。无论是历史文人生活中的“琴棋书画酒诗茶”,还是平民百姓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茶都是不可缺少的。本文就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及其对社会与茶产业的影响,进行简要的分析与论述,为促进茶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抛砖引玉。 一、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 中国是茶的故乡,近代科学家通过考察,在中国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地近200处,发现了许多野生大茶树,其中大多数是高大的乔木型大茶树。唐代陆羽《茶经》中就记载:“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古人的考察发现与现代古生态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都证明,茶树原产于中国的西南部。 唐代陆羽《茶经》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说明茶的饮用,发源于史前的神农时代,距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 据史籍记载,公元前11世纪商末周初以后已有种茶产茶的迹象,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称:周武王灭纣后,巴族地方出产的“……丹、漆、茶、蜜……皆纳贡之”,其地“园有……香茗”。 公元前316年蜀国王曾以葭萌(古代茶的称呼)作为人名、地名。公元前202年汉高祖五年古长沙国置“荼陵县”(因产茶多而名之,“荼”字汉时就音茶)。

茶文化心得体会带你去看不一样的茶文化

茶文化心得体会带你去看不一样的茶文化茶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包含和体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以下是由关于茶文化心得体会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经过这几次关于中国茶文化的学习,我对茶的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知,也大大的提升了 __茶的浓厚兴趣,了解到中国茶的文化的历史是非常的悠久的和很有历史意义的,知道其中所包含的知识和文化不是我们一时就可以了解的,所以需要以后更加深入的学习的探索,通过这次的听课,也 __茶的分类,地域的分布,还有一些简单的识别,以及泡茶所需要的用具有了一些浅层的了解。还欣赏了茶艺的表演。 虽然中国茶叶的分类尚无统一的方法,但比较科学的分类是依据制造方法和品质上的差异来划分的,特别是根据各种茶制近中茶多酚的氧化聚合程度由浅入深而将各种茶叶归纳为六大类,即是绿茶、黄茶、白茶、青茶、黑茶和红茶。绿茶多酚氧化最轻,红茶氧化最重。这六大茶类被称为基本茶类。其代表性的分别是绿茶:龙井、碧螺春白茶:安吉白茶、白牡丹,红茶:金骏眉、丘山小种黑茶:普洱,青茶:铁观音、冻顶乌龙黄茶:湖南省岳阳洞庭湖君山的“君山银针”茶,安徽的霍山黄大茶、广东的大叶青等。

茶的地域分布也是非常的广泛的,不同的区域有其各有的特色。近代,吴觉农等根据茶区的自然条件、茶农的经济情况、茶区的分布面积大小及茶叶产品的不同种类,在1935年提出,将全国划分为外销茶、内销茶二大类,13个产茶区,即外销红茶5个茶区(祁门红茶区、宁州红茶区、湖南红茶区、温州红茶区、宜昌红茶区)、外销绿茶2个茶区(屯溪绿茶区、平水绿茶区)、外销乌龙茶1个茶区(福建乌龙茶区)和内销茶5个茶区(六安绿茶区、龙井茶区、四川茶区、云南普洱茶区和其它茶区)。这一划分是根据各种条件综合提出的,所以对近代茶叶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不同地区,生长着不同类型和不同品种的茶树,从而决定着茶叶的品质和适应性,形成了一定的茶类结构。影响茶的不同的原因还有受栽培历史、劳力、 __、技术力量、交通运或、饮茶习俗、生活水平等影响。 说道喝茶就不得不提起喝茶用的茶具,主要的茶具种类如下: 1、陶土茶具 陶器中的佼佼者首推宜兴紫砂茶具,紫砂壶其里外都不敷釉,采用当地的紫泥、红泥、团山泥抟制焙烧而成。 2、瓷器茶具

