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与狄德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笔尖下的自由
——从纪晓岚和狄德罗看中西知识分子差异
纪晓岚(1724~1805)狄德罗(1713~1784)公元1772年,从文化史意义上说,是中西方历史上一个不寻常的分水岭。这一年,在西方世界,狄德罗呕心沥血长达二十一年编纂的《百科全书》十一卷全部出齐,大功告成;而在东方世界,乾隆皇帝则正式下诏各省征集图书,开始了我国古代堪称规模最大的一部丛书《四库全书》的编纂。
……
余秋雨先生曾把纪晓岚等人倾全力编纂《四库全书》的1773年至1782年这十年间西方发生的事情作一个整理。发现在此段时间里,瓦特制成了联动式蒸汽机,德国建成了首条铁铸的路轨,英国建成了首座铁桥,美国科学院在波士顿成立,还有一对兄弟发明热气球实现了第一次的自由飞行,卡文迪什证明了水是化合物……
……
余秋雨在对比大清朝编撰《四库全书》这十年间中西文化的发展差异,不由得悲伤地慨叹道:我们在搜集古代文献,他们在探索现代未知;我们在诠释,他们在设计;我们在抄录,他们在实验;我们在缅怀,他们在创造;我们在咬文嚼字,他们在田野勘察……
……
法国狄德罗主编《百科全书》,如论文字容量,只有《四库全书》的四十四分之一。但两者对社会进程的影响却南辕北辙,天壤之别。
它们主要的区别只在于两个词语:自由、科学。
《四库全书》是推进封建教化,实现思想禁锢、文化独裁的官定教科书,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崇尚权威,膜拜经典,体现中国“述而不作”的精神传统,“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以儒家的思想学说为准则。
其中,经部书籍被抬到惊人的高度,至于最显赫的位置。而有关生产工艺、科学技术一类的书籍,却被贬为“奇技淫巧”而受到排斥。因此在《四库全书》著录的三千四百余部书籍中,经部各书“甄录最宽”,所收高达六百余部,接近全部著录书籍的五分之一……
而《百科全书》作为一部知识辞典,不仅全面记载了法国的社会全貌,而且系统总结了十八世纪自然科学的成就,有力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发展……
……
◎狄德罗为何能超越纪晓岚?
狄德罗并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的隐者。他也从未拒绝金钱,并且曾与伏尔泰一样,对“开明君主”抱有过极大幻想。他在《百科全书》中这样写道:“把一个君主和哲学家结合起来,那就可以得到一个最完善的君主。”但是所有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维护自己真实的信仰这一基础之上,否则,他会毫不犹豫地与权贵一刀两断。
狄德罗与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的交往,就极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当时正好是启蒙运动风行欧洲大陆的时期,女皇对启蒙运动的思想很有兴趣,长期与法国的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等人通信。她宣称,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应当是“每个头脑健全的国君的案头必备书”。伏尔泰则成叶卡捷琳娜最喜欢的作家,她视他为自己良知和思想的最高统帅。
……
相同的时代,不同的命运。认真分析纪晓岚和狄德罗所处的时代背景,不难发现,政治、社会文化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多么重要。尽管处在同一历史时期,但纪晓岚只能成为乾隆皇帝的御用工具,其编著的《四库全书》是用来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宝典,而缺乏对民众思想的启迪。相反狄德罗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自己作为解放者和觉悟者冒着被当局抓捕坐牢甚至杀头的危险,毫不退缩。甚至在临终前,天主教士劝他放弃无神论思想,都被他愤怒地拒绝了。直到死亡的那一刻,他也不曾妥协。
在这方面,狄德罗的命运不知要比纪晓岚好上多少倍。在狄德罗生活的法国正值启蒙运动时期,个人意识极大发展扩张,到处响彻着的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自由放任地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因此,狄德罗敢于高举理性旗帜站在反封建专制和宗教迷信的前列,在宣传自由,平等博爱思想的同时,还身体力行编写《百科全书》宣传革命和科学,以唤醒民众。即使叶卡捷琳娜这样高高在上的女皇,也无法撼动他的坚定理想和追求。在封建专制和教会迷信两大压力下,狄德罗却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人生理想和自我价值。
纪晓岚生活的乾隆朝正好与世界潮流背道而驰。最高统治者驾驭局势,驱遣左右,密不透风,进一步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当时的中国,个性与自由被认为是“大逆不道”。大清朝的读书人没有自我,更谈不上个性解放。纪晓岚无论是为文还是做事,都把眼睛紧紧瞄准着那个掌握自己命运的皇帝的一言一行,唯恐自己哪里做得不合“礼法”。要保持自己的现有地位,就要绞尽脑汁摸准皇帝的性格和好恶,投其所好。比如在编写《四库全书》过程中,他经常故意在明显处弄些个错别字之类的“恰当错误”给乾隆看,让乾隆挑剔出来,满足其“圣心高远,明察秋毫”的虚骄心。用心之良苦,可见其一斑。尽管如此,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纪晓岚的勇气已经算是可嘉了。鲁迅就在评价他的《阅微草堂笔记》时说:“他生在乾隆年间法纪最严的时代,竟敢借文章以攻击社会上不通的礼法,荒谬的习俗,以当时的眼光看去,真算得很有魄力的一个人。”
纪晓岚的悲剧则是封建时代所有知识分子的悲剧。
——摘自《国运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