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与房地产业发展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化与房地产发展关系研究RELEATIONSHIP OF URBANIZATION AND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班级工程管理1203班
学院名称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小组工程管理3班房地产课题小组小组成员王羽王亚珊岑仪梅曹利丹组长王羽
指导教师王军武
2015年6月13日
目录
1 城市化基本理论 (3)
1.1城市化基本内涵 (3)
1.2我国城市化发展现状 (3)
1.2.1城市化水平地区发展不平衡 (4)
1.2.2产业结构影响劳动力分布、就业结构 (5)
2 房地产基本理论 (5)
2.1我国房地产发展现状 (5)
2.2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有着重要作用 (6)
3 城市化对房地产业的影响分析 (7)
3.1城市化带来的人口增加对房地产的影响 (7)
3.2城市化产业结构对房地产的影响 (7)
3.3城市化中的基础设施对房地产的影响 (8)
3.4城市化对房地产产生的不良影响 (9)
4. 房地产业对城市化的影响分析 (10)
4.1房地产业对城市化经济环境的影响 (10)
4.2房地产对城市人口就业的影响 (10)
4.2.1房地产业直接提供就业机会 (10)
4.2.2房地产业间接提供就业机会 (11)
4.3 房地产业发展提高城市化质量 (11)
5.武汉市城市化与房地产业发展关系分析 (12)
5.1武汉市简介 (12)
5.1.1地理位置特点 (12)
5.1.2人口因素 (12)
5.1.3经济环境因素 (12)
5.1.4交通枢纽 (13)
5.2武汉市城市化发展评价 (13)
5.3武汉市房地产业发展评价 (14)
5.4武汉市城市化发展与房地产业发展的关系 (15)
5.4.1武汉市经济发展带动房地产业发展 (15)
5.4.2武汉市城中村改造促进房地产业发展 (15)
5.4.3武汉市地铁线通车对房地产业的影响 (16)
5.5由城市化与房地产业发展关系得出的结论 (17)
参考文献 (17)
摘要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要素和人口向城市聚集就会形成城市化。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城市现代化、城市数量增多、城市人口集中、城市规模扩大是它城市化的具体表现。本质上,房地产发展是城市化的产物,而房地产反过来也会促进城市化。本文从房地产业和城市化的基本理论着手,在我国现阶段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背景下,分析了城市化与房地产业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总结出城市化的发展有效的带动了房地产业的发展,房地产业的发展有力的推进了城市化进程,然后对武汉市的城市化与房地产业的发展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关键词房地产业;城市化;发展关系
1 城市化基本理论
1.1城市化基本内涵
城市化是指人类生活方式、社会结构的一种变化,即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口逐渐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农业人口逐渐转变成非农人口,城市和城镇的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们的生活方式、居住方式、出行方式不断改善,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备,城市文化不断提升,市民观念不断更新等。从表现形态看,它是人口结构的分化,从事非农业的人口增多,导致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和乡村人口逐步向城市集中的过程,进而促使原有城市不断扩大,又使新城市不断出现和陆续形成。
在城市化过程中,主要特征有:(1)人口大量集中。由于农村人口增长、人均土地资源降低、收入较低,同时由于城市经济规模扩大、生活舒适、劳动力短缺,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2)经济活动集聚。包括人力和物力资源向城市集聚、第二和第三产业集聚、市场交换集聚和消费活动的集聚;(3)社会经济结构转变。城市化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使农村土地使用集中,消费市场扩大,生产活动聚集,大大促进了科学、文化、娱乐、教育等的建设,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1.2我国城市化发展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得到了迅速发展, 1992年到1998年,城市化率由27.63%提高到30.42%,年均提高0.42个百分点。自1998年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近几年每年都保持了1.5至2.2个百分点的增长,截至2013年
底,全国城镇化率已达54%.见下图2000年以来我国城镇化率发展水平。
然而我国城市化起步较晚,尽管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与世界城市化水平相比,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还很低,不仅大大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平均城市化水平,而且也低于世界平均城市化水平。不仅如此,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发展资源紧缺,生态环境恶化,劳动生产率偏低,地区发展不平衡,城市功能和集聚能力较低等.
下面以地区发展不平衡和产业结构为例说明其对城市化的影响。
1.2.1城市化水平地区发展不平衡
主要表现为东、中、西部地区的差异和省际之间不平衡两个方面。
东、中、西部地区的差异。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经济、文化发达地区,与中部和西部地区形成明显的阶梯形状,城市化水平的发展也表现出梯度状态。以城镇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城市化水平指标,1998年东部地区城市化水平为33.8%,中部为26.6%,西部为20.7%,东西相差13.1个百分点。2001年,东部地区有城市293座,城市非农业人口占全国非农业人口的44.3%;中部地区有城市247座,城市非农业人口占全国非农业人口的37.3%;西部地区有城市122座,城市非农业人口占全国非农业人口的18.4%。通过东、中、西部城市化发展水平之间的比较,可以得出结论:目前我国城市化的发展速度东部快于中部,中部快于西部,沿海快于内陆。
省际之间的不平衡。我国各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造成城市化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按照1998年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可以把我国31个省区划分为五类地区:(1)城市化水平在50%以上者,包括北京、上海和天津;(2)城市化水平在40% -50%之间者,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广东四省;(3)城市化水平在30%- 40%之间者,包括内蒙古、江苏、湖北、海南、宁夏和新疆六省(区);(4)城市化水平在