茶文化主题公园的介绍

茶文化主题公园的介绍 宜宾清溪沟茶文化主题公园坐落于宜宾市筠连县塘坝乡木映村,以茶文化为主题,依托筠连的茶叶资源,融茶园观光、茶叶加工、 茶艺表演、茶技培训、茶文化研究、茶叶销售、茶文化主题会所、 养生健身等多功能为一体的茶文化小镇。俗有“千鹤之乡“之称的 塘坝位于筠连县城西部边缘,面积31.3平方公里,属中亚热带湿润 性季风气候区。 俗有“千鹤之乡“之称的塘坝位于筠连县城西部边缘,面积 31.3平方公里,属中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清朝末年,这里产 出的茶叶因品质优良,被送往宫廷供王公贵族享用,称“贡茶”。 那时的塘坝是川滇要道,每天要通过成群的马邦,经济较为繁荣, 号称“筠连首场”。清溪沟茶文化主题公园也正是塘坝乡尚在开发 中的旅游地,“品茗山水间,浮生若茶香”体现的就是宜宾清溪沟 茶文化主题公园所带来的景致,秦五尺道与茶马古道的历史,造就 了景区茶产业和茶文化的汇聚。 宜宾清溪沟茶文化主题公园坐落于塘坝乡木映村,占地1000亩,共分为3期工程建设,于2013年2月开工建设,计划2015年2月 竣工。整个一期工程包括茶文化主题会所、茶文化别墅、茶马古街、茶商业街等项目将于2013年9月29日开始运营。整个项目建成后 将成为拥有完整产业链的茶文化旅游景区,成为融茶园观光、茶叶 加工、茶艺表演、茶技培训、茶文化研究、茶叶销售、茶文化主题 会所、养生健身等多功能为一体的茶文化小镇。 该景区打造的首批12座“空中旅馆”——“鸟巢”已建设完成,“空中旅馆”采用钢架和木材搭建,有效使用部分离地面高5米左右,面积50至60平米,“空中旅馆”以标间为主,里面设有卫生间、茶坊等。景区内所设茶文化主题会所建筑面积700平方米、集 会议、餐饮、娱乐等功能于一体。会所一楼设有演艺厅一个、多功

中国风茶文化的图片

中国风茶文化的图片 一、茶叶,一种茶叶一世情,每一种茶叶都有着她自己曲折离奇的身世故事,“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 “安溪铁观音”、“君山银针”、“云南普洱茶”、“庐山云雾茶”、“冻顶乌龙茶”、“祁红茶”、“苏州茉莉花茶”等风行世 界的名茶,每—种茶都写出它们的一世传奇! 二、茶与生活,将水煮开,置茶入壶,注汤入壶,将茶汤入杯……这一道道泡茶程序看似简单却蕴涵了如何取水、浇水、置茶 的量、冲水的急慢多寡等等,都在细微中引动着茶香和滋味。 三、茶器。佳茗必有好器相配,才能相得益彰。中国历代经典茶器中,有不少出自名窑,或在宫廷之内、或在文人雅士之间流传把玩,亦成为令人收藏主题。本系列将以中国茶器为经,以时代为纬,系统地探究每一时代品茗风格与茶器的一段不解之缘。 我国历代历朝的文人士子,对茶多有著述,以至茶文化成为与诗书礼乐绘画等文化艺术息息相通的一个组成部分。最有代表性的两 部分著作,即唐代《茶经》和清代《续茶经》。 远古时代:人们从野生大茶树上砍下枝叶,采集嫩梢,生嚼鲜叶。后来加水煮成羹汤饮用,这就是最早的原始粥茶法。 南北朝:统治阶级嗜茶成风,皇帝多在皇宫举行茶宴,作为对群臣的一种恩施,气氛肃穆庄重,礼节严格。丈人与僧侣则多选择在 古柏参天的禅林寺院坐禅饮茶。 唐代:陆羽《茶经》之前,人们把茶饼研成细末,再加上葱、姜、橘等调料倒入罐中煎煮来饮。后陆羽提倡自然煮茶法,去掉调料, 人们开始对水品、火品、饮茶技艺非常讲究。 宋元时代:将团茶碾成细末,置入盏内,冲入少许沸水,搅拌调匀,再注入更多的沸水,并以茶筅搅打至稠滑状态即饮。这是当时

最受推崇的研膏团茶点茶法。普及民间的另一大特色茶事,“斗茶”,这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包括水、具、火候、注汤时机和调 汤动作等系列内容。 明清时代:茶叶由紧压茶改为条形散茶,於是,人们不再将茶碾成粉末,而是直接将散茶加入壶或盏中沏泡饮用。这种保留了茶叶 的清香味,推崇小壶缓啜的“工夫茶”冲泡方法标志着炒制散茶的 盛行,并一直流传至今。 英国与中国同为饮茶大国,各具独特的茶文化,代表着东西方不同的饮茶风格。然而,历史上从未种过一片茶叶的英国人,却用中 国的舶来品创造了自己独特华美的品饮方式,以内涵丰富、形式优 雅的“英式下午茶”享誉天下。如今,无论英式红茶、香草茶还是 水果茶,世界各地的人们皆对其兴趣盎然。“英式下午茶”已成为 英式典雅生活方式的象征。下午四点即使你有天大的事也得恭候英 国人喝完了下午茶再说,这是雷打不动的规矩。一首英国民谣就是 这样唱的:“当时钟敲响四下时,世上的一切瞬间为茶而停。” 英国人每天“Tea,time”非常多,使外来者感觉英国人三分之一的人生都消耗在饮茶之中了。清早刚一睁眼,即靠在床头享受一杯“床前茶”;早餐时再来一杯“早餐茶”;上午公务再繁忙,也得停 顿20分钟啜口“工休茶”;下午下班前又到了喝茶吃甜点的法定时刻;回家后晚餐前再来一次“High,tea”(下午五六点之间、有肉食 冷盘的正式茶点);就寝前还少不了“告别茶”。真正是以茶开始每 一天,以茶结束每一天。英国人每天一丝不苟地重复着茶来茶去的 作息规律并乐此不疲。此外,英国还有名目繁多的茶宴(Tea-Party)、花园茶会(Tea,in,garden)以及周末郊游的野餐茶会(Picnic-Tea), 真是花样百出。 土耳其,地处亚洲小亚细亚和欧洲巴尔干岛东南。茶是当地人生活的必需品,早晨起床,未曾刷牙用餐,先得喝杯茶。在全国,无 论是大中城市,或是小城镇,到处都有茶馆,甚至点心店、小吃店 也兼卖茶。别有情趣的是,凡在城市工作的人,只吹一吹口哨,附 近茶馆的服务员,随即手托一个精致的茶盘,上放一杯热茶,给你 送上。所以,在城市,不但茶馆星罗棋布,而且到处都可以看到有

中华茶文化论文

中华茶文化 自古以来,中国便是茶的故乡,更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可以说早在神农氏,就已经发现茶的妙用了,后来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时。到了现在,更是遍布全球,长盛不衰。当然,种茶,饮茶,不等于就有了茶文化。仅仅是茶文化的形成条件,就需要有文人的参与和文化的内涵。茶文化,是中国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唐代陆羽所着的《茶经》,系统的总结了唐代及唐代以前的茶的各类说明,而在其他文人雅士饮茶品茶的过程中,也不免创作出众多的茶诗。仅在《全唐诗》中,流传至今的就有百余位诗人的四百余首,从而奠定中国茶文化的基础。 中国作为泱泱大国,礼仪之邦,对于茶的研究向来是含糊不得的。仅仅是茶的分类,便有六大种。 首先是绿茶,像大家所熟知的龙井,碧螺春,就是绿茶中的代表。绿茶,属于不发酵茶,由于其特性决定了它较多的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其中茶多酚、咖啡碱保留了鲜叶的85%以上,叶绿素保留50%左右,维生素损失也较少,从而形成了绿茶“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的特点。而且常饮绿茶能防癌,降脂和减肥,对吸烟者也可减轻其受到的尼古丁伤害。绿茶最讲究外形和色泽,追求清纯淡雅,故多采嫩芽制成。明前茶(清明前采制)最为珍贵,其次为雨前茶(清明后谷雨前采制)。然后便是黄茶,其代表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北港毛尖等。黄茶的制作与绿茶有相似之处,不同点是多一道闷堆工序。这个闷堆过程,是黄茶制法的主要特点,也是它同绿茶的基本区别。黄茶基本特征是叶黄汤黄、金黄明亮,甘香醇爽,属轻发酵茶。白茶,也属轻微发酵茶,是中国茶农创制的传统名茶。代表有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白茶成茶满披白毫、汤色清淡、味鲜醇、有毫香。最主要的特点是白色银毫,素有“绿妆素裹”之美感,芽头肥壮,汤色黄亮,滋味鲜醇,叶底嫩匀。冲泡后品尝,滋昧鲜醇可口,还能起药理作用。说起药理作用,就不得不说白茶的药效性能非常好。它具有解酒醒酒、清热润肺、平肝益血、消炎解毒、降压减脂、消除疲劳等功效,尤其针对烟酒过度、油腻过多、肝火过旺引起的身体不适、消化功能障碍等症,具有独特、灵妙的保健作用。乌龙茶,亦称青茶,属于半发酵茶,是众多茶类中,独具鲜明汉族特色的茶叶品类。较为知名的便是铁观音,大红袍等。但是品饮乌龙茶有三大禁忌,一是空腹不饮,否则感到饥肠辘辘,头晕欲吐,人们称是“茶醉”;二是睡前不饮,否则难以入睡。三是冷茶不饮,冷后性寒,对胃不利。这三忌对初饮乌龙茶的人尤为重要。红茶,基本特征是香高、色艳、味浓,叶红汤红,滋味浓厚甘醇,似桂圆汤,有的松烟香味,属全发酵茶。红茶也是我个人比较偏爱的一种茶,红茶可以帮助胃肠消化、养胃护胃,促进食欲,解毒,提神消疲,生津清热等。正山小种,金骏眉,便是红茶中得代表了,而其中,又以金骏眉颇为名贵。最后是黑茶,因成品茶的外观呈黑色,故得名。黑茶属于后发酵茶,也是中国特有的茶类,生产历史悠久,以制成紧压茶边销为主。黑茶品种可分为紧压茶与散装茶及花卷三大类,紧压茶为砖茶,主要有茯砖、花砖、黑砖、青砖茶,俗称四砖,散装茶主要有天尖、贡尖、生尖统称为三尖,花卷茶有十两、百两、千两等。 以上便是中国的六大茶。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关于茶文化更是数不胜数。茶乃天地之精华,顺乃人生之根本。茶文化主要表现在发扬茶德、传播茶道、文化艺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促进民族团结、表现社会进步和发展经济贸易等。而茶德更是是经过几千年积淀下来的被历代人们所推崇的茶内在具备的美好品性。茶文化是中华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对社会文明进步与经济发展作用很大。而在二十一世纪,关于如何进一步弘扬茶文化,发挥茶文化在大茶业中的积极作用,也成为我们值得考虑的重要问题。不过我相信,中华茶文化,必将成为发展潮流的大势所趋。

学习中国茶文化的感悟心得

学习茶文化的感悟心得 周婷婷因为假期正好要备三年级的学科实践活动课(相约茶礼感受中华文化),之前我对茶文化的认知少的可怜,所以我大量的查阅了有关茶艺方面的资料,静下心来细细品读。通过学习,我对茶文化有了新的认知和体会,现将我读后的一些感悟心得总结如下: 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对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无论是茶的历史文化、茶的分类、喝茶的器具以及泡茶的方法等,都是我之前所没有了解过的。虽然当前我只是浅浅地学习了一些入门知识,但浓厚的茶兴趣已被激发,使我迫不及待想要继更深入的学习茶,让自己融入茶的美妙世界。 茶分六种:红茶、绿茶、黑茶、黄茶、青茶(乌龙茶)和白茶。 茶艺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宗教结缘。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茶艺背景是衬托主题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渲染茶性清纯、幽雅、质朴的气质,增强艺术感染力。不同的风格的茶艺有不同的背景要求,只有选对了背景才能更好地领会茶的滋味。 在茶文化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茶道。所谓茶道,烹茶饮茶的艺术。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

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茶道,通过品茶活动来表现一定的礼节、人品、意境、美学观点和精神思想的一种饮茶艺术。它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同时配以情绪等条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 这其中对于茶的泡制技巧和方法这一项是对我感触最深的,因为在我的生活里多以矿泉水和饮料,很少喝茶,而且以往我泡茶也只是凭自己的感觉来冲泡,也存在着很多认识上的错误,没能泡出一杯好茶的精髓。通过这一次的学习了解,很好的帮助我弥补了这一点不足。 现在的让我对茶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对茶文化有了兴趣。这几天我脑海里多次出现过一个画面,那就是我想像着有一天,自己能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个环境优雅,静谧的地方,用好茶具,正确的方法泡上好茶,然后我们一起品茗、畅谈人生。希望自己这个想法有一天能实现!

中国茶文化论文3000字

中国茶文化论文3000字 喝茶已经是现在的人们日常的一部分,有很多的人有着对于茶文化的感悟。下面是X精心为你整理的关于茶文化感悟的文章,一起来看看。 关于茶文化感悟的文章篇1 茶文化的体会 茶的韵味,是由心的味道决定的,所以佛家常讲“茶禅一味”。禅意太深,但弄茶时,专注于安处自在的深处,常常带我走入青灯古寺的宁静。 我经常会在袅袅的茶香中,闻到自己内心的孤独,喜悦,但更多的是笃定。无论在都市的喧闹中,还是在空谷幽静的山野,那杯盏之间发出的清脆,有如钟罄之声,让人洗尽铅华。 当年学习茶文化,是因为生命里一位挚爱的亲人喜欢,于是也试着去品尝。尽管苦涩绕于舌间,情境的惬意与美好,却牵着我慢慢走近茶的深邃。

有人说饮茶时,茶的品质不是最重要的。泡茶人的心情,同饮人的心境,是决定茶道高低的根本。一人得智,二人得慧,三人就只能得趣了。想起最初学泡茶,茶是最普通的,老师的教导是真诚的,朋友的陪伴是最真实的,陪着自己慢慢的品,浅浅的尝,心事说尽,茶也在此起彼伏的心境中,尽显人生百态。 如今,学会了这份知识丰富了我的人生色彩,更让我摸清了这个难走的隧道它的真正方向。如今,我同事虽然各据一方,倒真地体会到一点点物是人非的人生况味,但那份情怀,却如这茶香,在心的最深处,挥之不去。茶的真味就是于任何情境下,都拥有一份不被打扰的心情;于任何因缘中,保持 最真挚的情感,予人,予己,予茶。关于茶文化感悟的文章篇2 茶是禅之缘,禅是茶之魂 公司年底奖励了一套紫砂茶具,淡雅精致包装华美。拎在手里,一大盒,沉惦惦的。当时就想:这样的尤物,于我,不知何年何月才会用得上。一年里,我大概也喝不了几

2018年湖北省茶叶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湖北省茶叶行业分析报告

摘要:茶业是湖北省优势产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产业,2017年茶叶一二三产业融合综合产值突破600亿元。湖北省拥有 六大茶类,其中以绿茶为主。“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 产茶县”数量不断增加,已经形成茶叶优势区域。湖北茶产 业通过产地交易流通与线上市场流通、国际贸易出口等多种 方式拓宽销售渠道,进一步增加茶产业收益。科研成果不断 取得新的进展,为科学化培育提供新的依据。目前湖北省积 极通过开展焦点问题培训,实施“走出去”战略,建立茶叶 特优区等策略来改善人才匮乏、品牌不响、产能过剩等状 态。 关键词:湖北省产业融合茶文化科技创新 湖北地处长江上中游,发展茶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在农业部和省委、省政府等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省五大茶区的共同努力下,2017年湖北茶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茶产业已成为湖北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山区脱贫、带动农民增收的重点产业。

一湖北省茶产业发展概况 (一)茶叶种植与加工 1.产业规模继续扩大 据统计年报,2017年,湖北省茶园总面积355405公顷,其中,采摘面积252276公顷,产量31.4万吨,农业产值151.3亿元,与上年相比,总面积增加15991公顷,采摘面积增加8954公顷,产量增加1.8万吨,产值增加12.8亿元,分别增长4.71%、3.68%、6.05%、9.24%。面积、产量、产值分别居全国第4位、第3位、第5位,居中部六省第一位,茶叶一二三产业综合产值突破600亿元,比上年增加100亿元。是名副其实的全国产茶大省(见表1、表2)。 表12016~2017年湖北省茶园面积情况 2017年茶园面积(万亩)2016年茶园面积(万亩)较2016年增减(%)533.1509.14.71 表22016~2017年湖北省茶叶产量和产值情况 2017年茶叶产量(吨)2016年 茶叶产 量(吨) 较201 6年增 减(% 2017年 茶叶产值 (万元) 2016年 茶叶产值 (万元) 较201 6年增 减(% 3140142960976.05151300 0138500 0 9.24 2.加工种类更加丰富 湖北省现拥有绿茶、红茶、黑茶、乌龙茶、黄茶和白茶六大茶类,是绿茶生产大省,2017年绿茶产量占全省茶叶总产量的68.8%,其中,商品名优绿茶占比达到70%左右。据2017年年报统计,湖北省2017年绿茶生产21.6万吨,占68.8%,红茶3.6万吨,占11.5%,黑茶5.16万吨,占 16.2%。与上年相比,绿茶增加3724吨,增1.76%,红茶增加5149吨,增

茶文化心得体会

茶文化心得体会 篇一:中国茶文化学习心得 中国茶文化论文这个学期选了中国茶文化这门选修课,使我对我国的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又多了一份了解,对中华文化多了一份热爱,对我们中华民族多了一份敬仰与骄傲。在品味中国茶文化中,我进一步体会到了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进深与源远流长。 摘要:茶叶是劳动生产物,是一种饮料。而茶文化指的是茶的人文科学,即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我国既是茶树发源地,也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中国饮茶之久,茶区之广,茶艺之精,名茶之多,品质之好,堪称世界之最。中国茶文化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内容广泛,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茶文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合。“清茶一杯”,“客来敬茗”,既有物质上的享受,又“精行俭德”,陶冶情操。代表高雅朴实的民族风尚。 关键词: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传统文化内涵形成与发展茶道 正文:

茶文化的定义及内涵 茶叶是劳动生产物,是一种饮料。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出版等学科与行业,包 含茶叶专著、茶叶期刊、茶与诗词、茶与歌舞、茶与小说、茶与美术、茶与婚礼、茶与祭祀、茶与禅教、茶与楹联、茶与谚语、茶事掌故、茶与故事、饮茶习俗、茶艺表演、陶瓷茶具、茶馆茶楼、冲泡技艺、茶食茶疗、茶事博览和茶事旅游等廿一个方面。 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茶的发现大约在公元前2737一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已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茶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在晋代、南北朝时期,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人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在唐代茶文化便形成了。780年陆羽著《茶经》,是唐代茶文化形

茶文化旅游开发(1)

茶文化旅游开发 茶文化是包括茶园林、茶制作工艺、茶艺、茶道、茶礼仪及与茶相关 的众多文化现象的综合体。茶文化旅游是利用茶叶的美学价值、历史 文化价值和保健实用价值吸引旅游者实行休闲体验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其产品形式是以优美的环境为条件,以茶产业为基础,以茶区多 样性的自然景观和特定历史文化景观为依托,以茶为文化载体,以丰 富的茶文化内涵和绚丽多彩的民风民俗为内容而展开的,涵盖观光、 求知、体验、习艺、娱乐、购物、度假等多种旅游功能的新型旅游产品。茶文化旅游具有休闲性、自然生态性、文化性、参与性和多样性 的特征。 近年来,普洱茶热的持续升温,带动了普洱市茶产业的迅速发展。普 洱市自古就是普洱茶的主要生产、加工、集散地,在长期的种茶、制茶、饮茶和贩茶过程中积淀了丰富的茶文化,发展茶文化旅游具有突 出的优势。从1993年首届“中国普洱茶叶节”起,普洱市就一直致力 于打造“中国茶城”的形象,并在“十一五”旅游规划中把发展普洱 茶文化旅游作为旅游开发的八大旅游产品之一。所以,对普洱茶文化 实行深度开发和合理整合,使之成为具有高度吸引力的系列旅游产品,不但能够加快茶产业的发展,也将大大促动普洱市的旅游业发展,进 而拉动该地的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一、普洱市茶文化旅游开发的优势 普洱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是古今中外闻名的普洱茶乡,普洱 茶文化内涵丰富,影响长远,它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分,是 中华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普洱市发展茶文化旅游具有明显优势, 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第一,普洱市具有得天独厚的“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的地理区位;是发展边境旅游的理想之地;第二,普洱 市自然生态环境十分优美,境内哀牢山、无量山群峰云集、云雾缭绕,苍茫无际,层峦叠嶂,区内有大片的原始森林,森林覆盖面积占总面 积的62.9%;各种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众多,素有“绿海明珠”之美

中国茶文化的论文三篇

中国茶文化的论文三篇 1片茶叶,看起来是那样细小柔弱,那样的无足轻重,却又是那样的奥妙。第1文档网为大家整理的相干的,供大家参考选择。中国茶文化的论文1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中华名族之国粹。中国在茶业上对人类的贡献,主要在于最早发现并利用茶这类植物,把它发展成我国的1种灿烂独特的茶文化。 中华茶文化是我国传统饮茶风习和品茗技艺的结晶,具有东方文化的深厚意蕴。茶文化之核心为茶道,中国器物文化能上升到道的层次的惟有茶文化,茶道是茶与道的融会与升华。对茶道的阐释有助于我们深入地理解茶文化,更有益于我们掌控和宏扬底蕴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希望通过我们的论文,让你更加的了解茶文化。 1、中国茶文化的产生与发展 茶的利用最初是孕育于野生收集活动当中的。西汉时已有饮茶之事的正式文献记载,饮茶的起始时间则比这更早1些。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唐朝是中国茶文化的构成期,是中国茶文化史上划时期的时期。从5代至宋辽金,是茶文化的拓展期。自元朝后,茶文化进入了曲折发展期。明朝中期以后,精细的茶风再次出现,为其中坚者是清雅文人,学人的个性茶艺充分张扬,茶风则更趋柔弱。清末明初,中国多难难,有志文人忧国忧民,已无雅兴和心情去悠闲品茶,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历史也因之完结。 2、茶文化的作用 茶文化对现代社会的作用主要有5个方面: 1.茶文化以德为中心,重视人的群体价值,提倡忘我奉献,反对见利忘义和利欲熏心。主张义重于利,重视调和人与人之间的相

互关系,提倡对人尊重,重视修生养德,有益于人的心态平衡,解决现代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质; 2.茶文化是应付人生挑战的益友。在剧烈的社会竞争,市场竞争下,紧张的工作、应酬、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各类依附在人们身上的压力不轻。参与茶文化,可使精神和身心放松1番,以应付人生的挑战,香港茶楼的这个作用10分显著; 3.有益于社区文明建设。经济上去了,但文化不能落后,社会风气不能污浊,道德不能沦丧和丑陋。改革开放后茶文化的传播表明,茶文化是有改变社会不正当消费活动、创建精神文明、增进社会进步的作用; 4.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丰富文化生活的作用明显。茶文化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康乐性,品味名茶、茶具、茶点,观看茶俗茶艺,都给人1种美的享受; 5.增进开放,推动国际文化交换。国际茶文化的频繁交换,使茶文化逾越国界,广交天下成为人类文明的共同精神财富。 3、中国茶道 喝茶能静心、静神,有陶冶情操、去除杂念、修身养性之功效,这与提倡“清静、恬淡”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茶道”是1种以茶为主题的生活礼仪,也是1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品茶,来修炼身心。 茶道礼仪最基本的是奉茶之道,也就是客户来访马上奉茶。奉茶前应先请教客人的喜好,如有点心接待,应先将点心端出,再奉茶,俗语说:酒满茶半。奉茶时应注意:茶不要太满,以7分满为好。 中国的茶道有悠远的历史渊源,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最少在唐或唐之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1种修身养性之

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业有限公司、贵州大定府茶业有限公司、大方县绿丰实业有限公司),正在申报办证的有1家企业(贵州安益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 (五)茶叶生产方式 全县有52个行政村,1.2万户,从事涉茶行业人员达3万人。生产主体以茶农为主,有一家一户的茶农,也有茶叶大户或有一定生产规模的专业合作社;组织形式多样,一是茶农,主要是自产自销,二是专业合作社+农户,主要是茶园由农户自行管理,若干家茶农的茶园连片形成茶区,在茶区建立加工厂负责加工,加工厂按一定标准收购鲜叶,加工生产,负责销售,三是公司+基地,茶园还是茶农的,公司与茶农签订合作协议,制定统一标准,统一要求,提供统一服务;我县茶叶一直沿袭着传统的生产方式,主要特点是:高中档茶、名优茶以机械加工为主,手工制作;中低档茶、大众茶以手工制作为主,辅以机械加工。 二、我县发展茶叶产业的优势和潜力 1、适宜的气候资源。大方县地处黔西北高原(云贵高原)向黔中山原丘陵过渡斜坡地带,海拔720米—2325米,气候舒适、冬暖

夏凉,山清水秀、环境优美,享有“天然空调”之美誉。是全国典型的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兼具的高山原生态茶产区,天然的气候资源优势条件造就了茶树生长缓慢、新梢持嫩性强、茶叶有机成分相对含量较高,具有香高味醇、清心怡神、经久耐泡的独特品质。 2、优越的土地和土壤资源。根据近年来全县土壤统计结果:全县宜茶荒地、荒山面积30余万亩。由于县内工矿企业少,环境污染少,空气清新,水质条件好,土壤中富含硒且多为酸性,以黄壤、黄棕壤、紫沙泥为主。根据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土样化验结果显示,我县境内土壤重金属含量不超标。随着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乡村旅游文化建设、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产业的发展,把充分利用山地资源,培植特色产业作为发展山区农村经济的重要举措,国家加大对山地、坡耕地治理的投入力度,为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土地资源保障。 3、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全县有33个乡镇(办事处),303个行政村(居委会),3346个村民组,28.14万户,96.34万人,农村劳动力32万个,加之最佳适宜种茶的地方都是较为僻净之地,可利用剩余劳动力完全可以保证茶叶发展的劳动力需要。再则,我县茶农种植茶叶历史悠久,很多茶农基本技能较熟练,为茶叶健康持续发展打下

弘扬茶文化的心得体会5篇

弘扬茶文化的心得体会5篇 弘扬茶文化的心得体会一 上完茶文化后,我感触良多,从中学到了许多做人处事的道理,老师的和蔼可亲让我对茶文化的课更是兴趣极高,很高兴也很幸运可以选到一门可以从中学到许多茶道知识并能了解人生道理的课。 就快毕业了,以后的路不知道怎么样,心中的理想是那么的广大,但是有抱负没有行动是不行的,在茶文化中我了解了一种叫三味茶的少数民族的茶,先苦后甜,就像人生一样,必须经过拼搏才能得到成果,懒懒散散,毫无上进,没有吃苦能力的人生是没有作为的,作为我们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这个道理告诉我们,不要有大学生的优越感,凡是要从低做起,要能吃苦才能感到苦后的甘甜。 茶道是一门学问,在古代,古人一对茶道的礼仪就有很严格的要求,就像做人处事一样,严谨得体,高贵典雅,学习茶道后我了解了一些古人的引茶心得,掌握了一些对自己文学方面很有帮助的古文知识,从中也懂得了不少做人的道理,在我看来茶道不仅是一门学问还是一种艺术一种人生道理 。 茶的一生也同样像人的'一生,必须经过很多的荆棘与曲折才能达到人生的顶峰,才能把茶最浓郁的清香散发出来,用平和

的态度对待身边的人、事、物,提升自己的修养是靠自己的努力。即使面对困苦与艰难,也要用一种淡定,宁和的心态对待,用修养的力量让自己更加美丽动人 茶文化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 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宗教结缘。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茶艺背景是衬托主题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渲染茶性清纯、幽雅、质朴的气质,增强艺术感染力。不同的风格的茶艺有不同的背景要求,只有选对了背景才能更好地领会茶的滋味。这个学期的茶文化课上完了,以后我相信还是有机会接触有关茶道的,现在学到得知识将为我以后奠定基础,我会紧跟老师教导及茶道人生道理去迎接我接下来面对的社会,好好生活,坚强做人! 弘扬茶文化的心得体会二 茶文化的定义及内涵 茶叶是劳动生产物,是一种饮料。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出版等学科与行业,包含茶叶专著、茶叶期刊、茶与诗词、茶与歌舞、茶与小

茶文化产业园项目可研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概况 1.1.1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新疆茶文化产业园 承建单位:新疆坦洋茶文化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地址:乌鲁木齐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 项目投资: 6.5亿元人民币 项目性质:新建 建设内容:项目总占地面积300亩,功能区分为茶产品交易市场区、茶产品深加工区、茶文化展示交流区。 。 1.2 项目承办单位概况 新疆坦洋茶文化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由福建坦洋工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王建波等股东共同出资组建。福建坦洋工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全国茶叶行业百强和目前国内最具规模的“坦洋工夫”红茶专业生产企业,集茶叶种植、加工、科研、销售为一体,是福安市人民政府首家授权“坦洋工夫”品牌特许经营和唯一参与起草、制定“坦洋工夫”国家标准企业。目前已通过ISO9000、14000、18000、22000和HACCP等国际体系认证和有机转换产品、绿色食品认证。公司主打品牌“茗红”及其产品分别被认定为福建省著名商标、福建名牌产品。公司产品先后获得中国鼎尖名茶、福建

省名茶、第五、六、七届“闽茶杯”金奖茶王、中国十大红茶品牌奖、金芽奖和福建二十强茶企等殊荣,并荣获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指定茶饮服务供应商、2010中国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唯一指定红茶和赛事赞助商、第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暨武夷山茶节礼品茶。 1.3 编制依据 (1)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关于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意见》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3)《乌鲁木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4)《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1—2020)》(5)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